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转换之间6篇
第一篇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之间作文
【篇一: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八十岁老太迷上熏眼妆,白首老伯爱上电脑游戏,中年男女皆意在组建“丁克家庭”,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光怪陆离?
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哺?
随着年轻人极度追求个性张扬,许多所谓的文化模式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是展现自我的矫情。
慕容天天,一个以行为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展示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的艺术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
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
当老者谆谆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见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想法!
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是甜甜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花瓣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也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
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
雏鸟反哺,总将最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们的实力。
如果人生是一场筵席,那我们现在便是布菜人,在一片诱惑中,一定要三思后再下筷子。
【篇二:角色转换之间】
正如自然界中的花开花落,变化无常一般,人类社会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也会发生转换。
自古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年长者做施教者,年轻人做受教者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存在是必然也是极为正确的,因为长辈们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对晚辈们来说是一笔极为珍贵的财富。汲取前人智慧以更快更好地成长,这不正是人类得以不断发展进步的重要原因吗?
但是年轻人的智慧在不断增长,那么他们超越长辈的那一天的到来就显得无比的正常和自然,这一点在迅速变化的当今世界更易实现。因为当代的社会氛围能让年轻人具备创新的活力和勇于进取的精神,浩瀚的书籍与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更是能最大程度地扩充他们的信息渠道。这样,当年轻人的知识水平高于年长者之后,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角色转换方有发生的可能。
然而角色转换考验的不仅仅是知识水平的高低,还是双方的心态。为此,年轻人应当有不惧权威的自信,不因对方是长辈便畏首畏脚;年长者不可刚愎自用,羞于放下身段,应尊重知识、能者为师,正如韩愈所说的:“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当年轻人与年长者间的知识水平高低完成转换,心态也调整好了的时候,进行施教者与受教者的角色转换变便如顺水推舟的轻巧、容易。
事实上,人们无需为角色转换的发生而忧虑、抗拒,因为这种转换带来的结果可用两个字概括,那便是“双赢”:年轻人成为了施教者,使他们拥有了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年长者成为了受教者,能得到更多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双赢”不正是当今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所崇尚的吗?
而一味排斥角色转换则会带来惨痛的后果,这一点若是放到国与国之间能显得更有震撼力。清朝时,统治者仍沉溺于天朝上国的美梦,不愿以五千年长者古国的身份向年轻的欧洲列国学习,当时即便是英明的康熙皇帝对英国使节呈上的战舰、新式火炮模型也不屑一顾。有谁能想到百余年后,英国正是靠这些坚船巨炮率先轰开了中华的国门,动摇了清廷的根基?不愿放下自矜的身段学习先进文化,那么只会被掌握先进文化的后来者摧毁。
施教者与施教者的角色转换之间,带来的可能是人生的新篇章,可能是历史的新纪元!
【篇三:角色转换之间作文】
当我们在一次次辗转往复中醒来,细数着过往岁月斑驳的痕迹,才发现时间在老去的同时,也用它浅显而深刻的方式告诉我们,曾经那些无可言说的滥觞与结局,竟是用这样平平淡淡的情感,去抚平了一切。
十四岁的我,初中生。
正处于叛逆期的自己,在父母与老师严厉与期待的目光之下稍稍收敛起那些疯狂的念头,用近乎极限的耐心去磋磨锋芒的棱角。然而如同吹得饱满的气球,总有爆炸的那一刻,我终于在积蓄饱满的勇气和充分理由的那一刻,与父亲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冷战。而基因遗传也在这一刻毫无偏差地验证了它的正确性——倔强性格,决不低头。母亲自然是了解我与父亲的,也自然与父亲同一阵营,她也只是到最后才问我一句:如果你把你和你父亲的角色转换一下,再来看待这件事情,你会如何处理呢?
十八岁的我,高中生。
青春用它最完美的方式带我走向下一个雨季,岁月一点点堆积成熟,我就这样在转瞬即逝的日子里长大,变得善思、变得善解人意。二十二岁的表姐与姨妈发生争执,在亲友苦口婆心的劝导下都无济于事,表姐只执一词:“我又没错”,便不再搭理任何人的劝说。我突然由此想到十四岁那年的自己,同样以一句“我又没错”阻断所有,却不懂得最最平淡“父母心”的感情。可笑的自己,可笑的表姐,原来我们都还是孩子。后来我用手机给表姐发短信:如果你把你和你母亲的角色转换一下,再来看待这件事情,你会如何处理呢?
事实上,我们选择的处理方式与父母相近无差,而到最后的我们不是妥协于父母,而是折服于亲情,因为我们在角色转换的瞬间,看到自己幼嫩的一面,想到自己无知的后果,我们也终于明白,前路父母早已走过,他们只会把我们引向更平坦的地方,使我们走得更高更远。
四年间,我从一个初中生转变为高中生,是因为成长历程也好,是因为角色转换也好,都让我清清楚楚地看到爱与被爱的一念之差到底是什么。
当我们跌跌撞撞到某个角落,去回忆蹉跎岁月里那些无以言表的情感时,我们总会发现爱到深处才不作妥协,只有与生俱来的力量才能抚平一切。
【篇四:角色转换之间】
舞台的生命在于角色。人生也是如此,人生是一场盛大的情景剧,每一幕都有不同的风景,而永远的主角却只有每个人自己。
人生的剧场永远不会关闭,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感受,我们也就有了不同的妆容。
搏击梦想时我们的角色是坚持。我们在旅途中行走,在向着梦想的地平线行进的过程中,有漫天乌云,有暗礁湍流,这时的主角叫坚持。1948年,牛津大学举办了一个“成功秘诀”的讲座,邀请了声誉登峰造极的伟人丘吉尔介绍他的成功秘诀。丘吉尔走上讲台:“我成功的秘诀有三: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能放弃!”沉寂过后是雷鸣般不息的掌声。唯有在拼搏时扮演坚持这个角色的人,才能飞过汹涌的浪涛,登陆成功的彼岸。
绝望低沉时我们的角色是乐观。人生如同秋千荡出的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无论是低谷还是巅峰,都属于这条弧线的一部分。若一蹶不振,低谷的你永远与高处的胜景无缘。两个二战时的囚犯关在同一个监狱里,他们坚持每天记日记,把在监狱里的点点滴滴记下来。一年后,一个战犯抑郁而终。而另一个却因积极改造而释放。同样的条件,为什么有不同的结局。人们看过他们的日记后才明白,同样的夜里,一个人看见的是黑暗冰冷的铁窗,而另一个看见的是满天璀璨明亮的星星。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个人扮演的是悲观,另一个是乐观。爱默生说过:“纵使上天给我一千个哭泣的理由,我也要用第一千零一个理由微笑。”乐观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在人生的阴天,只有扮演乐观角色的人才能看到第二天灿烂的阳光。
