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6篇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一):境由心生作文
【篇一:境由心生】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的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真正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题记
想起霍金,眼前就浮现出这位科学大师那永远深邃的目光和宁静的笑容,世人推崇霍金并不仅因为他是智慧的英雄,更因为他还是一位人生的斗士。
在一次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悲悯地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您永远固定在轮椅上,您不认为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写尖锐和突兀,顿时报告厅内鸦雀无声,但霍金的脸上仍然充满着笑容,他用还能活动的手指,艰难地叩击着键盘,于是宽大的投影屏上显示出如下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人们总认为成功是如何的困难,其实成功的秘笈就只是如此: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常有人问及他成功的秘笈,他总是指这客厅墙上那幅高悬的字画。这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上面有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志,所以人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人生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最后以那份豁达去化解并超越苦难,获得成功。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的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真正的问题。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朋友们,这就是成功的秘笈,你们记住了吗?
【篇二:境由心生】
一句老话“境由心生”,所谓“境由心生”就指心态决定生活。所以说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会带来成功愉快的生活。反之则会带来充满悲伤的生活。
有一则故事:两个身体残疾的孩子向一位画家拜师学艺。一日,他们正在两间不同的画室练画。画家分别进入了两个房间问他们相同的问题——怎样能把房间填满?第一个孩子打开了房间的灯,房间里顿时灯火通明;第二个孩子则考虑了一下,把房间的灯关上,顿时黑暗充满了房间。几年后,第一位孩子成了著名的画家,而第二个孩子依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卒。前者开灯意味着他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身患残疾却也能面对生活,取得成功。而后者关灯则代表他的消极态度,一直以悲观面对生活,总是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悲伤中,他们不同的心态致使他们走向了天壤之别的生活,由此看,境由心生也好似很有道理的。
相信“杞人忧天”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这个杞人因担心天会塌下来,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最终死亡。可直至死亡那天也没能塌。这位杞人成天以悲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天天生活在自己营造的恐怖气氛之中,因为境由心生,所以天天过的担惊受怕。
心态无非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大,它代表着积极向上、宽容大方、乐观坚定。另一种即脆弱,它们指灰暗消极、斤斤计较、怨天尤人,成功和幸福总是留给心态强大的人。正因为他们有积极的态度,才会不屑努力,遇到困难也能越挫越勇,过上自己所憧憬的生活。而那些心态消极的人,成日对未来不抱希望,从而就不会在学习工作中做到真正的努力,在遇到挫折,委屈后不能自我疏导,心态越来越差,由此恶性循环,这才注定了他们碌碌无为,自认为不幸福的生活。
“境由心生”,这句老话能绵延至今,那肯定有它的道理。正因为境由心生,我们才需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
【篇三:境由心生作文】
一个人心境好坏与否,和他的心态有直接的关联,欲望决定着需求,需求决定着贪心,贪心决定着心境,心境来自于心态,心境影响着人际环境,环境跟心境本没有直接的的关系,在于不同的人是用常态的或非常态的心去扑捉去感受的。
人之所以活的累,有挥之不去的烦恼,与自己执拗脱不了干系。试想,当你衣食无忧的时候,还有人在严寒酷暑下为生计拼命奔波,当你面临穷困潦倒一无所有的时候,你还有健康的体魄,在为你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也有人住着偌大的别墅,开着豪华名车,他的心境也不一定很宽敞,生活往往是这样,当你得到很多的时候,其实,你是用另一种失去作为代价的。
曾一度有过一段医院的经历,在重症病房外要么是大喜要么是大悲,在病人命悬一线时,有了生的希望时,亲人是欣喜若狂的,他们觉得亲人活着,就已经是老天在眷顾他们了,只要有生命,已经是别无所求,与生死较量过的人,还有什么苦不能吃什么难不能过呢。见证过与死神做较量的残酷,你会觉得什么都是过眼烟云。
还有一对农村的夫妻因无钱看病,在医院呆了好长时间,医生天天催做手术,他每天给医院说好话,一张病床对他是奢侈的,是感激涕零的,以至于忘了自己重病在身的伤痛,现实是残酷的,谁也抗拒不了命运。
一个健康心态的人是快乐的知足的,一本好的书,一句话,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件廉价的物品,一份简单的生活,都能给她带来不一样的感动,她带给你是禅意的心境。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的不如意,也有很多的无奈,我们能做的是,站在最好的角度用最理智的方法去处理最糟糕的事情,以平和的心态去倾听这个世界的浮躁,以你悠然而优雅的姿态补缺生活中的残缺美,用你的绵延细语温润那些千疮百孔的灵魂,用你的馨香如兰渲染这个平淡如水的生活,心静自然清,悠然自然得。
【篇四:境由心生】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很早就出门去买菜了。但是爸爸打算先去公园逛逛。
公园里面不像其他时间那么多人,我们来到桥上。一朵朵荷花开放在湖面上,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呢。我们走过桥,在路上一阵阵青蛙和蟋蟀声像一个交响乐团在奏乐。走到一个台阶旁,一阵较大的青蛙声响了起来,我疑惑的走到台阶蹲下来看一看是什么?“是青蛙,有青蛙!”我对爸爸说到,便把爸爸按了下来。“你看,他们在产卵!”爸爸对我说,“你看那儿,不是卵吗?”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青蛙产卵,真兴奋啊。我们走着走着,来到了河边。“你看,那儿有只白鹭!”爸爸兴奋的对我说,“你看,他正在抓鱼呢”我们希望能看到他抓住了一条鱼。可白鹭不久后就飞走了,我们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去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仿古代的码头边。我们登上码头,不远处有一条船停在那儿。“你看这是什么,爸爸。”我指着一块石碑问,“那是一首诗”爸爸回答到。上面的诗是唐朝诗人韦应物写的,上面写着:“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仿佛把我们带回了盛唐如诗如画的滁州西涧。回家时,我们踏着诗路,欣赏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余光中《乡愁》……突然一块石碑出现在我眼前,上面写着:“境由心生”,我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我们的感受吗?
【篇五:境由心生】
智慧是一种心镜,境由心生。
心基吸智,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永无涯畔;心若有慧,则宛若长空旭日终至至灵之境。
民国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花。
我想,在茫茫绿原上看花的那只羊便是智慧的,它看花的景象,便是智慧独有的景象。正如《平凡的世界》中所说,人生的意义不是吃饭这么简单,还应有更高的追求。
诚然,智慧对人类最基本的要求便是要有抛开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只有不被浮华物质遮住双眼的人,才是有资格称做智慧的人。
再进一步讲,拥有大智的人,不仅有精神追求的,更有特立独行、超然物外的胆气。
我曾惊叹于朱耷的《墨鱼图》。那只翻着白眼的鱼诉说了怎样的智慧心语?不言而喻!我十分敬胃这位明朝遗老,高蹈乎八荒之表,亢心乎千秋之间……
如果说朱耷的智慧是一种气象,那么,庄子“超乎象外,得其环中”的智慧便是一种至镜。超脱于生命本相的空灵之境,乃是禅与道的完美契合。
李叔同青天白日以映事,明镜止水叹澄心,霁月光风以待人,便禅一般地诠释了朱耷的气象和庄周的至境;超乎生命本身,肇乎天地万物,故能在圆寂之前,叹一句“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通往智慧的空灵之境,是没有捷径的,需要全身心地领悟。悟人生沉浮,悟涅磐境界。必要时,可学一学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于大自然中,领略融身于天地之间、放眼于银妆世界的寥廊与凝重。
生命本就是一场锻炼,智慧便是那最终的升华。修一颗智慧之心,成一番智慧之境,于生命无悔,于本心无愧。
【篇六:浅谈“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是佛教中的一句话。能体会这句话真意的人不少,但是能够运用境由心生的人不多。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呢?
境由心生是说自己周围的环境都会随着自己的心境变化而变化。自己的心境忐忑不安,那么就会遇到忐忑不安的事情。自己的心里急躁烦乱,那么周围变得也急躁烦乱。可能桌子,凳子都会磕碰你一下。自己的心境害怕,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让你怕起来。其实这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态造就。(内在因素是恶业造就的。没有那个业力,不会有那个心态出现。)但是往往这个时候那个心是很难放下的,当然了有的人也能够放下,放下了,就会柳暗花明。
而对于修行人而言,境由心生又有着另一层的含义。因为真正的修行人,他的病业越来越少,也就是造成他不幸的因素越来越少。最后他会没有病业。这个时候,修行人只要心里想一想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就会随着修行人的想法而变化,这就是常说的心想事成。(当然这个时候修行人不会执着于常人中的任何事情,他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有这样那样的想法。他的思想一般保持很静的状态。一个不好的念头都不允许它进入其头脑中。)从高一层角度看,修行人自身带有很大的能量,发出的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是一种纯正的能量,它能纠正很多不好的东西从而变好(包括他周围人的病,因为人本来是不应该生病的。修行人能够纠正这些不好的状态)。使环境随之而变。
谈到境由心生,还要说一下其他的问题,前面文章提到过,人的思维用天目看是一种物质,发出的是一种能量。其实不只是这些。当一个人出现任何强烈执着的时候,在另外空间看都是物质的堆积。时间长了,堆积的这种物质会像山一样。挥之不去。直接影响着人的本性的袒露。这些东西包裹着人的本性,阻碍着人本性的流露。慢慢的它会形成人处事的观念。人一旦形成什么观念,那么他行为做事都是在自己已有的观念下完成对某件事情的判断。不是他真正的自己,他真正的自己(本性的一面)根本没有做主说去推敲一下这件事情的始末。很多人都是这样,某件事情发生到结束。他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把这件事情给处理了。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很多人现在都不是自己活给自己,为后天观念而活,为假理付出生命而在所不辞,很是可悲。很多人都是被后天观念带动着做着一切。他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
从这里我们再谈它和修行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提到过修行要修的是人的这颗心。让自己这颗心清净下来。那么从境由心生这个角度看,人真正的修行就是要消除后天形成的观念。(另外空间那些山似的物质。修行就是消除这些东西的过程。)使自己的本性显露出来。使这些观念不再左右人的思想。其实人在每一次逆观念而行的时候,用正念对待的时候。都是在消除那些物质。比如说谁惹你生气了,你没有动气,你没有和他一般见识,你就没有积累那种物质。你用正见去认识,你就是在削弱那种物质。真正让一个人生气的是另外空间积累的那种强大的物质。(真正修行的话,还有更深的道理在里面,后面再和大家切磋。)这就是修行。
希望我的浅析能够给修行人一些启发。对一些人有所帮助。
双手合十。
【篇七:境由心生】
朝晖夕阴,变幻万千,世事本就无常。曾经繁华的城池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中,自然免不了怀古伤今之叹;昔日粉白黛绿的娇容在流年中逝去,也免不了一番感伤之辞。有人惜弦月之缺,亦有人赏弦月之姿。时光流转,世事更变千年如走马,花开花谢,四季更迭,这本就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只有你的心态。
看待事情的角度决定生活待你的态度。史蒂芬·霍金——轮椅上的科学家。有一次,在学术报告结束之际,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捷足跃上讲坛。面对这位已在轮椅上生活了三十余年的科学巨匠,深深景仰之余,又不无悲悯的问:“霍金先生,卢伽雷病已将你永远固定在轮椅上,你不觉得命运让你失去太多了吗?”这个问题显然有些突兀和尖锐,但霍金在静谧的报告厅里,恬静的微笑着,用他仅能活动的几根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出一段文字: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生追求的理想……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让这般苦难降临到我们普通人身上,相信没有几人能做到如此。霍金对命运也许曾抱怨过,但他最终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用他豁达超脱的心态向我们诠释了人生的境界。
人生路途中,谁没有过迷惘失意,谁没有过艰难挫折?正如悲观者认为成功是地平线上的太阳,可望不可即;于乐观者是指引他通向成功的路标,近在眼前。你待世界以何种态度,世界就会以何种态度来对待你。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却一生淡泊,荣辱自安。他厅里挂着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脱苦难。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以何种心态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常想一二,毕竟,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曹操既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消极颓废之声,又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激昂豪迈之志;王勃既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愤懑消沉之叹,又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的旷达释然之情;在失意时,李白叹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在旷达之际,吟诵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为何?
