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8篇

时间:2018-11-12 来源:优秀散文 点击: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一:科学家名人故事:地质力学创始人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黄冈县的四龙山镇。因为他是父亲的第二个儿子,所以,父亲给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时的李仲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1902年,14岁的李仲揆听说省城办了一所官费的高等小学堂,凡是学习好的都可以去报考;特别是听说那里不学“四书五经”,而是教授国文、算学,成绩优秀者还能出国留学。因此,李仲揆终于说服了父母,带着借来的几个盘费,徒步到省城报考。
  李仲揆办理了报考手续,买了一张报名单。是由于太兴奋,太紧张?还是没见过世面?李仲揆提笔在姓名栏中端端正正写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点叫起来,“怎么能把年龄当成自己的名字呢!”
  无论怎样后悔,也已经晚了。重新买一张报名单吧,身上剩下的钱已经不多了,何况还要住宿、吃饭。
  李仲揆双眼注视着“十四”二字,一簇思维的火花在幼小的头脑中迸发出来。他重新提起笔,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这“四”字与“仲”字的笔划和字形却相差太大,确实是难以改成。难道还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们平时说到不相干的人而代用的“张三”、“李四”了吗!
  第一次离家出门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急得鼻子尖都渗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见大厅正中挂着一块横匾,上面刻着“光报四表”四个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个“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详着自己起的新名字,心里充满了胜利者的喜悦: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学堂。从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战斗性和科学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光照四方!
  年轻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学造船,派往英国改学地质,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不为国外优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动,学成后毅然回国了。
  李四光在地质科学上为祖国赢得的第一荣誉,就是发现了中国内地有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大量的实据,推翻了那些国内外学术权威认为在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理论,为我国进行地质研究,奠定了真实可靠的理论基础。
  李四光热爱地质科学,为地质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在人们心中传为佳话。
  1930年,一位失业的大学生在上海街头徘徊。他忽然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个他熟悉的背影,那就是李四光老师。
  奇怪,他的学生为什么能在背后很远就认出老师呢?
  原来,李四光从事科学研究,一向是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严格的,连走路,也要学生练好基本功。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经常到野外去工作,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要求迈出的每一步的距离都要相等,并且要记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长。
  李四光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养成了一个习惯,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大小相等,迈一步就是0.85米。不论到哪儿,他仿佛老在度量距离。
  所以,他的学生只看见他那走路的模样,就能认出他来。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总是要到街上路灯通明时分,才骑着自行车回家;爱人总是焦急地等待着他回来吃饭。但是当他一出现在爱人面前时,家庭的气氛马上就变了:他脸上白一道、黑一道的泥痕,总是让人看了好笑。每当这时,爱人总是开玩笑地问他一句:“又到哪儿演出了?”等到接过他的手提包,发现带去的馒头只咬了几口,爱人一切都明白了,眼里噙着泪水,赶快走进厨房去。
  繁忙时,李四光连回家吃饭也忘了,爱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儿去叫他。一天,为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竟忘记天晚该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时,偶尔抬眼,瞅见一个小女孩静悄悄地站在桌边,他未加理会,又低头继续写作,并轻声催道:“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天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着急啦!”这时,只听见小女孩埋怨说:“爸爸,妈妈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在着急哪!”李四光听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儿李林。他不由得笑出声来,忙答道:“这就回家,这就回家。”