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鉴赏8篇

时间:2018-11-06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小学古诗鉴赏篇一: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鉴赏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鉴赏

1.长歌行(节录)
28.望天门山
55.江南春

2.七步诗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6.秋夕

3.敕勒歌
30.绝句
57.乐游原

4.咏鹅
31.赠花卿
58.商山早行

5.回乡偶书
32.江南逢李龟年
59.元日

6.咏柳
33.春夜喜雨
60.泊船瓜洲

7.凉州词
34.绝句(迟日江山丽)
61.梅花

8.登鹳雀楼
35.江畔独步寻花
63.饮湖上初晴后雨

9.春晓
36.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0.宿建德江
37.江雪
64.惠崇《春江晓景》

11.凉州词
38.寻隐者不遇
65.题西林壁

12.出塞
39.枫桥夜泊
66.夏日绝句

13.从军行
40.渔歌子
67.示儿

14.芙蓉楼送辛渐
41.寒食
68.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5.鹿柴
42.滁州西涧
69.小池

16.竹里馆
43.塞下曲
7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7.送元二使安西
44.游子吟
71.四时田园杂兴

1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5.竹枝词
72.春日

19.别董大
46.乌衣巷
7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0.静夜思
47.望洞庭
74.题临安邸

21.古朗月行(节选)
48.浪淘沙
75.游园不值

22.望庐山瀑布
49.赋得古原草送别
76.墨梅

23.赠汪伦
50.忆江南
77.石灰吟

24.独坐敬亭山
51.山行
78.朝天子咏喇叭

2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2.悯农(2)
79.竹石

26.早发白帝城
53.悯农(1)
80.已亥杂诗

27.秋浦歌
54.清明
 

小学古诗鉴赏篇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忆江南


  50.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1.谙:熟悉。
  2.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3.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
  [简析]
  白居易先后做过杭州、苏州刺史,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诗作。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三首《忆江 南》,抒发了他对江南的赞美、忆念之情。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首句“江南好”,开门见山,实话实说。一个“好”字,饱含着诗人深情的赞叹。次句“风景旧曾谙”,抚今追昔,说明江南风景之美是当年自己亲身感 受到的,是非常熟悉的。这一句既落实了“好”字,又点明了“忆”字。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句,具体描写“旧曾谙”的江南春色:红日东升,阳光灿烂,在朝阳的映照下,江畔姹紫嫣红的鲜花比火还要 红;春江水清,波碧,在满地绿草的映衬下,显得比蓝草还要绿。诗人抓住了“江花”“江水”两件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江南春光作了高度的概括,在读者面前展 现出一幅风和日丽、花红水碧、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最妙的是“红胜火”“绿如蓝”六个字,既用同色烘染的手法突出了花红、水绿,又用异色映衬的手法使江 花和江水互为背景,显得更加绚丽可爱。
  结尾“能不忆江南”一句用反问语气,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

小学古诗鉴赏篇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竹里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篁:深密的竹林。篁:竹林。
  2.长啸:撮口出声叫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今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解说]
  这首诗同样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 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 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 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小学古诗鉴赏篇四: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竹石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作者简介]

  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 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 动摇的品格。

小学古诗鉴赏篇五: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秋浦歌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释]
  1.秋浦歌:是李白在秋浦时作的组诗,共十七首,这是第十五首。
  2.缘:因为。
  3.个:这样。
  4.秋霜:指白发。
  [简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 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 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 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 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小学古诗鉴赏篇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凉州词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
  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2.卧:躺。
  [简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意思是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葡萄美酒”,是以葡萄酿造成的美酒;“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 玉琢成的酒杯。此句以奇丽的彩笔描绘出豪华的场面,并富有西域的特色。次句“欲饮琵琶马上催”,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琵琶是 西域盛行的乐器,诗人用来渲染西域色彩。“马上催”的“催”字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是催饮,有的说是催人出征,或解释为急促弹奏之意。从全诗风格来看,还是 以催饮为宜。
  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 个是活着回来的。这两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 的。

小学古诗鉴赏篇七: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七步诗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 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 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 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 一首好诗。

小学古诗鉴赏篇八: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春晓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简析]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首句“春眠不觉晓”,第一字就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 醒。此句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处处闻啼鸟”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四面八方的意思。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 “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这两句是说:春天来了,我睡得真甜,不知不觉天已大亮。一觉醒来,只听见处处有鸟儿在歌唱。第三、四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然后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惜春也 是爱春,喜悦是全诗的基调。
  本诗写春景,不是写所见,而是写所闻及所想。诗人把自己的听觉感受写出来,然后由读者体味、再现诗人描绘的意境。构思巧妙,很有情趣。

扩展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