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芳草长亭路8篇

时间:2018-10-31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一:玉楼香,蝶恋花_550字

  那是一个秋天,秋风轻扬,我看着你前行的身影还有我依恋的脸庞,随着江水点点逝去.知道你的心里有着蝶一样的梦想,不阻止你追逐的步伐,目送你的离去.唯愿你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忘了如何到家了,只记得那天在花园里独坐,望着满园菊花在风中抖落一地的残红,那株兰草也轻轻哭泣,泪珠滴进了心湖里,折射着阳光微微的美丽.偶尔的几声鸟啼打破我的心碎,鸟倦飞而知还啊。
  明月,悄悄爬上夜空.离人泪,两三行,给风带走,吞噬我的心碎.淹没了我在月下的孤寂,淹没不了我的思念.我想至少,至少共有一轮明月罢。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如今,春香满园.思念的芳醇却似更浓烈,时光的更迭,此情未变。
  当我每每来到这乡山小径,便会想起你.杨柳依旧荫荫,芳草依然萋萋,而今你却离去,远在海角.诀别诗,两三行,三月的暮雨里满满的情节,多想打着伞走在你的身边,只能独倚搂头燕飞过。
  无情不似多情苦.离愁就像三月的风雨催落花朵一样令人凄婉.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附:
  蝶恋花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玉楼香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二:长亭路_250字

  漫漫长亭路,凄凄儿女情。张生`莺莺手牵着手,心连着心,相对凝眸,无限感伤于心中,话儿虽短情意浓,别愁离苦生怨泪。
  莺莺千叮万嘱萦耳旁,张生吐诉倾心安慰莺莺,使莺莺能打消疑虑盼其归,立誓定要夺得状元回,待到“金榜题名时,再来续旧情”。可莺莺却并不注重状元及第,只求能与张生长相厮守,白头携老,做一对神仙眷侣,此生别无他求。
  莺莺听得一声“去也”,竟也“九华帐里梦魂惊”,以至一夜相思,万缕情肠,以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依销得人憔悴”。离别之际,纵有千言万语,却都化作了相思泪,千种风情皆融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万古绝唱之中。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三: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兰陵王·柳》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34-1036 2、 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6-98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四:斜阳尽染长亭古道芳草_800字

  那天,有幸见过一场集结。那是将上战场的勇士们在进行离别前夕的集合。照相机,吹响了集结号,勇士们列队向前,脸上或带着嬉笑,漫不经心,或一脸严肃,默默不语。漫不经心的,是对这场战役的蔑视,还是想掩饰内心离别前夕的不安?默默不语的,是否想用冷静对待即将成历史的年华?我不知道,也许这一切都不是我能想象的。这一切都只属于他们,我只是一个看客。一、二、三、他们的表情也随着倒数声慢慢统一。“茄子”,喀嚓、、。摄影唯一的幸福,就是在对于时间的获取,如果美只存在于一秒,哪么摄影师对美的观察就延续到了两秒,然后,喀嚓。瞬间凝固的美,进入照片留在了这个世界,那个逝去的漫漫时光。也拿起手机,在摄影师后面偷偷给他们照了几张。
  喀嚓、喀嚓、喀嚓、好了。整齐的队形被“哗”一声打乱,各自回营,继续埋身书海。突然有个想法,如果这时候突然下一场倾盆大雨,他们会三三两两手拉手到雨里一路狂奔着、尖叫着,直到湿透,直到力竭,然后在雨中双眸对视静默着等待雨的停下,在雨后带着为微笑回营吗?或许吧。雨中,让眼泪肆无忌惮的流着,而不用担心被你看到,雨水总能把双眸清泪溢过两颊的痕迹稀释,直至消失。可惜,雨没有下。那天的雨是否也知道,六月还没到,所以才没有下,以免打扰到他们,因为时间那么少。
  突然想给他们的那些逝去的叫做青春年少的日子添加一个注释,脑海里浮现经典的一个词:十年寒窗。但我不想用,因为太苦,太孤独,只能隐没了那些如梦繁华美丽的记忆,有朋友相伴相助的日子,应该是三月蔚蓝,草长莺飞。而不是寒窗独处,书影三人。思索着,只找到三载酷暑,无奈给他们那在书山在题海在相伴中度过的日子添上。
  有过很多很多的地方,我们来过又离去,那叫桌椅叫讲台叫课堂叫校园
  有过很多很多的事情,我们经历又忘记,那叫忧伤叫失落叫快乐叫感动
  有过很多很多的朋友,我们经历又忘记,那叫同桌叫兄弟叫死党叫知己
  未曾有过的的那份感悟,岁月把它轻轻送来,我们伸手静静接住,然后小心翼翼保存。等到某个风夕雨夜,静静醉倒思绪。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五:《绿藤红藤》续写_700字