获誉成功时我们的角色是谦虚。名利终究只是一袭华美的袍子,褪去之后仍是最平凡的躯体,多少人费尽心机为华服添金加彩,却不觉他们的躯壳正在悄悄地腐朽;多少人为追求高楼玉宇而穷其一生,到头来,纵使拥有了它们,他们已失去了最高尚的美德,仍是灵魂的游民。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二月革命取得胜利后,列宁立了大功,可他从来不曾夸口谈过自己的功劳。谁都知道,列宁对俄国、对二月革命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但在填写履历表时,列宁只写了这样一句:“1917年曾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员参加了二月革命。”名利对我们的确是有诱惑力的,重要的是成功过后的平常心。理智、谦逊才是最吸引人的角色。倘若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将是舞台上最煞风景的地方。只有扮演谦虚角色的人才会获得事业和人格上的双重成功。
芸芸众生中我们的角色是自我。普拉图斯说过:“我就是自身的主宰。”生命剧中,来往的人群形形色色,不乏有光彩照人的所谓“明星”。脂粉把他们淹没在庸俗的舞台上,更有甚者争相盲目地追逐。这时的我们要铭记,我们自己才是永远的主角,平凡却很精彩。歌德说过:“我知道的东西别人也可以知道,而我的个性却为我所独有。”做最本色的自我,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自己才是精彩人生的缔造者。
生命剧未完,精彩还在上演,我是永远的主角。
【篇五:角色转换之间】
存在人世的形形色色的人们担任着形形色色的角色,有的时候,角色之间或许没有那么界限分明,彼此的转换着。
且不拿人来说,就说一种动物好了,那就是乌鸦。或许,他们一直是人们口中那种丑陋的动物,但是却拥有非常高尚的品质——反哺。幼年的他们,接受者父母的恩惠,看着日益年迈的父母,自己的臂膀也日益强壮起来。终于有一天,再也飞不起来的老鸟在鸟巢中等待出外捕食的儿女们。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人类中也慢慢兴起了一种前卫的风尚——文化反哺。从古至今,大家一直沿袭着老一辈的教诲,自春秋,到封建,现在,封建社会依然远离我们远去,可是,孔子的学问依然在老一辈中盛行,孔孟之道,三纲五常,还是那么束缚人心。但是,8090的我们,是生活在社会前沿,科技迅速发展的风口浪尖上,我们已然拥有了一些自己的方式,发展了自己的看法,在一些事情上,已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有了自己的价值观,过去的那些看法认识,不仅与现在的事情看法相悖,还渐渐形成了方枘圆凿之势。
如若说,继续让我们接受那些与时代发展相悖的教化,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继续将中国的落后延续下去,看着其他国家在发展吗?很明显,我们不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己的发展认识,并将自己的一些优秀认识有意无意的教给那些曾经生活在旧思想里的人吧!
慢慢的,我们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将自己的一些观念表达给老一辈听。或许,开始并不会顺利,但是接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像他们曾经那么教育我们那样耐心的告诉他们吧,时界正在以一个非常快的水平发展着,并不是曾经的那些思想和概念能够想象的,如果想要我们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中占有绝对优势,那么,思想一定要超前,一定要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脱离低级趣味,培养自己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旧思想对我们产生的影响。
就让我们,打破曾经的长者施教的思想,将角色变换起来,收获美丽的果实吧!
【篇六: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就某个问题的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做过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能保证年轻的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的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分时间里,年长的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文化传统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的精神,构建起了年青一代的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青一代吸取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灰色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营养,年青一代或许能成长更快,有一天,他们超过了年长的一代。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的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和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之间也可能会发生一些小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成为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也要听取老鸟的经;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丰赡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源泉。
【篇七:角色转换之间】
记得儿时,父母总是会细心地教育我如何做人,传授我各种知识。我也曾一度以为孩子将永远从父母那儿获得知识。但如今,我却发现我与父母之间的角色转换了。
时间是伟大人物,他不停的走着,还一边少除旧物,一边引入新事物。父母们也发现自己竟跟不上时代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帮忙,将自己所知道的努力传授给父母。
我记得我第一次教母亲的是电脑吧!那应该炎热的夏天,母亲买来了电脑,然后大家围着那个“新宠”转。
我开启了电脑向母亲展示着该如何做。而后告诉母亲该如何打字。母亲很开心,她生疏地按着键盘,时不时向屏幕上看看。当她打入第一个字时她开心的一笑,有些兴奋,有些得意。
突然间我心中有一丝感触,曾几何时,我也这样过啊!当母亲教我会我第一个字时,我得兴奋,我的快乐,以及那点得意和现在的母亲是一样的。可是时代的变迁却让我和母亲的角色的转换了。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母亲真的老了。原本光洁的面容如今却有了一丝丝细纹原本乌黑的秀发如今却有了几丝银白,等等等等,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母亲的青春已经飞逝了。
母亲老了,老的无法自己接受新的事务,她开始询问自己的孩子,她开始信任,依靠自己的女儿,她会女儿一起讨论,而后接受女儿的意见,如同幼时女儿听从母亲的意见一样。时代的变迁让两个人的角色得到了互换,虽然这种互换有点特殊,但依旧有着温情。
我与母亲角色在改变,但是改变不了的是那份亲情,是哪血肉的温情。幼时的我无知,所以需要母亲那细心的教导。而现在,母亲需要了解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身为她的女儿我自然也该帮助她,如同她曾经帮助我一样。
于是,我会将各色新奇的东西地给母亲看。于是,我会耐心地将各色东西教给母亲。而母亲也一点点接受着。
“乌鸟私情”,是“反哺”的时候了。父母之恩,我们无以为报,但至少请做好一个“反哺”的角色。我们要明白,这种角色转换之间有的是那份永恒的亲情。
第二篇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之间
当爱情可以像挑白菜一样在征婚节目中挑拣,面对摔倒老人的冷漠可以像流感一样传播,利欲熏心的商人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这又是怎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来回报祖辈的哺育?
