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7篇

时间:2018-10-31 来源:作文素材 点击: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一):守得云开见月明_700字

  又一季春夏秋,一岁一枯荣,又一场浮生幽梦终为秋。
  ——题记
  我把实木的椅子搬到窗边。
  椅子是新的,散发着木头和清漆的味道,在手中的分量着实不轻。
  难得清闲,没有成堆的作业和唠叨,被分数禁锢的身体放松下来,啊,真舒服
  我像午后晒太阳的猫咪一样眯起眼。
  夜晚总是会引发人的无限感慨,像白天,我们奔波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各种负面情绪,它们被迫停息,但一旦安静下来,一人独处时,反倒会被淹没……
  就像是有人在夜晚微弱的灯光下一笔一划写着某人的名字,在微弱的灯光下哭到泪流满面……
  青春就是这样吧,矛盾,冲动,夹杂着痛苦和不甘的青涩糖果。
  彼时我坐在窗边,托腮看着外面深蓝的天空中,那皎洁的白玉,轻轻叹气,自己出神的想着什么,待我回头时,惊觉那月已不知何时消失了踪影,连同那一汪流转的水也夕辉不再,气氛沉默的诡异。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我勾起了嘴角,自嘲的笑笑:倒也真应这景……
  千年之前,你依窗独坐,看着满园花朵,袖间有淡淡的暗香,依稀可见点点泪痕。
  千年之后,我凭栏望月,看着皎洁的银光,淡淡的笑笑。
  乌云是遮不住月光的,只要肯守,云终散,月终见。
  何不换种心态?满园花开正好,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你看,那穿破乌云的清辉,我们终究还是会守到的……
    初三:李心怡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二):材料作文写作指导:热爱生命


  作文题目:孝感市2011届高三第二次统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当代有位诗人在诗中写道: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个题目中的材料选自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热爱生命》从诗歌本身看,这是一首哲理诗
  首先我们要明白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中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四个段落,看似相似,却各有其趣四个段落分别围绕“成功”、“爱情”、“奋斗”和“未来”四个关键词进行分析和回答诗中所热爱的不是最终的成功和未来的美好结局,不是爱情的获得和奋斗目标的实现诗作里溢出的热爱,其实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追求,“风雨兼程”、“吐露真诚”……这些都是体现热爱的种种表现热爱生命,不是因为想要获得而去热爱,而是因为热爱而最终获得一句话,人生要有目标,虽然路上注定有崎岖和荆棘,但只要坚持,只要努力奋斗,注重过程,风雨过后必能见到彩虹
  其次,要理解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诗歌第一节中“选择了远方”(有理想),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不管结果成败,这是态度;“便只顾风雨兼程”,义无反顾,持之以恒,这是行动再如诗歌第四节中“只要热爱生命”,这是前提;“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即在热爱生命的过程中,不怕坎坷、挫折、曲折,顽强地拼搏,这是态度;“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这是结果在选取其中某一点立意时,不能忽略其他两个方面
  根据提示,我们可以选择诗句中感受最深的一点来立意如“选择远方作为人生的目标”“为了一个目标执着追求”“热爱生命”“追求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乎结果”等等写记叙文,可写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遭遇困难以及自己如何定下目标,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写议论文,可结合生活中典型人物的事例,发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的感想……不管选择哪种文体,建议拟一个新颖抢眼的标题,给阅卷老师第一美感也是很重要的
  【考场作文一】永不言弃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是啊,无限风光在险峰,没有永不言弃的坚毅意志,又怎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山览景需要永不言弃,生活中做其他事情也莫不如此(引用所学课文中的话开篇,现出作者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借登山览景扩展到做其他事情也需要永不言弃,紧扣了标题)
  永不言弃,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李连杰,中国著名影视演员,然而他并不是命运的宠儿18岁拍摄电影《少林寺》一夜成名,但第二年他就摔断了腿;好不容易等到《黄飞鸿》系列电影大卖,他的经纪人又遭枪杀,事业再次陷入低谷……在一次次事业进展不顺利时,一次又一次跌倒时,李连杰也曾痛苦、彷徨过,但他明白,那些逼得他走投无路的困难又何尝不是让他变得强大的理由呢?于是他咬紧牙关,不放弃,跌倒后继续站起来,终于成为国际知名演员试想,他若放弃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又怎能有如此成就?唯有对困境抱有一种“永不言弃”的态度,让自己变得更乐观、更坚强,方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本段列举李连杰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成功”角度阐述了“永不言弃”的重要性)
