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眺望远方的山峰5篇

时间:2018-11-11 来源:作文专题 点击: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篇一:行者在路上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却错过转弯的路口;我寻找大海的尽头,却忽略蜿蜒的河流。行走在路上,难免错过,难免丢失,难免忘我。现在,想要拾起,想要珍惜。
微风轻轻吹来。夜幕早已降临,行走在街道上,有些凉。夜晚的街道很嘈杂,小贩拿着扩音器在大声叫卖,老婆婆们坐在弄堂里聊家常,妇女们结伴出行,在和商贩砍价,孩子们大声尖叫玩游戏,少女们手拉着手漫步街头想做文艺青年……不一会儿,便走到街的尽头,有些不知所措,略带点觉得不可思议的心情。是呀,明明看起来这么长的一条路,怎么走起来会这么快,是没有仔细观赏吗,是没有仔细体味吗,是仅看到讨厌的东西就快速离开吗,或许吧,总之是没有什么收获,没有拾起,没有珍惜。而后,决定再走一次,好好感悟,好好收获。
再次漫步于街上,闻到了不一样的香气,这次有浓重的烤肉味;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这次有人在那儿卖唱;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象,这次有一群人围在一辆车边。出于好奇,便决定行走到那儿围观一会儿。哦,原来是出了场车祸。那辆撞人的车却早已逃逸,在现场只剩下一位头发略白,身上都是泥土,膝盖留着鲜血的老人。围观的人只在那儿讨论,却没有想要帮助她的意思,出于热心,或许还有些良心上的谴责,我把她搀扶出了人群,向就近的卫生院走去。医生给奶奶进行了包扎,那个奶奶却在包扎过程中不断地感谢我。我再次地不知所措,这次却是不好意思,做了好事的开心。
又做了一次行者,却在行走的路上收获了很多,感触了许多。果然做一个行者充满乐趣。
在人生道路上,我依旧是个行者,我将做每个行者该做的。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篇二:眺望远方作文议论文

【篇一:眺望远方】
眺望远方,你看到什么了呢?
山?水?抑或是理想、是成功?
封建的帝王眺望远方,看见“外人”,于是他们连忙把“家门”关得紧紧的,在家里头过着自以为安逸的生活。伟大的孟子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不错。清王朝的昏庸帝王只关心眼前的事,好机会就在“家”门口,却视而不见。结果,“家门”被打开了。此时,他们眺望远方,想得到援助,却只看到了战争。
一个民族只是懂得关心眼前的事情是远远不够的,振兴民族,我们还应眺望远方,把握机遇。
从小痛恨帝国主义,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的詹天佑眺望远方,看到了危机。他明白了要振兴中华,就要靠实力;要打败帝国主义,就要靠技术。于是,他出国留学,师夷长技以自强。学成回国后,他将自己一生的精力都投诸中国的铁路事业。建路期间,他走遍名山大岭,与工人们同吃同住,风餐露宿。终于,他成功了,他成功建造了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一条让海内外人士都极为赞叹的道路。
一个人能够经常眺望远方,关心自己的未来、祖国的未来,才是大有希望的。
满怀爱国热情的鲁迅眺望远方,看到了理想。鲁迅一生以拯救中华为理想。于是,他到东京学习医术,为拯救中华儿女的健康。后来,他看到了,中国人缺的不是健康的身体,而是一颗爱国的心。他决定弃医从文,用自己的文字去唤醒麻木的中国人。
小时候,常听见“山的那头是什么?水的那头又是什么?”之类的问题。懵懂的我总是对这些问题嗤之以鼻,同的那头不就是山,水的那头不就是水呗!
