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无道的道9篇
伐无道的道篇1: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19)道 dào
19、道,dào
(1)名词
①道路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中山狼传》)
--有一只狼站在路中间,像人一样直立着嚎叫。
②途径,方法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谋攻》)
--这五条,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③风尚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从师的风尚已经很久不能流传了。
④思想,学说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⑤道理,规律
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我所喜欢的是(事物间的)规律。
⑥好的政治措施和局面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2)动词
①取道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从郦山下来,取道芷阳从小路行走。
②走路,赶路
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赤壁之战》)
--听说曹操已经向荆州(进军了),就日夜加速赶路。
③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哪里讲得完呢?
④通”导“,引导,疏导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货殖列传序》)
--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发展,其次是借有利的形势引导他们。
相关阅读:
120个重点实词例句翻译
(1)爱
(21)度 dù
(41)假 jiǎ
(61)去 qù
(81)素 sù
(101)要 yào
(2)安
(22)非 fēi
(42)间 jiān
(62)劝 quàn
(82)汤 tāng
(102)宜 yí
(3)被
(23)复 fù
(43)见 jiàn
(63)却 què
(83)涕 tì
(103)遗 yí
(4)倍
(24)负 fù
(44)解 jiě
(64)如 rú
(84)徒 tú
(104)贻 yí
(5)鄙
(25)盖 gài
(45)就 jiù
(65)若 ruò
(85)亡 wáng
(105)易 yì
(6)兵
(26)故 gù
(46)举 jǔ
(66)善 shàn
(86)王 wáng
(106)阴 yīn
(7)病
(27)固 gù
(47)绝 jué
(67)少 shǎo
(87)望 wàng
(107)右 yòu
(8)察
(28)顾 gù
(48)堪 kān
(68)涉 shè
(88)恶 è
(108)再 zài
(9)乘
(29)归 guī
(49)克 kè
(69)胜 shèng
(89)微 wēi
(109)造 zào
(10)诚
(30)国 guó
(50)类 lèi
(70)识 shí
(90)悉 xī
(110)知 zhī
(11)辞
(31)过 guò
(51)怜 lián
(71)使 shǐ
(91)相 xiàng
(111)致 zhì
(12)度
(32)何 hé
(52)弥 mí
(72)是 shì
(92)谢 xiè
(112)质 zhì
(13)顾
(33)恨 hèn
(53)莫 mò
(73)适 shì
(93)信 xìn
(113)治 zhì
(14)固
(34)胡 hú
(54)乃 nǎi
(74)书 shū
(94)兴 xīng
(114)诸 zhū
(15)恨
(35)患 huàn
(55)内 nèi
(75)孰 shú
(95)行 xíng
(115)贼 zéi
(16)患
(36)或 huò
(56)期 qī
(76)属 shǔ
(96)幸 xìng
(116)族 zú
(17)假 jiǎ
(37)疾 jí
(57)奇 qí
(77)数 shù
(97)修 xiū
(117)卒 zú
(18)当 dāng
(38)及 jí
(58)迁 qiān
(78)率 shuài
(98)徐 xú
(118)走 zǒu
(19)道 dào
(39)即 jí
(59)请 qǐng
(79)说 shūo
(99)许 xǔ
(119)左 zuǒ
(20)得 dé
(40)既 jì
(60)穷 qióng
(80)私 sī
(100)阳 yáng
(120)坐 zuò
伐无道的道篇2:《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译文
《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jiē)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lǘ)左(通“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
伐无道的道篇3:文言文阅读训练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 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比至陈 ( ) (2)被坚执锐 ( )
(3)刑其长吏( ) (4)皆来会计事( )
2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复立楚国之社稷 B.或说陈王曰 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故 D. 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意: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意:
22.(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23.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伐无道的道篇4:《史记》(项羽篇)读后感_1500字
重温历史
——《史记》(项羽篇)读后感
谁哀歌?谁流泪?谁敲起了战鼓?青冥剑向左,悲伤向右。
谁舞剑?谁挽弓?谁摊开了卷轴?灭神钺向前,繁华向后。
——题记
一本书,包含着历史的尘埃,浸透着勇士的鲜血,弥漫着人民的呐喊。它见证了烽烟四起的朝代更替,勾心斗角的官场黑幕,以平凡的文字,倾诉着一个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历史的片刻洒落在它的上面。
它就是《史记》。
讲述了春秋末期,吴、越的争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洗雪国耻;平原君赵胜要从三千食客中挑选文武全才二十人出使楚国求救,毛遂的自告奋勇等等,印象最为深刻的莫于有关项羽的故事了。
乌江畔,西风怒号,江水拍打着江岸,如森林中野兽的怒吼,令人心悸。帐篷已不知被风卷向何处,只剩下空空的支架立在那焦土上,旁边还有一杆大旗斜插在地上,那个残缺的“楚”字在风中猎猎抖动。鲜血染红了江水,翻滚着透骨的凄凉。年轻的将领伫立在江边,目光凛冽。淡青色的披风宛若一面旗帜,右手牵着那匹心爱的乌骓,左手紧握着悬在腰间的天子剑。面前是一叶扁舟在滔滔江水上左摇右摆,身后是横尸遍野的战场。
他就是项羽,西楚霸王!可如今,他败了,败在了刘邦手下。
小时的项羽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年少的你看见秦始皇南巡的威风凛凛时,只是抛出不屑的”彼可取而代之”这是何等的豪气,何等的霸气。然而当刘邦看见秦始皇时却臣服道”嗟呼,大丈夫当如此也!”由此足见你远胜刘邦十倍万倍。
李清照说得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称项羽作“千古英雄”决不过分。项羽是真诚的,他不善伪装,不懂得用人为己,难道不比刘邦在别人替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绝情杀害更仁义?他作为一个男人,他成就了一代霸业;作为一个丈夫,他爱危难关头宁愿放弃性命也不忍抛弃虞姬;作为一个领袖,他与战士并肩作仗从不退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打得漂亮,士兵受伤细心抚慰令人尊敬;作为一个江东人,富贵不忘衣锦还乡,走投无路时深感有愧于江东父老,选择死亡而不愿苟且偷生给家乡人丢脸。谁道他不是大丈夫,真英雄?在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使眼色让你杀了刘邦以除后患,但是你没有。范增感叹”竖子不足与谋”以至于后世之人骂你妇人之仁,他们可曾理解你重情重义,遥想当年你与刘邦结义一起同仇敌忾并肩诛暴秦伐无道,你哪里狠的下心对往日的兄弟痛下毒手。然而杀刘邦的机会又何止鸿门宴这一次,你的大义又岂是鄙陋的人能够理解的。楚汉相争也是你最不想看到的。你用刘邦的父母兄嫂威胁他投降不就是不想看到手足相残血流成河吗?可是刘邦呢,这市井之徒却笑容满面说烹食了他们父亲不要忘了分我一碗羹喝。如此无情无义泯灭了人性之人你为何还念故交?因为你身怀情谊,身怀诚信,所以你远远不可能战胜刘邦这个攻于心计的险恶小人。
当然,易受挑拨,轻信亲戚,不懂得利用别人为自己服务是一个领导人致命的缺点。但是,正如一场滑铁卢无法磨灭拿破仑的功绩一样,一场垓下之围,又怎能折损项羽的高大形象?“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过不去的,是项羽的良心底线;是对给无辜百姓带来战争纷扰的亏欠了;过不去的是情义热血。树立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丰碑。
你,一身正气“曾是气吞残虏”。
你,怜惜美人,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歌。
你,君子之度,岂料成全了刘邦的阴谋诡计。
你,征战沙场多年,未曾败北。
在乌江畔,在四面楚歌中,一叶轻舟前,在生于死之间,弥漫着无奈、悔恨、不干……那一叶轻舟如何能载得动他心中这许多的忧和愁?只得望着那滚滚幽咽的乌江水裹着它们奔向远方。
一件黑色的大氅、一柄乌黑的的君子剑、一匹骠壮的乌骓、一头黑发、一腔热血。这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在乌江畔留给我们的永远回忆。
无疑,项羽是一个英雄,一个有爱有恨的赤血英雄!!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时,历史的那悲伤的一刻,又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挥散不去……
初一:苏晓蓬
伐无道的道篇5:150个文言文实词大全(一)
为便于广大文言阅读者,学习者能够有系统的进行学习,
特将常用150个实词的一词多义进行系统的整理,每个词的义项基本上以《辞海》的解释为依据,尽量以本义、引申义的顺序排列。
【目录】
1、爱 2、安 3、伯 4、被 5、倍 6、本 7、鄙 8、兵 9、病 10、察
11、长 12、朝 13、池 14、曾 15、乘 16、城 17、诚 18、除 19、传 20、辞
21、从 22、达 23、殆 24、迨 25、当 26、道 27、得 28、度 29、短 30、多
31、发 32、方 33、非 34、复 35、负 36、盖 37、鼓 38、故 39、顾 40、固
41、归 42、国 43、过 44、何 45、恨 46、后 47、胡 48、患 49、或 50、疾
51、及 52、即 53、既 54、假 55、间 56、见 57、解 58、进 59、尽 60、就
61、举 62、绝 63、堪 64、克 65、类 66、怜 67、临 68、弥 69、名 70、末
71、莫 72、乃 73、内 74、判 75、期 76、奇 77、迁 78、请 79、穷 80、求
81、去 82、劝 83、却 84、如 85、若 86、善 87、稍 88、少 89、涉 90、胜
91、识 92、使 93、是 94、适 95、书 96、孰 97、属 98、数 99、遂 100、率
101、说 102、私 103、素 104、汤 105、涕 106、通 107、徒 108、图 109、退 110、亡
