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的故事9篇

时间:2018-10-14 来源:小学作文 点击:

刘伯承的故事篇(1):军事家名人故事:军神刘伯承元帅的一生


  刘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开县农村。因父亲是个务农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刘伯承从小就被督促读书练字,后靠族亲资助入县城高等小学堂。15岁时父亡家贫,刘伯承回家务农,还到镇上卖字。1912年,他到重庆考入军政府将校学堂,毕业后被分配到川军当司务长、排长,此后因善于用兵在战火中职务不断提升。在丰都战斗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右太阳穴钻入,又从右眼飞出。德医诊所为他施手术共割74刀,他以当年关公刮骨之气概忍受,那个傲慢的日耳曼军医手术后称赞他是“军神”。
  刘伯承虽被称为川军名将,却痛感旧军队和官场黑暗,经同乡共产党员吴玉章启发,他离川到北京等地同赵世炎等结交,接受了马列主义,于1926年4月加入共产党。顺泸起义失败后,他东下武汉,拒绝国民党要人的拉拢。这时,周恩来要到南昌组织起义,他对刘伯承倾慕已久,刚刚相见便邀他作为军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义时,刘伯承任统辖全军的参谋团参谋长,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军史上第一位总参谋长。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失败后,刘伯承转赴苏联,先入高级步兵学校,又入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年回国后到上海,刘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为军委参谋长,党内领导还将他比作古代的兵圣孙子。1932年,刘伯承进入江西瑞金。毛泽东希望他像大革命时办黄埔军校那样,办一个“红埔”。长征到达贵州时,中央又要他复任总参谋长。进入四川后,他因熟悉当地情况,率先遣队行动,抢渡金沙江,又与彝民首领歃血结盟,保证全军安全通过,接着又去指挥抢渡大渡河。
  抗战开始后,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率部挺进太行山。在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斗争中,他与日寇作战时因地设伏,屡创歼灭战的奇迹。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也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日本第一军专门组织敢死的“挺身队”,深入根据地,偷袭八路军总部并欲刺杀刘伯承等,刘伯承却以“敌进我进”的态度与之周旋。别人劝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说:“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解放战争中,他与邓小平一同率军挺进中原,决战淮海,进军大西南,在全国五大战略区中担负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于南京成立了军事学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后受到不正确的批判。他自称是一名“残废军人”、“编外参谋”,潜心研究如何保卫国家安全。
  60年代中后期,刘伯承身体日衰。1972年,他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仍口授信件,对战略问题提出看法。后来他失去思维能力。1986年病逝。
  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战争起,刘伯承就威名远扬。他以一个旧军队名将的身份毅然投身于革命,被朱德赞誉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有古名将风。正是这种传统的美德与革命求新精神结合,为党的军事工作特别是其中的教育训练起到了奠基作用。

刘伯承的故事篇(2):读《军神刘伯承元帅的一生》有感_600字

  读了《军神刘伯承元帅的一生》,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了极大的感悟,因此写了此文。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刘伯承元帅的一些平生事迹及他对中国共产党的无私贡献,与它卓越的军事才能。表现了刘伯承元帅的智慧,及勇敢无畏的品质,对祖国对人的人民的热爱之情。读了此故事,我感慨万千。他拒绝使用麻醉忍痛摘除坏死的眼球,使日耳曼军医沃克对他肃然起敬。他还指挥了着名战役“抢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桥”,使蒋介石在1938年洛阳的军事会议上不得不表扬说,刘伯承智计过人,不愧是军事家。刘元帅曾说过“自打从军起,我就做好了准备。路死路埋,沟死沟埋,狗吃了得个肉棺材。”这句话表现了刘元帅的大无畏精神和他的英雄豪气。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中华名族的骄傲。从古到今,中国涌现出多少像刘伯承的爱国志士。他们的智慧超群,的英勇无比,都拥有着大无畏精神,都有着爱国的精神,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进步的先驱。他们用血,用泪,才换来了今天。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一个富强的时代,这是一个和平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今天,我们接受了国家人民对未来的寄托,所以,我们一定要振奋,要向刘泊承元帅一样,要向所有爱国志士一样。发展祖国,富强祖国,为祖国的事业而奋斗。少年强则国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是少年,是花朵,是希望。我们要好好学习,为祖国打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六年级:苏健

