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景点|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
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调研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红色景区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红色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两城区、习水土城、赤水等地,而这些地方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资金短缺等问题,致使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红色旅游热潮时,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落后的问题凸显了出来。
2.红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许多红色景点未能很好地与当地自然资源、风土人情相结合,削弱了其经济利用价值。另外,现行体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区域资源整合的难度,影响了红色旅游目的地的聚集效应。
3.资源开发单一,缺乏新意。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4.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素质偏低。当前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一,良莠不齐,有些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所编解说词不能充分反映景区的红色文化内涵,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5.红色旅游市场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红色旅游发展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整体上呈现为波浪式发展态势,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纪念日前后和黄金周期间。另外,由于政策导向的作用,红色旅游市场有时会大起大落,这给红色旅游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对策建议
1.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荟萃了当年红军强渡乌江、**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兵逼**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诗上的精华。不完全统计,全市的红色旅游资源现有近100处。为此,要抢抓国家将**列入全国重点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7个经典景点的机遇,认真做好开发规划,重点抓好以**会议会址为核心,以突破乌江、娄山关战役、四渡赤水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组合,要在全国叫响““伟大转折,出奇制胜””这一品牌,并使之成为红色旅游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2.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要进一步改善景区的公路状况和相关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要建立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宾馆、饭店、购物中心、特色旅游商品及其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旅游公路沿线电力、供水、车站、通讯(信)等设施。大力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如利用声、光、电等把单调的资源陈列变得活灵活现,使人如临其境,印象深刻。
3.加强红色旅游区域间的合作,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一是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努力将其培育成国内外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加强与韶山、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合作,不断提高**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二是打造**—**—仁怀—习水—赤水—泸州红色文化、国酒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三是打造**—娄山关—习水(土城·太平渡)—仁怀(茅台)—**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四是打造**—瓮安(猴场)—余庆—湄潭—桐梓—**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4.加强培训,提高红色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一是要提高红色导游员和解说员的综合素质。二是要实施红色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计划。通过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支持各级职业院校及旅游相关专业提高办学水平;抓紧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引进省内外旅游管理和营销优秀人才。三是要对直接从事旅游工作的同志加强培训。四是要推进旅游服务专业化、职业化。
5.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推广渠道。拓宽宣传渠道,除了每年常规的推介外,要抓住每年纪念日前夕开展纪念或庆祝活动的机会,通过邀请记者采访、媒体宣传、举办文艺活动等,推销红色旅游产品。第三,借助相关题材的电影、电视、诗词、歌曲等文艺作品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前段时间在中央一台、贵州卫视等多家电视台播出的29集电视连续剧《杀出绝地》,便是一部反映红军长征题材的红色经典剧,对宣传**的红色旅游必将起到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