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枯荷听雨声6篇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1):留得枯荷听雨声
下了一天的雨,下得很紧、很密。已是深秋,叶子却还没有落尽,雨打在叶子上,一片紧密有节奏的音律,别人听得昏昏入睡,但于我而言,下雨天,却是睡不着的。我喜欢雨,更爱听雨声。
我对雨是有一种别样的情感的,尤其是秋雨。春雨我不喜,尤其是初春的雨,她是个害羞的小姑娘,“千呼万唤始出来”却也只不过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其中间或夹杂着春雷,可雷声大,雨却不肯落,仿佛是某位装腔作势的官员,平白让人生厌。夏雨来得急,去的也急,好像那位小姑娘已经长大,进入了青春期,固执而暴躁,从不听从管教,随心所欲,下雨,想多大便多大,却不想给别人造成了多大苦恼。相比之下,秋雨是最好的。秋雨下起来,浑身都散发着一种成熟的魅力。杜拉斯说:“与你那时的容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饱经沧桑的容颜。”使人欲罢不能的,便是成熟的美。秋雨是凛冽的,打在人身上,很凉,刺骨,引起身体一阵战栗。秋雨是带刺的玫瑰,更像有毒的罂粟。使人明知道爱上便会万劫不复,却也还是爱的义无反顾。秋雨是有韵味的雨。
《红楼梦》的第四十回,黛玉曾向宝玉说过:“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我倒喜欢李商隐的诗,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这一句,却是我最爱的。万里枯荷、朦胧烟雨,既浪漫又不失忧郁,想想便觉得美极。可惜我却没有机会一饱“耳”福。学校里人工湖有小小的一方,虽然只植了几株荷花,且已深秋,但枯萎的荷花立于碧水却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萧索残败之美。再加上这几天连绵的细雨,使得这个干冷的北方小镇更多了几分江南水乡的温婉多情。所幸学校树多,听不到雨打枯荷,却也可以听听雨打落叶聊作安慰。
听雨是一件很有味道的事。通过听雨,你会闻到百里外果园芬郁的果香,你会尝到清凉冷冽的山泉。在学校听雨,一片整齐,雨打在叶子上,没有波动,没有起伏,就像坏掉的收音机,一打开,清一色的“沙沙”的杂音,学校的雨使人心静;在家里听雨,声音便多了几分变换。我最喜欢的是雨打在饮料瓶上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就像邻家初学钢琴的小孩,琴谱还没有练熟,只能断断续续的,一个音一个音的往外嘣。家里的雨,里面有小孩的纯真。
有一句俗语: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要入冬了,仔细算来,这该是入秋后的第六场雨了吧。听说北京已经开始下雪。不知道这优雅高贵的雨声,今年我还能听几次。也许正是有了一年的等待,听秋雨,在我心中才显得更加意味深长吧?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2):留得青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青荷听雨声。
对于一切严肃面对人生的人来说,时光是一种敬意:向往事,向未来,而对于我来说时光中你留下的爱的痕迹,却是我一生无法拂磨的。
你离开之后,家变空了。家里客厅东南角放置了一个紫檀红木盒子,盒子上是那神态悠然的观音,小时候我体弱多病,你说需要观音来镇殿,你在的时候每天早晨在盒子前方小香炉里点上三根香,祈求观音保佑我健康平安,两刻钟后便把香炉的灰倒掉,将台子上的灰用抹布轻轻拂去,你离开后的第四天,我偶然瞥到那荒凉的一角,突然意识到你已经回到了属于你自己的故乡,而那香炉一角便是你花开之后存留在我心中的一片青荷,纵然花谢了那碧绿的荷叶,仍是你爱我的痕迹。
曾经每天清晨起床后,洗手间总有盛满热水的水盆和牙杯,你说小姑娘要用热水洗漱,对身体好,可当某天我在某一个少了你的清晨起床时,洗手间只有冰冷的自来水,那水刺骨的冷到我心里,我竟然是如此的不习惯没有你的生活,眼泪就像是一把刀子,刀刀割我心头,暖暖的开水是你离开后开在我心头的一片枯荷,莲败了,青荷永存,时常用它来聆听你对我爱的痕迹。
我开始仔细的审视家里的一切,发现你留下的痕迹是那样的多,又是这样的少,眼前总是浮现出你出现在家里的角角落落,你在这里那里忙活着,笑盈盈的,可是转眼间你又不见啦,你留下的只有我对你的习惯,我对你的依赖,我甚至在这个你生活了已有两年的家里找不到你留下的一件物什,我知道于你而言,这不是你的家,你总是把自己的行李收纳在那个小小的行李箱里,随时准备离开,这里也许只是你的一个长期旅馆,你的心里始终放不下你的家,你周围的那些街坊四邻。
可是于我而言,你从未是我心中的过客,你在我生命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全部化作了开在心扉的青荷,花落了,青荷在,留得我在思念的时候听听你对我爱的雨声。我会记得你——我最爱的外婆给与我的每一处痕迹,直到我向这个世界谢幕。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3):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篇一:留得残荷听雨声】
依山傍水,绿树丛生,夕阳西下,水波粼粼。只听得鸟儿欢唱,见得鱼儿戏水,使人留恋往返……——题记
一、竹林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我不需要似城市的繁华热闹,只想有郊区依山傍水的清幽;我不需要城市早晨繁忙的身影,只想有鸟儿歌唱的清早。