刘伯承的故事篇(3):读《军神》有感_750字

  读《军神》有感
  《军神》这篇课文写的是刘伯承大将军的一个真实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故事发生在战争时期,刘伯承大将军被土匪打伤了右眼,外国医生沃克看了他的伤势后决定给他做手术。在准备做手术时,刘伯承大将军突然提出不用麻醉剂,他怕麻醉剂的副作用影响脑神经,因为他以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颤抖了,因为这次手术需要把坏死的眼珠、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做完手术后,刘伯承大将军说:“我一直在数着你的刀数,共七十二刀”。沃克医生感叹的称赞刘伯承大将军为“军神”。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只有意志坚强,勇敢面对困难,坚持到底的人,才能取得胜利。
  学习了这篇课文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发生在前天的一件小事:那天下午,我在滑旱冰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上,膝盖被摔破了,鲜血顺着伤口流到鞋里。我被送到了医院,妈妈心痛的哭了。这时我想起刘伯承大将军在不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摘除眼珠都没有叫一声痛,我这点伤算什么!我不断的安慰妈妈,在医生处理伤口的过程中我没有叫一声痛。上完药,医生叔叔不断夸奖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现在回想起来,这不正说明了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勇于战胜困难,就会成功这一道理吗?
  在学习上我们同样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遇到困难,就绕过困难,那么一生得留下多少遗憾呀!妈妈曾经给我讲过这样的传说故事:成千上万的小鲤鱼儿,沿着黄河逆水而上,迎风击浪,日夜拼搏,终于到了龙门下,使尽平生的力气向上跃去,一次、两次、十次、百次……,终于跃过龙门。“意志坚强,山岳可搬”,面对难解的数学题,难做的文章,我们决不退却,一步一个脚印,迎着困难走,踏着困难上。用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精神战胜它,我们都将会成为像刘伯承大将军那样的“军神”!
 

刘伯承的故事篇(4):青春的故事_1200字

  我很久以前就在脑子里想出了这个题目,可是因为时间太久,我就忘了,然后我就在脑子里想,青春到底是什么样的。青春满怀伤痛,青春罪孽深重,然后我就突然发现青春是更加无可救药的。
  夏天异常的炎热,即使身处在地球的北温带,在冬天里会下大片大片的雪花,夏季阳光里的紫外线也依然可以酌伤皮肤。大把大把刺人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从高大的建筑物的上空,从平民区远方的房顶,从人们举着的太阳伞表面,从家养动物的皮毛上,遗留下温度,也刺痛了记忆。可是它和我记忆中的夏天迥然不同,没有了那种春光般的柔和明媚,也没有应该有的一丝丝凉爽的风,我发现每年夏季自己的性格都有了变化,或多或少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的共同点无一例外的都是我变得更加沉默,更加面无表情的穿行于一整个夏季。
  这就是那么多伟人所追忆的青春,那么多男孩女孩所追逐的青春,那么多天真的儿童所向往事的青春。我从不奢望我的青春会有多么的绚丽缤纷,多么的轰轰烈烈,只希望平平凡凡,和妈妈一起度过。有时候,白色,黑色,未尝不是最好的颜色。就算别人说我是胆小鬼,这辈子,我也只愿意做一只小小的井底之蛙,守着自己的家。守着自己最微小,最平凡的幸福。
  阳光很明媚,却也同样忧伤,这就是所谓的明媚的忧伤吧。我就看见阳光里有巨大的幻影,追寻我过去的生活。
  我躺在沙发上,眼睛直直的望着上方,想起已经有很多天没上课了,自从手术完成后,我就开始成了夜间动物,白天在家里闭门不出,惧怕见到阳光的那种。
  这也算得上是一种社会经历,第一次离开家乡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也第一次更清楚地了解到人性的阴暗面,第一次如此接近的靠近死亡。我不想成熟,可是社会在人身上烙下的印痕教人这样做。有些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淡化,但是,有些事情,会被镌刻到生命里,伴随你一生。
  我不知道应该从何说起我的故事,只知道这是我长大以来所遇过的可怕事情中最大的一例。在这里,我只说一下医院里的人吧。医院里的人大多见惯生老病死,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但没我想象中那么有人性。医院里的人比平常人更加冷血。他们认人,主要是认钱,认给他们的红包,对待这种有钱人,他们会抱以最温馨的笑容,最周到的接待,坚持病人是上帝的原则。而没有钱的人,他们的看病日期要被推后,手术的日子要被排后,权威医生和我这种人无缘,迎接你更多的是隐忍的不耐烦,冷言冷语,他们似乎忘记了我也是一个病人,一个脆弱的小女孩,一个正处于生病中,需要别人关心的小女孩,显然他们是忘记了。
  我忘记了在哪里读过一个刘伯承的故事,他因战争的原因,左眼被敌人打伤,需要做手术,那个手术的过程,是在我进手术室之前经常回想的。手术室里的无影灯发出来的黯淡的灯光,床上雪白的床单,和我因紧张和恐惧。
 

