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影观后感7篇

时间:2018-10-31 来源:初中作文 点击:

抗战电影观后感一: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5)_1500字


  在繁多反映抗日战争的影片中,存在着一颗发光点,那便是《地道战》。《地道战》可以说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影片,享有中国早期创作电影的经典之作的殊荣,被认为是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
  《地道战》以1942年的高家庄为依托,正面再现了六十三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开展地道战时波澜壮阔的斗争场面,展现了抗日军民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人民游击战争恢宏瑰丽的场景。也从侧面的反映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野蛮与狡猾。同样地,在《地道战》中,也淋漓尽致地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民族精神,显示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更是高度表现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影片将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形象鲜明的英雄人物和军事教育的内容巧妙地融合为有机的一体,成为了战争片的典范制作。
  《地道战》全片的剧情是1942年,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几家相通的多口地道。某夜,黑风口据点的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地道遭到破坏,幸亏区长赵平原带领游击队和民兵及时赶到,群众始免于难。此后,高传宝和新支书林霞认真学习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了地道斗争的经验教训,带领高家庄人民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道,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次年初夏,日伪特务冒充武工队混进庄内刺探情报。高传宝看出破绽,便将计就计,利用战斗地道的翻口,将他们一网打尽。日军队长山田纠集几个据点的兵力进行报复。高家庄人民利用战斗地道,沉着应战,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通过实战,他们进一步把地道由村内扩展到野外,形成地下网络,变单纯防御性地道为能守能攻的地道。为了全歼黑风口据点的敌人,赵平原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但山田狡诈善变,他集中兵力偷袭高家庄,企图解救西平之围。高传宝领导高家庄民兵,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和游击队,一举拔掉了黑风口的敌人据点,又回戈全歼了进犯高家庄的敌人。
  《地道战》拍摄于1966年,特定的历史年代,使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但在影片里,同样深刻、成功地反映出了地道中国人的本色。在外族入侵,日寇铁蹄蹂躏大江南北,把祖国人民逼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并不只是一味的忍受苦难,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地道战,沉重的打击了入侵者,令日寇闻地道丧胆,不仅保卫了家园,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向共同团结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下的各国人民展现了人民战争的无穷威力,增强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抗入侵的信心,更是凸现了中国人的本色。
  作为中国经典的战争电影,《地道战》在艺术上的成功是其一大原因,尤其以细节的刻画为最,影片中日军偷袭高家庄,高老忠为敲钟报警献出了生命这一细节的刻画,就给予人极大的震动,高老忠面对鬼子的屠刀,视死如归,敲响了警钟示险,从容就义。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可以知道,高老忠敲响的不只是警钟,也是高家庄群众向日本侵略者发动最猛烈复仇的号角声,更加是日本侵略者的丧钟。高老忠的死,更加激起了高家庄人民的反抗,在高家庄人民的群策群力之下,完善地道战,最后杀死高老忠的侩子手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中国最善良、最地道的庄稼汉,在入侵者面前发怒了,给予了入侵者最沉痛的打击。也许这时,我们才猛然想起昔日一位西方伟人的警告:不要惊醒东方这头睡狮!中国这头睡狮,在入侵者野蛮掠夺的刺激面前,猛然惊醒了,并给予了入侵者最严厉的惩罚,而且我们知道,这头睡狮在昏睡了百多年后醒来,并在1949年后,将会永远地清醒着,傲视全球。
  时间推移,在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地道战》给予我们的也不仅仅是一些脱口而出的经典的台词,如:“高,实在是高”,“你的,土八路的干活?”,“堵住笼子抓鸡,关起门来打狗。”“你们要各自为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要放空枪!”等等;更不只是地道庄稼汉打败强盗的暴力欲和英雄情结的极大的满足和膨胀。也不只是获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胜利,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因果循环关系,甚至还有肆意嘲笑好人就是忠厚老实相,坏人就得一副奸诈貌的相由心生的谬论,或者还有那淡淡的儿提时钻地道时的地道情结。
  六十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已经成为历史的永远,沉睡在历史的红色地道里,但其彰显着的地道的祖国抗日优秀儿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无上智慧,却依然的让我们肃然起敬。
  依稀看到,《地道战》中,从地道里埋伏而出的不是望而生畏的千百万神兵神将,而是一股地道的黄色的风暴,席卷一切。