111、王 112、望 113、恶 114、微 115、闻 116、相 117、谢 118、悉 119、信 120、兴
121、行 122、幸 123、修 124、徐 125、许 126、阳 127、要 128、宜 129、遗 130、贻
131、易 132、阴 133、引 134、右 135、逾 136、狱 137、再 138、造 139、知 140、置
141、致 142、质 143、治 144、诸 145、贼 146、族 147、卒 148、走 149、左 150、坐
1、爱
(1)名词。恩惠。(古之遗爱也《左传》)
(2)动词
①加惠于人。(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
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左传》)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
⑤通"",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静女》)
(3)形容词。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2、安
(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述而》)
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琵琶行》)
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安全。
谢庄遂安。(《冯婉贞》)
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2)动词。
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失街亭》)
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3)代词。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鸿门宴》)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3、被
(1)名词。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
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荀子?不苟》)
(3)介词。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4)pi ,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
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
(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
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狱中杂记》)
②增加。
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
③通"背",背向。
管仲反,入,倍屏而立,公不与言。(《管子?中匡》)
右背山陵。(《淮阴侯列传》)
④通"背",违背。
倍道而行,则天下不能使之吉。(《荀子?天论》)
⑤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2)量词。照原数加一次。
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治平篇》)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3)副词。越发,更加,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
(1)名词。
①草木的根。
芙蕖与草木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芙蕖》)
②草木的干茎。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
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然墨之道,兼爱为本。(《中山狼传》)
④本业,指农桑。
强本而节用。(《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
⑤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⑥版本。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活板》)
⑦奏本。
别具本章。(《狱中杂记》)
(2)量词。
①草木花卉一株称一本。
新松郁郁三千本。(陆游诗)
②书籍一册称一本。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
(3)动词。推究本原,考查。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4)形容词。原来的。
刘媪本姓实存。(《汉书》)
(5)副词。本来,原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刘敬亭传》)
(6)复合词。本心:指心的自然状态,本性(即所谓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此其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7)介词。本着,根据。
本之《书》以求其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6、鄙
(1)名词。边界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动词。
①以……为边界(边邑)。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动词。轻视,看不起。
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左传》)
