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高考为副标题9篇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一):2017年全国卷III高考零分作文: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作为一个高考党,来写这个题目,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字就是吃!
为了备战高考,我狂点外卖,每次都还要和保安斗智斗勇,因为他一见我拿外卖就要给我们班扣分,害得流动红旗总是因为我丢了,让我复习高考的心情和胃都受到了影响!
这次高考结束后,我要把被保安扣掉的外卖统统吃回来,我要吃: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儿,烧子鹅,卤煮咸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清蒸八宝猪,江米酿鸭子,罐儿野鸡,罐儿鹌鹑,卤什锦,卤子鹅,卤虾,烩虾,炝虾仁儿,山鸡,兔脯,菜蟒,银鱼,清蒸哈什蚂,烩鸭腰儿,烩鸭条儿,清拌鸭丝儿,黄心管儿,焖白鳝,焖黄鳝,豆鼓鲇鱼,锅烧鲇鱼,烀皮甲鱼,锅烧鲤鱼,抓炒鲤鱼,软炸里脊,软炸鸡,什锦套肠,麻酥油卷儿,熘鲜蘑,熘鱼脯儿,熘鱼片儿,熘鱼肚儿,醋熘肉片儿,熘白蘑,烩三鲜,炒银鱼,烩鳗鱼,清蒸火腿,炒白虾,炝青蛤,炒面鱼,炝芦笋,芙蓉燕菜,炒肝尖儿,南炒肝关儿,油爆肚仁儿,汤爆肚领儿,炒金丝,烩银丝,糖熘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二):2017年四川高考作文: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年全国卷III高考作文题目:
(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
题目是一个副标题作文,因为是正逢高考四十年,是关于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热点推荐:
2017湖南高考作文题目: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历年湖南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份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三):高考作文之标题如何拟
文题就是文章的标题,它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很重要也很独特,或是起着限定题材范围、指明描述对象或议论中心的作用,或是直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表明作者的主张,或是通过形象化的用语,象征或是暗示文章的思想内容。
因此,才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一说法,意思是标题是文章的精华和灵动所在,“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取标题对于文章成功的重要性。文亦如人,如果“长着一双美丽明亮的大眼睛”,明眸善睐,顾盼生辉,那定能使整篇文章增色,给阅读者以美感,吸引其阅读的兴趣。
拟标题六字诀:明确、简洁、新颖
好的标题应该明确、简洁、新颖,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明确,是指标题要能够准确鲜明地揭示文章写作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云山雾罩,使人不明就里,如坠五里雾中。简洁,是指标题要简练干净,不宜过长或拖泥带水,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新颖,是指标题与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其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窠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读文先读题”,这是阅读规律,说的是标题的重要性;“一看就着迷”,这是写作追求,表明的是好标题产生的阅读效果。好的标题就应该有先声夺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独特魅力。标题要让读者一见钟情,就要在其中增加有效信息,最有效的信息是包含思想性、哲理性、趣味性的有用信息,如课文《“我看见了我的骨头!”》用伦琴偶然发现X光线时发出的惊奇呼叫的作为标题,突出了伦琴偶然发现时的惊喜之情,文题新颖、醒目,也体现出作者对伦琴“发现精神”的肯定的情感倾向。这是选择最有特点的事实进入标题的内容,从而使标题充满吸引力。
今年的高考高分作文《为了释怀的铭记》仿用鲁迅的名作《为了忘却的记念》,令人印象深刻。标题既是活用,又能点明“铭记”与“忘记”的对立统一关系,体现出作者过人的智慧。开头一段就表明了这层关系:“鲁迅先生为“积习”所感召,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在试图让一切过去,向前迈进的途中又重拾那不会过去的疤痕,挥挥衣袖的释怀需要气度,而铭记则需要勇敢。年与时驰,如今我们务必怀揣的,正是这为了释怀的铭记。”既交待标题的由来,又点明中心,可谓一举而多得。这是善用模仿,借“名”出位,使标题含蓄,有韵味。
2010年高考高分作文《舍小利以谋远》以文言化的表述形式使标题简洁明了,《放宽网眼,让学术长大》运用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使标题生动形象,《滋养文化的“活鱼”》灵活运用标点符号使标题灵动别致。这些取题的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标题的四种基本写法
标题常见的写法有四种:
一是用明确的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如课文《人因为思想而伟大》、《唐诗过后是宋词》等。
二是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如课文《简笔与繁笔》、《谈白菜》、《爱因斯坦与艺术》等。
三是用提问式。这类标题用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课文《今天我们如何阅读经典》、《我们为什么会感到愉快》等。
四是用形象化的语句。如《世间最美的坟墓》、《跨越百年的美丽》等。当然,还可以用写副标题、列小标题的形式增加文题的新颖性。
如2009年高考作文题,可以以多种方式拟题。可以是观点即文题,《成就源于独特》、《特立独行故我在》、《给文化一个支点》、《创新方可别有韵味》、《统一源自参差之美》;可以以论题为题,《“一”与“二”》、《个性与大流》、《传承与创新》、《模仿·借鉴·创造》、《清流与活源》,几个概念的相互联系清晰呈现,含蓄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这两种方式达到了明确、简洁的要求,但新颖性不够。我们还可以用问句的方式拟题,《路在谁的脚下》、《硬币岂只两面》;更可以用形象化的语句拟题,《卿本佳人》、《莫让浮云遮望眼》、《板桥的“拿来主义”》、《让个性绽放》、《让个性穿行于生命》、《有心莫共花争发》、《行走在孤独的康庄大道》,这些题目诗意浓厚,意境丰富,富有哲理;还可以借助特殊的表述方式来拟题,如《创新≠非主流》等。这些文题,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增强了吸引力。