可是,现在我发现当年的我实在是大错特错,原来这些问题都有隐含的意思。昏庸皇帝教会我,眺望远方,看见的应该是机遇;伟大的工程师詹天佑教会我,眺望远方,看到的应该是成功;文人鲁迅先生教会我,眺望远方,看到的应该是理想。
学会眺望远方,看到更多,学到更多。
【篇二:眺望远方】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我们不能只关心眼前的事情,而忽略对未来的预测。我们应该见微知著,未雨绸缪,随时做好准备,迎接人生中的“不速之客”。局限于眼前好比坐井观天、管中窥豹,只有“眺望远方”才能带来希望,给人以人生的梦想和启迪。
眺望远方,不是毫无目的地寻找,不是盲目猜测,而是伴着见微知著的能力,有方向地追寻。
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放弃了自己热衷的西医,投身于革命,因为他知道革命需要他,不革命无以振兴,最终他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民国。李四光,他放弃了学习造船的机会,转攻地质力学,因为他了解自己的特点,也知道国家需要这方面的人才,最终他在北方的荒原上发现了“黑色金子”,国家有了自己的石油。孔繁森放弃了在沿海大城市工作的机会,而投进雪域的怀抱,因为他知道阿里的人们需要他,阿里的发展少不了他,最终巍巍昆仑成了他不朽的丰碑。古往今来,时间如水般流逝,历史在清河中沉浮,只有这些能眺望远方、见微知著的人被历史铭记,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远方是人们心中的理想圣地。眺望远方,成了人们追求人生真谛的有效途径。
亚历山大每次征战胜利后,把财产分给部下,把希望留给自己。因为他深知远方还有更多的人生财富。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精彩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因为他深知这必定能打动美国政府,远方是光明的,眺望远方,追求自由。他们追求人生更高价值的东西,因此能眺望远方,实现人生价值,让后人为之喝彩。
如果周幽王能够眺望远方,预想“烽火戏诸侯”的恶果,他就不会为博褒姒一笑,断送周朝大好江山;如果吴三桂能眺望远方,设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恶果,他就不会在情动之下引清兵入关,让后人唾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啊!
时光易逝,春秋时的马嘶哑了,秦汉时的明月黯淡了,隋唐的宫殿早成了灰,唯独能眺望远方,见微知著,追求人生真谛的人,能够穿越历史的尘寰,照耀千古。
【篇三:眺望远方作文】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题记
一个人若只关心眼前的事而不懂放远目光,眺望远方,一生只能庸庸碌碌,被历史淘汰。因此,我们要放远目光,眺望远方。
智者不为眼前所惑,放远眼光,眺望远方,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彪炳史册。勾践兵败为奴,但他不只关注眼前的事,而是放远目光,眺望远方。他一方面深怀丧国之痛,一方面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日夜操兵,惨淡经营,最终三千越甲吞吴。若勾践只关注如何苟活而不知眺望远方,那他怎会成功呢?同样,刘邦攻战函谷关,却不只关注眼前的事,而是放远目光,眺望远方,取得民心,终于成就帝业。历史长河中,懂得眺望远方的人,不胜枚举。若公子小白只关注与管仲的私怨,又怎能使齐国名列战国七雄呢?若唐太宗只关注眼前盛世,而不放远目光,又怎会有“贞观之治”的出现呢?若司马迁只关注眼前众人的讥讽而不放远眼光,眺望远方,又怎能“著成信史照尘寰”呢?可见,放远眼光,眺望远方是多么重要。
愚者只局限于眼前,一叶障目,鼠目寸光,终将泯灭于历史,令人慨叹。西楚霸王项羽勇猛刚烈,奈何鼠目寸光,只看到眼前的辉煌,于鸿门宴中放虎归山,最终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留给后人一声叹息。若项羽放远目光,眺望远方,他亦不会如此下场。南宋只陶醉于眼前的繁华,偏安一隅,不懂得眺望远方,竟受辱议和,终被蒙古铁骑践踏于马蹄下。仲永之父只关注眼前利益,不懂得放远眼光,眺望远方,终使仲永“泯然于众人”。若清政府懂得眺望远方,又怎会闭关锁国,在近代史上留下耻辱呢?若袁世凯懂得眺望远方,不被帝位所惑,又怎会留下千古骂名呢?可见,愚者鼠目寸光,不懂得眺望远方,多是遗臭万年。
历史上不乏目光远大,懂得眺望远方流芳百世的人,也有很多鼠目寸光,不懂得向远处眺望而遗留骂名的人。我们要懂得眺望远方,放远目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篇四:眺望远方】
