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首7篇
犀首篇1:高中文言传记阅读《陈轸》附答案翻译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里弃 ,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犬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
A.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恶;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 售:买入
C.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厌事: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行道: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C. 愿谒行于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 吾为事来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A. 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 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犀首篇2:“陈轸者,游说之士”阅读答案及翻译
文言文阅读(17分)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矣。”轸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遒之士尽知之矣。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过梁,欲见犀首。犀首者,魏之阳晋人也,与张仪不善。犀首谢弗见。轸曰:“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曰。”犀首见之。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曰:“吾请令公厌事可乎?”曰:“奈何?”曰:“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公谓于王曰:‘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楚王闻之大怒,曰:“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首。轸遂至秦。
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①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 ②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B.①犀首见之 ②齐闻犀首之北
C.①愿渴行于王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①吾为事来 ②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5.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3分) ( )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犀首篇3:战国策·中山策
魏文侯欲残中山
原文:魏文侯欲残中山。常庄谈谓赵襄子曰:“魏并中山,必无赵矣。公何不请公子倾以为正妻,因封之中山,是中山复立也。”
译文:魏文侯想要灭掉中山国。赵臣常庄谈对赵襄子说:“魏国吞并了中山,赵国必将灭亡。您为何不请求娶魏文侯的女儿公子倾为王后,并把她封在中山,这样还可以继续存在。”
犀首立五王
原文: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主,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亡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五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之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译文:
魏将犀首公孙衍发起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互相称王,然而只有中山国最后称王。齐王对赵、魏两国说:“寡人以跟中山并立称王而感到羞耻,希望和各大国共同讨伐中山,废掉它的王号。”中山君听到此事后非常害怕,就召见大臣张登,告诉他说:“寡人已经称王,齐王对赵、魏两国说,以跟寡人并立称王而感到羞耻,要讨伐寡人。我担心会要亡国,倒无心要求什么王号。现在,非您不能救我了。”张登回答说:“君王为我多准备些车辆和钱帛,我愿去会见齐相田婴。”中山君就派张登去齐国。
