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5篇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篇1:读书笔记怎么写
【篇一:小学读书笔记怎么写】
怎么写读书笔记呢?
首先,应了解读书笔记的类型。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等几种。写读书笔记时,可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
1、批注笔记。即边读边把自己的看法、疑问等或在书上划出表示重点、次重点、疑问等等的符号,或在书的天头、地脑作些评语和注释。这种读书笔记简单易行,但首先得书是自己的,别人的书,不能乱画;即使是自己的书,下批注时也应先多想想:自己的看法对不对?怎么表述才简明,然后才写。因书上的空白处不多,想到就写,写了又感到不合适,那就会把书划得乱七八糟了。
2、摘录笔记。就是将书中的精彩观点、新颖材料及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这种读书笔记是大量的。做摘抄笔记时,最好让每段摘录自成一段。后面还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是谁,出版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都应写在摘抄的后面,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记。
3、提纲笔记。就是将读过的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4、心得笔记。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也叫读后感。
5、仿写笔记。即模仿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6、评论笔记。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7、简缩笔记。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同的读书笔记有不同的作用,可根据实际选择、确定。
其次,不论写什么样的读书笔记,有几点是共同的,也是应注意的。
①必须认真地读懂原作。这是写好读书笔记的前提。提纲笔记、心得笔记要以读懂原作为基础。就是摘抄笔记,也应细读原文。否则,你的摘抄就可能断章取义,就可能抄破了句。
②态度要严肃、认真、细致。严肃是尊重原作,不要有意歪曲原作的意思,更不要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断章取义;认真,指应该认真阅读,认真分析,力求抓住原作的要点、重点、精彩的地方,不能马虎从事;细致,指摘抄原文后一字一句校对,不能有误差,连原书作者、出版者、出版时间等也要记得详细,不要怕麻烦。因为这时的任何粗心,都会在以后付出更大的代价。如多少年后,你想引用这段名言,却因没记原作者名字,你想查出名言的出处,那时恐怕连书也找不到了,想用也不好用。如果摘抄时记得细致,就不会有这种麻烦了。
【篇二:怎样写读书笔记】
在我看来读书笔记最好的方法就把书或资料直接做成思维导图,比写读书笔记有效率多了。但在很多的时候还需要按照传统的方法来写,这是我收集的文章专门说写读书笔记的方法的: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篇2:如何写读后感
【篇一:如何写读后感】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内容证明观点。这一部分要注意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不能空洞,要有具体的例子。这就要求在写读后感之前,你就要对内容非常地熟悉,知道那些材料能为你的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篇二:如何写读后感】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篇三:读后感怎么写作文】
什么是读后感?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怎么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篇四:初中生如何写读后感】
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将自己的感受或体会写成的文章,叫“读后感”。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也是中考常考的一种体裁。
写好读后感,关键在于掌握三个字:读、感、扣。
一、读。要认真地读懂原文,抓住整篇文章的中心和要点。读的是记叙文,就要弄清文章所记的事和所写的人,表现怎样的主题,采用什么表现手法;读的是议论文,就应弄清作者的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读是写的前提。只有把所读的文章真正理解了,中心抓准了,才会在写的时候不偏题。
例如,写《读< 岳阳楼记>有感》一文,你首先就应读懂原文,把握原文的中心:《岳阳楼记》不重在写景,而在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扣住这个中心来写,文章就不会偏题、跑题。如果你把立足点放在“岳阳楼之大观”或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上,虽然没有离题,但比起围绕中心来写就逊色多了。
二、感。写读后感重点在“感”字上。读文章要善于提出问题,然后去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才会有感受、有启发,才会产生联想。
比如,读了《岳阳楼记》,你就应去思考:范仲淹是什么时代的人?他何以具有“以天下为怀”的“忧乐观”?当今社会是否存在具有这种崇高精神境界的人?我们当代青少年要不要学习这种精神?……思考的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感想。而在诸多感想之中,联系实际是至关重要的,写读后感的意义也在于此。
那么,是否要将所有感想都写进去连缀成文呢?当然不能。写“感”,要找准一个“感点”,选准一个角度,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像写一般议论文一样,要围绕一个中心写,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淡,贪多求全。
三、扣。初学写读后感的人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文章开头扣一下原文,引出本文的观点(感点),然后展开联想,随意发挥,与原文“脱离关系”,毫不相干。这就犯了写读后感的“大忌”。写读后感的基本要求就是由“读”写“感”,扣牢原文写感想。离开原文,随意发挥,还叫什么“读后感”呢?