远方像柳暗花明一样迷人,像黄山云海一样壮丽,像万里长城一样厚重。但谁想要了解远方,谁就必须善于眺望远方。这就像一个人独自跋涉在荒芜的沙漠,只有勇于眺望远方,才能找到希望的绿洲,这旧像一个人在浩瀚的大海上遭遇了风暴,只有勇于眺望远方,劈波斩浪,才能达到远处的海岸。
唯有眺望远方,把握全局,一江春水,潮涨潮落时方能显现出惊心动魄的壮丽。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东渡日本留学,面对麻木国民的冷笑,尽管敌人恫吓他,朋友误解他,同志不理解他,他毅然弃医从文。鲁迅眺望远方,放眼祖国的未来,心想,麻木的国民尽管体格如何健全,身体如何茁壮,也只能做麻木的示众材料和看客。他匕首投枪般抨击着,《故乡》一轮金黄圆月照着人世的沧桑,《祝福》里滴血的故事让人心惊胆战,《狂人日记》中几千年来吃人的故事让人痉挛,《啊Q正传》中典型的啊Q形象让人肃然起敬。他用铁笔唤醒了沉睡的雄师,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正因为他有勇于眺望远方,展望未来的勇气。
唯有眺望远方,忍辱负重,一树冬梅,花开花落间方能袒露出生命深处的美丽。
废寝忘食,他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那个时候,风雨如晦,任何一个人受到了诸如司马迁那种奇耻大辱,都不会苟活于人世。可司马迁不同,他眺望远方,对远方充满憧憬,他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忍辱负重,一部史记,记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司马迁那勇于眺望远方,成就伟大的不朽的民族精神。
唯有眺望远方,展望未来,民族之花才能绽放芬芳异彩。
1958年的中国,只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速度。“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人人喊,“赶英超美”的遐想,导致三年自然灾害爆发,人民困苦。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敢于眺望远方,展望未来,制定一系列政策,中国终于能够自尊自信自强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论是“神州”还是“嫦蛾”都是中华民族眺望远方的成功与心血。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前的事情,是没有未来的。惟有眺望远方,民族才能绽放芬芳异彩。
经常眺望远方,才能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经常眺望远方,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经常眺望远方,才能扬生命之帆以济沧海,展林鸟之翼以振宇内。
【篇五:眺望远方】
不要因为我们曾经跌倒,就放弃希望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前路漫漫,就放弃可能而止步退却。就像厚重的夜幕挡不住满天的星斗一般,漫漫前路也挡不住我前行的脚步,只要我们眺望远方;就像岁月的樊篱挡不住我刚强的躯体一般,风风雨雨也挡不住你铿锵的步伐,只要我们眺望远方。
只有眺望远方,才能拥抱希望,展望未来,用辛劳的汗水去摘取人生的桂冠,攀上生命之巅。
眺望远方,而非鼠目寸光,方能成就一番霸业。无论是摘星楼上的熊熊烈焰,还是烽火台的滚滚狼烟;无论是阿房宫上的焦土断垣,还是九宫山上的碧血斑斑,无不在告诫我们:鼠目寸光而贪图享乐足以亡身!然而,秦孝公眺望远方,看到分封的弊端,采纳商鞅之谏大举变法,终能称雄于六国;共产党人看到冗兵冗政的繁杂,眺望远方,采纳李鼎铭先生的建议精兵简从,终能变成贵州的“小老虎”而吃掉庞大的“东洋驴”。足见眺望远方,不只看重眼前利益,才能成就霸业。更有汉武帝不弃敌国之奴,托孤金日碑,唐太宗不究玄武之帝,纳谏魏征,只有他们眺望远方,目光长远,才能包容一切,才能成就霸业。
眺望远方,藐视万难,才能助就一生成就。若不是王羲之眺望远方,追求人生而舞文弄墨墨染池水,又怎能成就书圣的称号?若不是陈景润眺望远方,藐视万能而苦心钻研草稿盈筐,又怎能摘取明珠而响誉世界?若不是祖逖眺望远方,一步一脚印而闻鸡起舞苦读寒窗,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还有李时珍十年著就《本草纲目》,徐霞客数载写下《徐霞客游记》,马克思三十年著成《资本论》,他们的成就无不在向我们宣示:只有眺望远方,不被利害所迫,不被危难所劫,专注于人生的目标,才能成就人生。
多少个日日夜夜,人生的帆船在风雨中兼程。只有眺望远方,我们才能重重雾霭,到达彼岸;只有眺望远方,我们才能突破迷雾,看到曙光!只有眺望远方!
