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7篇

时间:2018-10-02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一:日月星辰_800字


  他人爱你年轻时的花容月貌,唯独我爱你沧桑后的条条皱纹。
  ——题记
  橘色的灯光洒在地上,投射出我的影子。微微一抬头,便可以看到日月星辰。微微一闭眼,就可以知道那份情真意切。
  老了,老了。什么时候你竟爱上了染发。殊不知,时间是一面水镜,历尽沧桑后的容颜早不如从前。
  那日,没有风,也没有云,是晴天的好日子。我看见前方一人提着包,缓慢而又沉重的行走在路上,那背影生生的让我觉得眼熟,可是我又犹豫不决,紧紧跟上,看了一眼,顿时呆了。这哪是她啊!“妈……”我唤了一声,她便把头微微转过来,脸色略显苍白,有微微的汗珠从额间地下,我看见她缓缓张口:“乖儿,扶我一下。”心又猛地一抽。我不禁皱皱眉头,心里蓦地一下悲伤起来。谁都没有见过妈妈这样。以前都是声音有力,面色红润,见上我都总会唠叨几下,而现在她的声音极其微小,整个人都像被抽去了力气。我扶着她,小声的询问怎么了,她用手摆了摆,有轻言细语道:“不碍事,刚刚动了手术。”手术?什么事这么严重?我的心又提紧三分。她咽了咽,又道:“别担心,刚才医生都说没事了。”我不好再说什么,只好扶她上楼休息。我帮她把被子捂好,边想转身离开。不料,她叫住我“乖儿,帮妈妈把衣服洗一下吧。”我起初是不大愿意的,但是又瞧见她这般模样,不忍心便答应了。当我用手去搓洗衣物时,我的内心却汹涌澎湃。我转身去取衣架,却又瞧见她微闭着眼睛,痛苦的样子。刹那间,我觉得她老了,时间把她变得很小了,小到我都不曾注意到她,鼻子渐渐开始发酸,难过的滋味一下子就涌出来了,我却突然一下子不反感了,我又笑了。
  洗完衣物的时候,她不知道怎样的安然入睡了,只是紧锁着眉头。我轻轻熄灯,关门。窗外的日月星辰却还看着。我知道,她就是我的日月星辰,而我,也是她的日月星辰。
  微微一抬头,灯灭。微微一闭眼,消失不见。只是一秒,我也还想为你做些什么,庆幸我的及时懂得,庆幸我还学会珍惜,庆幸她这个日月星辰拨动心弦而留下烙痕。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初三:范鑫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二:日月星辰_100字


  太阳
  不知何时升起,
  不知何时落下。
  只知,
  太阳从东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月亮
  圆月渐渐升高,
  她那银盘似的脸。
  流露着柔和的笑容,
  被抛在了天边。
  星星
  太阳的落下,
  月亮的升起。
  月亮的孤单,
  星星的陪伴。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六中初一:***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三:《天问》赏析(一)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四:《天问》赏析(二)

