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观察早中晚作文4篇
三年级观察早中晚作文篇1:中年级观察作文三步法_1200字
观察作文,又叫素描作文,是中年级作文的主要训练形式。在教学中,永春县桃城镇桃溪小学周淑印老师采用三步训练法,紧紧围绕“认真看,仔细想,善比较,悟道理”十二字,指导学生写好观察作文。
第一步:以观察室内静物为主,注意观察顺序和观察重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如指导学生观察教室的摆设情况,写静态片断,要求学生做到:认真看,按方位顺序,把教室的摆设和布置一件一件说清楚。
学生观察口述后,要求学生仔细想
三年级观察早中晚作文篇2:观察小猫_500字
2012年12月29日 星期五
今天我观察家里的小猫眯,但没有什么收获。因为我不知道观察它那个部位才好,再加上小猫又蹦又跳,根本静不下来让我仔细看个够,我又找不到怎么样镇住它让它一动不动地给我观察的办法,就这么耗着,直到晚上九点,我就上床睡觉了。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六
今天我定下主意,就观察小猫的眼睛,因为听说猫的瞳孔在早中晚都是不一样大的。我特意把它关到一间小房间里,好不容易抓住它,然后一手拿着放大镜,不停地看啊看,终于发现小猫早上瞳孔变成了一条细线,晚上,我再去观察时,瞳孔又变粗了。为何会是这样呢?我好奇怪哟,心中充满了疑问。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日
今天我在小猫饿的时候抓了进来,发现它的瞳孔又变小变细了,喂饱它后,瞳孔又变粗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想弄个究竟。便上网查了查,终于有了答案。白天会变粗,是因为小猫眯受不了阳光的刺激,晚上没有阳光,所以变粗了,饿了的时候心情狂怒烦躁,面部神情便变得很凶狠,喂饱了,情绪温顺了,瞳孔自然就小了起来。
“哦,原来是这样啊。小猫眯的瞳孔变化是它生活的生动写照。大自然是这么神奇。”我赞叹不绝。
善于发现,明媚的春天一定是你的。
三年级:可心榴
三年级观察早中晚作文篇3:熟悉经典课文 备考话题作文
众多高考作文命题分析专家一致认为,话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一种公认有效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仅有利于考生张扬自己的写作个性,显露文采与才华,也有利于提高高考试题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体现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所以,备考2005年高考作文应重点关注话题作文。
备考出彩话题作文的10个秘诀
湖北黄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绍荣:从2004年高考话题作文评分标准的改革中不难发现,命题专家希望通过扩大“发展等级”的比分,拉开考生作文的档次。考生如何才能写出有新意的“出彩”作文呢?
借助课文立意。如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和“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可以借助苏轼的《石钟山记》“余常疑之”、“余尤疑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想到坚持调查验证以取舍别人的意见;可以借助林觉民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借助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借助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到不能光考虑自己,还要乐于为别人而生为人类而死。
又如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和“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可以借助富兰克林在《美腿与丑腿》中所阐述的两种人生态度,想到用阳光心态对待生活。还如话题“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其哲理苏轼在《赤壁赋》中早已阐述过。他认为,江水“逝者如斯”,月亮“盈虚者如彼”,似乎瞬时都在变化,而实际上“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从时间的久远来看并没有发生变化。借此,同样可以产生很多的联想,难审的题也就不难了。诸如此类的课文还有《谏太宗十思疏》、《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五人墓碑记》,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霍金的《宇宙的未来》、鲁迅的文章和古人的诗词等。只要考生学会灵活借助,都可以启发为话题作文立意。
化大为小,小中见大。既然鲁迅先生可以从战乱迫使人们以低价兑换银票的小事而引出对几千年历史的思考,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话题所蕴涵的哲理用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小事揭示出来?例如,从自己挨打看到父亲这个称呼的分量;从一个人在物质条件丰裕时始终穿布底鞋,折射出他心里装着百姓的思想境界等。