【篇六:眺望远方】
远方,充满着华丽的色彩,让人在纷繁的现实中,都忍不住驻足眺望。远方,更有人们心中向的那片憧憬,化作雾一般缭绕的香气,携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子伟人,创造一期期新奇与伟绩。眺远方,塑造未来。
眺望远方,和着滚滚尘土,挽保民族的未来。
深宫中,一朵艳丽却无人欣赏的玫瑰,捻过泛黄的月光,抚琴长弹。此时,宫中的妃宾都担忧可能远奔异乡。但他,王昭君,在眺望着那路尘土飞扬的沙漠中,想着便有百姓们稳定的生活;在眺望那胡人的欢声笑语中,想着便有民族间和谐的气息。于是,为了远方中民族的未来,她,千里迢迢嫁潘国;为了民族的未来,她愿踏上背井离乡的远程。远方中的和谐,见证了她对民族和谐的企盼;广漠的沙土,也聆听了她对国家的安定呼唤。两国的道路上,更有她眺望远方留下的业绩。
眺望远方,纵使千夫所指,亦毅然拼江山。
她,柳絮般飘飞的沉思,菊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却没有被宫中的规矩所禁锢。因为她眺望了远方,看到了大唐的繁华,望到了国家上有她才华的放飞,目到了远方国土上有她一生的心血。于是,武则天,为了远方中那片属于自己的亮丽,溺女有如何,杀子更无妨。她并没有被眼前的三从四德的镣铐所束缚,她毅然地在山峰眺望那片江山。远方,有中国历代没有的神话,更有女皇帝掌管天下的不朽功绩。一位被视为弱女子的武才人,在自己眺望远方的遐想中,却锻造了一段永留千古的业绩。眺望远方,才有更希望的未来。
眺望远方,拖着沉重的枷锁,依然奋笔疾书。
在阴冷的牢房中,铿锵的镣锁在回响着一声声的哀叹。司马迁,面对着死刑或是腐刑,想着一死便能高天下之大辱。他透过窗户,眺望着远方。窗虽小,但却充斥着未来的中国史书的光芒。远方中,有他父亲的梦,更有他对完成父的梦,更有他对完成父志的迫切心愿。于是,怀揣着对远方的遥远的梦想的希望,尽管身残,尽受凌辱,他却毅然地朝着远方的天边。因为,眺望了远方,因为有了远方的梦,《史书》之史家之绝唱,唱遍中华千古。
眼前的落魄,眼前的屈辱,也许是让人倍感辛酸的。但请仰起你的头颅,眺望远方,那里有梦,有追求。眺望远方,希望与你同行。
【篇七:眺望远方】
就象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顶风前行的孤舟。
就象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春天的步伐。
就象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一样,闪烁的群星也拦不住心灵窗外的光明。
就象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一样,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奋然挺立的身影。
知道为什么拦不住吗?
仅因为你在眺望远方,仅因为你在规划未来。
假如你的生命旅程都在养尊处优,请你眺望远方,否则你的生命将千篇一律;假如你的生命旅程到处跌宕起伏,请你眺望远方,否则你将跳跳不出泥潭。
眺望远方,规划未来的力量,你可曾深受其震撼?
盛唐时代,有位诗人名满天下。他满腹才华,备受重视,以至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如此奢华地过日子,岂不幸福?但李白深知,这样的他没有未来。博宠求荣辜负了他的才情,曲意逢迎委屈了他的身影,尔虞我诈让他恶心,君威如虎让他心惊。他眺望远方,纵情吟唱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抒发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壮语。李白选择退隐官场,回归乡里,在市井间眺望属于自己的未来,怀着”兴酣摇五岳,诗成撼沧州”的理想,开垦自己洒脱的康庄大道。
不拘于繁华,眺望远方成就了李白—盛唐诗坛的最强音。
胜利的号角在吴王夫差的军营吹响,越王勾践败了。在国民的谩骂声中,勾践选择了屈膝投降。勾践知道,为了民族富强,为了国家复兴,只有眺望远方,苦心经营,方可成就未来。勾践卑微地做吴王夫差的马夫,仆人,夫差出游为其牵马,夫差生病为其尝粪便别病情。二十年的含羞忍辱,卧薪尝胆,让勾践东山再起,一雪前耻。
战败仍能眺望远方,乘风破浪,让勾践酝造了一段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辉煌历史。
