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小传9篇

时间:2018-11-14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家人小传篇(1):我的小传_600字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赵君月,在八道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我是一个勤快又孝敬的好孩子。
  我中等个,一张鹅蛋形圆脸胖乎乎的,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鼻梁虽然不高,但是显得特别周正。一张樱桃小嘴,一对像金元宝似的大耳朵,家人都说从我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我的天真、我善良、还有我的勤快。
  去年放寒假那我去奶奶家玩,奶奶住在白河。那天,奶奶说:“这炕上好冷啊!”我心想,奶奶很辛苦,有一双老寒腿,奶奶已经老了,88岁了,想起这些我就不由自主地哭了起来,一边哭嘴里一边念叨,只要我在乡下一天,绝不会让奶奶累着,尽力帮奶奶。我马上下炕去烧火,火一点也不旺。一会奶奶的腿肯定会受不了的,这时,我心里顿时灰暗了下来。我想:我在为奶奶做第一件事,如果连这么点小事也做不好,怎么能帮奶奶分担别的事呢?想了想,想起可以用扇子煽火,把火烧大点。过了一会,我进屋摸了摸炕,很热乎,可还不够最佳温度。我再次来到厨房大力煽火,那火把我呛的直咳嗽。奶奶听见我咳嗽声,就问:“宝贝,你怎么了?”我说:“没什么事。”我怕奶奶担心我,尽量控制我的咳嗽。火的温度把我的脸蛋变得热乎的,红彤彤的,当时我的脸蛋一定像红苹果似的。不久,我听见奶奶说:“炕好热乎啊!”不一会,我听见奶奶在打呼噜,心里高兴极了。
  真好,我帮奶奶做了一件有用的好事。烧火的感觉真好!我以后一定要孝顺奶奶和我的爸爸妈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大桥外语白山红旗分校四年级:赵君月

家人小传篇(2):宋濂《杜环小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环尤好学,工书,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从人至金陵,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道上人对曰:“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愿母无他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越十年,环异地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环归半岁,伯章来。母见少子,相持大哭。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选自明·宋濂《杜环小传》,有改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然诺,好周人急 救济
B.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 往见
C. 谭谢不纳,母大困 道歉
D. 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给……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竟绐以他事辞去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B. 因访一元家所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 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 秦王为赵王击缶
7.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 君何以知燕王 B. 夫子何哂(shěn)由也
C. 妇啼一何苦 D. 何故而至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允恭之母张氏因突然变故而无家可归,只好投奔故旧,但是未被谭敬先接纳,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故人之子杜环。
B. 杜环见到张氏,深感惊讶,随即殷勤接待张氏。他和家人都像对待母亲一样服侍张氏,使张氏在杜家无忧无虑地度过了晚年。
C. 常伯章担心母亲年老不能走远路,竟然找了个借口来欺骗母亲,丢下她不管,离开了杜家。
D. 作者被杜环关爱他人、善始善终的事迹所感动,因而撰文予以表彰,并在文中一再用对比手法表现杜环重情重义的高尚情操。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了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
②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家人小传篇(3):2016高考作文素材:感受先生 阅读杨绛