抗战电影观后感二: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_200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铁血》观后
  今天下午在上海观看了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铁血》──一部正面
  反映国民政府军与日寇浴血战斗并战而胜之、但拍摄完毕却被雪藏了十一年之久才
  见天日的抗日战争电影。
  笔者对《铁血》一片持肯定的态度,虽然个别情节明显地是为了戏剧性而“编
  造”出来,但并未影响故事主题的发挥,把杜聿明所领导的国民政府第五军视死如
  归、英勇抗战的事迹如实地再现在电影观众眼前。
  今春,日本文部省(教育部)审批核准的一批历史教科书,肆意美化日本皇军
  侵略亚洲各国所犯下的战争罪行,歪曲历史,无视侵略受害者的感情,受到了包括
  中国在内的很多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纷纷大声疾呼:历史不容篡改!
  今年适逢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六十周年,中国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借此机会,提醒国民毋忘国耻,奋发图强。在众多的庆祝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国
  内媒体上出现了谨慎但毫不含糊的文字,确认“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日寇英勇
  战斗”的形像。
  回到正题,来看看《铁血》是如何向观众展现中国军人在正面战场血战日寇的
  吧。
  故事发生在1939年冬天。自从日本人两年前在北京芦沟桥点燃战火,中国经历
  了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血战(告捷)、武汉大撤退、长沙会战等重大事
  件后,日军突然从东北战场抽调曾经重创俄罗斯军队的第五师团,挥兵南下,开辟
  桂南战场,妄想对中国大后方形成一个南北钳制的军事布局。
  中国全民抗战进入严峻时期。
  保家卫国,乃军人天职。电影开始的一个场面,是雨中的国民政府第五集团军
  军长杜聿明率领全体官兵在南方某火车站向乘专列经过的“校长”(北伐期间蒋中
  正任广州黄埔军校校长)请战,其心之诚,其志之刚,浩然正气,气吞山河。
  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过“蒋介石”三个字,但从火车上已经下寝的“校长”到
  战役胜利后颁发嘉勉令的“委座”,这位战时中国领导人、中国军队最高统帅的影
  子却贯穿整个故事的发展。
  与很多宣传八路军新四军抗日电影不同的《铁血》,没有八股,没有光环,却
  着力去描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感情、缺点,描述战争
  的惨烈,描述中国军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杨振宁的岳父、国共内战中败在刘、邓大军手下的杜聿明将军,在《铁血》中
  率领“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五军团,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更不惜立下军令
  状,以“个人愿意承担所有责任”来向“校长”请战,充份展现视死如归、顶天立
  地的黄埔军魂。
  电影中的其他国民军将领戴安澜、郑洞国、邵师长、董排长等,也是一个个身
  先士卒,勇猛无比。
  电影开始有一幕老百姓拦截国军开往战场的情景。因为广西老百姓和这些来自
  河南的子弟兵语言沟通上有困难,以为他们是逃兵,不让走。最后通过一位本地兵
  向家乡的父老乡亲解释之后,团长带领全体官兵向老百姓下跪,发出了“消灭日寇,
  保我山河”的誓言。
  共产党军人建立军纪靠的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国军整顿军纪,则靠铁
  面无私和钢的纪律,靠棍棒杖罚。对于后者,《铁血》通过两个情节作了生动的描
  述。在第一个情节里,某日,在广西巢宁县安营扎寨的第五军团某部驻地发生了一
  宗士兵强奸民女的事。某部团长面对痛不欲生的民女发誓:“姑娘,我一定要给你
  还一个公道。”他立即召集全团官兵:“你们哪一位干的,站出来,我邵某人给你
  叩头了!”结果没有人站出来。他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裸露出上身,同时命令所
  有人脱衣。结果被民女抓伤上身的某连长无所遁形。面对这位战功显赫的爱将,团
  长含泪摘下了他的军徽和勋章,送上一碗酒,然后把他送上了黄泉之道。
  在另一个情节里,与日军激战后回防休整的间隙,董排长发现几名士兵违反军
  纪,出去抽大烟和赌博,立即召集全排集合,严辞斥责违纪士兵,并当众狠刮耳光。
  这时团长出现,训斥违纪士兵之余,也批评长官教导无方,责令要与违纪士兵一道
  受罚,每人军杖二十大板,直把众人打得皮开肉绽,眼冒金星。
  黄埔军人就是这样“打”出来的。
  《铁血》是一部充满血腥的电影。面对优势装备的敌人,中华将士以血肉之躯勇
  挫敌人锐气,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昆仑关战役的最后胜利。由杨光远导演的这部电
  影,没忘了渗入一段儿女之情,把国仇家恨加以人性化。《铁血》中对董排长这位
  小人物用了最多的胶卷。电影摒弃了传统正面人物的脸谱化,董排长的扮演者乾瘪
  瘦削,其貌不扬,甚至可以说有点鼠目獐眼,活像一名瘦皮猴。然而,正是这样一
  位满身旧军人习气的小长官,却在电影中表现出一位有血有肉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
  和人性善良的一面,这些都是通过董排长与桂花的一段儿女之情表现出来的。美貌
  如花的桂花本来是县城里的青楼女子,赎身从良后,带着一位女孩回到家乡生活,结
  果女孩在日寇空袭中被炸死。悲痛欲绝的桂花,把女孩的一顶小花帽挂在自己大门
  外的门梁上,从此闭门裹足,谢绝一切访客。董排长从其他难民口中听了桂花的故
  事后,启开了桂花的大门,发誓要杀掉一打鬼子,替桂花报仇,然后再回来迎娶她。
  最后董排长带领敢死队摸黑对昆仑关发起攻坚战,为国捐躯,实现了自己给爱人许
  下的诺言,也给桂花留下了无尽的痛楚。
  笔者还留意到,《铁血》整部电影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任何中国近代史中关键
  人物的名字,既没有提蒋中正和国民党,也没有提毛泽东和共产党。战场上的军队
  是中国的军队;昆仑关上百孔千疮、弹孔累累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帜是中国的国旗,
  迎风飘扬,向日寇、向世界宣扬国威。信息再明显不过,抗日救国是全体中国人的
  事,是全民族的事。
  电影中,国军将士前赴后继,为国牺牲,其壮烈场面,其动人之处,催人泪下。
  在这方面,电影的镜头对第五军团的英雄事迹一点也不吝啬:在日寇机枪扫射之下
  一排排倒下去的优秀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民族的新生。在敌人
  堡垒枪眼前那一捆捆扎在竹竿上的炸药和手榴弹,让笔者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了国共
  内战时期解放军英雄董存瑞的形像,都是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啊……
  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今天,以史为鉴,温故知新,实事求是面对历史,
  走出本民族历史恩怨的阴霾,为振兴中华共同努力,是《铁血》这部电影带给我们
  的积极意义和启迪。
 

