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5篇
发展是硬道理篇(1):适应才是硬道理
达尔文说:“适者生存。”自然界能够生生不息,向前发展,就是因为生物相互之间不断竞争,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各种动物的胚胎相互之间十分相似,可成熟的个体之间却大相径庭。水中的鱼、天上的鸟、地上的兽,可谓“海陆空各占一方”。鱼有善于游泳的鳍,鸟有善于飞翔的翼,兽有善于奔跑的腿。鱼、鸟、兽能够各展所长,正是因为他们有了适应的本领。一只不会飞的鸟,一条没有鳍的鱼,一头不能奔跑的兽,它们的生命,就如同风中的残烛,转瞬即逝。自然界有其适应的规律,当今复杂的社会,也有适应的法则。清王朝闭关锁国,最终被鸦片和大炮打开了与时代脱节的大门,终使中华大地的的有识之士又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经济成了把世界连成一体的桥梁。“地球村”概念的出现,意味着哪一国家不适应“全球一体化”的“游戏规则”,就会逐步丧失其在国际上的地位。作为历史文明古国的中国,深明适应的道理。经历了清王朝那段屈辱的经历,国人终于掌握了融入时代的方法,明白了放弃某些固有的成见与习惯,就是一种适应。如今的世界,再也不是昔日那个“唐王朝天下第一,遍地黄金”的世界,中国必须跟着世界的脚步走。于是我们有了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正、平等、自由、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就是真理!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服务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注重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文、化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之中。而当今的社会,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于推进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凸显人文关怀,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及他们思想上的种种疑虑和困惑。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向纵深发展。我们要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充满阳光与希望!毛主席曾经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有我们的每个公民都行动起来,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渗透到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的社会才会与时俱进。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想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发展的方向,就要时刻握住“适应”这张王牌,“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灵活“适应”,就无疑找到了生存之道,发展之路。与时俱进,才能“乐在其中”。走过坎坷,经历磨难,鲜花和掌声有时来得太迟了,但奋斗过程中的快乐和满足,就会化成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民前行的无限动力,这是不坚持就难以体会和领会到的。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发展,是硬道理。”我想,适应,也许就是硬道理吧。
发展是硬道理篇(2):祖国在我心中作文500字 友谊与发展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500字 友谊与发展
中国,众所周知。乃四大文明古国之首。历史之神注视着这个伟大的国家的成长。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推动着中国向前发展。如今,到了和平年代,中国又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发展理念,带动着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一起向前发展。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发展史。经历了唐、宋的繁荣,元、明的辉煌,到了清末,中国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才真正站立起来了。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东方升起的一颗明星;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推动力。但这还不够,还要继续发展,于是就有了“一带一路”的发展新理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一个横跨亚、欧、非大陆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了完成这个宏伟蓝图,中国给许多国家提供了经济援助,并积极参与了他们国内的经济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电力、交通建设,带领和帮助这些国家共同发展。
中国,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如今的中国,一举一动都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在发展经济的退同时,还把中国文化和和平发展的理念逮到了世界各地。
我爱你!中国;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发展是硬道理篇(3):十载耕耘沧海变桑田——一个异乡人眼中顺德的变迁
