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二卷作文10篇
2017高考二卷作文一: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点评(二)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评析: 全国卷二切合当前中学教育的大形势,注重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考查,以作文的形式,还是比较少见的。符合新课标“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自觉传承祖国和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精神文化素养”的要求。任务驱动型作文理应继续成为高考的首选。其实仔细审视这个作文题,比任务驱动型作文少了一些限制,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角度和立意,又比以前的新材料作文多了一些规范,更强调对材料的综合把握,更考查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 本作文题的材料要求为6个古诗句,要求选择其中的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首先,需要理解材料的意思。就这道作文题本身来讲,材料与生活紧密相连,这六句古诗理解意思的难度比较小,如毛泽东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浅显易懂,强调向的是扭转乾坤的气魄和洞悉时空的慧眼,那种自信,具有感染力。鲁迅的“敢想,敢说,敢做,敢当”,正是对现代青年的鼓励,活出真我,活出个性。《周易》中“自强不息”等,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清华的校训,意在鼓励当今青年奋进不止。杜甫的“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李清照的“花中第一流”,透露出的自信,具有感染力。魏源的诗句,“见一堂”“照四方”,强调处事的态度,要有大局意识。综合这六句诗句的意思,选择意思相近的或有共同点的诗句立意。 关注时代热点,关注传统文化,体现了高考作文“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作文的基本立意已经在材料中给定,审题难度较低,培养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能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因此,这道作文题,可以从个人的角度,强调个人不断奋斗,不断进步,充实自己,引领时代的进步。处于顺境时,增强自己的实力,奉献自己的力量,处于逆境时,寻找出路,改变方向等。结合“月是故乡明”可以抒发思乡之情等。做真我、个性的自己等。 在写法上,依然可以按照新材料作文的写法,当然按照任务驱动型作文来写,依然可以成就高水平的文章,或者说今年这个作文题目偏重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关键是能够对这个材料做理性思考和深入挖掘,结合材料进行评析,结合社会生活做深挖宽拓。 立意角度:1.自信、自强,活出真实的、个性的自己。 2.不断奋斗,积极追求进步,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思乡、爱家,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为家乡做贡献等。 4.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当然也可以综合评价,综合立意。
2017高考二卷作文二:2017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关于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
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题目: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历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6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5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2017高考二卷作文三:独家:2016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详细解析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2的作文题目,审题很关键:“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重在“比较”二字,那么就需要从三个角度结合去做分析。课堂有效教学,相对填鸭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和激趣式教学更有的聊;课外大量阅读,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看你怎么讲;社会生活实践,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行合一,还是实践出真知,有个先后顺序。
总的来说,针对任何一点去做分析都不难,难的是,三个线头要拧到一起,结成一股绳。这就要求考生需要有大局观,简单地来,选择一个成功的文学作家成名之路,参照他是怎么在三者之间游刃有余的,结合自己的体会,串联起来;复杂地来,三者合一,择优录取,通过三个不同的示例来完成自己的作文,三者之间不可分离,各说各的,就会落下成;冒险地来,可以三条途径选其一或者其二(更推荐其一)重点论述,另外的途径做支撑,主次分明。
综合评价,因为题目限制是“语文学习”,针对性较强,选择事例时要说咱“语文圈”里的。这道题目里,考的是家学,书香门第,你赢了!考的是师长,师长是有情怀有想法有意境的吗,你赢了!考的是兴趣,真对语文有爱的,这波不亏!
诸葛学堂:许龙
2017高考二卷作文四:2017年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所谓“故乡”_800字
杜甫诗中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其实哪里不是幽蓝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为何偏偏在“故乡”看到的那一颗,分外地明亮皎洁呢?
中国人常常对故乡有一种奇怪的执念。尤其是那些带着一身酸气的文人骚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开始怀念故乡,寻找故乡,时不时感叹一句,再也回不到记忆中的“故乡”。
而这也不难理解。他们中的许多人怀念的,是在那个“故乡”中,他们所度过的童年与青春。我们的传统总是鄙弃喜新厌旧之辈,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怀旧,恋旧的人。他们对故乡的留恋,其实是一种“忆往昔”,他们的乡愁,愁的是自己回忆中最为美好无忧,却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们所寻找的,则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的文化,便是从这样一个“源”,一个“根”,伸展出繁茂壮丽的无数枝叶。而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躯体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伟大和祖先的智慧,这些“根”,在他最初开始的地方。他们寻找记忆中的故乡,寻的是这思想的源头,寻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与他的父母、长辈不生长在一个地方,他其实有两个故乡。这两个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导,才成就他这样一个完整的人!