境由心生。
【篇八:境由心生】
也许不是每一个生命都“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也许不是每一个生命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但也许,生命可以是“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恣意与淡泊。
不必在意走过的路是否有花香沁人;也不必在意你表演的舞台下是否有掌声震耳。无人欣赏,无人欢唱,或许会有最初的伤心与无奈,但在随后的适应与感知中,你会发现因为没有欣喜,所以不会有失落与痛苦;因为没有开始,所以不会结束。
不必在意别人曾拥有过昙花一现的幸福;也不必在意别人曾经历过轰轰烈烈的生活。夜深人静,月明风清,也许会有孤寂与凄冷,但注定掺有杂质的一切都不能长久的保存,短暂或看似长久的牵挂终究抵不过岁月的风化,平静而纯洁的生活才是永恒的命题。
因为心静,所以即使草盛豆苗稀,王摩诘依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因为淡泊,所以陶元亮将梦想寄托于文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书”。
因为恣意,所以李白宁愿弃官长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也不愿身在官场,随波逐流。
我是极羡慕水的品性的。“水利万物而不争”,一路行走,一路奉献,它看透风景,用如明镜般透明的心,看梦回莺啭,流年似锦;看青山隐隐,绿水迢迢。任自己身处何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任自己栖于何时,一草一天堂,一沙一极乐。
行走于尘世,请踮起脚尖,小心拿捏行走的步伐,毕竟脚上的泥易除去,而心上的你却难以清除。若境由心生,那么心有污点的人的世界定不会是烟柳画桥;而心有明镜者的世界定会是鸟语花香,春和景明。
心。
菩提,明镜。
赏摩诘,羡元亮。
行思流水,顿步生花。
境是由心生,魂为梦牵萦。
浮游尘埃之外,踮步泥尘之上。
莲出污泥而不染,心离尘世而不乱。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二):境由心生作文素材
【篇一:境由心生】
我们身边的环境逐渐喧闹起来。
马路上,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尖锐、刺耳,相互攀比着谁的音量更强;楼上,是重锤“咚咚”有节奏敲击地面的声响;抬眼望着身边的人,三五成群地聊着趣闻八卦、生活琐事;新潮点的,埋着头刷着手机微博,同时,后台的QQ“嘀嘀”提醒着新消息的到来……
只能叹一句:这个世界沸腾了,喧闹得找不到一境安宁、静谧。
即使能处在竹林深处,也听不得浣女结伴而归时的喧笑。还未等到“月出惊山鸟”,山鸟便已被宿营游客的鼾声惊起而飞。
如何寻得静谧?
塞耳塞?搬去住地下室?将窗户封得像砖厚?门缝塞得密不透风?这些唯物主义的做法都只是表层的肤浅。即使我们都认可物质是本原这一说,但物质有时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想在喧闹环境中寻找安静,还是唯心的好。
我习惯晚读、自习时戴着耳塞,它确实能将自己读书的声音扩大,减小身边的人谈论声,但若是有心倾听,只会觉得他们谈论的内容更加清楚地传入耳膜。住进地下室、封窗塞门缝又能解决问题吗?若是心中一直想着阳光下的繁华热闹,终究抵抗不住心中所想,破门而出。
长辈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同样,心中安宁静谧了,不管现实中身处怎样吵闹的环境,也不会被打扰。正如震川先生在《项脊轩志》中写道: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若心中不安定,再细微的树声、风声都可能使其专心致志读书的心烦躁;若心中不安定,何以分辨出屋外路人的脚步声?只怕早已丢弃书册,在屋中烦闷踱步。
现实中的喧闹熙熙攘攘,总是不邀而至,猝不及防地充斥着耳膜。欲在此间寻求安宁静谧之境,心静得矣。
境由心生,即使我们已经不身处于古代特有的安静之中,我们也可以寻得如深巷夜更、月落乌啼,似雨滴石阶、风急掠竹般的静谧。
【篇二:境由心生】
一直都认为,作家笔下的世界都是内心的写照。近来重读张爱玲,我更坚定了这种想法。
张爱玲是著名的才女,其名声之响亮比之同时代的陆小曼、林徽因也是不遑多让的,其才情也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那句“出名要趁早”更是被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少年们奉为经典,经久流传。
《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小团圆》,她笔下的感情总是淡薄而又浓烈,那些爱刻骨铭心,那些恨惊天动地。主人公们在她笔下的世界里艰难地活,执着地爱,痛并快乐着。
平淡无奇的字眼在她的笔下排列着,透出浓浓的沧桑来,我好奇,那样不起眼的小小身板下是有着一颗怎样的七窍玲珑心,用几十年短短的光阴看穿几百世纪里轮回的悲欢爱恨。她看世情那么的冷静而清晰,她对爱情的解释一针见血,她的文字仿佛一根根细小的银针,批进你的心脏,表面不会留下显眼的疤痕印记,却能让人骨子里疼得死去活来。每每看她的文字,我见到那样一个穿着旗袍、神情冷漠倨傲的女子盯着镜头,洞悉人心的目光让人胆战心惊。嘴角噙着一丝讥讽的笑容,一边残忍地告诉你:天长地久是谎言,至死不渝是幻想,山盟海誓、海枯石烂是传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蜃楼。可即便她给人们以无尽的绝望,这个冷漠的女子自己还是想要相信真爱的。因此,她总想要在完全黑暗的世界里给你一点点光明,于是有了白流苏,有了花柳原,有了《倾城之恋》。
她当众将那些古老的誓言掷在脚下,讥讽、嘲笑、践踏给我们看,而转过身去却又慌乱地捡起拥在胸口失声痛哭。她比谁都爱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却又比谁都痛恨这个世界的冷漠与欺骗。在爱恨之间茫然无措的心,在纸面上幻化为另外一个世界。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这是怎样细腻而执着的感情,再没有比这样的表白打动人心,这些文字,是那颗玲珑心对冷漠的世界的抗议,对真爱的深切的呼唤。翻阅书页,细细审视张爱玲笔下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是她的内心,是她坦露的灵魂。
【篇三:境由心生作文】
似乎周围的环境总是被我们嫌弃。嫌学校太吵闹,嫌家里太冷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中总是表现出一副迫于无奈的样子。可是总有一天,我们真的离开不再回来,就真的不会有一丝怀念吗?
最近上网时看到旧时同窗的一篇日志,题目是《我们被XX卖了》。一时好奇点开来,发现本该读书的十八九岁少年却已早早的步入社会,被学校介绍到某工厂“实习”了。据说那里的环境很差,对比起来,初中的好自然就不必说了。
关掉网页,我不禁连连摇头:早知如此,何必当初!此同学当年可谓是绝对的“怨夫”形象:老师不好、家长不好……可转念一想,他不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我们吗?比当年多了一份成熟的我们要理性一点,却也总停不下埋怨的脚步。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我们总能在一堆作业中抬起一张苦瓜脸抱怨自己的辛苦。可是如果没有这些辛苦,我们会不会在另一个更差的地方怀念从前?
如此看来,问题似乎出在自己身上,因为我们打心底抗拒着。心是灰色的,我们看到的整个世界也是灰色的;心是嘈杂的,我们听到的整个世界也是喧嚣的。心在下雨,整个世界也是阴天。
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如果把学校的吵闹当做我们活力的彰显,如果把成堆的作业当做我们成功的阶梯,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由阴转晴。
时空太过大,超脱了我们个人的喜与悲。人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将光阴都浪费在抱怨上,那些遗失的美好要怎么挽回?敞开心扉,让阳光洒进你心里,赶走那些乌云;换个心境,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世界就会给你不一样的风景。
时间太细,指缝太宽。过去的遗憾无法弥补,但我们可以让剩下的时光不后悔。如果,如果……如果不想让自己的未来总在追忆那些不切实际的如果,那就换个心情吧,满园春光必定比萧瑟秋景更有生机与活力。
境由心生,姑且做一回唯心主义者,用心的力量改变你的世界!
【篇四:境由心生】
一个英国残疾人,他只有一只左手,可是他说:“我不用担心另一只手和它抢东西了。”他全身瘫痪,可是他说:“我整天躺在床上,我想我的前世一定是个懒惰无比的人,为他的来生许下了这个连屋子都不用出去的心愿。”他只有右眼能见到一丝光,可是他没有拿它来哭泣,也没靠它来忧伤,他用它来读书看报。比起那些整天只知道怨天尤人的残疾人,这位英国残疾人的生活一定要轻松、明快得多。所谓“境由心生”,一个人的生活处境很多时候由自己的心态决定。
初看《丑女无敌》,着实被林无敌的水桶腰和钢牙套雷倒,她臃肿的的身材,平凡的相貌确实符合丑女这一形象。然而她却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凭着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概念公司,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当概念面临危机时,是她和公司里的一群不被重视的姐妹一起想办法,举办时装秀解救公司,她在剧集里用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获得了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同时也向观众证明了“丑女不丑”。实际上,支撑林无敌克服一切困难,最终走向成功的是她“永不放弃”的心态。林无敌的扮演者李欣汝说:“我觉得作为一个不漂亮的女孩,需要加倍努力,永远不要说放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敌并非不爱美,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大多数人都是更愿意接受美女的。然而,他无法改变命运为她安排的相貌,可她又不愿自卑的活着,于是她便加倍努力,使自己在工作方面更具优势,培养自己永不放弃的心态,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处境。事实证明,无敌永不放弃,不畏困难的态度最终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嘲笑他的吴庸,针对她的裴娜,还有排斥他的安茜最终都被她的精神打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了林无敌这个丑女,对她给与了肯定的评价。
不可否认,无敌由一个人见人笑的丑女到一个受人尊敬的人才的转变过程中,她的心态是起了决定作用的。拥有一颗永不放弃的心,他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让自己的存在彰显价值。
无论是那位英国残疾人,还是丑女林无敌,他们都没有埋怨命运的不公,反而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以自己的方式改善生活,境由心生,便如他们这样罢!