十载耕耘沧海变桑田——一个异乡人眼中顺德的变迁 广东省顺德市 广东顺德市陈村吴维泰纪念小学六(1)班 洪江铎 顺德,这一个改革春风中诞生的婴儿,在撤县建市短短的十年中,已经茁壮成长,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真是可喜可贺。在我这个异乡人的眼中,它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动人。 我很小的时候 ,我第一次跟随做生意的父母来到了顺德。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到处是泥泞的小路,破旧的自行车在其间来了又去。低矮的平房、简陋的家具、朴素的穿着、人们皱着眉、苦着脸……当时,我幼小的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这就是我要居住、读书的地方吗?怎么这么落后、荒凉?我不解地问爸爸。爸爸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别看顺德现在这样子,它的发展潜力大着呢!你在这里跟它一起成长,好好留心看着吧!” 于是,我们就在这里扎根了。果然,正如爸爸所说的那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顺德,就像奇迹般地飞跃发展起来了。现在,平整的现代化公路纵横交错,新型的路灯、突现亚热带风情的绿化穿插其间;一栋栋高大的楼房,一座座花园式的别墅、庄园随处可见;人们喜气洋洋、笑容满面,穿着款式新颖的衣裳工作、旅游,谁都是那么和蔼可亲。 不光是我居住的小镇是这样,另外,我还从报纸、杂志上知道,这几年,顺德的各个乡、镇都变得让人耳目一新。如:龙江镇的龙家俱家展会,提升全镇的经济地位;国际的木工机械展在伦教举行,使伦教镇被誉为“中华木工机械第一城”;陈村镇成功举办了中国第五届花博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花博旋风”给顺德尤其是陈村以巨大的物质和精神的回报。 改革的浪潮一浪接一浪,十年间,顺德实现了四大跨越:从计划转向经济市场,从农业转向工业,从农民转向市民,从农村转向城市,这都是聪明的顺德人深化“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结果。 今日的顺德,正与时俱进,积极应对付入世,着力提高自身经济整体的竞争力,又开始了新一伦的冲刺。经济的大发展,大腾飞势必为城市化的大跨越、社会事业的大进步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这里,我这个异乡人找到了第二个家,顺德,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今天,顺德市庆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祝愿她更加美丽,更加繁荣。
指导教师:利艳芬本文获市庆征文比赛一等奖
发展是硬道理篇(4):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五篇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一 】
专题片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坚决清理门户,严防“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体现“打铁自身硬、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韧劲,回应党内关切和人民群众期盼。
专题片共分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篇《严防“灯下黑”》,下篇《以担当诠释忠诚》。
据悉,专题片摄制组先后赴15个省(区、市),采访了30多名纪检监察干部,拍摄了10多个案件。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发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打铁,本来是一种很古老的手工业劳动。打铁不光是力气,还需力气与技巧完美融合,才能打出好铁。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电视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就职演讲讲话中,提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时,用了一句老百姓的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告诫全党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自身硬的“硬”字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要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首先是加强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之本,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执行力是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是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一要加强学习,提升执行的本领。提高执行力,必须强化宗旨意识,提高服务本领和办事效率,让群众满意。学习是执行力的源泉,也是提高执行力的根本。要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刻苦钻研自身业务知识。当前,在质量体系认证中,掌握其实质,提高思想认识,更新观念,掌握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管理工作的需要。
二要勤于思考,提高执行的能力。思考是一种能力,思考得越全面、越深刻,与实际联系就会越紧密、越靠近、越准确。要增强全局
观念,谋划好全局,服从服务好全局,是公司干部必备的辨别能力。因此,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有职就有责,有责必尽职。要把工作标准调整到最高,把自己的精神状态调整到最佳。具体实践中不断磨炼,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执行力。积极运用好所学的知识,结合岗位工作职责,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加工,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更好地服务机关,服务群众,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三要善于实践,提高执行的水平。后勤服务是一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断完善,永无止境的工作。怎么提高执行力?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强化服务至上的意识,坚持把广大服务对象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强化执行力,为服务对象办事,就是要让他们满意,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一是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为老干部服务、让老干部信任放心;为业主服务,让业主舒心叫好,全力做好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二是要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档次,满足服务对象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三是要提升服务的本领,逐步形成办事有制度、工作有规范、作业有指导、业务有流程、服务有标准、执行有表单,使物业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也使今后的物业工作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四是提高服务标准,努力实现服务保障工作“零故障、零事故、零差错、零失误和零投诉”的目标。