我心目中向往的小屋亦是这样宁静、恬淡,宛如一位不识人间烟火的女子,每天清晨,清脆的鸟鸣将我唤醒,走出屋外,呼吸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的空气,那么的清新,舒畅。可以舒服的坐在椅子上,口中品着那散发着隐隐清香的茗茶,看着清水中鱼儿们的嬉戏,放松而又充实。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天气总是像个调皮小孩子一样,爱闹变扭,刚刚还是晴空万里,此刻却是变得乌云密布了,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我喜欢的下雨天,断了线的雨点是小屋在烟雨朦胧中更有别致的味道,湖面与雨滴的接触而泛起点点雨花,现在我的仿佛就身处在童话的世界中,此刻让我着迷,沉醉……
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我崇拜着古时候的文人骚客,我希望自己可以居住在他们的故乡,那样会让我觉得仿佛就和他们很近,很近,仿佛拥有透过了千年的交流。诗人诗人,就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人,他们追逐在景色之间,以他们的心胸包含万物,用他们的诗句绘出沧海。我希望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畔边上临睡而居,也希望在“穿花蝴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美景中陶醉。
闲来无事,我亦可以效仿古人以诗写景,以诗言想;我亦可以“举杯邀明月”,聆听夜晚的静谧。
春天,百花齐放,彩蝶飞舞,燕子高飞,我便可以爬上小屋的屋顶欣赏那无限的美景;夏天,绿草如茵,蜻蜓穿梭于树丛中,我便可以躺在柔柔的草地上,呼吸着青草混着泥土芬芳;秋天,落叶犹如折翅的蝴蝶,翩翩飘落,夕阳的余晖下,满地的落叶显得梦幻而又神圣;冬天,万物都疲惫的沉睡了,只有雪花在孤寂的空中飘零,让人看着心生怜爱。
如果我的小屋在如此美景之中,以后的漫漫人生怎会索然无味呢?
【篇二:留得残荷听雨声】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听着这首王菲的《人间》,仿佛原本生命中的丝缕苦涩都释然开来,融在她那轻盈曼妙的空灵的歌声中。心,轻快起来,蜜也似的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不是圆满的。但即使在困境面前,我们也要看到它美丽的、灿烂的一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甜蜜的人生。就像我最爱的李义山的那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的母亲在她八岁那年就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而不幸瘫痪了,她的父亲承受不了这现实的打击,早早的弃她门而去。于是,只有八岁的小女孩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起居、打工补贴家用、刻苦读书以改变命运的重任。出人意料的是,她以顽强的意志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并且把母亲养的健健康康。当人们问起她时,她微笑:“我有母亲,她是我精神的支柱,我们的亲情就是我一直前进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回家,就有妈妈相伴,我生活得很快乐,我很知足。”我想,她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亲情温暖的光明,重新燃起了希望,指引了前进的道路,知足安乐,平淡安逸,超凡脱俗,乐在其中。
归有光在陋室项脊轩中能“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陶渊明在农舍能吟诵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淡然超脱的诗文。苏轼被贬,但豪情依旧,壮志依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庄子一生安贫乐道,追求逍遥,不图宦达名利,作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无所恃、无所依的乐观淡泊的千古名句。这些人都是在苦难中潇洒自如、快乐自足的典范,亦值得后人不断思索和学习。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我们遇到完美的景观时应陶醉、满足和快乐。在遇到一些残缺破败的景象时也应换一个角度,细思品味其中另类的甜蜜和美好,像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彩虹,但愿你以后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花谢了呢,爱她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篇三:留得残荷听雨声作文】
一段深沉的风声,倾诉一段黯淡的寂寥。
那一阵风来得无声无息,拂过没有云彩的山岗,吹散落英最后的流连,留下一阵阵冷清。冰冷的空气从天间摔落,覆盖在十月的大地上,埋藏所有的芬芳。残红留香,带着一丝爱恋、带着一丝惆怅,装点这一片萧索的世界,若被黎明抹去的最后一颗闪亮的星,苍白地摇曳、飘摇在梦中、消散在第一缕阳光的倒影里。有些孤寂、有些凄婉、可这不正是秋最唯美的味道吗?