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二: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的奠(diàn)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kān)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 原名李仲揆(kuí).14 岁那年, 因他学业优秀, 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 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么办?李仲揆灵机一动, 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 名叫"李四", 又太俗气了; 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 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 家里很穷, 兄弟姐妹7人, 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 收入微薄(bǎo), 妈妈一人种田, 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 年岁很小, 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 心里难过, 就千方百计帮助妈妈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天刚亮, 他就起床, 把水缸装得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三:考场议论文素材:务实


  (1)引言
  务实求真,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必将结出胜利之果;弄虚作假,让空想主宰自己只追求哗众取宠,必将以惨败告终。
  (2)事实论据
  不虚美,不隐恶
  司马迁写《史记》,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绝不感情用事。他在《李广列传》里描述李广射虎、退敌、脱险,生动副真,虎虎有生气。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但同时也写他心胸狭隘,官报私仇妄杀部下的缺点。他对项羽充满同情,却详细记叙了他必然失败的命运;他厌恶刘邦,却如实地写出了刘邦的长处、才干以及他必然成功的条件。
  司马迁坚持务实求真的态度写成的《史记》。东汉史学家班固称赞这部书:"不虚美,不稳恶。"
  鲁迅为注释负责
  鲁迅翻译俄国19世纪著名作家果戈理的小说《死魂灵》,翻到这样一句话:"近乎刚刚出浴的眉提希的威奴斯的雕刻,但是鲁迅没有见过这个雕刻,搞不清出浴者的情态、位置。鲁迅先生一贯严谨认真,决不马虎,他停下手中的笔,查打各种工具书,听说日本有一部《美术百科全书》中有这幅雕刻的图片,他设法买来,但仍然一无所获。后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把那个塑像找到,在仔细研究塑像造型后,才写下注释。
  李四光亲做试验
  此壳究竟是否存在地应力,居住在地球上的人们是否直接受到地应力的影响。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认为,科学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说明问题。年近八旬,不顾体弱多病,他亲率助手们到京郊做实地试验。他措绝了助手们的劝阻,亲自上机器,握着冰冷的铁手把,屏住呼吸,紧攥铁把感受着力的大小,密切注视仪表数值的变化。结果证明地应力的存在,试验成功了。
  (3)理论论据
  千言万语只是实。
  明?薛宣《读书录》
  万不可做将来的梦。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干现在有意义,才于将来会有意义。
  鲁迅《论"第三种人"》
  口说不若逢,耳闻不若见。
  《新唐书?张廷硅列传》
  事实并不因无人注意而不存在。
  [英]赫胥黎《浅论教条》
  真与假仅一丝头发之差。
  [波兰]欧玛尔?海亚姆《鲁拜集》
  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急中的地位》
  因不合口味而无视事实,不仅是怯弱的表现,还会酿成大错。
  [英]廷德尔《科学片断》
  深夜和直言不讳比任何东西都更使人们吃惊。
  [美]爱默生《论文集:第一辑》
  讹言难信,传言多失。
  清?浦起龙《史通通通释?采撰》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左传?哀公十一年》
  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事实胜于雄辩。
  鲁迅《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靠发少爷脾气,还是改不过来的。
  鲁迅《止哭文学》
  事有实据而理无定形。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经解中》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唐?韩愈《韩昌黎集?原道》
  羊质虎皮,见草则悦,见豺则战,忘其皮之虎也。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华而不实,无益于治。
  司马光《进五规状》
  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三国志?魏书?卢毓》
  取辨于事,虽庸而不可废;无当于事,虽奇而不足争。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公言中》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来的,它终必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鲁迅《致萧军、萧红》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四:自信议论文素材


  摘要:成就事业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但是自信决非自负,更非痴妄,自信建筑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1)引言
  成就事业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产生勇气、力量和毅力。具备了这些,困难才有可能被战胜,目标才可能达到。但是自信决非自负,更非痴妄,自信建筑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之上才有意义。