五是强化队伍建设。引领公司员工强化角色定位,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责任和使命。引导员工培养一颗平常心,强化一颗责任心,永葆一颗进取心,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修养,保持自身清正廉洁。要牢记党的宗旨,加强党性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清正廉洁的传统美德,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的精神,从思想、品德,行动上从严要求自己,坚持不吃、拿、卡、要,做一个执行各项制度的带头人。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二】
习近平总书记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使我们的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提高认识抓学习。
肃纪律转作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党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我党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坦率做人,坦荡做事,谨慎用权,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腐败行为的侵袭。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不仅要广泛深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要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在提高认识的过程中重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认识。
二、完善制度重落实。
首先要在建章立制上下功夫,做到标本兼治、注重长效。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行问责责任制、选拔干部公示制、效能考
评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制度,其次要将制度落在实处,运用考评结果鼓励干事的,规诫混事的,处罚乱事的。充分利用投诉电话、投诉信箱广开言路,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对群众投诉要有一件,查一件,坚决制止行政“迟作为”、“不作为”、“乱作为” 现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深入开展民主评议公司作风活动,完善民主测评机制。同时,适时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强化监督肃纪律
肃纪律转作风,不仅要有严明的纪律,也要有严格的监督,力争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让监督始终与权力同行,防止人民赋予的权力岗位化、岗位形成的权力个人化、个人掌握的权力商品化,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体会
首先,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也是党内监督的基础。没有广泛的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健全的党内监督与制约。肃纪律转作风,就要强化党内民主监督,加强普通党员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党员干部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成员对第一把手的监督和领导班子内部监督,真正做到“自身硬”。
其次,公开是监督的前提,知情是监督的保证。肃纪律转作风,就要推进党务公开,让党员、群众全面了解和有序参与党内事务,明确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行为,防止权力滥用,确保权力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最后,公开透明才能保障制度条例落实到位。除涉及国家秘密事项外,公务活动中的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情况予以公开并接受监
督,此举在于用民主之剑斩断公务特权,是巨大进步。坚持各个环节公开透明,监督才会有力;鼓励群众参与,执行才会坚定。
事实早已表明,一个“自身硬”的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就要像一面高扬的旗帜,让人民群众从中看到希望与方向,充满信心和力量,从而激发斗志、凝心聚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反之,就无法凝神聚力,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在这个意义上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是领导干部、领导班子永葆先进性的一剂良药,是凝聚智慧力量的重要法宝,是保持头脑清醒的思想武器。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三】
4月14日,党委中心组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第十一章“打铁还需自身硬”相关内容。“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引用的一句中国传统谚语,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让人深有感触。这句话理解来说,也就是必须先把自己强化好、整理好、管理好,才能够真正解决自身问题。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掷地有声地指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真正赢得群众信任和拥护。”