  《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373句,1560字,多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错落有致。在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作品里,《天问》是一篇非常独特的诗篇。这是因为,该作品乃是一种空前绝后的文学形式,全文自始至终,完全以问句构成,作者或一句一问,或两句一问,或四句一问,一口气对天、对地、对自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提出173个问题,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盘花歌》,布依族民间歌曲,通常以四季、十二月为序,青年男女以花寓情,内容以花为核心,相互盘问种花的过程和经验,涉及各种生产、生活知识,流行在贵州惠水一带。苗族民间歌曲,借花盘问,或以花比喻对方,两句为一段,三段成一首,流行在贵州望谟一带。
  那么,楚国庙堂里真的有壁画吗?答案是肯定的。人类开始绘画的历史目前已经追溯到数万年前,我们有理由相信,凡是能够画上图案的材质,当初人们都曾经尝试过,并由此而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绘画品种。例如人体画、服饰画、陶器画、木器画、石器画、金属器画、皮画、帛画、纸画(画面尺寸相对较小),以及岩画、地画和壁画(画面尺寸相对比较大)。
  一般来说,古代绘画内容,一是为了宗教或巫术目的,二是为了记述历史,三是为了传播知识。例如,我国畲族有一种古老的歌舞,名叫功德舞,亦称祭祖舞。每年农历正月初八祭祖,每三年举族大祭祖,以及丧葬仪式,都要由年长者主持,请师公(巫师)和祭祖者(丧葬仪式为八人),在祖先画像前,唱祭祀歌,跳表现祖先功德的舞蹈,众人随之共舞。祖先画像又称祖图,通常为长卷式,绘画内容为本民族起源与迁徙的传说。
  我国岩画分布地域非常广,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内蒙古的阴山岩画,宁夏的桌子山岩画和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的将军崖岩画,以及西北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岩画、西南地区(西藏、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岩画和福建台湾岩画,此外牡丹江亦发现有岩画。多少令人有些奇怪的是,在文明发达甚早的中原地区(包括河北省、河南省、陕西省、山西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的太行山、吕梁山、秦岭、熊耳山、伏牛山、泰山、大巴山、荆山、大别山等山脉却几乎不见有过什么样的岩画(吉林、辽宁、湖南、江西、浙江、广东、海南亦未发现岩画)。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很早就发展了地画、壁画等艺术形式,因此也就不需要在岩壁上绘画了。
  在我国,地画和壁画(包括墙壁、天花板)是两种相当古老的绘画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先夏时期(通常所谓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地画首次发现于1982年10月,当时考古工作者在甘肃省秦安王营大地湾文化遗址发掘中,在一处房屋居住面上方发现一幅用碳黑颜料绘制的地画,画面范围东西长1·2米,南北宽1·1米,图案为舞人和陈牲,现存画面有两个人物像,画像人物高约33厘米、宽约14厘米,状似一男一女翩翩起舞,绘画时间距今已有5000多。陕西省绥德小官道龙山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前),一座半地穴式房屋后室的中央部位的地面上,也发现一幅黑红色装饰画,现存的椭圆形图饰,东西宽1·3米,南北长1·5米。此外,我国先民还创造有地面摆塑画,用贝壳或石块摆塑成动物、人物或星座等图案,例如著名的河南省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的墓葬里出土有贝壳摆塑成的龙虎图案画、虎背卧鹿画、龙头蜘蛛画、人骑龙背画,它们也可以归入地面画。
  我国壁画最早见于5000多年前的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在出土的墙壁残块表面绘有几何形纹图案画,系赭红间黄白色交错三角形图案。遗憾的是,由于我国古代建筑绝大多数都是土木结构,难以持久存在;因此,随着古代建筑物的坍塌,建筑物内的壁画也随之烟消云散,了无踪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人不曾在庙堂里、墓室内广泛地绘制过壁画。
  丁晏在《天问笺·自序》中指出:“何以知其呵壁也?壁之有画,汉世犹然。汉鲁殿石壁,及文翁《礼殿图》,皆有先贤画像。武梁祠堂有伏戏、祝诵、夏桀诸人像。”事实上,许多典籍都记载有古代壁画,《汉书·霍光传》提到周公负成王图,《汉书·成帝纪》记有:“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应劭注:“画堂画九子母。”《汉书·叙传》称:“时乘舆幄坐张画屏风,画纣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文选》载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
  《太平广记》卷210引《王子年拾遗记》:“秦有烈裔者,骞霄国人,秦皇帝时,本国进之。口含丹墨,喷壁以成龙兽。以指历地,如绳界之。转手方圆,皆成规度。方寸内有五岳四读,列国备焉。善画龙凤,轩轩然惟恐飞去。”这是目前能够见到的,有关绘制壁画的有名有姓的画家的最早记录。
  有必要指出的是,《天问》的内容与《山海经》有许多相近相合的地方。《山海经》是由帝禹时代的《五藏山经》、夏代的《海外四经》、商代的《大荒四经》和周代的《海内五经》合辑而成的,相传《山海经》原本有图,如其不谬,那么《山海经图》也有可能曾经被绘制在上述历史朝代的庙堂墙壁上(常见的说法是,山海经图被铸造在九鼎上)。屈原创作《天问》长诗的时间,没有留下记载。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流露的情感来看,当在创作《离骚》、《九歌》、《招魂》之后。这是因为,《天问》既没有像《离骚》那样娓娓道来,也没有像《九歌》那样全身心的敬天娱神,而是对天意对人事咄咄发问;显然,当诗人有了《天问》所传达的精神和认识之后,是不可能再写出《离骚》和《九歌》那样的作品的。
  《天问》的内容及其结构和层次,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结构提出问题,自首句“曰遂古之初”,至“乌焉解羽”,共计112句,69个问题。首先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发问(44句,27问),接下来对大地结构和鲧禹治水、羿射十日等事件发问(68句,42问)。
  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提出问题,自“禹之力献功”,至“卒无禄”,共计244句,96个问题。首先从禹的婚姻问起,对夏代的历史发出一系列问题(64句,22问),接下来对商代历史(涉及女娲、尧、舜和吴国的历史故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76句,29问),然后对周代历史直至春秋战国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104句,45问)。
  第三部分是尾声,自“薄暮雷电”,至“忠名弥彰”,共计17句,8个问题,内容主要是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屈原个人的感慨。
  有必要说明的是,从目前的《天问》版本来看,同一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的故事,往往分散出现在诗篇的不同段落里,这就表明《天问》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可能发生过错简,也可能丢失了一些文字。为了方便有兴趣的读者深入了解这个问题,作者特意将调整后前后次序的《天问(修订本)》附录在后,以供对比查阅。
  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屈原都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而且还能够了解到他思考问题的深度达到了什么样的层次?而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困难,也更伟大,因此也就更需要智慧。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非常发达和先进,例如中国人最早开始使用火,最先发明养蚕缫丝技术,最先发现磁性现象,最早进行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活动,等等。其中,被古代典籍记录下来的周代以前(包括周代早期)的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主要有《尚书·尧典》的天文历法物候学,《尚书·禹贡》的经济地理学,《尚书·洪范》的物质结构五行学说,《山海经》的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物产地理学,以及《周易》的数理符号学,等等。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学术界的思想异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提出了各自新的学说。其中有代表性的学说包括,《老子》提出的宇宙物质起源学(有生于无),《墨子》进行的光学(小孔成像原理)、机械学研究,《庄子·天下》记载的各派学说(涉及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等多方面的数理逻辑思辨课题,诸如原子论、相对论、运动论、多维空间论等等,可惜各学派学者的原著已经失传),《计倪子》记载的气候经济学(根据木星12年绕太阳一周所引起的降雨量周期变化,提前准备开展相应的经济贸易活动),以及《尸子》记述的平面几何、测量学,《列子·汤问》等篇关于天地结构、宇宙万物、远方异国的种种思考和忧虑(杞人忧天),等等。
  对比之下,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与春秋战国其它学者相比,有着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其中有些思考,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价值。
  1、提出了信息传输问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没有人类的时候,天地形成的信息是如何传输的呢?这个问题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提出了认识论的问题:“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的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符号体系上的思维,而符号只能描述具体的有形的事物,难以描述无形的事物,而这正是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的一个重大障碍。
  3、关于九天,王逸在《楚辞章句》解释为:“九天,东方昊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五:经历人生_600字