我喜欢站在平静的湖边上,半闭上眼,闻着秋淡淡的气息:像一首晓歌,在黎明浅吟;像花间的一壶琼浆、揉杂着浅浅花香,沉醉在半梦半醒中。我默默感受这一切,如倾听满城的风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愁怨。琼香溪水般在空气中流动,拂过发梢、飘过鼻尖,似人间四月飞扬的花火,若闪烁星辰辽远如夕的目光。湿润的空气也变得愈加醇厚,它在我的指尖划过,丝绸般柔软而又舒适;它在微风浮动的薄纱下,上升、盘旋、飞舞、凋落。我不禁睁开眼,想要触摸到这奇异美妙的画面、可就在我睁开眼的瞬间,它们都已静静地飘逝了,飘逝在满城的潇湘里,飘逝在烟雨霏霏的记忆中。
往湖畔边的园林走去,发现曾经百花争艳、芳香悠然的花园如今已经褪去了它华丽的衣衫。苍老而又斑驳的土地被散落的金叶和失去了水分与光泽的玉瓣层层掩盖,把红尘的绝代风华尘封在记忆的年轮里。这里有止不住的萧瑟,轻盈的空气失重般无方向地荡漾,托起了秋的冷清和寂寥。走近枯萎的园林深处,发现脚下的金色落叶上偶尔会有点点红莺装点着,我怀着惊喜的心情,不觉得加快了脚步。
眼前的树木渐渐多了起来,脚下的“地毯”则愈加厚实,红叶也更加密集。红火的叶片与金色大地相互交织,在没有云朵遮掩的苍穹下描摹着一幅宁静而又和谐的画面。凌乱的红叶洒在遍地的金叶上,像黑夜里飘渺的星、在幕帘上雕琢着月桂,璀璨夺目。循着那似梦似真的神话的乐音,我踏在清秋的落叶上,慢慢接近园林的中心,渐渐地,鸟鸣的声音不再那么清晰可闻了,冰冷的空气也渐渐饱和,像充满里淳淳酒香的韵味,晕开了眼前一片殷红的芬芳。在园林中心处,几株枫树伫立在那儿,奇异而艳丽。
在缥缈的晨风中、在众芳摔落的季节里,唯有枫树在一片生命枯萎的金黄中,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绽放、绽放那一片片血一样的叶,空气也被这殷红的气息感染,无数的分子像火焰般不停跳动,揉碎了萧索的风,闪烁着太阳的光芒。我的瞳孔放映着漫天飞舞的枫叶,如漫天柳絮被疾风牵引着,纷纷地飘落,不过是霎时,翩翩飞舞的枫叶若狂风般覆盖我的身影。此刻,连我的呼吸也伴随着这旖旎的枫叶雨、时而高亢时而冗长;这一瞬间血液也仿佛凝固了,亦是缔结了永恒般,在我的心上刻下深邃的碑文,隽永、清澈……
秋的寂寥是夏末的留在人间的叹息,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秋的多情是蓦然回首的那一点温存,是“胭脂泪,相留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依依之情;秋的忧愁是落红的挽歌、是枫叶红过又凋零的孤独,是“生死契阔,与子成说”的守候、是沧海桑田的执著;秋的儒雅是楼台独斟的自由写意,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逍遥自在。纵然时间的车轮千万次碾过,不变的依旧是这千年的情怀、是这天地间秋的情怀。
【篇四:留得残荷听雨声】
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是在哪里看到或者听到这句话了。那时候听来不明其深意,昨天看了这句话的来历之后心里涌起的是一股浓浓的感动。心便在感动中不知不觉地向遥远的记忆中延伸。
“妈妈,那件粉红色的大衣肩膀上的线已经断落了,我刚才自己拿了针把它缝好了。”“妈妈,我缝得不好,但是它已经不烂了”稚嫩的声音仿佛真的又在耳边响起,这个稚嫩的声音仿佛一双温柔的小手把我拉回了遥远的9年之前的那个美丽的时刻——那时我还在百里小学,女儿刚满4岁,那天下午没有任何迹象显示有什么喜事要发生。女儿明亮的瞳孔里没有炫耀的神情,只是陈述,陈述一件仿佛极为平淡的事。它的表情平和得看不到它心里产生任何的涟漪。可是我却震惊了,我象一只受伤的猫不能动弹着僵硬在那里。血液在那一刻仿佛已经凝结,旋即又迅速奔流。我一把把孩子抱在怀里,任感动肆意在全身奔走。
心中有一段故事从来都没有忘记过,跟人家聊起孩子的时候,我老是爱提及,所以孩子曾经不解地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老是爱提到这个故事?