刘伯承的故事篇(5):话题作文小技巧 从小处下笔处理话题作文


  我想以《勇气》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艘军舰上,一名德国军官和一名英国军官在谈论勇气。“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勇气。”德国军官说着,叫来一名德国士兵,命令他爬上100米高的桅杆,在上面敬一个礼再跳下来。这名德国士兵很快照办了。看着得意洋洋的德国军官,英国军官笑着说:“我让你看看我们英国皇家海军的勇气。”他命令一名英国士兵爬上一根300米高的桅杆,在上面敬三个礼然后跳下来。这个英国士兵一听,马上叫嚷道:“先生,你肯定疯了,我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这才叫做真正的勇气。”英国军官对德国军官说道。
  敢从100米高的桅杆跳下来是一种勇气,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也是一种勇气,你对勇气有什么看法呢?请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虽然话题作文的审题的限制已经放宽,但不代表我们不用审题。审题也是写好话题作文的非常关键的一环。拿到“勇气”这个话题,我们也必须先审题。审什么呢?审的是提示性语句和话题本身。话题作文前一般会给出一段材料和一段提示性的语句。材料在话题作文中可用可不用,而提示性语句却不容我们忽略。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作文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从这段提示性的语句我们可以知道作文的要求是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之间的关系,必须辨证的看待二者之间的联系,仅仅写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就属于离题。“勇气”这一话题给出的提示性语句给了我们写作两种提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勇于说“不”。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出几则事例。比如“军神”刘伯承的故事。抗战年代,刘伯承被打坏了一只“左眼”。他来到一家德国医生开的诊所。这位德国医生蔑视胆小的人,刚刚赶走一位害怕做手术的病人。而当他面对刘伯承,听到刘伯承拒绝使用麻药的要求,他却汗如雨下。当刘伯承坦诚而平静的说出医生割的刀数为72刀时,这位自尊心极强的医生情不自禁的喊出了“军神”。没有麻药做眼部手术,刘伯承身上表现出了一个军人大无畏的“勇气”。也许我们还能联想到日本著名指挥家小黑泽尔的故事。小黑泽尔参加了一次大型指挥大赛。台下坐满了当时音乐界的权威,他镇定自若。当他指挥演奏时,他意识到曲谱上有一个小小的错误,他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却遭到了呵斥。再一次的演奏证实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时候,他义正词严的说:“我拒绝演奏一首有瑕疵的乐曲。”台下给予了小黑泽尔长久而热烈的掌声。原来错误只不过是评委们故意设置的一个小小的障碍。小黑泽尔用自己“勇敢”的行为证明了说“不”的价值。
  其次是理解话题本身。我们应该明确“勇气”是可大可小的。大到为国家民族的解放事业视死如归,大到面对凶残的歹徒大义凛然。然而婴孩离开妈妈的双手,艰难的迈出第一步不需要勇气吗?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穿过一条小巷不需要勇气吗?课堂上能够主动站起来回答老师提问不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吗?……可见,“勇气”不是大人物的专利品,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勇气”。同时,我们应该明确“勇气”和“勇敢”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勇气”就像潜伏于人内心的一座活火山,而“勇敢”却是这座火山喷发后的壮丽奇观,是一种外在表现,所以我们会说“一个人很勇敢”,但却不会说“一个人很勇气”。既然“勇气”是人内在的一种品质,那么写“勇气”就应重在写人物的心理。
  写话题作文无论以什么样的文体出现,记叙文也好,议论文也好,即使是散文,有一个充实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必须把我们平时观察积累的材料在脑海里梳理一遍,什么样的材料最能体现主题呢?我们不要求写出伟人的丰功伟绩,一件小事也能打动人心。