张登见到田婴说:“我听说您要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准备和赵、魏两国一道讨伐中山。您错了。拿小小的中山,需要三国联合去讨伐它,中山君即使有比‘废掉王号’还要严重的后果,他也会接受的。何况中山君害怕齐、赵、魏三国,他一定会因为赵、魏两国要废弃自己的王号,便一心一意地亲附赵、魏。这样,您就等于把‘羊’往赵、魏那里赶,这对齐国可不利啊。这怎么比得上要中山自己废掉王号来投靠齐国呢?”田婴说:“该怎么办?”张登说:“如果您邀请中山君和您会晤,同意他称王,他一定很高兴,便会与赵、魏两国断交。赵、魏一气之下必然进攻中山,中山紧急,又因为您‘羞与中山并称为王’,中山一定十分恐惧,便会为您废掉王号而投靠齐国。中山害怕亡国。这样,您就使中山既废掉了王号,而您又控制了中山,这比把‘羊’赶往赵,魏那里好多了。”田婴说:“好。”张丑说:“不行。我听说:‘欲望相同的人互相忌恨,患难相同的人互相亲近。’现在五国都互相称王,只有齐国不愿与中山并立称王。五国共同的欲望是互相称王,五国共同的忧患是担心齐国从中干涉。如果您邀请中山君并和他会晤,同意他称王,这就剥夺了四国称王的权利,而有利于齐国。容纳了中山,却断绝了四国,四国担心,必先和中山一道称王,并故意与它亲近。这样,您控制了中山,却失掉了四国,而且张登的为人,善于给中山君设置阴谋诡计,一向是如此,很难相信他会是为了齐国的利益。”
田婴不听张丑的话,果然邀请了中山君,而且同意尊他为王。张登于是对赵、魏两国说:“齐国打算攻打你们的河东,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因为齐国认为和中山并立称王是莫大的耻辱,可现在生又邀请中山君会晤,并同意尊他为王,这是想利用中山的兵力。你们何不即刻先同意中山称王。来阻止齐国和中山联合呢?赵国和魏国答应了。果然同意中山称王并与它亲近。中山果赵与齐国断交,而与赵、魏联合。
中山与燕赵为王
原文:中山与燕、赵为王,齐闭关不通中山之使,其言曰:“我万乘之国也,中山千乘之国也,何侔名于我?”欲割平邑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
蓝诸君患之。张登谓蓝诸君曰:“公何患于齐?”蓝诸君曰:“齐强,万乘之国,耻与中山侔名,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燕、赵好位而贪地,吾恐其不吾据也。大者危国,次者废王,奈何吾弗患也?”张登曰:“请令燕、赵固辅中山而成其王,事遂定。公欲之乎?”蓝诸君曰:“此所欲也。”曰:“请以公为齐王而登试说公。可,乃行之。”蓝诸君曰:“愿闻其说。”
登曰:“王之所以不惮割地以赂燕、赵,出兵以攻中山者,其实欲废中山之王也。王曰:‘然’。然则王之为费且危。夫割地以赂燕、赵,是强敌也;出兵以攻中山,首难也。王行二者,所求中山未必得,王如用臣之道,地不亏而兵不用,中山可废也。王必曰:‘子之道奈何?’”蓝诸君曰:“然则子之道奈何?”张登曰:“王发重使,使告中山君曰:‘寡人所以闭关不通使者,为中山之独与燕、赵为王,而寡人不与闻焉,是以隘之。王苟举趾以见寡人,请亦佐君。’中山恐燕赵之不己据也,今齐之辞云‘即佐王’,中山必遁燕、赵,与王相见。燕、赵闻之,怒绝之,王亦绝之,是中山孤,孤何得无废。以此说齐王,齐王听乎?”蓝诸君曰:“是则必听矣,此所以废之,何在其所存之矣。”张登曰:“此王所以存者也。齐以是辞来,因言告燕、赵而无往,以积厚于燕、赵。燕、赵必曰:‘齐之欲割平邑以赂我者,非欲废中山之王也,徒欲以离我于中山而己亲之也。’虽百平邑,燕、赵必不受也。”蓝诸君曰:“善。”
遣张登往,果以是辞来。中山因告燕、赵而不往,燕、赵果俱辅中山而使其王。事遂定。
译文:中山和燕国、赵国互相称王,齐国封闭关口,不许中山的使臣通行,还说:“我齐国是万乘大国,中山不过是千乘小国,你们怎么能和我们齐国并驾齐驱呢?齐国打算给燕国和赵国割让平邑,要燕、赵出兵攻打中山。
中山的相国蓝诸君很担忧。张登对蓝诸君说:“您对齐国有什么好担忧的?”蓝诸君说:“齐国强,是万乘大国,他认为与中山名位相同是耻辱,不惜以割地来收买燕国和赵国,出兵进攻中山。燕国和赵国好名位、贪土地,我担心他们不会帮助我们。局势严重的话,国家就有危险;往轻里说,王号也会被废除,我怎么能不担忧呢?”张登说:“我愿使燕、赵两国坚决帮助中山君称王,此事终究是可以成功的。您愿意干吗?”蓝诸君说:“这正是我的愿望。”张登说:“就请您权且扮作齐王,让我试着说服您,如果成功,就这么干。”蓝诸君说:“愿意听听您是怎么说的。”
张登说:“大王之所以不惜以割地来收买燕国和赵国,让他出兵去攻打中山,其实是想废掉中山君的王号吧!齐王说:‘是的。’这样做,大王既有割地的耗费,又有首先发动战争的危险。割地收买燕、赵,这是加强敌人的办法;出兵去攻打中山,这要背上首先发动战争的名声。大王这两点都做了,但所要求于中山的未必能够得到。大王如果用我的办法,不割地又不用兵,中山君的王号也可废掉。齐王一定会说:‘你的办法到底怎样呢?’”蓝诸君说:“那末,你的办法到底怎么样呢?”张登说:“大王派出特使,要他告诉中山君,说:‘我之所以封闭关口,不许中山的使臣通行,是因为中山单独与燕、赵两国共谋称王,而不让我知道这事,所以才不让中山的使臣通行。假如中山君屈驾来见我,我也会帮助你们的。’中山君担心燕、赵两国不帮自己,现在齐王说:‘即刻帮助中山君。’中山一定会避开燕、赵,而与大王相见。燕、赵两国听说后,一定会与中山断交。大王也和中山断交。这样,中山就孤立了,中山已经孤立,怎么能不废掉王号。假如用这些话去劝说齐王,齐王会不会听从呢?”蓝诸君说:“这么说,齐王一定会听的。这正可用来废掉中山王的王号,怎么说是用来保存他的王号呢?”张登说:“这就是中山王保存王号的办法,齐王已声明‘立即援助中山君为王’。就可把齐王的话通知燕、赵两国,要他们不要出兵攻打中山,这大有利于燕、赵。燕、赵两国必然会说:‘齐国想割让平邑给我们,并不是要废掉中山的王号,不过是想离间我们与中山的关系,自己与中山友好。’这样,齐国就是割一百个平邑,燕、赵两国也必然不会接受。”蓝诸君说:“好。”