再如一篇题为《理想,你现在还有吗?》的作文,文题采用倒装的句式,把标题里最重要的、最能吸引眼球的关键词放在标题的最前面,用逗号隔开加以强调;再以问句的方式表述,从而引发读者思考。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四):2016年高考话题作文及范文:跟风
【作文话题】在个人经历中、社会生活中,常常会经历或看到追随某种潮流或紧随某种风气的事情。请以“跟风”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参考例文】
跟风曾几何时,你像一缕秋风吹进了我们的班级。一位腹有诗书的同学援引你的《寂寞天柱山》写了一篇文学色彩浓郁的华美文章,被作为范文在全校传诵。一时间,我们班同学的桌上、床头甚至卫生间里都摆上了你的《文化苦旅》、《行者无疆》。我早就钦佩你的才气,课本上又有你的《道士塔》,再加上这篇作文的大获成功,我禁不住诱惑也去买了一本《文化苦旅》放在床头。开始我也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摘抄一些自以为经典的句子,也不管恰当不恰当,就一股脑儿地塞到作文里去。结果大家都写得很不好,功利的烟云遮住了我们的双眼,盲目的跟风让我们来不及好好欣赏你的文章就胡乱套用,你文章语句里的睿智尽管光芒四射,却因我们的无知而褪去了光泽。
直到一次考试,阅读到毕淑敏的那篇《阅读是一种孤独》,我才越发地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我尝试着在睡前深呼吸,抛开一切的烦恼和喜悦,静下心来,聆听你讲的每一个故事,感受你的每一寸情怀。渐渐,我学会了忘却,忘却了买这本书的目的是在跟风。深秋的夜里,一阵秋风,透过纱窗,将凉爽吹进我心里。我闭上眼睛,深呼吸,享受着这阵风,感悟着这阵风、
有时,风可能也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我们跟风的本意。参透了这一点,我便不再逼着自己写一些用华美抑或厚重的词语堆砌起来的、实则毫无深度的语句。我很清楚自己的写作功底,我只是想做一片向上的叶子。
从此,我便真正走进了你的世界。每当夜晚,秋风骤起抑或秋雨淅沥,我会捧着你的书,到白发苏州去感受江南古城的文化,穿越时空去仰望那“风雨天一阁”;有时还会飞到塞外去看那阳关雪,感受中国文人宽广的艺术情怀。你久久凝视“那沾满血泪的牌坊”,我心有戚戚;你感喟文坛“秋风秋雨愁杀人”,我心波难平;你一声长叹“三十年的重量”,我心生百味??我的功利之心让我跟风去买了你的书,待到真正地读懂了你的书,我便沉下心来,学会了感受。从今天起,我将不会再盲目跟风,因为我要做一片向上的叶子,向着阳光,却又连着土地。
本文以自己一段追随“秋(余秋雨)风”的切身经历,向我们展露了对“跟风”这一社会现象的清醒认知。风起风息,自有其变化的规律;趋利趋弊,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正确把持。把持得好,我们能驾驭“风”把持不好,就会让“风”驾驭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不妨把“青山”理解为“自我”,只要我们把持住了“自我”,就能做到“风随我动”。在时下“暖风熏得世人醉”的情势下,作者的这份冷静,这份坚守,这份思辨,不禁让人怦然心动。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话题解析】
试题分析:
思路点拨:
①审清题目。“跟风”,往往是指盲目地跟在别人的后面,别人做什么,你也跟着做什么,没有主见。学生中表现的跟风现象是:你学钢琴,我也跟着学钢琴;你学美术,我也跟着学美术;不管有没有艺术细胞,也不管经济能力,反正跟定了。社会上常常表现的是你买小车,我也买小车;你买别墅,我也买别墅;不管经济能力,也不管是否合用,也不管是否需要,反正大家买的就不会上当,这就是中国人的盲目跟风现象。
②让题目变小。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显然很大,想让题目变小,最好是来个副标题。如跟风——记颜绮学琴史;跟风——小议韩寒现象。
③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想让文章的立意深刻起来,可以由个别现象引申到普遍现象,由普遍现象上升到社会现象,由个人引申到单位,由单位上升到政府再到国家,逐层深入。同时,你也可以逆向立意。人们一般都认为“跟风”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但你可以逆向思维,来个赞美“跟风”。因为“风”有多种,有些“风”是应该“跟”的,如“创新之风”,不但要“跟”,而且要大力提倡。这样的文章就与众不同了。本文的写作要把握好如下两点:一是“风”的性质。如果是好的风气,我们应该热情高涨地“跟”,青岛市民“跟”爱心之风,“跟”出了2006年感动中国的“微尘”;如果是坏的风气,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驱”,否则只会落得害人损己的下场,上海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跟”腐败之风,“跟”出了身败名裂;如果是利害并存的风气,我们就要为自己装上“过滤器”,吸其清气,排其浊气。二是“跟”的方法。要把握其精髓,不能被其表象迷住双眼。“颦”在西施脸上,那是一美,但到东施脸上,就成了一丑,东施效颦只会落得个遗笑众人的结局。同时,还要保持住自我,不能把自己“跟”没了。燕人“跟”邯郸人学走路的优美姿势,结果不但没学会,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着回去。套用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跟’”!不畏‘时风’遮望眼,只要你有较强的思辨能力,相信你能拨开迷雾,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富有启发性和震撼力的文章。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五):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难点攻略
近年来,以散文为阅读材料检测现代文阅读能力的题目,成为高考主观阅读的必考题,且在分值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研究散文阅读的规律、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妨做到以下“四由四巧”:
由言及境巧开拓。这个“言”也就是命题者选中的句子,要理解这个句子,当然离不开文章的上下文语境,而散文作品中的语言往往有着多义性、含蓄性、情感化的特点,这就需要由句子本身这个“点”连及语境这个“面”,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去挖掘、领会这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深刻含意和丰富感情。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7题: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解答此题,就需要联系《马缨花》材料的有关内容。这篇文章以“马缨花”为题,通过马缨花新旧时代的对比,通过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作者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结合原文内容可知,作者用“光”与“影”来分别比喻如今长在阳光下的马缨花和昔日长在庭院里的马缨花。对于两种马缨花,作者都喜欢,毕竟昔日的马缨花给了作者不少精神的慰藉,如今的马缨花则更加可爱。答案:(1)“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光”中的马缨花长在阳光下,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写对马缨花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
由景及情巧揣摩。散文在情物关系的处理上,常常是托物抒情、融情于景、移物就情,就是将物拟人化,赋予物以人的精神、品格、性情、风貌;或通过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把情完全融合在写景的文字中;或把物拉过来,赋予人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高考题目就常从景入手,要求领会作者的感情这一角度命题。如2008年高考四川卷第15题: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要考生通过对景的感受去体会作者蕴于其中的情。此题简要归纳“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难度不大,只需要锁定原文《我爱水》第六至八段即可;解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应从写景、抒情两方面来组织答案,此外还要注意原文第四、五段中的关键句,它对下面的具体描述有着领起作用。答案:概括:(1)冬雪皎白,薄冰试步;(2)春天温柔,生机盎然;(3)夏天明媚,夕阳辉煌;(4)秋意渐深,秋荷摇曳。作用:(1)具体表现了什刹海景色之美;(2)表达了作者对什刹海的喜爱之情。
由情及旨巧体味。一篇散文的情感始终贯穿全文,作者常常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他的或喜、或忧、或悲、或思的情感,通过情感倾向的宣泄表达出文章的主旨。在答题的过程中通过对散文情感的体味来把握文章的主旨也就不容忽视,在高考中这种题目也屡有出现。因此需要学会在阅读过程中由体味作者的情感进而准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一问主要分析作者引用郭小川的诗句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阳关古道苍凉美》最后一段可知,它是对今天阳关的赞美,也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感情。第二问一般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作答。形式上,文末的句子主要是呼应开头(或标题),总括全文;内容上,主要是点明主旨,升华主题,强化观点等。答案:(1)表现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2)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由技及文巧分析。从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来看,对作品方法技巧在文中运用的考查从没放松过,这实际上是考查文章表达手法、表达技巧、分析鉴赏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文中方法技巧的分析去体味文章的意境,领会文章的主旨。这种题型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表达手法、表达技巧所在句的内涵的理解角度入手考查,一种是对文中作者某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的赏析。对这两种题型,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手段的基本效果,联系上下语句和全文的情感基调,就能较容易地得出较为准确的答案。如2008年高考江西卷第18题: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本题就是考查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选材可以丰富多彩,中心应该明确统一。本文副标题已经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悼念鲁迅先生,那么,文中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情况,旨在衬托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衬托那个“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之情。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童时代对孙中山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冲刺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白马湖
朱自清
今天是个下雨的日子,这使我想起了白马湖,因为我第一回到白马湖,正是微风飘萧的春日。
白马湖在甬绍铁道的驿亭站,是个极小极小的乡下地方。白马湖并非圆圆的或方方的一个湖,如你所想到的,这是曲曲折折大大小小许多湖的总名。湖水清极了,如你所能想到的,一点儿不含糊,像镜子。沿铁路的水,再没有比这里清的,这是公论。遇到旱年的夏季,别处湖里都长了草,这里却还是一清如故。白马湖最大的,也是最好的一个,便是我们住过的屋的门前那一个。那个湖不算小,但湖口让两面的山包抄住了,外面只见微微的碧波而已,想不到有那么大的一片。湖的尽里头,有一个三四十户人家的村落,叫做西徐岙,因为姓徐的多。这村落与外面是不相通的,村里人要出来得撑船。后来春晖中学在湖边造了房子,这才造了两座玲珑的小木桥,筑起一道煤屑路,直通到驿亭车站。那是窄窄的一条人行路,蜿蜒曲折的,路上虽常不见人,走起来却不见寂寞——尤其在微雨的春天,一个初到的来客,他左顾右盼,是只有觉得热闹的。
春晖中学在湖的最胜处,我们住过的屋也相去不远,是半西式。湖光山色从门里、从墙头进来,到我们窗前、桌上。我们几家接连着,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六):高考高分作文拟题技巧
