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5篇
时事评论篇一: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热点评论20篇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热点评论20篇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学生时代,从《醉翁亭记》太守与民同游,一派觥筹交错、其乐融融的景象,懂得“与民同乐”一词。而后,每读《醉翁亭记》,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一幅诗情画意、秀丽多姿的“与民同乐”风习画,甚是喜欢。印象里,为官者,高高在上,那样和谐的景象无疑是美好而令人神往的。
追根朔源,“与民同乐”一词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另,《孟子·梁惠王下》有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由此可知孟子的“与民同乐”理念:“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古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作为国家的统治者,亦是服务者,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天下意识,更要懂得百姓安居乐业与国家稳定昌盛的相互关系,要有一种“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情怀,要关心百姓,体恤百姓,关心民生疾苦。唯有“乐民之乐者”、“忧民之忧者”才能达到“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时代“民为贵”的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则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只有与民同乐、与众乐乐,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只有把老百姓的利益真正地放在心上,为百姓解决好实际困难,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让人民群众见到和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百姓安乐,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小若向日葵)
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思索
景明
12月2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支出,我国将推进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与城镇职工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审议通过,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通过标志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即将走完上层涉及,正式拉开了养老保险“双轨制”并轨的序幕。
长期以来,社会上对养老保险双轨制的运行有一定的争议。随着今年5月《事业单位管理条例》的实施,规定事业单位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已经标志着我国由财政全额供养退休人员的时代的结束,这次行政机关养老保险的改革正式拉开了改革序幕。
笔者认为此次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公平省的体现,凡是从事社会劳动的都由个人和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社会人才流动,行政机关存储着我国大量的人才资源,他们大都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过去由于养老保险的“双轨制”,导致人才流动一般只是社会人才流入体制内,体制内人员很少流向社会。这次改革将促进人才的流动,使更多人学有所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是“双轨制”的破除,应该在不降低现有公职人员的现有薪水和预期内的收入为代价,改革薪酬制度应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进行。让“双轨制”并轨成为全社会都欢迎的模式。
12306用户信息泄露谁之错
人比黄瓜瘦
这几年,中国人的春节和一个网站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个网站就是火车票网上订票官网——12306。每年的春运都有关于12306的无数话题,一票难求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就在大家都对12306出现各种问题都习以为常的时候,网上爆出了一条惊天消息:12306网站用户信息泄露!消息一出,犹如一个重磅炸弹又让无数人坐立不安。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的信息就被泄露了呢?12306还安全吗?12306官网在认真核查后发现,所有泄露的用户信息均是由第三方网站或渠道流出。随即,公安机关介入了调查。但是这并没有让广大用户安心下来,因为12306网站用户信息中用户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都一应俱全,有的甚至亲属信息都一清二楚。联想到之前一些犯罪团伙的诈骗伎俩,此次用户信息泄露的后果难以想象。
从12306官网给出的核查结果中不难看出,信息泄露发生在那些使用了第三方抢票软件或者第三方委托购票网站的用户身上。这些用户是想借助第三方网站或者软件完成抢票,却不想自己的用户信息被泄露一空,如果因此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很多使用第三方软件或网站的用户在使用前也知道信息有可能被泄露,为什么还是乖乖“就范”呢?
一是,12306上购春运期间的火车票确实很困难。在春运期间抢过票的人都知道,想要抢到一张火车票,尤其是热门线路的火车票,不但需要用户操作熟练、眼疾手快,而且需要硬件也跟得上,网速要快、电脑配置要高。一个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想要去抢票,成功率自然不高,然而火车票刚需用户中,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占了大多数。
二是,使用第三方软件或网站抢票的用户存在侥幸心理。很多人在使用第三方软件或网站抢票的时候都会安慰自己,就使用一次这个软件或者网站,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要是抢到票了那就好了,没有抢到票也没有什么损失,更何况有这么多人都在用这些软件抢票呢!就算有问题也不止我一个人遭殃,而且12306都没有限制这些软件,说明这些软件是安全的。
用户信息泄露到底是谁的错误呢?用户们存在侥幸心理使用了这些第三方软件或网站的确有错,但是声明信息泄露均是由第三方网站或渠道流出的12306官网和铁路总公司就没有错吗?如果铁路总公司开发出了令广大农民工兄弟都能轻松购买的网站,大家也就不会去什么第三方网站或软件上碰碰运气了!如果12306官网限制或者禁止使用第三方软件抢票,大家也就不会使用第三方软件抢票了,也不会有那么多黄牛党的存在了!
现在一切都还停留在如果,要实现这些如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过这次泄露信息事件过后,相信12306网站也会针对类似问题及时改正、尽快完善,相信不用我们吐槽的12306网站会尽快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之怪现状
人比黄瓜瘦
六月将至,每年的六月都会牵动中国上千万个家庭的心,六月的主题就是高考和大学生就业。今年,727万大学毕业生再次刷新了大学生毕业人数纪录,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刚刚落幕,史上更难就业年又接踵而至。一边是企业用工荒,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中国的就业市场到底生了什么病?滋生这些顽疾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直接导致就业难。
200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十年后,大学毕业生人数陡然突破了700万。无疑,大学毕业生的快速增长成为了就业难的直接推手。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招,高校扩招确确实实圆了无数人的大学梦,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和质量的下滑,大学生就业难,各大高校难辞其咎。
二、国内国际经济低迷。
09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一场经济危机,迅速蔓延扩散至全球,导致全球股市下跌,多国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我国虽在这场危机中未受到严重冲击,但世界多国的经济困境也影响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就业需求相比以往年份也出现了放缓趋势,结合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的现状,大学生就业难就不足为奇了。
三、就业结构性矛盾
高校的半市场化运作让大学毕业生总是踩不准点,高校往往根据当时的社会热门需求来进行专业设置,殊不知大学教育是以四年为周期的人才产出活动。由于没有预见性的考虑到教育周期,导致了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断层错位,四年前的热门专业四年后却成了滞销专业,结出了就业难的恶果。
四、大学教育内容陈旧,生产转化率低。
大学里所学的知识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很多学科知识已经落后先进技术数年至数十年,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里,知识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企业也不愿意花太多的金钱和时间去培养大学毕业的“半成品”学生,这些陈旧的知识怎么和现代生产力接轨,已经成了大学教育必须重视和急待解决的难题,也是就业难的重要祸根。
五、就业观念落后。
受现在一些不正确的就业观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毕业生认为只有成为写字楼里的白领才算是成功就业。社会就业的攀比之风也越刮越烈,很多当前工资低或者工作环境差但是未来很有发展潜力的工作被无情的淹没在了邻居大妈嘴里,好高骛远和趾高气扬让就业变得更难。
六、大学毕业生自主能力弱,依赖心理严重。
独立自主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口中经常念到的口号,但是在就业的过程中独立自主仅仅是口号而已。很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不是去招聘市场应聘,而是等待父母亲戚走后门,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们宁愿在家啃老也不去自主找工作,长期养成的依赖心理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合理配置有效开发好大学生资源是我国人才战略中的重要工作。大学生就业难既有客观因素,又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要真正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还需多方共同努力,认清现状、找准不足,结合我国社会特点,我们一定能找到解决就业难问题的金钥匙。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家对毕业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未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
由“提笔忘字”谈汉字传承
素颜迟
曾几何时,写一手漂亮字是很多人心向往之的一项技能。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产品也“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键盘鼠标,丢掉了笔杆子,逐渐形成了提笔忘字的尴尬局面。这也是诸如《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取得高收视率的根本原因。