抗战电影观后感三: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国歌》观后感(8)_1200字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这一句歌词再熟悉不过了。在我们每周一早上的升旗仪式上都会庄严地唱响这首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众所周知,我们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词的。但你知道他是怎么诞生的吗?《国歌》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我们的国歌的由来。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戏剧家田汉用和他的好朋友聂耳一起,以写戏与义演的方式抗日,却遭到了袭击。这引起了众多爱国人士的愤怒之情。而在此时,他们和两位东北大学生相遇了。东北大学生由于日本鬼子的侵略而被迫背井离乡。他们的悲惨遭遇更激起了田汉等人的满腔热血,即使会再遭袭击也在所不辞。田汉的好朋友梅宁、梅香兄妹俩也加入到抗战的队伍中。他们为了拍摄战地场面,竟带着摄像机深入战斗前线。前线是十分危险的。枪林弹雨中,田汉与聂耳毫不退缩,坚持将每一个战斗场面拍摄下来。从此以后,田汉、聂耳、梅香和诸多演员们拍摄了许多抗战影片。可是,在一部电影的拍摄中,作为替身的梅香却被突如其来的战斗机子弹杀死了。所有人都痛心不已。此时,田汉正在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词而烦恼,经历了梅香的死后,痛失好友的田汉又得到参加义勇军的东北大学生失败的消息。悲痛的田汉终于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风女儿女》的主题曲歌词——也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之后,正当聂耳在为这段激情高昂的歌词作曲时,却传来了田汉被捕的消息。为了保护聂耳,组织派他去欧洲学习。之后,聂耳终于完成了田汉寄予全部希望的《义勇军进行曲》,并让这首歌随着那悲怆的曲调久久地回荡在田汉所在监狱的上空。田汉被营救之后,决定返回上海,他说:“中国不会亡,她将有更新、更强大的生命。”因此,他要“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国歌》是一部时代感很强的电影。以“国歌“为主线的整部影片,在描述东北沦陷、淞沪抗战和各位主人翁不同命运的同时,还有一个无声的画外音在不时鸣响: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中华民族是站着生的民族。它以一种银幕上久违了的崭新的青春热情、质朴真挚的表演,把那个血与火、悲壮与惨烈交织的战乱年代表现得让人感同身受。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地发出最后的吼声”,吼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剧中主人公那团结、勇敢、顽强、忠于祖国的精神,以及无比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深深地感动着我。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抗战时中国人民强大的凝聚力。那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是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根本动力。这部电影让我在时刻的感动中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巨大博动,体会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所带来的的巨大震撼。是的,“中国不会亡,她将有更新、更强大的生命。”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大全(30篇)
爱国电影观后感:《我的兄弟叫顺溜》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建国大业》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南京!南京!》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集结号》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铁流1949》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风声》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复兴之路》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南京!南京!》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我的1919》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东京审判》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建国大业》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用鲜血染成的红领巾
爱国电影观后感:《地道战》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铁血》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红领巾》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党的女儿》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毋忘国耻》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霍元甲》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看《黄埔军人》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焦裕禄》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红孩子》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国歌》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张思德》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走近毛泽东》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我的法兰西岁月》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观《少年雷锋》有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让生命充满爱》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心灵点滴》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无声的河》观后感
爱国电影观后感:《少女穆然》观后感

