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5篇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1):生命的礼赞
生命的礼赞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顽强,生命是深沉,生命是苍凉。在青海高原上,就挺立着这样一株柳。
这一株柳,是青海高原上唯一的一株。它大约两合抱粗,枝干粗实坚硬,叶子十分绿,。它的绿并不是像年轻的小树一样绿的鲜活,绿的充满生机,它的绿是苍郁的,是深沉的。这苍郁和深沉的背后,是它经历过多少次的高原风雪,经历过多少次的雷电轰击,经历过多少次的干旱和寒冷。这一次有一次的灾难,无情地摧残着它,使它一次有一次地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但它却一次有一次地起死回生。它的生命是多么的顽强啊!
灞河边的柳树,因为生活环境舒适,,所以极易生长,长得婀娜多姿、风情万种。这跟青海高原上的那一株柳有着天壤之别。
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那株柳不怕高原风雪,不怕雷电轰击,不怕干旱寒冷,什么艰难都不怕,所以它才这么顽强、这么苍郁。而灞河边柳树,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下,遇到困难很容易退缩,所以错过锻炼的机会、错过了明天成就的阳光。
青海高原上的柳树不向命运屈服,复苏了又冻死,冻死了又复苏。正因为它有队生的渴望,生的追求,所以才可以忍受这么多的痛苦。而我们在这方面不如这株柳树。我们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实在太少了。
这株柳树虽然仅仅是一颗柳树,但是它身上那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毅力和深沉的品格,值得我高声赞扬它!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2):斑羚飞渡读后感1000字 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读后感1000字 斑羚飞渡
《斑羚飞渡》一文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这个万物共生的世界。文章一开始,先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关乎生死存亡的场景。一群斑羚,为狩猎队所追杀,逃到悬崖边。当“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时,显得那么惊慌、无助,它们“乱蹦乱跳”,一只老斑羚竟想奋力“跳过六米宽的山涧”,结果,“像颗流星似的笔直坠落下去”。
在这个场景中,斑羚对生的渴望被表现得分外真切、动人,吸引每一个善良的人去关注它们的命运。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出乎人的意料。斑羚群凭借娴熟的跳跃技巧,以牺牲老斑羚的生命为代价,成功地完成了山涧上的飞渡,赢得了种群延续的机会。斑羚在飞渡中所表现出的勇于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是作者描写的重点。文章用大量笔墨集中表现了一队老年斑羚的从容赴死。“随着镰刀头羊”的“吼叫”,“整个斑羚群迅速分成两拨,老年斑羚为一拨,年轻斑羚为一拨”。为了种群的生存,老年斑羚毅然决定牺牲自己。当老年斑羚的数量比年轻的那拨少时,镰刀头羊自觉地走到老年斑羚的行列中,“有几只中年公斑羚跟随着镰刀头羊,也自动从年轻斑羚那拨里走出来,进入老年斑羚的队伍”。没有要求、强迫,也没有讨价还价,好像牺牲是天经地义的事,是一种本能,而不是荣耀。“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老年斑羚用自己的死亡做“桥墩”,为年轻一代架起了生命的桥梁。
作者用人之常情揣摩老斑羚的行为
特意描写了面对死亡的老年斑羚的从容表现:“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这在人类社会是难以想像的事情。斑羚群以一半的牺牲,挽救了另一半的生命。牺牲的斑羚们那样地“从容”,接受“生命的援助”的斑羚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感激,只是“兴奋地咩叫一声,钻到磐石后面不见了”。没有什么要特别感激的,因为这些获救者有一天也会站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为另一群年轻斑羚做“桥墩”。“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可以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概括。
感激,只有因为物质和精神上有交换才会产生,而斑羚们不懂那么复杂深奥的东西,对它们来说,为种群做出牺牲,只是依据自己的天性、本能行事,根本谈不上“奉献”“美德”之类的概念。很多群居的动物,都有自己的首领。这些首领往往具有健壮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和威严的气势,它能够带领群体维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它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勇于挺身而出保护整个群体的利益。镰刀头羊就是这样的一位首领。当灰黑色母斑羚正为虚幻的彩虹吸引而绝望地走向危崖时,它只发出一声吼叫,就让母斑羚猛醒,并让斑羚群分成两拨,快速而有序地完成了一场悲壮的“飞渡”。
镰刀头羊担负着保护种群的责任