作文“标题”如人的“脸面”。郑板桥就说过:“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对于自拟题目类作文而言,这张“脸面”的美或丑则更为重要,一个好的题目,或交代文章内容,或体现行文思路,或蕴涵文章题旨,或表明文章特色,能给人清新脱俗耳目一新之感,它决定了读者(尤其是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与第一判断。
一、拟题要求
1.准确鲜明。标题应紧扣材料与文章内容,一目了然,不能作摆设,更不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在给材料的作文中,文题须切合材料的内涵,或抓住材料的中心话题。一般说来,审题出现偏差往往在文题上有所反映。如果对材料把握不透,最好拟非论点式的题目,如“由……想到的”、“从……谈起”等。
2.简洁凝练。标题应短小精悍,醒目上口。如《泥泞·脚印》、《阳光总在风雨之后》、《不经风雨那见彩虹》等。
3.新颖生动。标题应不落俗套,能激起阅读兴趣。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如:《阳光总在风雨后》、《把脚印留在泥泞上》、《穿过泥泞走向成功》等。这样的标题把握住了题意,简洁醒目,信息含量多。
4.含蓄隽永。标题应含义丰富、耐人寻味富有启发性。例如:《走过人生的泥泞路》、《不见风雨,那见彩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等题目,予人想象,有内涵,耐人寻味。
5.紧扣文体。虽然同一标题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但大多数标题还是能体现出一定的文体特征的,如明明是写记叙文,拟成议论文的题目,那么就文不对题。
6.有文采。标题应通俗易懂而不晦涩难解,简洁流畅而不繁冗呆滞,新颖出奇而不平庸俗套,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也可引用或化永蕴含哲理性的古诗文、名句做文题。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生命岂能无坎坷》、《快乐走我坎坷路》、《在那坎坷的路上》等。
二、拟题方法
1.借助修辞。将修辞方法运用到标题创写上。各类修辞格能帮我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拟出精彩漂亮的标题,从而增强文章的文采与感染力。如:
《走过泥泞见彩虹》(比喻)、《感激泥泞》、《与泥泞同行》(拟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阳光总在风雨后》(引用)、《泥泞之路,我们走呀!》(呼告)、《逆境,生命的磨砺?》(设问)。其它如对偶、双关、反复、夸张、等修辞格,在实际操作中均可运用,囿于本文所引材料的局限性,在此不一一例举。
2.引用化用。是在材料或诗文、歌词、文章中采撷一句话,或依据写作需要,巧妙截取剪裁,重新组合,为我所用。这句话能够揭示文章的写作方向,概括文章的主旨,同样可以显现作者的文化积累和语文素养。如《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泥路留痕》、《留下人生的脚印》、《霜叶红于二月花》、《梅花香自苦寒来》、《阳光总在风雨之后》,或撷取材料,或取自诗句,或引用歌词,暗寓哲理,紧扣中心,为全文的着眼点所在。
3.哲理代入。就是从所给材料中挖掘出一则道理、哲理,用充满哲理、思辩的词句或直接用一般哲学原理写出来。如:《走过泥泞》、《磨难铸就成功》、《逆境,创造人生》。
4.套语借用。议论文的标题有许多固定的用语,这些固定格式,不失为一种拟题方法,只是较为平庸些。如《……论》或《论……》、《也谈……》、《由……联想到的》、《小议……》、《“……”小议》、《“……”之我见》、《读……有感》、《从……说起》、《驳……》
5.诗意标题。如04年上海卷《忙兮忙兮奈若何》,写现代人对忙的态度,运用楚辞中的标志词语“兮”,增强了文章题目的文学色彩。06年福建卷《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灯火阑珊”取材于诗句,点明一种突然明白的境界。
6.设置意象。如《走过一路泥泞》。如04年浙江卷《听泉》,用“泉”象征人们内心那种对民族、对他人、对生命的关怀,来说明人文对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意义。04年江苏卷《画》中,“画”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推动文章情节的发展。
7.反弹琵琶。对传统或普遍的言论观点进行反说,这样拟写标题,能使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如04年广东卷话题是“语言与沟通”,本是阐述语言的作用,但有考生以《此时有声胜无声》为题,对中国传统的“沉默是金”作反驳。作者巧妙地对白居易《琵琶行》中诗句“此时无声胜有声”进行反用,既彰显了文化底蕴,又显示了作者的机智。
三、拟题要特别注意的几点
1.一定要紧扣材料或话题。此次有标题如《患难见真情》、《小事蕴藏大智慧》、《谁的脚印留下了》、《蝶恋花语》、《勇敢者的脚印》、《努力了,无悔了》、《浪淘沙》、《泥泞路上的佛法》、《留下脚印,在来时的路上》,就未能达到这一要求。
2.标题范围尽量要小,不要太大太泛,大而无当。万一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如《脚印》,就显得太大,立意方向都不明确。
3.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人生因为一路的坎坷才变得美丽》、《在泥泞不堪的路上走出精彩的人生》,虽意蕴不错,但确实有点松散。
4.话题作文不用话题作标题。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七):标新立异拙中见巧 高考语文作文拟题技巧
一、注意形式美
形式美是最直观的美,一个在形式上标新立异的题目,是惹人注目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在给作文拟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体态美观:
即在拟题时注重题目的形态美,像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亭亭玉立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人以“前不见古人”的全新感觉。
①题目中运用间隔号或连接号:例如《母亲?黑土地?小石磨》、《自卑?自负?自强》、《神鞭——母爱》、《对手——榜样》等。
②题目中运用外文字体:例如《从“MadeinChina”说开去》、《卡拉永远OK》等。
③题目中运用对偶句:例如《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等。
正在读研究生的张菲即将初为人母,但她却因无力抚养而发帖请好心人领养未出世的孩子
五名校校长:德性是大学生命
[浙大论文剽窃事件][北大设学术道德委员会]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不再是毕业生求职首选
·学校私查女大学生寝室侵犯隐私引来不满
·政协委员建议:高考恢复卷面整洁加分制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什么样?
[80后心灵安全岛][校园志:校花集中营]
名家|王旭明:我对于丹的三分敬意
分享|奥巴马妈妈的育儿经
心理|爱情课堂:你把爱藏在哪?
