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5篇
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篇(一):中小学班级管理:学习习惯记录表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制作学习习惯记录表的初衷 赵雷聪明又顽皮,经常无意识地扰乱课堂纪律,科任老师对他无计可施。为此,我找他谈话,他显得特别委屈,一脸无辜地说:“我没说几次话!我纪律挺好的。”此情此景下,强硬的批评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于是我和他协商:只要他违反纪律,自己也认可,我就记录一次。一周下来,赵雷违纪达20多次。面对事实,他特别吃惊,第一次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那以后,他变了。 从这个教育个案我认识到,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行为判断能力很低,班主任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学习习惯,就要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于是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实行学习习惯记录制,着手制定学习习惯记录表。 学习习惯记录表的内容 我设计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记录表》、《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记录表》来帮助学生记录自己的学习行为。这两张表的设计目的不同,一张侧重引导,一张侧重约束。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记录表》重在引导学生行为习惯的努力方向。分为四项内容:创新(激励学生在课堂上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发言(参与课堂活动的记录,激励学生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协作精神的培养)、作业(激励学生提高正确率,培养一丝不苟的精神)。这四项内容概括了一个优秀学生应该具有的几种品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创新、团结协作和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每当学生有其中一种行为出现时,都要及时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记录表》进行记录。“创新”一次加5分,“合作”一次加2分,“作业”和“发言”一次为加1分。这样学生每一周都会有一个良好学习习惯的成绩记录。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记录表》重在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也包括四项内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科任课与自习课纪律情况。按时、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是作学生的底线,然而在我们这个城乡结合部的学校里,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学生不能够及时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不能够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要从良好学习习惯的积分中扣分,一次行为扣除一分。在科任课和自习课违反纪律的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任,同时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有这样行为的同学也要进行相应的扣分。 每一周,我都要根据这两张记录表中的学生的行为记录,计算出每一个学生一周的行为习惯得分:良好学习习惯加分,不良学习习惯减分。每一名学生的得分情况大不相同。学习习惯好的学生最高的达到一周30多分。也有的学生得到的加分少,被减掉的分多,这样就出现有的学生得到负分(分数在“0”线以下)的现象。 学习习惯记录表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与成效 以前跟家长交流孩子的问题,有的家长不重视,就收到不好的效果。现在,我可以拿出学生学习习惯统计图,然后和家长一起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武小雨是三年级转到我们班上的学生,因为以前在老家奶奶身边读书,那时想上学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从不写作业,到了我们班后,写家庭作业仍是老大难问题。他妈妈一看到孩子的习惯得分都在“0”以下,不禁掉下了眼泪。她一边抹眼泪一边对我说:“我可真没有想到孩子的作业情况这么糟!以前听您说也没有特别在意,以后我一定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帮他改掉这个毛病!” 从此以后,武小雨的作业情况有了好转,开始是能够坚持一周没有不良学习习惯记录,逐渐到两周……当他第一次一个月都是正分时,他在反思中写道:“我很高兴,对自己很满意。因为这个月我得到的都是正分,说明我进步了。” 如果说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需要教师帮助分析原因、进行个别指导的话,那么优秀学生的提高就完全是自发的。周沫是一名新转入的学生,成绩优异,学习习惯的记录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我一直认为她对自己应该是满意的,然而看过她的反思后才知道,她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每周的良好记录要保持在20分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她每天最少要有4次良好习惯的记录。对于我们这个有40多名学生的班级来说,课上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可能总是给她,同时她也是个比较内向的学生,对于一些简单或者不感兴趣的问题总是不愿意回答。因此她要实现这个目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要通过作业、小组合作、创新才能够得到加分。这个月在反思中她写道:我对自己这个月不满意,因为有一周的分数只有18,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下个月我要加强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使良好学习习惯的记录能够增加。 