  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了也光荣我想到徒步走遍全中国的探险家余纯顺在进行了近十年艰苦卓绝的漫长旅程后,就只剩下生命禁区罗布泊了在生存几率几乎等于零的残酷现实面前,余纯顺没有退却,没有放弃临行前,他对随行采访他的记者说:“我也许真的会失败,但我不能放弃这个梦想,就是失败,我也要当失败的英雄!”不幸他的话应验了但他那种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却使他屹立成一个大写的“人”,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新时代不倒的丰碑!(本段列举余纯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从“结果失败”角度说明了“永不言弃”同样重要)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成功的诀窍有三个:第一个是,决不放弃;第二个是,决不,决不放弃;第三个是,决不,决不,决不放弃!”短短的三句话,留在世人心坎上的,却是一种永恒的力量(引用名言论证,简短而有力)也许我们曾因成绩不佳而想放弃学习,但只要想到“中国达人秀”刘伟,我们全身就又充满了奋进的力量;也许我们曾因前途渺茫而想放纵自我,但只要想到“轮椅哲人”史铁生,我们就又重扬了信心的风帆(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名人的激励作用让我们永不言弃)
  假如命运折断了希望的风帆,请不要绝望,彼岸还在;假如命运凋零了美丽的花瓣,请不要沉沦,绿叶还在在理想的前路上,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永不言弃!(联系文题所给材料中的诗句,用有文采的语言结束全篇并点题)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事例翔实,观点明晰为了印证“永不言弃”的观点,文章第二、三段列举了李连杰、余纯顺等人的事例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引用事例进行论证时,叙述简洁,分析到位,揭示了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四段,文章还引用了丘吉尔的话作为论据,这是道理论证从表达上看,文章结构层次井然,叙议结合,语言通畅
  发展等级:文章从所给材料诗歌的第一节入手,提炼出“永不言弃”的论点,体会感悟深刻在论据上,有事例也有名言,有详述也有略写,中外结合,选料较为典型在论证方法上,例证与引证相结合,正反兼顾整体上看,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综合评分:23(内容)+23(表达)+8(发展)=54分
  【考场作文二】风雨兼程
  安陆二中2009级2班张慧敏
  有一句诗说:“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由此可见,既然选择了远方,就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才能到达远方(引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就地取材,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当我们选择了为科学而献身,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哥白尼为了坚持“日心说”,甘愿被绑在绞刑架上让大火烧死;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家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差点被炸死;居里夫人为了提炼放射性元素镭,整日沉于实验室,不畏艰苦,不舍昼夜……他们都选择了科学的远方,没有谁去想是否会成功无论一路充满多少艰辛,淌了多少血泪,他们只顾风雨兼程,因而在人类发展的旅途上留下了一串串耀眼的脚印(从“献身科学”的角度列举了哥白尼、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人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艺术而献身,不要去想身后是鲜花还是冷雨,只顾风雨兼程“我的人生,是为了上台做准备!”还记得台湾京剧名旦魏海敏这样评价自己魏海敏10岁入台湾海光剧校,至今已和京剧舞台结缘40载从学校最闪亮的小明星到海光国剧队的当家青衣花旦,再到国内外的表演艺术家,她用她的勤奋与汗水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超越她不在乎疼痛与否,亦不在乎成功与否,既然选择了艺术的远方,就要用一生的激情去追随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便只顾风雨兼程正因如此,魏海敏到达了舞台艺术的顶峰(从“献身艺术”的角度列举了魏海敏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当我们选择了为祖国献身,不要去想前路是寒风还是荆棘,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为了祖国的科技事业,历尽千辛万苦,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选择了大漠深处,与世隔绝,只一心研究核事业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他受到了严重辐射可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惦记着稿纸上那些计算原子的数字,牵挂着祖国的利益既然选择了为祖国献身,无论身后有多少艰难和险阻,管他岁月与沧桑,便只顾风雨兼程邓稼先做到了,他的人生真是一曲悲壮的凯歌!他把一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他用生命的热情阐释了爱国的高度!(从“献身国家”的角度列举了邓稼先的事例并加以分析论证)