  (2)事实论据
  李四光不信洋人信自己
  李四光,字仲揆,湖北黄冈人。卓越越的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国际地质和地理学界长期流行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内地没有第四纪冰川。李四光想:外国地质学家并没有做过认真调查,凭什么说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他不信洋人,1921年,李四光亲自到河北太行山东麓进行地质考察,1933到1934年又到长江中下游的庐山、九华山、天目山、黄山进行考察,然后写出论文,论证华北和长江流域普遍存在第四纪冰川。1939年,他又在世界地质学会发表《中国震旦纪冰川》一文,用大量实证肯定中国冰川遗迹的存在,这对地质学、地理学和人类学都是一大贡献。
  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
  年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
  李四光靠自信、自强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
  在困境中充满自信的人
  世界上有一批虽身处逆境,但充满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终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
  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克拉,幼年因病造成又聋又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考入著名的哈佛大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险麻了的后遗症,后又患猩红热,高烧坏了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贫病交加中大无畏斗志昂扬0余年。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谐和论》等。
  塔哈候赛因,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自信,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声》、《不幸的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
  在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张海迪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士其,他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他还创作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述新书十几本;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子受膑型后著《孙膑兵法》;司马迁遭宫型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瘫痪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理论论据
  不可自暴,自弃,自屈。  宋陆九渊《语录下》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孔子家语五仪解》
  一息尚存,希望永在。  [古罗马]西塞罗《书简》
  世间一切光明,都从寂寞中发见出来。  李大钊《现代青年活动的方向》
  失望无论大小,是一种苦味。  鲁迅《写在〈坟〉后面》
  死是绝望者的医生。  [西班牙]拉蒙《差异辱的丈夫》
  你们若有信心像一炷芥菜种,就是对这座山说,你从这边挪到那边,它也必挪去。  《新约马太福音》
  自我信心是伟大行动的首要条件。  [英]约翰逊塞缪尔《蒲柏生平》
  如果你相信你能得胜,你就会得胜。信心是胜利所必需的。  [英]哈兹里特《文学贵迹》
  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俄]屠格涅夫《罗亭》
  为了取得前进的力量,我们就必须怀抱达到一个乐土的希望。  [俄]列夫托尔斯泰《战急与和平》
  人活着都指望过好日子,要是没有指望,那还算什么生活呢?  [前苏联]高尔基《母亲》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五:议论文论据大全:爱国

  事实论据
  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树皮、草根和棉絮。
  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家”。
  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理论论据
  1、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2、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革命烈士诗抄.陈辉诗》
  3、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
  4、国既不国,家何能存?《革命烈士诗抄.杨靖宇诗》
  5、爱国不分先与后,徘徊终久误前程。朱蕴山《赠台湾旧友》
  6、爱国如命,见义勇为。蔡锷《致柏文蔚电》
  7、爱国,是一种极高贵的感情活动。茅盾《给青年作家的公开信》
  8、爆裂同拚歼贼臣,男儿爱国已忘身。秋瑾《吊吴烈士樾》
  9、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秋瑾
  10、要想着收咱失地,别忘了还我河山。冯玉祥
  11、捧出一颗丹心,献与亿兆生灵。陶行知《不投降歌》
  12、临患不忘国。《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3、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4、苟利国家生死似,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16、匈奴不灭,无以家为!《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17、杀身有地初非惜,报国无时未免愁。宋.陆游《登慧照寺小阁》