这些节目的热播,再次唤醒了人们对于汉字书写能力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恰恰揭露了汉字书写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低存在感。我们也应当承认电子输入较汉字书写具有快捷、方便、易存储等优点。
但是汉字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文明和智慧,不论是方正的楷书、隽秀的小篆,还是遒劲的草书,其兼具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内涵,即便是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汉字正是在国人的提笔书写中得以传承,文明正是在方方正正中得以张扬,在那一笔一划中流淌着老祖先的文化血液。
21世纪的今天你还记得怎么写信吗?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远比短信、微信、邮件更真挚感人。《说文解字》有云:“书者,箸也,以手执笔,着于竹帛。”当今各种智能输入法层出不穷,在过于追求高效便捷的时候剥夺了人们在书写汉字的过程中静心思索的机会,文化与文明的传承的断层问题,才是我们真正要迫切关注的。
对上课玩手机说不
素颜迟
11月,广西部分高校发起“亲近课堂善用手机”活动,19所院校联合承诺推行“无手机课堂”。它要求学生上课前要把手机关掉,放进讲台前的储物箱里。等下了课,大家再把自己的手机拿走。这一举措一时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如今,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不少学生人手一机,在课堂上成为“低头族”“拇指族”,令不少老师家长连连摇头。随着手机功能的越来越多,学生们在上课时纷纷埋头发微博、聊微信、玩游戏等。部分高校正是本着重塑优良学风的初衷,试行“无手机课堂”,从而希望学生们克服“手机依赖症”。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却在玩手机”。这是不少任课老师的心声。他们认为上课玩手机会让学生无法专心致志地听课记笔记,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节奏,慢慢地学习能力也会退化。课堂讲课是一种现实的连贯的学习过程;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能促进学生们深入思考。因此,把手机“请”出课堂能够让学生从低头拨弄手机,变成抬头专心听课,使他们懂得自律,养成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当然,“无手机课堂”需要的是多方共同努力。第一,学校应制定“无手机课堂”的相关规定,将其形成长效机制,不能仅仅搞“一阵风”敷衍了事;第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以精彩的讲课让学生的注意力回归到课本。第三,学生们应该加强个人约束,做自己生活的主人,不为手机所奴役。真正的从虚拟中摆脱出来,昂首笑对生活,活出人生的多姿多彩。
不要让任性使孝心大打折扣
unctionhkx
近日,一则浙江男子心痛父母装直达电梯而遭邻居反对买下整栋楼的新闻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并引起了各界褒贬不一的看法和议论。
有网友直呼该男子太有钱太任性,买楼如买衣服一样简单;也有人肯定该男子的孝心,不惜花大价钱给父母买个方便,可谓是“孝心可鉴”。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该男子的做法欠妥,应该在装电梯前做好和邻居的沟通工作,如实评估给邻居带来的不便,以免影响大家的居住环境。而我个人认为该男子对父母的孝心是毫不怀疑的,为了改善父母的出行条件,为其安装了电梯。同时又为了顺应父母不愿意改变其生活的方式和生活的习惯,为其买下了整栋楼,顺其心愿,尽可能地改善生活环境和质量,个人认为这也是一种尽孝的方式。
但是美中也有不足,尽管改善了老人家的出行方式,但却让邻居搬走了,这也是一件憾事。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住了几十年的邻居多少也有一定的感情,这相当于也是一种人文环境。对于老人来讲,一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一旦改变了,对于老人的心理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其实说到底,整件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尽孝,而尽孝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子女花大价钱给父母提供一定物质上的满足以外,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在精神上尽孝。现在社会上的“空巢老人”很多,除了子女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与父母分开以外,很多都是因为子女的不用心导致的。我们应该多给予父母精神上和心灵上的关怀,要常回家看看,哪怕只是回家陪父母吃顿饭,看个电视,聊会儿天,其程度都远远大于物质上的关心。其实有时候老人的要求很简单,关键就是看我们是否用心。
子女尽孝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但方式多种多样,同时还应考虑周全,估计他人。不要因为任性,而让尽孝大打折扣,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更加和谐,孝心也更加完善。
副国级官员再落马,彰显高层反腐仍在继续
景明
据新华社12月22日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令计划是十八大以来继苏荣、徐才厚、周永康以后第四位落马的副国级以上官员。
从令计划的履历和先前山西落马的数位官员来看,“西山会”成员渐渐浮出水面,如何应对“家族式”腐败和“抱团式”腐败成为反腐败工作的课题。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岐山接任中纪委书记一职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的支持下,中纪委一是加快对地方、中央直属机关、企业的巡视步伐。二是加快打虎速度与力度。时至今日已有四名担任副国级以上官员被查。面对令计划这样“家族式”腐败,应从以下两方面加以
一是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予以纠正。加强对选人用人存在的腐败予以查处,加大对失察人员的责任追究。
二是加强自身廉洁建设。党员干部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立场,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性锤炼。提高党员干部的对腐败的“免疫力”。
这次令计划的被查处,表明了中共中央对腐败问题的零容忍态度,反腐败工作仍在继续,有力的回击了反腐工作到此为止的论调。
让拍脑袋决策的领导无藏身之处
绵山涪水
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四中全会公报正式出炉,其中公告明确了“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这一机制的建立将让让拍脑袋决策的领导,从此再无无藏身之处。近些年来许多的社会矛盾、热点事件都与领导干部的决策失误有关。
领导干部因决策失误带来的巨大浪费,比装进个人腰包更严重。有的领导干部贪污几百万元被查处大家拍手称快,但有的领导大笔一挥造成决策失误,可能一下子就损失十几亿、几十个亿,这比贪污受贿更可怕。而且往往是走马灯似的反复折腾,其结果是粗俗低智滑稽,让人哭笑不得!“决策是否正确,不光影响到党的执政能力,还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先进与落后,甚至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以前我们党曾经犯过的一些错误,如1958年“大跃进”、“反右扩大化”、“文革”等,都是决策失误造成的。过去也有一些决策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如有的地方拍脑袋上项目、关起门来做规划,不征求专家意见;有的地方违法征地或者违规强制拆迁,不注意听取反对意见。”前四川省省长张中伟曾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谈到过决策失误的危害。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应用先进的科学思想、理论和技术,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民主决策,就是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在决策前能够静下心来想一想、基层实践走一走、分析数据比一比,从地方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既看到发展的迫切性,又要考虑发展的成本与代价。更重要的是,决策不是由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的头脑中产生和决定,而是要在决策过程中不断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同时,对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也要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建立追责机制,要给那些“吃子孙饭、断后人路”的“拍脑袋”干部戴上“紧箍咒”。
对这些因为“拍脑袋”决策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损害群众利益造成恶劣影响的决策者,决不能使其有恃无恐地“拍屁股”走人。如此,才能防止出现发展“畅想”变“妄想”的现象,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才能使决策发挥正确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为“见义勇为”的被删叫好
素颜迟
近日,教育部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新版守则较旧版更简洁明了,其中“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被换成了“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这一变动激起了社会热议。
《论语·为政》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见义勇为,从古至今一直是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然而无法忽视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在见义勇为时使蛮力、用蛮劲,盲目而为。不仅预期效果未达到,有的甚至因此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所以笔者认为:
第一,这一变动适应社会现实。见义勇为者需要有完全责任能力,让孩子“会自护懂求救,珍惜生命”,显然比见义勇为更重要。而删除见义勇为,绝非让孩子们见义不为,而是希望他们能够见义智为。如报警、找成年人协助等。
第二,这一变动体现社会进步。社会需要的是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在以往,我们过于追求见义勇为,没有考虑他们的人身安全。这一举措是与时俱进,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自古英雄出少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习近平总书记如是说。保护未成年人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付诸予行动,建立长效机制,使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形成社会合力,这才是是社会文明的进步。
保护女大学生,迫在眉睫
functionhkx
