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的成长故事6篇

时间:2018-08-12 来源:读书名言 点击:

(1) [伟人的成长故事]名人故事 姚明:我的成长时光


姚明:我的成长时光

至今想来,童年时光仍是最让我怀念的,虽然彼时没有现在的成功,所有的一切都只限于憧憬,但是我能够和小伙伴们无忧无虑地玩耍,不用承担一个公众人物所会有的负担。那时的我只是纯粹的我!

6岁那年我进入高安路第一小学读书,直到11岁进入少体校,我享受纯文化的教育时间全部都是在那里!学校离我家很近,我个子从小就高,从来也不需要家长接送,每天去学校的路上都会遇到小伙伴,大家一路或聊天或游戏,打打闹闹就进了校门,现在有时还会想起快乐的放学路,夹道的法国梧桐,变换着一年四季的风景……

还记得一进校门的左手边是一个大花坛,总是欣欣向荣,如果到校早,我们会磨蹭着数数花骨朵,和小草打个招呼,迎接一天的好心情。有一段时间我故意早早到校,那时,整个校园还是寂静的,早自习还没有开始,看着露珠中娇羞的花草,空气中飘来悠扬的笛声,那是教语文的冯老师在吹笛,非常好听,笛声结束后就会接上同学们的朗朗书声。这种寂静、悠长的光景,带着露水的清香,现在还时常会出现在我的梦里……

正如大家都能想到的,我的个子从小就高,长到1.96米时还在戴红领巾。因为个子高,我在学校里面就成了风云人物,经常会被同学取笑,但是想想那时候有几个同学会不被取笑呢。年少的我们从来都不会把善意的取笑作为一种负担,何况我已经非常习惯于自己的身高,妈妈虽然不认为那是一种优势,但是走在马路上,只要看见我佝着背,就会拍上一记:挺直!妈妈认为只要书读好了,个子高低并没有很大关系。

虽然妈妈一心让我读好书,我也憧憬着自己长大能够成为一名政治家、科学家或者一名将军,但是这丝毫不能减少我对一年一度“六一儿童节”游园会的期待。每到六一儿童节,学校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游园活动,同学们穿着雪白的衬衫、藏蓝色的裤子流连于一个个的项目现场,有套圈、猜谜、贴鼻子、飞镖等等。对于没有游戏机,没有电脑,没有手机,甚至还是看黑白电视机的我们,彻底的放松,彻底的娱乐带来了彻底的快乐!

去了NBA打球之后,每次回国,我都尽量找时间到高安路一小来看一看,看看曾经教过我的老师,看看在操场上奔跑的同学,看看校园里面的花花草草,看看校门外的林荫路……这里是我出发的原点,带着我熟悉的味道,无论外面是风雨或彩虹,这里都是我心灵的港湾,出发或停泊,思考或发呆,找回属于我的平静!

(2) [伟人的成长故事]名人故事 贝多芬成长的故事


小编导语:名人故事有哪些?大家对贝多芬不陌生吧,贝多芬是德国的音乐家,而且他的交响曲占据在首要的地位,他是浪漫主义的开拓者。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

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着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结果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了,就连窗口对面的教堂钟声都听不到了。

绝望中,贝多芬多次想到了死,但他不甘心就这样离开人世,他坚信只有音乐才能拯救他。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容它毁掉我!”贝多芬立志要在余生中从事音乐创作。从此,维也那的官廷乐会少了一位出色的钢琴弹奏家,但世界乐坛却诞生了一位不朽的作曲家。

贝多芬从32岁起开始音乐创作,在近两年的彷徨与探索后,他终于创作出第一部具有自己鲜明特点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音调跌宕起伏,时而沉静凝思,时而愤慨咆哮,令人情绪激愤。贝多芬创作《英雄交响曲》,本来是想献给拿破仑的,但他听到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加冕称帝的消息时,怒不可遏,愤而涂去原来的献词,而是把它改成:《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大的人物而作。