  今天,当我们选择了为民族之复兴而读书,我们一定要用青春的热情点燃生命的火把,不要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是成功还是失败,既然选择了璀璨的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驶向光明的远方,才能让古老的中华民族在我们手中复兴强大(联系实际表决心,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无论我们选择了怎样的远方,不要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展望未来,深化中心)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文章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引例充实本文按照“引—议—联—结”的思路行文作者首先引述了文题材料中的诗句,提出中心论点,这是“引”接着,作者采用横向展开议论的方式,依据中心论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拟定了三个分论点,并一一结合材料与事例进行了简要分析,这是“议”随后作者联系现实生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这是“联”最后,作者用一句话概述了三个分论点,重申了中心论点并展望了未来,这是“结”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完整,文体特征鲜明,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发展等级:文章内容较为充实在选择论据方面,作者做到了准确、典型和多角度具体运用时有详有略,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是,论证方法显得有些单一
  综合评分:24(内容)+22(表达)+8(发展)=54分
  【考场作文三】选择·无悔
  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
  ——题记(题记颇具哲理意味,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路,有千万条;但信念与希望汇聚的路,将使你一生无悔的走下去(开头有些简单,虽有“无悔”两字照应标题,但却与“选择”无关)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陶渊明选择了归隐自然的道路,他追求着“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的日子他难道就没有济世情怀?他难道就是在逃避现实?不!他“性本爱丘山”,他希望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是他的选择即使亲友不解,即使生活窘迫,即使官府热情邀请,他依然“引壶觞以自酌”,坚持他的选择高傲地说无悔(一举陶渊明的例子,分析紧扣“选择”“无悔”展开,弥补了首段的不足)
  “终于找到了!”袁隆平高兴地举着一株水稻,那株水稻就是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他,一个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却重返农田,研究粮食,他的行为不被人理解,但这是他选择的路他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着,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他的坚持迎来了他的成功有人问过他,是否后悔过曾经的选择,但他满脸洋溢的笑容向世人展示着他的无悔(二举袁隆平的例子,增加印证的力度)
  “不抛弃,不放弃”,这似乎是王宝强的写照不抛弃梦想,不放弃希望学武的日子很累,四处飘泊的日子很苦,但他怀着对梦想的坚持,在他选择的道路上,昂扬向前或许他不是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他选择他的路,用无悔延续梦想,用青春铸造辉煌!(三举王宝强的例子从用例看,三例在选材上,没有多大变化,有古今却无中外,可以删改文字组合成一个排比段如此,倒有罗列事例之嫌)
  昙花一现,给人的总是无法延续的遗憾但这是它选择的路,它用绚丽的花朵,展示着生命的无悔
  胡杨立沙漠,用挺拔的身躯抵御风沙,它是孤独的但这是它的选择,他用坚持向我们昭示着:无悔,也能铸造美丽(承上举人物例之后,再举自然界之植物例,以扩大选材面,增强说服力)
  路,有千万条;选择,却只有一个无论未来的路是平坦还是泥泞,是鲜花怒放还是荆棘遍布,是欢声笑语不断还是惆怅悲伤多时,那都是你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不要在意成功或者失败,不要在意赞美或嘲笑,不要在意晴天或乌云,因为选择无悔!适应而择,无悔而行(照应首段与题记,凸显主旨)
  带着对梦想的坚持,带着对未来的追求上路,品味一路上的酸甜苦辣,等行到路的尽头,我们可以大声说:无悔!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朝着地平线走去,让世界评说你的背影!(化用文题供料中的诗句,扣了材料)
  【总评】基础等级:从内容上看,本文感情真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作者选取了“选择”“无悔”两个体会最深的关键词作为自己议论的主体,并围绕其举例展开论证选例准确、典型也紧扣了论点,不足之处在于人物事例没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新鲜性也不够,论证方法较为单一,降低了说服力从表达上看,文章语言流畅,有一定的思辨性在段与段的衔接上还可以增加一些过渡性语句,以让结构更加紧凑
  发展等级:文章语言较有文采一是多用整句,多处构成排比或对偶句式,使得全文整散结合,有错综之美,读来抑扬起伏,畅快淋漓二是文句有意蕴,如“人择适途去,花谢无悔心”“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脚更长的路”等句子就含有丰富的内涵,值得品味
  综合评分:20(内容)+20(表达)+10(发展)=50分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三):感觉_2000字

  我第N次提笔,始终寻思不出要写些什么。如果真要去写,总要有目的的。何?我且拦胆问自己一回,答:不知道。或许是为了名声去发表吧!也或是在感情上有点海啸。若是为了名声,那,当然了,“财多了要惹祸,树大招来阵阵风”,“人怕出名,猪怕壮”。我倒是希望那名声能屈能伸。坏人来了,我埋名隐姓。好人来了,我毛遂自荐。说了半天,还是为了这半条小命。可是,写文章,有时还真是一种消遣呢!