今年夏天的八月可谓是“黑色八月”,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多起女大学生遇害事件充斥着我们的眼球。从重庆错上陌生人车失联遇害的高渝,到江苏返校途中被抢劫杀害的高秋曦,再到山东车站打黑车惨遭囚禁性虐的金某,让有关女大学生失联遇害的话题声推向了高潮,同时也使得女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直以来,人们惯用“白色象牙塔”来形容高校,象牙塔里的女大学生单纯、天真、不谙世事,正是这种黑与白的强烈反差,引发了大家更多思考:天之骄女的女大学生,为何一出家门和校园,就成了任人侵害的对象?自我防范意识薄弱、社会经验不丰富等已经成为当今女大学生的标签,而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女大学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个人认为,除开单个的女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以外,和整个中国教育、社会有关部门关注度不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保护大学生,各大高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学生们的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教育。学校和家长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保护自己。所以我认为各大高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让大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所得。对于即将走出社会的大学生们,离开父母和学校的庇护,独自面对一切。只有学会保护自己,学会从危险中逃生,学会让自己尽可能地少受伤害,增强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大学生们才能真正的成熟起来,才不至于是一直娇弱的花朵,才能接受风吹雨打的磨练,才能配的上天之骄子的称号。
保护大学生,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犯罪活动和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比如这几起搭乘“黑车”引发的教训暴露出了公共交通体系管理的不完善,“黑车”的久禁不绝一定程度源于乘客自身的需求,但更大程度上也反映了我们的公共交通供应不足以及交通部门监管的失职。交通部门应该将监管和惩处并举,加大对车辆营运资格登记和审核的力度,提高监管设备的现代化和精确度,依法查处“黑车”,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因乘“黑车”引发的事件。
保护大学生,社会各界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加大宣传力度。我们可以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传统媒体宣传保护大学生的重要性和方法,还应该多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比如微博、微信等。教育部、宣传部、公安部等部门还可以联手举办一些保护大学生的公益宣讲,开展相关内容的演讲、模拟训练,让全社会、家长、学生自己引起重视,从而提高自我安全意识。
大学生频频遇害,给大学生们敲响了安全警钟,也给全社会带来了警示。安全教育无关年龄和学历,应当全方位地进行管制,不能总是等到悲剧发生之后方才警醒。
中国式圣诞节背后的思考
枫叶
12月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诞节。不难预期,在中国各大城市,以青年为主体的集体狂欢又将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发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学校也禁止学生参与狂欢。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时候。不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节日在被接纳多年后却华丽的演变成了“狂欢节”,与以团聚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中国的圣诞节,广场喧嚣、情人约会、K歌喝酒、逛街购物血拼、商家炒作,成为经典主题。
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一些学者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日前,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就发表《强烈呼吁把“圣诞节”赶出中国》文章,称当代年轻人不应盲目地跟风随俗、崇洋媚外,而应当自尊自爱、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个人认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洋节“赶尽杀绝”亦大可不必,还是应该取其糟粕、学其精华。
对于圣诞节这个“洋和尚”,现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无非就是“狂欢”,没有思想内涵,而只是学到了怎么娱乐,是一个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版。年轻人把此当作交往聚会的好理由,商家把此当作牟利营销的新平台,两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诞狂热”。
不仅如此,面对商家愈来愈火爆的圣诞促销,面对年轻人愈加青睐的圣诞情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振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更多的是学习,圣诞节的宗教、历史与传统意义,合家团聚。让自己在中式圣诞节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12月24、25日是西方平安夜、圣诞节。不难预期,在中国各大城市,以青年www.99zuowen.com为主体的集体狂欢又将上演。一些城市也提前发布出行安全提示,不少学校也禁止学生参与狂欢。
对西方人来说,圣诞节意味着宗教、历史与传统。他们的圣诞夜和我国的大年夜一样,是合家团聚的时候。不过,对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来说,这个节日在被接纳多年后却华丽的演变成了“狂欢节”,与以团聚氛围的圣诞主旨相去甚远。中国的圣诞节,广场喧嚣、情人约会、K歌喝酒、逛街购物血拼、商家炒作,成为经典主题。
面对这种传统节日受冷落、西洋节日受热捧的现象,一些学者忧心忡忡,甚至贴上西方文化渗透或国人数典忘祖的标签,对其口诛笔伐。日前,湖南岳阳籍作家张一一就发表《强烈呼吁把“圣诞节”赶出中国》文章,称当代年轻人不应盲目地跟风随俗、崇洋媚外,而应当自尊自爱、充分重视中华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个人认为,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无可厚非,但如果对洋节“赶尽杀绝”亦大可不必,还是应该取其糟粕、学其精华。
对于圣诞节这个“洋和尚”,现今呈现在公众面前的无非就是“狂欢”,没有思想内涵,而只是学到了怎么娱乐,是一个越来越具有中国特色的改良版。年轻人把此当作交往聚会的好理由,商家把此当作牟利营销的新平台,两者一拍即合,引爆“圣诞狂热”。
不仅如此,面对商家愈来愈火爆的圣诞促销,面对年轻人愈加青睐的圣诞情节,我们需要的不是压制而是引导。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振文化自信,过好自己的“中国节”;另一方面,也要以一种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洋节,引导年轻人购物有度、狂欢有度,更多的是学习,圣诞节的宗教、历史与传统意义,合家团聚。让自己在中式圣诞节里“玩”出自己的特色和风采。
14岁少女杀人抛尸问题究竟出在哪?
人比黄瓜瘦
中国新闻网消息,2014年10月29日,云南昆明,涉嫌杀人抛尸的14岁少女和她25岁的男友在海口派出所警察押送下指认杀人抛尸现场。据了解,10月12日,两人共谋抢劫黑车司机,因64岁黑车司机反抗痛下杀手。骇人听闻的消息不少,这则新闻实在令人震惊。震惊之余也让人反思。14岁,花一样的年龄,本该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却如此阴辣狠毒。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个人觉得是教育的缺位、亲情的缺失和社会的错误引导让少女走上了不归路。
首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向应试教育倾斜。学校要升学率、家长望子成龙便整天逼着孩子认真学习所谓的主课。主课的老师们甚至争抢像音乐、体育这样没有纳入考试范围的课时。孩子回到家要么是写作业要么是上各种补习班。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学习,扼杀了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容易让个别孩子走极端。很多时候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思想素质方面的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仅仅是语数外,更多的是道德、法律知识。一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只有知法懂法才能依法守法。
其次,家长缺乏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14岁的少女有一个25岁的男朋友,正常吗?明显的早恋行为,有两种情况:家长知道和不知情。如果知道,家长却不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如果不知道,则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这两种都说明家长和孩子缺乏沟通。若是亲情淡了,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就会去寻找新的温暖,25岁的男朋友便充当起男友和父亲的角色。父母只有和孩子成为朋友、开诚布公,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及时纠正他们错误的观念。
最后,社会的一些现象、一些人给了孩子错误的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学习能力特别强、识别好坏的能力弱。时不时看到新闻、报纸、网络上报道的犯罪事件,偶尔会产生好奇的心理,再加上男朋友的唆使,就一不小心痛下狠手杀死了司机。记得前段事件广电总局要求《熊出没》、《喜羊羊美羊羊》删除部分暴力情节,其始因可想而知。
本是一家人相煎何太急
——口诛笔伐“医生手术台自拍”的思考
小若向日葵
日前,一组西安凤城医院“医生手术台自拍”照片被曝光后,被网友大量转载,舆论瞬间被引爆,广大网民纷纷谴责,种种指责。随后,西安市卫生局迅速启动对此事的调查。结果,“当事者”和相关人员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医院常务院长被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分管副院长被免去行政职务,扣发三个月职务工资;麻醉科主任、护士长双双被免去行政职务,记大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所有参拍人员被记过处分,要求写出深刻检查,扣发三个月奖金。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这是发帖者的说法。他称这组图片是该医院内部人士亲自拍照发朋友圈的,同时声称自己也是一名医护人员,发图只是想让媒体知道,打击不良情况。
在西安市卫生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调查情况通报中称“相关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为了留念,拍摄了本组照片。”12月22日上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郑晓菊也详细介绍了当时的情景:那天是8月15日手术室的最后一台手术,当时手术难度很高,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从早上10点进行到下午5点半,大家都没吃没喝,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都很高兴。同时,在西安市卫生局官方网站上公布的调查情况通报中也称“相关医务人员在完成手术后,为了留念,拍摄了本组照片。”
权且不去深究事实的真相,不去探究发帖者的意图,不去纠结医德、渎职、涉嫌侵犯隐私的问题。笔者深感痛心:我们的世界怎么了?无论是某些媒体,还是某些受众,为什么总愿意把医生和患者放在对立面去解读呢?什么医生不顾病人的死活,医生把快乐建立在病人的痛苦上,甚至于什么医生高兴又做了个手术赚了钱。为什么看到照片的第一反应就是用最恶意的想法去思考他们的行为呢?医患本是一家,为何总要摆在对立位置?
“人之初,性本善”,面对新闻事件,我们为何不能有一颗宽容的心,首先往好的方面考虑,再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事情的真相是这些医生用7个小时的不吃不喝给这个农民工挽回了一条腿,最终却被口诛笔伐,成为网络舆论的牺牲品,他们会怎么想?他们再次开展工作的时候心里不会有膈应吗?医患紧张的关系会变好吗?换位思考,如果是自己努力工作,最终却不小心犯了错,被人不分青红皂白谴责,会是什么感受?