  在往日的岁月中,你一定曾有过跃跃欲试的冲动,也有过心想事成的满足,以及不尽人意的伤感与刻骨铭心的悲哀,乃至痛不欲生的无奈……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经历,在经历中我们获得了思想,塑造了形象,铸就了性格,收获了生存的本领,我们在熬过了生死离别的痛苦之后,才会知道来之不易的幸福,在失去之后,才领悟了得到是需要付出的人生哲理……
  经历为我们开凿山道,为我们架起一条条索桥,帮我们跨越险滩沟壑,经历祝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岁岁平安!
  经历是个大溶炉,如果你坚毅,是因为你曾用苦难与不幸千锤百炼过;如果你还很怯弱,说明你经历太少,以致于你没有能力去面对更火热的生活,还需要鼓足勇气,去经历一些你不敢正视的生活课题,只有经过熔锻后的人,才经得起摔打。
  经历是教科书,只有在你认真读过后,才会有收获。一个人在一落千丈时的思想是他一帆风顺时很难得到的;失败后的成功幸福永远是苟且偷生的人无法享受的。经历教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在同一问题上再跌倒第二次,告诉你,许多事情只有经历之后,才发觉不是没有能力做到,是因为从来没有认真去对待过。
  经历是一条弯弯的小河,来的突然,去的迷惑。经历是一分情,一丝爱,一段幸福,一段失意,一叠欢笑,一捧泪水。用一个个日月星辰串连起来的珍珠项链,珍藏在记忆深处,忘不了,挥不去。
  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经历,昨天是今天的过去,今天所从事的就是明天的经历。为了留有一个更美好的回忆,我们都应该少一些平庸,多一分经历。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六:外国名人故事:哥白尼_1200字