(3)形容词。鄙陋,见识浅,庸俗。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4)复合词。
①鄙人。
伐无道的道篇6:陈涉世家
宋尚斋 何 平 译注
【说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二百多年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统一之后,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古的措施,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一系列改革,推动了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中国历史的前进起到了进步的作用。但是,秦始皇为了加强统一帝国的统治,加重了对农民的削和压迫。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残酷的刑罚,逼得广大农民走投无路。终于在公元前209年爆发了由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由于各地纷纷响应,使这次起义迅速发展成燎原大火。陈胜、吴广虽在起义后不久身死,但各地纷起响应的起义部队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陈涉世家》是记这次起义的领袖陈涉、吴广的传记。文中真实、具体、完整地记述了爆发这次农民大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局,从中反映了农民阶级的智慧、勇敢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文章也比较生动的描写了陈涉和吴广的形象。陈涉出身雇农,胸怀大志,有政治远见,他要求人民从“苦秦”中解放出来;他聪明果断,具有组织群众、制定策略、指挥战争的卓越才干,不愧是农民阶级的杰出领袖。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他与谋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也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在他们身上,都充分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不甘忍受黑暗统治而“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气概。文章也写到了起义军内部的不和及自相残杀,陈涉称王后的贪图享受、信用奸邪、脱离群众,表明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本文在写作上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事。写起义过程,先写起义的原因,起义前的谋划,再写起义的爆发和发展,直至政权的建立,肪络非常清晰。在记述中,则采取了先因后果的写法。写起义的动议,则先写暴秦的严刑峻法;写起义的发生,则又先写将尉的残酷等等。都入情入理,有力地突出了起义的正义性。文中还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对起义的过程、轰轰烈烈的声势以及起义领袖的精神面貌,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展现,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属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这是因为司马迁认为:“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司马迁敢于为陈涉立传,并破格将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的时侯,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用耕田,一次当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休息时,感慨恼恨了好一会儿,说:“假如谁将来富贵了,大家相互不要忘记了。”和他一起受雇佣的伙伴们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给人家耕田的,哪能富贵呢?”陈涉叹息着说:“唉!燕子、麻雀这类小鸟怎么能理解大雁、天鹅的远大志向呢!”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征调居住在里巷左边的贫民去防守渔阳,一共有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编入这次征发的行列之中,当了屯长。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们估计已经误了到达渔阳规定的期限。过了规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规定是都该杀头的。陈胜、吴广就商量说:“如今逃走也是死,起义干一番大事业也是死,同样都是死,为国事而死好不好?”陈胜说:“天下受秦王朝统治之苦已经很久了。我听说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该他来继位,应该继位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规劝皇上的缘故,皇上派他领兵在外地驻守。如今有人听说他并没有什么罪,却被二世皇帝杀害了。老百姓都听说他很贤德,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原是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的人以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以为他逃亡在外躲藏了起来。