医生和患者不是对立的,医患一家人,我们要坚信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虽然,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下,某些医生医德败坏。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少数“害虫”,而时时怀疑,事事质疑,这样并不会事情有所好转,也不能缓解医患关系。如果不能建立最基本的信任,只会恶性循环,导致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还记得当年那句“你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惊人语录。不知道那些把医生和患者摆在对立面的媒体和人是出于什么目的。笔者只想说,官民、医患、商民都是同根的,我们都是一家人,请用你的智慧和一颗“怀柔”的心看待世界。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偶尔
根据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艾什中心官方网站今天公布的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全球公众调查结果,在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认可度、30国受访者对十国领导人认可度以及受访者对本国领导人正确处理国内及国际事务信心度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名第一。(2014年12月18日人民网)
习近平主席荣获“双第一”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快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们一方面为习近平主席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样优秀的主席感到骄傲自豪。事实上,2014年是习近平主席丰收的一年,他在国际上获得的“年终奖”远远不止上述两项。
3月30日,菲利普国王向习近平主席授予利奥波德大绶带勋章和证书。7月20日,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为习近平主席佩戴委内瑞拉授予外国领导人的最高荣誉“解放者”勋章。7月22日,习近平在哈瓦那接受了古巴政府授予勋章,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为习近平佩戴勋章。12月11日,习近平主席成为了首位获得俄罗斯“年度人物”的非独联体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时刻面临的工作难度和工作压力都是其他领导干部所不能企及的,但他仍然能交出如此出色的成绩单,实在令某些在其位不谋其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领导干部们感到汗颜。习近平主席用自己的亲身行动,为全国领导干部树立了最优秀的榜样,值得所有领导干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行动有力,观念现行。要想在行动上向习近平主席靠拢,必须首先在观念上向习近平主席看齐。习近平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的教育观:公平、立德、改革,方能人生出彩。习近平的历史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的国际合作观:以“中国智慧”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习近平的经济观:勇于改革、稳中有为、关注民生。习近平的军事观:听党指挥是灵魂能打胜仗是核心。习近平的尊师重教观: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的法治观:依法改革依法反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的网络观: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希望广大领导干部能够认真领悟理解习近平主席的政治理念,从思想做起,向习近平主席学习。
长期以来,我国都有民意测评相关工作,且测评结果往往都是领导干部大获好评,但是网民对这些测评结果更多的表现出了质疑和嘲讽;而这一次习近平主席获得“双第一”,网民表现出的则是支持和信任,“支持习大大”、“习大大威武”的评论随处可见。由此可知,民众的眼镜是雪亮的,领导干部是真正的勤政为民,一言一行均以民为本,还是为了自己的私欲作祟而进行作秀表演,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容不得半点欺瞒。希望通过习近平主席荣获“双第一”这件事,广大领导干部都能有所感悟,从现在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每天早上叫醒你的是梦想,还是闹钟?
偶尔
全班31人,每天6点多起床,7点半集体去教室自习。他们不是高中生,而是中南大学冶金1402班的大一新生。1402班的梁明是全班的闹钟,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晨读半小时,然后7件男生寝室挨个儿敲门,直到把每间宿舍叫醒。
笔者在刷微博时无意间看到这则新闻,当即愣住了,面对中南大学冶金1402班全体同学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目标明确的学习状态,内心五味陈杂,久久不能平息,脑海里始终回荡着一句话“每天早上叫醒你的是梦想,还是闹钟?”
六年前的金秋九月,笔者和所有初入大学的新生一样,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踏入通往梦想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短暂的新鲜感过后,正如绝大多数的大一新生一样,笔者开始迷茫和彷徨。从紧张繁重的中学生活进入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足够充裕的自我时间容易令人迷失。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谆谆教诲,导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指导,学长学姐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大量的信息充斥着笔者的大脑,答案却依旧朴素迷离、莫衷一是。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一个学期,大一下期时笔者大概明确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目标,可是好景不长,在“明日复明日”的借口中,在各种外界环境的影响下,本来不够明确的目标逐渐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时至今日,笔者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涯,总是会不自觉的提到“如果当初能够这样就好了。”可惜流逝的时间不可复返,世间不存在后悔药。在此,笔者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在校大学生三点建议:首先,找准自己在大学的发展方向。大学的发展方向能够分为三种,一是学术型,除搞好自己的学习成绩,每年冲击奖学金以外,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二是活动型,加入社团,竞选学生会,参加学院学校的各种活动,全面锻炼和提升自己的人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等;三是实践型,从大一开始在校外寻求社会实践机会,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积极到企业实践实习。笔者建议在校大学生们结合自身特点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一种类型为主要发展方向。其次,把一个大目标具体到若干个小目标,并且给每个小目标制定详细的完成计划,制定计划时要把时间要求和数量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一点,严格执行计划的每一步,如果被特殊情况耽误了,过后一定要完全弥补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洗流无以成江海。”四年的坚持努力一定会换来一个充满自信的毕业季。
前辈们的建议,过来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在校大学生坚定不移的信念以及愿意为未来长期坚持付出的态度。同时,大学生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脱离学校和家庭的监督后面临的环境诱惑较多,难免被外界影响而模糊信念。如果能有更多的梁明来号召组织同学们一起努力,如果能有更多的老师来关注引导,如果学校管理能够在这个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或许像笔者这样的过来人在回忆大学生涯时就不会再说“如果当初能够这样就好了。”祝愿从明天起,每天早上被梦想叫醒。
为官者更要讲社会道德
小若向日葵
2014年9月,时任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带走调查。如今,陈被曝既有长期固定包养的情妇,也有以掮客身份存在的情妇,并形成了“以情妇养情妇”的贪腐模式。
八项规定出台后,“反四风”、改作风,中央“打老虎”、“拍苍蝇”,反腐败以刮骨疗毒的高压态势推进,一批又一批违法违纪者被查处。随之,不雅艳照、包养情妇、开设赌场等官员违反社会道德的各种现象被曝光。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中,90%的贪官包养了一个或几个“情妇”,有的贪官公然带着“情妇”出入酒席或公众场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些现象一经曝光,引发众人一片哗然。犹记得,一些官员在“道德讲堂”上宣讲道德头头是道,转眼却因以权谋私、生活腐化堕落被查处,让人一阵唏嘘。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古人推崇“为政以德,敬德保民”,官员阶层的“公正廉明”起着以德治国、“化育万民”的作用,引导着老百姓的道德取向和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官员的社会道德始终与政权安乱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官员的道德行为对老百姓有示范效应,官员的道德缺失冲击着老百姓的社会信任感和社会道德感。如今,一些官员社会道德败坏,贪污腐败、包养情妇、执法不公、侵害女下属等,久而久之,带坏了社会风气。我们社会的道德环境恶化,官德败坏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社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我们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正面临考验,社会的“道德行为”或“正义行为”变成一件极有“风险”的行为,出现了道德和价值迷茫或混乱的现象。官员是党的形象的代表,应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追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牢牢守住道德底线,为社会树立正面的人生典范,建立一个“高信任度社会”,实现整个社会的“道德安全”。
为官者的道德建设及其重要,在反腐倡廉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官员的道德缺失问题。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形成好的“官德”,用“官德”来“化育民德”。只有这样,社会的道德风气才会彻底好转、人民才会团结合作、社会才会和谐进步。
呵护新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
青年
当互联网时代大张旗鼓的来临时,其实隐形中也预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席卷。当我们生活在“新媒体大气层”中时,相信,之后必将会是各种不同形式的新媒体舆论铺天盖地充斥着人们的听觉神经。而青少年则正处于一个思维提升、思想成长的阶段,最易受新媒体相关舆论的影响。
如何在现有的各种新媒体舆论中更好地呵护青少年成长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谈及这一话题,首先,我们不得不从新媒体舆论导向入手。第一、要注重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舆论观念。不可否认,新媒体对现如今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获取信息、沟通联络、娱乐休闲等方面。因此,对于新媒体舆论,我们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舆论观念,尽量避免新媒体舆论给孩子们带来的负面影响,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直接奉行“拿来主义”,既不能“盲目追风”,也不能“坐以待毙”。
其次,从新媒体发展、传播路径来看,第二、要强化新媒体建设及净化新媒体文化环境。相关机构应该针对青少年的网络使用偏好,开发科学、系统的青少年社会教育网络产品,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健康的新媒体使用、交流坏境,优化,避免不良信息在网络新媒体之间的传播。主流网站和媒体,则要在基于原有的传媒的职业习惯基础之上,进一步结合青少年网络使用习惯,正确把握舆论宣传导向。
再则,放眼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建设,第三、立足教育,从教育入手。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之魂,强国之基础,青少年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群体,接受教育则是他们获取知识及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因此,新媒体舆论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和我国教育建设有着一定关系的。进一步致力于对广大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及对“新媒体观”的树立,在当下的新媒体舆论坏境中则变得尤为重要。
新媒体舆论,作为现如今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重要元素,是一把思想的双刃剑,利弊之间,如何去更好的把握,去更好的呵护新媒体下成长的青少年,则需进一步探索。
现代师生思维
小楼风雨
教师这个职业名词,对于我来说是实不敢当的。初入此间,妄不敢说传道,授业,解惑。即为师者,师之能,师之德,师所为。师所不为。心中定当有所尺度,量以检行,承古圣之贤,立儒仁之风。传百家之言,树师道之尊。
观今之师者,不免些许嘘吁。在各方面的束缚下,像个知识中介般苟延残喘。一无是处。且不说传道,授业,解惑。等师为之事,就是这“师道尊严”这四个字,又去何处寻得?“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敬学。”而今这学道倒成了师道,生不学师之过,生不敬师无方。古之惑而不从师,便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如今则非是生不从师,成了师不从生。老师走了学生的道路,那谁来做老师的工作呢?