  壶公悬挂的一把壶里,别有天地日月。每一本书——不论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以至散文诗词,都别有天地,别有日月星辰,而且还有生存其间的人物。我们很不必巴巴地赶赴某地,花钱买门票去看些仿造的赝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开一页书,走入真境,遇见真人,就可亲亲切切地观赏一番。
  ——《读书苦乐》
  杨绛先生走了,人间再无“我们仨”。
  先生的一生跨越一个世纪,历经沉浮沧桑,然而她却始终以轻盈的姿态来承担生命的沉重;她居于精神的“高处”,却以“不争”的品格寻“平处”而居;她的文字朴素平实,却又隽永风趣,哀而不伤,满载着“走在人生边上”的智慧、豁达和俏皮。
  杨绛先生曾将读书比作“隐身”的串门儿,不必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打扰主人。所以,我们选择将她的文字连缀成报道,以这种“隐身”的方式读懂先生的一生。
  先生生前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与另外两个人团聚。请允许我们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不舍。
  ——编者
  亲与情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
  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我们仨”其实是最平凡不过的。谁家没有夫妻子女呢?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一九三五年七月,锺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作伴,可相依为命。在牛津,我怀上孩子了。锺书谆谆嘱咐我:“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我对于“像我”并不满意。我要一个像锺书的女儿。
  1938年回国,因日寇侵华,苏州、无锡都已沦陷,我娘家、婆家都避居上海孤岛。沦陷区生活艰苦,但我们总能自给自足。能自给自足,就是胜利,锺书虽然遭厄运播弄,却觉得一家人同甘共苦,胜于别离。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我成名比钱锺书早,我写的几个剧本被搬上舞台后,他在文化圈里被人介绍为“杨绛的丈夫”。但我把钱锺书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价值。
  我最大的功劳是保住了钱锺书的淘气和那一团痴气。这是钱锺书的最可贵处。他淘气、天真,加上他过人的智慧,成了现在众人心目中博学而又风趣的钱锺书。他的痴气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锺书曾逗阿瑗玩,说《围城》里有个丑孩子,就是她。阿瑗信以为真,却也并不计较。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锺书于一九九四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于一九九五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末,锺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国与民
  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尽管亿万“我们”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
  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经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常把日常的感受,当做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
  锺书除了在教会大学教课,又增添了两名拜门学生。但我们的生活还是愈来愈艰苦。只说柴和米,就大非易事。
  我们身陷上海孤岛,心向抗战前线、大后方。当时凡是爱国的知识分子,都抱成团。如我们夫妇,陈西禾,傅雷,宋淇等,经常在生活书店或傅雷家相会,谈论国际国内战争形势和前景。我们同自愿参加“大东亚共荣圈”的作家、文化人泾渭分明,不相往来。
  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胜利的欢欣很短暂,接下是普遍的失望,接下是谣言满天飞,人心惶惶。“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们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
  我问:“你悔不悔当初留下不走?”
  他说:“时光倒流,我还是照老样。”
  文与译
  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全部文章经整理,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我当初选读文科,是有志遍读中外好小说,悟得创作小说的艺术,并助我写出好小说。但我年近八十,才写出一部不够长的长篇小说;年过八十,毁去了已写成的二十章长篇小说,决意不写小说。因为我生也辰,不是可以创作小说的人。我的全部小说,还在试笔学写阶段。自分此生休矣,只好自愧有志无成了。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
  早年的几篇散文和小说,是我在清华上学时课堂上的作业,或在牛津进修时的读书偶得。回国后在沦陷的上海生活,迫于生计,为家中柴米油盐,写了几个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先在上海当教师;解放战争胜利后,我在清华大学当教师,业余写短篇小说和散文,偶尔翻译。“洗澡”(知识分子改造)运动后,我调入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就写学术论文;写论文屡犯错误,就做翻译工作,附带写少量必要的论文。翻译工作勤查字典,伤目力,我为了保养眼睛,就“闭着眼睛工作”,写短篇小说。我在研究和写学术论文的同时,兼写小说和散文,还写了一部长篇小说。1987年退休后,我就随意写文章。钱锺书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稿,又翻译了一部作品,随事即兴,又写了长长短短各式各样的散文十来篇。
  《堂吉诃德》未经西语编辑审阅,只我自己校了4遍清样,于1978年3月出版。9年后我又校订了一次。我怕我所根据的版本已经陈旧,找了几个新版本,做了一番校勘工作,发现我原先的版本还是最好的版本。至于我的翻译,终觉不够好。最近我又略加修改,但我已年老,只寄希望于后来的译者了。
  全部文章,经整理,去掉了一部分,把留下的部分粗粗分门别类。一半是翻译,一半是创作。创作包括戏剧、小说和散文。
  不及格的作品,改不好的作品,全部删弃。文章扬人之恶,也删。因为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被逼而写的文章,尽管句句都是大实话,也删。有“一得”可取,虽属小文,我也留下了。
  生与死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生实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人需要锻炼。人有优良的品质,又有许多劣根性杂糅在一起,好比一块顽铁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铁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黄金也需经过烧炼,去掉杂质,才成纯金。人也一样,我们从忧患中学得智慧,苦痛中炼出美德来。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粹,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谚语:“十磨九难出好人”;“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千锤成利器,难为人上人。”修身——锻炼自身,是做人最要本的要求。
  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小编整理自《杨绛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版)
  【小传】
  杨季康,笔名杨绛,着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1935年与钱锺书喜结连理。曾创作《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剧本,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高水平译作,着有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隐身衣》等。晚年仍笔耕不辍,以90余岁高龄创作了随笔《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作品。