故事极为平淡,又没有什么生动的情节可言,可我为什么老爱题及?而且现在又忍不住地又要向你诉说:在四联小学的时候,有一回我带着8岁的孩子去抓田螺,“妈妈让我来提这些田螺吧,你已经肚子痛得冷汗直冒了”一个大提桶,里面还装有田螺呢!就这么小的孩子来提?“妈妈你不要担心我提不得,我的力气大得很,我能提得动”8岁的孩子在我的肚子痛得不能行走的时候说她的力气大,而平时它连去散步都说腿累都要我们背着的。就在故事发生的前一周,我们回老家的时候,她和她的堂姐姐堂哥哥比赛爬上村边的那座矮坡,她的堂哥哥和堂姐姐们早已经爬到山顶了而她还在山脚下蹒跚,最后不得不向我们求助:“爸爸、妈妈你们背我上去。”这是预料中的事情。她爸爸不无疼爱地说,成什么人啊,你哥哥姐姐象你那么大的时候奔上这座山去连眼睛都不用眨一下”之后蹲下身子,背起女儿,老老实实向山上走去。而今天女儿的脸在太阳的暴晒之下红得象只熟透的苹果。这样的脸色这样的神情这样大的太阳之下这样小的年龄,理应该是在妈妈的伞下,撒着娇说:妈妈好热,你背背我。而现在,而现在,女儿居然因为我的原因说她力气很大……这样的话语这样的时刻你能忘记吗?你舍得忘记吗?
在我的房间里,保留着许多已经保留了很久的孩子的、朋友的、亲人的一些物品,虽然那些东西已经全都不能用了,但是我却一直把它们好好地保存着。我一次次地整理一次次地不舍得把它们仍掉,因为那些物品里包含着包含着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那些物品虽然退了色。可是女儿、朋友、亲人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让我心里涌起的感动却永远鲜活。
留着残荷,是为了听雨。我为了听心中永远美丽的雨声,我愿意并且刻意保留着如雨滴般细小而琐碎的点点滴滴的往事。那些已经不能再用的衣物就是宝玉口中的残荷,而留在心中那一份浓浓的感动和永远不想舍弃的那一份喜悦就是林妹妹期望听到的打在荷叶上的雨声。
留着残荷,让心中的雨点和雨声永远芳菲着我整个一生的记忆。
【篇五:留得残荷听雨声】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听着这首王菲的《人间》,仿佛原本生命中的丝缕苦涩都释然开来,融在她那轻盈曼妙的空灵的歌声中。心,轻快起来,蜜也似的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不是圆满的。但即使在困境面前,我们也要看到它美丽的、灿烂的一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甜蜜的人生。就像我最爱的李义山的那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的母亲在她八岁那年就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而不幸瘫痪了,她的父亲承受不了这现实的打击,早早的弃她门而去。于是,只有八岁的小女孩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起居、打工补贴家用、刻苦读书以改变命运的重任。出人意料的是,她以顽强的意志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并且把母亲养的健健康康。当人们问起她时,她微笑:“我有母亲,她是我精神的支柱,我们的亲情就是我一直前进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回家,就有妈妈相伴,我生活得很快乐,我很知足。”我想,她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亲情温暖的光明,重新燃起了希望,指引了前进的道路,知足安乐,平淡安逸,超凡脱俗,乐在其中。