  1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指南录.扬子江》
  19、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史.卢产伦传》
  20、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宋.陆游《夜泊水村》
  21、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怎样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22、丈夫当为国,破敌如摧山。唐.韦应物《寄畅当》
  23、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24、忧国耻为睁眼瞎,挺身甘上断头台。《革命烈士诗抄.熊亨瀚诗》
  25、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唐.岑参《送人赴西安》
  26、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诗》
  2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28、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9、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杂诗六首》
  30、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南朝.江晖《雨雪曲》
  3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2、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宋.李清照《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
  33、我重视祖国的利益,甚于自己的生命和我所珍爱的儿女。[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34、凡是不爱自己国家的人,什么都不爱。[英]拜论《福斯卡里父子》
  35、纵使世界给我珍宝和荣誉,我也不愿离开我的祖国,因为纵使我的祖国在耻辱之中,我还是喜欢、热爱、祝福我的祖国。[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牙利人》
  36、我的祖国,我为你歌唱,为这片自由可爱的土地歌唱。[美]史密斯《美国》
  37、在你把爱国之心从人类中间驱除之前,不会有一个太平的世界。[英]萧伯纳《V.C.奥弗菜厄蒂》
  38、爱国者的话是最有价值的。鲁迅《论辩的魂灵》
  39、爱国的主要方法,就是要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谢觉哉《爱厂如家》
  40、为祖国倒下的人,他的死是光荣的。[古希腊]荷马《伊利昂记》
  41、当他爱他的国家的时候,他的国家也尊重他。[英]莎士比亚《科利奥兰纳斯》
  42、我无论做什么,始终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俄]巴甫洛夫《1935年工作的展望》
  43、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匈牙利]裴多菲《我是匈亚利人》
  44、国之步存,身将焉托?蔡锷《讨袁通电》
  45、报国寸心坚似铁。宋.陆游《大雪歌》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六:说名道姓_1200字

  从道家创始人李耳,到秦王朝宰相李斯;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李鸿章;从大唐“诗仙”李白,到南宋着名女词人李清照;从“医中之圣”李时珍,到新中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啊,我们“李家”真是名人辈出。为生在李家而沾沾自喜的我,反反复复地看着自己的大名——李涛,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出生后便会得到爸爸妈妈送给自己的第一件礼物--自己的名字,它不禁是一个称呼,常常还蕴含着美好的寓意和期盼,但在偏偏我出生时爸爸妈妈还没有为我取好名字。他们整天埋头苦想,可就是没能为我取一个好一点的名字。爸爸觉得这样想下去也不是办法,应该出去散散心,便对妈妈说:“孩子他妈,咱们出去散散心吧!”妈妈听了点点头,抱着我去二姨家玩去了。二姨家有一个儿子叫李文,他不久学习优秀,还灰许多本领。但他不知满足,依然在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妈妈很佩服他,佩服他这种学无止境的精神,突然之间就给我取了这个名字--李涛,是希望我学习也能像波涛一样在大海中永无止境。
  哦,对了,我还有一个小名,呵呵,叫“涛涛”。这名字可不是即兴起的,因为爸爸妈妈在家从不叫我的大名,无论干什么事都只要叫一声“涛涛”,我便会过去“俯首称臣”。
  唉,但提起我的大名,我也有许多苦恼。
  记得一年级时我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因此老师在报分数时便会叫道:“李冰,99分。”“李冰,99分!”……老师重复叫了好几变,可就是没有一个人上去领,每人心里都在想:诶,谁叫“李冰”啊?直到卷子发完后才发现是我的。我手抓着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里还埋怨老妈为什么给我取这么难写的名字。
  上面一件事并不是使我最苦恼的,要说起使我最苦恼的,呜呜呜呜……当然是跟随我“行走江湖”多年的“绰号大侠”了,这位“大侠”当然也不是无缘无故来“找”我的,事出有因:一天,一位同学上了淘宝网以后,突然想到了我名字中的“涛(tao)”字变音可读成“淘”,然后组词“淘宝”,所以这该死的绰号“淘宝”就跟我扯上了关系。唉,你要试问伤心有多少,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现在的我只能咬咬牙,承受着大家戏谑地喊我“淘宝”,暗地里拼命地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功课,将来将“绰号大侠”拿下。
  唉,虽然我名字的烦恼是说也说不完,但我相信,我的名字不久风行全——世界,不,世界不说,校园总该是可以的。所以,我现在不能再为名字而抱怨,要好好学习,将来造福于社会,正如我名字所说的一样。我要告诉自己:李涛,你能行!
  啊,现在“风云一时”的李涛,指日可待!
