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作文6篇
破窗效应作文篇(一):《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学者勒庞是个保守派社会精英,他反对传统的国家主义,反对新兴的集体主义,推崇英美式的自由主义。他生活在法国革命不断的年代里,经历过巴黎公社和法兰西第二帝国等历史时期,亲眼目睹了法国民众在传统的信仰与权威崩塌后,在近乎宗教般的革命激情中,退化成一群野蛮、善变、极端的原始人,在少数人的怂恿下,民众会毫不犹豫地做出骇人听闻的暴行,事后却要求爱国主义的荣誉勋章。于是,勒庞在他的传世名作《乌合之众》中总结道: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
很不幸,我们也是“乌合之众”,我们也会盲从。全球化信息化的年代里,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与全球化的信息爆炸使我们愈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而开始追求信仰的庇护和权威的支持,两者共同的结果,就是解释古典人生哲学的于丹教授的走红。
《地球是平的》一书预见了一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未来。我以为,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政府将失去左右舆论的能力,民众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民主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同时,国际间竞争使政府必须拥有更高的效率,民众必须赋予政府更多权力,集中也会成为必然的趋势。因此,中国未来的政治体制将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权威民主双向加强的模式,即民众选出强力领袖,由他来行使巨大的权力。这一切,正如勒庞所言。
勒庞曾预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践必将是艰苦的过程,也曾预言中国在辛亥革命后必将迎来更加极权的专制。他的“乌合之众”心理学认为:民众为了追求幸福,会愿意牺牲自由,追随强力领袖,赋予他绝对权力,并为他所宣扬的理想牺牲一切。令人不安的是,这个片面的观点得到了历史的有力映证——二战、文革——民众哪一次不盲从?哪一次不为疯狂的理想而疯狂地杀人?
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心理学,了解是什么让我们盲从,如何克服盲从,从而确保一个稳定发展的幸福未来。
在连续读了佛洛伊德批判继承勒庞思想的《群体心理学与自我分析》和当代学者写的讨论群体盲从行为的《影响力》以及一些研究催眠术的书籍后,我倾向于用“催眠”与“同步”(synchronization)理论来解释“乌合之众”的盲从。
“催眠”是指个人意志被他人意志所战胜和控制。强大的群体意志战胜和取代了个人意志,个人被群体催眠了。(前面我专门写过一篇关于催眠的文章了,所以这里就不细谈了)
无论是否被催眠,人都有模仿他人的倾向,心理学上称之为“同步”。由于人天生都是自恋的,所以爱屋及乌,会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即“认同”。为了让其他人喜欢自己,以便搞好关系实现合作,人会模仿其他人,即“求同”。“认同”与“求同”合并在一起,就是一种“同步”,它仿佛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写入自己DNA里的基础核心程序,是一种不是本能的本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古代律法正是对这一本能的总结。别人馈赠我,我就回赠他;别人攻击我,我就回击他。商家就很懂得利用“同步”赚钱,超市里那些免费品尝的甜点,在“同步”作用的帮助下,总是能让消费者乖乖地买下自己本不必买的东西。此外,销售人员千方百计地与消费者套近乎,也正是为了博取一种“同步”。
乌合之众的盲从,正是“催眠”与“同步”共同作用的结果,催眠使我们变成了盲目之辈,而极端强化了“同步”效应,使得我们不受理性与道德的约束,做出不可理解的事情来。“自信”是抑制“催眠”的良方,“谨慎”是把握“同步”分寸的要领。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经常提醒自己,不盲从,不随波逐流,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我。
PS,谈点关于“同步”的题外话。
在与人交谈时,模仿对方的表达方式,如语气、姿势、词汇、节奏等,通常可以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所以,与父母沟通时要用家长的方式,与孩子沟通时要用孩子的方式,一旦反串,结果就很糟糕。多数时候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就是因为彼此都坚持自己的方式,而不愿意主动与对方“同步”。