  好吧!既然已经开始,且等我酝酿一下感情,这……不妙啊!……实在太不妙了!感情出现危机。这要咎于我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一腔伟大的爱的甚至奋不顾身的热情,让我无暇顾及自己的感觉和情思。当然,这也许是我为自己的空虚所寻来的一个极具安慰性的理由。可是,水深火热之中,我还是会为自己留一块自留地的。我计划在这里开垦一片天地,直至生出我理想的苗,开出感情的花,结出事业的果。嗯!我握紧了笔做的锄头,走了进来……不错,它至少没有完全荒芜。噫!还有!还有几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呢!不错,真的很不错!我转了个弯来到这边,哇!你简直不敢相信!这里不单是朵朵含笑,再走几步,它繁花似锦、满园如春啊!妙极!妙极!我,我要为开头的感情危机的臆断做出正式而深刻的道歉了。对呀!其实我本不该把自己看得如此空虚和荒芜的。就像一个朋友告诉我的,我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棵铁树呢!我也要争取开花!开花!……
  噢!不好意思,刚才有点失态。
  先让我喝杯水,压一压这复燃的热情之火!
  “咕咚!…咕!…咚!”
  啊!好多了!可是……可是这杯水同样冲断了我的思维。仿佛思想是从胃里飘上来的,一浇便没了。可这断裂终不是那种钢板崩裂的“咔嚓!”,也不是皮筋开裂时“啪!啪!”的劲爆。而是——而是一种若小溪断流时的不为人察觉的柔缓,且呆呆的、傻傻的样子!目光聚焦在“字里行间”,要把这张纸烧出个孔,慢慢向四周扩散,只剩下一个焦黑焦黄的木头桌面。目光再不移,这硬朗的木板上也要被钻出个火孔了!……我的书本、资料全都在桌洞里燃了起来。熊熊大火吞噬了一切,桌子在木料燃烧的“噼里啪啦”中轰然倒蹋,我赶紧将那“自留地”装在口袋里。这时,我脚下的地板也被灼了一个洞,我摇头晃脑地就跌了进去!我吓得闭上了眼睛,张开嘴大喊……
  当我的嗓子哑了的时候,我睁开了眼,摸了摸口袋,那“自留地”还在,我便放下了心。只是低下头看了看这页纸,纸上全是刚才喊叫时喷洒和溅落的唾液精华,用手那么一抹,那字迹便像一个个阿飞,甩着长长的头发冲过来。溪水的珠子又叮当作响了,思维的清潭又碧波荡漾了。看!热情之火又复燃了。而这热情恰源于我的呆了,怪哉!
  且不管它!正所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发呆过后是爆发嘛!说到这儿,我开始觉得我的写作是一种消遣了。说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话,这说明我还真达到了一种境界呵!
  每每得空,便顺手牵一张小木桌,压上一杯无色无味的水,铺上纸,拿下笔,捡个小椅儿动情的坐下去。哎嗨!我便要享受这番因思虑不畅而写不出一字的痛苦的而又酸酸的痒痒的美好的而又醉人的感觉喽!混合了闷、急、热、痒的热气从胃里直窜取了口腔的位置,几乎要憋出酸水来,眼里这个珠子也似要膨出水来。哇塞!爽!知道那种感觉吗?