  滨湖区华庄龙渚小学五(2)班 李涛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七:科学家名人故事:地质学家李四光的故事(2)


 
  李四光到地质系后,主要讲授岩石学和高等岩石学两门课程。他备课认真,一丝不苟。对学生的要求很严格,特别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训练。从岩石的肉眼识别,到显微镜下的鉴定以及进行全面的化学分析,他都要求学生能够掌握。他考试的方法不同于其他老师的方法,除了要进行笔头的问答以外,还发给学生几块岩石的标本,要求他们写出标本的名称、矿物成份、生成条件、与矿产的关系等等。他还极其重视书本以外的知识,经常带学生赴野外考察,边看边讲,边讲边看,要求同学们大量采集标本,回来后,归类整理,陈列在实验室供教学研究之用。
  在长期的国外留学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人受尽歧视的耻辱,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曾说:“我们不能不承认人家的文化程度比我们高,艺术比我们精。人家的地方已经开辟到十分田地,我们的一块沃土,还在那里荒着。请他们来做好了,再拱手奉还给我们,世界上恐怕没有那么一回事。所以,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所以,李四光上课的时候,除了科学上的一些专有名词以外,他始终坚持用中文讲解。有一次,上课的时候,一个学生叫他“Mr.李”,叫了几声,他就问那个学生叫谁?那个学生说:“叫你。”李四光说:“你可以称我老李、小李或阿猫、阿狗什么的,但是我不准你叫我‘Mr.李’。”有一次,李四光带了七八个学生到宜昌做野外考察,在街上看见一个美国人坐人力车不给车钱,还要拿起手杖打拉车人。李四光看到后,气愤极了,就跑到美国人面前一定要他付车钱,并且不准打人。那个美国人开始愣了一下,后来一看是一个穿破西服的中国人,竟蛮不讲理地冷笑一下,准备一走了之。李四光和七八个学生操起地质锤把他拦住了。那个美国人一看事情不妙,只得乖乖地给了车钱,灰溜溜地走了。路上的行人都为此感到扬眉吐气。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我29路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日军在上海登陆。12月13日,南京沦陷。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国民党政府仓皇逃亡重庆。中央研究院也奉命随政府内迁。李四光率地质研究所南迁桂林,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七个春秋。
  1944年春,日军侵袭,战事吃紧。李四光和地质所同事一起,携带轻便物品,于6月27日仓猝离开桂林,经过20多天旅行,到达贵阳。一路上人挤人,水泄不通,又饿又渴,又乏又困,狼狈不堪。到了10月,日寇进犯更加凶猛,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眼看贵阳要被围困。李四光和同事们只好再次奔波,出贵阳,奔遵义,入四川,大概11月光景,终于到了重庆。长途奔波,精疲力竭,对一个55岁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到了重庆以后,李四光夫妇的健康情况已变得十分糟糕了,再加上触景伤情,李四光又想起了朱森蒙冤离去的惨痛记忆,他的精神是极不愉快的。对时局的愤慨和生活的困苦二者交织在一起,使这位一向坚强的学者也禁不住流下了辛酸的眼泪?
  1947年6月6日,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在南京决定,让李四光代表中国参加1948年8月在英国首都伦敦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地质学会。李四光感到这是个离开乌烟瘴气的国统区的好机会。他极其珍视这个机会,用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准备论文,反复修改,力争代表中国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见解。这也是李四光的一贯学风。1948年2月,李四光从上海启程,几经辗转,直到4月初,才在香港搭上一艘挪威货轮。大海里的航行是异常艰辛的。对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来说,已不再充满神奇。面对滚滚波涛,海风呼啸,李四光心中思念自己的祖国,祖国正像一艘火海里的航船,中国的人民正在忍受战争的煎熬?