习总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面对新时期新阶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习体会
段出现的一些偏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和问题,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开展“四风”(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集中整顿,这是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重要举措。
通过学习,我认为“自身硬”有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政治上过硬。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坚决服从中央
决策部署,做一个政治上靠得住的人。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政治素质。
二是思想上过硬。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要增强宗旨意识,坚持依靠方针,密切联系群众,以职工群众满意度为落脚点,始终把职工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勇争第一的精神;就是思想境界要高、理论水平要高、工作标准要高。只有思想作风过硬,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如一,才能亮身份、展形象、做好表率、当好带头人。
三是能力上过硬。能力是成功的关键。上山打虎要力量,下海擒蛟需技能。要想工作能力过硬,首先是加强学习。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升素质,通过实践凝炼知识、积累经验。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潜心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当“内行”不当“外行”。另外,要加强团结,学会领导艺术,提升管理能力,充分发挥班子整合力,提高班子执行力。只有工作能力过硬,才能在工作岗位上展现作为、大有作为,才能抓出水平、干出精彩,也才能把虚招使实,把干劲用足 ,把党建工作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四】
1月3日晚,中纪委宣传部联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继2016年10月第一季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获得极佳传播效果之后,中纪委推出的又一反腐力作。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
纪委都是监督别人的,谁来监督纪委?这个问题,王岐山曾经多次提到,所以又被称为“岐山之问。”反腐大片第二季,聚焦于纪检监察系统内部的“老虎”,一方面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宣示了纪检监察系统绝不护短的决心。“打铁还需自身硬”,纪检监察机关在高压反腐的同时,自己不能被蛀虫腐蚀,以至于形成“灯下黑”,自身出现问题。纪检监察系统的党员干部,还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忠诚于党和人民,打造一只反腐铁军,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作出更大的贡献。在制度化反腐进入纵深发展,国家监察体制进入实施阶段的今天,推出反腐大片第二季,目的正是要提醒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制度反腐固然重要,但制度是由人来运作的,个人的廉洁意识对于制度改革的成败,同样至关重要。
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体现着反腐败斗争“步步为营”的扎实方略。不敢腐,是拍蝇打虎后产生的强烈震慑;不能腐,是机制与监管健全后的无法“伸手”;不想腐,是理想信念根植于心后的自律坚守。无论是《永远在路上》,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中“落马主角”的境遇和现身说法,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将会产生不敢腐的强大震慑。那些曾经的高级干部被严肃处理,表明制度与监管的篱笆已然扎紧,不能腐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但也要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仍须持续加力,实现不想腐离不开“永远在路上”的持之以恒。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击碎了“灯下黑”的幻想,印证了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打铁还需自身硬观后感五】
同志们,本次校级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内容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事先安排,我下面重点谈谈个人的学习认识和体会。主要从对《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五点新认识和五点新体会两个方面来和大家交流,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提意见。
第一,《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五点新认识:
1、《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具有现实的指向性和针对性。
