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文字4篇
篇一:[抒情文字]抒情散文600字 关于写作
抒情散文600字 关于写作
文字有强悍的穿透力,能够抵达人的灵魂,带来安慰。它的存在形式是自由且持久的,只要我写下来,你看到,就已经圆满。它会存在于记忆里,发生感觉,幸福的或者是忧伤的。
生活太过仓促,忙忙碌碌,不知所以。可,写作,却是一件能够深沉内省的事情。它必须要以认真的心情,有对灵魂透彻的思考与探究,才可完成。而任何深层次的虔诚的思维,都应该能够带来共鸣与碰撞。这便是写作的美好之处。写作,也是写作者的一种精神体检,思考自己,逐步完善自己的心智,是一种崇尚精神的优良品质。
我写下自己对细微事物的认知,写人情冷暖,写或许人人都有的失望困惑,希望它能泅渡我自己的灵魂,也期望它可欣慰看着的人的心情。
在这个人与人灵魂渐行渐远的世界,文字却能散发魅力,搭建通往彼此心灵坚强畅通的桥梁。文字是自由的,无论是对于写的人,还是看的人,都是如此。我写我对人事的感悟,你看到,可通过它体会你自己优美感性的心情。那么,我们就完成了最真实的互相温暖,没有任何虚假。
文字,是写的人与读者最直接真切的灵魂对话,所以,它必定是诚实美丽的。
写作,可以使一个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能够真正阐述理解内心所想。它最初的意义是省视自己,然后才是沟通别人。读者,是可以任意挑选能够碰触自己心灵的文字的,但作者,却是只能写自己的心灵,任何试图愉悦别人而篡改自己内心的写作,都将是失败的。这也再次证实了文字的诚实真切。
我用我饱满的热情与心情,写我所认知的生活。如果这,也给你带来安慰,那么,我便是欣喜的了。
篇二:[抒情文字]抒情散文700字 微便能触我心
轻轻地翻开扉页,一纸墨香印染了边角泛黄的书面,萦绕在鼻间,一排排整齐的黑色正楷文字,到了眼中竟一个个灵巧活泼起来,诉说着无数动人的情感……
惊鸿一瞥,倾国倾城。
这饶是第一次见到《繁星春水》的感受。
它就像那像那亭亭玉立的窈窕女子,引得我停下脚步来,痴醉着驻足欣赏,无法自拔地着迷,远远遥望,哪怕是一瞥也足矣。
清新秀丽,韵律悠扬。
它又像那饱含文采的雅致墨客,挥毫之中的短短时间便有精简而细腻的华美辞藻,笔风独成一体,是那般动人心弦。
缠绵情意,千丝万缕。
它也像像那浪迹天涯的愁苦游子,眷恋着故土,思念着母亲,赞颂着母爱的伟大,那字里行间包柔着魂牵梦萦的想念,是从字缝中渗透出来的,这真挚的情感不经令我潸然泪下。
沧桑感想,蕴含真谛。
它同时又似那暮色垂垂的苍年老人,看透了些许人世间的悲凉苦惨与幸福欢乐。感慨着人这一生的追求与价值。
在《繁星·春水》中,太多太多的感受集结于此,每一篇都带与我不同的情感。那时而薄纱似的朦朦胧胧使我紧张又激动;那时而明灯般的亮彻坚定使我鼓舞又自信;那时而夕阳余晖类的牵肠挂肚也使我揪心又感动。
冰心的文字,总是容易触动到自己的情感,像是生活中也同她一样,与她有过相同的经历,与她有过相同的思考,可她却抓住了这一瞬间的灵感与想法,以柔情般如画的文字,婉婉地写下来,贴近生活,其中却又遥不可及。
是一种心境,是自我一体且旁人无法模拟的处事态度。《繁星·春水》中的任何一篇都能叫人细细去欣赏这当中的真理。
这种淡然与平和的随性安稳,总令我去慢慢接近,令我去学习,这让我在成长的岁月中,总会静下心来,如冰心般先去好好想想,再去做出自己的决定,让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悔。
轻轻合上书本,古旧的封页粗糙,却以人一种岁月流经的沉稳与成熟,这微微便能触我心,而这,就是成长的痕迹与心灵的升华……
篇三:[抒情文字]《文化苦旅》读后感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都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有一二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地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腾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伫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于是有了写文章的冲动……” 余秋雨在自序里如此写道。 