现在假使我们冒用公子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向天下人民发出起义的号召,应该会有很多人响应。”吴广认为很对。于是他他就去占卜吉凶,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道:“你们的事都能成,能够建功立业。然而你们向鬼神问过吉凶了吗?”陈胜、吴广很高兴,揣摩占卜人所说向鬼神问吉凶的意思,说:“这是教我们先在众人中树立威望。”于是就用朱砂在一块白绸子上写了“陈胜王”三个字,塞进别人用网捕来的鱼肚子里。戍卒买鱼回来煮着吃,发现了鱼肚中的帛书,对这事自然觉得很奇怪了。“陈胜又暗中派吴广到驻地附近一草木丛生的古庙里,在夜里点燃起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叫喊道:”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在深更半夜听到这种鸣叫声,都惊恐起来。第二天早晨,戍卒中到处议论纷纷,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吴广一向关心别人,戍卒中很多人愿为他效劳出力。押送队伍的县尉喝醉了酒,吴广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以激怒县尉,惹他当众侮辱自己,借以激怒众人。那县尉果然鞭打吴广,县尉又拔出佩剑,吴广奋起夺剑杀死了县尉。陈胜帮助他,合力杀死了两个县尉。随即召集属下号召说:”各位在这里遇上大雨,大家都误了期限,误期按规定要杀头。即使不被杀头,但将来戍边死去的肯定也得十之六七。再说大丈夫不死便罢,要死就要名扬后世,王侯将相难道都是祖传的吗!“属下的人听了都异口同声地说:”我们心甘情愿地听凭差遣。“于是就假冒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行起义,以顺应民众的愿望。大家都露出右臂作为标志,号称大楚。他们又筑起高台来宣誓,用将尉的头作祭品。陈胜任命自己做将军,吴广做都尉。首先进攻大泽乡,攻克后又攻打蕲(qí,奇)县。蕲县攻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兵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一连进攻
伐无道的道篇7:陆逊传
陈寿
【原文】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本名仪,世江东大族。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
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鄱阳贼帅尤突作乱,复往讨之,拜定威校尉,军屯利浦。
权以兄策女配逊,数访世务。逊建议曰:“方今英雄棋
伐无道的道篇8:战国策·赵策四
为齐献书赵王
原文:为齐献书赵王,使臣与复丑曰:“臣一见,而能令王坐而天下致名宝。而臣窃怪王之不试见臣,而穷臣也。群臣必多以臣为不能者,故王重见臣也。以臣为不能者非他,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交有所偏者也;非然,则知不足者也;非然,则欲以天下之重恐王,而取行于王者也。臣以齐循事王,王能亡燕,能亡韩、魏,能攻秦,能孤秦。臣以为齐致尊名于王,天下孰敢不致尊名于王?臣以齐为王求名于燕及韩、魏,孰敢辞之?臣之能也,其前可见也已。齐先重王,故天下尽重王;无齐,天下必尽轻王也。秦之疆,以无齐之故重王,燕、魏自以无齐故重王。今王无齐独安得无重天下?故劝王无齐者,非知不足也,则不忠者也。非然,则欲用王之兵成其私者也;非然,则欲轻王以天下之重,取引于王者也;非然,则位尊而能卑者也。愿王之熟虑无齐之利害也。”
译文:有人为齐国上书赵王,说:“只要我一见到大王,就能使您坐等诸侯献上尊名,给您实惠。可见,我很奇怪,大王为什么不就接见我,却困阻我,使我不能见到您。这样,大臣们一定多认为我是个无能之辈,您才不愿见我。大臣们以为我无能,这没有别的原因,因为他们想利用您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在外交上有所偏爱;不然,他们就是一些缺乏才智的人;不然,就是他们想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您按照他们的主张去行事。我能让齐国顺从大王,大王便能够灭掉燕国,能够灭掉韩国、魏国,能够进攻秦国,能够孤立秦国。我如果让齐国献给大王尊名,诸侯谁敢不献给大王尊名呢?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不献给大王尊名呢?我让齐国割地给大王,诸侯又谁敢不割地给大王呢?我让齐国为大王使燕、韩、魏三国献给大王尊名,他们又谁敢推辞呢?我的能力,就在于能预知未来。齐国如果首先尊重大王,则诸侯都会尊重大王;如果没有齐国尊重大王,那末诸侯必定都会看轻大王。秦国强大,是因为它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燕、韩、魏三国,自认为和齐国没有关系,所以才尊重大王。如果大王没有齐国的关系,又怎么会受到诸侯的尊重呢?所以那些奉劝大王不联合齐国的人,若不是缺乏才智的人,就是不尊重大王的人;不然,就是想利用大王的军队去成就他们的私利;不然,就是借重诸侯之力来威胁大王,让大王按照他们的意见去行事;不然,那他们都是些地位尊贵而才能低劣的人。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衡量一下失去齐国的得害得失。”
齐欲攻宋
原文: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齐乃
伐无道的道篇9:殷本纪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
【说明】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 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殷的始祖是契(xiè,谢),他的母亲叫简狄,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