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党内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四大考验: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四大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尤其是一些党员,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四风不正,目迷五色,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胡作非为,从思想上、行为上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地区、部门尤为突出。如何保证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保证党执政能力的发挥,必须加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2、《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更强调了党要具有责任担当意识和使命担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中国梦、民族梦,党面临“赶考”远未结束,全党必须强化使命担当、责任担当,要坚持从严治党,落实好管党治党责任。他强调,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要一鼓作气、坚定不移、坚定信心、增强勇气,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敢向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开刀。干部要有担当意识,遇事不推诿、不退避、不说谎,向组织说真话,敢承认,敢担当。
3、《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调在全面改革、整体推进中要突出重点。
整体治国理政思路中,突出执政主体建设。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执政思路、目标、主题、理念、思维、方略、基础、风格、执政主体等方面均有新思想。在主体建设方面,执政党的建设尤其突出。在党建整体布局、策划、要求上,突出重点建设:强调思想、纪律、作风、组织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项建设突出各自重点:①思想建设以突出理想信念为重点;②纪律建设以突出政治纪律为重点;③作风建设以突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④组织建设以突出选人用人为重点;⑤反腐倡廉建设以突出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
既重视顶层设计,深化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强调突出重点,抓重点,抓要害,逐一突破。
4、《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调在实事求是中突出从严要求。
本届中央领导集体鲜明的执政风格,既“严”又“实”。一方面要求实事求是,另一方面强调严格要求。
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作风建设,要制定严格的举措和要求,没有规矩不行,有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执行中要实事求是,不能层层加码。
习近平同时指出: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表率作用,特别是中央高级领导干部要做 “三严”、“三实”的带头人,严以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做人要实。
5、《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党治国决心彰显和强调持之以恒,标本兼治。
习近平强调,以猛药去疴的决心、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割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坚决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老虎、苍蝇一起打,突显总书记从严治党的决心。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树立、强化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着力种好“责任田”。 总书记还强调,作风建设、标本兼治,发扬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经常抓、见常态,深入抓、见实效,持久抓、见长效。敬终如始,一鼓作气。
第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铁还需自身硬——关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五点新体会。
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为党员、党员领导干部,贵在从自身做起,贵在自觉做起,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表率作用,我党及政治生态的问题就会得到改变,政治空气就会得到净化。
1、要坚定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
政治修养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坚定,思想上不动摇,行动上不出错,信党,爱党,立场坚定,原则问题不含糊。二是忠诚,不能做多面人。三是清醒,在关键时刻不退,困难面前不倒,成绩面前不飘,生活面前不奢,荣誉面前不争,教训面前不停。四是敏锐,政治上要保持头脑清醒、高度敏锐。
政治修养应做到四讲:一是讲大局,二是讲理想,三是讲责任,四是讲原则。
2、要努力提高各种能力。
一个人政治可靠,人很好,但能力不行,也干不成事、干不好事。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起码应该是具备以下三方面能力:
(1)科学发展的能力:①发展是硬道理;②不发展没道理;③硬发展不合道理:不按客观规律发展,不符合客观规律的发展是不科学的,总书记讲硬要青山绿水,不要金山银山,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强调的就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2)知人善任的能力:识人、选人、用人是领导干部履职的主要内容,也是鉴别能力的重要方面。知人善任,不要让老实人吃亏,不要让素质高、能干事的人吃亏,这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和要求。
(3)团结共事的能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效益,团结出人才。工作中互相补台,一起上台,互相拆台,统统垮台。团结的问题上一定要注意,要“原则、方法、感情”分清轻重,兼顾全面。
