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瓷6篇
做陶瓷一:做陶瓷的作文
【篇一:做陶瓷】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焦作的陶吧做陶瓷。
到了陶吧,我就迫不及待地坐到了机器前,做陶瓷机上放着一团泥,摸上去软软的,就这样一团泥居然会变成陶瓷,真神奇。经过女老板的讲解,我们便开始做陶瓷啦!我先用手沾点水,接着就开始玩泥巴。泥巴土土的,软软的,它做出来的陶瓷一定也是土土的。我本来以为做陶瓷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我的猜想错了,它可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我开始打算做个花瓶,于是就认真设计起花瓶的每个部分,我想要做到看不出问题的时候才好。“
做陶瓷二:我学会了做陶艺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玉潭公园的陶艺室。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桌子上、窗台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一个陶艺师傅和一些小朋友正在亲自制作陶艺品,只见师傅把一团泥巴放在转盘上,然后用手启动转盘,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一个花瓶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做一个漂亮的花瓶,爸爸妈妈也鼓励我去学做。于是,师傅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坐到了转盘旁,转盘旁还有一盆水,师傅说要边做边沾水,不能让手上有太多泥巴。我打开了机器,用双手捂着陶泥旋转,不知为什么,泥巴总是不能立起来,无奈的我,只好向师傅请教,他说在捂的时候双手同时要将泥巴往上提,我按照他说的去做,做着做着眼看着有点像花瓶了,我一分神,不料泥坯歪了,一会儿,一大块泥巴都甩了出去,真是惨不忍睹。师傅又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又开始重新做。这一次我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手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功夫,泥巴变成了花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虽然不像师傅做的那样精美,但毕竟成形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做陶艺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做陶瓷三:第一次做陶艺
暑假的一天,我和哥哥、妹妹三人结伴而行,去南通陶艺馆做陶艺。
一进门,我就看见琳琅满目的陶艺作品,有可爱的兔子、憨态可掬的福娃,还有非常实用的盘子、杯子等,我心里痒痒的,迫不及待地选了盘子进行创造。
没有烧制的陶瓷雪白雪白的,像一个瓷娃娃,叔叔告诉我一定要轻拿轻放。我小心翼翼地给盘子涂颜料,先用铅笔轻轻勾画出轮廓,然后再用笔刷蘸颜料仔细涂。
我画了一口井,井边有一条河,河面上有几只鸟儿在飞翔,夕阳西下,人们都陶醉在阳光里。幸运的是,我的作品竟然被评为了“最佳创意奖”。画好的作品要放进窑炉烧制,大约半个月之后,就可以拿到了。
我真希望能快一点拿到我的陶艺作品,真希望这半个月时间能像时光机一样飞速前进。可妈妈告诉我:一把利剑,需要十年才能磨砺而成,好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打磨后,才能变成一件件精品。
我只好耐心地等待,等待我的第一件陶艺作品脱胎换骨地归来。
做陶瓷四:这是一次有趣的尝试
在一个星期天的下午,那天天气特别的好,我写完了作业·我和我的妈妈去宝龙玩儿,看完电影后,在三楼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店,店的名字叫玩泥吧。我很好奇,玩泥吧是什么意思呢,怀着这份好奇我走进去一看,哦,原来是做陶瓷地方,那里有许多小朋友做这陶瓷,我看了心里痒痒的,也想做,我说服妈妈,妈妈同意了,我好开心,准备去做一个陶瓷。
做陶瓷前首先要系上围裙带上帽子,防止把衣服弄脏了,接着便坐在小板凳上准备做陶瓷。店里的阿姨问我想做什么,阿姨说:有杯子花瓶烟灰缸……由于我是第一次做,我便选择可相对简单的杯子,店员首先拿了一个泥胚子在模具上,只见那个模具不停的转,泥胚子也在那个上面转了起来,店里的小哥哥先帮我做了一个圆柱形,然后让我自己把圆柱形再慢慢做成上大下小的杯字形状。我觉得这个应该很容易的,可没想到我刚做了一会儿就变形了,上面变歪了,我想把它再弄正了的,结果上面的杯口被我弄的又太大了,再把杯口弄小它又歪向了一边。怎么办呢?看起来简单的动作我却总是做不好,正在我感到困惑的时候,那个小哥哥微笑着走到我身旁,手把手的叫我做了起来,在小哥哥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好了茶杯的半成品。要想变成品还要画图案和烧制。过了一个星期我和妈妈又帮杯子画上了图案,画画也有许多规矩,不可以手拿杯口,必须用手托着画。我在杯子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又选了我喜欢的蓝色。要想拿到杯子还需要半个月,我好想立刻看到我自己第一次做的杯子啊。这半个月过得好慢。终于到了拿成品的日子,到了那儿一看:哇!好漂亮的一只蓝色水杯!杯子上的小狗就像真的一样!