【篇五:境由心生】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一书中讲述渡边君回忆起直子的场景,终究是我脑海中烙印下的一部分。
在德国汉堡机场不经意间响起的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如同轻轻投入渡边君脑海中的石子,漾起了记忆的丝丝涟漪。再也找不到更美的一片草地,那完全像幅刚着完色的湿淋淋的油画。直子在前面快快地走,渡边君在后紧紧地随,像是狂奔而去,脚下齐膝深的草丛仿佛前一天晚上刚从河床溪流的深处冒上地面。那风是最温柔的手,拂动绿得漾出心田的草儿,勾勒出直子被阳光充盈的侧脸,细小的茸毛叫人温暖备生,撩拨得人心头痒痒的,充满着无处倾诉的柔情蜜意。直子与渡边君仰面躺倒在草丛中,所有的喃喃细语都化为了心头一阵清甜的风,一汩潺潺的泉。
就算是二十年后的渡边君发觉自己竟然也慢慢忘却了直子的脸,却也怎样都忘不了这一个湿漉漉的清晨。它像清晨鸟儿的羽毛一样干净松软,散发出微微的体温,托起两个干净的灵魂在深沉的大地上相爱。
怎样极致的语言都描绘不了那份情意与静谧,只有作者深谙,只有自己用心体会。而陈莫雄导演近来执导的同名影片,更从反面印证了“境由心生”这一观点。整部影片更像是日本的青春唯美的纯爱电影,少了份原著中温暖而又深沉的激情。直子与渡边君在草丛中的那场戏本应是整部电影中最需雕琢的,显然,导演着实让我们失望了。不得不说在颜色镜头等各方面技巧的把握导演还是足够出色的。但是,导演需要像一位画师,要想画出优秀的风景,如果不寄寓自己的感情,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无论是导演亦或是画师,描绘出风景的色彩都只是第一步,用心灵刻画出温度乃至生命,才足以让人感受到情感的活动。同样是以音乐渲染整个电影基调,奥斯卡获奖影片《她比烟花寂寞》在用镜头展现情感张力这一方面显然更为出色。低缓深沉的大提琴声贯穿整部电影,色彩浓郁而又热烈。像是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颗破碎的心去感受它,特别是女主人公赤裸着身体在繁密的森林中狂奔,荆棘割破了她的肌肤,艳丽的鲜血像是噬人的蛇一般缠绕着她。这是讲述者在告诉我,这个寂寞的女子此生只想好好的被珍惜一次,一如她对她的大提琴。
“景语即情语”,无论是写文章,画山水,拍电影,创作者必须与其作品相遇,倘若这样,便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色的火花。
【篇六:境由心生】
现在的我事实上已步入高三的生活,与其他学生拥挤着向前走,只为了通过那个延向高考的独木桥,我越来越烦躁,总是抱怨着种种无奈。
朋友劝我出去走走。
我去了广场。走在草地上,孤独寂寞,似乎与眼前的世界不相融合。天气难得放了晴,我的心情乌云密布。那些挥之不去的成绩、排名仍在脑海里飘荡着,让我烦闷不已。我思考着现在的自己……
我想要被仰望着,却与现实有很大的落差。没有傲人的成绩,没有聪明的头脑,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却仍一心想要证明自己,无奈而又可笑。我觉得我被各种学习压迫着。我无法摆脱它们,只能任由摆布,像是一只木偶,僵硬的四肢根本无法舞出我自己的形态。我甚至没有一个木偶活动的舞台。
我一个人坐在阴暗处的草地上在心里不断地埋怨着,抬头不经意的看向广场。
广场上的孩子们在放风筝,难得的有风晴天给了他们舞台,让他们带着风筝飞舞。小孩子的父母们在放风筝,他们追着风筝跑,好不热闹。刺耳的哭声打乱了嬉笑声,一个小孩子坐在地上大哭大闹,可能是追风筝的时候摔倒了。我不禁想到这样的“摔倒”,我在考试中经常遇到,却忍着不哭,那是自己失败的证明,可笑啊!
那个小孩子苦恼了一会儿,便又嬉闹着追风筝去了,似乎从未发生摔哭了的事情。小孩子还是应了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再大风浪也如摔倒一样,知道再爬起来嬉闹。小孩子的心总是那么无拘无束,任由飞翔。“我也要飞!”小孩子喊道,大人们笑成一团。
“我要飞”,我突然意识到小孩子的心宽着呢,才会有了这么个愿望,而我呢?我害怕再跌倒,我不敢去像孩子那样奔跑着追风筝,我只能被动的挤着向前。我被内心的退缩束缚着,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奔跑,没有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境地。
心放宽点,容纳那些成绩,那些学习,那些压力,那么它们就不会再紧压着我,留给我一个宽阔的境地包容志向,让我向前,让我走向未来。
【篇七:境由心生】
我一直以为这是棵死树。
没错,它就那样轻飘飘地插在我每日来往的圃径旁。只有两个拇指那么粗的主干,尽显的并非不堪盈握的娇软,而是楚宫细腰的病态。乌褐的皮肤隆起大大小小的痈疽,又沾染了鸟雀暂歇时遗留的斑驳粪迹,像害了白癜风的老油漆工。草木不行,否则,它一定早被闲人驱之别处。我常常觉得,这不能算作一棵树的植物很是可怜,它大概是在某个冬天受不住寒刃的剐削死去了,抑或是遭了虫害或水土不服而槁枯了,有太多原因可以让这样一株朽木从世上消失,最残忍的一种莫过于被遗忘,连我也不清楚它何年在此落足,何年生出过叶芽,又是何年将一身残黄抖落满地。人们只会在心情糟糕时才记得它,他们咒骂这无动于衷的老鬼,甚至在它死后也不愿为它收尸。更不幸的是,它没在繁花丛中,每年春来,青阳将这一片土地焙得暖烘烘,最初是杨柳、金钟,一青一黄,确实天地最鲜嫩的色调,而后有桃、梨、红叶李和诸多不知名的花树。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这花园便成了浮在天上的虹,或许还沉淀了几分彩虹似的梦,可惜这曼妙的梦里悄悄浮出一抹干枯的鬼影,像是一座突兀的孤坟,正是这不吉利的冤魂将人们涌动的雅兴扯得粉碎,给东君圣洁的素裙上留下一个脏足印,草木若得口吐人言,兴许不是颂咏些“下自成蹊”,也未必是“香草美人”,但一定有对这枯木干的毒咒。它孤零零撑在那里,偶尔被匆匆过往的无礼的风推搡一把,眼看就要仆倒,又硬是颤颤地立住了脚跟。它无悲无喜,头上是淡云的晴空,是阴霾的昏穹;脚下是软融的泥土,是磕绊的砂石;旁边是活泼的少女,是垂暮的老妇,是春是秋,是冬是夏,它就那样僵立着,无依无靠,不偏不倚。千年的冥灵成了精,寥寥数载的它却成了化石了,睁着空洞的眼,对着唯一容得下它的天,扣着唯一扶得住它的地,舐着唯一肯赏它一点同情的雨,听着栖在花间的美丽鸟雀吟唱的与它无关的情歌。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无法被打败;一棵树可以被别人遗忘但必须被自己牢记。一棵树,便是一条向上蜿蜒的河:根是它的源头,干是它的主河道,枝杈是它的支流,叶是它的湖泊,芽是它汇入天空的“入海口”。没有一棵树不在流淌,不在经历自己的汛期和干涸,只要源头未尝断绝,只要心还没有死去,它便继续澎湃。中途或有阻碍,那便荡平它或者绕开它;中途或有断流,那便蓄积细流,等待雨季到来。心未曾死,生命即可不休,生命不休,一棵树便可以屹立不倒,屹立不倒的树,一定是在酝酿新生。
真的,今朝的春天依旧。桃、李、柳、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贯的扭捏,骗得蜂儿蝶儿一个个如痴如醉,难舍难分。可怜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只消得一夜风雨,落了芳菲,黯了玉梢,赚得遍地残红堆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蜂蝶无情,自向香风胜处觅倩影。去了葬花人,一地香魂被风碾进泥里。我再找不着那朽木了,兴许是真的倒下死去了。苦笑着摇摇头,红颜尚已衰去,又何苦惦记这废材?但我不甘心,因为我确确实实又望见了它,远远便望见了它,或许那并不是它吧?但那高度,那体态,那滋味,已经刻在我心上了,又怎会错呢?它依然站在那里,笑着,向我招呼。那些痈疽,已被良医一一治愈……不,那些树节,那些胚囊犹在,只是上等的老坑美翡已从那些凸起中雕镂出来,光华要将我的眼睛的光芒也夺去了。每一片小叶,都经精雕细琢,镶了赤金的边儿,抖着惊喜,它身上的污迹在昨夜的大雨中尽数褪去。我突然意识到,昨夜的雨,昨夜的风,还有这个春天,一直都存在它的源头,存在它的心里,直至时机成熟,才喷薄出来。与其称这是天工的杰作,倒不如说这是一棵真正的树的抗争。我向它微笑致意,对于一个苦行者,当他洗净铅华的一刻,上帝也会这么做。正如《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所道:每个把握住机遇的人,莫不是经历过最精心细致的准备。
这是一棵树,也是一条河。心中迟到的春天化解了束缚河道的冰凌,让每一朵浪花都得以绽放,虽然只闪现几簇波光,但谁又能说这早已从地图上抹掉的水道,不会有入海而成为不朽的一天呢?
我伫立着,好像是面对一位老友,更像在仰慕一位伟人。
把心交给真正的自己,境由心生,即使魔鬼一刻不停地敲门,也能守卫自己的那寸天堂。
【篇八:境由心生】
我走过的18个岁月,不长,才刚刚步入人生的轨道。
本期待着风景粲然,却免不了暮色苍凉;本以为豪情万丈,却不想满是惆怅。一路跌跌撞撞,我不禁想,为什么人生会有那么多怨愤曲折,却总也通不向春光明媚处?