  难道?难道爸爸妈妈真的不是人,现在变回了原形?我走进爸爸的书房,发现了一面镜子,里面走出了一个小灰人。他告诉我,他就是给我写信的人。这面镜子能看到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问小灰人:“它怎么用?”“你只要拿起它,然后说出你想要看什么,就可以了。”小灰人回答道。对着镜子我大声喊:“我的爸爸妈妈到底是谁?”镜子中先慢慢出现了一株开着紫花的大梧桐树。我认识它,它就是那株爸爸妈妈告诉我的梧桐树,接着又出现了一男一女还有一个婴儿。难道这两个人才是我真正的爸爸妈妈?于是我拿起镜子一路狂奔,跑出了大门,跑过一座木桥,爬过一个山坡,绕过四个村子,又来到了那株梧桐树下。这是我第二次来这里了,我站在树下,并没有看见我的爸爸妈妈。我泪流满面,大声呼唤着“爸爸,妈妈,你们到底在那里?快出来呀……”突然,老梧桐树开口说话了。原来这棵梧桐树也成精成仙了。我从梧桐树那里知道,小灰人才是真正想要害我的人,每十二年他会出现一次来害人。十二年前,就是小灰人害死了我真正的父母亲。在他正要杀害我的时候,是藤绿和藤红把我从小灰人手中解救出来的。老梧桐树还告诉我,现在小灰人正在加害藤绿和藤红。要想救他们,必须有一个十二岁且与他们足够亲密的孩子把这面镜子砸在小灰人的头上,然后用紫藤把他绑住,小灰人才会消失,从此不会再出现害人。所以小灰人千方百计地想让我离开。听完,我撒腿就跑回了家。只见爸爸妈妈正和小灰人在搏斗,我照着老梧桐树教我的方法消灭了小灰人。我紧紧地抱住爸爸妈妈,哭着:“不管你们是人是妖,你们永远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们一家人要永远在一起!”
 
    上海干巷学校六年级:柳新峙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六:心寂长亭_200字


  静静月光,划过今夜离水,
  一帘往事,又激起梦中谁?
  苦恨长亭古道最,
  惆怅满怀泪眼催。
  广袤宇宙星月残,
  残云萦照寂之山,
  山明今日聚合短,
  短短古道有尽边。
  谈笑往事难心伤,
  伤愁却似针,难抵忧长,
  长追梦路有标航,
  航船犹胜箭,勇冲九霄。
  时光短暂别时到,
  到天涯海角长相叨,
  叨唠之语互相告,
  告昨日长车心寂照。
  静静月光,划过今夜离水,
  回首往昔,永难忘笑与谁,
  苦恨长亭古道最,
  惆怅满怀泪眼催。
  黑河市第一中学高一:李思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七: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原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赏析】

自从清代周济《宋四家词选》说这首词是“客中送客”以来,注家多采其说,认为是一首送别词。胡云翼先生《宋词选》更进而认为是“借送别来表达自己‘京华倦客’的抑郁心情。”把它解释为送别词固然不是讲不通,但毕竟不算十分贴切。其实这首词是周邦彦写自己离开京华时的心情。此时他已倦游京华,却还留恋着那里的情人,回想和她来往的旧事,恋恋不舍地乘船离去。宋张端义《贵耳集》说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相好,得罪了宋徽宗,被押出都门。李师师置酒送别时,周邦彦写了这首词。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已辨明其妄。但是这个传说至少可以说明,在宋代,人们是把它理解为周邦彦离开京华时所作。那段风流故事当然不可信,但这样的理解恐怕是不差的。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隋堤,指汴京附近汴河的堤,因为汴河是隋朝开的,所以称隋堤。“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谁送行色呢?柳。怎样送行色呢?“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呢!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为什么说“闲”呢?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那么,此时周邦彦想起了什么呢?“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如何接得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真是难以忘怀啊!这里的“又”字告诉读者,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但细细体会,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恨”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津堠”是渡口附近的守望所。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最后一次出京时.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极回环往复之致,具沉郁顿挫的风格.

绿杨芳草长亭路篇八:长亭送别_200字


  秋风萧瑟,扬起落地残花
  雁阵南飞,谱奏一曲离殇
  黯然销魂,唯有别时
  柳丝纤长,却无法系住载你远行的马儿
  疏影斜林,亦挂不住徐徐下落的红日
  想那秦淮河畔,最是成双成对
  看如今衰柳长堤,萋萋满别情
  我恨,恨达达的马蹄声踏碎这一世情缘
  我怨,怨天人不得相守共婵娟
  闻君“珍重”,人比黄花瘦
  明日,谁烧高烛照红妆
  锦绣仕途,金榜题名,不过虚妄
  只愿与君比翼连枝互诉衷肠
  人生路漫漫,花容为君减
  只恐君离去,拆泪成两行
  胭脂泪,留人醉
  几时能与君重逢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呈贡一中高三:何淑媛
 
                                                        

上一篇:松风阁记7篇
下一篇:刻苦学习10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