贝多芬只有一个

1809年10月,法军占领维也那,趋炎附势的奥地利贵族们争向占领者们献媚,其中也包括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他强迫贝多芬为法军军官弹奏钢琴听,这使贝多芬忍无可忍,他操起一只凳子向公爵扔去,并在当晚离开了伯爵家。行前留下一张纸条,上书:“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所造成;而我之所以成为贝多芬,却是由于我自己。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另一次,当贝多芬与歌德一同散步时,迎面撞见了皇后,太子和一群贵族们。面对他们,歌德立刻让路,而贝多芬则坦然地说:“让路的应是他们,而不是我们!”但歌德还是摘下礼帽,躬身立在路旁,而贝多芬则背着双手,阔步向前。结果太子认出是贝多芬,连忙脱下礼帽向他致意,其侍从们也毕恭毕敬地分列两边,目送贝多芬挺胸而过。那次,贝多芬真正感到了做人的尊严。

(3) [伟人的成长故事]纪念伟人

                     纪念伟人
    仰望夜空
    有多少伟人注视着你
    仰望夜空
    有多少美丽的故事闪烁
    杨虎城,林则徐
    成为我们的学习目标,
    他们的为人,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他们的名言和故事,
    给予我们教导,
    伟人的一生多么精彩,
    除了他们,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那个又不是英雄好汉呢?   
     伟人的故事如太阳,照耀我们的前程;
      伟人的故事如眼睛,帮我们辨别是非方向;
      伟人的故事如星星,点点滴滴都刻在我们心上!

(4) [伟人的成长故事]邓亚萍的成长故事


邓亚萍的成长故事

我出生的时候,父亲邓大松40岁,母亲蔡荷珍36岁。父亲性格很内向,不爱说话,属于意志品质特别顽强、特别有韧劲儿的那种人,一辈子勤勤恳恳工作。母亲性格外向,很要强。我的性格融合了他们两人的特点。

父亲一生酷爱乒乓球,他年轻时是河南省队的主力,拿过中南五省男子单打冠军,退役后在河南省队执教,曾任男队主教练。

从我两岁多开始,父亲常常把我放在他的自行车上,带着我到工人俱乐部看他们打球。我从小打球特别认真,就是脾气不好,不能输球,一输就急,拉住对手不放,非要和人家再打一场不可。因为这个急脾气,我小时候没少挨父亲说。每次我输了球,父亲并不怨我,但他会不停地给我讲,告诉我输在哪儿了。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他推着车,一路上不停地唠叨。有时候进了家门,坐在饭桌前,他还在说。这时候妈妈就会提意见:“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看我输了球撅着嘴,妈妈就逗我:“瞧你撅着嘴,都能挂个油瓶了。”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过很多困难。因为个头矮,省队不要我,这些情况父亲都跟我说了,我明白他的意思:别人说你不行,你就要自己争口气,要加倍苦练才行,所以我从小就很乖,训练特别能吃苦。1983年我进了郑州市乒乓球队,小队员们经常去附近一家旱冰场玩,父亲一直不允许我去,怕我受伤影响训练。有一天我忍不往好奇心,和几个小队员偷偷跑去溜旱冰,父亲到宿舍找我,看我不在,就找到了旱冰场。从小到大,我从来没见父亲发过那么大的脾气。在领我回队的路上,他越说越生气,照我的屁股踢了一脚,这是好脾气的父亲唯一一次打我。

我13岁那年获得全国冠军,第二年入选国家青年队。到北京后,经常收到父亲的来信,教育我要刻苦训练,早出成绩。等我拿了世界冠军,他又告诫我:要谦虚谨慎,从零开始......他总是这么教育我。97年我在一次国内比赛中输了球,自己没有太在意。过了很久以后,父亲见到我时竟提到了那次比赛,很认真地说:“我对你那场球不满意。”我当时挺惊讶,女儿都拿了十几个世界冠军了,父亲对一国内比赛还是那么看重。现在我才明白父亲一直用高标准要求我,不管我拿了多少冠军。