那真是一次有趣而难忘的尝试!
做陶瓷五:游南宋官窑博物馆
一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我和妈妈就来到了南宋官窑博物馆。
首先来到了展厅,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大树,上面记载着陶瓷的历史。我仿佛看到了陶瓷的兴盛衰弱、陶瓷的进步、陶瓷的一切变化。往里走是一个个残缺的陶瓷,但依稀能看见它从前的精美,它们将诉说着以前的种种事迹。它们犹如退役的老兵。
继续往里走,古色古香的门吸引了我,我立马向前冲去,一幅幅看着有些年代的画却令我费解。画的是古时候皇帝的生活,我猜是主要突出与皇帝生活息息相关的陶瓷吧!一个个不同形状,不同种类的陶瓷出现在画上,我情不自禁的拿出相机拍起照来。
看了陶瓷,来了南宋官窑博物馆,怎能不看官窑呢?在一座矮小的三层建筑内,有光辉的历史被挖掘出来。看着一个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做陶瓷也算一门手艺吧,真不知道是谁发明这些东西的,又是谁发现了这门手艺呢?巨大的场地只放了几样东西,不免感到空旷,可我不是那么觉得,在大家做胚的时候,在大家上釉的时候,在烤陶瓷所发出“
做陶瓷六:感悟陶艺,拉开艺术的门帘
陶艺,是陶泥与艺术的结晶,在许多不懂艺术的人眼里,做陶艺就等于玩泥巴,真的是这样的吗?
3月11日下午,来到汇金新坐标B座五楼,沿着一条素雅的温馨的小路,顺着淡淡的陶泥独有的气味,走进了一间艺术感满满的小木屋。可爱的小木桌上摆着一块陶泥,像米白色,又像卡其色。或许这就是陶泥的颜色吧!
轻轻的,把手掌放在其中的一块陶泥上,顿时感到手湿润了许多。揪起一小块泥来捏一捏,却又觉得有些捏不动。再伸出一根手指使劲对准按下去,又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或许这就是陶泥的触感吧!
“大家都过来,听一下老师的讲解。”等到小记者们基本上都到齐了,老师便开始讲解了。这位老师穿着蓝白印花的布围裙,一眼看去,便觉得这位老师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或许这就是陶泥熏陶出来的魅力吧!
“我们这次要用缠绕法来做一个器皿,可以是杯子,花盆,碗,等等。大家看我做……”这位老师说话时,就像一只活泼的小鹿,那么亲切,那么活泼,或许这就是陶泥爱好者们特有的嗓音吧!
听完了老师的讲解,小记者们便开始了自己感悟陶艺的旅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了老师刚刚讲解时那条理有序的动作。作文
切个什么形状好呢?方的吧,太死板;圆的吧,太平平常常了:“一闪一闪,亮晶晶”突然间我想到了这首歌,就来个小星星吧!一二三四五,五个角,切好了,好像还不错嘛!
接下来,就要上“浆糊”了。这里所谓的“浆糊”就是用干了的陶泥,捣碎变成粉,再加上一点水,变成泥浆,这个泥浆可以把泥块和泥块粘住,作用是和浆糊一样的。
唉,这泥条真有点难搓。不是搓不细,搓不长,就是好不容易搓到一半,就因为干裂而断掉了。这搓好了,想粘上去,还麻烦着呢!有时贴上去了,因为不牢固,又整条掉下来了,而有时呢,贴上去了,但是坑坑洼洼的,外表一点都不美观,根本就不能说是一件艺术品。
不过自己不满意归不满意,老师说我做得还挺好的,经过大概20来分钟的努力,这星形的花盆,已经成型了,再在底部挖个洞,一定会很实用!看上去是做好了,但是外表光秃秃的,一点都不好看,再在外面来点装饰吧。既然是花盆,要不我就用叶子贴在外面吧!好了!听说到时候上了釉会更好看的,那就期待半个月后我的成品吧!
陶艺是什么?陶艺,不只是陶泥与艺术的结晶,它更是一个人在用心时对待艺术的一颗纯洁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