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注意事项】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冬至养生需要懂得的八大常识
导语:冬至养生注意事项是什么?养生自然是和我们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包括饮食,起居,运动,心境等方面的调理。而冬至时节天气寒冷,保暖也在该时节的养生范围内。具体我们一起来了解冬至养生需要懂得的八大常识。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 冬至养生需要懂得的八大常识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一: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二:多做运动
喜欢晨练的老人们也不需要那么早起床,最好太阳出来再去锻炼,这样阳气升发,还可以晒太阳补阳,也不会因为太冷而出现心血管意外。除此之外,年轻人更要多运动,因为长期在办公室坐着,很少晒到太阳,身体内血液不畅通,更容易生病,多运动还能有利于增加免疫力,减少感冒。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三:饮食调养
“药补不如食补”这句话说的就是养生中的饮食功效。而若在冬至时节能选择美味的、补益的食物进行滋补,那岂不美哉?那么美味、补益的食物有哪些呢?养生专家则建议,首选温补类食物。如羊肉、鸡肉、牛肉、鲫鱼等,均是冬至适宜食物。这些食物能给我们人体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并对肾起到合理调养作用。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四:养心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
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应之人体,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佳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不仅仅在起居方面注重养生,也应重视饮食、药物的冬令进补。
药物养生应以固先天之本,护后天之气为主。所谓“先天之本”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气充盛,机体代谢能力强,人的衰老速度缓慢;所谓“后天之气”指脾胃为后天之气,又是气血生化之源,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都靠脾胃供给。
因此,这个季节的药物养生应以固护脾、肾为重点。用药要遵循一下原则:多补少泻;药宜平和,药量宜小;注重脾肾,兼顾五脏;分类论补,调整阴阳;掌握时令,观察规律;多以丸散膏丹,少用水煎汤剂;药食并举,因势利导。这有遵循这些用药原则,才可以真正做到补偏救弊,防病延年。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六:保持室内通风顺畅
冬至气候寒冷,气温低下,不少人为了防寒保暖,在家的时候习惯紧闭窗户,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行为。若长时间待在不通风的室内,室内的二氧化碳就会急剧增加。在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不良气体等,将会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大大下降,从而会使人在这样环境中出现头晕、食欲不振等现象,不利于人体养生。因此,冬至应该尽量开窗换气,保证室内拥有一定量的新鲜氧气。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七:冬保三暖
所谓的三暖是指头暖、背暖、脚暖,这三暖对养生很重要。头暖是指人的头部,头部若暴露在寒冷气候环境中,会使血管紧缩,全身肌肉紧张,易引起头痛、感冒,肠胃不适等症状,对于体质差的老人和小孩来说,外出时最好配带一顶合适的帽子,以防寒冷侵袭。背暖是指后背,背与内脏相连,若收到寒气袭击,后果也较为严重,较容易引起腰酸背疼、颈椎、腰椎等不适。建议可以外出可以穿件厚的羽绒服或背心,对暖被有益处。脚暖是指脚板底下,一旦脚步受寒,寒气就会从脚下直逼人体内,引起人体呼吸道毛细管收缩,纤毛活动缓慢,容易诱发感冒、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是女孩子,更应该注重脚暖,因为暖保暖对痛经起到一定缓解作用。
冬至养生注意事项八:进补须知
一忌盲目食狗肉。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二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了解更多》》》冬至节气(专题)
冬至相关:
冬至吃什么水果 冬至适宜吃的9种水果及注意事项
冬至吃什么蔬菜 冬至时节吃这8种蔬菜最养生
2018冬至是哪一天 今年冬至几点几分
冬至节气谚语 关于冬至的谚语大全
冬至补养肾脏食物 冬至补肾各种肉类为最佳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