我们要坚决对这些文化说不!文化反哺,但哺的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父辈便耳提面命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宁死不降,屈原自尽投江,用血与泪在我们面前勾勒出中华的脊梁;木兰代父从军,郭巨埋儿养母,李密弃官奉母,片片孝心闪动着赤诚的感恩;六尺巷,百家姓,无一不包含着民族博大的胸襟。如今,我们用什么回赠?在这博大精深的文化面前不应当矫情造作,而应大胆地承担自己受教育的责任。
张悟本,一个仅靠着悟本堂和几句言过其实的论调大肆宣扬绿豆的神奇功效,唬得不少不知情的观众购买。一个挂着反哺者名义的“专家”更加具有欺骗性。文化反哺,但哺的不能是言过其实的“绿豆汤”!不负责任的反哺更加令人深恶痛绝!
正因为角色之间的转换,我们才更该注重自己的行为,亲手写下的教科书是否错字连篇。
当陶渊明“悠然采菊东篱下”;乔布斯说:“我只想要在宇宙中留一点声响。”王国维执着于文化的纯粹而沉湖时,列夫托尔斯泰却在光与影的协奏曲中舞出了自己无悔的灵魂,两种角色的命运往往便在转换之间。
当我们厚积薄发时,父辈却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当我们在人群中崭露头角时,父辈却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我们失意时却听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是爷爷告诉我路边的野草可以止痒,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那晶莹剔透的液体是果浆。
随着青少年接触文化的多样,观念也更富于多元化,文化像一辆汽车,我们这些驾驶员上路之前可要三思。
第三篇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之间
时光倒转,1995年,我降生,母亲的生活中多了一个角色,她也完美地完成了从贤妻到良母的转变。她牵着我的小手,告诉我“一寸光阴一寸金”,告诉我“年华一去不复返”,告诉我“光阴易逝,岂容我待”。于是,我跟随在她的身后,慢跑,加速,奔走于时间的每一个罅隙。我明白,她在引领我快节奏的生活,先人一步。
而今,母亲似乎什么也不缺了,但她依旧奔走于匆忙的城市。早晨一睁就下地忙碌,傍晚一回家就冲进厨房,晚上一上床就呼呼大睡,在她看来,日子忙碌而充实,但我隐约觉得,这不该是她想要的,应有的生活。
“妈,你不能停歇会儿吗?别这么折腾自己,咱们吃饱穿暖就够了。”我对母亲说。
正挑着毛衣的母亲抬起头,满是疑惑:“你不忙行不吗?读书不要钱?买房不要钱?真幼稚。”
我一时无言以对,我的世界远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那是她无法理解的,一种她所谓的随波逐流,老无所依的生活。时间仍在,是我们在飞逝。她不懂,更看不惯生活中慢慢吞吞的我,早晨赖床,晚上回家不抓紧做作业。其实我只想在床上冥想片刻,在严重的负荷下悄悄喘一口气。
我坚持我的:欲速则不达;她坚持她的:浪费时作文间便是浪费生命。
直到那个午后,我们端坐在电视前,享受片刻的清闲。电视里进述美女漫画家夏达慢条斯里的生活。母亲自然是闲不住的,看了两分钟便起身。“妈,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我现在还无可回报什么,您就和我坐下放松一会嘛!”母亲愣住了,停顿,转身,缓缓坐到我身边。
90后,漫画家,瘦弱的女子。她走动于纸上,慢条斯里却又执着自我画笔。
“我就是一个慢吞吞的人,同时我也希望人们能和我一样,慢慢的生活,欣赏生活。”她缓慢也说道。身后的屏幕放映着她平日静静生活的照片。平静而从容。
母亲眼里闪过一丝喜悦。平日里从未有过的欣喜,期待,像孩子一般。她盯着电视屏幕,时而偷望我一眼,笑而不语。那一刻,母亲仿佛不再是她以前那个角色,她的理想与心境依然是少年模样,永远理所当然,永远光芒万丈。
日子仍旧是那样,城市依旧是想象中那般喧嚣,匆忙。而家里的气氛正悄悄转变着。母亲不再时刻劳碌了,她会在月下品茶,在公园漫步,甚至在我发呆时坐在我身边陪我谈心。
我仍旧扮演着那个角色,她也不曾离场。只是角色已无须转换,她的爱倾注在我心里,我的思想也已植入她的脑海。
第四篇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之间满分作文
【篇一: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篇二:角色转换之间】
老王就坐在村口的大枣树下,抽着烟,坐在石墩上。他平常不抽烟,可今天这烟是好烟,更何况,今天儿子回家,他心里高兴。
等儿子等得有点无聊,他就盯着枣树看,想这事儿。上个星期,校长亲自登门,送来两条中华烟,搞得受宠若惊的老王有点糊涂。原来校长的意思是让离退休还有五年的老王可不可以提前退休了,保证养老金一点不少,老王想着办公室里的那几个年轻后生,再想想自己年衰的样儿,有点动摇,但还是说考虑考虑。老王抽着烟,还在出神那会儿,儿子已经到了枣树下了。“爸”,儿子轻唤:“想什么呢?”老王回过神来,看到儿子,连皱纹都笑弯了,说:“回来了?回来就好,快,回家。”然后起身打量了儿子一下,看到他西装革履的,说:“儿子,去年拿应聘的公司看来对你不错啊,待遇很高吧!”老王拍拍他的肩,无限感慨地说:“想当年你个毛头小子还在这枣树下光着屁股跟人打枣吃,打玩枣还强要不少,那时候我就教于你要多忍让,凡事要谦虚。”
谁知儿子听后,大大的摇头:“爸,这玩意儿,现在不管用了,如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人都玩了命地和你抢钱啊,就拿我去年应聘的这家公司说吧,人家拿到我们近六百人的简历,随机就仍了一半,还说:‘我们不要运气不好的人。’我算运气了,还在那三百人里面。应聘有五个职位,前四个都被抢走了,而最后一个也有近百人去抢,我是硬着头皮去试的,因为那职位是销售,专业不对口,还有我没有那方面的能力啊。去面试室,那考官是百般刁难啊,我胡吹者还真让我进入‘决赛’了。最后剩下我们三个人,那主考官,是很威严的那种,站起身,眼睛盯着那另一个人,那人哆哆嗦嗦地不敢说话,只听考官吼了句:‘你们有自信赢得这个职务吗?’抵一个就直接晕过去了,我身边那个只能冒着冷汗,支支吾吾:‘我……我……’”。“那你咋的了?”老王也很紧张。“我当时一咬牙,就吼得比考官还响:‘有’,结果考官愣住了,最后也录取了我。现在竞争激烈了,凡事可不能让了。”说完,老王开始迷糊,而儿子已经老道地走进家门。
老王心里也怕啊,听新闻说这教师的待遇在提高,而且福利也越来越好,那校长是不是……老王突然觉得怀里那包中华烟咯得自己的心窝子生疼,冷汗都下来了,“儿子工作才一年,老婆子又有病,该不该退休啊?”老王想着想着就想着自己像旧社会被扫地出门的普奴一般最后惨死了。
老王捂着心口,老是念念有词的,神情恍惚,走进家门,儿子就吼了一句:“爸,谁送来的中华啊?”老王看着那红红的包装纸,觉得很刺激,甚至有点晕,刚想到这儿,老王眼前就一抹黑了……
“得,儿子还真给我上了一课”老王最后才说了一句。
【篇三:角色转换之间作文】
如果八十岁老太迷上熏眼妆,白首老伯爱上电玩,中年男女皆意在组建“丁克家庭”,世界会变成怎般的光怪陆离?