“扣”原文的方法是:恰到好处地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语句,有意识地引进原文的一些内容;不仅文章的开头、结尾要“扣”,文章的主体部分更要“扣”。做到时时不忘原文,处处扣牢原文。切忌撇开原文,写一篇与原文毫不相干的文章。
但是“扣”原文不能过多地引用原文或重复原文内容,更不能把读后感写成原文的缩写或内容提要。
值得一提的是,写好读后感还要安排好文章的结构。读后感的结构与议论文基本相同,一般也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分成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开头提出中心论点(感点);正文部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展开论证;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
总之,读后感要有“读”有“感”,先“读”后“感”;有“感”而发,联系实际;扣牢原文,结构完整。同学们只要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写出像样的读后感来。
【篇五:怎样写读后感】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写读后感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重视“读”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
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篇六: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 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篇七:如何写读后感】
一、格式和写法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缩写内容提纲,一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一种是摘录好的句子和段落。题目可以用《×××读后感》,也可以用《读×××有感》。
二、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三、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写读后感的重点应是联系实际发表感想。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四、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感”为主。要适当地引用原文,当然引用不能太多,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在表现方法上,可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议论时应重于分析说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简洁。在结构上,一般在开头概括式提示“读”,从中引出“感”,在着重抒写感受后,结尾又回扣“读”。
五、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六、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七、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
八,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九,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篇3:作文书信格式怎么写
【篇一:妈妈,谢谢您】
亲爱的妈妈:您好!世上最大的力量就是母爱。失去了母爱,就如小草失去了阳光,鱼儿失去了水源,花儿失去了色彩。您把我带到这充满快乐的世界上已经13年了。从我懂事开始,我就一直想对您说:“谢谢你,我的妈妈。”
妈妈,我很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无尽的照顾与关爱。我还要感谢您多年以来对我的栽培,您希望我成材,虽然,我还没成材,但我一定会努力,一定不会辜负您对我的希望的。我要报答您无限的恩情。妈妈,您就像我生命中的一盏永不熄灭的一盏灯。您这盏灯可以给我美好的光明,还可以给我温暖,给我照亮前面漫长的路。您一直以来不辞劳累的照顾我,关爱我,让我感受到温暖。我一定会回报您对我无限的关爱的。
太阳用它的光芒普照着大地,你用爱呵护我快乐成长。记得有一次,我发高烧,那时的我,简直是茶不思,饭不想,更甭提吃药了。是您,用温柔的话语,劝我把药吃了进去。可药在胃里发生了反应,让我把之前吃的东西全吐了出来。我以为您会生气,可您只是把脏东西扫干净,为我擦了擦嘴,让我喝了几口粥,说:“你先睡吧,醒来再吃药。”我躺在床上,只感觉天旋地转,不一会便睡着了。我只知道,您一夜没合眼。两天后,我的病终于好了,但我认为不是药治好的,而是妈妈的爱治好了我的病。
虽然这只是小事情,虽然这只是平凡的爱,但它又是多么的伟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不知该怎样报答你的爱,那是报答不完的。我只能用一句最平凡的话送给最不平凡的人——妈妈,谢谢你!
此致
敬礼!
爱您的女儿:XX
【篇二:写给王老师的一封信】
亲爱的王老师:
您好!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相处两年了,记起五年级您刚接手我们这个班的一幕幕,想起了近两年我们度过的分分秒秒,还真让人留念。
升入五年级的那次见面会上,您的开场白就吸引住了很多同学,独特,新颖,幽默已成了您的代名词。从那时起,3班的同学对您多了几分好奇,上您的语文课总有不尽的欢声笑语,大家对您又多了几分喜爱。渐渐地,同学们了解了您,您也很快熟悉了大家。你我之间仿佛已是“称兄道弟”了,可是那一次,我们看到了您严厉的一面……
您一向主张节约粮食,午餐米饭要一粒不剩,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可是一天中午,不知是哪位“兄台”明目张胆地把饭全倒进了桶里,您见状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希望那位同学及时反思承认错误,但是那位同学就是没勇气承认。中午您就当“正事”来做了。同学们之间互相证明,一一排查,可最后还是没有结果。大家嘴上不说可心里在嘀咕:王老师干嘛要这样钻牛角尖,这不等于浪费时间吗?满脑子的埋怨。这时,您说:“其实我早就知道是谁了,就是看他有没有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既然他不想说,我今天就不揭穿他。”听到这儿,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可这喧闹过后又是出奇的安静。同学们不以为这是小题大做,不觉得这是浪费时间,不以为然的心理也荡然无存了。
是啊,节约粮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优良传统,一餐一粟来之不易,做错事还不能勇于承认,这应该值得我们好好反思,这是特殊的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老师,是您点亮我们心灵的灯塔;是您唤醒我们无知朦胧的星点记忆;是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做人的道理。润物细无声……王老师,我衷心感谢您,也衷心祝福您。
您的学生:XX
【篇三:给市长叔叔的环保建议书】
尊敬的市长叔叔:
您好!