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往往十分复杂。它常会让人有“家”的归属感,也会产生“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认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离开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广阔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乡,他们所想要的,是故乡记忆中的童年快乐和年少轻狂。人生像一个无休止的循环,从蹒跚学步到步履蹒跚,大家急着离去,最终又匆匆归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生,我们做着同样的事情:醒来,又睡去;活着,便走向死亡。曾经在故乡看腻了的黄橙橙的月亮,成了长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颗牵挂!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你历尽沧桑,别忘了回家的路,那个笼罩着皎洁月光的故乡,还在等待着当年那个轻狂少年人!
2017高考二卷作文五:2011高考全国2卷(大纲卷)优秀及满分作文:因为诚信_900字
诚信,是不取他人院外之梨的"我心有主"。
诚信,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君子胸怀。
诚信,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坦荡风度。
诚信似山,沉稳肃寂;诚信似河,执着向前;诚信似光,照亮人心。因为诚信,时间创造了太多太多的美;因为诚信,一个个英雄展露风采;因为诚信,生命之舟得以远航,尽显风采。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数千年的传承后仍然光彩依旧。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一个个英雄的骊歌在此吹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现青史,提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这赞的是关羽,诚心的典范忠义的象征。只因桃园结义时的一句"生死相随",他付出了一生。即使战乱时投了曹操,在得知兄长下落时依然奋不顾身千里相投,过五关斩六将尽显英雄本色。"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里仰义名"。时光荏苒,三国已成为历史的足迹,但岁月带不走,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英雄的故事必将永远留传……
不得不说,诚信造就了英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玄宗与杨贵妃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即使马嵬坡下杨贵妃缢死,玄宗依旧不忘旧日的誓言,于是七月七日长生殿,玄宗思念逆流成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一种爱是生死相随,"君当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兰芝与仲卿的承诺,他们也做到了,自此,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于是余有叹焉,诚信创造了刻骨铭心的爱情神话。
"他既下世为人,我也是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流尽,才偿还得过他了。"这是绛珠仙草的誓言。她无悔,任凭眼泪从秋流到冬经春流到夏,任凭"眼空蓄泪泪空垂","彩线难收面上珠","已教泪洒窗纱湿",黛玉无怨,因为那是她前生的诺言。如今,我们只能叹:潇湘妃,枉凝眉,三生石畔还你一生泪,花谢花飞,泪已尽,红楼梦中千古爱一回。
有时,诚信更创造了神话创造了传奇。
诚信是金,我们应把它一直传承。让诚信带着我们,一起飞向美好的明天。
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百年不绝的铿锵之声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吉林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油漆的故事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船主与漆工
2012黑龙江高考满分作文:公德行得万年船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的呼唤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手握一滴水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我珍惜,我拥有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常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知足,快乐之源
2012江西高考满分作文:不断追求,不断进取
2012河北高考满分作文:美丽之花开在分外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矮纸斜行闲作草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守得云开见月明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草色遥看近却无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湖南高考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于此岸,心无岸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不必逢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生逢其时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各有千秋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我爱这时代