在事业上,父亲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大,而母亲则在生活上关心我、疼爱我。虽然我14岁就离开了家,我和父母还是挺亲的。这些年比赛多、训练忙,很少有时间回郑州,每次回家都是来去匆匆,总觉愧对父母。96年10月份,我在北京买的住房装修妥当后,就把父亲接到北京住了半年,有时间就尽量多陪陪他们。父亲身体不好,我自己开车载着他四处求医问药,为他做全面的身体检查。

现在我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很多朋友都很关心我将找一个什么样的丈夫。我想,首先他要有我父亲那样的人品和脾气,然后要有一定的文化层次;最近几年要以支持我的事业为主,因为我现在既要完成清华大学的学业,还要训练比赛。但是男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事业,我希望他将来能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有所成就。我挺羡慕我父母那样的婚姻:平静、和睦、稳定。

(5) [伟人的成长故事]网球冠军李娜的成长故事


网球冠军李娜的成长故事

《福布斯》杂志2012年5月公布本年度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名人排行榜,网球选手李娜排名第八十七位,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人。其世界影响力已经超过姚明。

爷爷爸爸领进体育门

说起李娜走上体育这条路,就不能不提两个人——爷爷李龙立和爸爸李盛鹏。李娜的家庭可说是体育世家,她的妈妈李艳萍和爸爸李盛鹏都出生于1957年,都属于学生时代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不过李盛鹏要幸运一些,由于李龙立是汉口宝善街中学的体育老师,因此,李盛鹏从小就开始打羽毛球,还曾进入过湖北省羽毛球队。不过“文革”结束后,李盛鹏的运动生涯也画上了句号。

短暂的羽毛球生涯,让李龙立和李盛鹏都心有不甘。1982年李娜的出世,再次点燃了爷俩的运动梦想。谈及李娜开始学羽毛球,李龙立也是一脸的欣慰,“当时我和她爸爸就是一门心思想让她练体育,学习打羽毛球。不过,和其他小孩相比,李娜打羽毛球总是手臂发力,可能她就天生适合打网球。”

5岁半的时候,李娜被送到新华路体校,在教练林书惠的指导下练习羽毛球。可谁也不会想到,李娜的体育之路会因为另一个教练的出现,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启蒙教练慧眼识珠

1989年的一天,夏溪瑶碰巧路过羽毛球场,看到场上练得热闹,就跟教练林书惠打招呼,“有没有好的苗子给推荐几个啊?”林教练喊过两个小姑娘,夏溪瑶把她们带到一边简单测试了一下,“嗯,移动、回位速度很快,腿部力量也很好,叫什么名字?”她拍着一个小姑娘的肩膀问。“李娜。”小姑娘很大方。

“我就对林教练说‘这个不错,给我吧’。结果,他说两个都带走吧,我当时还开玩笑说:‘怎么,买块肉还得搭骨头?’哈哈。”如今谈起这些,夏溪瑶依旧一脸的笑。

刚开始因为年纪小,李娜总打不过比她大的孩子,每次输了球就坐在场边哭。“我那时候对孩子们特别严厉。看她哭就吼,‘哭有什么用,有志气就打赢她们!’”夏溪瑶回忆说,“这孩子真是有股狠劲,我这话她真的听进去了,咬着牙训练,很快就把队里其他孩子都打败了。”

父母培养倾尽全力

除了两位教练外,李娜能取得如今的成就,和父母的呵护也是密不可分。李娜家里的条件并不算好,当时父母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每月100多元。尽管如此,父母依旧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女儿打球创造条件。

据李艳萍介绍,在李娜住进集体宿舍前,李盛鹏基本上每天风雨无阻地送李娜到新华路练球,“有一次下大雪,骑自行车不方便,公汽也趴了窝,父女俩硬是一步一步走了3站路才走到体育场,练完了再一步一步地走回家。”

女儿住进集体宿舍后,李艳萍一下班就直奔体育场宿舍,帮孩子洗碗、洗衣服,晚上看到她睡香了才离开。到了周末,一家三口又会到汉口青少年宫,以1小时5元钱的价格租来场地,让不到10岁的女儿与一些十八九岁的业余运动员对打。