对于这些类似新潮的“文化”,我们要坚决说不!文化反哺,哺的千万不能是三鹿!
孩提时代,老先生手把手地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而如今,我们要用什么反赠?随着年轻人对个性张扬的极度追求,许多所谓的文化在潮流中混杂进来。古之施教者的传授内容,是经过数千年积淀下来的精华,在这等博大精深之前,我们应有的是责任,而不只是展现自我的矫情。
慕容天天,一个以行为艺术家自居的女孩,曾一度赤裸着身体在铁笼内宣告人体之美。而她竟然说服了自己的母亲,与之共同拍摄那些所谓艺术的照片。在角色转换之后,她所传授的是什么文化?不是扯下了一块遮羞布,就能成为一种文化。
正因为角色转换,我们才需要正视自己的行为。校对自己写下的教科书,是否别字连篇。
当老者敦敦念叨“见义勇为”时,我们应以“见义智为”对之;当长辈们用“淡泊一生,平安是福”来寄托心声时,我们可以用“不见风雨,何以出彩虹”与之相对;当老人用“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告诫我们时,我们要携起他们的手,看社会的波涛壮美。当他们提醒我们要保护好自己时,我们可以告诉他们:“青春就是疯狂地奔跑,然后华丽地跌倒,站起来,再跑!”这才是所谓的文化反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师德”!
是爷爷告诉我,一串红的汁液有糖的滋味,现在,轮到我来告诉他,水仙花的瓣叶可消除一个白昼的疲惫。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走上讲台,就不能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年轻是一段很美的光景,不要只顾展现自己的美丽,该去为别人留下点风景。
角色转换之间,我感动着木兰的替父从军,也呐喊着金晶的坚强之旅;我震撼于汉字的历史回音,也叹服于英语的婉转音韵。
雏鸟反哺,总将最鲜美的留给母亲;文化反哺,当然要用最优秀的去彰显我们的实力。
如果人生是一场筵席,那我们现在便是布菜人,在一片诱惑中,一定要三思再下筷。
【篇四:角色转换之间】
这是一个关于鹰的故事。
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最高可活到七十岁。
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四十岁的时候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这时,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几乎能碰到胸脯;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扑捉猎物;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翅膀变得十分沉重,使得飞翔十分吃力。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一百五十天漫长的蜕变。它必须很努力的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并停留在那里,不得飞翔。
鹰首先用它的喙打击岩石,直到其完全脱落,然后静静的等待新的喙长出来。鹰会用新长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指甲一根一根拔掉,鲜血一滴一滴洒落。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鹰便用新的指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鹰重新开始飞翔,重新拥有力量,再开始以后三十年的岁月。角色转变之后的老鹰,才能有力翱翔,奔跑也不困倦,行走也不疲乏。
所以,老鹰更换羽毛的过程虽然痛苦,就如同炼狱一般。但是,一旦更换了羽毛,老鹰就像涅盘后的凤凰,继续遨游于万丈苍穹,展示它的王者之姿。
人生也是如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会像老鹰,沾染许多世间的污秽,被许多世俗的缠累所牵挂。我们会觉得灰心、绝望,飞行变得笨重、缓慢。这时我们也需要更新、改变,需要脱胎换骨、需要对成功的热烈渴望,需要对重生的热烈渴望……有了这样的渴望,才有忍受痛苦的功力,才能再次展翅腾空,快速有力的飞翔,再创英武勇猛的王者之姿。
鹰的智慧使它敢于烈火重生,敢于剥皮削骨,然,这样的智慧,让我们人类也望而却步。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渴望成功的舞者,或许,我们会把脚扭伤,但是,我们要选择角色转换,我们要在暴风雨中旋转,在困难中前行,不让自己生活在舒适安乐的环境中,否则,突如其来的灾难一定会把你压倒,所以,不经历风雨,不可能能见到彩虹,走过风雨,才能云开雾散,旋出人生最美的舞姿。
唯有经历自我磨练,蜕去世俗缠累,重新迎接新的生命,才能再创生命又一波璀璨的高峰。
【篇五:角色转换之间】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伴随着不知名的虫叫,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起来冲了个凉水澡,可还是?觉全身上下黏糊糊的,像躺在一个巨大的面粉堆里,透不过气。导致严重失眠,上课哈欠连天,成绩退步连连。爸爸一寻思就买了台空调来,全家很开心。爸爸手把手教我先插上电源,在空调的百叶窗转动后,再用遥控器,哪个是风速,哪个是制冷,哪个是左右风,我熟记于心。
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惬意地在空调房里观看影片《2012》,地球灾难的降临,人们竟渺小得如同蚂蚁一样被自然灾害夺取生命。心惊胆战的一幕幕总萦绕在眼前,似乎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我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脑寻找答案:人类自身行为在蚕食着自己的家园……
我急急地跑?爸爸面前,商量着把空调关了,爸爸诧异,完全不能理解。我一脸严肃:“老爸,开空调产生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就成了间接杀手,造成臭氧层空洞,长久以往,地球上的生物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不会的,我们这一家子能影响多少呢?”爸爸不以为然。
“可是积少成多啊,你一点我一点不就一大点嘛,我们不开空调了好吗?”