家人小传篇(4):“和尚”小传_800字

  “和尚”小传
  刚开学时,我和他是同桌。他的个子和我差不多,头发长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于是大家便送他一个雅号:“和尚”。他并不反对,似乎对这个外号挺满意。
  真正让我们了解和尚是在一节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分组练习头顶足球。我有幸和“和尚”分在同一个组。开始练习了,只见和尚将球往空中一抛,随即便跳起来用光头往上一迎。在球与头接触的一刹那发出一声巨响,在场的同学都被惊呆了,当我们反应过来后,那只球早已不知去向了。无奈,只有发动同学一齐寻找。终于,我们在离足球场老远的草丛中找到了那只还在瑟瑟发抖的足球。
  “原来和尚深藏不露啊!铁头功已经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但话刚说出口我便后悔了,只见“和尚”捏着拳头杀气腾腾地向我走来。结果可想而知,我被“和尚”的少林功夫整得好惨!
  要说和尚的成名绝技还不止这一点,尤其是上次练习跳马时发生的事,令我记忆犹新。
  那次练习跳马,只见他快步跑上前,双手往箱上一撑,整个人便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鸟儿,谁知意外便在这时发生了,原来和尚的鞋带不知什么时候松开了,被和尚一脚踩住,害得和尚身形不稳,一下子便仆倒在了跳马上,跳马倒下了,四周烟尘迷漫。许久才见和尚从跳箱中爬了出来。我们见状立刻围了上去,只见六层的跳马翻倒在地,其状真可谓惨不忍睹。
  这时,人群中一位同学高喊道:“这不是少林绝学‘千斤坠’吗?好像已经到了很高的境界了……”话未说完,那位同学便满脸不甘心的笔直倒了下去。“哼,什么‘千斤坠’,倒在我的‘螳螂腿’下也算你的福气了。”和尚得意的笑着说。人们哗然,无奈之下,和尚只有绝招连发,用狮吼功叫道:“别吵了。”虽然和尚只发挥了七成功力,但已将我的耳朵震得生疼。人们见大事不妙,一哄而散,各自“逃命”去了。
  关于“和尚”的故事还有好多,今天就说这些了。你也想认识一下这位“和尚大侠”吗?没问题,找我好了。
  后记:
  正当本人完成此作时,突然感到身后一股杀气,心中不禁暗叫“不妙”,回头一看,果然和尚正凶神恶煞似的看着我,“三十六计,走为上”,兄弟,我就先走人了。

家人小传篇(5):李文艳小传_650字


  我的姐姐叫李文艳,于1994年生于湖南长沙。父亲是一位工程师,母亲是一位工商。姐姐是一个有志气、有自控力的人,并且十分开朗、热情。
  7岁那年,姐姐进入小学的校门。她那时胆子特小,那个词最好形容她了——胆小如鼠。真的,那时的她很弱小,班上的男生就常常欺负她。面对那种事,她也只会自己埋在心里,不对任何人说。后来还是被妈妈知道了,才把事情解决了。妈妈也告诉她保护自己的办法,有什么事也不要一个人藏在心里。
  9岁时,她已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了。自那件事后,她的胆子也大了不少,不过对不太熟的人,谈话很少,只有对自家人,才会放宽心说话。有时妈妈都会说:“要努力学习啊,都是自己的,自己的知识别人也都偷不走的啊!”她的回答就是:“好,我长大要赚好多好多的钱,去买一栋大房子,把它给你和爸爸住,所以现在一定要发奋学习啦!”妈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但是成绩并不理想。她也努力在改善这种成绩。一直都不曾放弃。
  眨眼间,又过了三年,她也长大了,已经是是一个12岁的女孩了。那时的她已上六年级了。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呀,成绩果然上来了。问她为什么可以进步得如此快,她便说:“因为我长大要为我自己的将来想想啊,我想了,我长大要当一名好老师,那成绩就一定得好啊!”我们都问:“当老师很辛苦的,你受得了吗?”她的回答是:“那有什么受不了的,有的人比老师还辛苦呢,他们不也好好的坚持下去了吗。再说我的辛苦,同时也是我自己和别人的快乐呀。”
  如今的她,变了。她告别了那时的胆小,那时的天真,变得如此热情、成熟、谨慎。现在高一的她,成绩极好。
  镇二中初一:***

家人小传篇(6):爸爸小传_700字

  我的爸爸现年三十八岁,是一名普通员工。  纵观爸爸三十八年来的经历,还是颇为励志的。他出身农村,小时候生活很贫苦,因此爸爸立志要改变现状。他努力学习,以极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时有“小清华”、“邮电系统的黄埔军校”制成的学校,毕业后进入了当时工资极高的邮电局。到此,爸爸的人生都是一帆风顺。然而时运不济,他刚参加工作一个月,邮电局便“三家分晋”,爸爸被分到了联通公司,公司的收益一降再降,仅够吃饱穿暖而已。  虽然爸爸的工作并不顺利,但他成功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村穷小子成为了诚实白领。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改变了他的人生的,无疑是他懂得学习。爸爸清楚他要努力的方向,所以他拼命地学习,想抓住这能改变命运的钥匙。在别人去游泳的时候,他学习;在别人捉蛐蛐的时候,他学习;在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他也学习。用鲁迅的一句话说:“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有时,一道题他能做两三天,确认自己不会后,才去问老师。学习全靠自觉,这句形容爸爸非常合适。他还常常教导我:“时间就像一张网,你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爸爸现在每日早出晚归,时常半夜起床、回家,常常吵醒我。我不禁有些心疼爸爸,拿着微薄的工资,却还这么努力工作。白天起得比谁都早,晚上也在我们都睡之后才睡。尽管如此,还十分关心我的学习,抽出时间来帮我复习,将自己学到的东西教导给我,令我十分感动。  但爸爸脾气有些暴躁。我向他请教问题,他一看我做错的题,不由得大发雷霆:“这么简单的题你也能错?学的都白学了?”我看着他的怒容,心中十分委屈。后来我理解了,爸爸是恨我不争气,毕竟谁不望子成龙呢?他希望我能延续他的梦想,继续他未完成之事业,最终出人头地。  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既温柔、又暴躁,善于学习的人。