在最危急的时候,整个种群把信任和尊重给了它;它沉稳、果断、临危不乱,这样的品格使斑羚们对它无比顺从。让种群的一半选择死,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而它做到了。在斑羚的生活中,可能没有比持枪的猎人更让它们恐惧的了,所以镰刀头羊也曾“悲哀地咩了数声,表示自己也无能为力”。但是它却用自己的生命为持枪者上了最悲壮的一课。在“飞渡”的最后,作为奇数的镰刀头羊,显示出它高傲的本色。人类的猎枪可以消灭它的肉体,却不能屈服它的精神。这时的镰刀头羊甚至比人类的英雄更有英雄气概,“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悲壮的身影,身后留给人们的是什么?轻蔑?嘲讽?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将在“灿烂”中目瞪口呆。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3):爱因斯坦的故事读后感700字 好学上进,锲而不舍
爱因斯坦的故事读后感700字 好学上进,锲而不舍
今年暑假,我读了《爱因斯坦的故事》这本书,它深深地吸引了我。爱因斯坦好学上进、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人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爱因斯坦小时候智商不高,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笨蛋,而且由于他是犹太人,更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和鄙视,但他的好奇心很强,碰到问题会不断地思索。小时候他收到了一个礼物——微型罗盘,他发现,不管怎样翻转罗盘,里面的指针永远指着同一个方向,他爸爸告诉他,那是地球的磁力使指针永远指向北方。于是,“磁力是什么?它究竟藏在哪里?为什么我就感觉不到周围有它的存在呢?”这些问题使爱因斯坦对磁力的问题产生了深深的兴趣,唤起了这位未来的科学家探索事物的好奇心。我觉得,好奇心真是一位好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一颗好奇的心,不断地探索新的事物,这样才会有新的发现和成就。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也即将成为我的座右铭。爱因斯坦成年后,整天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写论文,每天只吃几片面包,废寝忘食,和一些资深的科学家在一起讨论相关问题,并认真做实验来验证结果。他不善言辞,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行动上。正因为爱因斯坦有了正确的努力方向、坚强的毅力,所以他在宇宙学、引力和电磁的统一场论、量子论的研究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爱因斯坦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深深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用科学致力于世界和平的努力,赢得了全世界对他的敬仰。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科学巨人,更是公正、善良、真理的化身,他的美好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榜样是无比强大的精神源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因斯坦就是这样,无论我们从哪方面看,都会觉得无比震撼,这就是巨人的力量、人类的骄傲!我想,爱因斯坦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对科学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争取成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4):一株紫丁香
一株紫丁香
在我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株茂盛的紫丁香。 春天,紫丁香长满了绿叶了,嫩绿的叶子是多么的可爱,花儿含苞欲放,像一位腼腆的小姑娘,不肯向人们露出笑脸。 夏天,花儿开放了,开朗的向人们露出笑脸,它虽然没牡丹艳丽,也没荷花高雅,更没有梅花坚强,可它却有自己的典雅之美。 你如不小心碰到了它的树枝,它就会摇摇摆摆,像一位穿着紫衣绿裙的小姑娘在翩翩起舞,你如走进一闻,一阵幽香会使你陶醉。 秋天,她的话也凋谢了,但并不代表她的生命没有了。不是有一句诗是这样写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冬天,她披着白雪,像一位身披银甲的卫兵在院子里放哨。 啊,这真是一株生命顽强的紫丁花呀。
青海高原一株柳篇(5):一株苹果树的故事
一株苹果树的故事
从前,有一株高大挺拔的苹果树。只见苹果树茂盛如蓬翠绿欲滴,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有一天,叶上长了虫子。啄木鸟飞来要给它除虫,苹果树摇摇头说:“用不着,用不着!我的身体这么强壮,几只小小的虫子能把我怎么样?”
不久,苹果树的身子开始发痒,树干上慢慢的长出一些青色的小虫子,不久苹果树便开始奇痒无比,可把大树难受坏了,他仔细低头一看,坏了,发现自己身上长满了许多小树洞。
又过了不久,树上的虫子越长越大,还在大树身上的树洞里安了家,还生下了很多子女,虫子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虫子的父母把大树的心都要掏空了,虫子也全都爬在了树干上,贪婪的啃着树干,享受着可口的美味。可怜苹果树已经全身上下痛得越来越厉害,树叶也慢慢地变黄了,风儿轻轻一吹,便吹下一片片枯黄的落叶,红苹果也全落了下来,因为没人摘,所以慢慢地干枯了、腐烂了,成为了大地的养料。
这时,苹果树已经伤痕累累了,每天都在痛苦的呻吟着,希望有人能帮它把虫子除掉。这时,啄木鸟又飞了回来,把大树里的虫子都吃掉了,还告诉它说:“你虽然已经恢复了健康,但是却不能像以前一样茂盛无比了,再也不能结果子了。”苹果树听了,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苹果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还自以为是,是不可以的,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劝告并及时改正就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