人不只与他人同步,还努力实现与自身的“同步”,即前后一致性。因此,先问两个问题,让对方做出“肯定”回答后,再提一个过分的要求时,对方会很难拒绝。
“同步”也有副作用。如街头有人需要救助时,由于过路人都不知情,因此,他们只会观望他人行为,以期用“同步”来避免犯错。如果其他人都无动于衷,则人们也会“同步”这种无动于衷,结果便是一种“社会人情淡漠”的假象。针对这种现象,求助者只需指定一个帮助者,道明原因,并指明要求帮助的内容,使对方开始行动,便会帮你赢得更多人的“同步”协助了。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勒庞这本充满偏见的《乌合之众》无疑是学以致用的典范,其中诸多偏见性的词句看得我这个旁观者颇不理智,再深思一层,这厮在文字中下套,把自诩为独立的精神个体的面皮撕下,使人露出乌合之众中一员的嘴脸,其手段不可谓不狠。正是这个原因,这本有着诸多猜想的群体心理学叩门之作,让我不得不审慎对待,仔细阅读。
勒庞认为,若干清醒理智高IQ的人组成了一个群体,其智力水平立刻会大大下降。由理智主导事物的发展趋势远远没有由情感趋势来得快捷迅速。而对于群体来说,往往只能够接受简单而极端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一夜之间成了神,而另一些人则立刻被千夫所指,遭万人唾弃而不得翻身。虽然勒庞只举了些简单的例子,但不得不说,能够佐证他观点的例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在生活中大量存在。www.99zuowen.com,不妨让我们回忆一下45年前出现的神奇历史事件,不,这对于那时还没出生的我们来说还是显得太遥远,勒庞对于历史即是想象虚构毫不容疑。还是紧跟时代步伐,让我们来聊聊因为微博一夜成名的红十字会——或者,与火车有关的某机构(听说这机构快成敏感词了,也不知真假)?这两个机构危机公关的能力显然低于各个体的平均水平。而在这两个事件中相关谣言各种PS照片得到广泛传播,非持续围观事件的群众们说不定就将那些需要考证的东西当做现实,拿一生去相信。
GroupThinking(1)的这套理论似乎能解释勒庞群体智力水平远低于个体平均水平的观点。试图挑战GroupThinking的人往往死得很惨,如果他们没有极佳的辩才和与对手相当水平的专横。精神贵族似乎不缺辩才——起码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有别于群体,不过得遗憾的指出,这些精神贵族往往对于专横也持有相当程度的鄙夷。所以,他们对于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开头碰壁之际便收手占了绝大部分。少数能坚定不移于不要脸的自我吹捧与蛊惑人心者,打破其他群体的Groupthinking倒是有相当几率,但这也意味着,会被供上神坛,成为另一个群体的领袖(3)。不消说,当一个精神贵族得承担相当一部分的压力,从无人理解到违心言行,甚至还有牺牲部分智力水平的风险,从冷静客观到无法避免的GroupPolarization(4)。
勒庞同时认为,作为个体的人要受意识的约束,而在群体中,意识退回躯体深处,整个人由无意识统治(弗洛伊德至少在这点上对勒庞表示了高度的赞赏,而老弗对勒庞态度的漂移不定似乎也有分居不同群体的影子)。而无意识是简单粗暴,狭隘又自私的低等意识(5)。为何在群体中,人群更不受约束?勒庞的解释再次华丽丽地让我想到两个心理学中所说的名词——破窗效应(6)and责任分散效应(7)。破窗效应主要针对不良行为的示范性作用,而责任分散效应让更多的人在公众场合助人为乐这件事儿上选择了袖手旁观。此二者的共同点是心里承受的道德压力会因为“也有人和我一样”小很多,从而一次次冲破个人设定的底线。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乌合之众》所带给我的乐趣远非复习一遍脑子里的各种名词。最吸引人的,无疑是贯穿这本书的,看似大逆不道的核心内容——所谓民意,大抵可相当于另一种程度的暴力,而这种暴力,比所谓专制,来得更隐蔽,影响也更加深远。
《乌合之众》读后感1500字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是朋友推荐一本不厚的书,法国人勒庞写于1894年,一百多年了,仍有人惦记着,这多少使我有了些兴趣。看之前上网查了查一些人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个人说如果不是社会主义者看着特痛快,我有些犹豫了,我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看着得多拧巴呀。但还是抑制不住好奇看了,说实话,很晦涩,要一个人静下心来慢慢看。抛开政治立场,它从大众心理学的角度为我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打开一个全新的认识视角。只是略读一遍,以后有时间会精读。当然,我会批判继承的啦。
勒庞写这本书是1894年,是基于法国大革命,绝不是针对中国,但对理解中国革命有很重要的启示。下面是学生们经常问的几个问题,从大众心理学里也能得到解释
1、感觉现代人越来越自私自利,道德水平下降了,如果再发生一次战争,还会出现那么多为国流血牺牲的人吗?