归有光在陋室项脊轩中能“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陶渊明在农舍能吟诵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淡然超脱的诗文。苏轼被贬,但豪情依旧,壮志依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庄子一生安贫乐道,追求逍遥,不图宦达名利,作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无所恃、无所依的乐观淡泊的千古名句。这些人都是在苦难中潇洒自如、快乐自足的典范,亦值得后人不断思索和学习。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我们遇到完美的景观时应陶醉、满足和快乐。在遇到一些残缺破败的景象时也应换一个角度,细思品味其中另类的甜蜜和美好,像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彩虹,但愿你以后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花谢了呢,爱她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篇六:留得残荷听雨声】
午夜过后,也许是太疲倦的缘故,我恍恍惚惚进入睡眠状态。你将我弄醒,柔柔的对我说:下雨呢。我不知道你的意图,也无法窥视你的表情。我迷迷糊糊回答你:这是入秋以来的第一场雨呢。让她下吧。一会儿我又进入梦乡。
早晨,我拉开窗帘,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远处的农田已被萧瑟的秋风拂去了往日的青翠,呈现出一派萧条衰败的景象:稻田里收割过的稻茬被农民用火烧过黑黝黝的一片。大片的棉田也失去了往日皓齿粲然和郁郁葱葱的生机,残枝败叶在瑟瑟的秋风中摇曳着,抖动着。更远处是一排农家的房舍,在如烟的雨雾中显得迷蒙而渺远。
雨滴愈来愈大,也愈来愈响,我将视线移到楼下不远处的一池荷塘。大片的荷叶已由青绿蜕为暗紫,经过风霜的洗刷,圆盘似的叶片撕裂成条状,豆大的雨滴打在叶片上,一声声脆响进入耳鼓。哦,这是一种绝妙的天籁之音。我猛然忆起历代文人骚客们对荷的礼赞和顿悟。在这深秋时节是绝对看不到杨万里眼中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葱茏与娇艳的。姜夔的:一一风荷举,依稀尚能呈现一些影像,东坡先生的:荷尽已无擎雨盖,应该是这深秋时节的极好写照。可是眼下砭人的秋风和着粗大的冷雨不时的敲击着残荷,那该是另外一番风情了。难怪著名的唐朝诗人李商隐无奈的发出了: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慨叹。微风时,雨点儿小,湖面传来悉悉簌簌,细微的声音,象春蚕咀嚼桑叶,又象万物萌动拔节生长。风大时,满池残荷相互切檫,挤挤挨挨,仿佛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喋血嘶杀。又像满山遍岭的野火爆裂枯材的焦灼之音……
看到眼前一派颓景,反而使我产生对: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一种向往。脑海里又呈现出我的家乡——江南水乡一副副绝妙的图景:家乡的六月,湖光山色,景致秀美。满池碧荷,亭亭净直,少女的歌声荡漾在湖中:
小船呀轻飘
杨柳呀风里颠摇
荷叶呀翠盖
荷花呀人样妖娆
……
莲舟上扬起歌声,人面荷花相映红。这该是怎样一副使人心旷神怡的图画啊。
如今,我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远离家乡的荷塘,远离家乡的山水,每每在夜深人静之时,脑子里总会影现出我的家乡——水乡泽国的荷叶,莲花,和那穿梭其间的,抬头放歌低头弄莲的一群群清醇少女。
【篇七:留得残荷听雨声】
残荷,如同一鼎满身沧桑,却依旧闪着传递千年光芒的青铜,在人生长河之中,花开不败。
时间,是可以冲淡一切的吧,当一切都已尘封的时候,人们对于过去就只能局限于残荷般的记忆了。时间,是既抽象,又具体的名词。你可以在太阳的东升西落中,母亲逐渐斑白的两鬓中,周围的物是人非中感受到它的存在,可是人们真正地要揭开它的面纱的时候,时间就游离抽丝般,你抓的越紧,抽的越快。宇曰空,宙曰时,穿越时间与空间,便可以到达世界上最远的地方。那么宇宙之外是什么?时间网住人们,不让人们去解答。
时间,让人心中的车辙印被风化,让绯红的血色只剩下微漠的悲哀,让艳荷变成残荷。春的萌芽迎着朝阳升起;夏的莲叶向着阳光如锦;秋的残荷乘着时间飘零;冬的枯枝在纯白的雪中无声无息。人们需要的,真的只是小小的铭记,等待熟悉的陌生人将尘封开启,等待沉睡的种子被再度唤醒。当残荷再次绽放的时候,迎面而来的是最熟悉的气息,接着是整个你所熟知的过去的那个世界,在两个世界中穿梭的你,如同庄周梦蝶般,孰为真我?