眺望远方不是失败者奋起的专利,也是安逸者跃进的需要;眺望远方不仅属于故人创造历史的武器,也是今人开创前程的锐甲。
我们怎可不去眺望远方?我们怎能放弃未来?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篇三:有你不孤独

不知何时爱上了安静的氛围。图书馆,自己的卧室,某个被阳光轻吻过的角落……都是留有我足迹的地方。也许爱上安静正是因为爱上了书吧。微风习习的日子,坐在落地窗旁边,阳光透过窗缝偷偷地钻进来。捧上一本书,一杯清茶,一盘精致的点心,就可以享受一个美好的下午。我微眯着眼睛,风儿轻轻地穿过我的发梢,品茶、阅书,世上的幸福莫过于此。
我愿做书的倾听者,听它讲述奇闻趣事,人世间的百态,科幻悬疑……书赋予了我一双更明亮的眼睛来认识这个世界,感知世间冷暖。
书总是不断地向我讲述,我曾厌倦过,对它说:“我要亲自去看看。”而它却将我拉住,平静而温和地对我说:“你还没有这个力量,不够成熟。”它的话像是有魔力,使我平静下来。我又和往常一样,静静地听它讲述。我从来没有感到寂寞、狭隘,书给了我一个更大更丰富的世界。
听说,越长大会越孤单。曾经我还小,不懂它,现在我渐渐地体会到了。长大后,有那么多路口在我眼前,我该选择哪一条?我迷茫过,渴望找回儿时的单纯与无虑,但无济于事。书告诉我,长大了,要学会自己选择。我考虑了很久,重新找回方向,如同在航海的夜晚发现了指引方向的北斗七星一样激动雀跃。
书,谢谢你,当我眺望远方的山峰,渡过蜿蜒的河流时,蓦然回首,你依然在我身旁,从未离开。
谢谢你,有了你,我的成长不再孤单。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篇四:没离开过

似乎很早以前,就特别害怕失去。害怕失去那些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亲人朋友……
但,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
时光荏苒,现在,我对“失去”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改变……
骑车从路的这头到那头,道旁树还如小时候那样绿,热风从金色麦田吹来,吹得树叶沙沙,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有着和煦阳光的下午:背佝偻得厉害的奶奶手持蒲扇,给她的小孙女带来阵阵凉风,她的小孙女睡醒了。她还会讲许多过去的故事,虽然她知道她的小孙女听不懂。闷热的夏夜,她会在房顶,一边用扇为她的小孙女赶蚊子,一边望着满天的繁星讲牛郎织女……当车轴停止转动,眼前是曾经的家,原来低的地方变高了,原来空的地方也被新房填满了,路过的小孩投来陌生的目光……记忆中的家,你去了哪里?
趁着周五,跑到两年前上学的地方,一切都那么熟悉,那个小操场,那个远看三层实则两层的小粉楼,那个熟悉的教室,那些熟悉的老师,那抹熟悉的杨柳绿……只是少了最重要的部分——曾经的我们。与其留恋这里,不如说怀念在这里的时光。
两年前极不情愿地走进这里,而当两年后的今天,真要离开时,才发现自己是那么的不舍。两年中,几乎一半的时光是在“乌云”中度过的,而当真正拨开云雾,又见天明,享受阳光的日子又如白驹过隙。这一路走来,想对那些陪着我走,和我一起成长的人说声“谢谢”。让我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你们。要高三了,又总感觉昨天还是高一,我在脑海里搜寻。将这里的记忆打包,让它们和我一同度过艰辛而又充实的高三。
时光像是一条无形而又无情的河,它从你身边流过,带来一些,又冲刷走一些。它会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而那些积淀下来的,他们会陪你走完余下的路。
到底我失去了什么?最终却发现什么都没失去。曾热爱过的,他们都以记忆这种形式永远地住在脑海中。任时间的急流冲刷。它们依然清晰、明亮。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却错过转弯的路口,情若此时,记忆犹在,我蓦然回首。

我眺望远方的山峰篇五:没离开过

“唯夕!快点儿!别玩了!”爸爸的声音穿透力极强,隔着20厘米的承重墙。震得唯夕直发懵。简直是魔音穿脑。
“知道了。”唯夕赶紧在QQ上给对方发送“886”,然后从卧室跑出去追赶爸爸的脚步。
下楼梯时,高高扎起的马尾辫随身体律动,唯夕轻轻哼唱起了刚刚学会的歌曲《没离开过》。