答案是会,因为为国流血牺牲的动力不是私人利益,是群体心理的一个结果。
下面是勒庞的节选:
【如果"道德"一词指的是持久地尊重一定的社会习俗,不断抑制私心的冲动,那么显然可以说,由于群体太好冲动,太多变,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些一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如舍己为人、自我牺牲、不计名利、献身精神和对平等的渴望等,也算作"道德"的内容,则我们可以说,群体经常会表现出很高的道德境界。】
2、文革时期的红卫兵何以从知书达理的学生变成了折磨人的恶魔,文革时期民主法律为何受到破坏?
答:群体的智慧往往低于个人,而且容易偏执、缺乏理性、轻信和残忍。往往超出道德和法律。
节选【进入了群体的个人,在"集体潜意识"机制的作用下,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质性的变化。就像"动物、痴呆、幼儿和原始人"一样,这样的个人会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意识,完全变成另一种智力水平十分低下的生物。
群体中的个人会表现出明显的从众心理,勒庞称之为"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规律(lawofthementaltmityofCrowds)",这种精神统一性的倾向,造成了一些重要后果,如教条主义、偏执、人多势众不可战胜的感觉,以及责任意识的放弃。用他的话说:"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想法和信念,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一概拒绝,将其视为绝对真理或绝对谬论。"
由于这种简单化的思维方式,群体并不认为真理,尤其是"社会真理",是只能"在讨论中成长"的,它总是倾向于把十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口号式的简单观念。在群情激奋的气氛中的个人,又会清楚地感到自己人多势众,因此,他们总是倾向于给自己的理想和偏执赋予十分专横的性质。"个人可以接受矛盾,进行讨论,群体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在公众集会上,演说者哪怕做出最轻微的反驳,立刻就会招来怒吼和粗野的叫骂。在一片嘘声和驱逐声中,演说者很快就会败下阵来。当然,假如现场缺少当权者的代表这种约束性因素,反驳者往往会被打死。"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勒庞观察到的另一条群体心理学规律:约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机制在狂热的群体中失去了效力,"孤立的个人很清楚,在孤身一人时,他不能焚烧宫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这样做的诱惑,他也很容易抵制这种诱惑。但是在成为群体的一员时,他就会意识到人数赋予他的力量,这足以让他生出杀人劫掠的念头,并且会立刻屈从于这种诱惑。出乎预料的障碍会被狂暴地摧毁。"当然,从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制立场上说,这种在群体中消失了个人利益和目标的人会变成一个"无名氏",而以个人责任为基础的法律,对这样的无名氏是不起作用的。所谓"法不贪众"的经验使他意识到,他不必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群体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异质性群体中间,又会因责任感的彻底消失而强化"。意识到肯定不会受到惩罚--而且人数越多,这一点就越是肯定--以及因为人多势众而一时产生的力量感。在群体中间,就像"傻瓜、低能儿和心怀妒忌的人"一样,在摆脱了自己卑微无能的感觉之后,会产生出一种残忍、短暂但又巨大的能量。
群体很容易做出刽子手的行动,同样也很容易慷慨赴义(这种有关矛盾心理的论述令弗洛伊德感到亲切)。正是群体,为每一种信仰的胜利而不惜血流成河(然后勒庞又补充了与我们的目的十分相符的话)。若想了解群体在这方面能干出什么事情,不必回顾英雄主义的时代。他们在起义中从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就在不久以前,一位突然名声大噪的将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上万人,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就会为他的事业牺牲性命。
编辑推荐:
更多读后感范文进入读后感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hougan/
更多读书笔记范文进入读书笔记大全:http://www.99zuowen.com/dushubiji/