  经过大约两个多月的艰难航程,货船终于抵达法国南岸的大港马赛。上岸后,他改乘火车经法国首都巴黎,再横渡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伦敦。码头上,可爱的女儿正站在那里迎接他。李四光的女儿李熙芝当时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她早早地等候在多佛尔码头,迎接父母的到来。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开幕。在公布的各民主党派、区域代表、军队代表、团体代表和特邀人士等名单中,李四光是作为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的代表之一而列选的。但是,正当李四光以焦急的心情准备回国时,台湾的国民党却正在策划着一个罪恶的阴谋。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锡接到国民党外交部的密令,要李四光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就将其扣留。一个朋友将这一切打电话告诉李四光。接到这个消息之后,李四光当机立断,拿起一个小皮包,只身从普利茅斯渡过英伦海峡来到法国。
  1950年3月初,李四光秘密回到香港,随即住进他的朋友预先安排的一个僻静的住所。
  1950年4月6日,李四光夫妇一大早就来到车站,6点多钟便乘上了香港至九龙的火车。不久便踏进了祖国南方的大门。这是多么令人激动和难忘的时刻啊!
  1950年5月6日清晨,李四光夫妇到达北京,受到新老朋友的热烈欢迎。李四光被安排住在当时北京最高级的饭店——六国饭店。一个多星期后,又迁到北京饭店。住进北京饭店的第二天晚上,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前来看望他们,令李四光夫妇十分激动。周总理鼓励李四光协助郭沫若院长做好自然科学方面的工作,同时发挥专业特长与优势,把组织全国地质工作者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主要责任担负起来。李四光会意地连连点头,他说:“今天是中国未有的大时代,一切人都要努力,不能落伍。”正是在党和人民的关怀、重视和信任下,李四光开始了最有意义的工作。
  1950年8月17日,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解放后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团结的大会。大会结束的时候,选举李四光为中华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主席。他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
  50年代初,李四光承担的另一重大的任务就是,把全国的地质工作者组织起来,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连年的劳累使李四光的健康状况有所下降,他时常带病坚持工作,万不得已才去医院住院治疗。但是,1957年11月,李四光的肾病加重,小便带血,背部生疔(dīng),住进了北京医院。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手术刀口基本上愈合了,但创痛还没有完全消除李四光就急于出院,返回了工作岗位。关于中国石油资源的远景,在50年代以前,不少地质学家抱着悲观的看法。1915~1917年,美孚石油公司的马栋臣、王国栋曾率领一个钻井队,在陕西北部一带,打了7口探井,花了不少钱,收获不大走掉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中国调查地质,回国后写文章说,中国是贫油国家,在中国东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不大,西南部找到石油的可能性更是遥远,西北部不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油田,东北部分不会有大量石油。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但是,李四光根据自己对中国地质的深入钻研,认为“中国贫油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在1928年的时候,李四光就曾写文章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开。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虽然最大,然而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李四光从构造地质角度出发,认为油区是生油和储油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而油田是储油条件特别好的地区。找油要先找油区再找油田。他认为,我国石油勘探远景最大的区域有以下三个:一是青、康、滇、缅大地槽;一是阿拉善—陕北盆地;另一是东北—华北的平原地区。他说首先应该把柴达木盆地、黑河地区、四川盆地、伊陕台地、阿宁台地、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区,作为寻找石油的对象。
  李四光的报告极大地鼓舞了石油战线的广大工作者。1954年初,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1955年1月20日,地质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组成新疆、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华北5个石油普查大队。经过艰苦工作,终于发现了很多可能储油的构造。
  1956年1月下旬,地质部召开第二次全国石油普查工作会议,决定1956年将派93个地质队,430多名地质人员奔赴12个地区进行普查和细测。这样经过3年的石油普查工作,在新疆、青海、四川、江苏、贵州、广西及华北、东北等有希望的含油远景区,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并在柴达木等构造上,探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流。