逼着学生学习成了老师的工作。盯着学生不犯错成了老师的工作。担心学生遇到严师成了家长的工作。有事没事帮学生维护自尊到学校吵吵闹闹成了家长的工作。草~~~担着社会道德代言人的身份,做着随时面临反抗和内反的保卫工作。还要听着一群汉奸的无稽扯淡。在这个思维极度紧张,价值观和人生观随时面临极端的时代,做为老师到底什么才是最主要的?一个才上小学的小姑娘,一个未经花雨季节女孩子,是什么能让她想到去自杀,这个心理思维是多么的可怕。我着实不想知道做为老师和班主任的你,你有多强的能力做到的。我想着都不是重点。
为天地立心,为万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师者,为文者。教育一直在做,但是结果更是节节不入其味。现在的老师不但要和家长,和社会公众和学生处处交锋,更是要和现在教育斗智斗勇。实在是令人费解。我想这样便使得有些学校脱颖而出了。不久前听得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的讲座,很难想象是什么,让一个学校做成这样的模式?方法真的是比困难多啊!教育不断的针对着老师,四处受着各界的限制。这个意志力,坚强力和创新力都充分强大和不断上升的种族人群,在承受着一层层蛛丝紧紧的束缚下,还要把自己的学生成绩,品德等综合素质牢牢死守,严格把关。这种战斗指数个人觉得已是无可言喻。对于提升这种战斗力的媒介,我之能弱弱的表示,有压力才有动力。作为老师需要要求备课、要针对性的把握作业,要根据学生需要学的而教,要维持师德,了解学生动向,挖掘学生心理,关心学生生活环境······好吧,我会积极调节自身情感的。
细想来,如今那些所谓学生的人,他们到底算什么呢?学校、老师一直有人在做,一做就上千过去了。轮学校,早有国学,私塾。今有公办,民工。轮师——这个真的不好意思说,古之师者各个了得,今之师者泯为众人矣。再说学生,古有宋濂长路求学,行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今之生,每天零花钱就要十几块,就算每人平均十块,这是多么可观的数字,也是多么可怕的数字。需要十几块钱来养活的人,有何思维能力?有何进取,改革意识。一味的满足着自己所谓的自尊心,拥有欲。得寸进尺,不思生存。一个好战的年级,却被包裹着一颗索取的心,和不满足的情绪。这种没有危机感和觉悟的人,任谁能够教得?
我们整天的说着种种方法,会尽一切方式去,满足,去刻意的吻合他们的心,他们的要求。欲壑难填。如若再次有敌国进攻,他们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吗?他们会让他们的亲人感到放心吗?那时他们也只能去做汉奸了吧!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强大,让我们的学生有所追求。且不说传道,我们是否能做到授业,解惑呢?不免令人思索······
为何春运车票总是一票难求
人比黄瓜瘦
近日新华网一篇名为《时间都去哪了?》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文中提到有位旅客买了21张票,将票屯起来,多几种选择,以备不时之需。很多人却因为抢不到票而抓狂,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不论购票政策购票方式怎样变,农民工始终是抢票大军中的弱势群体。
一是开通电话购票。开通电话购票的好处就在于减小了窗口售票的压力。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受制于文化程度,对电话购票的操作流程不熟悉,而且对没有实物的车票不放心。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因此在电话购票开通后农民工到窗口买到票的难度加大,春运车票仍是一票难求。
二是开通网上购票。网上购票比起电话购票更加便捷。据新华网统计网上购票是车票发售的主要途径。PC端登陆12306网站和手机客户端APP约占售票总数的70%。试问这70%的票中有多少是农民工抢到的?首先,老一辈的农民工不会上网,无法通过网上购票,在他们用传统的方式排队买票或电话订票时,网购一族早已订了几张甚至几十张。其次,年轻一点的农民工会上网可是硬件设施制约了他们。自己没有电脑,只能手机APP购票。总的来讲,网上购票开通后更加挤占了农民工的资源。
实名制购票后从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黄牛党囤票谋取暴利的行为。但要让农民工都能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个人觉得除了预留一些窗口票还要进一步完善售票机制,需要更多的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
时事评论篇二:2016高考作文素材:最新十大时政热点素材
1。习近平最近又用了哪些古典名句
(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出处】“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历史和现实的纽带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建交42年来,中澳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两国成为好朋友和战略伙伴,两国人民从中受益良多。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乖者,不以咫尺为近。—(晋)葛洪《抱朴子·博喻》
【释义】志同道合的人,即使隔山隔水也不觉得遥远;志趣相悖的人,即使近在眼前也不觉得亲近。
(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出处】“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澳分别地处北半球和南半球,分属东西方文化,两国关系能达到今天的高度,最重要的经验是双方遵循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以对话增进互信,以合作实现共赢,以交流筑牢友谊。
—2014年11月14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澳金融评论报》发表署名文章《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
【原典】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释义】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三)“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
【出处】“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正是两国人民源源不断的相互理解和友谊,汇聚成了中澳友好关系之海。我深深感到,中澳关系发展在两国都有深厚的民意基础。—2014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中澳发展梦想并肩实现地区繁荣稳定》的演讲
【原典】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释槛囚鲍叔荐仲战长勺曹刿败齐”
【释义】高大的房屋建筑的建成,不是靠一棵树的木材原料就能做到的;大海之所以辽阔,不是靠一条河流的水注入进来就能形成辽阔态势的。
(四)“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出处】中新关系具有开创性、示范性意义。中新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关系规划了宏伟蓝图。中新两国签署一系列合作协议,充分展示了两国务实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中国人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毛利族谚语说:“你我篮子在一起,大家生活更美好。”让我们携手合作,谱写中新关系发展新篇章,更好造福两国人民。—2014年11月20日习近平同新西兰总理约翰·基会举行会谈
【原典】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先秦)《周易系辞上》
【释义】二人齐心协力,凝聚的力量就像锋利的刀能斩断金属;志趣相投,同心同德的人互相交流,就好比闻到兰花的香气。
(五)“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出处】我们要做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好兄弟。“以心相交者,成其久远。”
中国一贯主张,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一员。中国同太平洋岛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释义】以权势作标准交朋友的,权势失去了,交情也便随之断绝;以利益作标准交朋友的,利益穷尽了,交情也随之结束。
(六)“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出处】我们要做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好伙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当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人民正在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脚踏实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岛国人民也在努力振兴民族经济和推进区域合作。双方完全能够将彼此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14年11月21日习近平在斐济《斐济时报》和《斐济太阳报》发表署名文章《永远做太平洋岛国人民的真诚朋友》
【原典】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释义】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2。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传递三大讯息
据日前的人民日报新媒体报道,正在福州考察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程来到严复故居进行考察。据报道,工作人员说,《政治学》等经典名著都由严复首次翻译引入国内。李克强补充道:还有《国富论》和《论法的精神》。他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李克强赞誉严复:严复学贯中西,是第一批“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具体而言,李克强总理考察严复故居并赞誉严复,至少向外界传递出了三个方面的讯息。
其一,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伟业,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开民智”至关重要,人人“放眼看世界”至关重要。当今,我们有必要在开放先驱博大精神的辉映、感召下,强有力地推进开放进程。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并不单纯是对于历史人物的臧否,其更代表了一种导向——当今,严复终生的秉守、追求,并未取得成功,当下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有必要继承、完成严复未竟的事业,有必要人人成为“放眼看世界”的严复。
其二,中国将全方位地向世界敞开心胸,将成为现在和未来,世界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分子。中国的开放事业,历经上个世纪最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以及新世纪迄今依然不平静的历程,纷争、讼论依然未完全平息。中国走什么路,依然严峻而现实。严复认为,即便尧、舜、孔子生在今天,他们也会向西方学习。要救中国,必须学西学和西洋“格致”:“盖非西学,洋文无以为耳目,而舍格致之事,则仅得其皮毛。”“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两立,合之则两止”。重要的在于:“体用一致”“本来一致”,要从政治制度上进行变革——“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和”。
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老子天下、自以为是,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一如严复曾引赫胥黎所言:“读书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为我简编,各物为我文字者,斯真学耳”。这,或许就是李克强总理吁请所有中国“记住严复”的肇因。