还有的学生利用记录表中的内容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来分析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差异,找出自身的优势与不足。郭雄飞是班里一个很聪明的男孩子,他一直把吴敬轩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他绘制了一张统计图: 郭雄飞和吴敬轩第7周良好学习习惯统计图(如图) 根据这张统计图,郭雄飞得出这样的结论:自己的创新能力比较强,这一点比吴敬轩强。发言的次数少是因为自己用了更多的时间思考怎样与众不同。作业的正确率比较低,在于自己不够细心。通过分析,他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也知道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此后,他的作业正确率提高了。 学习习惯记录表动态评价了学生的学习习惯,这个评价不是老师给的,也不是同学给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习生活的一条轨迹。在这条轨迹面前,学生们可以全面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自我教育。随着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区第一中心小学)
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篇(二):学校班级管理:礼仪教育与班主任管理
礼仪教育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可塑性强,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外界的不良影响,如通宵网吧、录像厅、武打凶杀、色情书刊、影视等腐朽思想的侵蚀,自私心较重、对物质生活过高的奢求;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大,家长溺爱,“骄娇”二气严重,不爱劳动、生活不能自理,害怕吃苦;小学生缺乏社会公德意识,不懂得礼仪、不关心别人、不尊重别人、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集体活动、社交方面不懂规矩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及“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又出现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灌输为手段,以题海战术为方法,以应试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倾向。把应试作为唯一或主要的目标,弊害极大,鼓励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智育被当作教育的唯一目标。德育被当作为智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手段;导致智育目标狭隘化,过分强调传授知识,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高分低能;广泛采用过度学习,强化训练的作法,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学生严重分化,厌学和差生流失,人为制造教育的不平等;阻碍学生个性发展,扼杀人的创造力。以上原因造成班风越来越差严重影响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地处批发市场附近又是城乡接壤处,我们班80%的学生家长在市场上做买卖,家长往往忽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教育,市场内闲杂人员成分复杂。这种氛围给我班学生形成很多不良影响,使学生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如:语言不文明、不讲卫生、不守纪律、行为粗野等 。作为班主任为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班级体和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新时代的学生。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我们利用班会、礼仪课进行“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进餐的礼仪”待客礼仪”“到别人家做客礼仪” “孝敬日要求”、“春、秋游活动礼仪”、“观看演出的礼仪”等系列专题课。介绍了礼仪教育的意义、礼仪规范。这样学生容易形成清晰的概念,起到明理导行的作用。 二、学科教学渗透礼仪教育抓激情育意。 我作为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我在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如:语文课《中彩那天》教育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小足球赛》,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礼仪;上《争吵》一课教育学生要互相宽容,诚意待人,知错就改……。 三、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训练。
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篇(三):班主任班级管理:就这样开始了
2004年9月1日,我带着童年的梦想,带着连日的兴奋迈出了为师者的第一步。 那天我早早来到教室,擦着每一套桌椅,摆弄着每一件物品,想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小脸,我笑出了声。一切ok! 当时针指向九点,当32张笑脸和众多家长一下子出现在我面前时,默背了无数次的欢迎词在我头脑中突然消失得一干二净!我听到家长们在窃窃私语,看到孩子们在左顾右盼,我暗暗地鼓励自己:今天是和家长、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一定要树立起威信,建立起信任,我要沉着,要稳重! 这时候,一位女性有力的声音传来:“请大家安静一下,让老师先说!”那一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什么是“感激”。我平静地说了声“谢谢您”,她给予我的是拯救。 晚上一位家长打来电话,问我贵姓。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忙乱了一天,竟然忘了作自我介绍! 这几天,不时有科任老师“告状”,状告孩子们无法在座位上坐满40分钟。 数学老师说:“你们班孩子上课随便下座位,有时老师没点名发言,孩子自己就会跑到前面和老师‘夸夸其谈’。” 英语课上,孩子们竟然能在教室里跑得满头大汗! 在我的语文课上,正在写作业的钱新毅居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教室里溜达一圈后若无其事的坐下接着写,我看得怔住了! 还有,几乎所有的科任教师都反映,我们班孩子上课时总要去厕所。奇怪的是同年级有四个班,只有我们班孩子这样! 