自诩操控万物的人类,在时间面前永远是渺小的。人们也不必忧愁,只需种上一片风荷,在时间长河中的一隅,然后等待再度开启,人生便在现在、过去之中的穿梭,在冥想未来之中结束了。
上帝赋予人类同样平等的权利还有死亡。有位作家说过:“人一出生便踏上了奔向死亡的列车。”死亡尽管生来就已注定,但是生的意义便在奔向死亡的过程中充分显现,人们面对死亡,不只是对死者的怀念,人们在面对死亡虔诚跪拜的一刹那。认识到的也不仅是自己的渺小,那是对生的渴望,那是对生命的虔诚跪拜。美国世贸大厦的废墟永远都不会被清理干净,新建的自由塔地基是由几千个亡灵与几千个亡灵的亲人的爱共同构成;邓布利多不会在复活,即便是最伟大的巫师也必须在死亡面前承认自己的渺小,他的白色坟墓,如同凤凰涅磐一般,是对新生命的渴望。新生儿满脸皱纹老人般的皮肤在生命的第一声啼哭中舒展,冬的沉闷在春雷的隆隆声中消散。新生命总是爆发出强大的力量,然后如同飞蛾扑火般无怨无悔地向死亡奔去。留得残荷听雨声,是把生的希望与死的怀念交织在一起。残荷,她美丽过,妖娆过,妩媚过,残荷是梳理过去的一把梳子,伴随着春天的第一场细雨,和着泥土的清香,回忆的不仅是过去,憧憬的也不仅是未来,在列车到达终点时,我们才能满意地走下列车。不,旅途没有结束,新的征程又开始了。
席慕容说过:“我们都走在一条同样的道路上,走的很慢,隔的很远,却络绎不绝。”如果说人们觉得走向死亡的这列班车,过于惨烈的话,那么每个人是否都忙着匆匆赶路,忘记了周围的美景?你可以像三毛一样,把家徒四壁的沙漠之家布置的光彩夺目,用棺材做的沙发,来客都抢着坐。你也可以像林黛玉一样,用毕生之泪来还前世之债,尽管惨烈,人生却是充满感恩的人生。同时你也可以学林黛玉,搞一把行为艺术,在雨中,在软绫罗的窗纱下,教鹦鹉念诗或是在花谢的季节多愁善感地将花埋葬,愁苦的只是“明月闺中知有谁”。留得残荷听雨生,是人生的意境,买上一套茶具,在细雨蒙蒙的夜晚,感觉满屋清新的茶香,守着心中的残荷之景,让回忆与憧憬摩挲着你的心房。
有了残荷的人生,人生便像有了照相机,人生不仅是一晃而过,她可以穿越时间,穿越死亡,穿越人生。周围即使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应是残荷之景,有了残荷,便有了思华年之弦,凭栏处之景,葬花魂之处,有了残荷的人生,花开不败。
【篇八:留得残荷听雨声】
今夜的雨静静下着……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独立湖畔,听雨,人世无常。今夜的雨敲多少惆怅。十七个春夏秋冬走过,岁月里多少风铃摇动,这雨中又多少欢乐与忧愁。
少年听雨歌楼上。罗帐里晓风吹冷翠烛。谁听那琴音悠幽如泣,给这雨这夜添几丝孤寂与沧桑。前尘隔海,往事难再叙。梨花细雨打熄了孤灯隐隐。中年听雨客舟中。一壶浊酒喜相逢,共泛江湖,笑饮红尘往事如烟。舟楫漂泊,何处是归途?叹年来踪迹,如今谁与共?夜雨对床,却话青草池塘处处蛙,凭谁问归程?今夜的雨中,谁家红烛摇曳?帘幕重重,随风起舞,掩盖了几多春梦浮华,包裹了几多依恋缠绵。今夜的雨中洒多少清泪。鬓已星星也,听雨在僧炉,梧桐醉雨阶前,树下凤凰琴琴音引落多少梧桐叶,片片纷飞到天明。
曾几何时,雨夜听雨,独倚窗前,寂寞如雪映珠帘。点点滴滴滚动着在心头萦绕,茗茶的香气缭绕整条巷弄。今夜的雨中飘多少茶香古韵。哪位丁香似的姑娘缓步走来,手中的油纸伞在雨中飘往巷的尽头,借着万家灯火,今夜的雨中有多少紫色的温柔空灵。常思少年不更事,总也在雨中想入霏霏,爱上层楼,爱上层楼,这雨中融多少少年愁滋味,初尝如绿酒,人易醉,谁解其中味?琴心,弦音,谁在撩拨一曲悠悠琵琶行?乱红飞过,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雨中凝多少情思滴翠。时光琴弦里的黑白江南,有多少垂杨紫陌,深深庭院,秋千飞去,细雨如烟,似粉,氤氲着水汽笼罩整个江南小镇,唯留一条无名的浅浅的小河从深巷里缓缓流出。青石铺就的小路上,又有哪位官人的马蹄声编织美丽的错误?这雨中携多少佳人妆楼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4):我努力读懂那一阙诗