  有同学在文章开头引用汪国真《别把头低下》“难道低着头就看不到,碰不到失败吗?勇敢抬起头……”这无疑就是对话题的一种最好的诠释。生活中难免会碰到风风雨雨,是勇敢的抬起头还是屈从于命运的捉弄?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前者。针对这一主题,有同学就写到一位都市的拾荒者在城市中的艰难挣扎。小人物的血泪,小人物面对困境表现出来的“勇气”让每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人都为之汗颜。
  “勇气只属于强者”。“一辆公共汽车上,人们仿佛怕惊醒了这熟睡的闷热的空气都缄默其口,只有坐在后座的一位胖子兴致勃勃:‘现代社会真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哪天不发生点抢劫、偷窃的事?要是我碰到,第一个就奋不顾身……’慷慨的言语让人们对他肃然起敬。车过了一站又一站,平静的车厢响起一位小男孩稚嫩的声音:‘叔叔,老师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停在别人衣兜的手迅速的移走,愤怒的眼神、疑惑的眼神却一起射向了小男孩……车厢里除了平静还是平静。风波过去,人们就像刚刚看完一场惊险的电影热情高涨,还是那位大胖子:‘今天如果不是身体不适,我肯定挺身而出。’……”含泪的幽默能让灿烂的天空顷刻间挂满乌云。小作者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天真的童年,虚伪的成年,在社会面前被扭曲变形的“勇气”。这位小男孩无疑才是“强者”。我们作文的目的也必须达到这种震撼力。
  强者的勇气不仅属于这位小男孩,还属于一只小羊。“一条小河把小村分割成两个部分。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羊。别家的羊都十分‘苗条’,我家的羊却体态臃肿。究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小河上的独木桥。自家的羊勇敢的走上独木桥,在小河的那边吃上了鲜嫩的草,而别家的羊只能‘望河’兴叹。”这一则十分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联想到“美猴王”。这只天生的石候不也是跨过水帘洞才当上山大王,从而成就了“齐天大圣”的一段佳话么?
  面对生活中的大苦难,我们都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道理,然而我们是否忽略了我们身边的小事呢?请看《面对》:
  “当成绩下降时,自己对自己说:下次努力;
  当伤害了别人时,自己对自己说:下次注意;
  当别人早恋时,自己对自己说:这个年纪,说喜欢已是一种奢侈,说爱更是一种浪费……
  当成绩再次亮起红灯时,我们学会了自我安慰;
  当再次伤害别人时,我们学会了推卸;
  当自己早恋时,我们学会了逃避……”
  我们可以勇敢地对侵略主义说“不”,可以对法轮功说“不”,可以对侵害我们人身权益的行为说“不”,为什么不能对我们身上的缺点说“不”呢?写自己身边的小事也能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承认”不仅是要正视自己的缺点,而且应勇于承认错误。“一位孤单的老人把花当作心灵的慰藉,两个调皮的小男孩毁坏了花圃。老人病倒了。小男孩愧疚的道出了实情。”人性无疑是美的,我们的话题作文完全可以挖掘人性之中美丽善良的一面,生活中的小事无不是人性美的体现。
  总之,无论话题是什么,我们都可以试着首先从我们身边的小事考虑。小处不一定没有风景。
  附优秀作文:《寻找“勇气”》
  黑黑的天,崎岖的山路。乌云一团团的飞向远方,仅在地面留下那一道道恐怖的斑点,忽明忽暗。
  他一个人慌张地走在小路上,手里紧紧地攥着一个袋子,似乎很沉。
  一阵阵古怪的声音随着那风儿,在他的耳边不断地飞来飞去。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小路,双脚走得有点发颤,汗水顺着那颤抖的身躯慢慢滑下来……
  微弱的月光下,他独自走在小路上,周围寥无声迹。
  他又想起了他的心病。
  他是一个胆小的人,因为他胆小,因为他没有勇气,所以他被嘲笑,他便祈求上帝给予他勇气。
  “上帝,给我勇气吧!让我成为一个勇敢的人。”
  “就在前面的森林里,那里有你需要的‘勇气’。”上帝微笑着告诉他。
  于是,他背起了行囊。虽然他很想得到勇气,但他心里却仍有些胆怯。
  出乎他的意料,他很轻易地在森林里找到了勇气。他很高兴,轻轻把勇气放入袋子中,害怕它逃走似的,谨慎地握在手里。
  天愈黑了,他回想刚才的兴奋,十分欣慰。
  眼前的路不断地向黑暗延伸着,乌云依旧在舞动,那阵古怪的声音依旧在飞来飞去,他的汗依旧在流,他的双脚似踩在棉花上……
  他停了下来,胆怯地向后看了一眼,那团黑暗像魔手正向他伸过来,路边的野草狂长着,喔,太可怕了。
  “勇气”被紧紧地抓在手里,他的心都在颤抖。他抱起勇气,用尽全身力气,朝着远方跑去……
  远方终于出现了一点光线,这时的他才感到自己的伟大。
  他拿着袋子:“上帝,我拿到了!”
  “是吗?”
  他欣喜地打开袋子:空空的。
  为什么?分明是勇气。
  上帝笑了,“‘勇气’对于你已经没有什么用处了,因为你已有一颗心叫勇气。”
  他抚摸了一下胸膛,他的那颗心在跳动着……
  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了,因为他得到了勇气!