爸爸摇摇头说:“你不懂。”
“老爸,你女儿已经十七岁了,怎么会不懂?你没有看过《2012》地球的惨状,看过后一定会改观的。”我翻翻白眼。
“傻孩子,电影可不一定是真的。
“哎——爸爸,真的话就来不及了。”我急得直跳脚。
爸爸瞧见我的眼泪攻势,忙急着开溜,借口去上厕所了。我无可奈何长吁短叹:“天啦,真是顽固加死板。”
夜晚,全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漫无目的地调台。突然一则新闻映入眼帘:某某河流污染严重,鱼类离奇死亡……我眼前一亮,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导:“爸爸你看,最近污染又严重了,我觉得夏天越来越热了,前年冬天就没下过鹅毛大雪呢!全球气候变暖,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了……”妈妈随声附和道:“是啊,我们小时候河水可清了,是吧,孩子他爸?”“对啊?爸爸,咱们不要开空调了。”爸爸一直不说话,凝视着空调下方的墙壁。我顺眼看过去,那是去年年底爸爸的一张“优秀村干部”的奖状。睡觉的时候,爸爸关掉了空调,搬出了那台“蓬头垢面”的风扇,还对妈妈说:“孩子他妈,明天咱们再去买两把风扇吧。”
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悠悠岁月,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开空调,现在我教爸爸关空调。角色转换之间,作为施教者的我,成就感十足啊!
【篇六:角色转换之间】
曾经,以他人所教为舟,以他人所传为篙,只手撑过学识的津口。而今,回首顾盼,那些一直被我们奉为“至上”的人或事,在聒噪的社会变迁中,已恍然成为亟需我们摆渡之人。角色的转换,竟仿佛发生在几载春秋之间。
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中有名言:“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能被人称为“师”的人,并非他一定具有高于你的年龄,而是他必须具有优于你的品性、学识等。曾经我们接受老人们的教诲,耳提面命,醍醐灌顶,当我们打马穿过开满紫槿花的童年时,站在这个车水马龙日益弥繁的社会,那些被认为真理的东西竟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记得当年老人们总是说:“海瑞是个清官,是个一心为人民的父母官。”在他们的年代,甚至把海瑞当做门神一样,认为他能保佑门庭兴旺,邪灵远离。而置观于现在的经济社会,年轻一代的企业家都有话要说了。套用张居正的一句话说:“我不会任用海瑞,因为他太理想化了,他巴不得每个人都和他一样几口咸菜、几件破衣、几个破旧大箱子作为全部的家底。"单从海瑞这个话题上,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老一辈和年轻一代的差异。而时代明显将橄榄枝伸向了后者。于是,我们开始教那些曾经的施教者,要学会适应时代变化,不再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
时光如沙,能从五指之间消逝得无影无踪。我们抓住了时光这台机器。而我们的上一代则将一些不顺应潮流的生活方式执掌于手中。于是,出现了成人大学,七八十岁老人上大学也是不一而足、数见不鲜了。因为他们懂自己必须接受新的文化教育,才不至于被过快地淘汰,而授予他们知识的那些人,也许曾经是在他们的殷殷教诲下成长起来的。施教者与受教者角色之间的转换,很多时候都发生于无形之中。
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世界上的竞争,无非三种:人力、财力、智力。曾经我们被这么教育:人力可以统御财力和智力,财力可以雇用人力和智力。而现在,我们要这么教育他们:智力可以整合人力和财力!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英国著名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留下不朽名篇: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过去的长辈、尊师仿佛就是那猛虎,而过去的我们,正是那不堪一击的蔷薇。然而,猛虎终究也有被蔷薇花醉倒的一天,角色的转换,正如“细雨湿衣”“闲花落地”般潜移默化地发生着。
【篇七:角色转换之间】
淹没在废墟里的私塾教室,几十年前,父亲在这里罚站过,而十几年前,我在这里背课文。走过一些父辈们走过的路,拾捡他们撕下的日历,因为时间,我们的人生滞后。
可是,我们唱《山楂树》的时候,也会同我们的父辈们一样,泪花闪闪回环往复,血脉相连的我们,情感相通。
角色的转换,使年轻者成熟,使成熟者年轻。
似是天堑,隔在我们之间,让彼岸的你我相距甚远,我的话,你不懂;你的话,我不听。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代沟。
若是父亲,你能弯一弯你挺得过直的脊梁,俯身听我的似乎稚嫩的言语,我想,你会更注重自己的言行,而你,也将收获年轻。
受教的父辈的目光,强大得如同双翼,年轻的一代将插上它奋勇向前飞着。施教的年轻的我们的思想,鲜活得如同天眼中的灵泉,注给生命以活力激情。
角色的转换,还成人世界一份童真。
牛汉对孙女将“花谢”称作“花灭”予以纠正的同时,也是不注意地否定了童真。而后,他明白了,成人原来如此缺乏纯真。
一个诗人曾说:“左眼是诗,右眼是儿童”是他追求的生活,我们不是儿童,但在社会这只大染缸前,我们尚存童真。
一些无知的话,无礼的举动,可笑的做法,父辈们,你们在我们这个岁数的时候也曾有过,只是岁月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太快,大多,视角变了,自然一切都变了。
甩甩头发,猛灌三杯白开水,去狂奔,拒绝饭局,拒绝酒场,父亲跟着我们的节拍,踩碎社会的黑暗。
角色转换之间,我们体现了各自的智慧。
苏格拉底因为知道“人之无知”而被阿波罗神誉为最智慧的人。父辈若能收起架子,平和地聆听,即是大智,即是值得人尊敬的长者。
被给予诉说机会的子辈,则更为幸运地向成人世界证明自己。告诉他们,我们会作强有力的接班人。
《父与子》一个系列的漫画,作者的创作灵感,即来源于他的儿子。
《父与子》是父辈与子辈共同的智慧创造的经典,父与子,是上帝创造地将父子携手,创造更多经典的搭档。
角色转换之间,时间的裂口愈合,我们肩并肩,手牵手,岁月在我们身边,落了又开,开出一地繁花,开出一个世界,属于我们共同的世界。
【篇八:角色转换之间】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伴随着不知名的虫叫,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起来冲了个凉水澡,可还是?觉全身上下黏糊糊的,像躺在一个巨大的面粉堆里,透不过气。导致严重失眠,上课哈欠连天,成绩退步连连。爸爸一寻思就买了台空调来,全家很开心。爸爸手把手教我先插上电源,在空调的百叶窗转动后,再用遥控器,哪个是风速,哪个是制冷,哪个是左右风,我熟记于心。
一个慵懒的午后,我惬意地在空调房里观看影片《2012》,地球灾难的降临,人们竟渺小得如同蚂蚁一样被自然灾害夺取生命。心惊胆战的一幕幕总萦绕在眼前,似乎召之即来,挥之不去。我百无聊赖地打开电脑寻找答案:人类自身行为在蚕食着自己的家园……
我急急地跑?爸爸面前,商量着把空调关了,爸爸诧异,完全不能理解。我一脸严肃:“老爸,开空调产生的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我们就成了间接杀手,造成臭氧层空洞,长久以往,地球上的生物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不会的,我们这一家子能影响多少呢?”爸爸不以为然。
“可是积少成多啊,你一点我一点不就一大点嘛,我们不开空调了好吗?”