  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着名的天文学家,是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他的太阳中心说的创立,从根本上纠正了地球中心说,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对社会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473年,哥白尼出生于波兰托伦城的一个商人家庭。由于父母早丧,他从小就由当教士的舅舅抚养。  18岁时来到当时波兰的首都克拉科夫,在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由于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的影响,哥白尼在那里接受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同时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用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哥白尼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舅舅为了让哥白尼继承自己的衣钵,在天主教会任职,就送他到意大利留学,学习教会法律。  1495年,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到波伦亚大学学习教会法。然而,哥白尼的兴趣却在天文学上,他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刻苦攻读天文学与数学着作,并坚持观测天象。后来,哥白尼又先后进入帕多瓦大学和法拉腊大学学习医学、教会法,但他仍不改初衷,坚持天文学的研究。  在意大利,哥白尼结交了一批天文学家,他们经常交换对天体结构的认识。加上哥白尼自己的观测研究,他开始对盛行于欧洲已一千年之久的“地球中心说”产生了怀疑。“地球中心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公元2世纪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又加以推演论证,使它进一步系统化了。地心说认为地球静止不动地居于有限的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运转。  教会借助这种理论,说上帝创造了地球,并让它居于宇宙中心,日月星辰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用于点缀宇宙的装饰品。这个理论被教会奉为金科玉律,用来统治、愚弄人民,为他们自己服务。1506年哥白尼回到祖国,在弗罗恩堡大教堂担任教士。  从此,他获得了一定的物质保障与充裕的时间,来从事他所热爱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了研究方便,哥白尼特意选择了教堂围墙上的箭楼作宿舍兼工作室,在里面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天文台,用自制的简陋仪器,开始了长达30年的天体观测。  正是在这里,他写下了震惊世界的巨着《天体运行论》,其中选用的27个观测事例,就有25个是他在这个箭楼上观测记录的。《天体运行论》共有6卷。在书中,哥白尼大胆地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所有行星都围绕太阳运转;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人们每天看到的太阳由东向西运行,是因为地球每昼夜自转一周的缘故,而不是太阳在移动。”“天上的星体的不断移动,是因为地球本身在转动,而不是星体围绕着静止的地球转动。”“火星、木星等行星在天空中有时顺行,有时逆行,是因为它们各依自己的轨道绕太阳转动,而不是因为他们行踪诡秘。”“月亮是地球的卫星,一个月绕地球转一周。”  哥白尼还在这本书中批判了托勒密地球是静止的理论。指出地球在运动时,人们只所以觉得是整个宇宙在转动,犹如人在行船上,不觉船动而觉得陆地和城市后退一样。地球不动是假像,地球绕太阳转动才是真实。哥白尼知道,他的“太阳中心说”必将给封建教会以沉重的打击,必将暴露上帝创造世界说法的荒谬。所以他踌躇了很久,直到他已是69岁的老人时,才同意将他的《天体运行论》出版。  1543年5月的一天,当拿到这本书时,他已经瘫痪在床一年多了,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欣慰地闭上了眼睛。哥白尼创立的“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宇宙观,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科学便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

有关日月星辰的故事篇七:陨落的轨迹

  北方的天空,一颗流星划过,留下一道蓝色的弧线,那欲燃尽的星体,坠落在某个无人的角落。
  看着漫天星斗,不禁记起小时侯听过的一个故事,人与星星本为一体,当人的生命接近尾声,天空中那颗代表他[她]的星星也会陨落,消失在茫茫宇宙之中。化作尘埃。
  某个时候,我会刻意去寻找那一刻属于我自己的星星,看它是否,像我一样孤单。
  人的一生,既短暂,又漫长。很矛盾,短暂是相对于茫茫宇宙,漫长则是无尽的风雨波折,时起时沉,如星时明时暗。
  从一开始呱呱坠地,到最后长埋黄土之中,正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有过一瞬间的美丽,终要消失在宇宙之中。
  能不能有那样一颗星,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命运,它的光芒遮过群星,永久的停留在那个角落。无论日月星辰怎样变迁,它没有一丝改变,在那个属于它的角落里,静静的看那朝阳起落,四时更替。
  多少人带着遗憾死去,多少颗星在陨落的瞬间缔造了永恒。同样的逝去,同样化作宇宙的一粒微尘,同样出现在生命里下一个轮回。
  陨落的那一刻,会恨,会痛,会恋恋不舍,在接近某一个终点的时候,让自己燃烧起来,照亮划过的轨迹,火光过后,散落的灰烬,弥漫在茫茫的宇宙之中,飘向未知的远方。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