我是平师附小的一名学生。我从小在平湖长大,我想平湖的变化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几年来,平湖从一个普通的小城市,渐渐地发达起来,面貌日新月异,变得繁华起来。也许,正是因为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起来,才使人们的思想不再纯洁,肆虐地破坏脚下的每一寸土地。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人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的。然而,就在这个人们都富裕起来的年代,人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种满了邪恶,不再是美丽圣洁的。我们的蓝天母亲不再拥有美丽的面貌,披上了灰色的面纱;我们的河水母亲不再晶莹剔透,穿上了黑色的衣裳;我们的森林母亲不再拥有美丽的长发,她的脑袋变得光秃秃的,就连曾经对她万般依赖的动物们也不再爱她……
为什么曾经如此美丽的母亲们会变得如此丑陋呢?我扪心自问了无数遍。我也曾经看见过有人刻意捡掉地上的垃圾;我也曾看见过有人放着汽车不开,步行上班;我也曾看见过有人为了保护环境种了很多树……可是,只有这么一小部分人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又有什么用呢?地上的垃圾捡掉后,又有人制造垃圾;刚种下的小树苗,过了几天,又被砍掉……这样无限循环,又有什么用呢?
市长叔叔,为了让平湖的人们有更好的居住环境,我想提一些建议:
1、在种树的地方设置几个探头,但凡发现有人砍伐树木、破坏树木,就发他在这个区域内种十倍的树木。这样,既可以让他不再犯错,也可以绿化环境。
2、如果我们平湖只有十四万辆汽车,就分批驾驶。那么,每天只有两万辆车。这样,每天汽车尾气的排放就减少了很多。
3、每户人家只能买一辆汽车。如果买了一辆以上的汽车,就要交更多的税。这样一来,就能控制好汽车的数量,还能用所得税种植树木,绿化环境。
4、建一座垃圾分解站,最好用顶尖的科学技术。这样就便于打捞河水中垃圾的工人处理垃圾,也便于清洁工人扫到的无法再次利用的物品得到处理。
5、在每条河上,设放一条专门打捞垃圾的船,船上配置2-3名打捞垃圾的工人,打捞起来的垃圾送往垃圾分解站。这样,河水母亲就能恢复美丽的容貌了。
尊敬的市长叔叔,以上几条建议,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您多多包涵;如果有好的建议,希望您能采纳。
【篇四:红领巾与共和国同行】
亲爱的祖国,我的母亲:
祖国,母亲!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洗礼,经过上下五千年的风雨腥风,迎来了一个新的明天,迎来了您六十岁的华诞!哦,祖国,五湖四海托起了华夏儿女为您编织的五十六种颜色的花,祝福您,祖国!华夏儿女为您高呼:祖国,祝您生日快乐!
祖国,您的过去是坎坷的,也是坚强的,是久经考验的,是辉煌灿烂的。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这些都是您童年时代不可磨灭的阴影。但是,外国侵略者疯狂,英法联军的目中无人,把沉睡的您惊醒,您愤怒了,您的儿女手握着拳头终于有力量了,眼里含着的泪花终于可以发泄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祖国,您的今天是美丽的,是繁荣富强的。泰山耸立,昆仑巍峨,香山迷人,黄山怪石磷峋……美丽的江南水乡;宏伟的故宫、长城;敦煌壁上轻歌曼舞的仙女,国色天香;杭州西湖,风景如画……
祖国,当今的中国,经过三代人的正确领导,您的儿女不熄拼搏;2008年申奥成功;神舟七号发射成功,翟志刚叔叔完成了全世界人的梦想——太空漫步;三峡工程震惊世界,走出国门加入WTO;西部大开发规模浩大;青藏铁路成功建成震惊世界;2008年汶川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让世界不小瞧中国;退耕还林正在实施;“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珠穆朗玛峰高达8443。43米;长城全长6330公里;纳米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海拔高达4718米;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峡谷,深6009米……这哪一个不是您的骄傲?您的自豪?