我最爱的沈从文先生在“文革”期间陷入非人的境地。他不仅遭到无数次的批斗,每天还要打扫历史博物馆的厕所。后来,他又被下放到多雨泥泞的湖北咸宁接受劳动改造。一代文学巨匠饱受被践踏的痛楚。可沈从文毫不在意,在咸宁时给黄永玉写信说:“这儿的荷花真好……”
只此一句话,竟让我以为多雨泥泞的咸宁是个人间仙境了。原来那些路其实并不长,也没有想象中那么曲折,曲折的是心。只要心灵强大,再多的苦难也掩盖不了心底的荷花清香。境由心生,沈从文先生展示给我们的是他早在《边城》里就描述过的无恨的世界。
唐诗中我最爱的便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茫茫天地之间,山高水长,万籁俱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音。天地之间粉妆玉砌,一片晶莹。他在舟中,悠然赏景,自在垂钓。仕途不顺,却有如此气度,天地仿佛都成了他身后的画布,唯有一舟,一翁,自在无碍,令人心驰神往。
生活中难免会有诸多不顺,人生不可能只有甜蜜的笑而没有辛酸的泪,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将那些苦难与挫折视作财富,看做精神食粮,将之酿成香醇的美酒。
汪国真说:不是我性格开朗,我也有许多忧伤,也有许多失眠的日子,吞噬着我,生命从来不是只有辉煌。只是我喜欢笑,喜欢空气新鲜又明亮,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中,散发出来的都是清香。
境由心生,何必忧伤惆怅,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即使改变不了客观环境,也要改变主观感受,让生命欢快又鲜亮。
【篇九:境由心生】
在中国古代的诗文书画中,意境可谓是灵魂。而境由何来?境由心生。
去年的文化大事件之一便是两岸《富春山居图》的合并。
最初知晓富春山,那还是初中。当时课本里有一篇古文---《与朱元思书》,南朝文学家吴均所作,写的就是富春口一带的胜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风烟俱尽,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意境真是美极了!而文章的结尾道出了他的心声:“鸢飞唳天者望峰是心,经纶世务者窥各忘反。”远离官场,厌弃红尘,渴望闲适生活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我也游历过一些名山大川,每每游览时便觉心旷神怡,甚至有赋文作画的冲动,而归来后,重返世俗生活,便懒得再提笔,直笑那时自己太痴,因而至今没写出过什么美文,作过什么好画。正所谓境由心生,大约只有怀着吴钧那么淡泊的心境才能写下那么空灵的文字,展现那么高远的意境!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富春山居图》。这幅画被誉为中国山水长卷的“袖品”,是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所作。也因这幅画,黄公望被后人冠以诸多头衔:“画中王羲之”啦,浅绛山水画的开山鼻祖啦,批麻法的开创人啦等等,这足见此画的划时代意义。
而这幅画的创作过程则更为传奇。当时的黄公望远离尘世,隐居富春江一带,透过茅草屋的窗子就能看到如诗如画的山水之景。一位友人请他画严子陵钓鱼台,于是他闲来无事时便画上几笔,“将五色洗练成水墨,让绚烂沉淀于静寂”,至84岁终于画成。王国维有“人生三境界”之说,最高的境界便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一种无意的得,说的不正是黄公望吗?我想,黄若是生在春秋战国,定是老庄,若在唐朝必是王维;若生在西方,也一定是布莱克,华兹华斯这样寂寞歌唱的诗人。
黄公望之后,代代的画家都以他为最高目标,明朝的沈周,文征明,清朝的“四王”,现代的李可染都仿作过《富春山居图》。而黄公望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世上再没有第二个黄公望。谁又有他那么澄净空明的心灵呢?因而也唯画出如此深邃的意境。境由心生,黄公望只能与吴钧作伴了。
闲来时听听自己内心深处流淌的声音吧,它是潺潺如玉振呢,又或是呕哑难为听呢?境由心生,为学、做人均如是。
【篇十:境由心生】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阿弥陀佛,你生性聪颖,无奈却少了一丝悟性。佛法无边,你下山去寻找你自己的境界吧,等你找到了,再回来见我。”小和尚尚且年幼,听不懂师傅的意思,不过,他还是乖乖下山了。
小和尚下山了很长一段时间,却丝毫没有头绪。他走过许多个城市,遇见过许多个人,却还是没能领会到师傅的意思。他也问过很多人。“境界么,你看见前面那家酒庄没,他家的酒酿得,那叫一个境界啊!”那个粗犷的大汉咂咂自己的嘴,如是说道。他问过执剑的侠客,侠客告诉他:“飞花摘叶,踏雪无痕,人剑合一,这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啊。”他还去找过那些苦读的学子们,他们背着手,文绉绉地说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胸有丘壑,那便是境界了……”小和尚摸摸头,道了声谢便离开了。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境界么,可是自己,怎么完全没搞懂呢,真是苦恼。小和尚摇晃着脑袋,嘴里念着佛经,朝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小和尚也慢慢长成一个少年和尚,虽然他还是没能弄懂师傅的意思,但是将近十年的磨砺已经让他沉稳了许多。他在这世间慢慢学习着,慢慢体会着自己的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小和尚呆的这个小小的县城突发瘟疫,县太爷下令让还没患病的人出城去,小和尚却坚持留下了。他望着满目凄凉的小城,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心想,能帮一分是一分吧。
他用自己所知的药理尽可能地去医治着每一个人;他努力诵着佛经去安慰那些因为瘟疫而恐慌的人们;他用自己的睡眠时间去为那些不幸逝去的人们超度,给他们的家人一个安心。他瘦了,心里却有什么在滋长着……
他用仓库的余量给灾民们施粥,前来领粥的人们一个个面黄肌瘦,却没有太多恐慌,一个个井然有序的排着队。每排到一个人,都会向小和尚感激地笑笑,道声谢。待到排到一个老人时,队伍突然停了下来,小和尚看着老人的脸,轻声询问着是否有事。老人浑浊的双眼动了动,蒙上了一层雾,握着小和尚的手说:“真是太谢谢您了,我们全城的百姓多亏了你才能活下来啊,您真是活菩萨再世啊!”周围的人也都点头称是。小和尚笑笑,道了声佛号,心中似有明悟。
又是一年春暖花开,小和尚已经长大成人,他回到那座山,那座庙,等待着的却是老和尚的一座孤坟。他跪在师傅墓前,轻声说道:“师傅,徒儿明白了,我佛慈悲,境由心生。”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三):境由心生
我想,一个人总要经历几件事,才能真真切切体会到那些哲理的深邃内涵,就像不久前的我所经历的一样。
那天,我独自一人在学校后园的池边散步。时间已是深冬,那不怎么深的池水早已经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光秃秃的灰黑的枝桠在砭骨的朔风瑟瑟发抖;阴沉灰暗的天空低垂着,没有一丝的生气,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见到此情此景,我心中那片本就不怎么晴朗的天空又平添了几分忧郁的阴霾。“这鬼天气!”我裹紧了身上的羽绒服,暗暗咒骂道,“本来想出来散散心的,反倒弄得人一点兴致也没有,真是讨厌!”
又过了几日,我和朋友下课后出去散步,不经意间又转到了那池边。天气仍旧如那天般冷得厉害,但今天我的心情却很是轻松。当我再一次向那片水池望去的时候,不料想竟一下子被触动到了——一缕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冰面上,泛着闪闪的粼光;垂柳柔软的梢头,缀着小小的绿苞。刹那间,一种奇妙的感觉从我心底油然而生,我自己好似置身于阳春三月一般。看呐,不是吗?眼前那冰封的水面好似将要解冻一般流动着灿灿的波光,柳梢在风中招展着,不久就要被和风裁出细叶。天空是那样的明朗清丽,好一派融融春光!我沉醉着,耳畔仿佛听见了悦耳清脆的鸟鸣,眼前似乎看见了天上招展飞翔的风筝,鼻尖好似嗅到了扑鼻的花香……直到朋友的一句话,才把我拽回到现实中来:“傻了吗你,对着上冻的水面瞎看,这不还是那池子吗!”我眨眨眼,周围依旧是来来去去的人流,依然是十二月的寒冬。我心头的思绪不禁被什么牵动了一下。
这不由得让我联想起几天前的经历。就像朋友说的:“这不还是那池子吗!”也许,从别人的视线里来看,甚至用几天前的我的眼睛来观察,这地方和之前的那片池水似乎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或许还有些死气沉沉得让人讨厌。可今天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究竟是为什么?或许,正是我心情不同的缘故吧。我真切的体悟到了古人所说的那句“境由心生”。一点儿不错,境由心生,拥有什么样的心情心境,就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景致,从而就会得到不同的体悟与感触。
或许,我们无法改变周围的严冬,但我们可以拥有一颗如春天般生气洋溢的内心。这样,我们看到的,将会永远是生机盎然的春天!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四):诗意般的生活作文
【篇一:感受诗意般的生活】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的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的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嵩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的生活,或许应该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周而复始的工作、学习,让我们忘记了如何生活,成绩故然重要,但路边的风景更值得欣赏,欣赏生活的最真实。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来去兮辞》,感受第一缕阳光跃上树稍的欢欣,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谧、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在沉淀中溶解于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我们的生活吗?这难道不是在感受诗意的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一次小的胜利足令我们欢欣鼓舞,一次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奔放,这难道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吗?这难道不是在感受诗意的生活吗?
心里有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从,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的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锁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好地消逝,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这才是在感悟诗意的生活。
其实,要诗意的生活,也就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说的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要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感受诗意的生活——我们真正的生活。
【篇二:诗意般的生活】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低沉不如选择诗意的生活。
诗意的生活是陶潜“猛志逸四海”的理想,是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也是他“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淳朴自在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桀骜,是他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是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陶渊明他酷爱田园山水,他一生三次出任,三次退隐,最后一次出任彭泽县令,仅八十余天即辞归园田,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不愿为高官厚禄而玷污自己清高的品格,他忍受长期的穷困,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在菊花烂漫的季节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抚琴歌啸,挥洒出一篇篇"质且绮,真且醇”之作。李太白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有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豪迈。然而虽生逢其时,却壮志难酬,在这种情境下他毅然以诗为剑仗游天下,这人生无限壮美,便书写在了广袤无垠的心灵大地上。隐隐青山,茫茫碧水,李白在青山之巅,绿水之湄自在放歌,他的豪情如汤汤流水,巍巍高山。洒一路潇洒,饮一世英名,李白以清新飘逸的文笔生动飞扬了大唐的山山水水。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了诗意的生活,他总是穿着古朴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在燕园,他所追求的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吸引他,他只爱着北大的花花草草,他只爱着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就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就是季羡林。
幸福选择了他却选择了诗意的生活,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四川省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三坪村是一个环境异常险境得地方。从汉族来的李桂林夫妇扎根在这里19年,他们把知识的种子播在治这里,为偏远的山区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诗意的生活是对自己精神的负责,是在纷繁的物质生活的刺激下,坚持心灵准则。是在疲劳的奔波后,选择悠闲的方式体验轻松与自在,是在喧嚣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安静与快乐,净化我们的心灵…。选择式的生活,选择精彩而又快乐人生。
【篇三:诗意般的生活作文】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庭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转眼间日历的最后一页又幻化成了思念的图片印贴在岁月的封底。才发现,自己有辜负了一个鲜活的今天。过往的岁月,挥一挥衣袖,不带走。真心期待下一个最温暖的明天。
余阴下,于庭院藤椅,看琼花盛开的那一时。五月的天,丝丝炎热,微风拂面。微闭双眼,诗意江南的黛瓦白墙,小桥流水,两岸人家,不禁浮现在眼前……平静的溪流,看不到一丝涟漪,淮扬、柳絮的倒影融合着两岸人家一幅绝美宁静的江南水乡图不禁使人浮想联翩……要是早晨,兴许还能看见勤劳的江南女子在石阶上磋打着衣服,伴着朝阳,以及柔美温和的笑声。联想起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悠然自得的生活,令你我心驰神往,淡定平静的心境,更是人生必备的佳境。拥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惊喜婉约,更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淡然优雅,加上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宁静致远,“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是莲花开。”心若宁静处,便能耳目清明,如听天籁。淡定是一种空灵悠远的境界,脱离尘世的喧嚣,在广阔的思想空间里,任思绪尽情飞扬,任想象自由翱翔,让忧伤彻底沉默,让痛苦在此发光。
【篇四:诗意般的生活】
诗,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由唐朝的鼎盛时期到今至诗词绝句;生活,一种态度,一种认知,一种充满诗意与开放的生活方式;如果让世界充满爱,大家都生活在诗意般的意境下,生活又是另一番滋味。生活将无比的精彩,文学标符将飞入我们的堂空。
人们,常常提及快乐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可其实还不如痛快地生活,诗意地生活来得爽快!痛快地抒发出自己最想要的生活,用诗意般地日子来加以填充,你会在一瞬间发现,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充实,多么的饱满。
当你空虚时,不妨来一曲“梦入神山教神姬,老鱼跳波瘦蛟舞”,再来个“吴质不眠依桂树,落脚斜飞温赛兔”。优美的旋律起伏的音韵,不由得将可听不可视,可感不可见的音乐体现出来,此时的诗意是充实的。
当你寂寞时,不如欣赏一下泰戈尔的名言:“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而说他欺骗我们。”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生的寂寞,请用一种开朗的心态,诗意地情态去面对每一次来袭。
当你懊悔时,不如朗诵一下聂·鲁达《太阳颂歌》中的:“过去我不了解太阳,那时我过的是冬天”懊悔是对自己挽救的开始,有了懊悔,便还有一丝希望。
当你彷徨,契诃夫曾言:“越是高尚,就越不幸福。”彷徨,请以心去对待,对待请用行动加以证明,请以诗意的情境加以装饰。
当你受伤,罗曼罗兰用他巨如椽,细如针的笔在你心上写着:“是爱,使他们恨得那么深。”你明白了:爱是一个债,恨是一个债,我们无债却都有爱。
诗意地生活,因为有爱。
让“世界之所以有了我们,是因为它需要更美。”作结束吧。
【篇五:诗意般的生活】
每天在地铁里穿梭,总是幻想这是条时光隧道就好了。安定门入口是公元2007,长椿街出口便是大唐盛世了。满心欢喜地走在长安宽敞的街上,到处飘荡着清平调、乐府声,偶尔还会看到醉酒的李白,伤感的李义山。但我终究回不去了,只身留在车流穿梭的长安街沿线上,手机嘀哒响着,六月的骄阳刺眼。
可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我安然地享受着这一千多年后的中国生活。昨天,同事的手机铃声换了,清越的古筝声,渔舟唱晚。本是沉闷的会议室,如徐徐清风拂过,每个人脸上漾起淡淡的微笑。上星期,王姐的爱人走了,我们陪她来到墓园。淡淡一束马蹄莲,放在灰色石阶旁。没有恸心的哭声,只是默立。陶潜的挽歌回响耳边,山风吹过,流水绕过弯弯曲曲的渠道,像在与每个安息的灵魂道别。五月,和家人到淳安县城度假。烟波浩淼的千岛湖,还是那么美。天飘着微雨,“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浪漫席卷而来,随着荡漾的湖波,濡湿了额前发,濡湿了沉淀在骨子里的唐宋之梦。今晚,这盛夏的房间,依然清凉。傍晚坐在藤椅上,轻轻翻着王维的辋川集,念着“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看窗外灯火点点亮起,等着电饭煲里的白米飘香,也许下一秒远方朋友的信就会降临我的邮箱。印着双鱼传尺素的电子信笺一样精美,要传递的还是那千古不变的情愫。
没人能够定义,诗意生活该是怎样的模式,发生在什么年代。境由心生,你愿意把眼前的情景诗化,它就淡妆素裹,娉婷地等着你来欣赏。若你非要拿着显微镜观察,无穷尽的小烦恼自然如影随形,怎会再有心思品味呢?亲爱的朋友,为心灵撑起一方小小的桃花源吧,在忙碌的节奏里,使神思宁息片刻,多留些淡然的笑容给别人,多留些澹泊的梦乡给自己,好吗?