题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已是深秋,晚霞黯淡,微微的细雨倾洒在天空,晕染开了墨色。眼前这一片家乡的湖啊,全然不是记忆中的碧波荡漾。满眼的枯荷,任雨滴打落在它的叶子上,伴着高错落有致的声响,满满的都是哀伤。想那义山的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该有多少的愁绪啊。
我童年的记忆全在姥姥家的这一片湖上,每到夏日,满湖的荷花盛放,点染晚霞的璀璨。那时的姥姥最爱撑一只小船,载我在接天莲叶中穿梭,那令人迷醉的荷香,那灼眼的映日荷花,那漫天无穷碧的莲叶,还有姥姥那双有着厚厚的老茧的手。
后来,还是这双手,牵着我回到了城市中。按照妈妈爸爸的说法是,城里的教育好。只是在城市的烟柳繁华中,那悠扬的荷香好像只能散落在清丽的梦境之中。城里的姥姥,没有了荷香相伴,显得那么手忙脚乱,整日整夜为我的起居操劳忙碌。
舞蹈比赛,姥姥是我最忠实的粉丝。还记得那次,因为训练的疲惫,我一脸的踌躇。姥姥把微笑送给我,用那特有的苏北话温婉地说:“馨儿跳的比咱家湖里的荷花还俊呢。”多少年后我才懂得,姥姥是为了照顾我,才离开了她深爱的老屋和深爱的荷塘啊。每到“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的时节,清晨的屋子里总会飘起莲子粥的清香,姥姥总会深情地看我喝下。还记得那次感冒,头昏昏沉沉,如鲠在喉,什么也不想吃。姥姥就坐在床边,一口一口的喂我红莲藕粉,说是可以清热凉血。
后来,慢慢长大,穿梭在题海中的我常常忘记了姥姥的存在。而此时的姥姥也常常坐在晾台的小凳上,呆呆地望着远方。许是人老了吧,姥姥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在午后慵懒的阳光里微酣,在薄暮的霞光中出神。终于从妈妈的口中得知,姥姥只是舍不得那久违的荷香。姥姥回故乡时,是妈妈送的,而我竟没有丝毫的不舍,只是关心着我的成绩我的学业。
直到初中的疲惫一次又一次袭来,我把委屈藏在心底的时候,才忽地忆起姥姥对我的关心。想起每一个季节里,总是有姥姥寄来的物品,每次的电话中总有她对我的牵挂。
当荷花开了一季又一季的时候,我才慢慢长大。现在的我学会了在每天的放学后给远方的姥姥打一个电话,学会了在每一个长假或短假的时候去探望她,去看她那满脸的皱纹。学会了把爱姥姥关心姥姥作为自己成长历程中的责任。
只是今天,等得太久太久了。因为整个初二的假期都在备考初三,甚至十月一也仅是几个简短的电话。直到这一次,妈妈爸爸拗不过我,我才又一次踏上这熟悉的土地,又一次看见这被岁月淡忘的荷塘。推开油漆斑驳的木门,着眼是姥姥惊喜的目光,看她惊喜的叫我的名字,童年的岁月便温润了这一季的凉意。
姥姥递给我一个莲蓬,那凹凸不平的表面上,翠绿的颜色早已斑驳。我默默接过,如同记忆里一般娴熟,从莲壳中挖出几颗依旧碧绿的莲子,拨开表皮,摘一颗颗雪白娇小的果肉,放入口中,清淡的甜蜜中有着微微的苦。我的眼里有些湿润,窗外的景象却愈发清晰。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5):留得残荷听雨声
自幼便是偏爱雨的,倾慕的是它的婉转轻灵,是它藏蕴着的浪漫的诗情,最为出名的虽是江南的雨,是墨色水乡的烟雨,然而,在这里,在这个被誉为避暑圣地的贵州,另一种雨亦使我沉醉痴迷。
这里是贵阳,八月的贵阳。
“快跟上,别掉队了。”在指导老师的叫喊声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景点,一想到昨日黄果树瀑布还只是书中生涩的概念如今却近在咫尺,不由加快了脚步。就这般,近了,更近了,白色的绸缎在藤蔓的掩映下逐渐展露出眉眼。然而,人山人海中的你往往只能窥得一角而不见全貌,你迫切地渴望走出熙攘的人群探寻瀑布的奥秘,你拨开面前的枝叶,却发现眼前的景色远比想象中的磅礴宏大,方才还如羞怯得不肯示人的小姑娘,现在却恍若张飞云长一般的长须大汉。而越细观,则越震撼,清流不掺杂质,于百米高空倾泻而下,仿佛是一匹匹龙马肆无忌惮地奔驰撒欢,腾飞着,呼啸着,继而冲撞着路旁的巨石,石头在夜以继日的冲刷下变得圆润光滑,激起的尺尺浪花温温地落在旅人的额上,颈间,轻轻地拂去旅途的疲累,仿佛便是这瀑布懂人,情愿化作雾水为贵州降温。