变换视角构思。如话题《人与自然》,一般考生会写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以由苏轼等文人借自然荡涤自己的胸襟,想到回归自然、淡泊名利。湖南考题中的话题作文以《家庭教育》为题,惯常思路是劝告家长给孩子“民主”、“平等”、“自由”,开笼放雀。有个17岁的女考生却把自己设计成一个10年后的母亲,用写信的方式告诉未来的宝宝,自己准备怎样当家长。视角一经变换,让人眼前一亮。
辩证判断分析。话题作文包含的内容很宽,我们主张选其一面,一针见血,主旨突出。但我们所作的判断、分析又必须全面、严密、准确。尤其是关系型的话题,绝不能绝对地肯定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分析要合乎生活逻辑,要辩证思维。例如对“退一步想”、“习惯”、“忙”这样的话题,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而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或具体对象合理分析。
灵活化用材料。考生积累的写作材料总是有限的,但是有限的材料如果能灵活转化也能写出新意。如话题《心灵的选择》,有人就写《谏屈原书》,借屈原洁身自好、坚持理想正题反写,讥讽当今一些为满足私欲而出卖灵魂、丢弃人格、践踏原则的人。在写《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时,有考生化用《愚公移山》的故事,用对话的形式将愚公一心为人与智叟一心为己对比。曹操兵败赤壁,落荒华容道,还立马横刀,哈哈大笑。小说本是讽刺他的。但是有学生在写《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话题时,却用此例来说明人应当开朗乐观。他分析道:“曹操比孙权刘备强,强就强在这一笑上,他把战争看成了一种艺术,即使落败,他仍为对手艺术中的不完美处感到遗憾,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而快乐。”应当说他的这种分析就起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选用新鲜材料。尤其是选用最新的名人材料会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如2004年大年三十晚,温家宝总理不在北京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却赴山西煤矿与工人一起吃年饭,和矿难家属的眼泪流在一起。这个材料如果用在“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的话题作文中,一定会增色不少。
让文题吸引人。拟一个含有悬念或诗意的文题,文章就等于写好了一半。拟悬念题即是文题中包含问题,如叙写史蒂芬?霍金,题为“人生的斗士”,为什么是“斗士”?这就有悬念;“福由心生”,为什么“心”可以生“福”?题含诗意,常用修辞手法拟题。如“两扇天窗”喻人才显露的机会,如“明月、黄花”是用诗中意象借代诗人苏轼、李清照,写人物评论;还可以化用诗句或词语拟题。如写坦然、乐观面对挫折,保持平和心态,就化用“警钟长鸣”为“佛钟长鸣”等。
用细节震撼人心。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境界或特定心态,最好用描写把细节放大、定格使之震撼人心,这一点我们在小说名篇中屡见不鲜。
用句式造语势。文中整句连用或适当使用反问句,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如有个学生写“托起心中的太阳”,论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他用一组排比句加强语势:“荒芜的田园是多么凄凉,而陶渊明却有‘悠然见南山’的情调意趣;被贬后的生活是多么辛酸,而李白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博大胸襟;沙场的战争多么残酷,而辛弃疾却有‘醉里挑灯看剑’的杀敌决心;狱中的磨难是多么痛苦,文天祥却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报国热忱。”
真情倾诉自我。文章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如果没有构思成形,却仓促动笔,生拉硬扯,作文绝不会“出彩”。
现在离高考只有约3周的时间,考生备考话题作文要做好这样几件事:一是重温一下各种常见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除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文体外,还应了解新闻、演说词、广播稿、书信、诗歌、说明书、内容提要等常见文体的特点,建立例文模型;二是从近期报刊上选读20篇左右的时文,关注社会热点,用以积累写作材料,积累人生观、世界观、幸福观、苦乐观和认识论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运用来分析问题;三是自拟一些话题,编写作提纲,以提高自己的速构能力;四是收集20则当代名人,尤其是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的典型生活事例,找到使用这些材料的不同角度,以便从容应考。
运用联想和想像提高作文成绩
特级教师,精华教育机构语文主讲教师姚家祥:话题作文有利于考生最大限度进行发散性思维,考生能否在高考作文中自觉运用联想、想像,将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联想,指了解到事物某个特征,由此为出发点,想到许多与之相联系的事物的特征。联想可分为三个类别:相同相似联想,相对相反联想,相关联想。
比如,见到某人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也具有对人宽容的好品德,这就是相同相似联想,写记叙文、议论文时最容易产生这种联想。