破窗效应作文篇(二):珍爱生命,努力为社会做贡献_议论文1700字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我们轻易做出伤害自己或别人生命的事,就是对生命不负责的行为,所以我们要珍惜好自己的生命,况且,生命如此美好,我们应该要趁着现在的大好时机,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小时候的孩子总是顽皮的,我也不例外。小的时候经常跟着一个大姐姐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玩,有一次,天气很热,我们便决定去游泳,于是在大姐姐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村子里隐藏的瀑布,那像美一般的仙境。我们连忙玩起水来,儿童时代总是快乐的,我们互相泼水嬉戏,玩着憋气,假装着在冲浪,甚至还把肥皂带来了在那里洗澡,感觉棒极了,那酸爽,无人可挡,刺激极了!几个小时后,我们穿好了衣服准备回家,因为天色有点暗了,大姐姐带我们抄了一条小路,路上大姐姐的妹妹累了,于是大姐姐就担起责任把她背了起来,我姐姐看到了也照葫芦画瓢,也把我背了起来。就在这时,走在前面的大姐姐不小心一踏空错脚踩到了空竹林里,幸亏大姐姐机灵,一手抓住了一竹子,但她身上背着她妹妹,情急之下我发现了我们带来了雨伞,便把雨伞伸向她们,姐姐和我便使出全身力量把她们拉上来,经过一段时间体力的斗争,她们两人终于被拉上来了,逃过一劫,,但大姐姐的手被雨伞刮伤了,“姐姐你没事吧?手指都出血了,疼不疼啊。”大姐姐连忙说:“没事,只是流血而已。反倒谢谢你们俩,救了我们,要不是你们,我们可能就受重伤了。”“没事就好,我们赶紧走吧。”当生命遇到危险时,大姐姐背着她妹妹,但没放弃过生的希望,而我们也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逃离危险,大家都如此珍爱生命,积极尽自己所能求生,去帮助别人,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表现,也是正义感驱使你去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当生命受到威胁时,绝不轻言放弃,把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作为看见救灾的首要任务,表明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对人民生命高度重视是极其重要的。在生命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放弃生的希望,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生命一样,让生命绽放,珍爱生命,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和困难都不要放弃生的希望,放弃生的希望,就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
春天来了,随之而来的不仅有鸟语花香,有些地区还有漫天的沙尘。比如说北京,雾霾严重,人们形象生动的说去了北京就像是要吃雾霾。我们出门在外,自然灾害是避免不了的,要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时要使生命减少伤害,我们应该要具有必备的求生知识,是我们在紧急情况下,保护生命所必需的。我们要增强求生意识,掌握必备的求生技能。在突发情况下保持冷静,理性面对利用周围的环境进行自救自护,寻求他就的方法和技能。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在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写道:“真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的全部精力,都已经奉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中我悟出了人活着就应该多为社会做贡献,感谢社会带给自己的幸福生活,人可以没有很大的成就,但你必须要有一颗乐于帮助别人的善心,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多做点对社会有益的事,带给社会正能量。虽然说人一生做一件或几件好事是很容易,难的是人一辈子做好事。即使如此,我们也要尽我们最大的能力,去帮助我们需要帮助的人。那样,人间就会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关爱。根据“破窗效应”,社会上,就会感染越来越多的人做好事,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蔼可亲而平易近人。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但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多为他人及社会做出贡献,不断延续生命的价值,要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光彩。感恩父母给予自己生命,好好照顾自己,不让生命失去光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帮助别人,帮助有需要的人,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根本”,帮助会使我们变得快乐而健康成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点参加社会实践,感谢社会带给我们得和谐和温暖,回报社会。我们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对生命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为国家做贡献。听着周杰伦的《菊花台》:对这个世界如果你有太多的抱怨,跌倒了就不敢继续往前走,为什么人要这么的脆弱堕落,请你打开电视看看,多少人为生命在努力勇敢的走下去,我们是不是该知足,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到他社会,为社会奉献出一份力量!