  您!——您总看过盗版碟儿吧!把它放到几十块钱的二手VCD中,“吱!……喀啾!……吱!……”要停又不停,要播又不播。每声吱啾都极准确的在我心脏地的最敏感处像小手一般挠一下。那憋中带痒的滋味,真叫个爽啊!
  突然!眼前“啪!”的一亮,感觉来啦!于是乎从四面八方涌来诸如“豁然开朗、轰然雷响、醍醐灌顶、大彻大悟……”一系列和法非法,真真假假的词争着抢着来给我的感觉做广告!于是,我像飞鹰捉鼠般扑到笔上,抓起来便要哆哆嗦嗦往上写。那真像吃了人参果一样,浑身上下,从头到脚,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不通透豁然。甚至要嗖嗖地喷气,谁闻了也要发狂发颠呢!见过——电视里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吃了摇头丸儿在地板上随着“嘣嘣!”的摇滚,在地上摸爬滚打的情景吧!用来形容我的心情,再合适不过了!
  我的心情,就像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热与辣简直是孪生感觉啊!这就要介绍一下我的口味了。我娘爱吃辣,我“口濡嘴染”受其春风化雨般熏陶,终于达到了吃辣椒时挥汗如雨的境界了。口音与相貌虽与四川人截然不同,口味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想起了余光中的乡愁诗,若是作者不介意,我定是要加上一句的,“给我一碗辣椒油啊辣椒油,火一样的辣椒油。辣椒油的滋味是心跳的滋味,给我一碗辣椒油啊辣椒油!”写作,需要的就是一把火!
  当我看着纸上的字渐渐排满,胸中之气渐渐排出,我要怀着淡淡的忧伤锁上它的尾巴了!
  端起那杯水,“咕咚!——咕——咚!”
  我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向床边摇过去——摇过去……
  忽如病来山倒般地横切在了床上,“哎——呀——”我呻吟了一声,哼着连我也听不见的小曲,入梦了……梦里,我不知做了些什么,更不知说了些什么……
  史觉得三魂荡荡,五魂悠悠,整个房子在神秘之气的摧腾下,轰然倒踢。好!就让它形成个巨琥珀。而我,正是那只幸福的小苍蝇。
  就将这美好的感觉随时间一并放进梦之路,直到虚无缥缈、晃晃荡荡而又有些醉意的永远吧!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四):相和歌辞



公无渡河


唐·李白


【原文】


黄河西来决昆仑①,咆哮万里触龙门②。波滔天,尧咨嗟。大禹理③百川,儿啼不窥家④。杀湍堙洪水,九州始蚕麻。其害乃去,茫然风沙⑤。被发之叟狂而痴,清晨径流欲奚为?旁人不惜妻止之,公无渡河苦渡之。虎可搏,河难冯⑥,公果溺死流海湄。有长鲸白齿若雪山,公乎公乎挂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五):杜牧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着称。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一、人物小档案
  人物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时期文学家、诗人,后人称为“小杜”。
  杜牧(7张)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居中书舍人。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着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与同期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文学的成就
  主要作品
  着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他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其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牧之有抱负,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工行、草书。《宣和书谱》云:“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董其昌《容台集》称:“余所见颜、柳以后,若温飞卿与(杜)牧之亦名家也”,谓其书“大有六朝风韵”。传世墨迹有《张好好诗》。着作甚富,主要着有《樊川文集》,《旧唐书》卷百四十七、《新唐书》卷百六十六皆有传。《张好好诗》,行草墨迹,系太和八年(834)32岁时所书。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米,46行,总322字。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真迹现藏故宫博物院。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曾着录于《宣和书谱》、《容台集》、《平生壮观》、《大观录》等。杜牧由于以诗称着,故其书名为诗名所掩盖。此书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文风