爸爸摇摇头说:“你不懂。”
“老爸,你女儿已经十七岁了,怎么会不懂?你没有看过《2012》地球的惨状,看过后一定会改观的。”我翻翻白眼。
“傻孩子,电影可不一定是真的。?
“哎——爸爸,真的话就来不及了。”我急得直跳脚。
爸爸瞧见我的眼泪攻势,忙急着开溜,借口去上厕所了。我无可奈何长吁短叹:“天啦,真是顽固加死板。”
夜晚,全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漫无目的地调台。突然一则新闻映入眼帘:某某河流污染严重,鱼类离奇死亡……我眼前一亮,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导:“爸爸你看,最近污染又严重了,我觉得夏天越来越热了,前年冬天就没下过鹅毛大雪呢!全球气候变暖,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越来越多了……”妈妈随声附和道:“是啊,我们小时候河水可清了,是吧,孩子他爸?”“对啊?爸爸,咱们不要开空调了。”爸爸一直不说话,凝视着空调下方的墙壁。我顺眼看过去,那是去年年底爸爸的一张“优秀村干部”的奖状。睡觉的时候,爸爸关掉了空调,搬出了那台“蓬头垢面”的风扇,还对妈妈说:“孩子他妈,明天咱们再去买两把风扇吧。”
花开花落,阴晴圆缺,悠悠岁月,想起小时候爸爸教我开空调,现在我教爸爸关空调。角色转换之间,作为施教者的我,成就感十足啊!
第五篇角色转换之间:角色转换之间
在茫茫人海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许下一刻会相遇,或许擦肩而过,仅留惊鸿一瞥于心间。有的人是霓虹灯光下的大人物,叱咤风云,有的人是大幕之后的小人物,在阴影里躲闪。有的时候,大人物和小人物,只是角色转换之间,付诸一笑。
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是一个小人物,他高大健壮、脚步飞快,他是北平一个普通的车夫,他的所有理想加起来不过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说他渺小也罢,说他本该如此也罢,祥子乐衷于在大街小巷里飞跑,他乐衷于过着自己的平凡朴实的生活,他只不过是乐衷于为了事业而付出罢了。他朴实、固执、善良、勤劳、勇敢,说他是小人物,似乎从他头涔涔的侧影里,又看到了几丝伟大,试问,祥子能牵着几匹骆驼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逃回来,尽管他的固执落后的本性决定了他最后的结局,难道他的勇气不也是伟大的,不也是难能可贵的么?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小人物的身后笼罩上了光辉,霎时间变得伟大起来。
诚然,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角色的转换。面对仇人,或许刀刃相见,怒气冲天,但这并不能寒冰化雨,只能让导火线提前点燃,不如心平气和地畅谈一番,于是乎,角色转换之间,仇人成了朋友;面对友人,笑脸相迎,心中盈满的是欢欣,当朋友遇到困难,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要作文雪中送炭,角色转换一下,换位思考,你一定会体会到朋友的困难。角色转换,奏响的是心灵的乐章,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必去独登高楼,不必去自怨自艾,“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角色转换之间,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相信,每读完一本书、每体验完一段文字、每浏览几幅画面,就会经历一次角色的转换。正因为我用心投入去看,方能渐入佳境,仿佛身临其境。我想象主人公诸多离奇遭遇,或是与他同骑一匹马,在草场上肆意奔腾;亦或是与他一起穿梭时空,探索过去与未来的奥秘。我享受每一次角色的变换,我一会儿变成诸葛亮,操纵东风,火烧赤壁;一会儿变成鲁智深,倒拔柳树,大显神威。我一会儿在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中变换角色,闯遍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会儿在《哈利波特》、《夺宝奇兵》变换角色,感受魔幻的奇妙;一会儿在《2012》、《开展奇诡壮丽的旅程……我已然深深迷恋上角色的变换,它让我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让我体验到了勇往直前、坚韧不屈、果敢坚定、深谋远略等人生最宝贵的品格。
正因为我在角色转换之间体验学习,方能及他人所不能及之处,我才能化茧成蝶,我才能从小人物一跃成为心灵与智慧的“大人物”,从此学会在人生中转换角色之间,光明无限。
第六篇角色转换之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篇一:2008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感受乡村】
初以为,乡村便是童话的乐园。它褪去了城市的浮华,洗尽了尘世的繁杂。它也许是梵高画布上的阿尔,有明镜般纯粹的蓝天,有油彩般绚烂的花海,那金黄的向日葵在阳光的哺育下长出希望的种子;它也许是陶潜诗中的田园,在雾气迷蒙中演绎着仙侣的故事,斜斜的日光轻洒,便是悠然游然。
那只是诗中画中的乡村,当我们真实的走进乡村,用心去感知乡村,便会发现,我们的乡村在经历着苦痛。那里也有阳光,那阳光不是温暖而是毒辣地炙烤着这片土地。远望去,土地上那个佝偻的背影,在朝夕间,在春秋中,在这片土地上耗尽心力。他在这片土地上成长,他的汗水滋养了这片土地;他在这片土地上学会坚强,他的脚步坚实了这片土地;他生于黄土又归于黄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风暴来了,他的心如那田间摇曳的庄稼般颤动,他的泪水在他满是沟壑的脸颊上纵横,如那淹没田间的水,层层漫过他的心田,浸没他的呼息。干旱来了,庄稼如他枯瘦的身体一般摇坠,他看不到希望,看不到丰收,他混沌的眼干涸空洞。
他们也有快乐的时候,只是这种幸福仿佛如此卑微。他们最大的幸福就是丰收,饱满的谷粒仿佛是一粒粒珠宝,他们的眼角笑成了月牙。他们最渴望的生活便是风调雨顺,他们只想也只要这样平凡的生活。
这样的乡村会不会让我们感到失望,当我们面对这样的图景?而其实,乡村正因这份残酷的美丽而更见真实。感受乡村,别总是做一个悠闲的观光者,在体味它的宁静与纯净的同时,给它的苦痛多一点目光,给它的辛苦多一点理解与悲悯。
感受乡村,感受农耕文明跳动的脉搏,感受中国最浑厚的呐喊,感受那片土地的厚重,感受那片土地浸润的血汗;感受中国农民最纯朴的执著与坚忍,感受中国农民所经历的苦痛与无奈。
当我们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们,我们是否想过是他们用血汗带给了我们生的希望。
看中国的农民用最卑微的姿势在中国的历史上站成了永恒,也且让我们用心去感受乡村!