  1958年3月,四川的南充等地,相继出油,开辟了我国西南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2月,石油工业部和地质部共同发出“三年攻下松辽”的战斗号召。地质部从四川、青海、陕甘宁调集队伍,加强松辽找油工作,终于在吉林省扶余县的一个钻井中,首次遇见厚达70厘米和50厘米的油砂岩层。同年秋天,发现了大同镇“长垣”构造,出油后改为大庆长垣。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我国东部找油的一个重要突破。之后,又在华北、中原、汉江、广东等地相继发现一大批油田。
  1964年元月1日下午,毛主席请李四光晚上七时半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接到电话之后,李四光的心情异常激动,当他在开演之前来到休息厅的时候,毛主席健步走来,同他热烈握手,谈起石油问题时,毛主席高兴地说,你们两家(即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很大的功劳。
  1971年4月24日,李四光因为感冒发烧,住进了北京医院。入院后,虽然很快便退了高烧,但血压一直波动得很厉害。晚上,他常常不能入睡,往事总是萦绕心头。一天晚上,李四光特别兴奋,他和陪他的女儿谈了很多很多:从青年时代漫长的求学之路到30年代的黑暗中国;从建国初的艰苦奋斗到如今的各种经历。
  1971年4月29日上午8时30分,李四光这位历经风霜、鞠躬尽瘁、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了一生的伟大科学家永远离开了我们。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八:中考作文素材:珍惜时间_1200字


  名人惜时事例:
  1、列宁惜时
  有一篇回忆录,回忆一位同志向列宁汇报工作,列宁批准了他的计划,并问道:“那么你们什么时候开始呢?”“明天开始”那位同志说。列宁却批评他说:“为什么不今天开始呢:就是现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非常珍惜时间的。
  2、柯罗惜时
  一位青年画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大画家柯罗请教。柯罗指出了几处他不满意的地方。”谢谢您!”青年画家说:“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罗激动地问:“为什么要明天?你想明天才改吗?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见柯罗是多么珍惜时间。
  3、邱吉尔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巨头之一的邱吉尔,平均每天工作十七个小时,还使得十位秘书也整日忙得团团转,为了提高驰缓的政府机构的工件效率,邱吉尔还制定了一种体制,他给那些行动迟缓的官员们的手杖上,都贴了一张一张“即日行动起来”的签条。
  4、不闲一日
  我国着名画家齐白石,无论是画虾、蟹、小鸡、牡丹、菊花、牵牛花,还是画大白菜,无不形神兼备,充韵生动,奥秘晚穷,据说他在八十五岁那年的一天上午,写了四幅条幅,并在上面题诗:“昨日大风,心绪不安,不曾作画,今朝特此补充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5、巴尔扎克的时间表
  巴尔扎克在二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写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作品成了世界名着。他的创作时间表是:“从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说,在圆椅里坐十二个小时,努力修改和创作,然后人中午到四点校对校样,五点钟用餐,五点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6、惜时如金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俭学时,已经43岁了,然而他却信心十足,惜时如金,所以不到一年时间,他就初通了法语,可以到工厂去做工,实行勤工俭学了。
  7、准确的时间表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期间,遵循严格的生活规律,也每天晚上八点钟睡觉,清晨5点钟起床,他在30年中严格按照这一时间表活动,准确无误,以致于他每天早上外出散步时,当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门的时刻为标准来校对时间。
  8、达尔文惜时
  据达尔文的妻子埃玛回忆,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一书时,经常昼夜不眠,没有一夜超过五个小时,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时,仍然坚持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直到临终前两天都未间断。
  9、抓紧时间
  优秀影片《喜盈门》曾轰动中国影坛,编剧辛显令长期以来,抓紧每一分空闲时间读书,学习和写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从不超过6个小时,他常说:“超出一分钟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懒惰。”正是因为他特别善于挤时间,才在工作之余写出了一部出色的电影剧本。
  10、司光光惜时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枕头是用圆木做的,他读书困倦时就枕着圆木睡觉只要一翻身,枕木就会滚走,人就会惊醒,他用这种方法来强制自己,挤时间刻苦读书。
  11、枕头睡觉
  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野外进行地质。

扩展阅读文章

优秀散文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优秀散文推荐文章

优秀散文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