刘伯承的故事篇(6):读书有益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从这两句名言里可以看出读书的重要性。我现在上五年级了,读了不少书,我觉得读书确实有益。
  读书给我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小时候我特别爱读成语故事,有一次我小姨在弹琴,我在一边玩,听到琴声后我便学着牛的样子冲了过去,打断了小姨的琴声。小姨刚想发火,我大喊一声:“不要‘对牛弹琴’。”我小姨和身边的人听后笑的前仰后合。
  读书给我带来勇气。有一次我的一颗乳牙还没退下来,可是新牙已经长出来了。医生阿姨建议我把乳牙拔去,阿姨怕我疼,想要给我打麻药,我却坚持不打,阿姨问我为什么不打,我告诉阿姨:我曾读过《神军刘伯承》这篇文章故事讲的是再一次战斗中,刘伯承爷爷被子弹打中一只眼睛。医生想给他打麻药在动手术可刘伯承爷爷坚持不打麻药。他说“打麻药伤害脑细胞。”所以就忍着痛做完了手术。今天我也要像刘伯承爷爷一样不打麻药,做了一回男子汉。
  我曾为白雪公主的善良而感动,为《水浒》中一百零八将感到惋惜,为《童年》中的小主人公感到伤心,为革命英雄感到自豪……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读书有益。
  大连市一二四中(小学)五年二班 汪德震
 