3、高度重视、注重个人道德修行。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资本。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新时期干部标准的要求。怎样修行,我个人认为起码应达到三个标准:一是要行善,人要善良;二是要脱俗,不落俗套;三是要无私,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加强道德修养,我个人的感悟是应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自己。人贵自知之明(三个自己:理想中的自己;别人眼中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
第二阶段:把握自己。不要错失良机,也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把握好三条:良好的心态、正确的幸福观、正常的事业观。
第三阶段:超越自己。一个人达到忘我的时候,也就登上了人生的顶峰,所有的人生的感悟,想清了,想透了,也就超越自我了。
4、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作风是形象,是力量,是党风、民风。一个干部形象好在作风,坏在作风。人民群众对干部的态度,敬佩的是作风,反感的也是作风,所以作风转变、作风修养非常重要。所以要:①除掉官气、霸气、骄气;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少些官气,多些正气,以官德服世人,以能力显威信。②少讲套话,力戒讲大话、空话,更不能讲假话;国学大师季羡林讲: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是有一定道理的。③察实情、做实事、求实效。重调查,戒浮躁。一要察事情:深入调查研究,调查不够不决策,条件不具不行动。二要做实事:不搞形式,多办实事。三要求实效:领导不仅要身体深入,更主要的是要思想深入,工作要认真、要敬业、要一心一意地做好。避免:“狠抓就是开会,措施就是发文;管理就是收费,重视就是标语,落实就是训人”的毛病。
5、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对于领导干部,要求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要全面兼顾。廉与德、能、勤、绩的关系是“1”和“0”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在廉政要求上,功是不能抵罪的。在廉上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零。希望大家经常警示:① “物已自腐,而后生虫”; ②“祸莫大于不知足”;③“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强调的是要慎交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之同理。④“小节不保,终累大德”,真可谓小节不小,小事不小。⑤当官当所畏。畏惧党纪、畏惧法制才能严格要求自己。⑥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做人要坦荡,保持平常心。⑦“广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万贯家财,日食不过斗粮”。所以,要做到留得清白在人间,我认为应明晰“三条底线”:一是划清公与私的“警戒线”;二是远离纪律与法律的“高压线”;三是慎待招惹麻烦的“是非线”。
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交给的重任,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发展是硬道理篇(5):东京审判读后感
东京审判读后感 共有范文三篇范文一:《东京审判》——国人必看。为什么?冲着它的名字,想着它的内容,就足以让我、让很多国人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愤恨和爱国的冲动。就在前半个小时,我还在电影院里默默的体会着这部电影。现在,在刚回到家的第一时间,我没有做任何事,只是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我的感受和思考。这是值得留下的记忆。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让我比较失望的作品。在看片花的时候,几个主角义愤和激情的演说辞让我对它非常的期盼。然而,在亲身坐在电影院中用心感受的时候,整个过程却只有一种木漂于水的轻浮感。明知道这些历史足以让人的心感到压抑和刺痛,但是这些历史的负重却堵塞在咽喉处,缺少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力量,让这些负重瞬间超重,或者甚至可以慢慢沉淀——然而,没有!!!整个过程中,感受不到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主义以及其伴随的杀戮、血腥给人带来的悲痛和憎恨,感受不到各国对历史事件激辩的碰撞和爆破,感受不到罪恶受到惩罚以及和平得以彰显的快感和激动。 总而言之,缺乏——震撼力。 影片是从中国法官梅汝?H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将整个庭审过程中的一些节点作为重点,还穿插了中国记者和日本记者之间的恋情,某些日本人的觉悟,某些日本青年对战争的曲解、对中国的仇恨心态以及报复行为,日本老兵在战争后留下的阴影以及悔恨,日本女性在战争中响应国家号召被侮辱后的恐惧等等。 印象比较深的重点情节:一是庭审刚开始时梅汝?H对审判座次的据理力争;一是两醉酒日本人被美国司机开枪打死的情景;一是溥仪的作证;一是美国法官对东条英机的盘问,以及东条英机最后死硬承认如果可能还会将侵略战争继续进行的丑恶嘴脸;一是日本老板娘被子弹打死时的情景;最后是对死刑进行投票的情节。 然而,让我不太满意的恰恰就是这些重点情节。这些情节并没有深化和细腻,无法让人将感情投入,甚至是我这个满怀激愤、时刻准备投入情绪的观众都无法将感情沉淀下去。整个影片中其实时刻都存在爆发点,况且有刘松仁和曾江这两个老牌的实力巨匠的存在,根本不用担心他们无法将这些情绪表达出来。然而,不知是编剧的原因还是导演的原因,这些情绪激动的演员却在阐述一些空洞的说辞,完全没有力度。这就好像朝你打过来一个大拳头,让你颤抖,让你恐惧,但是打到身上却没有想象得那么痛。 不知道是否导演的角度太过客观,却又极力的想用情绪来煽动观众,以至于在影片的拍摄中产生一种情绪上的矛盾。整个影片中贯穿的真实的历史胶片,以及不断出现的字幕,使得这部影片更像是一部纪录片。让人有一种被人搔你痒痒但是又无法发笑的难受感觉。似想爆发,却如鲠在喉。上,上不去;下,下不来。 还有一点也存在着失误,那就是整个情绪的导线都是集中在中国法官身上。中国法官力争座次问题,中国法官说服大家赞同死刑,似乎整个的审判都是中国人在主导,都是中国人在利用大多数的权力来对日本进行镇压和报复。这样容易误导观念,误导情绪。 在演员方面:首先,溥仪的出场应该是一个爆发点。在这个情节上,应该是让溥仪用平静而朴实的语气诉说让别人气愤和窝心的事实,但是溥仪的表现更像是在做秀,有很着迹的伪君子的圆滑和无赖;其次,“小偷”和尚的回忆,情绪激愤是对的,但是他回忆的内容还无法让别人感受到切身的疼痛和颤栗,应该换个内容并且继续细腻;再次,美国律师对东条英机的盘问是很不错的一个部分,有情绪也有内容;还有就是那个日本辩护律师,让他的辩护词更为卑鄙和狡猾一点,也许效果会更好……类似的小角色还有很多,但是都有一个总体上的毛病——没有细腻和深化,只是粗线条的描绘和表演者的冲动肯定是无法让人有情感上的共鸣。 