说起来就要见到奶奶了,唯夕心里却没有一丝波澜。爷爷很早就不在了,而奶奶,也已经很久没见了。奶奶的样子……真的记不太清了。
到了楼下,小叔和爸爸一左一右搀扶着奶奶下车、上楼梯。而唯夕呆呆地站在一旁,帮不上忙,也不急,她还在回味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听爸爸说,奶奶生病了,在镇上包了几次药都没好,这次是来看病的。
周末,爸爸让唯夕去医院照看奶奶,知道这事儿没得商量,唯夕只好答应。为了不白白浪费一个下午,她带上了电子书,还有音乐播放器。
推开病房的门,唯夕看见奶奶坐在病床上。
“奶奶。”唯夕礼貌地喊了一声。
奶奶的目光落在了唯夕身上。“唯夕来了,快进来,”奶奶端起桌子上的果盘,“来,吃葡萄吧。”
“呃……谢谢,不用了。”
午后的阳光洒满病房,唯夕坐在病床对面的椅子上,她想说些什么,但是想来想去不过是“您感觉怎么样”之类的套话,她实在想象不出与隔辈的长辈促膝长谈的画面。奶奶咳嗽的声音打破了病房里的寂静,唯夕走到病床边准备给奶奶倒一杯温水,奶奶却一边咳着一边摆手表示她不想喝。唯夕站在床侧,想起爸爸说奶奶患的是间质性肺炎,并不是感冒。过了好一会儿,奶奶的咳嗽声总算平息了,她说:“唯夕啊,你扶我上趟厕所吧。”
“哦,好。”
唯夕一只手高举着输液瓶。另一只手扶着奶奶的胳膊,就在奶奶把重心移到唯夕的手上、起身下床那一瞬,唯夕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柔软。她不由得瞥了一眼,被自己白皙手掌托住的奶奶的胳膊长满老年斑,显得暗淡而苍老。回过神,唯夕小心翼翼地扶着奶奶往前走。
医院的走廊上,一高一低两个身影,都缓慢地拖着步子前进,脚仿佛没有离开过地面,慢得似乎时间都要停下来了。
她们从厕所回来的时候,爸爸和小叔也来到了病房。他们小心地将奶奶扶到床上,盖好被子。唯夕走出病房,来到了医院楼层中的一扇窗户前,用力地把刚才扶奶奶的那只手的五个手指张开在半空中,看它们无依无靠地在那里颤动,像是某种昆虫的透明翅膀。
她无法忘记那种从未有过的触感,那是一种失去肌肉活力、皮肤松弛的柔软,就像是那层皮下包裹着的全是水。那种异样的柔软,突然让她意识到,原来衰老并不仅仅只表现在白头发和皱纹上,它如抽丝般把一个人的精气神慢慢抽离,它笼罩在难以平息的咳嗽声中,它存在于无法克制的颤抖中,它让人无法奔跑,甚至无法行走。
傍晚,唯夕坐在摇晃的公交车上,看着窗外往后退的人群,一些画面渐渐浮现。某些画面经历以后,本以为会忘记,但它们其实一直蛰伏在记忆深处,待到春暖花开的好天气,悉数归还。唯夕想起了小时候的时光,那些在水塘里捉蝌蚪,往蝉穴里灌水,第一次看到彩虹,还有躺在奶奶怀里数星星的时光……突然觉得一切都是留不住的。那时候的奶奶像个港湾一样可以容纳自己,让自己可以偶尔胡闹,偶尔撒娇,可现在,她却是一个病怏怏的、没有活力的老人。
唯夕忽然感到心疼,她深呼吸,轻轻地哼唱起来:“我眺望远方的山峰,却错过转弯的路口,蓦然回首,才发现你在等我,没离开过……”
唱着唱着,唯夕愣住了。她突然发觉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奶奶已经淡出自己的生活了,甚至还没有iPhone、电脑这些东西在自己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大。但是唯夕清楚,奶奶一直是疼爱着自己的。从前的自己动辄抱着电脑就熬到半夜,一个小小的手机游戏就能玩一整天,感觉只要能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其他的什么都无所谓,可自己最珍贵的,不就是身边爱着自己的人吗?唯夕决定要改变了。奶奶从没享受过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也许她能换一种方式用手机、电脑给奶奶带去更多快乐。
唯夕下了公交车,夕阳的余晖洒在她清澈的瞳孔中。“夕阳真漂亮啊,原来我怎么就没有发觉呢?”她自言自语道。
唯夕拿出手机拨了一串数字:“喂,爸爸,能不能让奶奶听下电话……奶奶呀。我是唯夕。我快要到家了,对了,您最喜欢听的豫剧叫什么名字……嗯,明天我给您下几首豫剧听,好不好?……用我的手机就能听戏呀,用手机还能听广播呢!”
高高扎起的马尾辫随身体律动,夕阳的余晖在唯夕的发梢温暖地跳跃……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文章

作文专题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