破窗效应作文篇(三):怀念旧时光_高中随笔作文800字
怀念旧时光_高中随笔作文800字
怀旧,已成为一种风尚。怀念旧时光,怀念在旧时光中定格成为风景的人、事、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恋上了怀旧。我迷恋以灯油为动力的老提灯;光滑厚重的老烟斗;吱吱歪歪碎碎念着的老旧收音机。可是,让我更为迷恋的是与我的旧时光有关的东西。或说,与我人生中的里程碑有关的东西。
满打满算也才十六岁的我,旧时光、人生之类的字眼用起来明显底气不足。但回顾十六年走过来的路,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小沧桑的味道的。
十六年的开端是一场梦,一场由记忆碎片拼凑起来的梦。老旧自行车、爷爷温暖的怀抱、门前的小树丛、淅沥沥的南方雨幕……那是一场名为童年的梦。
后来,我开始了我与书为伍的日子。自由散漫的我十分抗拒那样“沉闷压抑”的生活,于是我把我的聪明用在了逃跑上。我逃到河边上,用光滑的鹅卵石消磨掉一整个下午;跑到马路上,追着翻飞的枯叶打发逃跑后的无聊。那段充满了书籍与自然的日子构成了我的小时候。
时间轴往后移,就能看见一幅油画,上面是我在教室看书的样子。自从某天我发现与书为伍其实是有乐趣的,我也就不再逃跑了。我就是那个时候学会了“苦中作乐”,也在那个时候开始了在单纯的友谊中品尝百态的成长之路。
再往后,就是现在了。我,我们,站在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人生岔路口,相顾无言。我们这些一同走过了许多年的战友心里是知道的,悄无声息的默契使我们握紧彼此的手,大步向前。
这是我压缩成几百个字的十六年,回首看看曾经站在起跑线上茫然无措的自己,发现自己真的成长了太多。在这几百个字铺成的日子里,我走过了无数场离别。挥手、赠言、微笑、拥抱……离别的各种形式虽然已经捻熟于心,我却从不哭泣。
不哭泣,但是难受的时候还是有的。看着昔日携手并进如今却要天各一方的朋友,心里总有个地方胀胀的,有什么在暗涌,马上就要喷薄而出。现在仔细回想,疼痛一如彼时。
但怀旧也是快乐的,痛并快乐着。每天可以无数次地怀念我的童年;可以无数次地感谢我小时候看的那些书;可以无数次地感受成长。然后不断加深感触,不断放远意境,不断成长。
每一个旧物品当中都蕴含着一段年华,或青涩或喜庆或凄婉或悲壮,这也就显得它无比珍贵。把它保存好,看见它时,也就看见了那一段年华。
我们,我,不妨把这叫做,储蓄旧时光。
怀念_关于朋友的作文500字
我真的很想念我的老朋友们。冉,我小学时代最铁的朋友,总是打来长途,提醒我去想象――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干嘛。现在是下午3点多,应该正在上课。以前的那些下午最多的课是数学联堂,如果是老师生病不来上课了,我一定欢呼,或者让冉和我坐在一起,“沙沙”的写着作业,又偷拿班上最小气的女生的cd机来听;看漫画书,监视有没有巡查的老师,在他走过来的时候装作好好学习的样子,等到下课便慌忙跑出教室……口袋里总是空的,骂骂咧咧地拿出不多的钱到市场中心去狂吃一顿,然后急急忙忙地带着各种食物的味道回到家里,四下打听有没有同学到家里来,向爸爸妈妈告我们的状,多半是虚惊一场。冉他们就和我相视一笑,很豪迈的,仿佛天地万物,都付于笑谈间。
而现在,我莫名其妙地进了我们这儿最好的一所中学,开始了另一种生活。冉先是从成都飞到了新加坡。她说,再也找不到像我们这么好的朋友了。我们曾一心想挣脱的生活,原来是生命里最难以割舍的部分。现实却一再清楚地告诉我,这才是我的生活,这么循规蹈矩!张信哲的声音不偏不倚的飘进耳朵里: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对不对,我们曾经拥有幸福的完美。
等明年再长一岁后,一切也不会是老样子了――老朋友会因为各自的新朋友而生疏;父母无可避免的又老了……小学墙上刻着熟悉的名字,而我从曾经的那间教室经过,会看见什么?
蓦然回首,就看见那句心灵深处的话: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怀念_高中抒情随笔950字
花开了,又谢了;燕来了,又走了,日子像轮子一样滚动着走远了,走远了……那些南飞的鸟群,每年春天都会回来,我都可以站在屋顶上等待它们从我头顶飞过,等待羽毛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如同春天里最柔湿的杨花。
可是那些离开的人,无论我等了多久,他们终于还是散落在了天涯,音容笑貌,无可怀念。
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变得面目全非。
时光没有教会我任何东西,却教会了我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个神话。
我喜欢站在山冈上,看整个城市匍匐在我的脚下;看所有人的悲喜夹杂着尘世的喧嚣一起冲上高高的苍穹;看阳光笔直地洒下来,镂空所有人的躯体和灵魂。或许,我又是一直在追赶那些黑色的潮水,忘记了命运轮回里一季一季悄悄开放,又悄悄枯萎的没有来路的葵花。
日暮西归,生活还在继续,生命还在继续,这起码是值得欣慰的。明天,阳光还在等待着,即使它们已经幻化成一片破碎。延续下来的,或许有我的忧伤,或许是我的无奈。只是明天总是要来的,风已经吹起来了,三月的桃花和杨花。
苍老的年轮不停地转啊转啊,我在天的这边,感受着天的那边,这是那样的遥远。我终于要为那些逝去的证明些什么,然后把他们记录下来,日子久了,我只学会了默默等待,学会了在深夜偷偷地哭泣。我总喜欢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听花与黑夜唱尽梦魇,唱尽繁华,唱所有记忆的来路。不过回忆就是这样片片断断,像已经倒塌了的古建筑,华美的砖块这里几块,那里一堆,我只能一点点拾起,奢望能再现古都风冒,可谁知道那还是妄想呢?