我们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文弱多情的余秋雨,在断垣残墙或莽莽苍苍的人文山水前,一会儿静静沉思,一会儿喃喃自语,欲步却又停留……他惊叹、震憾,他婉惜、叹息。 他这样描述自己当时的行状:我就这样边走边想,走得又黑又瘦,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洗去了最后一点少年英气,疲惫地伏在边地旅舍的小桌上涂涂抹抹,然后向路人打听邮筒的所在,把刚刚写下的那点东西寄出去…… 我想,古人读书时所崇尚的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境界,也定然会使他心旌神摇、羡慕不已。 他从祖国大西北的甘肃敦煌起步,转向大西南四川的柳候祠、都江堰,再到东南的吴越春秋,最后写至境外南洋的叠叠从冢。 他写下了《道士塔》、《莫高窟》、《五城记》、《夜航船》、《酒公墓》、《家住龙华》、《华语情结》、《这里真安静》。 至此,《文化苦旅》真正诞生了。 《文化苦旅》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它有着低徊与感伤的历史氛围,有着散文创作中的戏剧性表现,有着雍容、典雅而抒情的文字描写。 文学的历史情怀,是作家自身生命与历史的对晤,他要寻找自己与浩瀚历史长河的关系,因此不得不在历史中寻找合乎自身生命结构的底蕴,寻找那些与自己有缘的灵魂。 这种情感愈来愈深,一旦有机会诉诸于文字,则必然将历史和生命混同一体。 余秋雨创作的历史并不是抽象的历史,他试图与历史对话,与历史共鸣,在自身与历史的对话中形成他独特的历史语境与历史情怀。 当他厌倦了枯燥的学术生活,便想着离开案头,换一身远行的装束去旅行,他并不同一般人那样是为了轻松,为了猎奇,为了开阔眼界,而是在“寻找一所横亘千年的人格学校”。 他不是为了旅行而旅行,而是在于和历史、文化进行对话。 余秋雨的远行不愿意去找旅行社,写出一些市面上充斥的旅游观感的文章,他觉得,那种扬旗排队的队伍到不了他要去的地方。 由此,便决定了他这次的文化旅行活动成了一种“苦旅”。 当他浪迹天涯,一站又一站地去访“人文山水”,行行止止,风尘仆仆,劳苦了四肢筋骨,也有了不少苦涩的感想,故谓之“文化苦旅”。 然而,书名所隐含的深层的意义,才是最重要的。 观照人体生命,余秋雨这一旅程,是他本人对于人类的生命,以及文化走向的问题,由困惑而至感悟的心路历程,这历程相当辛苦,故谓之“文化苦旅”。 再观照中国文化的生命,这是辛苦的旅程,不再是作者的旅程,而是中国文化的旅程,我们中国文化,在时间的长途中,已跋涉了上千年的路,其间所见证的天灾人祸、沧海桑田,岂是言语所能说尽。而数千年所累积下来的包袱,变得如此沉重难荷,今后还走得下去吗?…… 故又谓之“文化苦旅”。 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人生的负载,由历史的沧桑感更能引发出人生沧桑感,在山水历史间跋涉的时候,便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体验与回忆,其实中华文化并不像当时哄传的那样顽固和腐朽。它确实步履艰难,却来自于历史意志和文化伦理之间的深刻冲突。 历史意示要求强蛮、突进、超越,文化伦理则要求端庄、秩序、和谐,两者都有充分的理由却方向相反,互相牵制,谁也无法实现自己,结果成了千年厮磨的生死冤家,“苦旅”之苦,即来自于此。 “我无法不老,但我还有可能年轻。我不敢对我们过于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急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 正是这样的创作翼求,形成了《文化苦旅》中那种特有的低徊、感伤的历史氛围,在余秋雨如数家珍般的历史描写与山水文化临摹中,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感伤气息,这种感伤来自于对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清理和总结,从而有了一种悲剧的味道。 当这种感伤、悲剧的气息,在《文化苦旅》中升腾与散发时,便让我感觉有种妙不可言的美感和阅读效果。 我几乎可以看到一个哲人瘦瘦的影子,背着手,低着头,皱着眉在慢慢地踱着,我也与这位哲人一起品味历史,体验文化,让唐朝的烟尘宋朝的风,拂拂地吹过多情而脆弱的心灵。 