在未来,您一定会更加美丽,因为有我们这充满朝新一代!经过那些科学家的努力,您会更加发达。汽车可以在天上飞,可以在地上跑,也可以在水里游,还可以放大缩小,随意变化,变小花、变小草……房子可以收缩,可以折叠,可以随意搬迁,也可以带你去旅游……树叶也可能变成钞票了(环保),汽车没有尾气,不用柴油,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祝祖国
繁荣富强,青春永驻,永远充满朝气!
您的女儿:XX
【篇五:给圣诞老人的一封信】
亲爱的圣诞老人:
你好!我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小学生。转眼间,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到了,您过的还好吗?我虽不知您是怎么在一夜之间把礼物送到小朋友的手中,但您可不要忘了我呀!嘻嘻,今年我要的礼物可能多了些,您不会见怪吧!
第一件礼物是一个新书包。我现在的书包已经旧了,再说这个书包的空间也不大,现在呀,我已经有些东西放不下了。您送给我的书包最好是粉红色,因为这是我最喜欢的颜色了。第二件呢,我想要一台新电脑。我们家的一台电脑坏了,又修不好,再说了,我家的另一台电脑,被我爸爸当书籍库了。一有想看的书,都去电脑上找。最后一件礼物呢,就是要一个漂亮的手表。我要的这个手表最好是独一无二的,它不仅可以让你知道现在的时间,还可以通话。只要对着手表说出对方的名字,就可以和对方联系。
我期盼着您的到来!到这里,实现我的愿望。
敬祝
圣诞快乐!
【篇六:妈妈,我要快乐的童年】
亲爱的妈妈:
您好,妈妈,我学习压力真的太大了,你知道么?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你就给我报几个班,我一放学就要学习那个,又要学习那个,我根本没有时间来玩
有一次,由于太多东西要学习了,我累倒了。但是,你要我休息了几天就又让我继续学习,现在我6年级了,我明年就读初中了,6年来,我没有痛痛快快地玩过一次。因此我班同学去哪里玩都不叫我去玩。你知道我有多么寂寞吗?
我觉得学习并不是1个人的全部,要德智体美,但是只有智有什么用?在这6年里我真的是1个孤独的小孩,我看着人家玩得这么开心,我也想去玩。但是我一去玩,你就把我扯回家,臭骂一顿。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你不用再唠唠叨叨的了。每次我的体育成绩都不合格,你都说不重要,难道体育就不重要吗?没有1个好的身体怎么去学习?所以我想对你说:“妈妈,给我一个快乐的童年把!我就要读初中了,到了初中我就很忙了。在小学的最后1年里,我想要1年快乐!”
你的儿子:XX
【篇七:致小主人一封信】
亲爱的小主人:
HELLO!
小主人你还好吗?你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来看我了,我可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我真想和你玩!
主人你还记得吗?那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和你的爷爷奶奶来到了我最初的家,你刚一进屋,就一眼看中了正在一旁玩耍的我。从你那温和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你对我的喜爱,我不由自主的跳到了你的怀里,走出门,你轻轻的给我盖上了你的羽绒服,我舒服的依偎在你的怀里,可寒意还是无情的向我袭来,你紧紧的把我抱住,用身体挡住寒风,我顿时暖和了许多,从那时起我们成了朋友。
小主人你记得吗?还有一次我生病,是你陪我度过那段难熬的时间。我清楚的记得是你发现我生病了,马上请来了医生,是你轻轻拍拍我给了我勇气;是你把我抱到外面让我舒舒服服的晒晒太阳;是你把丰盛的饭菜和水,轻轻的递到我的面前;还是你抱着我,陪伴我进入香甜的梦乡……啊!我的小主人!
小主人我忘不了——我们在一起欢乐的时光,我多么希望分分秒秒都能跟你在一起呀,可是你还要上学,小主人你这周五能来看我吗?