抗战电影观后感四: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张思德》观后感_550字

  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张思德》观后感
  昨晚观看了电影《张思德》,影片描写的是抗日战争后期,延安正处在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的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象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着了我们的整个事业。毛主席的这篇讲话,发表时以《为人民服务》为题。这篇文章也成了共产党人行为准则和毛泽东思想的具体体现。
  电影《张思德》将为人民服务具体化,让观众相信,为人民服务是快乐的,这个榜样值得我们世世代代学习。通过观看《张思德》影片,我深深体会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奉献的伟大,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张思德,伟大的人民,需要永远的“为人民服务”。在张思德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本能的、涌动着的自我奉献的精神。
  这部影片的现实意义在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不能丢,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应当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抗战电影观后感五:地道战观后感_1200字


  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影片,《地道战》上映已经整整四十年了。这部影片在几代人的成长过程中可以说是久演不衰,其原因何在?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电影事业的繁荣,可以说是不无裨益。
  要细究《地道战》青春永葆,魅力永驻的原因,我看主要还在其传统的“寓教于乐”的审美价值取向。
  首先,从它的“乐”,也就是营造其娱乐功能的因素来看,不外乎三点:一是有一个波澜迭起,引人入胜的故事。《地道战》主要表现的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的英勇游击战争,这个大题材并不容易驾驭;而作为一部“教学片”,它主要的任务又是介绍地道战的方法、特点,弄不好就极易流入解说、诠释的枯燥。影片的制作者明智地以“一斑窥全豹”的方法,从高家庄群众与黑风口据点敌人斗争的视点切入,运用传统的“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这就为沉闷的教学找到了一个鲜活的载体,并由此而生发出动人的故事。交错其间的老村长报警,敌人乔装武工队等一系列的惊险情节的安排,即我们传统戏剧中“戏眼”的运用,便使影片产生了一波三折,扣人心弦的效果。其二是巧妙引导观众思维的投入和参与,从要不要挖掘地道到地道如何挖,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出击,从村落地道到地道网络,这些问题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个个提出,让观众和剧中人一道思考,共同解决,使观众不由自主地身临其境,获得一种参与的紧张和成功的快感。其三是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大大强化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诸如三田队长、汤司令的一些台词,鬼子进庄的音乐,影片的主题歌等,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熟悉和传唱。
  其次是《地道战》的“教”。孔子有“诗、观、群、怨”说,中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育作用。《地道战》的教育作用,即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效益又是什么呢?一是让观众全面学习和具体了解当年地道战的作战方法(在科学高度发展的现代战争中,地道是否仍有当年的地位和作用显然值得研究);二是使今天的人们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历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威力,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对我们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呼唤人们时时记住这段悲壮的历史,受到形象、生动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在我们今天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时,组织群众来观看这部影片,就有其更为重大的现实意义。
  时代的发展也决定了某些一成不变的传统审美趣味的落后,再加上四十年前那种“左”的思维定势的制约,像《地道战》这样严肃的战争题材用类似轻喜剧的方式处理,淡化战争的残酷,淡化我方的惨烈牺牲和代价,对人物高大全的脸谱、程式化的表现,影响了人物的立体塑造,影响了人们对历史客观、全面的认识,今天看来,不能不说是影片的一些遗憾和缺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老百姓有其喜闻乐见的东西。对于当今在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困惑、迷惘的中国电影,如果能从自己幼稚年代产生的《地道战》等一批受到起观众钟爱的作品中,冷静地反思得失成败,认真地总结、扬弃,那么必定能走向清醒,走向成熟。
 