2012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让未来记住今天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知恩图报学做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向社会的“补漏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勿以善小而不为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从举手之劳到知恩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民族的脊梁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随手的爱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生命就在你的伸手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善意之心,温暖生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漆工的担当与品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赠人玫瑰,手有余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举手之劳也是一种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破除潜规则,回归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细节决定成败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多此一举的感动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补漏”的责任
2012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交流的无奈
2012新课标卷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2012新课标卷作文:船主与漆工的关于生命的对话
2012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
2012陕西高考满分作文(选段)
2012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大隐隐于“乐”
2012山东高考满分作文:理想不死(选段)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灵光一现(选段)
2012四川高考满分作文:水之大度(选段)
2012天津高考满分作文:感受爱,感恩爱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卑渺角落里的慷慨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光荣的荆棘路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做事与做人(选段)
2012福建高考满分作文:人生中的赛跑
2012海南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看似偶然却必然
2017高考二卷作文六: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北京卷:痛苦也美丽_900字
我是一颗沙粒,随风在大地中飘行,时间的浪潮轻轻拍打着我的身体,我从这到那,漂流无痕。
我遇到过一只鸟儿,他扇动着宽阔的翅膀,美丽无比。他的羽毛飘飞在空中,带起了我。我轻轻地靠在他的背上,那有一种热,可以在瞬间融化我的全身。风告诉我:“他从来不鸣。”
我爬去看他的喙,美丽的弧线冲开空气的阻碍,他的喙近乎完美。我问他:“你要去哪?他回答我:“去我该鸣叫的地方。”我把脸贴近他的喙,同样的热度,可以将空气灼烧。
我看到他停在树枝上,夕阳映照在他身上,镶上一层橘黄色。他腾飞而起,带起了树杆在身后风中不住摇曳,他直射而出,喙如利刃般划开空气的干裂,那双美丽的翅膀却紧闭着。最后,我看到他冲向了一簇荆棘,他的身体瞬间被荆棘紧紧包围,有一股红色的液体在每个破口处汹涌而出,染红他那身美丽的羽毛,那是一种热度,燃烧了投洒在荆棘上的夕阳。这时,他美丽的喙缓缓开启,从那里,迸发出一种绝美的音乐,在空旷的山谷上里,震响苍穹。
风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我说:“却是以生命为代价。”
风说:“他很痛苦。”
我说:“但他很美丽!”
风带我继续前行,我飞过田野、山坳,偶尔在小溪旁歇歇脚,我行,我随,风起,我舞。
我听到山上有歌声,低沉雄浑,他们唱着:“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我看到他们衣粗衣,背干柴,行走在崎岖的山路间,一行行水从他们的眼里流出来,他们的声音渐渐嘶哑。最后他们扯着嗓子,风里夹杂着嗓子被扯破的声音。
“国破无家,采薇深山,薇草可食,何处为家?”歌声夹杂在风中,飘走在苍穹。风说:“叔齐、伯夷采薇,身心俱疲。”
第二天,我看到清晨的露珠从叶尖滑落,晨曦的微光照在伯夷、叔齐毫无生气的脸上,他们的脸上,依旧挂着两行水。
鸟儿依旧停在树梢上,叫着,树叶飒飒地响,滴落了一地的露珠。
我说:“真美!”
风说:“却以弃尸山野为代价。”
我飘过,随风漂泊。秋近了,叶片枯黄了脸。风呼呼地吹着口哨,叶片飘零,在空中旋转着起舞,静静地融入大地,无声无息。
我说:“零落成泥碾做尘。”
风不语。
我对风说:“把我放下吧!”
我呆在同伴中,落叶在我们身边滋滋融入大地,那是一个痛苦的融合过程。
我想起了荆棘鸟的最后鸣唱,凄婉绝美!
有一只河蚌,问我们:“你们谁愿意与我走?”