与此相对,见到某人对人宽容,由此想到某个或某些人不能容人,这就是相对、相反联想。相对相反联想运用好了,能突破习惯思维模式,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有一位年轻女士,因相貌较丑,毕业后到处求职,没有单位愿意录用她。为此,她下决心去整容,以利于就业。但是她家里经济很困难,没钱。这件事在社会上传开了,于是许多人、许多单位都向她伸出了资助之手。
面对这则材料,许多考生都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还有人赞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方有难,众人相助。但是,有人却想到了无论是求职的女士、招聘职工的单位,还是捐款的人士,以至政府有关部门,都在向落后的传统观念投降。因为长相与工作能力没有关联。对于就业歧视,人们为什么不去揭露、批判、斗争!有关部门为什么不去干预、制止!如果面对话题作文的材料,考生能产生这种相对、相反联想,将会使作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联想则能帮助考生在写作文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面对一则材料、一个话题,考生可以以话题为出发点,去想尽可能多的、与之有相关联系的原因或结果。如果写记叙文,可以以其中的一点为中心思想,进而展开多向分析。
比如:得知有人在经济上由困难转为富裕了,对于这种转折可以产生若干联想。致富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勤劳致富;可能是靠不断获得新知识,提高了能力而致富;可能是因为中了一次大奖致富;可能是得了几笔巨额贿赂致富……致富之后:可能继续研究更新的技术;可能努力帮别人致富;可能资助贫困地区办学;可能还想得到更多的不义之财……这些就是由经济上的转折产生的相关联想。当然,经济上的转折还可从由富转贫。如能自觉地运用此类联想,自然会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所谓想像,就是“想”出一个“形象”。在写作文时,是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由文字描述出来的想像。这个形象是将生活当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后,储存在脑子里的印象,或通过听讲、阅读、看影视得到的形象,根据写作的需要,经过筛选、加工、组合,用文字描述出来的。
例如下面这段描写:“下了楼,骑上车,感觉到比平日轻快多了。再看看马路对面的人,就没有我幸运了,步行的人低着头、弯着腰,吃力地往前走着,有的只好转过身来,倒退着走。路边的树痛苦地扭摆着身肢,那垂杨柳更是发疯似地挥舞着枝条,往日那轻盈婀娜的倩姿,早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高楼旁,树叶、纸片、塑料袋得意地飘飞着,大有直上重霄九的雄心壮志,却全不顾不远处电线杆上那紧绷的电线所发出的痛苦而尖利的呻吟。我正在观察着,好似又一只更有力的手推了我一把,同时又送来一股股不远处早市上水产品的腥味。”
在这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感知情况都有了。然而,这段描写,未必是同一次感知到的情况,可能是数次类似的生活感知素材,作者从中筛选之后再经过加工、组合而成的。有些素材也许还是间接获得的。如果在写记叙文时能自觉展开想像,就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文。写议论文时也能使语言运用表现出生动形象的特点。作文写作“七要”
济南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山东师大附中高三年级组长罗敬中:高考作文要取得好成绩,应该抓住考试作文要求的基本问题认真研究,考生应该在下面的“七要”上下功夫。
一要准确。首先表现在,审题、立意要“准确”。要全面地细心地审题,抓住关键词语,一抓到底。搞清楚要求写什么、怎么写,题目昭示的范围、思想感情,以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关键词语”指话题中最重要的词语,是话题的核心、精髓,如果随意变更,就可能造成偏离题意。例如,有的考生把“诚信”改为“诚实”、“信任”,把“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中的“感情”改为“感性”,都造成严重后果。“一抓到底”指关键词语贯穿全文,绝不中途变更,否则可能造成中途转移话题、前后不一的问题。其次,材料准确。要用“能否表现中心思想”的标准审核每一则材料,把握住材料中能够表现中心的要点;写记叙文要审核故事情节的各个环节,去粗取精,突出精华。
二要鲜明。观点表达应该“立片言以居要”。观点表达要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主张什么,反对什么,一语道破,不拖泥带水,不枝蔓横斜,头绪繁多。要把关键句放在鲜明突出的位置,而且做必要的反复。文章开头一二段和结尾,应该鲜明、漂亮,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说理文在文中小结处,记叙文在情节的关键处做必要反复,以突出中心和避免中途跑题。
三要深刻。思想观点要积极有益,健康向上,要避免低级趣味、灰色情调等东西。不要满足于“是什么”、“有什么”,而应该努力思考“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或危害)”,揭示话题所包含的道理。要有材料有分析,不要简单罗列材料。
四要丰富。说理文应多方面、多角度展开议论,记叙文应力求充分描写。努力追求材料丰富充分。