    五年级:暗暗sos

抗战电影观后感六: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地道战》观后感(4)_400字


  “地道战,嘿,地道战……”每当这首歌萦绕在我耳旁,便就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使我不由分说地抬起头,望着屏幕,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涌出一份冲动、一丝缅怀、一抹痛恨、一缕埋藏于心底的爱国之情。
  日本给中国带来的伤痛我们是永远难以忘却的,也是不能忘却的。1945年8月15日,这是一个改变中国悲痛命运的日子,日本无条件投降,结束了战争的局面。
  地道战更是抗日战争的一个突破。移动、躲藏、攻击,传递信息都很便捷,使敌人摸不着头脑,疑心重重,就如玩心理游戏般,把敌人玩得团团转。这实在不得不钦佩那时的中国人,创造出这么令人为之感叹的地道,真可谓是中国英雄儿女智慧的结晶啊!他们面对毫无人性的日本鬼子的攻击,却一次一次,又一次坚强地坚持下来。而支持他们的则是他们胸口的一把熊熊大火,一份爱国的情感,把国家的荣誉放在了个人的利益之上,不畏惧死亡,坚持到最后一刻,有的则死在了战场,但他们明白: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抗战电影观后感七:爱国电影观后感作文:《国歌》观后感(6)_800字


  “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每当听到这激动人心的国歌时,我将会联想到战死沙场的烈士。他们为了新中国而活,同样也为了新中国而死。同时,一种爱国的想法油然而生。那是因为我们生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是因为我们活在这个富饶的中国;那时因为新中国是由无数名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在观赏完《国歌》这部爱国电影后,不但使我们加强了对祖国的热爱,也加强了我对烈士们的敬佩之情。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每天在中国肆无忌惮的屠杀我们国家的子民,引起全国人民的憎恨和反抗。而国民党却从来不打算抵抗,任由他们胡乱的杀人。这使中华人民遭到了无辜的伤害,大好河山陷入敌人的手里,怎能完好无缺呢?因此,中国人民更加受到了耻辱。就在这生死关头,田汗、聂耳认为必须创造出一首能够激发人们斗志,增加我国气势的歌曲来唤醒人们的爱国精神,也鼓舞人们不畏流血牺牲的精神。于是《义勇军进行曲》从此诞生了。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当升旗时,我们都会听到这熟悉的歌。这时我深深地体会到田汉先生在写歌词时的那份渴望国家繁荣的焦急心情。而且根据现在来说,这句歌词也没有过时。只要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已经“站起来了”,也不再是“东亚病夫了。但也要加快步伐去追赶其他发达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等。我们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了。
  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要有远大的梦想,要有真实的本事。学习固然很重要,但不能仅仅局限于“主科”,而忽略了课外知识的精华,更不能放弃自己的业余爱好。否则,就会成为一名“正宗”的书呆子。我们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花朵”。特别要敢于探索,也更深地去游览知识的海洋。
  “……起来,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让雄伟的国歌,鼓舞我们为祖国飞翔,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以后的伟大振兴而努力奋斗吧!

扩展阅读文章

初中作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初中作文推荐文章

初中作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