  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义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风格
  时政之作,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抒情小诗,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意境深远。
  二、作品一览
  七绝
  《清明》《山行》《江南春》《赤壁》《泊秦淮》《过华清宫》《秋夕》《遣怀》《寄扬州韩绰判官》
  《叹花》《金谷园》《书怀》《鹭鸶》《过勤政楼》《题乌江亭》《沈下贤》
  《赠别二首之一》《七绝·登紫工山》
  《赠别二首之二》《七绝·登乐游原》《将赴吴兴登乐游原》《题禅院》
  七律
  《河湟》《早雁》《九日齐山登高》《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五律
  《旅宿》《睦州四韵》《题扬州禅智寺》
  五绝
  《长安秋望》
  其他诗集
  《感怀诗一首》《赠杜秋娘诗并序》《郡斋独酌黄州作》《张好好诗》并序》
  三、历史典故
  轶事典故
  湖州刺史按照杜牧的意愿,举行了这样一次竞渡活动。那天,两岸围观的人密密麻麻,可杜牧挑了一天,直至傍晚,竟没有找到一个合意的。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
  《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力荐
  当时,崔郾侍郎奉命到东都洛阳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公卿都到城门外摆好酒席饯行,车辆之胜,官员之多,举世罕见。此时吴武陵——他是柳宗元的老朋友——正任太学博士,也骑着一头老毛驴过来凑热闹。崔郾正在酒席上喝得高兴,听说吴老这位有名的清流人士也过来了,非常吃惊,连忙离席前来迎接。吴老看见崔郾,把他拉到一边,拍着崔郾的肩膀说:你担负此任,乃是众望所归。我老了,不能为朝廷排忧解难了,不如为你推荐一个贤士。前些日子,我偶然发现一些太学生情绪激昂地讨论一篇文章,走近一看,原来是这次要参加考试的杜牧所写的《阿房宫赋》。这篇文章写得真好,这个人也太有才了。崔侍郎你工作繁重,日理万机,恐怕没有闲暇去浏览这篇文章,不如让我为你诵读一下。说到这里,吴老就字正腔圆地、摇头晃脑地将《阿房宫赋》读了起来。崔郾也是一个有品味的知识分子,听后也称赞不已。吴武陵乘热打铁,要求崔郾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将杜牧评为状元。崔郾面露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吴老穷追不舍,大声说道:如果真得当不了状元,就退一步,让他以第五名进士及第。崔郾还在踌躇犹豫,吴老倚老卖老地说:如果还不行的话,就把这篇赋还给我,看有没有比这写得更好的赋。崔郾迫不得已,只好满口答应,然后目送吴老离开。
  回到酒席上,喝酒的同僚问吴博士来做什么。崔郾回答说,吴老推荐了一个人为第五名进士。酒客连忙追问是谁,崔侍郎回答说是“杜牧”。旁边立刻有人接茬说:听说过杜牧这人,才气是大大的有,只是品行不太好,不拘小节,喜欢烟花风月,好出入娱乐场所。崔侍郎为难地说:我已经答应吴博士了。即使杜牧是个屠夫或卖酒的小贩子,我也不会改变了。
  崔侍郎重然诺,讲诚信是好事,不过他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考试前就如此轻易地决定众多考生的命运,还是让人对这样的考试产生怀疑,那里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黑幕呢?不过,杜牧终究没有辜负吴武陵,也没有辱没崔侍郎。大和二年(828),杜牧在洛阳高中进士,感到无限荣光。若干年后,唐代进士便以杜牧为荣了。
  由吴老这样的清流赏识推荐而进士及第,杜牧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皇榜公布后,他曾赋诗一首来表达自己的喜悦:“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三十三人,就是这次进士及第的全部人数,大致相当今天全国高考各省文科状元的人数,这个数目在唐代还是偏高的。唐朝前期,及第人数一般是十七到十九名,中唐以后才上升到三十名左右。据说唐朝二百九十年间,进士共有六千四百二十七人,平均每年二十二人。人数少,所以能一朝成名天下知,如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
  诗人很惆怅