尽管余秋雨的散文创作是他厌倦了戏剧研究之后的产物,然而,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事实是,他在《文化苦旅》中有意或无意地融入了戏剧艺术的表现手法,在散文中制造出惊险曲折、绚丽多变的剧场效果。 “我不是天才,因此,我的灵感并不呈现为波澜壮阔的状态,而只是片断闪光。” 余秋雨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不是天才,他缺乏如郭沫苦那样汪洋恣肆的才情,他也不十分深刻,缺乏如鲁迅那样入木三分的眼光,但他那片断闪光的灵感,通过生命潜藏的唤醒,倒不愧为一种创作散文极佳的境界。 我读《文化苦旅》,是将它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脑海里闪现出的却是不同画面的剪辑,好像自己置身于一个个时空交错的舞台之中。 试想一下,如果余秋雨没有在戏剧方面的长期积累和薰陶,便不可能有《文化苦旅》中如此的写法,他也就不可能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说古道今,娓娓而谈,兴趣盎然。 余秋雨放弃了戏剧,然而他不曾料到,戏剧却不自觉地成就了他的文学。 就文笔而言,《文化苦旅》中的散文,是一篇篇的美文,是一篇篇经过精心打造的文化佳构。文辞雍容、典雅,而又不显出雕琢的气息,在淡淡的叙述中,又蕴涵有浓浓的抒情意味。 在《五城记》中他如此描写广州: “广州历来远离京城,面对大海,这一方位使它天然地与中国千年封建传统构成了逆反,千里驿马跑到这里已疲惫不堪,而远航南洋的海船正时时准备拔锚出发。” 对于远处南疆的广州市来说,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真是既准确又极富想象力。 如果没有阔大的胸襟,如果没有游历过祖国的大山大川、名城重镇,如何能写得出这样的奇句。 而在《西湖梦》中,作者则是如此点染苏小小的心灵世界: “由情至美,始终围绕着生命的主题。苏东坡把美衍化成了诗文和长堤,林和靖把美寄托于梅花与白鹤,而苏小小,则一直把美熨帖着自己的本体生命,她不作太多的物化转捩,只是凭借自身发散出生命意识的微波。” 无需寻寻觅觅,在《文化苦旅》中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这类精雕细琢的文字,既有特定的历史氛围作为烘托,又有类似小说情节的剧场效果作为主干,因而,其中配以雍容、典雅而又抒情的文字的描写,并不会让读者有过于雕琢之感,反而会让文章增添一些诗意,增强一份艺术的魅力。 悠远的历史便如一条缆索,余秋雨便是这样依稀走来,又于秋风秋雨中渐行渐远,虽征程漫漫,寒窗数载,却终究走出了他的“文化苦旅”。
篇四:[抒情文字]抒情作文600字 感人一幕
这件事,已经过去两年了,但让我永记在心中。那是一天中午,有一个人大叫:“啊!我家的东西被偷了!”于是几十户人家纷纷下来了,连忙问:“怎么了?”“我家的影碟机,CD机不见了!对了,我洗澡前都还在,可洗完一看,什么都不见了,还有,大家也回去看看,自己家有没被偷?”大家吓得赶紧回去了。不一会,又有几个人匆忙地下来了,着急地说:“我家珍贵的花瓶也不见了。”“我的一些好酒也不见了”,还有我家的......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家没了主意。这时邻居的张大爷说:“大家不着急,先报案,再以后我多注意咱们小区,反正我一个人也没事儿,让我来查这个案吧,你们放心吧。”这时有几个人说:“切!就你呀,能找出来?我拜你为师!”哈哈哈,周围一些人都嘲笑了起来。
但张爷爷并不在乎,并一天天在小区察看。终于有一天,小偷又出现了,他从墙外爬了进来,东望望,西望望,看没人了,就准备开偷了。须不知,他的一举一动都被隐藏角落的张爷爷看在眼里。张爷爷先是小声地打电话报警。然后尾随其后。只见那小偷正拿工具撬房门。张爷爷立马走了上去,大声呵斥:“你想干什么?”小偷连忙回头,见是一老人,不在乎,上前就把张爷爷推了一下,撒开腿准备逃走。看来是个老手呀!但张爷爷毫不惧怕,小偷见了,抓起地上的石子,扔向张大爷。张大爷用另只手一打,石子掉了。就这样,张大爷和小偷来回打斗。这是张大爷拖延时间呢。不一会,警车来了,把小偷带走了,大家都拍手叫好!谁都要有责任心,无论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