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法4篇
读后感的写法篇(1):如何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读了一段话,或读了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以写成读后感。
第三,选准感点。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许多感点,但在一篇读后感里只能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紧接着便是对这些众多的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读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论证成文。
第四,叙述要简。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话,读后感中少不了“叙”。但是它不同于记叙文中“叙”的要求。记叙文中的“叙”讲究具体、形象、生动,而读后感中的“叙”却讲究简单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学写读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叙述不简要,实际上变成复述了。这主要是因为作者还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简还要明。
读后感的写法篇(2):读《找对方法》有感
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方法,我们只有找对了方法,才能使企业受益,得到好的成效。本书从8大方面叙以说明,希望我们从一些被证明有效的工作方法中找出共性,使之能对每一个人提升效能有所启发。 一旦方法对路,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就会凸显出来,其工作能力也会得到大家的认同。可是许多人在工作中并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可能并不缺少工作的热情,也是绝对的敬业,但工作成效却差强人意。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问题就出在方法上。一位在国内知名证券公司工作的年轻人,毕业于国外的一所金融学院,有着别人羡慕的教育经历,他是公司公认的勤奋员工,但是三年过去了,他仍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员工,而并没有被老总提升,原因就在其工作方法上。每天他都在作数据统计和分析,一旦遇到问题就非要弄个究竟,而陷入了一种“分析陷阱”不能自拔。浪费了许多时间,结果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好的成效,所以,没有方法或是方法错误都难以在工作中有所作为,难以成为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人才。 在美国的企业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上帝不会奖励努力工作的人,只会奖励找对方法工作的人。”这反映出美国企业对工作方法的重视程度。让方法成为一种思路,而不单单是一种技巧。一种技巧只能为你解决一件事,而你要学会的是把这种思路延展开,在更多的工作中找到并找对方法。 现实工作证明,“找对方法”对企业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对员工个人而言也是其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资本。读了本书,也许你会从中总结出一套方法,使之成为你工作中的金钥匙。
读后感的写法篇(3):名言的读后感
名言的读后感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和魏征进行谈话时感悟到的但在那时还不是很透彻。但在魏征死后,魏征把他一生所学都教(注意这个词)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得知后,痛哭流涕很长时间后(注意,李世民把他哥哥杀了都没哭这么长时间)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句话几乎成了李世民他一生对自己规划的一个目标。当然他也做到了,算是给魏征一个交代吧。
这句话被李世民作为一生规划,我觉得这就是他流传下来的原因。这其中也有他对自己提出的“三鉴”。第一鉴“以铜为鉴”是这三鉴中最基本也是最必须的一鉴。因为如果连这点也做不到更别说后两鉴了。“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把衣冠整理好。”这是外观上的一鉴。第二鉴“以史为鉴”是这三鉴中最最重要的一鉴。因为如果你做不到不但无法做到第三鉴甚至连第一鉴也会丢掉。“历史上的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可以把他移走,这是一代换一代。还要用他们和自己作对照,做得错的要改正,做的对的要发扬。”第三鉴“以人为鉴”是这三鉴中最困难的一鉴。不过相信大家经受过前两鉴的洗礼对第三鉴也不是那么害怕了。来看看伟大的李世民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吧。因为李世民先生有着先天的优势(人多)还有那比较(注意)耐心的性格才做到的。“那自己和别人比看看自己有什么不足然后加以改正。”这里插两句题外话:一,上面的这些理解和原来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二,第三鉴颇有“别人家孩子”的意味。只不过是自己把自己拿去比。
终于到了把我自己拿去比的时候了。反正第一鉴我做到了,第二鉴嘛。。。。。只能说还在努力中。你呢?如果那你去比比看呢?
读后感的写法篇(4):读后感300字 读《帮助别人真快乐》有感
吃完午饭,我不由自主地读了《帮助别人真快乐》这个故事,我知道了乐于助人是一种好品德。我觉得故事中的小作者既帮助了别人,自己又感到快乐,真是一举两得。
记得有一次,弟弟不会作业,他就跑来问我,我说:“思考题明明就是让你去动脑筋思考的。”弟弟回答说:“我已经思考过了,可就是想不出来。”听了弟弟的话,我就看了一眼那思考题,我一看,弟弟的作业还真不简单呢。我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怎样做,我把做题方法告诉了弟弟,他马上把答案写下来,写完后还对我说谢谢。这时别提我心多美,像吃了蜜糖似的。
我帮助弟弟这件事跟《帮助别人真快乐》这个故事中的事情一样,给我的感觉都是一举两得。真正让我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真快乐,今后我还会利用一切机会多多帮助他人,让自己生活的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