风雨声。摇篮曲。
记忆永远只能是记忆,永远地生活在现实里面,快速的鼓点,匆忙的身影,麻木的眼神,虚假的笑容,而我正在被同化,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我对上苍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如果记忆如钢铁般坚固,我该微笑,还是该哭泣?如果记忆如流水般消逝,那这里是欢城还是废墟?什么都会过期,连凤梨罐头都会,只是我希望我的记忆可以成为一把刻刀,把所有幸福的时光全部刻下来。
常常忆起一些面容,然而面容下面却是条湍急的河,河水呜呜幽咽成苍凉的琴声,穿越黄昏时冗长冗长的巷道,穿越烈日下纤细的绿色田野,穿越繁华城市的石头森林,穿越我们背着书包奔跑的背影,穿越我们单车上散落的笑声,穿越明明灭灭的悲喜,穿越日升月沉的无常,穿越四季,穿越飞鸟,穿越我们的长头发,然后凌乱地在我们脚边散落了一地的碎片。
是谁说过,我们的心早已死在最繁华锦簇的时刻?!
梦。简直是一场梦。
因为这一切是我们的青春,是我们的杨花,是我们念念不忘却总有一天会遗忘的东西。
那个梦我做了很久,一直哭,一直笑,梦醒了,却找不到泪水的痕迹。
我揉揉眼睛,发现这个梦很冗长。我在梦里,沉睡了16年。
怀念_高中随笔500字
寂静的小路,淡淡的灯光,叮咚的声响,屋檐上的水珠想时间的沙漏般滑落。走在印有我童年足迹的青石板上。灯光越来越弱,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青石板,灯光,水珠,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打破这般寂静,幽静而深邃的小道……三年,五年……依旧如此,绵绵细雨打湿了石板小路,灯关下的细雨显德很有透明感。透过窗外,看着那没有半点繁星的天空,黑黑的,什么也看不见,反而让我有更多的联想。
天国的阶梯,白色的纱裙,飘逸的长发,孤独的身影,是那么的适合她。我想和她交朋友,因为我和她一样,一样孤单。
月光渐渐往上移,屋顶上的小黄狗也静静如睡了,而只有我,还在灯下不停的忙碌,手中的铅笔还在纸上来来回回,我用几个字形容月光下的天空。
乳白色棒棒糖碎片是那么晶莹透亮,而我的心却那么的模糊不清,总觉得时间是那么的仓促,甚至比刘翔还跑的快。
人生如梦,就算遇到再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千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或许是命运,maybe!
蔚蓝的大海,千万滴水滴在波涛中翻滚,而我却像只漂流瓶,任凭浪花的击打,向远方漂去,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只有撞基到障碍物才会停下来。到达了一个小岛,候鸟的叫声是那么的孤寂,原来孤独的并不只有我一个。漂流瓶中装有希望,而我着漂流瓶却什么也没有,空空的,继续往前走,无边无际的大海怎么也找不到边,这时空旷的大海让我有些畏惧,大概是孤单常伴身边吧!