  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禁城。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作品
  这个春天是属于杜牧的。他正月参加考试,二月登第,闰三月又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以第四等及第,随即授官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二十多岁的杜牧毕竟年轻,接连碰到这样的喜事,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耍。“曲江水满花千树”,它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时候,通常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要想到曲江从容赏花,非得日薄西山的时候才行,不过到那时,花儿被人看了一天,精神也已萎靡不振,色彩暗淡:
  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攀谈起来。僧人便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满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这位僧人面色平静,木然地追问杜牧从事什么职业。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同行的朋友赶紧把杜牧连中两元的喜事拿出来夸耀,僧人依然不为所动。诗人很是惆怅,现场赋诗一首:
  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牧究竟是不是吴武陵推荐及第的,这件事很值得怀疑。小杜有封信名为《投知己书》,其中曾向朋友夸耀当年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情形:“大和二年,小子应进士举。当其时,先进之士以小生行看可与进,业可以修,喧而誉之,争为知己者,不啻二十人。”可见当时看好他的人很多。《唐摭言》说酒席上有人反对吴老的荐举,理由是杜牧不拘细行。其实杜牧不拘细行、风流名闻天下,是在他及第之后,主要在二十六岁到三十六这十余年间,这时他基本上在各方镇使府中为幕僚,有名气,有才气,环境宽松,有条件充分展示他的风流倜傥。李商隐含蓄地说杜牧“刻意伤春复伤别”,所指的也是这段幕僚生活。估计《唐摭言》中的故事,是依据杜牧后来的倜傥形象编造出来的。
  幕府生涯
  大和二年十月,杜牧进士及第后八个月,他就奔赴当时的洪州,即王勃写《滕王阁序》那个地方,开始了他长达十多年的幕府生涯。其时沈传师为江西观察使,辟召杜牧为江西团练巡官。沈家与杜家为世交,沈氏兄弟是文学爱好者,对当时的知名文人都很眷顾,与杜牧的关系也颇为密切。杜牧撰写《李贺集序》,就是应沈传师之弟沈述师所请。杜牧经常往沈述师家中跑,听歌赏舞,蹭饭蹭酒,还对沈家中的一个歌女张好好很有好感,可惜主人对此女子分外珍惜,抢先一步,成全了自己,将她纳为小妾,使小杜空有羡渔之情。大和八年,小杜在洛阳与张好好不期而遇,此时的张好好已经沦落为他乡之客,以当垆卖酒为生。杜牧感慨万分,写了一首五言长篇《张好好诗》。由于情绪饱满,不仅文笔清秀,而且书法更为飘逸,为杜牧赢得了书法家的美名。《宣和书谱》评论道:“(杜)牧作行草,气格雄健,与其文相表里。”清人叶奕苞《金石录补》也给于了极高的评价:“牧之书潇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今人所能见到的唐朝真迹少之又少,这幅《张好好诗卷》自然珍贵异常,纸本上有宋徽宗、贾似道、年羹尧、乾隆等一堆名人的鉴定印章。当年溥仪皇帝“北狩”之时,仓皇之中还不忘携带此卷,后为民国四大公子之一张伯驹个人所有,又捐赠政府,藏于故宫博物院。
  在此期间,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他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六):青春是一首诗_400字

  曾经的羞涩少年,懵懂女孩,一如夏季外那些缠绕的藤蔓,莫名的情愫在心底暗暗滋生。
  那是一个不知道说爱的年纪,那是一种没有欲望·干干净净的爱慕。以为每天默默的守望,就是自己的一生一世。以为只要切切地坚守,就可以守得云开。
  不知道世事沧海,不懂得人心繁复。暮然回首时却发现,清澈的双眸已悄然黯淡,那些烂熟于心从未说出口的情话,那个演练了无数遍却只是虚无的拥抱,那个梦中依恋珍视的心上之人,终于渐行渐远。
  青春里,有少年郎成长蜕变的悠悠长歌。
  那些奔赴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怀激烈,是谁的梦想?
  那些想要一飞冲天的干云豪情,又是谁的心愿?
  梦想,心愿。也许,有的如破茧的蝶,幻化出了美丽的翅膀,在世人羡慕的眼光里舞姿蹁跹。也许,有的注定是一株结不出果实的树,经历了春夏的耕耘,却要独自面对秋日里的颗粒无收。
  人生百态,又何必拘泥于一种模式。谁敢说平凡的人生不成功?安然的一世不幸福?