刘伯承的故事篇(7):练字启示_300字

  字与人有紧密的连接,所以父亲让我练字,每次父亲催我练字,我总会马马虎虎的去完成,一点也不放在心上,日久天长,我的字越些越难看,最终老师不得不叫来我的家长,父亲十分焦急,命令我马上认真练字。
  好景不长,父亲发现我的字又开始潦草,知道我又开始偷懒,一天晚上,父亲把我叫到书房,一向温和的父亲变得十分严厉的问我:“你这几天怎么练字?”我无法回答,只得说谎:“我的字又没进步,不练了。”我吼到。父亲拿出一本书,把我拉到写字台,念了一个刘伯承练字的故事。我知道了,刘伯承在手心上练字,在砖上练字,都不叫苦,我,这么好的环境,都不珍惜,于是,我下定决心要好好练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还在写字竞赛中得了第一名,父亲看着我的奖状,会心的笑了。
 

刘伯承的故事篇(8):发现身边的历史——我写我家 _3000字


  “千里淮河穿城过,华夏故里英雄多”,这是当代着名词人闫肃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着名的帝王之乡、歌舞之乡、军事重镇、科教名城—安徽蚌埠市的由衷赞美。找寻历史留下的印记,触摸时代跳动的脉搏,而作为一个蚌埠人我就来写写我的家乡。
  抱璞岩
  在我们蚌埠的怀远县有一个抱璞岩相信大家都知道,抱璞岩之所以成为闻名四方的胜地,是与卞和献玉的故事分不开的。据说在春秋年间,楚国人卞和在这座山得到一块璞玉,并把它献给了厉王。厉王使玉工辨识,说是石头。卞和犯期君之罪被刖了左足。到了武王即位的时候,卞和再次向武王献玉,可工匠任说这是石头,于是又被刖了右足。后来文王即位,卞和整天抱着这块璞玉在荆山之下嚎啕大哭。文王派人来问,他哭诉道:“我哭的不是因为我失去双足,而是正直之士被诬陷成骗子,一块宝玉被说成石头。”文王派人剖开这块璞玉后,果然得到了天下无双的良玉。这块玉,就是有名的“和氏璧”
  《中国名胜词典》有记载:安徽怀远县荆山有抱璞岩,传为卞和抱璞泣血之所。岩上有卞和洞,天然形成,幽深宽广,可容数十人;岩壁有摩崖书刻“青螺石帐”四字;洞上有坑,曰“采玉”,坑内有玉石层迭,晶莹闪亮,恍若白云攒集,俗称:“白云堆。”洞左有溪,碧流淙淙,名曰“濯玉涧”,传为卞和濯璞于此,故名;右有阁,曰“青山”,又名“梓潼”,其内旧有唐人胡曾《荆山诗碑》,上刻其诗云:“抱璞岩前桂叶稠,碧溪寒水至今流。空山日落猿声啼,疑是荆人哭未休。”《凤阳府志》有:“今两崖间凿痕犹存”的说法。
  卞和洞的绮丽,唐宋以来,已名播江淮。沿卞和洞循石而上,有一采玉坑,俗称白玉堆,卞和得玉于此,虽系传说,但也不无因由。
  石榴
  蚌埠怀远石榴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异,久负盛名。据传为涂山禹王宫道长李慎羽于唐代武后天授三年从长安引入,到了清代则见诸正史。怀远县志中记载“榴,邑中以此果为最,曹州贡榴所不及也。红花红实,白花白实,玉籽榴尤佳”。可见怀远石榴在数百年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
  自唐代起就有栽植了。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中说:“武则天命即将石榴二百株,传谕兵部,解交武八爷查收。此花后来送至东海郡,附近流传,莫不保护。”李翁所言虽有神话色彩,但自汉代至唐代,石榴在我国已有八百余年的栽培历史,从长安传到淮河流域的可能性是无疑的。
  怀远石榴见诸文字记载的,从现有资料看,可追溯到明代。明嘉靖年间,上蔡人张惟恕,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九日即重阳节,正是怀远石榴硕果缀枝,披红挂彩的时候,诗人观清泉,品览红榴,遥想大禹群会诸侯于涂山的雄姿与盛况,其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石榴在古书上又有若榴、丹榴、天浆及金罂等名称。考其名由,其说不一。《齐民要术》中载:“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即花实繁茂。则安石之名义或取此。”医学家、植物学家李时珍则认为:“榴者,瘤也。丹实垂垂如赘瘤也。”这或许是榴、石榴、安石榴等名称的由来吧。
  石榴在我国分布极广,遍及各省区。而重点产区多在黄河以南,就其着名者,除怀远石榴外,还有临潼、枣庄、会理、巧家、叶城等地。