怀念杨树_高中随笔1000字
听着窗外的风声,熟悉的声音传来,是风刮的楼外几棵杨树呼呼作响。常见的树,不同的风景。是什么时候?在我未察觉时爱上了那片杨树林。不算很大的面积,与山中望不到边的林木相比,算是很小的一片,可当时我们为这无人打扰的空间自得。爷爷常说,不要到里面玩,蚊子多。可那时性子野,没理会。其实也真没感到有蚊子,不知爷爷是为了乘凉还是图安静,在林子边上架了个小桌,用来喝茶。幼年时的乐趣,也就是在地上打洞。夏季,杨树枝叶繁茂,遮住了直下而来的烈光,为我们的娱乐提供了很好的场所。那时最引以为傲的,便是和同伴们挖的地下连环洞,虽然后来被爷爷填平了。
再就是在林子里躲躲藏藏,跑跑跳跳的,那真是个玩捉迷藏的好地方,只知道那里夏季可以遮光避暑,从未想过也可以给我带来震撼。阳春时节,柳絮轻飞,看着柳絮随风在空中飞舞,比雪更轻柔,更温暖。杨树林里,我不曾见过有杨絮舞动,它们飘在地上,亲吻大地。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但一阵清风吹来,杨絮向着一个地方滚动,似乎离地而飞,那么的轻飘飘,那么的不真实。可它们确实贴着地面缓速前进。比在空中飞舞的柳絮多了几分生动,像个小精灵般。杨絮渐渐滚成一团,我弯腰拾起,很轻,想着这可不可以用来作棉被,那肯定很暖和。渐渐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有些感情也淡了,在这林中漫步,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傻傻的跑来跑去,也不再有那闲情抓蛐蛐。我像它一样静,除了公路边偶然飞驰的汽车,就只有风吹过的声音,似是令人心安的歌。它的寂静安抚了我的心灵,不用去面对复杂的生活,迷茫的未来,还有人性中的丑陋。风雨欲来之势是压抑的,天空阴云密布,呼啸的风,如此猛烈,笔直的杨树显得单薄,被风吹弯了身板,让我有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心中有不安也有刹那的疯狂,想随着风般肆无忌惮。霎那间,大雨倾盆而下。后来怎样了,我不知道,只是再来的时候,早不见暴雨的痕迹,有几棵杨树折腰而断,到了近处看看那裂痕,有几分震惊,我曾认为那高大的杨树坚不可摧,可如今,它们在自然面前折服了。望望四周,心中还有几分欣慰,倒下的还只是极少数。
不知道为何,来了一些人,拿着工具将那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杨树砍倒,一上午的时间,门前的那一小片杨树林荡然无存。在自然的威压面前,它们尚不屈服,在人类的电锯面前,却成片倒下。看着一棵棵杨树倒下的时候,我只有悲愤和无奈。现在已记不清那林子当时的惨样,却清楚记得村里一些年纪较大的人骑着三轮车,满载短枝细叶的情景,伐木工人只要粗壮的主干,那些侧枝被掰下扔在地里。一辆辆电动三轮驶过,当时我并不明白他们要那些树枝有什么用,是保护环境吗?也可以把它们留在地里做养料,直到爷爷也骑着电动三轮去了,我才知道它们的用途——烧火做饭!
在城里看着秋叶纷纷落下,想到记忆中的杨树林,在我的梦里,它们从未如此憔悴,秋天曾对它们是再生的意思。有时回到老家,呆呆的看着曾生养杨树的土地,这里原来还可以如此空旷,我不在仰望上空,而俯视下方,这儿种了好多蔬菜……
寒风再来,黄叶卷地而袭,是谁又在诉说?
破窗效应作文篇(四):2016年9月初中国旗下讲话稿:让我们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
同学们、老师们:早晨好!
今天是我们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学,我们又要开始新学期的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了。
新学期我们把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作为主要任务,我们要加强三喜爱的教育,今天我主要想谈谈关于我们师生共同创建和谐美好校园环境的问题。
根据材料记载,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帕罗阿尔地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新社区。停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停了一个星期也完好无损;而另一辆,摘掉车牌,打开顶棚,结果不到一天就被人偷去了。后来他把那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敲碎了一块玻璃,仅过了几小时车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打碎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会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社会滋生,蔓延。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类似的情况: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如果前面的少数人都规规矩矩的等红灯,结果,那么大家都会安然等在那里,但如果有一个人急急忙忙向前去,那么大家就都会迫不及待冲过红灯路口,实际这就是破窗效应所起的作用。
我们会发现在校园中也有许多类似情况,只要出现了第一片垃圾,就会紧跟着出现更多的垃圾,只要课堂里有人抄作业,就会有人跟上,只要校园里第一位同学穿着怪异,或者留着怪异的发型,马上就会出现一批,这些都说明,环境是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必须尽可能避免“打碎第一扇窗子”,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
同学们老师们,在我们的校园里,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清醒认识到,环境对于育人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目标就是,净化环境,净化心灵,把每个同学培养成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今天第一天,我祝全体教职员工身体好,心情好,以良好的师德给同学以更多的爱心和耐心。祝全体同学勤奋刻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祝大家在新学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破窗效应作文篇(五):难忘的消防演习作文700字
“嘟…嘟…嘟…”一阵急促的警报声随之拉响。同学们一听,仿佛打了兴奋剂似的,个个从座位上弹起来,排好队伍,井井有条地下楼,快速地奔向操场。咦?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次火场逃生的演习。
在警报器拉响的那一刻,全体师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教室。同学们个个谨遵老师的教诲:灾难来临时,不慌张,要镇定。不能嬉闹,不能拖拉,不能把自身的安危当儿戏。果然,没有一个拥挤,没有一个推搡,有的只是秩序井然,有的只是同学们一个又一个安全地逃生。演习过程中,我仿佛感到自己真的置身于火场之中:原来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原来放松的心情变得紧张了;原来平稳的呼吸变得急促了……突然感到自己的头顶正是浓烟滚滚,呛人的气味让人透不过气来。同学们都是一手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尽量不让自己呼吸到空气中的有毒颗粒,另一只手扶着墙或扶手,猫着腰,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动。夹在疏散的人群中,我也顺利地逃离了火灾现场。当我再一次呼吸到清爽干净的空气时,我不禁感叹:活着真好!