【篇二:2009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绿叶?情意】
当爷爷开始品冲泡了四遍的陈年龙井,来吊丧的宾客也已渐渐散尽。妈妈紧紧地牵着我的手,与这一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作别。我微微地苦笑,原来并没有永远的故乡,我们永远都是过客。
处理完奶奶的丧事,爷爷也不再坚守这一方留下了无数记忆的土地,顺从地跟随着我们来到城里。然而,走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上,我无数次看见了爷爷的回眸,那深沉的眷恋与无以言表的无奈,最终都化为一滴浑浊的泪水,慢慢地倒流进心底。
别了,我听见这两个字。
在城里的爷爷,依旧每日早起。这在习惯了夜生活而对早晨阳光不屑一顾的城市,多少显得有一些另类。然而,爷爷并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依旧每日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旧工作服,穿梭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他在楼前被废弃的土地开垦出一片花田,撒下各种奇奇怪怪的种子,每日伺弄,神情严肃地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
只有我知道爷爷的孤独。因为我也有着这样孤独。我怀念故乡的老屋。那每日清晨婉转的莺啼,那木制楼梯凄婉的呻吟,那透过碧绿的竹林洒落的细细碎碎的阳光,那让人无法忘怀的带着淡淡清香的泥土气息。
在这一片钢筋混凝土中,我已无法找到那样淳朴与纯粹的笑脸,我看见爷爷每次想要挥起的手都在冷漠的擦肩而过中无奈的放下,我总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当年的爷爷是一片意气风发的绿叶,他可以暂时离开他的根,去远方飘荡,寻找属于他的风景,然而如今,这一片绿叶已然悄悄凋零,他需要回去,与故乡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那是爷爷的八十大寿,亲戚朋友们借此都聚在一起,我眼神流转,却寻不见爷爷的身影。悄悄起身出了宴会大厅,我看见爷爷徘徊在角落的窗前。我过去,握住了爷爷的手。爷爷动动嘴唇,说:“我想回家。”仿佛是一个寻求家的庇护孩童。
“好,我们一起回家。”我从爷爷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个人都是一片绿叶,不管飘到多远,都已被那一方土地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是的,这是每一片绿叶无奈而又甜蜜的宿命。
那么,就让我们带着对根的情意打拼,然后在日落之前,牵着手,回家。
【篇三:2010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优秀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如果年轻人与老人之间就某个问题观点产生分歧,且不论真理站在哪一方,老人总会用不屑的语气说:你懂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然而在科技、文化、思想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吃过的盐”“走过的桥”这类“经验论”真的还能占上风吗?谁又能保证年轻一代创造的新文化不比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反哺不是凶恶的暗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年长一代也不必惊慌抗拒,正如韩愈所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在不同的“道”之间,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往往会发生角色转换。
很大一部份时间里,年长一辈是施教者,他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向后辈讲述经久不衰的故事,描述所见所闻以及体会感悟。那么独特的习俗或是家族精神,构建起年轻一代文化根基,使之吸取传统文化土壤中丰厚的营养。年轻人这才得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
当年轻一代吸收了足够的养分破土而出时,往往又会发现世界与长辈的描述不尽相同。年轻人凭借旺盛的生命力勇敢迎接大千世界缤纷多彩的文化的冲击。传统的和现代的、民族的和世界的、阳光的和晦涩的各种文化,年轻人总能以极快的速度接受、分析、消化。由于这些额外的养料,年轻一代或许能成长地更快,有一天,超过了年长一辈。
观察社会进程我们会发现,因为生活条件的逐渐改善,年轻一辈的平均身高一般会超过前辈。同样的,因为思想观念的开放,年轻一辈的学习能力也强于前辈。于是,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
年轻人能从受教者转换成施教者还有一个原因:他们在创造文化,新文化中蕴含了鲜明的时代活力,这正是年长一辈所缺乏的。
文化反哺与鸟类反哺一样是自然社会的正常现象。角色转换期间也可能发生一些冲突。面对冲突,我想年轻人即使变成了施教者也要给予长辈充分的尊重,一如雏鸟长大后仍要听取老鸟的经验;同时即使长辈不再是施教者,也不必认为地位受到了动摇,学无止境,见贤思齐,才能终身增长文化内涵。
只有不断地角色转换,才能使文化永葆新鲜,成为社会进步的不竭之源。
【篇四:2011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我的时间】
每个清晨,都平静地把自己铺成一张白纸,等着阳光到我的灵魂里泼墨挥毫;每一个夜晚,都把自己倒得空空的,然后往里面添加风、星星、萤火虫……总之,尽量添加一切诗意的东西。我只是想提醒自己,认识自己,在我的时间里做我自己。
我知道自己到底在寻找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想要的。有人说,眺望摩天大楼的人,其实是在眺望自己的幸福。我不是,我的幸福没有那么高。
我的幸福低到尘埃里。
世上有不计其数的成功者,他们头顶光环,令人艳羡,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然而,那是你想要的么?人生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做你自己。
有人的的幸福如瀑布或山洪,有的人的幸福如涓涓小溪。
屋檐上鸽子成群,院子里花团锦簇。你喜爱的小狗,即使你在它吠叫时打它的小脸,它也依然喜欢依偎着你安静入睡。还有不被打扰的月亮,可以喝的露水……这一切都是我急着要向你表达的,我安静的幸福,我真实的自己。