不过,这些的表演者实力还是值得肯定的,除了朱孝天在演技上有些欠缺之外,其他人,包括小角色的表现都比较到位。而且,这些演员从外形到气质和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比较符合,在选角上没有太大的参差,可以表扬。 另外,影片的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有不连贯感,有些地方甚至是有断裂的迹象。比如对东条英机审判的那个场景,镜头对准了东条英机的头顶处,似乎定格了一般,然后下一个画面就直接切到了美国律师的脸上,如果从头顶处往下推进,再缓慢过渡到律师的脸上,效果会很好。不知道导演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疏漏,显然监制和剪切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至少也是做得不够。 总而言之,鄙人认为这部影片原本应该拍得比现在的更精彩,演员的表现总体上还是不错的,音效也还是有分量的,画面还算精致;但是剧本显然没有写到位,该入的不入,该出的倒是出的很开;导演、监制、剪切也有很大的欠缺。整部片子看下来,真的很平静,还会有一种很窝囊的感觉。不过,这部影片的意义以及本意还是好的,我也很希望用电影这样的宣传手段将历史的真相揭露到国际社会面前。不过类似作品的后继者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剧本的深度和力度问题,不要再浪费这些优秀的实力演员。 最后,考虑到配音的不真实性,鄙人觉得还是再重看一遍原声片比较好,也许没有加工过的声音会比配音后的更有震撼力。
东京审判读后感 范文二:
“我不是斗士,我是法官,中国的法官”梅汝傲的名言。
其实那段历史我想只要是中国人,就不会不知道。刚刚从电影院看完《东京审判》,耳边还回响着梅汝傲那些激昂的话。
第一次让我震撼的,是当所有法官,坚持中国法官的座位要排在英国以后,梅汝傲把本子一关,头也不回的离开会议室。从梅汝傲身上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但是梅汝傲也有过无奈,有过彷徨,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抽着烟,虽然他用“威胁”的方式,来说服大家,必须证明中国的位置,但是命运,不一定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梅汝傲的。所有法官去远东军事法庭彩排的时候,梅汝傲走在一群外国法官中间,他很坚定的坐在了应该属于中国人的位置上。
第二次让我震撼的是当对战犯实行不实行死刑的时候,梅汝傲把一杯水砸碎在地上,开始了他的说服工作。当他打开信封里的投票纸,把笔拿起来,在“YES”上重重的勾了一个圈,然后把投票纸放回信封里,叠好信封,最后投入投票箱。这是他作为中国法官,中国人,所做的一切。当最后的票数为5比5的时候,所有的人都紧张了,其中也包括梅汝傲。当最后从主法官口中念出“YES”的时候,梅汝傲胜利了,他轻轻的闭上眼睛,他如释重负。
“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这是本片最后梅汝傲说的一句话。
我觉得这部片子拍的很不错,特别是在军事法庭里的戏,那种刷的声音,很有震撼力。那几个日本演员,真的演的很好,坐在我旁边的几位老人家,都说他们像真人。松哥演当然一个字形容“棒”。几乎全部的英文台词,虽然我听不懂讲什么(当然,下面有中文翻译),但是能听的出,松哥花了很大的时间在这方面。不过唯一的缺憾就是,里面松哥只有的几句中文,是用的配音,配音人的声音,本人不敢恭维。
东京审判个人觉得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但是有不足的就是,内容还不够多,可能因为时间关系,很多东西,只能走马观花,不能把东京审判全部呈现在大家面前。《东京审判》无法承受之重:对日本右翼说“不”…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不可忽视的篇章:1946年5月3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开庭审判东条英机等28名战犯,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开庭818次,法庭纪录4.8万余页,出庭作证的证人达419人,出示文件证据4000多件,判决书长达1213页,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等16人被判终身监禁,东乡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其3人或病死或发疯),史称“东京审判”。时隔60年后,青年导演高群书将此事件搬上荧幕,《东京审判》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话题。
从整体来看,《东京审判》是部大历史小架构的影片。影片以二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28位日本战犯艰难的审判过程为大背景,重现各国法官和检察官等国际法律人士经过漫长的努力、权衡后将东条英机等7名日本二战元凶送上绞刑架上的历史,由此构成了影片的主线,贯穿始终。同时,影片隐去了远东大审判时世界波澜壮阔的政治风云际会,缺少时代的宏图壮卷,将故事仅仅设定在法庭、会议室、酒店、芳子家等有限的空间展开,重中之重的法庭对峙与辩论虽然有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震憾效果,但运镜比较单一,反复采用淡出淡入的切换。
在剧情的设计上,影片穿插了《大公报》记者肖南和日本姑娘和田芳子、日本青年北野雄一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构成了影片的辅线,通过各个人物最终的命运,完成对政治战争的诘问与反思。山口正夫的妹妹山口缨子响应政府号召从军服务却成了日本侵华军人泄欲的工具,北野雄一的弟弟本来是一个纯洁的小孩却变成了杀人魔王,山口正夫战后人性复现自杀未遂却死于日本民族激进分子枪下,战争令和田芳子为情所困最终死在喜爱自己的人的枪下,所有这些将战争对平民百姓的戕害和对社会的荼毒表现得极为透彻。
不过,对于《东京审判》这样一部带有强烈民族色彩和浓厚政治话题的影片来说,从人文思想作出分析显然不如挖掘与影片相关的现实和历史更具有价值。
首先,影片辅线中的数个人物具有现实的象征意义。他们看似与常人无异,实则可看作是当今日本国内多种对华势力(团体、派别)的代表。谢君豪饰演的日本愤青北野雄一充满着对中华民族的仇恨,大和民族狭隘的怒火甚至让他丧失了起码的理智与人性,这与当今在日本国内兴风作浪、煽动仇华情绪、散布反华论调的“大日本诚流社”、“大日本同志会”、“日本关东军”、“防共挺身队”、“忧志会”等右翼团体的所作所为血脉相承。曾志伟扮演的山口正夫是一个战后返回日本的参战军人,目睹并亲身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对中国平民的屠杀,战争消烟渐渐散去后未泯灭的人性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反思自己的罪行和错误,甚至面对中国人下跪谢罪,此类人因反省战争而对中国人有负罪心态,因而在后来致力于中日友好,成为当今对华友好派别的一部分。酒店中的女店员是世代期求中日友好、排斥和远离政治战争的日本人民的代表,他们同样受着极端右翼分子的误导与威胁。