【篇六:诗意般的生活】
爷爷老了,六十八快七十了。奶奶呢,也66岁了。他们那时候男的比女大十岁都正常。总之,他们到一起了。然后就有了爸爸,再然后有了我们这个平凡而幸福的家。
好像从我记事起,爷爷一直是忙碌的。他背着锄头侍弄他的田地,他在园子里种菜,栽果树。他去给人家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忙……很健康很悠闲地活着。奶奶呢,就在家里喂她的那群鸡,吆喝着两只狗,洗干净爷爷的衣裳,一边等着爷爷多年不变的命令,老婆子在干什么?快煎茶吃!奶奶就刚下手中的活,假装埋怨的说;这么快就回来休息啦。然后认真去煎茶,端给爷爷,与他坐着一边喝茶一边闲谈。
奶奶一直勤俭朴素地操持着他跟爷爷的家。虽然儿女们都已长大成家,他不必再为吃穿而省吃俭用,可他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他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些野草疯长的日子里,我和表妹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到;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散开,我、表妹在灶膛里看到奶奶红通通的脸。特别是冬天,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表妹抢着依靠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馨。
我不知道,爷爷奶奶是否有感情,可是在漫长的岁月中,在相互的信赖与信任里,他们之间的感情超越了爱情。有一次爷爷很突然的病了,非常重,奶奶背着爷爷偷偷的流泪,我安慰她说没事的,爷爷一定会好起来的,可是他说了一句话,让我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她说;要是他走了,我也随它去。从那以后,爷爷奶奶更亲密了,我从那时起才知道世上有永恒存在。
我时常望着爷爷奶奶夫唱妇随的身影在田地间行走,或在家里聊天,想着真正诗意的生活,就该是这样吧!诗意;就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呀!
【篇七:诗意般的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清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的方式那样,诗意地生活。
【篇八:诗意般的生活】
因为爱上诗意的生活,不善计算的我也开始学着运算生活中的加减法。
生活仅给我一片贫瘠的土地,为了诗意的生活,我开始运算。我掬来山间最清凉的泉水,增加在这片土地上;我撷来园间最馨香的花朵,增加在这片土地上;我移来河边最翠绿的小草,增加在这片土地上……我有了一片诗意的土地:泉水、花朵、绿草……连云彩都被这儿的诗意迷住了,映着澄澈的泉水,将芳踪留于此处。
生活仅给我一条荆棘小道,为了诗意的生活,我开始运算,我找来山间最硬的石块,刨打着顽固的荆棘;我找来墙上悬挂的锋利的剪刀,修建着杂乱的荆棘;我找来河边最刺手的鱼骨,打磨着横生的杂刺……我一点点将荆棘削减、改造,原本曲折的小道已变为幽径。减去累赘的荆棘,我有了一条清幽的路,连小动物都乐意在这里经过。
生活给我得并不多,但是我会用加法变少为多;生活给我的也不少,我也会适当的用减法去删减。
漫步在诗意的道路上,我将菊花加在东篱周边,我将西桥加在泉流之上;躺在诗意的土地上,我将楼阁加在空阔的菊园前,将梧桐加在楼阁的旁侧;游走在菊园里,我在袖中盈满暗香;伫立在小桥上,我将游鱼摄入眼眸中;斜倚在栏杆边,我将夕阳美景加在脑海中;凝望着梧桐,我将残月加挂在枝梢……我的生活是如此的诗意!
登上兰舟,我将愁绪抛入水中;采菊东篱,我将名利放在脑后;挽雕弓如满月,我将悲愤洒向箭镞;吟啸且徐行,我将苦难删减到生活之外。
在这片诗意的土地上,我选择诗意的生活。即使初时境况不允许我诗意,生活的加减法却为我插上了诗意的翅膀。心里想着诗意的生活,用行动去装点本不诗意的生活,增加诗意的色彩,删减无味的情愫。不以生活本身度日,以我心度我的生活。生活要"诗意"的度。
因为爱上了诗意的生活,不善计算的我学会了运用生活中的加减法。
因为爱上了诗意的生活,不善计算的我变得精于运算生活中的加减法。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五):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1000字》
手里捧着一本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细细读着,看着一串串难懂的文字,不得不咬文嚼字地消化其中的内容。既然里面充满着无异于火星文的名词,为什么还要读完它呢?不是因为任务,也不是因为它有趣,他像有魔力一般吸引着我,引我思索自己,每读完一章节我都得费很大力气去消化,去反思自己。
书的开篇就引出了哲学的三大问题之一:我是谁?废话!我是谁谁谁呀!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的名字,却不知道这只是生存在世界上的代号而已,与编了号的产品没有差别。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心里想着什么、想做些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然而,谁又能客观准确的评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就像那些功利的人不会说自己功利,而伟大的人不会说自己很伟大。我们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连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否定自己,试图把自己变得成功进而获得更多的喜悦。终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以大多数人是不快乐的。何不大大方方地评价自己,就如评价别人一样公道?不必害怕别人看待自己的世俗眼光,凭着会变好、会变得更好的信念活下去,坦诚面对自己,我们会笑得更开怀,感受到更多的快乐。突然想起一句话:人生就像一名女子,不论她成什么样子,我们好歹爱她。诚然学会接受一个怎样的自己,如拨开云雾,才会更加清楚懂得自己是“谁”。
书的中间有一幅插图让我作文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插图的内容是一辆马车,马车上有马儿、车夫、乘客。关于插图,书是这样介绍的:马是我们的表意识,车夫是我们的潜意识,乘客就是真我。“我们自以为可以操控我们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是一部自动化制约模式下的机器,很多时候身不由己。就像这匹马,不知道左脸紧是因为车夫收紧了左边的缰绳。”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做情绪的主人,不能被情绪操控着我们,支配我们不做这样或那样不想做的事。因为我们存在于世上的许多事经不起我们心情的什么大起大落,只有处于一种冷静沉着的状态,才能把事情处理得尽量好。我们并不缺少开怀大笑的天分,但在面对各种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心如止水,接受并处理好它,并不是用笑来抑制它掩饰它,否则,负面情绪有一天会爆发,后果更加严重。心如止水地面对问题,这样,人生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由自己操控。
刘亦菲说:“这本书让我们惊鸿一瞥那个一直都在的深层的自己,如此陌生又熟悉,让我们和自己真实的源头越来越近。”其实这本书是献给那些悲观消极的人的。在我情绪处于一个极其烦躁的低谷时,我选中了它当我的导师,让我在迷失的时候抓住了自己,看清自己真正重要及想要的东西,向着它们前进。我从一位朋友那看过一句话,我把它送给了自己,也送给你们:把一切悲喜交付给自己。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1000字》
【篇一:《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两年常常收听雷鸣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节目中多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远!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篇二:《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看了本书名字叫《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关于都市身,心,灵修行的书。看后很受启发。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快乐地生活,走出困境,如何循序渐进地改变生活,使之更加美好。她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很特别。人生,在琐碎的细节中,让天性的纯真蒙尘,不能再以纯真明亮的眼睛注视身边的人事和这个世界。竞争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极大地放任了人性私欲的膨胀,于是,人就陷入到贪婪和占有的漩涡之中,正如书中主人公若菱所言“活着好累!”,以至于渐渐累到失去自我,以至于连“我是谁”这个基本问题都看不起清楚的地步。正因为失去了真实的自我,追求的是内心真实需要以外的东西,所以,占有得越多,迷失得越严重,内心就更加迷茫痛苦。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家庭中,压力越来越大,失望越来越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常常困惑——我为什么常常不快乐?