其三,赞誉严复,是一种汲取、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中国的反****,目的还是为了开放,为了将中国引向现代文明国家。而,开放的成功,离不开反****的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克强总理赞誉严复,着实是在为后反****时代、后变革时代的中国计,是在为中国的未来计——在当下大力反****的同时,不忘未来发展,筹谋未来发展,布局未来发展,起步未来发展。
这,或许就是严复浮出当今现实水面的深层内涵。
3。公祭日:以国之名悼,以历史之名缅怀
今天,是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今天,站在历史的凭栏处,人们以某种肃穆仪式追忆逝者、缅怀英灵。悼以国之名,祭以民族之大义。
民族劫难,无法因时间消逝而抹去;历史疤痕,也被许多人的记忆存档。77年前,秦淮河畔、金陵城中,一场举世震惊、惨绝人寰的屠杀,让三十万同胞惨遭屠戮,让山河为之泣血。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惨烈的悲剧之一,亦是中华民族永远消不掉的伤痕。
77年过去了,时过境迁,可对那些死难同胞的悼念、追思,却丝毫不能因时间河流的冲刷而淡去光色。与追悼逝者伴随的,还有对这场屠杀关联命题的思考,如民族复兴、和平愿景、人道尊严等等。而这些,都始于对历史的铭记,正如某句名言所说的: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也正基于此,让铭记历史找到一个可倚靠的栏杆,让激越情绪得到一个集中迸发的出口,成了我们“以史为镜”“汲取教训”的方式,也是抚慰逝者的必由路径。
如今,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标注着刻度的日子,能以警钟鸣响,唤醒我们或已沉睡的民族历史记忆,也在传达历史痛感中砥砺我们前行。随着今年2月全国人大对公祭日的立法确认,13亿人民终于得以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寄托哀思,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共同祭奠中,我们可宣示正义的音量,也凭吊生命的凋零。
要知道,在历史的宏大叙事背后,站立着的从来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个体,他们的苦难指控着每一份指向无辜者的罪恶,也提示着战争的残酷。我们无法轻易将其简单化约为一个抽象的群体,只能把他们经受的人道主义灾难写进史书。
公祭日是为“溯及过往”,更是为了提醒今人:勿忘历史。一如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出发,铭记历史是为了不重蹈覆辙。当然,这不是什么历史宿怨的低回,也非民族主义的发酵,而是让我们能穿透时空迷障,去打探到历史的幽深之处,对灾难进行记忆的温习,进而知耻而后勇,化痛感为前行的动力;究其旨意,也绝非培养什么仇恨,将民族感情矮化为街头泄愤,而恰恰是让我们在是非之辨中,懂得守护和平。
诚然,我们无法穿越到历史现场中去,去亲历、见证那些罄竹难书的恶,可擦拭掉记忆石碑上的尘埃,至少能让历史被看见。它有利于将罪恶的指证存照,据了解,随着国家公祭日临近,新征集的7602件珍贵文物、《南京大屠杀辞典》等著作及大屠杀死难者姓名,都以较为丰富翔实的确凿事实,向世界揭示了大屠杀的真相,也让罔顾公义、企图歪曲历史的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不攻自破,让为军国主义招魂者无法讳认那一段历史。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就是为了照亮未来,让未来不必罩上历史悲剧的阴影,能在明亮的路途上走得更远。
而今,我们集体为过往的逝者悼念、缅怀,在记忆苦难的仪式感召中记住那些伤痕,也在民族情感的共振中找到一种奋进推力,既不忘来时的路,更为找到通往未来的方向。
4。“亚洲版奥斯威辛”应被全世界记住
77年前南京那个最冷的冬天不仅应该被中国人铭记,更应该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伤痛记忆。12月13日起,时为中国首都的这座城市陷落后的一个多月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了30多万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抢劫、焚烧破坏,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77年后,中国将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那场灾难中的死者,在13日举行国家公祭。这意味着中国要进一步固化以南京大屠杀为代表的日本侵华罪行史实,并将其上升为全中国、乃至全人类的共同记忆。
由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决定设立的这个公祭日,将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7年后才来临的以国之名的公祭,正是要与当前一些人的“历史健忘症”针锋相对作斗争,尤其是警示以安倍晋三为代表的日本右翼正视历史,妥善处理现实问题。
南京大屠杀事件被称为“亚洲版的奥斯威辛大屠杀”,是二战期间侵华日军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的一例。南京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判决早已将日本军国主义永远钉在了历史耻辱柱上。
但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质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人数、抹黑幸存者,甚至将南京大屠杀诬为虚构,辩称为是为镇压俘虏叛乱,试图将真实的历史记忆彻底抹去。他们还参拜供奉有侵略并屠杀中国人的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他们甚至篡改历史教科书,企图将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从日本人特别是日本年轻人的记忆中抹去。不少日本人不知道有南京大屠杀,却只记得日本是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认为二战中日本是受害国而非加害国。否认南京大屠杀及其他战争残暴行为,实际上成为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进而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突破口。
中华民族在二战中遭受了巨大伤痛,在国家层面集中祭奠死难者,这与中国的大国地位相符,也符合国际惯例。二战后,美国、俄罗斯、波兰等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形式祭奠遇难国民,加强民众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
令人遗憾的是,南京大屠杀的国际认知度比起二战中的其他一些惨剧,要低得多,没有获得相应的历史地位。
在西方,由于战后美国对日态度的变化及东西方阵营的长期对峙,南京大屠杀历史一直没有引起国际社会足够关注。今天,许多人不了解这场灾难。
今天,欧美国家的一些人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刻意漠视,在中日历史和领土主权争端中采取纵容日本一再破坏战后秩序,这就是新的绥靖政策。这是遗忘历史的表现。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忘记历史必将重蹈覆辙。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曾说,如果我们不向历史学习,我们将被迫重演历史。
因此,在明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中国举行国家公祭,是对日本右翼的警示,更是要让这段惨痛的历史在全人类的记忆中扎根,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从而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越来越多亲历与见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衰老、离世,以国家公祭的方式掸去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上的灰尘也十分紧迫。
中国人认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只有敬畏死者、追念先逝,社会之风俗道德才可以渐渐笃厚起来。在当今中国,举行这样规格的公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的“爱国”等主张相契合,不单是对死难者的祭奠,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唤醒,以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此间观察家指出,中国强化民族记忆的目的不是为了渲染仇恨。正如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所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
5。聚焦传统文化引发热烈反响
中央电视台2月27日在北京召开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一季)研讨会。
中国现有村庄约60万个,其中古村落约有5000个,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界定为传统村落的有1561个。这些村落大多始建于明清时期,有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部分村落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从中选取100个以上的传统村落进行拍摄,实地走访,真实记录,一集一村落、一村一传奇,围绕“忠孝勤俭廉,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传统村落的千百年传承,讲述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古今故事。
第一季60集节目于2015年1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每晚20点黄金时间首播,目前已播出50多集。节目播出后引发海内外观众强烈共鸣。上海观众赵韬说,《记住乡愁》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维系社群,立规范,建秩序,可供今天大都市中的社区借鉴。深圳观众郝丽萍说,《记住乡愁》是对正在快速消失的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史诗般的记录,很有史料价值。南非观众陈一凡说,节目每集或以一个村庄,或以一个家族,上溯祖宗之德之源,平叙当世安详和谐,深究根源,娓娓道来,展现了一种安详、和谐、质朴、怡心怡性的乡村生活。
与会专家学者对纪录片《记住乡愁》给予高度评价。古建筑学界专家认为《记住乡愁》是“立体的教科书,现成的博物馆”;历史学者认为《记住乡愁》呈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民俗学者从《记住乡愁》节目中看到了一个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社会学家认为,在传统古村落中留下了许多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宝贵智慧和经验,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6。邹碧华留下的法治遗产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而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上周三,上海一位优秀的法官离开了我们,按中国人的传统风俗来算,昨天已是他的“头七”。7天以来,不分南北,无论上下,法官、律师、教授、学生……整个中国法律界都在惋惜他写下《要件审判九步法》的深厚学养,回忆他维护律师职业尊严时发出的不懈呼声,谈论他殚精竭虑操刀上海法院司法体制改革中的忍辱负重。
如果谙熟中国法律职业发展的个中曲折就自然心下明白,邹碧华身后的哀荣不仅仅是业界向其本人的集体致敬,也是各种法治力量一次不同寻常的和解。尽管分享着共同的知识背景、共同的法治信仰,可这些年法庭之上法官与律师常常势若水火,学院内外理论与实践往往形同陌路,偏见与隔阂深埋在缺乏信任的互相鄙夷中,这种法律职业的四分五裂让人痛心疾首。但是,邹碧华的突然离世,却像是触动了联系着各种法治力量共同的神经,自发地融合成了不多见的同声共鸣。
为什么我们在邹碧华身上求得了最大公约数?