祝:学业有成
此致
你的熊熊
【篇八:写给天堂的爷爷】
亲爱的爷爷:
我好想您啊!您在天堂过的好吗?时间可真快,转眼间我们已经分别四年多了,多少次在梦中又见到您,您仍然是那样的慈祥,那样的疼爱我。我紧紧地抓住您的手,我知道我一松手,您又得回到您的天堂去。可是,我的一切努力都落空了,您还是走了,只留下满眼泪痕的我。
我小的时候您给我了多少爱呀!都怪我那时太不懂事,我骑在您身上让您为我当牛做马,您也快乐的像个孩子,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天伦之乐吧。您牵着我的手,把我从幼儿园送到小学,您给我讲《小红帽》,让我识别出好人和坏人,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在听故事中渐渐长大。亲人们给您送来好吃的好喝的您舍不得吃,全都拿出来给我吃,害得您挨了多少批评呀,那是一段多么幸福的时光啊!
我还清楚地记得您病重住院的情景。因为那时学习任务重,我每天都被埋在作业堆里,连去医院看您的时间都没有,害的您在医院里想我,我在家里想您。以前您有病时都是住几天院就好了,可这次却这么长时间也不回来,我心中有一种隐隐的不安,那天下午放学的钟声刚响过,我就迫不及待地冲出教室,直奔医院,我知道,您想我远比我想您更重些。在病房里,我看到了日夜想念的您,此时您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吊瓶的液体正一滴一滴输进您那瘦弱的体内,您的脸色蜡黄,布满皱纹的脸显得特别苍老,见到我您眼中露出少有喜悦,点了点头算是和我打了招呼。我双眼含着泪,紧紧地抓着您的另一只手,难过的说不出一句话。
您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听父母的话,不要太任性,您的声音是那样的微弱,可恶的病魔已把您折磨的没有多少力气了。您喘了一口气,接着说,让我以后不要再去看您,医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您怕病毒传染上我呀。您的手有些凉,我的泪不断地滴在您那凉凉的手上。后来他挣出了自己的手,让我回去写作业,我多想再陪他多做一会啊,可作业的不完成也不行。我极不情愿地和您告别,当我走到门口时,又回过头来看了您一眼,您艰难地抬起手,向我摇了摇,您的眼睛里竟闪动着泪花。
第二天我正上课时,老师让我出来一下,告诉我您已去世的消息,等我不顾一切地跑到医院时,您已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您再也不会醒来了,我和亲人们一起哭起来,这是我缅怀您的唯一方式。
我知道,今生今世再也没有报答您的机会了,我只能在心中为您祈祷,祝您在天堂里能生活的幸福快乐,我将用努力学习来完成您对我的期望,做一个优秀的人才,为您争光。
祝您在天堂里每天都快乐!
孙女:XX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篇4:读书笔记格式
【篇一:《生命流泪的样子》读书笔记】
我看过许多书,有《雄狮去流浪》、《米兰的秘密花园》、《神奇的太阳花女孩》、《小樱桃老师的三十六计》、《鲁宾逊漂流记》……最令我喜欢的是一本名叫《生命流泪的样子》的课外书,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它让我明白的什么是爱,什么是亲情,什么是同学之间的友谊……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坚强。这本书的作者是伍美珍。
这本书中有两个故事,它们分别是《生命流泪的样子》和《愿望饭团的苦恼》
《生命流泪的样子》的主要内容是:性格软弱、心地善良的女生盛欣怡,有着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但是,妈妈突然得了不治之症。这场飞来的横祸,使得她的生活乃至性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着老师不断的鼓励,但对亲情和友谊的烦恼依然使她感到孤独和困惑。妈妈最终永远离开了她,而十二岁的欣怡,却过早体验到了生命和爱的深刻涵义。
盛欣怡的小姨是一个很小气的人,而他的妈妈却是一个很宽容贤惠的好妻子。当盛欣怡的妈妈得知自己的病是不治之症的时候,她很伤心。但是却对盛欣怡很狠心,让她做所有的家务,而且还挑三拣四的。这并不是她的妈妈不爱她了,是因为妈妈想让盛欣怡自力更生,妈妈不在以后,要好好地,自己照顾自己。小姨也因为妈妈而改变了。
《愿望饭团的苦恼》的主要内容是:吴思灵是个有点“特别”的男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极大地发挥了女生的优良传统”,因此在班里得了一个带有侮辱性的外号:二胰子。对于自己的现状,他感到苦恼,却有不知道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但是,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在家庭和学校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当中,吴思灵开始慢慢地接触和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等问题。
在这个世界,没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就像吴思灵他虽然很娘,但是也有自己身上的男子汉气概的。
【篇二:《于丹庄子心得》读书笔记】
如今一走进书店,你会发现关于“怎样面对挫折”、“如何为人处事”之类的书籍比比皆是。这些称之为的“心灵鸡汤”的书籍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人们的口味,给予了人们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我读过不少这方面的书,却总觉得空洞乏味,直到我翻阅了于丹的《庄子心得》。