书中一位老者给出答案:那是因为我们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没有学会用潜意识的方式去处理情绪。记得老人的教导:“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你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了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我们常常用许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基础,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我们会根据我们的经验和掌握的知识去判定它,不管它带给我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其实大多数是因为我们的思想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它自然的发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是我们自己选择他们这样的或那样的发生。就像书中所说的,事件本身都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当情绪不好时,请默念:“我看见我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我们人受苦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抗拒事实。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不会继续在上面撒盐。我会努力让伤口好好愈合,使自己的情绪和心灵恢复健康。”快乐不快乐决定权在自己,事情的最后结果也是自己的选择,和别人无关。不停地向外界抓取,去抓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当然会痛苦,当然会失落。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快乐是自己给予自己的,别人给不了,也无法给予,不要找错了方向。想要快乐,首先要平静的接受生活中的不快乐,正视我们的不幸,学会“臣服”于自己不完美的人生事实,甘心地去接受,慢慢找到一条可以使自己喜悦的路,不在以前,只在当下。
当然,快乐不等于肤浅,恰恰相反,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生命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考、孤独、痛苦、彷徨、坚持、执着,就是获得人生幸福的必由之路。只不过,要有技巧,能够使自己在恰当的时候,陷入沉思,感受孤独;又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打开心怀,投入生活,变得真正的开心快乐
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到哪里,但是总可以确定想去的方向。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
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着其中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唯有保持关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才会走向完美。
这本书里有很多很棒的提示、指引、提问和探索。如果你的人生正在不知何去何从,不如拿起《遇见未知的自己》,它将成为你的一份人生地图。
【篇三: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作文】
最近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进而发先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就像春茧破茧而出,迎风飞扬。
在书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观点,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观点,我挺喜欢着本书的,应该说我喜欢这类书——“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人带来一场心灵之旅,读的时候总有一种热情澎湃的感觉。其实我知道就算我不能像若菱那样真正地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但读完后就有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思绪不再是剪不断,理还乱。在读这本书前我就明白了这样的一个道理: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
都会遇到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但却从来没有去深究人为什么会有那些情绪,那就好比是知道了机器是怎样运转却不知道原理,读了这本后,知道了人喜怒哀乐的源头,知道了我们要什么,我觉得书里说的很正确,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像权利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的目的还是追求喜悦和内心的和平。书里展开了很多人生的课题和智慧,在这里我们见证了这些智慧的正要性和实用性。
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书中一直在强调寻找真实的自我,确实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于“你是谁”这个问题的回答都停留在名字这个代号上,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我很少去认识真我是怎样的,事实上每当我想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内心是茫然的,就连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怎样的,我发现认清自我也是一件很难的事,像书中所说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外在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让我们容易失落真实的自我,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在我读书的城市,那是一个节奏步划都很快的城市,稍不留神就会被落下,那里交通格外拥挤,速食店到处都是,人人都生活在名利角逐战中。是一个躁动的城市,真的是:忙碌,忙碌,每个人都忙碌;追求,追求,每个人都追求。为了生活,为了梦想,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妻子,好媳妇,好父母,甚至是好人!有些是心甘情愿的,能够从中获得快乐,然而在不愿意的时候,为了演好这些戏份,我们每个人都要因时因地的戴上一些面具,正是这些面具遮住了真实的自我。当然还有我们那种小我的虚荣心也会让我们失落自我。然而也不是说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就很难找会真我了,书中介绍了一些实用性和灵性的生活指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我们周围朋友,同事来初步认识自我,因为我们周围吸引来的人和事物,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带着一定的能量震动和我们的震动频率相近。
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两遍,还没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
心境决定人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点无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绪无法调节,我们蜂拥着学最热门的技能、找最赚钱的工作、报考最时髦的学科……我们总是希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实现我们的梦想。但生活永远不会和我们想象的一样,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舒缓残酷的现实带来的坏情绪,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改掉惰性与私心,珍惜时间和理想,告别庸俗、浮躁,坚持信念,永远追求,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经常审视自己,自己给自己上课,自己给自己打分,寻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时间休闲时不妨静下心来认真读书,读一些关乎身心灵成长的书,修心,养心,正心。
【篇四:《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正在读一本华语世界第一部身心灵小说——《遇见未知的自己》。
刚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它很深奥,很难懂。但是看在它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向人们讲解和诠释一个个耐人寻味又贴近生活的道理,感觉又很吸引人又很特别。就像是有些人一样,第一眼看见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以后越看越顺眼,越看越好看。当我细细慢慢体会的时候,忽然发现它已经在慢慢的进化着我的心灵,悲观和欲望。
在这一个个的生活小故事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是这样一件事。她说;那一天业绩考核出来了,每次都得第一的她,突然被挤了下来,她的内心非常难受。早上她上班,发现同事们正用不同的眼光注视着她,有同情、鼓励的,有幸灾乐祸的。在接下了和老板的谈话中得知,在老板的一再要求下原本就工作出色的她终于得到了总经理的认可,得到了一个并列第一。她喜出望外,回答哦啊座位上,她想起了刚进办公室时同事的眼光。可是,现在的她觉得同事们的眼光和平时没有什么两样的呀。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有类似的感觉,当你获得一些与往常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当自己的想法改变的时候,总觉得周围的人看自己的眼光也会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的眼睛里充满着自己主观臆想出来的内容。就像故事中提到的有些同事“同情、鼓励”,有些同事“幸灾乐祸”,都是她的大脑自己去筛选、过滤、定位出来的,并不是事实。这样的想法,其实都是自己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虚构、假想出来的。换句话说是一种假象,是在自己的主观想法作用下杜撰出来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则故事,说是在古时候,有个砍柴的人发现自己的斧头不见了。他一直认为是他的邻居偷的。他每次看到那个邻居都觉得他就是那个偷斧头的人,而且越看越像作文。有一天,他带着新买的斧头上山去砍柴,突然在他曾今砍柴过的地方发现了一把已经生了锈的斧头。当他再一次看到他的邻居时,他发现他的邻居怎么看都不像是会偷斧头的人。
是呀,周围的人、事、景、物常常会在我们不同的想法下产生着不同的变化。其实不是他们在变,而是看的人在变。所以我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能凭借着主观想法去臆断,要追根溯源,多想想藏在这个想法背后的原因。就像书中的老人所说的: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篇五: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这两天利用上班的空闲时间看了张德芬的畅销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看了作者写的序——你想要的人生。平时挺喜欢看这类有关心灵修行的书籍,所以看到书名的时候就有马上读下去的冲动。文章以一位都市白领阶级的女性为主角,经由每天都可能遭遇的种种事件,逐渐把眼光从外在的世界转向我们内在的世界,然后发现我们大多数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思想和情绪的奴隶。一个不经遇的机会下遇到一位老者,老者就像一位智者,女主人公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改善内在的状态,进而改变了外在的世界。最终寻得内心的平和。
从书中受到很多启发,告诉我们什么是小我,什么是真我。所谓的小我,就是受外界的一切而影响的自己,什么又是外界的一切呢,也就是说金钱,名利,地位,权势以及一身边发生的事情,包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虚荣,这些都是小我的表现,小我会被身体里的潜意识所控制,也就是说有时候有些事情你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去争。而做到了也未必就会得到真正的快乐,即使是快乐,也是来自外界的,一旦外界的让你感受快乐的源头不在了,自己会很痛苦的。而身体里的那个真我呢?那个真我不会随着一切的改变而改变,甚至于有一天我们离开了,这个真我也回不会消失。而通常能做到真的人我想是没有吧。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爱;喜悦;和平。我们每个人经过了多年对外界信息的过滤,我们留下的思想都是我们自己想要的,从来没有考虑过他的真实性,我们被自己的意识欺骗,认为这就是自己了,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本心,所以有些事迟早会按照我们自己的思路发生,只因为我们需要那种感受,我们也就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谁都希望自己的世界是美好的,快乐的,富足的。那么怎样能得到呢?这本书让我们明白了爱,喜悦,和平是从内心,由内至外的散发,而不是靠外物来获得。
很喜欢书中的一段话:“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愤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所以,如果现在我们正在低谷,请你开始感恩,因为我们已经开始拆开那个礼物了。
还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虽然这本书我看了两遍,但有些地方还没能完全融会贯通,也没进行什么具体的实践,但我真的体会到了他能净化心灵,安抚浮躁,悲观和欲望,他将深奥的人生哲理简单叙述,将修行理念溶于其中,比起禅宗佛学等等思想显得有些粗浅,但更好让人感悟理解。他教会我,当我在面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时,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的心态,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以前我总认为自己的心态很好,其不然,我的心态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我会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有些事我没有真正的看开,也没有学会放下,我要学会清心,静心,修心,做个小小的真我。
【篇六: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来到爸妈在线工作不久,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闲暇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篇七: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偶然的机会接触了这本书,只是单纯地喜欢它的封面。没带太多的兴致,因为心想也不过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励志心理的书籍……
上了大学后,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静静地看书,不是没有时间,只是少了那份心境,淡淡地,淡淡地,如同手擎一樽美酒,细细品味,沁入心脾。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读书月的风潮,于是整个校园沉浸在了这片书的海洋中……我,慢慢地读着这本书,发现它与我以往接触的这类型书是那么不同。
《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主要是环绕了女主人公白领李若菱与智者老人的一次次对话,揭示了人身心灵的奥秘。这本书突破了大多数传统书籍对这方面心理理论知识的直接论述,采用了讲故事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导读者走进作者论述的观点里,进而走进了自己内心中真实的自己。
女主角李若菱的生活是不幸的,虽然她有美丽的外貌,在公司里身居要职,拥有高质量的生活,但她并不开心,由于婚后多年不孕,遭到了婆婆小姑的嘲讽和丈夫的不理解,在公司里又有小人的尔虞我诈……她脑海里时刻都闪过轻生的念头,在一次和丈夫吵架离家出走后她遇到一个老人,在与老人的一次次智慧的交流后,她终于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
“你是谁?”这是第一次见面时老人问李若菱的第一个问题,“我叫李若菱!”“我问的不是这个,名字只是个代号。”“我在一家外企计算机公司上班,我是负责软件产品的营销经理”“那也不能代表你是谁,如果你换了工作,这个‘你是谁’的内容不就要改了吗”……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自己是谁?我们很多人每天生活的都不开心,即使我们拥有了很多财富、金钱、美色……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以为我们就是财富、金钱、美色……的代表。我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要的东西呢?我们总是习惯地去观察模仿别人,却忘记了自己到底最希望拥有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寻找的地方,表面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找解答和快乐,结果都是徒劳无获的,主要是我们找错了方向,找错了位置。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很多人都习惯戴上了很多面具,每天每天都在不停地更换着,最后失落了真实的自己,当哪一天,我们逐渐的把目光从外界世界转向我们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可悲地发现,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是自己思想和情感的奴隶,它时刻束缚着我们,使我们生活在了不快乐中……
《遇见未知的自己》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情感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里,我们每个客体其实都是“李若菱”,我们都迷茫过,我们都徘徊过,但请给自己一个机会,和“智者”来番对话吧……
【篇八: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不是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不是每一段心路都会有贵人为你拨开云雾,通达了悟。那些遗留在心里的困惑和阴暗,挥之不去,凝结成黑压压的乌云,遮盖住我们原本明亮无染的心空。
前一段日子,外表的平静下,实则一直很痛苦,度日如年。在家里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爸爸妈妈的女儿,是他们的希望。在中学的时候,我知道我是谁,我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精益求精是我们奋斗的口号。而在大学,衡量一个人得标准变得多元,再想为自己标记一个闪亮的标签很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随着人潮不自觉的走着,解开各种身份的束缚,我一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我想,也许我的外表可以代表我,于是开始关注自己的着装;也许我的工作可以代表我,于是积极参加社团,想在忙碌中体会自我的存在;也许成绩可以代表我,于是勤啃书本,为成绩单上的分数下力气。可是当我闲下来,独处时,还是会感到空虚扑面而来,我不快乐,这是为什么?伸出双手想去抓住自己却落空,我到底是谁?
