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状元3篇
篇一:[天津高考状元]2010年高考海南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海南省语文试题
E度作文网会在第一时间发布,敬请关注。
>>>>更多2010高考语文试题
2010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陕西省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湖南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天津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 答案)
2010年高考福建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word 版含答案)
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四川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重庆市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海南省语文试题
2010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大全
2010年全国高考状元榜
2010年军训作文专题
篇二:[天津高考状元]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word完整版)
E度作文网现将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整理如下,欢迎查阅!
2010年黑龙江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山东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陕西省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湖北卷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湖南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天津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 答案)
2010年高考福建省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广东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上海市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 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II语文试题(word 版含答案)
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全国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
2010年高考四川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江西省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重庆市语文试题
2010年高考海南省语文试题
相关阅读:
2010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0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大全
2010年全国高考状元榜
2010年军训作文专题
篇三:[天津高考状元]2010高考语文正确使用熟语
【考纲解读】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
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
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
名师剖析: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名师剖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是E级。B项“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句中“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怎能说是“妄自菲薄”呢?显然这个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C项“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把这个成语错解为“空间狭窄”的意思了。D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这里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差异很大”的意思了。A项“名噪一时”的运用是准确的。这道题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常见的成语,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答案:A
3、(2006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名师剖析:B项中“抛砖引玉”是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在句中不合适。C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是指把事情完成在一次行动中,用在句中不合适。D项中“难以释怀”是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用在句中不合适。
答案:A
4、(2005广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名师剖析: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
答案:D。
【粤考趋势】
近几年,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广东每年必考的内容,还未涉及过其他熟语。此外,成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广东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选项:
一、望文生义
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再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文不加点”等都可能因望文生义而误。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08年全国卷Ⅰ)
②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安徽卷)
【解析】①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②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二、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①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2008年全国卷II)
②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2008年安徽卷)
③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08年重庆卷)
④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年四川)
⑤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换为鱼龙混杂)(2008年广东)
⑥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2008年湖北卷)
【解析】①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②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③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④焕然冰释,“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⑤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⑥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对象只能是人。
三、搭配不当
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如:
①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2008年山东卷)
②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2008年山东卷)
【解析】①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②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只能“操持家务”。
四、褒贬误用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
①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2008年江苏卷)
②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能否换为弹冠相庆)(2008年广东卷B)
【解析】①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②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2008年江苏卷)
【解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六、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2008年江苏卷)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2008年安徽卷)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八、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
①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2008年重庆卷)
②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气十足。(2008年山东卷)
③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2008年北京卷)
④牡丹居社区餐厅明天将开始营业,消息传出。社区居民口耳相传。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2008年辽宁卷)
⑤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2008年宁夏卷)
【解析】①有始有终:指人做事能坚持到底,与“行动方案”搭配不当。②中“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带有傲慢的神气,而语境是“神定气闲”。③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而语句意思是说渔业资源已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④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口头传授,而语句是说消息的传播。⑤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只能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
从以上高考试题可以看出,对成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成语的运用是否恰当。而要正确判断成语运用是否恰当,就必须了解成语的意思,明确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搭配,明确成语的褒贬、谦敬色彩等情况。在复习中,只要针对这些情况,从了解成语的特点出发,加强练习,勤于积累,就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九、重复累赘
主要表现在,成语的部分意思与句中的某个词意义重复,造成成分赘余。如:“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居室”与“蓬荜”意义重复累赘,因为“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省略。
【考点透析】
熟语是指在语言实践中长期使用,或在人民群众口头长期流传而约定俗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精练的形式的固定短语。
⑴成语
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对象及褒贬色彩等,切忌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⑵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俗话”,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表达了人们的经验和对自然、社会的认识,简练通俗,意思完整。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等。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⑶惯用语
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如“吹牛皮、开后门、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跑龙套、吃大锅饭、打退堂鼓、钻牛角尖、不管三七二十一、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惯用语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
⑷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如“知识就是力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
⑸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引子”起辅助作用,类似谜面;“注释”近似谜底,表示歇后语的基本义;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明说出来,让人猜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根据前后两部分的构成情况,可分为两类:①会意型。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万年松树,千年芭蕉——粗枝大叶”,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②谐音型。如“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旗杆上绑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