五要正确对待新颖。2003年以来,高考评分标准把“发展等级”由10分提高到20分,意在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但有些学生对创新存在严重误解,以为创新就要搞文言文或半文半白,搞语无伦次的另类,搞莫名其妙的高深莫测等等,其实,这样的误解只能害己。创新应该是论真理、抒真情、真实深刻地反映生活,应该建立在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基础之上。
六要规范。规范指文体规范,要写什么文章,像什么文章。“文体自选”给考生选择的自由,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强化文体的训练,打好基础。
七要强化构思训练。也许在作文过程中,开始时10分钟左右的构思,是最重要的一环
三年级观察早中晚作文篇4:观察日记 冬阳_3000字
冬至(一)
12月22日星期四晴(太阳公公微微笑)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地理课。我知道了,地球这个球体每天都围着太阳转,今天太阳照射到了南回归线,今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从今天以后太阳会往地球的北边照射,照到赤道的时候我们这里就是春分,越往北来天气越暖和,照射到北回归线我们这就是夏天了。老师让我们回家做实验,看看
同一时间阳光的位置会不会有变化。我一回到家就奔向我的卧室,可找了几分钟也没找到阳光,可把我急坏了,又找了厨房、卫生间、书房,最后在阳台和大卧室找到了,我来到大卧室,一拉开窗帘,阳光就像一只只饥饿的老鼠来偷吃油一样聚到一起。“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是钟表报时了,就选12点吧,我赶紧拿起笔在阳光照到的位置画上了线,牢牢的记住这个位置。为了保险起见,我又到阳台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线。要是爸爸下午回来给我擦了怎么办?我想到了,爸爸回家晚,我有时间把我的实验告诉他,相信他会支持我的。看着这条线,我真希望明天快点来,好看看老师是不是说谎。
冬至(二)
12月23日星期五晴(太阳公公真欢喜)
今天放了学,我迈着焦急的步子往家赶。
路上,妈妈要去买菜,我不情愿的跟着去,买了些茄子和水果,我们就跑回家,进门一看表,11时59分55秒,还有5秒钟就12时了,险些晚了,我赶紧拿起笔朝大卧室走去,拉开窗帘,关好门,找到昨天的记号,看看新的光线,果然移动了位置,看来老师没撒谎,光线向南走了一大块,约有2厘米,我赶紧又画了个记号,原来的记号擦不掉怎么办?我怕两个记号弄混了,换笔又来不及了,对了,
画一条交叉线吧,这样就不会混了,还能鲜明地对比,我太聪明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冬至(三)
12月24日星期六晴(太阳公公露笑脸)
今天没去上作文课,我昨晚数学作业11时半了,等着12时去画记号。
我找好彩笔,盼着,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十二时,我赶紧跑向大卧室,拉来窗帘,阳光照到地面上,果然朝南移动了,不过一小块,我很奇怪,就问妈妈,妈妈说:“地球围着太阳公转时,也在不停地自转,今天可能是往赤道照射时有些慢了,所以只移动了一小块,或者是不动。”“哦,是吗?”我似懂非懂的答道。“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你查查网上,也许会有更大的发现。”
冬至(四)
12月25日星期日晴(太阳公公眯眯笑)
昨天,我查阅了电脑,有了许多新发现。在太阳往南回归线照射时,每一天都不会重合。今天我有些急躁,刚到12时,还没报时我就想画,仔细观察了一下,第一天用的橙色,第二天橙色的交叉线,第三天黑色,今天拿的是紫色,跟黑色有些相似,换彩笔?来不及了,再画一条交叉线?不行,会分不清的。对了!画条波浪线吧,我赶紧照着光线画上,没耽误时间,真的,光线跟昨天的没重合,虽然只动了一点点,看来知识不是光从课本上学来的,电脑、电视、课外书等都会交给我们更多的知识。
冬至(五)
12月26日星期一晴(太阳公公不休假)
今天12时,我又准时画了线,今天这条线比昨天又向南移了一厘米半,也不知道明天光线会走几厘米,上午听有的同学说“我家的光线移了七厘米。”我有些不相信,也太长了吧?都赶上我们的中指长了,我跟妈妈说了,妈妈也不相信,我们又把这几天的线量了量,最长的才间隔三厘米啊,是他们没量好,还是各家的光线不一样?我一定要亲自探个明白。
冬至(六)
12月27日星期二阴(太阳公公请假了,乌云奶奶来加班)
因为急着回家画线,一放学我就冲出教室,路上走的也很快,到家时才11时52分,还好,没到时间,这次我找了个绿颜色的笔,来到大卧室等着报时,怎么没有阳光?拉开窗帘,没有,打开窗户,没有,怎么回事?我急得团团转,“现在时刻,中午12点整”怎么办?都12点了,快找,窗户底下,门后面,床底下……都没有,这时候妈妈走进来,笑着说:“傻孩子,今天是阴天,你找不到阳光的。”啊?阴天,怎么会阴天?那我的线怎么办?我心里空落落的,连吃饭都没了兴趣。好不容易见了点阳光已经一点了,没什么可对比性了,哎,早知道当初选下午一点这个时刻好了。
冬至(七)
12月28日星期三晴(太阳爷爷回来了)
一回到家,我就选了一个黄色的笔,画下了今天光线照射到的位置,我量了一下只比上条线南移了一厘米,不对啊,我同学说他家的线移了五厘米,我的怎么才移了一厘米?再说昨天没阳光没法测量,不可能两天才长一厘米吧?我越来越糊涂了,再量了一下前天和大前天的线的差是两厘米,这次地球怎么转的这么慢啊?我想起阳台也有阳光,我就在阳台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线,好在第一天测量的时候阳台也画了线,我把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测量了一下,是8。2厘米,用计算器平均一下,每天移动1。17厘米,我又计算了一下卧室测量的平均值是1。10厘米,这么不相等呢?妈妈说测量是存在误差的,这个误差不大,可为什么我与同学的测量结果差距那么大呢?