我看到了同伴们在摇头。
我对他说:“我去。”
“你可知道会痛入骨髓,苦不堪言。”
“我知道,但我更需要痛苦过后的美丽。”
我跳进河蚌,阳光投洒在我小小的脸上。
2017高考二卷作文七:2017年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悠悠文墨贯古今_800字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变数之中,见微波而知暗涌,闻弦歌而知雅意,处晦而观明,处静而观动,方为智者之所为,更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承的必然选择。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当在变化之中有所坚守,更有面向环境的创新求解。
自强不息,创新求解传承传统。
诗词歌赋似一脉清流,滋润现代人的心灵。近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还人们苍白的生活以斑斓的色彩。然而,有人或化身怀疑论患者,认为所谓“文化热”不过是刺激感官、吸引眼球;或成为无厘头病人,以看秀方式做台下的“吃瓜群众”。人们或怀疑或戏谑,却忘了正是热播节目的创新求解,让诗意悄然重新进驻人们的生活,让悠悠文墨在热议中得以传承。
与时俱进,重新定义传统文化。
有人痛批当下的“汉字危机”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然而我们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这是不近人情的因噎废食。魏源云:“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有机结合,才能使悠悠文墨“受光于天下”,从而传播四方。《中国诗词大会》的水舞台、大屏幕意境展示,以现代科技还原古典意境;“摇一摇”、新媒体互动,搭建传播平台供文化驱驰。以现代科技之土壤护佑传统文化之根,方能养其端倪,植其苗芽。
重拾自信,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
价值观的多元、外来文化的入侵,难免使国人迷惘于光怪陆离之中,忘了去拥抱传统文化。然而正如李清照所言:“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秉持“民族文化乃一流”的信念,才能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与其他文化握手言和。林风眠在水墨的清雅韵致中得到滋养,方能调和中西,打破画种界限而真正融会贯通;潘天寿挥毫落笔强悍霸道,以最大力量表现传统文化的优秀状态,与各族文化平等交流。秉持一流文化之信念,让悠悠文墨,贯穿古今。
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让传统文化被拖拽的踉跄脚步恢复稳重,让现代中国人不仅会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这是传统文化的创新求解,更是民族的未雨绸缪。
2017高考二卷作文八:2011高考全国2卷(大纲卷)满分作文:诚信之惑_800字
汩汩的小溪汇流成海,那是团结在召唤;
累累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那是谦逊的教导;
古往今来,多少贤人先哲则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宣告诚信的魅力。
然而,你诚信了吗?
若面对由你垫资支付的500万巨额彩票,你会如何选择呢?是义无反顾、绝对诚信地交给彩民,还是理直气壮要求两家平分,抑或是独吞巨款,逍遥此生?调查之中,后两种选择竟成为主流。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当今社会如此严重的诚信危机呢?在我看来,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和高尚信仰的缺失是罪魁祸首。
当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而来,我们所怀念的那个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似乎"金钱是万能的"成了绝对真理,每个人为了金钱从早奔波到晚,从青年奔波到老年。所谓"诚信",似乎与利益成了反比关系。若垫资支付的彩票中了5000元,相信很多人会把奖金还给彩民;若中了5万元,这个人数就会大大减少;50万,500万呢?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在金钱面前,欲望将诚信压缩,将贪婪放大,从而衍生了可怕的诚信危机。
另一方面,高尚信仰的缺失也对诚信危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高尚的信仰如灯塔,可以照亮我们的心,指引前程。如若没有,就会在漫漫长夜中迷失方向。诚信作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让我们知道该走向何处。如今,这盏明灯渐渐暗淡,甚至在有的人心中熄灭,反其道而行之,利用别人的诚信为自己谋利。
今年52岁的陶彩芬大姐是淮安市一名普通市民,每天清晨她走街串巷,卖豆腐供儿子上大学,维持生计。一天,她拾到一个装有1700元现金的皮包。在辗转找到失主后,失主竟说包里本有8100元现金,要求陶大姐赔偿不见了的钱。这件事经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同陶大姐一样不明白,为啥做了诚信的好事却还沦落到现在这个下场呢?失主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使依旧保有诚信的人们寒心,而且进一步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危机。
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不相信诚信的理由。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用心去维护诚信。我们,应当在诚信的灯光指引下,大步向前,走回过去那个纯粹而诚信的时代。这不是时代的倒退,而是心灵的升华。
我诚信,我无悔。
2017高考二卷作文九:2017年高考全国卷2满分作文:民族的灵魂_750字
古往今来,历史的车轮如狂风般呼啸而过,卷起的风沙曾湮灭多少辉煌?!然而,一直有一群人昂首在天地之间!他们是历史的弄潮者,他们永远忠于自己民族的灵魂,他们称自己为:中国人。
《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诚然,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它作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屹立千年,以至于时至今日,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仍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
灵魂是不可弃的。若连灵魂都可以遗弃,又谈何精神?又谈何民族?然而,中华民族历史上却又不乏丢失灵魂的时候。君可记得曾经的丧权辱国?君可知晓文革中的人心惶惶?这都是我们曾经的“落魄”。但君又可记得虎门上空熊熊的热浪?君又可知晓粉碎四人帮时的举国欢庆?没错,中国人一直未曾忘记他们民族的灵魂!那是他们永恒的,不屈的精神!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这是鲁迅对曾经的中国人的告诫。而这句话又是否适用于现代中国人?我们中不乏缺少民族精神的人,没有上进心,崇洋媚外,民族歧视者怕是大有人在。然而人们总以一种抱怨教育、抱怨社会、抱怨国家的心态回避问题,而不是从自身调整。而那些问题也并未有所解决。我们是不是该反省,我们是不是错了?我们是不是已经丢失了民族的灵魂?我们是不是应该正视这“惨淡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坚定不移的磐石,是勇往直前的激流,是不朽不折的古树,是昂首挺胸的雄狮!