这本书实际上是于丹对《庄子》一书的读后感,她用心地研究《庄子》,通过解读庄子中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结合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循序渐进的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逍遥得自在。这是一种超理想的境界,需要我们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于丹的《庄子心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让我在享受读书这个过程的同时,也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思考,着实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
于丹在书中将庄子的境界和眼光呈现给我们,教我们在这个纷繁芜杂的环境中,应该用“心智”、“感悟”、“逍遥”、“看得开”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这样才能超脱与释然。但是现在的人们,也包括我自己,谁能具备这样的心态呢?我们常常被功名利益所牵绊,不知道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迷迷茫茫,急功近利,在奔波忙碌了一天之后,即使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内心世界却依然空虚,觉不到半点快乐。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被小事所困,与周遭的人也难免有些小疙瘩、小摩擦。可细细想来,其缘由无非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有时甚至只是为了逞一时之快。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质询自己的心,是否真的有必要强迫自己做一些不愿意、不快乐的事情?我们应该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不和他人攀比,不效仿别人的行为,不盲目的追随流行,试着用庄子的大境界来指引自己,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于丹在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的问题,自行车如果静止摆在那儿的时候,得靠车支架才能立住,两个轮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骑起来以后,两个轮子就可以行进,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动态中保持了平衡。动态平衡对于我们的生活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在前进,而我们原地不动时,我们会感到失去心理的平衡,尤其是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么这种平衡便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多读书,多接受新的信息,让自己与时代的前进保持同一个步调,发展和提高自己,开阔自己的眼界,更好的认识自己、涵养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或许也更容易获得庄子的大境界吧。
读完于丹的《庄子心得》,心灵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泉,感觉收获颇丰。只要我们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不随波逐流,并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我相信,我们一定可以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
【篇三:《货币战争》读书笔记】
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中的一代,我们没有对战争刻骨铭心的记忆,也丝毫体味不到在战争岁月中人们的苦辛,天真地认为和平才是人类史的常态。《货币战争》一书则赋予了我们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明白,并非硝烟战火才是战争,在这个仍然有着利益纷争和意识形态对立的世界上,国家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并且不论输在哪一方面,都有可能将一国置于不复之地。
《货币战争》中讲到的经济学原理很简单,但是在我本科学习经济金融的过程中,从未深入分析这些道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在逻辑上看上去自洽和完美的原理,其诞生竟是如此历尽坎坷、暗藏玄机。就拿现代商业银行体系中的货币创造机制(部分准备金制度)来说,根据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这是现代货币发行制度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形成的优美体系,货币发行机构发行的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体系的反复存贷,放大并满足了这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所有货币需求,也给经济活动主体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货币的过剩和不足都能通过机制自动调节。但是,《货币战争》一针见血的指出,正是这样的机制,为今后泛滥的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也使得商业银行体系成为不劳而获的社会寄生虫,不断地蚕食人民的财富。私人拥有的商业银行“空手套白狼”,通过不断贷出创造出来的新钱,获得高额的利息收入。而一旦商业银行不注意控制风险,准备金率过低,新钱投放增量过大,就极有可能产生恶劣的通货膨胀,更为重要的是,银行体系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将直接转嫁给人民,特别是底层人民,由于没有任何避险工具,他们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将瞬间大幅缩水,成为最终的买单者。《货币战争》更明确地指出,这种现象的发生并非是当初机制设计的疏忽,而是银行家们有意的设计,为的就是通过掌控货币数量进而获得瓜分财富的手段,书中做了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剪羊毛。