问题出在哪里呢?自开学以来,我做梦都在想班里的孩子,都在想怎么把这个班管理好。看来只有热情,仅凭干劲儿还远远不够,我要去“取经”。我找到了同组的老师,把自己一周来的遭遇和盘托出。经“点化”才知道,人家第一周的重点内容是进行常规训练。入学第一周要指导孩子如何坐、如何走,上课不许随便下座位,不能随便说话,下课先去厕所…… 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进行了灭火似的补救:寓教于乐。我成了“部队首长”,孩子们是等待检阅的“小战士”,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游戏中训练孩子们的坐姿和站姿;组织竞赛。每天早上我们都进行“有奖抢答”,“上课时不经老师允许,可以随便下座位吗?”“回答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下课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这个有趣地活动,不但让孩子们将良好习惯熟记在了心里,而且还转化为了实际行动。瞧,现在每个科任老师从我班出来,脸上都挂着笑。 我的快乐生活就在这摸爬滚打中开始了。(作者单位系北京市大兴枣园小学)
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篇(四):班主任班级管理:挫折教育“五字诀”
“爱”: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在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洋溢着浓浓的真情,以真诚贯穿整个挫折教育的始终。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自觉自愿地在教师纠正自己过错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不足。 “合”: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行动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其二,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学生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度”: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挫折的适度性。挫折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理耐受性来说,绝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适度和适量的挫折才能使学生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奋力追求。否则就适得其反,因为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异”:作为优等生,因为“光环效应”一好百好,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顺利,他们心理抗挫能力相对比较差。而那些后进生往往成绩不太好,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经受了较多的挫折,但在心理上仍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与优等生相比又有所不同。另外,学生性格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外向型、内向型,还有抑郁型等。这就要求我们因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 “恒”: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不是靠短时集中的突击教育,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东陈小学)
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实践篇(五):班主任班级管理:为这样的“惩罚”叫好
班里总有一批学生会违反规则,制造状况。有时班主任简直拿他们没有办法。怎样对他们进行有效教育,许多教师想了不少办法,比如说挖掘闪光点进行表扬,及时批评、谈心、家访……终因工作不到位或方式方法不当而效果与理想存在较大的差距;见到软的不行,有些教师就采取硬的手段,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当然,一时出现了一些效果,但我们知道这种体罚或变相体罚的行为既不合法又没有长效,于教师学生都不利,更不利于教育。 前些日子,有幸听了一场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会,其中最吸引我的是班主任沈老师的班级管理方法,尤其欣赏他对问题学生的“惩罚”方式,这样的惩罚可谓寓罚于教育之中。现摘录5条供大家分享: 1. 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第二天晨会课上罚讲一个3分钟的古人勤学的小故事; 2. 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课后进教师办公室读5遍《我的战友邱少云》,回家写一篇读后感,第二天张贴在教室黑板报上; 3. 相互打骂者,罚整理对方的书包; 4. 自身卫生缺乏,随地乱扔者罚在校园拣一马甲袋的纸屑; 5. 作业字迹潦草者罚回家临一页帖。 以上条项,每条前半部分是学生间的违纪现象;后半部分就是所谓的惩罚。惩罚形式多样,有说的、有做的、有收集的、有写的……从惩罚的内容看,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不使其尴尬;又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这些“条款”是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共同制订的,属于“班规”。 不久,我“有幸”尝试了一下,的确有效果。一天下午,我班的江明和王军因小事打架。往常碰到这种情况,我会把他们请到办公室,然后问清事情原委再对双方进行批评教育,有时还要叫他们写检查或保证书什么的;对惹事者还会“适当关照”一下。这次,我首先问清了事件的起因,批评教育一番后,叫打架的双方在我办公室里互相整理对方的书包。开始他们并不太乐意,但慢慢地在整理对方书包的过程中,他俩平息了内心的怒火。等他们将对方的书包整理得井井有条,双方表示满意后,我再要求他们握手言和,他们相视了一下,使劲地握了一下手,脸上露出了笑容。走出办公室时,两个小家伙儿已经开始对话了。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教育需要惩罚,惩罚是教育赋予教学者的权利。如何去惩罚,沈老师为我们找到了方向,这样的惩罚可谓鱼与熊掌兼得。学生在惩罚中既明确自己的过失,知道不遵守规则会受到“制裁”的道理;又懂得了该怎样去遵守“游戏”规则,该怎样做人。如此惩罚,我拍手称好!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金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