成熟的法治期待成熟的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它从来不是脱胎自华丽空洞的概念,却萌芽于对专业素养的深耕和对职业伦理的自觉。
多年来司法公信力不高,法律职业的社会形象常常被污名化,个中缘由难以回避法律职业共同体在职业化之路上的跌跌撞撞。职业化如若效果不彰,法律职业共同体内部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伦理就参差不齐,结果将导致即使一批批法律人怀抱着法治理想进入这个行业,却会面临“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命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众人眼中,邹碧华的学识、胸怀、视野和对司法的热情,吻合了人们对成熟法治里一个职业法律人纯粹品格的企盼,他们对邹碧华的致敬也是对自己心中法治的重新确信。
而对于业界来说,这次共同体意识的意外动员,更要归功于邹碧华站在整体的高度与个别陈见拉开距离,由此弥合分歧、达成和解。他清醒地认识到各种法治力量都是为公众输送公平正义的平等一环,唯有珍视这种相生相存的价值纽带,才凝聚起法律职业最大共识、重拾社会对司法权威应有尊重、赢得人民群众对法治未来的真诚信仰。正如他自己曾在一篇博文中写道:“当法官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法庭内就会建立起一种信赖的气氛。当这样的法官多起来的时候,整个司法就会获得受人尊崇的社会基础。”
然而,邹碧华的难能可贵,恰恰反衬出现实中这种职业品格其实并未普遍建立起来。因此,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当邹碧华成为一座为整个法律职业共同体仰望的高峰时,他所留下的法治遗产,他在无数人心中种下的法治想象,却让我们无法仅仅满足于停留在“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复查聂树斌案:正义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
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根据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和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决定将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的聂树斌故意杀人、****妇女一案,指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复查。这一天,最高法此举无疑将重重地载入中国司法发展的史册,也必然会在中国捍卫司法公正的进程中竖立起一座里程碑。
……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公众的法律信仰添加一块基石;而每一次失误,也都可能成为这一信仰崩塌的链条”,极为引人瞩目的聂树斌案,如果最终无法得到公正的审理,如果最终不能公布一个符合程序正义的法律结果,中国的司法将无法托起全体公民的信赖。反过来,聂案进入异地复查阶段,尽管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已经激发了许多失望者的期盼。三年前,南都社论曾经将再审聂树斌案,喻为中国司法面临的自救之役;三年后,最高法指定异地复查,也许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司法一种迟来的自救。
“正义从来不会缺席,它只会迟到”,但愿这句出自法官休尼特的脍炙人口的名言,最终能在聂树斌案上得到实现。
社科院学者: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
中国社科院学者房宁认为,不应妖魔化“人治”,神化“法治”。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好比汽车大还是司机大。人治就是一个经验性的治理,法治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治理。法治不是一个点,不是一个线,而是一个可能性的空间,那么在这个空间中就是人治。
法治不是终点
……
在中国,和法治建设一样热闹的是关于法治的思想论争。这个论争主要在“要不要法治”和“要什么样的法治”两个层面上发生,但是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达成共识,不论在官方还是在学界,或是在普通民众的理解中,这两个层面都还处于毛坯状态。
我的上述分析角度,是受到康奈尔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於兴中最近出版的《法治东西》一书所启发。这本书提出了被很多人忽略的关于法治的第三个层面的问题—“除了法治我们还应该要什么”。这本书有宏大的思想关怀,构建的是关于多维文明秩序的宏大理论,提出了一个超越法治的理想社会图景。
为什么除了法治我们还需要其他力量?於兴中在书中写道:“一个完全建立在智性和法律之上的法治社会只能造就一大堆现世主义的个人主义者,却孕育不出秉性健全的人来。”
我在这里只用於兴中的理论来分析上述这件生活琐事。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我们诉诸的终极因素是什么?除了计较功利得失的法治理性之外,还有讲究个人德行、素养、友爱等修为的心性,还有注重虔诚、悲悯和宽容等属于宗教领域的灵性。这些构成了每个人内心的秉性结构。我们在何时何地何事上愿意诉诸哪一种秉性,这对每个人能够获得怎样的人生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在很多问题上,我们面临着“法治或其他”的选择。按照我对《法治东西》的理解,只有在“人生必需”的意义上,我们才应该首先诉诸法治。这些必需包括构成人的生存和尊严的基本要素,在法律上往往表述为人的各种基本权利,但对于不构成人生必需或是人生必需中属于无关紧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甚至应该从其他角度来考虑。
最后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我在谈“法治或其他”之时,这种选择只限于普通个体。对公权力而言,除了选择法治别无旁路,因为在不受法治约束的公权力之下,没有人的“人生必需”是安全的。(叶竹盛)
7。贪官悔过书的功利性分析
“我头上缺少党纪国法这根高压线,忘记了为人为官的底线,私念像精神鸦片,麻痹了我……”这是昨日媒体披露的南京原市长季建业的悔过书内容。落马官员发表忏悔自白,季建业远不是第一个。《法制晚报》记者从近年来的公开报道中发现,至少有53名落马官员进行过公开忏悔。其中,近六成人回忆了自己的贪腐史,剖析个人贪腐原因。最常见的开头是“我是农民的儿子。”有14人这样表述。
每逢贪官落马,在其受到党纪国法的处理之外,还有道例牌菜,就是写悔过书,或声泪俱下地向司法机关和公众表达忏悔之意。这些人搭乘人生“过山车”直达谷底,台上威风八面,台下泪眼婆娑,对比之大,也常是坊间热议的话题。但俗话说“嘴是两张皮,张口不费力”,有时见到其中某些人忏悔得信手拈来,就像在背台词,我都分不清这究竟是他们掩藏已久的真心话,还是备好草稿的表演而已。
贪官之所以爱忏悔,与我们积累深厚的“忏悔文化”恐怕不无关系。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经验,从小做错事怕家长打,怕老师骂,最好主动认错,并积极表达悔恨。悔过不能光嚼舌头,情绪的配合也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大人面对嚎啕大哭的孩子很难下得去手。如果你很冷静,说明态度还不够诚恳。而如果你挨了训还要笑,就跟我小时候一样,别说老爹不信你真的知道错了,还会认为你完全是在挑衅。
当然,对于贪官来说,《刑法》并没有把悔罪作为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也就是说,你再痛彻心扉也未必能影响判决。但是,一个把自己摆得较低的姿态会影响社会评价,并有助于改善舆论环境。基于此,对于退无可退的落马官员来说,他可能就有一种侥幸心理,如果我的卑微能让办案人员和外界有一丝恻隐之心,那就应该一试。你也看出来了,无论儿时认错,还是落马后悔过,本质上都是功利的。
从语词的角度分析,忏悔者习惯以“我是农民的儿子”来起头,也透出这种实用主义的心态。强调草根出身,表达的是奋斗之不易,容易为人所同情。此外,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话的意思还包括我虽有错,本质上还是个好人—瞧,这还是在争取宽大处理。还有一点,拿身份作托辞相比指责制度有漏洞也更为安全。忏悔套路如此相同,以至于观者不能对悔过者的真心与否冀望太高,更别奢谈警示作用。
有意思的是,贪官悔过书还经常被人搬出来,与其此前在台上说过的话作对比,有些就是主抓廉政教育的。我看这种对比倒是更有警示意义,应该多做,看哪些同志打自己脸最重,最不怕疼。
8。媒体评“史上最严”控烟条例:有屋顶就不能抽
被称为“史上最严”的北京市控烟条例将于6月1日起正式实施。4月12日,记者在条例实施倒计时50天宣传活动上了解到,届时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将走上街头,开展控烟执法。
近年各地纷纷出台控烟条例或禁烟暂行规定,尽管配有罚则,但执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几年没有处罚过一个人。原因很多,比如取证难,再比如执法主体不够明确、人员紧张,甚至包括执法者怕麻烦等情况。此外,还屡屡出现拒绝受罚的情形,由于缺少专门控烟队伍天天上街巡查,就算是抓到违规抽烟者,罚款执行起来也难。有业内人士感叹:“有的人吸烟了,等你人来,他烟头已经掐灭了;还有的客人在抽烟,服务员说老板不在,就是不给钱……”确有一些经营场所出于利益驱动,不愿劝阻消费者吸烟。
此次,北京出台的控烟法规,被称为“史上最严”,体现在“凡是有屋顶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除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以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之外,以未成年人为主要活动人群的场所、对社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体育场、儿童医院等场所的室外区域均为禁止吸烟区域。甚至被冠以“目前国内与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最为接轨的一部地方性法规”。但是,最严法规要落到实处,仍需要执法有力。
我国香港地区关于控烟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是处罚金额高。按照香港的《定额罚款(吸烟罪行)条例》,在指定为禁止吸烟区的区域内或在公共交通工具内吸烟,罚款1500港元。二是欢迎举报。吸烟时间短,“难取证”的问题在全世界都存在,市民举报就凸显了作用,据报道,在2012年,香港的控烟督察共收到约1。8万宗有关吸烟的投诉。所有违例吸烟投诉,控烟办公室都会根据既定程序跟进,向投诉人了解详情,例如违例吸烟的时间和地点,针对投诉内容还考虑日后于个别时段到有关地方进行突击巡查。三是加强巡查。控烟督察的巡查时间除一般办公时间外,也包括星期六、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晚间和凌晨时分。对于违例吸烟情况较为严重的公众场所,控烟办公室会重点打击,作出更频密的巡查。这些做法并不难参照,如果内地执法部门择其优点,落地执行,势必能发挥良效。
这些年,一些法律法规或公共政策出台,舆论总不忘冠以“史上最严”的前缀。评价法规、政策是不是“史上最严”,不能光看条款,而是更多体现在执行上。有了钢牙利齿,会不会张嘴?张嘴了,会不会咬下去?如果“史上最严”的控烟法规执行到位,真正成为撒手锏,无疑值得期待。
9。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靠谱吗?