父亲早逝促其奋进

正当11岁的李娜一步步走上正轨的时候,李盛鹏却因先天性血管狭窄住进了医院。为了让李娜专心练球,李盛鹏专门写了封信,托人带给夏溪瑶,“夏指导,由于我身体不好,已住院2个月了……李娜只当是您的大姑娘一样,不对的地方狠狠地教育......我只希望在她的身上实现我没有实现的愿望。孩子就拜托您了!”只言片语,已勾勒出李盛鹏望女成凤的心情。

在教练夏溪瑶身边,李娜完成了小学学业。小学毕业后,李娜1996年进入湖北省队,遇到了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个“贵人”——教练余丽桥。也就是在这一年,李盛鹏因病去世。幼年失父,李娜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熟。在余丽桥的指导下,李娜在球场上练得更加刻苦。父亲去世的第二年,她在全国网球总决赛中获得冠军,这也是她拿到的第一个全国冠军。此后,李娜基本上每年都有胜利的消息来告慰父亲。

1997年,15岁的李娜赴美国训练7个月,从美国回来后,李娜便开始了自己的征服之旅。1999年,李娜进入国家队,2000年与李婷搭档夺得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巡回赛女双冠军。2001年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李娜囊括女单、女双和混双三项冠军。

丈夫相伴走向巅峰

正当李娜在网坛取得一个又一个佳绩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2002年李娜未经国家队同意突然选择了退役,并前往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专业就读。而正是这段大学生涯,让她与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半——姜山的关系迅速升温。

其实早在1996年,李娜和姜山就已经相识,那时两人都是湖北省队的队员,只不过当时身为国家青年队主力的姜山已是一线队的“明星”,而李娜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二线队球员。在某年的一个情人节,她鼓起勇气主动送给姜山一盒巧克力,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

在李娜退役前,姜山也已退役并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二人从队友又变成了校友,关系进一步拉近。2004年,在国家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以及省有关方面的多次劝说下,再加上姜山的鼓励和支持,几乎两年没有训练的李娜选择了复出,此后她的状态一直保持着上升的态势。2006年,李娜和姜山低调结婚。在姜山这个丈夫兼教练的呵护下,婚后的李娜更加势不可挡,国际排名也从几十位飙升至十几位,再到如今的前十位。

(6) [伟人的成长故事]名人故事 爱因斯坦的故事


小编导语:大家都喜欢看名人故事,那么爱因斯坦的故事就不能少。爱因斯坦是犹太裔的物理学家,他创立了相对论,被誉为“世纪伟人”。

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

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

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一天,他对经常辅导他数学的舅舅说:“如果我用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和光一道向前跑,能不能看到空间里振动着的电磁波呢?”舅舅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看了许久,目光中既有赞许,又有担忧。因为他知道,爱因斯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同一般,将会引起出人意料的震动。此后,爱因斯坦一直被这个问题苦苦折磨着。1895年秋天,爱因斯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报考瑞士苏黎士大学。可是,他却失败了,他的外文不及格。落榜后的他没有气馁,参加了中学补习。

一年以后,他获得了中学补习合格证书,并且考入了苏黎士综合工业大学。这时的他,已经在为自己的未来做准备了。他把精力全部用在课外阅读和实验室里。教授们看见他读和学习无关书、做和考分无关的试验,非常不满和生气,认为他“不务正业”。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正赶上经济危机爆发,由于他是犹太人血统,又没有关系,没有钱,所以只好失业在家。为了生活,他只好到处张贴广告,靠讲授物理获得每小时3法郎的生活费。这段失业的时间,给了爱在斯坦很大的帮助。在授课过程中,他对传统物理学进行了反思,促成了他对传统学术观点的猛烈冲击。经过高度紧张兴奋的五个星期的奋斗,爱因斯坦写出了9000字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狭义相对论由此产生。

可以说,这是物理学史上的一次决定性的、伟大的宣言,是物理学向前迈进的又一里程碑。

扩展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文章

读书名言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