④借用新闻标题:例如,有的题目像新闻题一样,正题之前有引题,之后有副题。
⑤题目中运用数学公式:例如《“1+1>2”》、《“7—1=0”》、《“1>6”》等以等式或不等式的方式化抽象为浅近,收到了纯语言文字难以达到的特殊表达效果。
⑥运用留白:即留出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填补。例如,《用你的温柔马屁和背影……——写给阿Q同志的信》,其中的空白,以虚映实,藏而不露,但读者又可以根据文意在会意的一笑之中把握主旨。
2.形象活泼:
如果说体态美观只体现了题目的“身材”,那么,形象活泼就体现出了题目的气质与性格。就像一个人一样,性格好,气质高雅,往往是惹人喜爱的。
形象活泼的题目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令人好奇地阅读全文。
①运用修辞格。例如运用比喻手法的《诚信,交往的桥梁》、《机遇是一条鱼》、《朋友就是生产力》等;
运用反问的《诚信过时了吗》、《“卖狗肉”何必“挂羊头”》等;
运用拟人的《留些诚信给自己取暖》、《粉笔的自述》、《星期天的面孔)等;
运用双关的《生命“诚”可贵》等;
运用夸张的《花瓶能装下春天》等;
运用对比的《“小人物”与“大道理”》等;
运用词语回环而意义相反的《防盗门不防盗》(以“门”为话题)。
②套用、加工或改造成语、诗句、歇后语、文章标题、影视片名和歌曲等。例如运用成语加谐音的以“棋”为话题的《乐在“棋”中》等;
改造成语的《“雾”里逃生》、《“战痘”青春》、《“官”念前提》,讽刺某单位几任领导贪污腐化行为的《前“腐”后继》等;
改造歇后语的以“清白”为话题的《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
化用诗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若为人生故,诚信不可抛》等;
化用歌词的以诚信为话题的《我诚信,我美丽》、《贪宫“着”字歌》等;
仿拟名言名句的以“诚信”为话题的《诚以养德,信以修身》(诸葛亮有名句“静以养德,体以修身”)等;
仿拟文章标题的《“吾”邦惊诧论》等。
③颇具讽刺意味的《拿错讲稿》、《“豆腐匠”与“包工头”》等。
3.文采浓郁: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色彩浓的文章常被视为精品而受人青睐,文采浓郁的题目更是耐人寻味,魅力无穷。
①借助古今中外的诗词、名句、歌词、优美散句等或引用,或套用,或改造等。例如以“月”为话题的借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拟题为《儿女共婵娟》、以“楼”为话题时借用李煜《虞美人》中的词句拟题为《小楼昨夜又春风》,还有像《小荷才露尖尖角》、《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化用诗句的《色彩广告色彩风》等。
②运用各种修辞格。例如用对偶的《小牛顶翻快船,奇才遮住太阳》、《贴近生活甚称道,提高质量须努力》等。
可见,这类题目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而且还给人留下回味的空间。
二、拟题技巧
俗话说得好:“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作文也靠题装。这是一个重视包装的时代,像一本精彩的书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优质产品要有精美的包装。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同学们切莫等闲视之。这几年来,高考(论坛)命题者总是提供材料,提出某个话题让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作文,既考查同学们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又考查同学们的概括表达能力。
(1)作文拟题的要求:
1.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不要落俗套。如果标题万一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2.标题不能过长,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3.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4.拟一个好题目,把题目演绎成一个生动的故事,用故事表达一个新颖独特的思想[可以适当想象,但要联系实际生活].
5.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联想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相关联想,由桌子联想到椅子[空间关联].
[2]相似联想,由春蚕联想到老师[奉献精神相似].
[3]相反联想,由安乐想到忧患[实质上的相反]
总之,联想要丰富,要融于广袤的时空中,联想合理,就要抓住事物间的联系点。
(2)作文拟题的原则:
1、巧: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反之亦然。所谓“题好一半文”即是此意。比如2000年高考作文题,有个考生拟为《一花一世界》,一花便是一个世界,世界上有数不清的花,便有说不清的\\\\\\\“世界\\\\\\\”答案怎么是一个呢?既切题意,信息量又多,给人很开阔的想象空间。
2、俏:题目如同商品的包装,别出心裁的包装会赢得顾客的青睐,同理,出人意料的题目会让人“一见钟情”。题目新颖别致,会产生一股强劲的吸引力。
如,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有一考生这样拟题:《你指责他+他指责我+我指责你=不能正确对待别人》。
再如,有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兄弟俩睡一顶蚊帐内,分睡两头,帐内有蚊子,谁也懒得赶。兄弟俩被蚊子咬得睡不着,就用妈妈准备好的蒲扇只把自己这一头的蚊子赶走。赶来赶去,蚊子依旧在帐子里咬人。\\\\\\\”如果以这一故事作为题材写一篇自拟题目的议论文,可从这些角度拟出如下这些题目:
从兄弟俩只顾自己一头,不顾对方一头,可拟出——《要关心他人》、《不要以领为壑》。
从兄弟俩没有联合起来共同赶蚊,可拟出——《齐心协力才能消灭蚊患》、《各自为阵,后果不堪》。
从兄弟俩都没彻底将蚊子赶出帐外只顾眼前片刻安宁,可拟出《把眼光放远一点》、《鼠目寸光者,戒!》
从兄弟俩赶蚊的后果,可拟出——《自私自利终将害自己》。
从妈妈为他俩已预备好蒲扇而二人却不能赶走蚊子,可拟出——《青少年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以上诸题目,都是根据议论的不同角度拟出的,而且是较为切题的。但要标出新意,这些题目确实欠鲜,这就需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如果我们这样去思考,兄弟俩人赶蚊子毫无结果,这不是数学上的1+1=2,而是实际效果中的1+1=0.所以,拟出《1+1=0》为题更有一翻趣意。
(3)作文拟题的方法:
1.标新立异
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起名字,“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余以嘉名”。我们写文章,也要给它起一个“嘉名”。人们一般都是先看了文章的标题再看正文的。文章的标题不好,叫人看了很反感,人们便不再看正文;文章标题一般化,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因为标题不好而使读者失去阅读兴趣,那是很冤枉的。
好奇,是人们的共同的心理特点,文章的内容新,文章的标题也要新才行。所以标新立异,应当作为拟定文章标题的一个思路。