消防队员手提灭火器,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他们对准大火,果断地喷射过去,霎时间,浓烟四起,黑黑的雾气掺杂着白白的干粉在空中上下翻飞着。看着熊熊烈火被逐一扑灭,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涌上一股莫名的喜悦和逃过灾难后的轻松感。
想象一下,如果大火真的毫不留情地将我们的教学楼烧灼,吞噬,而同学们又只顾各逃各的,不顾同学们的死活,一www.99zuowen.com个劲儿地往前冲,可能导致践踏事故。没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后果可想而知,不仅其他同学没有获救,说不定自己还没逃出去,在由于自己的莽撞导致踩踏事件中受伤。本来已经发生火灾了,再发生伤人事故,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这次演习让我终生难忘,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贵,记住了在灾难来临时要镇定从容,不能手忙脚乱!
破窗效应作文篇(六):可爱的小猫_猫作文400字
可爱的小猫
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猫。
它全身雪白,头上长着一对毛茸茸的白耳朵,白天耳朵耷拉着,两只眼睛眯成一条线,呼噜呼噜睡大觉,一到晚上,两只眼睛就瞪得圆溜溜的,像两只发光的铜零,警惕环顾四周。他有一个粉色的鼻子嘴巴也是粉色的脚底下有五个肉垫儿,走起路来一点儿声音也没有。
它不但可爱,还很调皮,早晨,顺着院子,看看是不是有一个好的玩伴。一个普普通通的果冻壳,也够它玩个没完没了。先碰一下,再猛一后退,果冻壳翻滚起来。它便来劲了,猛的向前一扑,果冻壳被打的伤痕累累,然后,用前爪往旁边一扔。又跑到我跟前,好像再说:‘小主人,陪我玩一会儿吧!’
小猫抓老鼠的本领可高了!一天,一只小老鼠从洞里偷偷地探出脑袋,这时正在放哨的卫兵小猫真是眼疾手快,刹时间,只见它前腿一蹬,后腿一扑,三下五除二,就把小老鼠抓到了,小老鼠吱吱地呻吟着,而小猫却耀武扬威地跑到我跟前,一个劲地摇头摆尾,好像向我炫耀:‘小主人,你看,我抓到了一只大“小偷”,我要向黑猫警长领赏去了。
多么可爱的小猫啊!我爱我家的小猫。
那只小猫
在我六岁的那一年,我有过一只猫,它叫“雪凌”。
我的这只小猫是朋友送给我的。雪凌和我一样大,它伴随着我成长。
它全身雪白的毛,像一件美丽的白雪披风,两只敏锐的耳朵直竖,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充满活力。它的尾巴毛茸茸的,很是可爱,雪凌的脚底有肉垫儿,让它走起路来没有声音。
雪凌的性格还挺独特。什么?你不相信?那就来看看吧!
第一幕
雪凌很贪吃。那天,我家买了它爱吃的小黄鱼来招待客人。雪凌乘我不注意把小黄鱼给吃光了,弄得客人哈哈大笑,而我们却哭笑不得。
第二幕
雪凌从不抓老鼠。雪凌不抓老鼠,还总是偷吃家里的东西,和老鼠结为了“同党”。如果被我发现,就把东西丢给老鼠。老鼠们“吱吱”叫着,好像它们在怪雪凌背叛了它们。
第三幕
雪凌很臭美。每天早上它都要对着镜子照几下,用爪子拖来毛巾,往脸上擦擦。我困惑了:难道猫也是这样洗脸?
雪凌八岁时,被我“狠心”的公公送给了别人,为此我哭了好几天呢!
啊,这只猫陪我经历了多少欢乐,共度了多少忧愁,它那调皮的身影永远留在我心里!
那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