闭上眼轻轻享受水雾化在脸上的清凉,如一团水彩晕开,和着微风竟也升起丝丝醉意。忽的,雾沉了,周围响起阵阵惊呼:看,下雨了。再偏头,河面果然泛起阵阵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撑起比江南烟雨更为绚丽的梦。撑起伞,亦步亦趋地跟在人群之后,我们走入了一幢木屋,为的是躲过这场水与人的追逐。
倚着门口的柱子——我也不知为何,就想这般倚着,也不是为的赏雨,雨丝飘荡卷起一番朦胧的画面固然美好,但终不能引人长久驻足,在看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这是泥沙河,”老师的声音适时从身后响起,“是当初西游记取经的地方。”
难怪,这河边站着这么多人,脸上带着一抹怀旧与温暖。
留得残荷听雨声——莫名的,我想起了这一句诗,在每一个游人都发出“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感慨之时,我想,瀑布的规模终会减小直至消失,而有些东西却会随着岁月更替历久弥新,在雨丝的席卷下依旧散发出盎然生机。
在今天,那种东西叫情怀。
留得枯荷听雨声篇(6):留得残荷听雨声
塞上风光、大海波涛、雪原千里、山峦叠翠,这些固然是好风景,可只要人领悟自然的纯真之心,事事皆好景,时时为良辰,城市也不再是禁锢人们的牢笼,残荷也有雨声作韵脚。
钟书先生的《围城》里有这样一句话:“围在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每个人生来就不可能完全自由,我们受到各种各样的限制,一心想逃离“围城”的人恰恰是陷入最深的。与其追求形式上的解脱,不如换个角度看问题,先释放了自己的心灵,形式上的枷锁也就形同虚设。
相反的,假如一个人只追求形式上的解脱,便会出现身处绝美之地而尚不自知的情况,令人失笑。张小娴在游览一个盛产槐花的村庄时,对满山洁白如雪的美景赞叹不已。她步入村内,发现村民们都忙着收槐花去卖钱,她对一村妇发表自己对美景的感慨,对方竟说:“哪里的花?”她不竟愕然。身在绝世美景中的人一想赚钱就离开村庄,忽视了别人看来更加珍贵的风景,也是可悲可叹之事。
社会的高速发展造就了一批“机器”,只会赚钱的“机器”,只会学习的“机器”,等等。当心已被功利充盈,感受美好的事物的功能逐渐退化,生活已就毫无美感可言。千百年前的人们是美丽的,他们临风书雪,对日咏歌,他们看得见“大漠孤烟直”,看得见“江心秋月白”,看得见“山似眉峰聚”,看得见“寒鸦三四点”……而现在的人们呢?他们看不见,他们只会想象。想象远方的天,远方的海,远方的山是如此美丽,连空气都是花的芬芳。于是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有了理由。可你看看那些所谓的旅游照片,游记微博,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从一个景点赶赴另一个景点,丝毫没有沉醉于美景之中的愉悦与享受,连表情也像赴死的战士一般。其实欣赏美从来就不该是任务。
“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对美的欣赏与感悟的至高境界。对着夏日已云的一池残荷,伴着淅淅沥沥的微雨,尚能感受到生命的韵律的当世能有几人?对着墙边不起眼的一个绿色小生灵尚能爱之惜之珍这念之的除了《囚绿记》的作者陆蠡外能有几人?昔日佛祖拈花一笑,现今大街上人来人往却无一人为街边小花驻足微笑。这样的人意想“逃离城市”追求自然,岂不可笑?
让我们挣脱心灵的枷锁,擦净被俗事污染的眼睛,去聆听花开的声音,去描摹树干的纹理,去欣赏一切值得我们驻足却被错失了多年的美景,去邂逅那份“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