  青春是一首长诗,即便偶有伤感的辞藻,也无碍起芳香四溢,隽永绵长。
    初三:落泪的花

守得云开见月明全诗篇(七):诗酒趁年华_1500字

  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句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林语堂
  大江东去浪淘尽·豪迈
  滚滚长江东逝水,山岸陡峭,直指云霄。汹涌的骇浪向江岸拥去,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一个布衣男子立于小舟中,望着如画江山,恍惚中也似乎入了那幅历史的画卷中。
  三国,硝烟四起。周瑜身为东吴都督,年少成名。初娶小乔,雄姿英发。赤壁一战,他羽扇纶巾,谈笑自若地指挥着千万水师,抗御强敌,使对方万艘舳舻,化为灰烬。
  《三国演义》一书着实“害人不浅”,许多人认为周瑜是个才高八斗却心胸狭隘的人。其实不然,公瑾是个宽容待人的君子,后人亦循着周郎风范,才开出魏晋风流。否则,一个狭隘之人,如何能让本是人上人的子瞻都望尘莫及?
  思绪回来,苏轼又陷入了迷惘。他在朝中受到排挤,谪居黄州。宋廷萎靡慵懦,他多渴望如周瑜一般,忠心报国!然而现实残酷,他只能自叹“人生如梦”。
  此词一出,一扫词坛缠绵之风,成为千古绝唱。
  一蓑烟雨任平生·豁达
  突然骤雨,闷闷不乐,望着窗外阴霾,眸中却倒映出了932年前的一天……
  林间小路突降大雨,刚才还晴空万里的心情,支离破碎。众人狼狈不堪地躲雨,可独一位男子从容淡定,他耳边传来穿林打叶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不妨他且吟且啸,徐步向前,竹杖芒鞋,轻快无比。
  不久,云开天晴,春风料峭,略带寒意。雨后,风携尘香,轻盈卷过。他回首,所经之处,再无萧瑟风雨。阵风骤雨后,一切都那么平静,轻松。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当时被贬,官途坎坷,未来一片迷茫。甚至,一不小心,就会丧命。但他,却且行且歌,就像不曾苦难。放眼今日,多少人因一点点挫折便唉声叹气,郁郁寡欢,最终放弃。若这些人可以用心领略苏轼豁达,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苦怨、看不开,而是会有更多的乐观?也许,苏词中的乐观向上,便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好的馈赠。
  窗外,雨已停了。一丝丝的闲云,飘泊在蓝天,天空晴好。
  初见此词,心中暗忖似是东坡风骨。果然,是他。
  唯他,才会一切苦难后,仍满腔豪情,笑傲江湖。
  十年生死两茫茫·深情
  夜深。
  苏子倚在窗边,眸底流转着怅惘。今日,是亡妻王弗的忌日。她走了,该有十年了吧?
  十年生死两茫茫,光阴弹指而过,而他也有了续弦。只是,在月朗风清之夜,她的音容、笑貌却仍会蓦然浮现在脑中,让他,措不及防,泪流满面。
  亡妻葬于眉山故里,而自己却谪守山东,遥远、孤独。十年,他早已不复从前,鬓染尘霜,纵使与她相逢,也应不识。
  夜发幽梦。
  他忽见妻子在小轩窗边梳妆。他挣扎向前,有千言万语欲告之,然而到口,却无从说起,只能泪流千言。
  梦醒。梦境迷离,但对亡妻的思念却不可遏制地袭来。那长满小松林的短岗上,亡妻定会在另一个世界,年复一年,拼尽全力地,相思。
  世人皆曰东坡豪迈。只是在那字里行间的柔情,又有几人知晓?
  家家争唱东坡词,苏子心事几人知?
  苏轼虽也有姬妾,但不妨他对妻子情深。她死后,他在她坟头,植下三万株青苗。在那样的时代,又有几人像苏轼那样,对感情始终如一?就算是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亦是始乱终弃之人。甚至,在人心浮躁的当今,也很少能有人对一份感情不离不弃,无论是亲情、爱情抑或是友情。我们应当向东坡学的,不只是胸怀大志、乐观豁达,更有赤子之心。
  苏轼以诗入词,豁达之中,几分淡雅。一句话最可描述他——从不背叛感觉。
  这就是他。
  我似乎看到,几百年前,一个朗目疏眉的男子,新酒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初三:郁白

上一篇:周记初三8篇
下一篇:石壕吏翻译6篇

扩展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文章

作文素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