突如其来的成名,让湖北农民女诗人余秀华陷入从未遭遇过的一场喧哗。据《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报道,这些天来各路人马纷纷上门拜访,媒体来了,出版商来了……当地有关部门也来了,并“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
这种情形让人既感欣慰又担忧。让人欣慰的是,成名对余秀华来讲终归是件好事,可看作是对她多年来在逆境中坚持写作的一种嘉奖。这既可以给她带来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现实的一些好处。特别是对每月仍在领取60元低保救助金的她,成名可以给她带来必要和实在的物质帮助。让人担忧的地方在于,热议之下,不乏一些不友好乃至于羞辱性的声音。虽然这可说是一个人成名的代价,毕竟余秀华从未经历过这种人生体验,这种过度消费很可能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和伤害。
一个诗人,成名之后引来媒体和出版商竞相拜访,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当地有关部门“试图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城市名片”的举动,多多少少有将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消费”余秀华的嫌疑。且不论当地有关部门此举的动机如何,单就此举的可行性来讲就大打折扣。文学艺术类名人或者名作,一般来讲都极具个体特质,很少有什么地域属性。不能用一地“特产经济”的思维来支持文学创作。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有违文学规律。
当然,当地有关部门上门慰问余秀华,这原本不是坏事。就算这是马后炮也好,搭便车也罢,总算是一种迟来的问候。当地若想借余秀华打造“乡土作家群”的名片,也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充分尊重余秀华本人意愿。凡事就怕做过了头,如果纯粹把余秀华当作赚取政绩的工具,而不考虑诗人的切身感受,那样也是在消费余秀华,并且可能对她造成新的伤害。
处于当下社会,信息传播高度碎片化,新闻热点一波接着一波。余秀华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也可能转瞬就被抛下新闻舞台,这可能是没办法的事情。但对她的善意和尊重,要从多关注她的作品,不过度消费她开始。
10。“布衣院士”的最大魅力是“反季节”
我读了媒体关于中科院院士李小文逝世的消息和评论。对于这位特立独行的“布衣院士”,媒体此前早有报道,我也曾经看过相关的报道,略有所知。不过对于这位院士具体是怎么个特立独行,还是直到今天才真正知晓。
身材瘦弱,一袭青衣、不修边幅、光脚穿布鞋,手里喜欢攥着一个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估计包上还印着“上海”两个字,看起来特别的“反季节”;另外一方面,他又是才高八斗,学术成就斐然,扬名海内外的大科学家。这样一个“违和感”爆棚的人,怎么能不让人觉得特立独行呢?
由于刚刚读过一篇“金钱颂”,我特别关注了下李院士生前关于金钱的观念。结果发现,这位“布衣院士”也太不给“上帝”面子了。他本是一个完全有能力说“有钱就任性”的人,但他却对学生说金钱的本质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留点钱买酒就行。什么意思呢?就是他愿意把钱拿出来成立奖助学金,资助贫困的青年学生,自己却穿布衣布鞋,一天到晚吃点米粥、咸菜,在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竟然被医生诊断为营养不良!
如果不是大量媒体的报道,我还真不敢相信在一个几乎全民金钱崇拜、物质狂欢的时代,还有此等奇人,我定会觉得,这是某些部门为了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在塑造典型呢。我还记得此前有媒体报道过,说有某位占据高位的“工程师”,为了参选院士,不惜拿出几千万来打点,并请来“枪手”闭门造车为自己赶制论文。相对于这样的“聪明人”,李小文真是太“奇葩”了。
今天,会来事的“聪明人”是越来越多,实心人和性情中人却越来越少。像李小文这样的,必然会被很多人耻笑为傻气、孩子气、书卷气,一些“理论功底深厚”的人还可能会劝人家要“成熟点”。现在中国人的“聪明”据说已经远播海外,就连老外也会说“别跟我来中国人那一套”,言下之意是,别跟我耍鬼心眼。
不过在我看来,李小文最大的魅力可能也就在于他的“傻气”、纯真的“孩子气”吧,而他之所以瞬间“爆红”,也正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缺的就是这个。
我并不反对“金钱颂”。我只是觉得我们已经处于一个铜臭味很浓的时代,实在没有必要为金钱这玩意唱赞歌。我知道一个19世纪末的德国社会学家,名叫格奥尔格·齐美尔,写过一本叫做《货币论》的社会学经典著作。这哥们所处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追求金钱至上的时代,不过他的《货币论》通篇讲的就一个意思:金钱是手段不是目的,别把它捧得比生命还重要。
我们今天需要的是什么呢?绝对不是强调金钱的重要性,而恰恰是要认识到,这世界还有比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东西。吴晓波的文章里有一句话给我很深的印象,他说:“饿着肚子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思想自己的肚子。”但是,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至少我从营养不良的李小文身上看到的,不是这样。另外,如果说李小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例,但你别忘记了我们还曾经走过一个饿着肚子也能思考“哥德巴赫猜想”的时代。
在过去,类似这样饿着肚子搞思想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是在我们这个时代比较稀缺,以至于我们都不再相信这样的事情了。抗战爆发后的西南联大,是再典型不过的例子。正是在那样的一个环境,一个战火纷飞、物资奇缺的时代,产生了无数可观的学术成果:哲学家金岳霖在那个时候写出了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著作《论道》和《知识论》;人类学家陶云逵则冒着战火做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调查,创办了“边疆人文研究室”和《边疆人文》杂志;机械工程学家刘仙洲写出了著名的《热工学》……这样的例子,可以在各种回忆录里找来很多,今天的人们可能听了都有点觉得不大真实,可那就是确确实实发生过的。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数学家陈景润:“在科学上是巨人,在生活中是孩子。”我觉得,这句话可能用在67岁便早早离世的李小文身上,也是合适的。在我们这个时代,保持一个纯真的孩子般的心灵,比做一个世故圆滑成熟的人要难多了。真心敬佩李小文院士,老爷子一路走好。
时事评论篇三:诚实就是财富_议论文题目900字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时事评论篇四:2017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时事素材:开发商推倒的抗日名将墓碑
2017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时事素材:开发商推倒的抗日名将墓碑
【素材速递】
9月30日,“吉林抗日第一人”冯占海将军外孙张先生跟本报取得联系说:“我在网络上看到我外公冯占海将军的墓碑,被吉林市某开发商给推倒了。看完网络上的照片后,我很气愤,也很痛心。
【素材运用角度】
遗忘与记忆、尊重历史道德良知
时事评论篇五:2017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时事素材:方舟子被袭案告破
2017年高考作文议论文时事素材:方舟子被袭案告破
【素材速递】
2010年8月29日,知名打假人士方舟子遭歹徒暴力袭击,华中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在博客上爆料,方舟子是假报案,真炒作,9月21日,该案告破,歹徒的幕后主使正是肖传国。
【素材运用角度】
真与假打假健全制度利益与人格才与德学术与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