观影前后,我一直在想这样一个问题:“远东大审判”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华民族半个世纪抗击日本侵略的总结陈词,对于这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题材为什么直到今日得以以光影的形式呈现呢?仔细分析,《东京审判》实际上是中日关系发展现状的一种影视化的历史诉求。
回顾逝去半个多世纪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并没有出现以影视形式再现这一题材的时机与需求。新中国成立之后,与社会主义改造、打破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农村联产承包、国企改革等国内大势对应的是中日民间交流的不断加强、中日正式建交、中日关系良势发展、高层互访建立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在抗日题材的影视方面基本上延承的是政治意识主导下的样板戏:“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等等。即使是近些年“意识形态之手”放松了对艺术创造的政治管束后,中国电影人关注的依然是诸如《太行山》之类的抗日战争本身的题材,对于“东京审判”这样具有历史定论定性的题材一直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驶进二十一世纪之后,随着小泉内阁的上台,日本保守右翼势力日益猖獗。从日本政府炒作停止向中国经援,挑起与中国东海石油之争,到日本高官散布中国威胁论,呼应美国反对欧盟对华武器解禁;从日本给予李登辉入境签证到日美发表联合声明“协防台湾”;从日本政府接管钓鱼岛灯塔,到政府审定的美化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的存在之教科书出炉;从日本官员散布中日战争是“由于中国挑衅”而爆发的论调,到日本众议院通过执政党提出的“战后60周年决议”,公然将“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词句删除;这一系列针对中国的恶意挑衅,为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中华大地上从民间到官方有了再一次需要让日本人正视那段侵华历史的心理情绪与需求。于是,针对日本官员公然否定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之公正性的电影自然而然地浮出水面。
所以说,《东京审判》无疑是顺应大势和满足民族内心渴望的时代作品。导演为此也将重点放在审判本身,通过对国际检察团与日本战犯及其律师团针锋相对的辩论的影视化还原,以铁一般的证据证明远东大审判结果的合理性和历史真相的不容否认性。不难看出,当代日本右翼势力所持的论据与六十年前日本战犯与律师团的言词大同小异,在影片中驳倒后者也就是在现实中对前者的有力批驳。
《东京审判》以审判战犯为核心和基础,最终将立足点放在了日本政要与“靖国神社”这一现实关系之上。影片最后以字幕的形式交待了“东京审判”之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战犯的种种“处理结果”,清清楚楚道出了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灵位移到靖国神社的事实。很显然,这是对小泉不顾中国反对一次又一次地参拜“靖国神社”的回击:历史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东条英机等人是发动侵华战争的元凶,是杀害中国平民的罪人,作为政府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自然是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狂妄举动。
不论是导演身负重债拍片的义举,还是影片所承载着的民族意愿,不论影片本身激情四溅的法庭论战,还是影片再现无法忘却历史的艺术价值,《东京审判》都是一部值得让观众送上掌声的电影。但是,对于那段沉痛的历史来说,仅仅靠《东京审判》这样的影片是远远不能承载的,它(们)远远不能真正让大和民族认清历史的真相,远远不能让大和民族反思过往的淘天罪行。
今年5月2日,日本《朝日新闻》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日本人不知道东京审判的内容;在20岁至30岁这一年龄层,10人中只有1人知道;有17%受访者根本没听说过东京审判。这是多么令中国百姓惊愕的结果,这又是多么令中国人民沮丧的现实?在我们心中无法抹去的伤痕,却在伤痛制造者的后代们中间是那么的无足轻重?日本人对于侵华历史的冷漠从重可见一斑。对于连“东京审判”都不知道的日本民众,一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又怎么会让其正视过往的历史?又怎么能让其相信远东大审判的公正性呢?
再看看当前小泉对华的强硬政策,如果说以前选择8月13号或17号参拜“靖国神社”还算有所顾及的话,那么今年一意孤行地提前于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件完全是对受害国赤裸裸的蔑视与挑衅。在中日两国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时,我们怎能企求用一部电影去换回日本人正视历史的态度呢?以何种态度何种理念对待日本这样一个为“耻感文化”所误导的近邻,也是每个中国人在看完《东京审判》后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审视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中国大陆学生和数位台湾学生留学日本,在历史课上,日本教员提出了甲午战争的合理性,数位台湾学生沉默不言,大陆学生却与教员进行针锋相对的争论,并怒而出走,自此再也不上历史课,谁料学期末考试,数位台湾学生成绩都不合格,大陆学生却顺利通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人自卑、变态、欺软怕硬的心理。除此之外,相信大家都还能清楚地记得小泉在2005年5月9日世界各国政要参加的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上紧跟美国总统布什时的奴才嘴脸。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名著《菊与刀》中深入分析了日本民族的精致心灵和侵略意识两大特征。事实上,臣服强者欺凌弱者同样是大和民族的本性。大唐盛世时期,日本人谦虚向中国学习,敬大唐如师长;20世纪美国主宰地球成为“世界的警察”,日本人唯美是从,甘作小弟。即便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主战场在中国,战后(乃至今天)相当部分日本人如《东京审判》中醉酒的两个日本军人挑衅梅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