冬至(八)
12月29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初上班)
今天,那条线向南移了两厘米,昨天是半厘米,今天成了两厘米,地球转的又快了?这么越来越没有规律?我本来以为,光线是以每天两厘米的速度向南移的,可结果不是,我还以为,光线是以每天快几厘米或者慢几厘米的速度移动的,可也不是,甚至没有规律可言,哎,地球你是怎么了?人类乱砍乱伐,污染严重,把你的脚步也整乱了吗?
冬至(九)
12月30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很高兴)
今天中午那条线又朝南移了两厘米,和昨天一样,莫非地球运转规律了?我又想起了一个新问题,老师说冬至过后太阳的光线慢慢朝北赤道的方向照耀,那我们观察的光线也应该朝北移动啊,怎么是朝南移呢?我问妈妈,妈妈说我得推理对啊,她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大人也有
不明白的问题,真是学无止境啊。
冬至(十)
12月31日星期六阴(太阳爷爷生病了)
回到家,正好12点,我急忙去画线,又找不到阳光了,噢,今天阴天啊,我想验证今天是不是两厘米,看来没法画线没法验证了,只好明天了,祈求明天不要阴天了。
冬至(十一)
1月1日星期日晴(太阳爷爷露笑脸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虽然天很冷。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静等着12时的到来,时间一到我就冲进大卧室,在光线的位置画了条直线,拿尺子量而来一下,比前天的动了3厘米,这两天平均动了1。5厘米,不是两厘米了,地球运转又不规律了,那明天会是多少呢?会不会是4厘米?目前还是个谜,神啊,请赐给我力量吧!
冬至(十二)
1月2日星期一阴(太阳爷爷旧病复发,不能上班,乌云奶奶来帮忙)
昨天没有祈祷上帝,今天又阴天了,不能画线不能测量了,好好做作业吧。上帝啊上帝但愿明天是个晴天,一定要晴,不然又不能画线了。
冬至(十三)
1月3日星期二晴(太阳爷爷被上帝治好了重新上班,看来祈祷有效哦)
今天上午,那条线南移了六厘米,是上次的两倍,也可以这样想,昨天光线向南移了三厘米,今天向南移了三厘米,比前几天快了点啊。但依然没找出规律。
冬至(十四)
1月4日星期四晴(太阳爷爷眯眯笑)
中午12点,我又准时在老地方画下了一条线,这段时间,画线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连妈妈每天中午都嚷嚷:画杠了吗?画杠了吗?甚至在我还没到家时,她都准备好笔替我画,可见画线多么重要!我测量了一下,今天向南移动了三厘米,和前两天是一样的,感觉又有点头绪了,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啊,那明天会是几厘米呢?我经常这样想,也经常这样猜,可总是猜不中,我猜明天是三厘米,那我就能从实践中得出规律了。看看我猜的准吗?oh,上帝保佑!
冬至(十五)
1月5日星期五晴(太阳爷爷笑眯眯)
今天那条线向南移了,竟然是六厘米,我的天,太多了,太快了,太不可思议了!今天是测量画线的最后一天了,我也没从画线中得出什么结论,也没找出光线移动的规律,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呢?地球有时快有时慢,有时一天挪一点点,有时又迈一大步,是不是这样吸引着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地球的奥秘呢?
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一班四年级: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