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利大_以科学发展那观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
以科学发展那观提高基层干部执政能力
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始终,基层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能力至关重要。面对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能力已经成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有力贯彻落实上级重要决策部署、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因此,基层领导干部应当高度关注科学执政能力建设,结合基层工作实际,重点加强和提高以下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理解能力。科学执政能力实质是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指导和推动实践的能力。基层领导干部要把学习掌握新时期党的重大理论作为提升自我综合能力的基本要求。学习能力决定工作能力,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能力决定着科学执政的实践能力。基层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解得愈准确、愈深入、愈完整,其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就愈自觉、愈坚定、愈有效。当前,正值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基层领导干部不仅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方法学深学透、学懂弄通,而且要联系实际学,在工作中运用,真正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二是坚持靠民发展、为民发展的能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对于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首先要解决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无论是引导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促进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等等,都要善于集中民智,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30年改革开放的成功就得力于我们善于依靠人民。因此,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中,克服上热下冷的现象,做到谋划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最大限度地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坚持自觉为民发展。首先,在加快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无论是落实政策、出台政策、作出决策,要着眼于惠及全民,充分考虑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其次,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坚持“效益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使效率与公平并举并进;再次,不要与民争利,在政府利益与公众利益的权衡上要让利于民;最后,善于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学会先“雪中送炭”,再“锦上添花”,把有限的资金和财力用在解决百姓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社保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上。只有以民为本,科学执政,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钱袋子”问题。因此,我们的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必须做到:一是谋划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发展”来进行,集中全部精力抓经济;二是学会在市场经济中求发展,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善于学习和把握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是依法执政的能力。基层直接面向群众,能否依法行政,关系到群众对法律法规的认同,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民主法制建设能否顺利推进。《行政诉讼法》、《行政许可法》颁布以后,“民告官”案件从不知告、不会告、不敢告、不愿告,已转变为主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执政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的问题。因此,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努力做到学法、懂法、用法。
五是善于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能力既是科学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又是更有效地执政的条件。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处在一个形势多变、突发性事件增多的时期,必须学会应对各种危机,不断提高化解各种矛盾、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要善于在第一时间到第一现场,说第一句该说的话,做第一件该做的事。对于群体性事件,要注意把握“宜散不宜聚、宜解不宜结、宜顺不宜激”的规律,以免把本可控的局面演变为不可控的局面。
六是统筹协调发展的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就要求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弹钢琴”,坚持兼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坚持统筹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各个要素、各个群体、各个阶层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谐共处,切实避免单打一、顾此失彼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