有位女同学写了一篇内容很好的文章投给一家语文报,内容是她到水笼头那去接水,等着接水的人很多,她就把自己的水桶放到前边去了。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挺着企鹅似的小胸脯”向她提出了批评,见她难为情,那小女孩就说:“大姐姐,你要有急事你就先接水吧,我排在你原来的地方去。”本来很有趣味的文章,她却用了“一件小事”作标题,编辑给她改成《小女孩教育了大姑娘》,使文章增色不少。
2.拙中见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种体验:一个灵巧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并不觉得新奇;一个笨手笨脚的人做了一件灵巧的事或做了一个灵巧的动作,我们就会觉得新奇。
文章的标题也有这种情况。有时使用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反而比使用一个巧妙的标题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标题把巧蕴涵在拙里边,拙中见巧,那的确比巧中之巧更见功夫。
有位同学作文时写她一位同桌,也没什么新鲜事,一件事是本组做值日时,因为明天开运动会,别的同学都到操场看热闹去了,她的同桌就一个人把教室打扫干净;再一件事是考英语(论坛)时她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作,她把答案写在条子上递过去,她的同桌却不看。这点小事本没有什么,可是她在标题上动了脑筋,她避开了《我佩服的一个人》等一般化的标题,也避开了《闪光的心灵》等带些艺术性的标题,选择了一个貌似笨拙的标题——《傻同桌》,这个“傻”字用得真好,不但表现出同桌的好品德,也表现出自己对同桌的挚爱。
3.平中见奇
就像在一群花枝招展的姑娘当中那位全身缟素的姑娘反而更引人注目一样,在众多奇绝的标题之中平实的标题反而更加显眼。
有一位同学参加作文竞赛,写的是她的三世同堂的大家庭和睦相处的事,重点写来自不同家庭的妯娌们互相团结、尊长爱幼的情况。她给自己的文章拟了一个平实的标题——《婶儿们》,在比赛中获奖。除了文章内容之外,不能不说和标题有一定的关系。
有位同学假期探亲时亲眼见到了黄河,感触很深,把它写入了作文。拟个什么样的标题好呢?他使用平中见奇的方法——《我见到了黄河》。这个标题把一个中学生听到过黄河、读到过黄河之后,有幸亲眼一瞻中华民族摇篮风采的那种崇敬和自豪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
4.引起悬念
有的文章的标题,把文章的主题全盘揭示出来,读者对它所揭示的主题恰好特感兴趣,这样的标题当然能唤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可是,有些时候标题把文章内容全部揭示出来,读者反而不再有阅读的兴趣。读者一看标题,知道某问题已成定论,知道了某人的命运,知道了某事的结局,就不愿意再看正文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用到了另一种拟定标题的方法——引起悬念。
标题中只提出论题而不写出结论;标题中只写出所记人物而事迹不详;标题中只露某事端倪而成败利钝未卜,这样就会引起读者的悬念,迫切希望知道下文。
根据有些地方男女同学不能正常交往这一情况,某家语文小报编发了三篇文章:一篇是通过一次平垫臭水沟的义务劳动,男女同学互相帮助,臭水沟也平了,男女同学之间的鸿沟也平了,标题是《沟平了》;一篇是通过一次班级篮球赛,打破了男女同学的界限,标题是《越过“三八线”》;另一篇是一位班主任经过三思,终于不再阻止男女同学在一起跳舞,自己也加入了青年友谊圆舞的行列,标题是《舞曲又响了》。这三篇文章的标题都起到了引起读者悬念的作用。
下面列举几则近年高考作文的自拟题目供大家参考:
《惟“险远之地”见“奇观”》《论生活中的“花”与“刺”》
《论“带刺”的玫瑰》《花伞》
《水乡的桥》《五环旗》
《妹妹的圆脸》《荷叶上的露珠》
《春雨潇潇》《还是我去干》
《洗礼》《他和她》
《红雨衣》《从净化自己脚下的那块土地开始》
《动口与动手》《梧桐树下》
《树皮“爆响”的话题》
5、运用修辞法
[1]对比式,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一位考生以由对比组成的选择问句“我是天才,还是笨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题,对比鲜明,隐含自己对记忆移植利弊的褒贬鄙视那些甘心做“专门记录科学家理论与思想的机器”和毫无主见的“人体缩微记忆库”的人,富有吸引力。
[2]比喻式,2000年有一考生拟题“人生也是一张答卷”,该考生把人生比成一张答卷,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问答题”分述,最后点明“在人生这张大考卷上,答案看似丰富多彩,但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新颖独特。
[3]夸张,以“挫折”为话题——《那个障碍粉碎了我》
[4]反问,99年高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是谁?》
[5]设问,以“效率”为话题——《我今天做了什么?》
[6]借代,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指代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
[7]对偶,以“环保”为话题——《一头白发,满山青葱》
[8]拟人,以“树”为话题——《树的“叹息”》。以环保为话题——《地球就诊记》
[9]呼告,以“书”为话题——《别了,漫画书!》。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给生活加点苦吧!》
[10]引用诗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洲台歌》,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
其它还有:
倒装式,《{回来吧!妈妈}》;顶真式,《人贵有志,志在奋斗》
仿词式,《战胜脆弱,从心做起》;矛盾式,《死海不死》等等。
数学式:
采用数学的形式作标题,借以昭示所要表达的主旨,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人等特点,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效。
例如:数学中的恒等式[“勤劳×高科技=致富”]
不等式[成绩≠素质]
荒谬式[99+1=0]其中“99”代表合格产品率,“1”代表不合格率,文题通过这种荒谬的计算式,揭示了质量意识的重要性。
拟题求新,可用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这些仅仅是“题海”中的浪花,只要你细心采撷,一定会使你的“脸部”光彩照人。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八):考场给材料作文写法例谈_3000字
考场给材料作文按“五步法”操作是比较实用有效的,这是我指导学生写材料作文的体会。今以下列材料作文为例作以具休说明。
【材料及作文要求】
阅读下面提供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古希腊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故事: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他见到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们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自己的志向。
【“五步法”操作说明】