牧羊人在羊群生长过程中对羊精心呵护,为的就是在收获的季节剪下更多的羊毛,银行家们也一样,平时为经济活动的健康快速运行提供便利稳定的货币环境,一旦到时机成熟,货币也就成了剪刀,银行家借机推高资产价格,形成经济泡沫,然后在泡沫破灭过程中洗劫社会财富。《货币战争》还指出,商业银行家并不满足其在货币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货币流通中介,因为仅仅存贷利差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胃口,货币游戏里的利润要向源头要,所以银行家们希望能够把持各国的货币发行权,这样就能以购买国债的方式向政府放贷,所获利润极高,特别是在战争时期,政府不得不向银行大举借钱以保证战争的持续,“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政府把人民今后的税收作为抵押向银行借款,而高额的借款利息并非是能够在短期内结清的,剩下的只有无休止的向人民征税和向银行家们继续借款、并廉价地出售国有资产,国际银行家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战争期间和其后的时间内大发横财,并将触角拓展到实业领域,从控制货币体系发展到控制整个国家经济体系。
整部《货币战争》貌似危言耸听,故事情节生拉硬套,与近来欧美流行的有关阴谋论的小说、电影如出一辙,但是仔细想来,习惯了天真、单纯、学究式思考问题的我们真的需要从实际中获得一些关于世界的真实认知,至少有一点我们不得不服,2007年此书出版后,书中所预言的国际金融危机真实的发生了,而且肇始者就是书中警示到的房利美、房地美,而黄金的价格也随之大涨,书中部分言论不可不谓之洞见。但是,部分观点确实无法苟同,和许多读者提出的异议一样,我怀疑当前具有缺陷的金融体制是否只有通过回归金本位一种方法才能矫正,金本位真的是被国际银行家的阴谋所颠覆的还是如经济学家们反复灌输的“作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长期作为货币而存在的黄金最终为法币所取代”。我个人认为,为防范应对这种无形的“货币战争”,在当前应该探究筹划的不是金本位的问题,中国正面临着金融人才竞争力不强,金融体系不够发达的问题,而越来越猛烈的国际化浪潮裹挟着机遇和风险已经到来,我们无法拒绝这样的大趋势,不能由于害怕被人给谋了国家资产而闭关锁国,更不能毫无防范之心地引狼入室,在各方面必须准备好应对措施,比如金融业,什么领域是永远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领域是暂时不能向外资开放的,什么是允许同业竞争的,都必须界定清楚,并制定好各类方案,就和下棋一样,现在来竞争的是强手,我们就要精打细算的构思好每一步棋怎么走,他们要给我们下什么样的套,这些都要想。
所谓多难兴邦、居安思危,国人多一点这样的思考和顾虑并不能就说是“小肚鸡肠、没有大国国民风度”,在睦邻友好、亲善合作的宏大背景里寻找一些尖利刺耳的音调,多听听一些所谓“极左”的言论和观点其实也挺有价值的。
【篇四:《山居笔记》读书笔记】
以前爱读余秋雨的书,尤其是《文化苦旅》,读的时候觉得美得无可言说,至今这本书仍然是我最爱读的书目之一。余秋雨的文字,美妙,又让人感觉深邃,他常常把历史与文学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番厚重的文化之感。因此,读他的文章,除了是文学的享受之外,更是对史学的补充与思考。
暑假期间,闲来无事到书店逛,看到余秋雨的书《山居笔记》,很是喜欢这个名字,觉得颇符合我所向往的山居之风,随手翻了几页,便买回家中。那次共买了四本书,这本书当时只是翻看几页之后,觉得似乎有些艰涩,便搁置在案头,一晃就是几个月。
几个月后,买的书读完了,也没有找到新的阅读方向,就拿来这本书,细细品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我又深深现在余秋雨的文字里,徜徉在文学与历史所交替兼容的世界里,随着他的文字,游走在各地,游走在各朝各代,游走在各个名人名士身边。
跟随余秋雨,我走进了清朝的历史,那破败王朝的背影,看到历代流放者那凄凉落寞的生活,感慨人生无常,谁又能抵挡的了那些事故变迁呢?苏东坡的突围,让我感慨哪个朝代对于大师的埋没,想到历代大师都经历的摧残,想到我们国人嫉妒品质的劣迹其实由来已久,其实根深蒂固,早已化为血液里一丝我们不远承认的遗传。
《愧抱山西》则描述了一代晋商的发家成名史,让我对山西有了一番新的认识,敬佩山西晋商的精名能干,敬佩他们的审时度势,敬佩他们的种种。正是这些优秀品质,使得一代晋商在异乡的土地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遍地的分号,无不诉说着这个人群的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当一切都发生变化之后,山西晋商似乎一夜蒸发。他们的颓然落幕,是战争纷乱的影响,也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但是,他们留下的在山西的总票号,却还在向世人昭示着这里昔日的繁华,即便是见惯世面的人们,也会为这里的富贵大气所震撼。相必,若是山西晋商的风范尚存,山西晋商的经商之道尚存,我国商业文化,必然又是一番新天地。当然,当今的温、浙、广的商人已经遍布全国,支撑着经济的繁荣,但他们比起山西晋商,缺少了厚道,更缺少了长远的眼光。