  石榴作为水果与花卉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引得不少文人墨客大费篇章。诗仙李白有《咏石榴》: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宋朝的朱熹有《题石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怀远石榴嫩枝幼叶紫红如染,花瓣、花萼鲜红如火,哗哗荧荧,给人以热烈豪放之感。花姿丰满,雍容华贵,有贵妃美。榴花美则美也,可观,可赏,不可轻狂狎戏,因为她身着针刺,以防轻薄狂徒。其品格又高于流水桃花。古代文人,看到水流花谢春归去不堪惆怅。而“春花落尽石榴开”,石榴有力挽春色在人间之意,使那些惜春、叹春、伤春的诗人们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怀远的石榴不仅花美,果也奇。果近圆球形,花萼宿存,色橙红、黄白浑染,布着红晕,并有青翠光泽,如玉琢脂凝。形似醉翁谪仙的酒坛,又像典雅富丽的花瓶。籽粒晶莹剔透,圆润欲流。食之清凉甘美,风味醇厚,不仅可以饱口福,也给人以美的享受。中秋佳节,合家团圆,对明月品石榴,真是美不可言。中国的女皇帝武天则封石榴为“多子丽人”也不为过。
  老大桥
  “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这座被人称“火车拉来的城市”,最负盛名,也最早进入我的视线、并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相对于后来雨后春笋般涌现的种类繁多、功能迥异的桥梁,人们还是情有独钟地称它老大桥的蚌埠淮河铁路桥。
  这座大桥1909年12月动工兴建,9孔的桥梁,62.8米的跨度,586.23米的全长,使它成为津浦线上仅次于济南铁路桥的第二大桥。
  而这座大桥也经历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让它至今任被我们蚌埠人所瞻仰:它1911年5月15落成。1938年初,蚌埠就被日军侵犯,而这时中国军队第一六七师薛蔚英部和广西军廖磊部为了防止日军北犯,在1月31日炸毁了淮河大铁桥。日本占领蚌埠后,因为战争急需,开始了达八个月的修复工作。但是修复的很仓促,留下了隐患。直到1949年淮海战役结束,国民的党败局已定的时候,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争取喘息的时间,所以由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指令第四厅派半个排的爆破兵,从南京运炸药到蚌埠,在李延年部第九十六军的配合下,在1月16日将淮河铁桥炸毁。但20号蚌埠还是解放了,为了迅速恢复津浦路,加速解放进程,铁道部和铁道兵团的负责人与苏联的专家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作出了在原桥的西面先建一个半永久性的木便桥,后来才建了正桥。木便桥5月1日开始动工,7月1日就落成开始使用了。但是为了建设这座大桥王吉珍等6人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正桥是1949年11月16日开始动工的,1950年7月4日完成。修复中,由于施工艰难,加上国民党飞机的平凡骚扰,筑桥的人员王焕伦、宋恒泰等人先后为之而捐躯。7月11日,举行了大桥落成典礼,铁道部长滕代远同志出席了典礼。
  1957年之后,铁路部门又对大桥进行过10几回的改造和加固,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血雨搏激流,铁桥的荣辱沉浮、兴衰变迁,不仅是这个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更是中国近现代的见证和记录!到了2000年后,为减轻老大桥的压力和适应铁路提速的要求,在老大桥的东侧,铁路又新建了一座铁路桥,形成了两翼齐飞、交相辉映的格局。当和谐号列车风驰电掣般地驶过这座大桥、驶过这座有着拥政爱民、驶过这座被周总理亲切地誉为“珍珠城”、“东方芭蕾”的城市的时候,万人空巷、万众瞩目,百姓奔走相告、笑逐颜开。为了适应新形势,时速200-300公里的京沪高铁、京福高铁穿越蚌埠,铁路人未雨绸缪、高瞻远瞩,新的高速铁路专用桥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预计今年将雄姿绽放,一个崭新的铁路货运、客运分离、加速发展的新格局和新画卷将我们走来。无独有偶的是,设计新颖、造型别致的淮河公路桥的运行也突飞猛进、一路高歌!
  现在当再次我举首瞻望着这座饱经沧桑的老大桥,那些为它献出宝贵生命的钢铁般的战士在暴风骤雨中建设这座老大桥时一个个小小的身影遍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孙家圩子
  渡江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是邓小平以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所绘制的宏伟蓝图得以实现的结果。蚌埠孙家圩子就是邓小平手中的“一支笔”刻划在我们心中的记忆。