中国人可能不是最伟大的民族,但中国人绝对是不向任何人低头的民族!所有的辉煌我们都记着,所有的屈辱我们也记着。因为我们知道,这辉煌是所有屈辱的血泪支撑起来的!我们要让所有的后代都知道,中国人面对屈辱并没有妥协,而是在忍辱中丰满羽翼,等待崛起后的一飞冲天!
正如毛主席所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我们不能遗忘曾经,我们要铭记历史,铭记所有的屈辱与辉煌,更要铭记那永垂不朽的民族的灵魂!
2017高考二卷作文十:2017高考同题作文范文(二):对与好
所谓“对”与“好”都是一种独特的判断标准。“好”是个人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审美意趣、价值体系等不同的审视对事物做出的主观判断。而“对”则是人们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等因素形成的共同判断准则。
因为生长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处立场不同,人们判断事物的感情倾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每个人对于“好”的判断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在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在热情拥抱现代化的同时,也放松了对新时代嬗变所引发的后遗症的准备。
“世人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这句充满无奈与讽刺的话语不知何时已成为了新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波诡云谲、尔虞我诈的商场中,黑心的不法商家用地沟油充当食用油,用三聚氰胺勾兑奶粉,在消费者眼中,不良商家的卑劣行径绝对谈不上好,然而,在黑心商家的眼中,用他们唯利益至上的角度来看,用地沟油、三聚氰胺以次充好,满足了自己的利益需求,便可称其为“好”。
“对”则与之不同,“对”是基于绝大多数人共同的利益需求而形成的判断准则。无论是法律条文,还是道德规范,都是“对”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人们作出判断的尺度和标准。“对”的标准是和谐统一的,不因判断者自身的因素起而有所不同。黑心商家的行为触犯了相关法律,这就是不“对”,再无第二种可能。
每个人的利益要求都不会完全相同,人们如果都按自己“好”的标准行事,便有可能在无意中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以此类推,从集体、社会、国家乃至全人类的评判角度来看,“好”事也就变成了“坏”事。因此人们需要一个广泛的、统一的标准来界定是非,以“对”的标准,做出符合“大我”利益的事。而一旦人们有了是非的正确判断,便能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社会才能更加高效、有序。
所以说,只有是对的,才可能是好的。换句话来说就是:不对的一定是不好的。事情如果不对,即使它符合一些人心目中“好”的定义,也难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认同,因而不会是大家普遍恩痛的“好”,也就是人们心中的对,这是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准则。
当然,“好”也有自己的价值认同体系,许多大书法家为了写出好字打破了人们普遍认同的笔顺而追求艺术上的“美”,这种“错误”无伤大雅,因为它只是书法界对于“对”的一种评价,它只是为了产生绝妙的艺术效果。
此时的“错”与黑心商家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
“对”与“好”的对立,不是说二者本质上就存在矛盾偶尔出现的“好”事不对则时刻提醒我们还应加强法制与道德建设。若是人人都有极强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那“好”事也将被圈进“对”的地盘,我们还犯得着为不对的“好”事而纠结吗?我期待着将来的某一天,只要是好的,便一定是对的,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为一切“好”事拍手叫好。
眼下,“对”与“好”的纠纷仍会不是困扰我们,那不如在判断决策时,多一点对于错的顾虑,少一点对于好坏的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