于是派张登去齐国,齐国果然有那一番声明。中山就把齐王的‘声明’通知燕、赵两国,要他们不要出兵攻打中山;燕、赵两国果然都帮助中山,要中山君称王。“成其王”的事终于成功。
司马
犀首篇4:开春论第一
开春【原文】??? 一曰:开春始雷,则蛰虫动矣。时雨降,则草木育矣。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王者厚其德,积众善,而凤皇圣人皆来至矣。共伯和修其行,好贤仁,而海内皆以来为稽矣。周厉之难,天子旷绝,而天下皆来谓矣。以此言物之相应也,故曰行也成也。善说者亦然。言尽理而得失利害定矣,岂为一人言哉!魏惠王死,葬有日矣。天大雨雪,至於牛目。群臣多谏於太子者,曰:“雪甚如此而行葬,民必甚疾之,官费又恐不给,请弛期更日。”太子曰:“为人子者,以民劳与官费用之故,而不行先王之葬,不义也。子勿复言。”群臣皆莫敢谏,而以告犀首。犀首曰:“吾末有以言之。是其唯惠公乎!请告惠公。”惠公曰:“诺。”驾而见太子曰:“葬有日矣?”太子曰:“然。”惠公曰:“昔王季历葬於涡山之尾,{亦水}水啮其墓,见棺之前和。文王曰:‘嘻!先君必欲一见群臣百姓也天,故使{亦水}水见之。’於是出而为之张朝,百姓皆见之,三日而後更葬。此文王之义也。今葬有日矣,而雪甚,及牛目,难以行。太子为及日之故,得无嫌於欲亟葬乎?愿太子易日。先王必欲少留而抚社稷安黔首也,故使雨雪甚。因弛期而更为日,此文王之义也。若此而不为,意者羞法文王也?”太子曰:“甚善。敬弛期,更择葬日。”惠子不徒行说也,又令魏太子未葬其先君而因有说文王之义。说文王之义以示天下,岂小功也哉!韩氏城新城,期十五日而成。段乔为司空,有一县後二日,段乔执其吏而囚之。囚者之子走告封人子高曰:生能活臣父之死,愿委之先生。”封人子高曰:“诺。”乃见段乔。自扶而上城。封人子高左右望曰:“美哉城乎!一大功矣,子必有厚赏矣!自古及今,功若此其大也,而能无有罪戮者,未尝有也。”封人子高出,段乔使人夜解其吏之束缚也而出之。故曰封人子高为之言也,而匿己之为而为也;段乔听而行之也,匿己之行而行也。说之行若此其精也,封人子高可谓善说矣。叔向之弟羊舌虎善栾盈。栾盈有罪於晋,晋诛羊舌虎,叔向为之奴而
犀首篇5:秦本纪
【秦本纪简介】这篇本纪记载的是秦氏族从兴起、发展到称霸天下、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的历史。秦本为地处偏远的西方的一个部落,其远祖多以驯兽驾车见长,从虞舜到周代屡屡有功:柏翳(yì,益)佐禹治水,舜赐姓嬴氏;费昌为汤驾车败桀于鸣条,中
犀首篇6:战国策·燕策二
【秦召燕王】
原文:秦召燕王,燕王欲往。苏代约燕王曰:“楚得枳而国亡,齐得宋而国亡,齐、楚不得以有枳、宋事秦者,何也?是则有功者,秦之深雠也。秦取天下,非行义也,暴也。
“秦之行暴于天下,正告楚曰:‘蜀地之甲,轻舟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舟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知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寡人如射隼矣。王乃待天下之攻函谷,不亦远乎?’楚王为是之故,十七年事秦。
“秦正告韩曰:‘我起乎少曲,一日而断太行。我起乎宜阳而触平阳,二日而莫不尽繇。我离两周而触郑,五日而国举。’韩氏以为然,故事秦。
“秦正告魏曰:“我举安邑,塞女戟,韩氏、太原卷。我下枳,道南阳、封、冀,包两周,乘夏水,浮轻舟,强弩在前,
犀首篇7:战国策·秦策一
卫鞅亡魏入秦
原文: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深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
译文:卫鞅从魏国逃到秦国,秦孝公任用他为丞相,把商地分封给他,号称“商君”。商君治理秦国,法令雷厉风行,公平无私。惩罚,不忌避威势强大的贵族;奖赏,不偏私关系特殊的亲信,法令实施至于太子,依法处治。师、傅犯法,处以黥,劓之刑,一周之后,路上没人拾取遗失的东西,百姓不乱取非分的财物,国力大大加强,诸侯个个畏惧。但刑罚严酷,缺少仁恩,只是用强力压服人而已。孝公实行商君新法十八年后,重病卧床不起,打算传位给商君,商君辞谢不受。孝公死后,惠王继位,执政不久,商君请求告老还乡。有人游说惠王说:“大臣权力太重会危及国家,左右近臣太亲会危及自身。现在国内连妇女、儿童都说法令是商君的法令,并不说是大王的法令。这样,君反为人主,而大王反变为人臣了。况且商君本来就是大王的仇人,希望大王想办法对付他吧。”商君害怕受诛,想返回魏国。秦人不许他出境,说:“商君的法令很严厉。”因此不能出境,他走投无路,只好返回。惠王即以车裂的极刑处死了商鞅,而秦国人并不表示同情。
苏秦始将连横
原文: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
秦王曰:“寡人闻之,买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尧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