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①自选角度。“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要求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②自拟题目。“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③联系生活实际。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④不少于600字议论文。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600字容易做到。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这里有个方法技巧问题。上述材料属于后者。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研究上述材料可知,人物是普罗米修斯,事件是他盗取天火让人类摆脱黑暗,经过和结果是他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受神鹰狂喙而不改变志向。通常概括叙述性短文主题的方法是抓住中心事件,或对比分析不同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人物言行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不同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或对比分析同一事件的经过与结果的关系及其根源等。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以上述材料为例,从事件可见普罗米修斯的追求,从过程可见他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从结果可见他的志向和决心不可改变。于是,我们从普罗米修斯这个具体事件中抽象出一个普遍道理,即为了追求正义和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正是普罗米修斯精神,也正是材料给人们的启示。
第三步,根据主题,确立论点。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有一定距离,此时,“联系生活实际”选好角度是实现从材料主题到作文论点的最好途径。“联系生活实际”的思维方法是联想。我们要根据材料及其主题,运用相同、相反、相关和类比等联想方式,使之与生活实际挂起钩来。这一过程是从抽象的主题到具体的生活实际、由一般的道理到特殊的现象的具体化过程。1986全国高考作文题就是这种情况。那材料叙述的现象是: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大片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湿度适合,树木就能迅速成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森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显然材料的主题是“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飞跃”,属于量变质变范畴的哲学问题。如果将这一观点直接用作作文论点显然不容易动笔,因此,高考试题给定了题目,要求自拟副题。这一做法旨在引导考生进行联想,完成由抽象概念到具体生活实际的过渡。作文时从“树木、森林、气候”三者的关系出发,可以写社会风气的改变,可以写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可以写人才、知识阶层与四化建设的关系,也可以写我、家乡与祖国的关系,等等。这种情况下,把握材料的主题及其揭示的“原理”是关键,谈论哪方面的具体现象都可以,作文内容的开放性极强。第二种是材料主题与作文论点相近,此时材料主题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的论点。本文所举材料即属于此种情况。为了追求正义与真理,尽管遭受磨难,也决不改变志向,这种普罗米修斯精神就可以直接当作论点使用。写作方法上可以借鉴以往学过的《呆气》《崇高的理想》和写过的“谈毅力”、“论志向”等。至于这个论点能否有所侧重,则由作者根据自己掌握的论据情况来确定,开放性也极强。
第四步,根据论点,拟定题目。“题目”,顾名思义,是文题之目。它在作文里地位十分重要,可是许多同学考试时或许是情急之下不会拟题,或许是不注重拟题,常常胡乱写上“由一则寓言(或故事)想到的”这样一个题目,以为很保险。其实,这样的题目很不保险。因为它既看不出论题,也看不出论点,加之写作能力限制,又不能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地引出论题或论点,所以,谈话不集中,论点不明确,以其昏昏,自然不能使“文”昭昭。因此,从应试作文的实际出发,每个人都要特别重视拟定题目这一程序。拟定题目的依据是论点,方法有四种。下面用本文示例材料作以具体说明。(1)缩减论点法,如“为了真理”或“可贵的奉献精神”。(2)论题设问法,如“磨难临头,志向能改吗”。(3)因素关系法,如“磨难与志向”。(4)形象寓意法,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由此看来,只要能准确概括材料主题,并由材料主题确定作文论点,拟写作文题目便不难了。
第五步,列出提纲,构思作文。考场作文既有一般作文的特点,又有考场作文的特殊要求。从高考分项分等评分标准看,内容占14分,语言占13分,结构占8分,书写占5分。显然内容、语言是考场应紧紧抓住的对象。通常由于考生一心想在内容和语言上写出新意,而没有正确处理好内容、语言、结构、书写诸方面的关系,导致作文失败。依我的经验看,考场在审读材料、明确作文论点的基础上,只要能顺利突破结构关,其它方面就会有充足的精力去写好。而突破结构关的关键,就是总结平时读写议论文的经验,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规律,形成框式,考场无须多想便能呼之即出,依框式写作文。在这种情况下,便能很快通过构思关,把精力集中到作文内容、语言、书写这些“门面”上,从而保证作文的内容美、言语美和文面美。通常情况下,议论文用“引”、“议”、“联”、“辨”、“结”的五字要诀布局谋篇较为理想。
“引”是引出论题或论点。通常可采用开门见山、联系实际、叙述感受、述读材料、引用名言警句等方式提出论题或论点。字数要少,概括力要强,一般不超过50字。
“议”是议论材料。通过分析议论,挖掘材料内涵,强调论题或论点。这一部分可以弥补引出论点时因为过于概括而造成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
“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
“结”是文章的结论。通常要紧扣材料照应开头:开头提论点,结尾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如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类语句等。
考场作文情急之下,只要牢记这五个字,作文的布局谋篇关就可以顺利通过。有了这五字框式,考试时就不需要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犯愁了,从而确保能够把精力集中到内容、语言、文面这三方面来,保证考场作文不失误或少失误。
【有关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写好开头。万事开头难。作文也一样。但是,好的开头能够先声夺人,造成“第一印象效应”,使人产生“这篇作文出手不凡”的印象。好开头的标准是什么,古人讲“凤头”,就是强调开头要言简意赅,入题快,不拖泥带水。表达上可以叙述、设问。以下三篇作文的开头较好,可以借鉴。
〖例文1〗要有普罗米修斯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见人间黑暗,就违反天规,盗天火给人类,人类获得了光明,他自已却被转辗于鹰喙之下。读了这则故事,我不禁为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所感动。
普罗米修斯的精神是什么?