“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复,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直觉的见证。”
这是曾经台视知名女主播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书中的一段话。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你可以理解为你是一个历经几世轮回的古老灵魂与肉体精神的融合;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是可以感受,观察,检验自己思想情绪的一种觉知,我们拥有身体,身份,甚至思想,可我们不是他们。这其实是换了一种更高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当我把自己定位为驻扎在身体里的觉知,借助身体,身份等来体验这个世界,突然发现以前的一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只需正确对待自己的得与失,不因为外界的褒贬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有错改错,就事论事,绝不将对事情的看法变成对自己的人身攻击。因为任何一种身份都代表不了我自己。
书中还讲到,每个人在刚刚出生时,都拥有喜悦平和的心境,偶尔会有情绪,会哭会闹,可是情绪来得快走得也快,不久又会回到喜悦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模样,是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没有吃过糖的孩子不会留恋糖的甜蜜,正是因为我们曾经喜悦满足,长大后就不停的抓取外在的事物,抓的盆满钵满,摆到自己面前,试图让自己快乐满足。然而我们的心就像一系列同心圆,我们的真我是最中间的那个圆,而身份,情绪等等,是外面的同心圆,将我们与真我的喜悦平和层层隔离。我们太执着于外物,反而远离了真正的快乐。
其实错不在我们追求外物,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不要过于追求。太执着于外物,对事物就会起分别心,对于那些我们认为极好的就有了强烈的欲望,将自己的情感全然寄托在外物上,患得患失,找不到真正的喜悦和平,也看不到生命的丰满充盈。并且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重心,有强烈的方向感,不至于在高度繁华的世界里,沦落为一个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干什么,要到哪里的穷忙族。
写的这些,其实只是书中内涵的冰山一角。我在书店看到时,以为它只是空讲道理的励志书,然而翻开书,却是一个充满惊喜的精彩世界。它解开了我的很多困惑,让我相信,与它的相遇,实在是一种美好的缘分。
没有人可以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没有道理可以彻底让我们觉悟。因为这个相对的世界,没有绝对的道理。但是,对于初入心理学、心灵修正的人,把这本书比作灵修地图,是不过分的。只是每个人可能选择不同的主干道。另外,觉得原来很多宗教里的东西,被越来越明确的证明为是合乎科学的,比如说,心想事成,臣服态度,祈祷时的能量场变化……
【篇九: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十: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来到爸妈在线工作不久,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事给我推荐了一些心理学的专业书籍。当听到《遇见未知的自己》这个书名的时候,内心顿感新奇,单是书名就深深吸引了我。工作闲暇间,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份神奇的礼物,开始了内在心灵成长的漫漫旅程。
《遇见未知的自己》是台湾女作家张德芬的成功力作,于2007年6月在台湾出版,是一本有关身心灵成长的小说。张德芬以其深入浅出的笔触揭示出了困扰人们的烦恼痛苦的深层的原因,以明线暗线双线结合的形式讲述了主人翁心灵成长的历程,以通俗易通、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德芬,品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搭乘心灵成长的列车,达成身心灵的和谐统一。
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儿,总觉得《遇见未知的自己》是上帝送来的礼物,在打开礼物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许多……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人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
所谓的三件事,不只是单纯的三件事,而是看问题的三种视角。老人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管好自己的事情,看似是自私的,实则是大爱无私的。管好自己,包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语言、行动、习惯等等,管好了自己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爱别人,更是爱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才有能力去管别人的事。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外面没有别人,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以,当你论断时,或许你只看到了片面。所有让外面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很多忧虑和焦躁都是自己编造的,把别人强加到自己的故事里,制造麻烦。有时候换个角度想一下,事情就会有另一个表情。如果非要编故事的话,为何不编一些美好的情节呢?让生命温馨一点吧。
《遇见未知的自己》,帮我重拾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我掉进了脆弱的泥潭,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怀才不遇,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人一生追求的归纳起来只有几个字,那就是爱,喜悦,和平,真我,其他所有与植物馆的都是生命的假象。在追求爱,喜悦,和平,真我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积蓄心灵内在的力量。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更强大呢?
张德芬说:“先要为发生在你身上的每一个事情都负起全责,负起全责的意思不是说将错归到自己身上,而是说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我用什么方法做到最好。能够这样,就会一步步累积内在力量,成就所要做的事情,变成一个更开心的人。”让我们顺从生命的规律,在阅历中不断成长,汲取心灵内在的力量,活出一个身心灵合一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2000字》
【篇一: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最近两年常常收听雷鸣的节目,我相信意识决定行为,现在我发现自己改变了很多。节目中多次推荐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是一本身心灵小说,用通俗易懂、平实朴素的言辞解读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我认真的拜读过了,现在我想推荐给我的朋友们。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知道世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指的是老天爷安排好的、人力无法改变的事实。对待这样的事,我们只能顺应自然、遵其规律,不与之抗衡,内心平和,要淡然悦纳。他人的事,是指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即使是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别人的事,我们不能掌握,只能像书中所说“担心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管好自己的事情,觉察自己的心声,修心养性,寻找内在的真我。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所有外在的事物都是你内心投射的结果。所有让你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我们费力的在别人和外界寻求答案,结果却徒劳无功,因为我们找错了方向,答案不在外界,而在内心。生命本是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是在身处逆境茫然徘徊之时还是看尽繁华归于平淡之际,唯有抱持观照内心并惜福感恩,一切真相才能水落石出。
《遇见未知的自己》,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们觉得疲惫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变换着不同的面具,失落了真实的自己,我们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而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它可以观察人世百态,欣赏日落日出,云起云灭,岁月的流转,环境的变迁,都不会改变它。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陋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的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因此我想感谢曾经伤害过我的人和事,他们何尝不是给了我这样一个礼物,也给了我坚强和成长的契机呢?浴火重生的凤凰才能更有生命力,飞得更加高远!
《遇见未知的自己》揭示了一个不变的真理,那就是要学会“臣服”。“爱过、通过、哭过之后——是臣服的体验”发生了就是发生了,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所以要学会臣服。但这臣服,不是臣服于人,而是臣服于事。不是让我们做软弱的人,而是要学会接受!因为越是你抗拒的就越会持续,当你真正放开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切都会是另一种结局。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或者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却永远是在当下的,所以我们要活在当下,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和身体联结,那将会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
这本书并没能治愈我生命中百分之百的伤痛,我依然在事情来的时候应激性的感到痛苦,陷于其中,但是我觉得它教给我的理念能让我把痛苦的长度和深度大大缩短和降低,我想这已足够。人生旅途繁杂纷沓,置身其中才知那是独来独往的终身体验——沿途的浮光掠影,何尝不是为了成就我们或丰饶或贫瘠的内在?让我们就像那只看见彩虹的狗一样,在谷底惊见阳光。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看到自己:站在青青的草地上,徐徐的微风里,蔚蓝的天空下,看着我,轻轻的微笑!
【篇二: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三: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作文】
看完《遇见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说一些迷惑都被这本书一一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本修身养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学的书。看完后深有启发。
书中指出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这样一来,就有了一个问题啦: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
《遇见未知的自己》告诉我们,生命的困顿转折是建立内在力量的最好时机。问题和困境不是来找你麻烦,而是来帮助你,帮助你找到你自己,帮助你内在成长,变成一个更接近你自己本质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时,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压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会从中找到成长的契机。曾几何时,内心的能量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消极和抱怨。常常觉得自己很倒霉,社会不公,《遇见未知的自己》在带我寻找真我的过程中让我更清楚的认识了自己,消极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应该是乐观向上、祥和快乐的我。于是我卸掉身上背负的消极的东西,努力获得心灵内在的力量,重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所以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样,她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运,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错误行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都归咎给别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认同为一个优秀的,事业有成,才华横溢的人。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关。即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我不能从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经常会觉得自己弱小,无力,没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许多可取之处啊。诚实,善良,在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书,衣食无忧,身体健康,家人们都很关心和疼爱我,和许多人比起来我并不差。在生活中发生过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经不可改变了。能够改变的就只有对待事情的态度,然后再把这种态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样才是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篇四:《遇见未知的自己》读后感】