在这么高速旋转的时光里,我们丢失了什么,我们又拣起了什么?看看那些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构造中步伐匆匆的人们。看着那尾追在名人背影后的追星者,以及盲目模仿复制成功者道路的人……他们的眼睛储满了名利却丧失了蓝天,他们的耳朵塞满了阿谀却失去了鸟鸣。他们失去了自己,迷途在别人的道路与时间里。
在我的时间里,我要做自己,追逐我低入尘埃的小小的幸福。
我时常背起背包到附近的山上去远足,在自然中,我找到了自己。当繁密的树叶遮住午后的阳光,又故意疏漏其中的一两缕,打在潮湿的地面;当深秋的第一树或黄或红的落叶在我面前摇曳而下,带着欲言又止的忧愁,当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的头发……这一刻,时光在外部世界里一点一滴地逝去,却好像与我无关,因为我找到了自己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幸福。我可以坦然地与自己对话……
在我的时间里,我只想做自己,我只想像个孩子一样,在你面前兴高采烈地阐述我简单的思想。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在忠于自己的幸福里,做我自己,就像那水边的晴蜓。
临风吟唱,翩翩起舞。
【篇五:2007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范文“行走在消逝中”之《感悟消逝》】
“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久别阳光的午后,她就像一个精灵,毫无任何的预告,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据了我的整个头脑,占据了我的整个思考。
记得史铁生曾经在《活着的事》中这样写到:世界上唯一你可以拥有的东西就是过程,而时间永远是流逝的。
是的,也许你曾惊叹夕阳的无限美丽,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倩影;也许你曾流连于昙花的娇姿,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生命;也许你曾迷失在月光的朦胧之美,可是你却永远也抓不住她的光芒。生命是美丽,生命是令人惊叹的,生命是令人敬畏的。但,生命却也终将逝去,徒留下一派繁华,一声惊叹,一句感慨。这也似乎在预示着我们终将行走在消逝中。
生命是消逝的,我们在历史的消逝中行走。就如史铁生呐喊的一样:“啊!这些时代已经远去!我们内在的千年如此古远!”已经是记不清是哪一位历史学家了,只是一直很清晰的记得这样的一句话“历史是在破中而立的”。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就有了商鞅、欧阳修、王安石那石破天惊的一举,将旧时的制度应着历史而进;可能正是因为这样,于是也就有了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英雄胆略,从而将新的皇朝屹立在历史的一隅。我敬仰陈胜、吴广的胆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于是冒着天下之大不韪,将自己连同他们的气概推向了历史的舞台,也许这就是“皇权至上”的没落的开端,也是皇权在历史中消逝的开始,可是,我们在千年之后,却依然在感慨着这一天下先的勇气!
生命是消逝的,我们也在生活的消逝中行走。“人生唯一不能掌控的就是时间,而最值得我们去珍惜的却唯有时间。”依稀还记得孩提时在人群中紧紧拽住的父亲的衣角;依然还留恋着在深夜母亲身上特有的气息;当然还有外婆手中为了哄我喝药而准备着那红的分外妖娆的冰糖葫芦。那时候的你呀,也许会因为母亲的一个眼神而停止哭闹;也许会因为父亲的刺刺的下巴,而拒绝爸爸的亲近;更可能会因为一时的赌气而放弃自己最喜欢吃的糖醋排骨,当然等生完了气,还是可以再闹着要吃。可是,可是这样的一切随着你的长大,所有的那些美好却也只能是当做回忆,你要去学会承担,学会去分享,学会向生活学习。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你不可能再拽住父亲的衣角,你也没能再像孩子一样耍着自己的小脾气,只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
生命在消逝中行走,生命在行走中富有。也许你的确无法抓住时间,可是你却可以在行走中仔仔细细抓住每一个你可以抓住的瞬间。也许某一天,在你低头翻阅记忆的书签时,你会发现之于生命之于自己,始终是无悔无怨的。
【篇六:2005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作文:感悟,从点滴中开始】
我看不见海,我却能从一滴水中感觉到它的存在。
再过几个月,我就满十九岁,在这十九年的阴晴雨雪中,人生似乎很遥远,怎么也看不清又似乎触手可及。
连绵而无尽的存在,我们品不尽看不清,但人生的树干上伸出的枝丫却绽放着感悟的花。
我们是生命的过客,辽远的天空留不下飞过的迹痕,带走的不过是些微的记忆。当我们停留在生命的指针重合的那一瞬,这些微的记忆将带我们回到降生的瞬间。
夕阳的迷雾搂抱着眷恋,当我们背负着那捆叫做记忆的柴火,消失在那扇叫做时间的门后,指尖触到的才是世界细微而具体的存在。
鱼感觉不到水的存在,因为它活在水的具体里。
我们感到世界的存在、时间的流动,因为飘花落叶、流水浮云告诉我们一枝一叶附木而生,世界永恒。
流星划破天际,与岁月的长河承接递进。
看不尽的尘烟,游不尽的河。掬一捧清水,品味历史漫溯;拾一粒卵石,抚触时间的脉络。
一叶卷知天下秋,寒鸦一渡冰雪舞。
没有遍天火枫,翩然一叶谓我知秋;不见漫天冰封,鸦声一嘶冰结成云。
感悟从不由连绵上浮起,却总从一脉一络中渗出,世界隐于细微。
湖畔河边倒映出红花绿叶飘零积雪,变迁就着畔边丝丝色泽渐渐地前行,直至荡出星星点点涟漪,吞没视线。
不见大江东去,岸崖的石壁镌刻着历史的痕迹、世界的轨迹。
我们依旧会前行在历史的脉络上,沿途拾起一枝一叶,留待回忆。
世界的存在会清晰而具体,我们会走进时间的大门,让夕阳给出记忆的钥匙。
那捆记忆的柴火那么静静地躺在地上,等我们去抽取沿途拾来的枝枝叶叶,在夕阳的指尖静静回忆。
淡然世界的存在具体直接,到触手可及——
柴火躺着,抽取尽一世界的缩影,点点滴滴。
存在就这么细微丝毫地凝聚直至成为世界。
感悟,只寄托点滴。
【篇七:2009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脉脉乡情】
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有些悸动。
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慢慢体会。
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