是献身精神,是牺牲自我、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你看,他同情人类的痛苦,不顾宙斯的淫威,毅然盗取火种;他被缚高山,惨遭鹰喙,却矢志不渝,甘心受苦,只要人类幸福。这就是他的精神。
……
〔简评〕这篇作文开头用了三段:第一段叙述故事,第二段扣题设问,第三段答问并提出论点。层层推进,引出观点。第四段分析材料,说明观点从所给材料来。段落短小清楚,语言简明生动,读来明快有力。
〖例文2〗“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有这样一个古希腊神话:天上有个叫普罗米修斯的神,见到人们在黑暗中生活得非常艰难,就违反天规,把天火盗给人类,他自己却遭受着宙斯的残酷折磨。
看了这个故事,我不由想起“苦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奉献精神。
普罗米修斯本来在天上好好的,可他为什么能为了人类能摆脱黑暗而宁愿自己遭受苦难且初衷不改呢?原因就在于他有这种“苦了自己,幸福他人”的崇高精神。古神话中的神尚且如此,我们现实中的人又怎么能不如此呢?……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同第一篇一样,先述读故事,接着便点题,提出论点,然后分析材料,揭示其内涵。行文上略与上一篇不同,述读之后是点题和分析材料。但上述两例都能紧扣材料,先述读材料,后引出观点,再分析材料说明观点。或许有同学会说“述读有什么难的”。其实述读也不容易。述读是一种叙中有议的叙述,要求通过述读能够自然而然地揭示出中心论点。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根据论点和论证要求对材料作适当的剪辑和详略处理。否则,照搬材料只能失败。
〖例文3〗人贵有志
人贵有志,这早有古训为证: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希腊神话传说中普罗米修斯盗火的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故事说:普罗米修斯见人们在黑暗的世界上遭受磨难,就决计违反宙斯的法规,把天火盗给人类,让人类摆脱黑暗,愉快地生活,而他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每天辗转在神鹰的狂喙之下……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天真解释和美丽向往,表达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普罗米修斯为了实现拯救人类,追求真理这一志向,付出了巨大牺牲。这故事显然在教育人们:人要有志向,而且为了志向的实现,必须持之以恒,付出牺牲。
……
〔简评〕这篇作文的开头单刀直入摆出论点,接着引用古训加以证明。这种写法与上两例不同。它入题快,扣题紧,如平地起山,突兀耀眼,论点得以强调和突出。然后过渡一笔述读材料,揭示论点来源,扣材料,释题目,恰当自然。
(二)要注意写好段。写好段的关键有三:一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二是段的开头要有总起句,三是段的末尾要善于总结。段与段的过渡上述三例都是很好的榜样。段的开头有两种写法值得借鉴:一是设问领起,《崇高的理想》一课是很好的范例;一是分论点总起,下面例文是很好的榜样。段的末尾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及时予以总结,以便与中心论点呼应,保证行文严密。此外,写好段还应注意学会运用“引用材料(理论或事实)--分析揭示其中的含义和道理--总结说明这些含义和道理意义或特点”的写作程式,并且恰当把握段的容量和长度。
(三)要注意收好尾。古人讲究“豹尾”,是说结尾要刚劲有力。考场特殊氛围里怎样做到刚劲有力呢?一是反问启发式,即运用反问句启发读者思考,艺术地完成“怎么办”这一任务,《纳谏与止谤》的结尾“如若不信,盍试为之”就是很好的范例。二是总结照应式,即与开头相照应,用“因此”之类的话紧承上文,简短明了地回答“怎么办”。三是扣材结尾式,用“材料中人尚且如此……我们又怎能……”之类形式扣材料,作结论。
〖例文4〗咬定青山不放松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天神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在黑暗中受苦,就盗得天火,给人们带来光明,自已却被缚在奥林匹斯山上,被神鹰狂喙,但他还是不愿改变志向。读罢,心绪起伏,不禁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古训。
“青山”也就是我们的志向所在。一个人活在世上,绝不是漫无目的生存着,他总要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也就是志向,哪怕只是为自己,可无论什么志向,都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自然,也不能在一朝不成的情况下放弃,因此,我们需要为之奋斗。
立了志,就要实现它,就要为之付出牺牲。世界上没有坐享上苍落馅饼的事儿。布鲁诺发现了日心说,就认定了这一真理,直至被宗教裁判所的烈火焚烧,也不放弃;李时珍为了写成《本草纲目》,二十多年如一日,尝遍艰辛,最终完成了医学巨著;周恩来中学时期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大志,日后,为了这一“青山”发愤刻苦,终于成了大事。可见,立了志向,不能就此完结,而是刚刚开始,必须为之奋斗,为之付出艰辛乃至牺牲,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直至最终达到目的。这也就是“青山”的真谛--普罗米修斯的支柱。
(第一范文网www.diyifanwen.com整理)
当然,我们不仅要有“青山”,更要有“咬定”的意志。如果普罗米修斯只有“青山”,而未真正咬定,恐怕他现在早已在仙界自由自在,不被世人敬仰了。正是他有“咬定”的精神,他才会不畏酷刑。
有人说过:“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这话不假,但凡有成绩的人,始终抱定一个目标,“咬定”一座“青山”;而意志薄弱者,常常是一个目标没实现,遇到挫折,就改换一个目标,或者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更换,结果一事无成。现实生活中,这种人很多。什么热就追什么,什么“火”就求什么,结果是追来求去一场空。我看,做人、做事还是咬定一座“青山”的好。
因此,我说,心中要有青山一座,行动要能咬定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万事无悔,万难无畏,最终登上自己心中的青山,实现远大的志向。
〔简评〕虽然,这篇考场急就文章还有很多不足,但本文标题形象醒目,论点突出,给人印象很深。论证上先正面后反面,正反结合,严密有力。语言生动各段中心显豁,眉目清楚。段落长短适宜,层次清晰,结尾自然简洁。
我看高考为副标题篇(九):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荟萃
2003: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全国卷);转折(北京卷);杂(上海卷)
2002:心灵的选择 2001:诚信 2000:通过对四个图形符号的不同认识,谈你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小作文: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7: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6: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5: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1994:尝试 1993: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2:①记叙; 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1: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 ②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