经一个李姓朋友的介绍,我用了一下午及半个晚上读了一本书《遇见未知的自己》。她告诉我想要学会感性的认知周边,这本书或许能帮我找到答案。于是我采纳了她的建议,试着在书里找寻答案。这本书教我们如何将自己与内在的真我连结,同时阐明了一个道理:“我们是在用言语来表达言语不能表达的东西,亦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原本按作者的要求,每天只看几章节,然后静静回想或者与朋友来探讨彼此对于潜意识中的真我的理解。可惜鄙人时间有限,只能匆匆一览。其中的真谛恐怕是不得要领。在这里我就把我的读后感与大家一起分享。
书中讲解我们人类一生所追求的东西,也不过五个字就可以表达,那就是爱!喜悦!和平!为什么我们这么努力还追求不到自己想要的幸福?真我和爱,喜悦,和平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我们会远离真我呢?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各种角色,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我想是,我也认同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的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方又被触碰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会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因为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
境由心生是什么意思篇(六):宁静作文700字
《腹有“宁静”气自华作文》
古之成大事者必有静气,“静”古往今来顾名思义就是心静,临危不惧,亦或是别人不具备的品质。曾有人说,只有宁静的心,才能演绎出千古的绝唱,只有坚韧的心,才能造就生命的辉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不在一一说明这个永恒的真理。
百灵鸟是鸟类家族中可爱的歌唱家,其音上天可捞月,下海可捉鳖,可谓天籁之音。与某些鸟类相比,其音虽轻,却蓄含无尽的回味,而那些只知道乱叫一通的鼠辈,根本就是在乱弹琴,叫的越多,越令人讨厌。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小时候因家里贫穷,且天生嗓子就不大好,他就用一枚石子夹在口中,一天天的练习发音。苦尽甘来,他的锲而不舍的努力造就了他今天能作为中国发言人站在国际舞台上传达中国的声音,其实从他的身上散发出一种特别的气质,那就是宁作文静。
然而,如果只是站在公众的视线里,不以身作则,原本的“鸟鸣”也会化为虚无。被誉为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得中学生雷克华,曾在地震中救了孩子,被评为模范。但谁又能想到,随着公众的捧哗,他处在巨大的利益之中,他借助公正的影响力走向了诈骗之路,由此观之,就是因为他缺乏内心的宁静,才走上了歧途。
只有把握内心的宁静才是人间正道的沧桑。不仅别人,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只有在不断寻找处在宁静中的自己,才能不断汲取知识,通过在宁静中的不断努力,成就自我,古人说的“宁静致远”就是这个意思。
当下社会,利益横生,物欲横流,我们只有保持一颗带有“宁静”的的心,才能真正做到腹有“宁静”气自华。是的,汪国真曾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偏道,腹有宁静气自华。
《一个人的宁静作文》
夜幕早已降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时钟发出的“滴答——滴答”清晰地传遍每个角落,月光斑斑点点,透过未拉合的窗帘,照进房间。
父母都不在家,一个人的家似乎格外冷清。既然无法入睡,倒不如起床,或许待会就有睡意了。为自己泡了一杯热乎乎的牛奶,拿过一盒小饼干,拉开窗帘,坐在窗台慢慢品尝。
夜,已深。月光柔和地洒进房间,为房间镀上了一层银光。喝了口牛奶,拿起一块小饼干,独自一个享受着这份宁静。星星点缀着被黑暗充斥的夜空,无数微弱的星光凝聚起来,竟然可以照亮整个世界,那个大而圆的白玉盘就这样被嵌在群星中。记忆中,小时候总会望着月亮想,冷清的月亮上是否真的住着苦苦思念后羿的嫦娥?看着群星聚集在一起汇成的那条银河,也会想,这条美丽的银河是否真的承载着牛郎织女无尽的爱与思念……轻笑一声,为儿作文时的天真。
顺手拿过一本书,打开旁边的小灯,淡淡的灯光笼罩着书页。静静地,慢慢地,在这宁静的夜里,阅读着一个人的喜怒悲欢,体会着他内心的种种情愫。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此中滋味,又有谁能解得开……
不知何处传来了钢琴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渐渐,琴声融入夜中,夹杂着演奏者的丝丝牵挂与幸福。琴声停止了,我听到了夜的声音,没有孤独,没有寂寞,有的是独享宁静的那一份惬意。谁能想到,白天喧嚣的城镇,夜晚竟具有如此美丽的宁静。这样的夜晚,如同一杯咖啡,即便有点儿苦涩,也会被浓厚的醇香覆盖过。
夜深了,丝质的夜,漫过光滑的脊背,一行行地潜入泥土中。星星仍旧在闪烁着自身微弱的光芒,月亮也依旧高高悬挂在群星中。
今夜,我猛然发现,一个人的家其实并不冷清,她让我享受了一个人的宁静。
《宁静心灵作文》
宁静,是风雨飘摇中岿然不动的树根,是寺庙中面容慈祥的大佛,是空谷中回荡着的婉转笛声,也是那享受着一隅阳光的老人。这些心灵,纯净无瑕,安然自若,是真正的宁静的心灵。
中国画追求静寒之境,也足见画家倾注的一颗宁静之心。无论是萧林寒雪,皓月静水,抑或是渔庄清夏,碧荷丛生,清淡朴素的画风中透露出的是从容与淡然。而这种宁静又绝非死寂,因为每一处勾勒、每一块留白又充斥着画者自己对人生、宇宙的思考。命运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一层画布?唯有宁静心灵,才能运用智慧的画笔点蘸浓淡相宜的水彩,从而构造出自己独特的人生画卷。
中国建筑中也无不蕴含着古人的宁静之心。青砖黛瓦,幽深庭院,墙角必有潮湿绵软的青苔,柴扉前必有倚门含笑的女子,油灯下必有晃脑吟诵的学生。纵是风雨大作,雷霆乍惊,那屋宇、门楣不曾有丝毫动摇。历经千年沧桑的古屋有一种非凡的定力,仿佛已长出了深根扎于土中,使得居住其中的人不再担作文惊受怕,而是将自己的灵魂与建筑的灵性融为一体,互相交汇,互相给予和享受着那一份宁静。
宁静于梭罗,是瓦尔登湖畔上窄小又温暖的木屋;宁静于陶潜,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惬意;宁静于杨绛,是《一百岁感言》中对“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的感慨……而对于我们自己,宁静又是什么?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取代了手中的书本、纸笔,甚至取代了一颗宁静的心。人们用140字的微博四处发表感慨,却不屑于与最亲近的人说上几句真心话;人们与远在天边的各种网友交谈却忽略了身边真实存在的世界。老人因儿孙在饭桌上玩手机,摔盘愤然离桌,各种炫富行为、造谣行为……这些早已屡见不鲜。我们的心也已随着充满欲望与纷扰的社会而跌宕、浮躁。寻找心灵的栖身之所,回归内心的平和与宁静,每个人都应该为此而反思。
希望你的心灵一如静默的根系,而不是动荡的枝叶。固守住心灵那一寸净土,让它开出宁静、希望之花。
《宁静作文700字》
宁静是一种外在氛围。
在许多人的文章都营造出一种宁静氛围。柯灵先生的代表作《巷》中,这是一大特点,整篇文章都被宁静所笼罩。巷陌深深,静得只听得见自己的足音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静的让作者忘记了巷外的恶浪滔天成败得失;静得让人有足够的时间和自己的心灵对话,这在巷外是不可能的。小巷的魅力在于宁静。宁静是一种和谐的环境,不是肃静,不是瓶颈,甚至也不是安静。小巷避开喧闹,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
或许有另一种理解,宁静不是外在环境,而是内在心志。
在冰心女士的《谈生命》中有这样一段借树喻人的话“这时,它不是开花的骄傲,不是结果的喜悦,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在经历成功、失败、挫折、坎坷后,终于看淡一切的释然。往往,喧嚣是在内而不是在外,心不静,再安静也觉得烦躁;心若静,那外在喧闹有岂会入耳。“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作文庐在人境,怎么会没有车马喧嚣,知识草庐的主人根本没有在意,于是喧闹也便宁静。心远地自偏,心都无意于功名了,自然就偏远。
心台宁静,一向是佛家的追求。它早就看透了,喧闹只是一时的,是不会长久的,而它终究要归于宁静。无论是什么,终点都无一例外的到达这里。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自然也是如此。最让人震撼的,往往又是宁静。
宁静不是空无一物的,相反,它包含了太多太多。佛祖拈花微笑的高超,儒家修心养性的安然,道家处于大道的超然,历经沧桑后的释然,王学随心而动,随意而行的淡然,都是一种心中宁静的境界。沉默看世,笑而不语,是因为实在没有喧闹的必要。
看过一篇文章说:“因为科技,耳朵失去了他的恋人——宁静。”是啊,想找一个地方录一段宁静是多么的难。喧闹无处不在,穷其一生可能都无法逃脱。但还是要追求宁静——虽然远没有达到心态宁静的境界——那怕是,片刻也好。
《守住内心的宁静作文700字》
盲人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反而心态平和;聋子听不见,不闻飞流急湍,反而沉稳镇定;而那个智慧的健全人,虽耳闻水流咆哮,目睹铁锁艰险,却能做到守住内心的宁静,一步步脚踏实地,最终抵达生的彼岸。
盲人、聋子化缺陷为优势无疑是聪明的,但健全人在无法回避外界的艰难险阻之时,他能守住内心的宁静,更是我们应当崇敬的智者。
我曾被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境界所震撼。穿梭于车水马龙之中,却可守住内心的一片宁静,不为尘世喧嚣惊扰。我曾为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追求所折服。在鱼龙混杂的世界找到自己的定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坚守自己的信仰,是对这一份宁静最好的诠释。我亦曾因那一句“无意苦争春”而感动。在百花争艳的春天,梅却不因群芳的争宠而动容,只是静静地守在自己的角落,细心呵护着内心作文的宁静,完成最后的绽放。
守住内心的宁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
霍金无疑是这种品格很好的发扬者。命运对他是不公的,让他承受比别人多好几倍的苦难,给了他无数喧嚣的理由——他完全可以把时间用在大声抱怨命运的不公,人生的艰辛上,然而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一味地与命运抗衡只是无济于事,反而会将自己推向一个更加嘈杂的深渊。霍金选择了守住内心的宁静。他对宇宙的神秘充满好奇,对科学研究充满兴趣,而正是他毫无保留的科学热情与超出常人的勇气帮助他守住了内心的那一片宁静。世界是喧嚣的,但在霍金的心里有一片净土,在那里,科学的胚芽在生长,思维的花朵在绽放。
守住内心的宁静使我们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犹疑,多一些果断,少一些恐惧,多一些勇敢。
境由心生,内心的宁静成就内心的强大,助我们走向更精彩的人生。
《多一些宁静作文700字》
入夜,皎洁的银月与孤寂的山路融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
——题记
晚上,交响曲被工地的施工声破掉梦境,这使我忆起故乡。
故乡的夜是宁静而柔和的。夜中,依偎在爷爷身旁,倾听着美好的童话。不时有微风飘过,柔柔的好像母亲的双手从我身上抚过,夜中爷爷的故事回荡在空旷的院中,除此之外便是宁静,万物都仿佛熟睡一般,不知不觉在柔和的微风中爷爷的故事中进入了梦境。
故乡的夜是宁静而淡雅的。夜中,独自坐在夜下,看着园中笔直的墨竹。天上的银月向大地洒下一缕缕淡淡的月辉,好似一位女神的眼睛扫视着大地,夜中园中的竹叶在风中飒飒作响,除此之外便是宁静,万物都沉寂在美梦之中,不知不觉在淡雅的月光下竹叶的摆动中步入了幻境。
故乡的夜是宁静而清香的。夜中,轻轻在院中散步,闻着院角的兰花。门前的小溪汩汩流动,夹杂着岁月流淌向远方的作文的海洋,如同古老的时钟记录下历史的沧桑,夜中院角的幽兰在月光下悄悄绽放,除此之外便是安详,万物都仿佛安魂一般,不知不觉在溪水的波光中兰花的清香中转入仙境。
故乡的夜是宁静而深邃的。夜中,抬头仰望那无尽的苍穹,赏着稀疏的明星。院后的老树坚毅的屹立着,书写下对生命的赞歌,如同年迈的画家用画笔描绘出生命的意义,夜中,空中的寒星坠入灵动的小溪中,除此之外便是和协,万物都融为了一体,不知不觉在古树的树影中闪星的倒映中淌入梦河。
故乡的夜是宁静而清甜的。夜中,摘下一个熟透的的树果,品着甘脆的富士。院前的古道忠诚的坚守着,完成着对誓言的权示,如同忠实的战士坚守着诺言,夜中古桐呵护着果树,除此之外便是回归,万物都回到了初始,不知不觉在古道的曲折中,苹果的咽下中重回梦中的本原。
月夜中,我沿着孤寂的山路中走向宁静的画卷深处。
《宁静的乡村让我陶醉作文700字》
繁华的都市,宁静的乡村,两个截然不同的地方,或许大多数人们都热爱那繁华的都市,但那宁静的乡村却俘获了我的心。不知几何起,我爱上了清晨的露珠;不知几何起,我爱上了清晨的鸟鸣;更不知几何起,我爱上了夏日的汗珠……这一切都源于远离城市喧闹的乡村!
记得那一年秋天,随着奶奶回到了家乡,第一次感受到了乡村的美好,感受到了远离喧闹的宁静。漫山遍野的稻谷翻滚着,鸟儿唱着清脆的歌曲,水果挂在枝头笑呵呵……映入眼帘的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美好,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乡村独特的美!
第二天早上,我早早的起了床,大口大口的呼吸新鲜的空气,尽情聆听鸟儿婉转的歌喉和风儿拂过树叶的沙沙声,看着人家屋顶上的缕缕白烟和冉冉升起的红日,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作文。远离了城市的繁华与喧闹,漫步在田野中,看着人们开车上班去,看着轮船从这片水面开过,看着收割机在田野里收割稻子,隆隆声虽与宁静的乡村不合谐,却别有一番韵味。回头看这爷爷奶奶们忙碌的身影,我不忍心打扰他们,悄悄离开了他们,继续进行属于我的游行。看,天上的鸟儿往南飞,它们要过冬了吧,路途遥远吗?飞行累吗?哦,祝你们旅途顺利。半空中,夏日里喧哗又忙碌的蜜蜂和蝴蝶呢?它们都回家了吧?对呀,它们的工作都完成了,是该回家了。树上,蝉已经没有夏日那么烦人了,它们是累了吗?是呀,响彻了一个夏天是该休息了。树叶儿也落了,几片在空中飞舞,还有几片枯黄了还留在枝头,是太留恋大树了吗?地上,小草也都黄了,哦,不,还有几株是绿的,他们顽强的抵抗着黄色的入侵。看,还有水中的鱼儿呢,它们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尽情地嬉戏。好好玩吧,鱼儿们,冬天就要来了,水面就要结冰了,或许你们就不能那么自由了……
宁静的乡村,美丽的景色,让我如此留恋,如此痴迷。在这儿,动物、植物,甚至一块石头都让我心旷神怡,都让我觉得美丽!我爱你宁静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