家人小传篇(7):老爸小传_500字

  “喂,老爸,过来一下!”我在房里大喊大叫,“马上就到,殿下。”俺爸就是这样一个人,脾气随和,还挺有幽默感,是我家响当当的户主兼大厨,对我的学习(特别是作文)还挺关心。
  虽说老爸才30出头,却已“未老先衰”,银发黑发挤满一头,我说他“黑白相间——新时代的奶牛”,他也不愠不怒,还说什么“我家天天能喝牛奶了。”
  不过老爸的精神很好,眼珠黑黑的,亮得有点像探照灯,脸并不白,相反经历了风吹日晒(他经常参与户外活动),显得发黑油亮。我说他与非洲人没什么两样,他笑笑,冒出一句:“我是乔丹。”
  老爸从来不端“我是老子,你是儿子”的架子,因此,我俩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经常一起去玩。一次,我和老爸去爬山,山还挺高的,树不多,可路却少,估计是座荒山。
  爬着爬着,汗流浃背的我脚下一滑,滚了两米多,像个大土球。站起来,垂头丧气地不想走。老爸狡猾地一笑,从包里掏出一个东西,露出一角让我看,还说:“看,快来拿!”我明知他在逗我,可又一想:莫非真是什么好东西呢。便飞一般地去抓,老爸又向上快跑,追到山顶,结果是瓶矿泉水。
  老爸笑着说:“怎么样,嘻嘻,我们到山顶了。”
  我也跟着笑了起来。
  老爸从不对我管头管脚,但不能算是放任自流,少数的事对我还是提一些意见,这样,我便养成了做事有自己主见的习惯。
 

家人小传篇(8):个人小传_500字

  姓刘名京娟,诞于二十世纪末,年方二七,正值豆蔻年华,生长于北京皇城根下,性格豁达开朗,喜好读书者,正是本人也。
  余甚爱博览群书,于烟波浩渺茫茫书海中追寻人生之价值与真谛,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寝食,直至夜时方休。
  余喜食树莓,亲旧亦知余如此,常邀余至其家坐尝。
  余亦常着文章自娱,也曾试填词,只因大爱自古风流才子之雅韵,余爱东坡居士“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气;余亦爱辛弃疾“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警醒。
  余自幼便立志,虽无法企及杜子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壮伟,但亦不小也,余望终有一日,能如靖节先生般心性淡然,虽“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能在学习工作之余去欣赏那夕阳尚好的美景;余也曾想能像李大学士般挥洒笔墨,酣畅淋漓,做一风流骚人,余正努力中,望有一日此愿终能实现。
  李大学士有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余乃有雄心壮志之辈,余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好也不负润之先生“中华儿女多奇智”之期望!
    初二:刘京娟

家人小传篇(9):慈母小传_350字


  余母为泉州人,虽已至不惑之年,仍童心未泯。论其面容,皓齿明眸,鼻梁高挺,和颜悦色,虽不出众,却甚是亲和。慈母常忆童年之事与余共享,同余共食其童年美味——麦芽糖。母乐道:“余儿时常以牙膏皮换取之,甚是开心。”尝与余制皮筋共跳之,其语中,难忘的便是“穷开心”。慈母,顾名思义,其十分亲和。余母从未正面训斥余,亦不会“龙颜大怒”。而其怒之,余便得观出其不满。母善于以眼神表露,以话语传达。故话中有话,既留他人之颜面,又得以警示,未尝不是一两全其美之法。训斥之艺术,尽显慈母严而不厉。每逢端午佳节,余谓终可饱尽口福。因母做粽子之技艺绝佳,成品皆具闽南风味,个大肥美,欲想欲垂涎。忽,美梦破碎,才知母亲将众多粽子赠予他人,自己留取的极少。呜呼!母之大方余实在应学之矣。
  余之慈母,亦为余之恩师。其品质,怕余终身不得学尽,盖余之慈母便是如此。
 
    初二:陈卓

扩展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