  座落在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孙家圩子村的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省、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在1949年3月22日到4月4日的时间里,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等很多领导,率领渡江战役总前委、中共中央华东局、三野司令部和华东军区等机关就驻扎在孙家圩子村,因此孙家圩子也就成为了渡江战役的政治决策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在这个原本不起眼的小村落里,总前委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渡江作战的方案,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组织拟定了渡江作战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并确定了华东军区海军部队领导人选。作为渡江战役乃至全国解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继三大战役胜利后,乘胜追击国民党并取得决定性
  胜利的一场重要战役。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国民党22年反动独裁统治的寿终正寝,在夺取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和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中,渡江战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孙家圩子村的光辉一页在中国军事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沉睡多年的孙家圩子一下子变成红色旅游的热点。孙家圩子开发建设的重要价值,在于贯通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轨迹,起到了红色旅游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在2001年5月的一天张震副主席对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旧址进行过视察,并对修复总前委驻地旧址寄予了很大期望和很高要求。今天孙家圩子渡江战役旧址已成为了皖北地区知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我们生活在历史里!历史牵缠着我们的一切,如影随形,无处不在。历史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
  蚌埠六中初一:陈雨晴
 

刘伯承的故事篇(9):读后感——读《历史的选择》有感_400字


  中国上下五千年,名人倍出,英雄无数。但是让我们翻身做主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却是中国共产党。
  看完这本《历史的选择》,让我感到震撼。共产党是在逆境中成立的,在绝境中生存,在困境中壮大,1927年7月27日在江西南昌,一个重要会议正在举行。会上,周恩来传达了党中央的指示: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具体领导和指挥下,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即将打响!8月1日凌晨二时,预定的时刻终于到了,在三颗信号弹发出后,战斗打响了。当太阳起来时,一面鲜艳的红旗在起义总指挥部大楼的上空高高飘扬,同朝霞一起映红了整个南昌城。官兵拥抱,百姓欢呼,同庆起义的胜利。
  通过这次战,中国共产党有自己革命武装,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经过漫长的过程和斗争,确立了它的领导地位,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永安市第二实验小学四(1)班 雷舒雅四年级:雷舒雅

扩展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文章

小学作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