余秋雨带我们到他的家乡余姚走了一番,那个不甚出名的地方,是他心疼永远的记忆,也是永远的痛。“少小离家”,却“老不能回”,即便回去,也未踏进家乡的土地,也没有迎接的亲朋好友了,回去也是一片寂然,除非顶着名人的称号,官员的接洽显得热闹些罢了。落叶归根的观念,怕是难以实现。越是难以实现,越成为心底里那柔软的痛,越是思恋。
让我感触深的,还有《十万进士》。余秋雨这个人的眼光,实在比一般人深邃,当代人们除了怒斥科举制度的残害人,却并不想它曾经为我们挑选人才时带来的好处,也不去探究在哪个环节致使这一妙策变质,成为众多书生枷锁。而余秋雨的分析,则是犀利深刻,却有委婉絮叨,这观点,怕是用在当今高考也适用吧。
我最爱的一篇是《遥远的绝响》。原因有二,其一,这主人公阮籍和嵇康,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美男子,大文豪,其中嵇康更是通宵音律,为人潇洒,不拘礼节,是如我般凡夫俗子所向往而又不能企及的。这些哀叹,也只能心里想想,合上书,天亮还要回到这规范的框架里生活。我注定不能做到那般潇洒,权且在这羡慕他们吧。
想不到的是,余秋雨在书的结尾,提到的却是小人。小人的确构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历史的一部分,小人做不得,小人不得不防。这是大师给予的忠告。
【篇五:《方法总比问题多》读书笔记】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但成功并不属于每个人。面对困难与挫折,有人选择了逃避,也有人选择了面对,成功与失败也随之有了归属。这就是《方法总比问题多》给我的最深感触。
从书中我们不难得出这么一个共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凡有成就的人,他们都是爱动脑筋的人。每每碰到问题,他们第一个念头就是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这问题。这时的他们,每个脑细胞都在为解决问题而努力,就算问题很棘手,令他们的身心感到极大的不适,他们也不会屈服,总会有办法度过一个个险坡。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成为成功的人,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它所对应的问题也不是轻易可以解决的。因而,困难往往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条件。成功,也因为有了问题的阻挠,显得更加可贵。人们向往成功,但又有多少人为了成功而拼搏?有人只会叹息成功的遥远,却不曾反省自己与成功之间的距离。当面临问题时,人们起初都会选择面对,但随着问题的复杂化,艰险化,一部分人开始放弃了;而另一部分人开始展现他们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将问题一个个解决。在他们的心中总有这么一个信念:方法总比问题多。
其实,有些道理人们都懂,也知道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为什么还是不能成功呢?我想,原因可能就在于:很多人不够自信,不够有毅力,对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能肯定。一碰到问题,随着一番思索,得不出结论,就认为这不属于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于是决定放弃。可谁又知,井水就差最后一勺土,就因为少挖了一勺土,而失去了一口甘甜的水井,不免觉得有些冤。所以对待问题,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决不让咫尺的成功离我们远去。
做为一名业务人员,碰到的问题肯定不会少,对待问题的态度,也就成了他(她)能否在此行业闯出一片天地的条件。作为21世纪的业务人员,不光要脚力好,会说话,更要有一个善于想办法的脑子。
【篇六:《科学家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本《科学家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几位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第一位是昆虫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发现的进化论打破了生物学中被神学盘踞的最后一个顽固堡垒,推翻了那种把物种看做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给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100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而且它还不断地从现代化科学的发展中吸取营养,丰富,发展,完善与生物在进化一样,进化论也在进化。
第二位科学家是牛顿。牛顿在1704年出版了重新整理起来的巨著——《光学》。在这期间,他还有其他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他还运用光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开拓了人类的视野。
第三位科学家是爱迪生。19世纪70年代,发明电灯的条件日趋成熟,就在这时,爱迪生参加了研究电灯的工作。爱迪生认为,弧光灯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合适;白炽灯造价低廉,光线明亮而又柔和,要研究电力照明,就要向这方面努力。最后,爱迪生经过上千上万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看了这三位科学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持之以恒,善于发现,热爱探索的品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班陈银海的身影,他没有半途而废,一直坚持着跑完了1500米。多了不起呀!
这三位科学家,爱发现,爱钻研,不放弃的精神令我敬佩!
【篇七:《洋葱头历险记》读书笔记】
暑假里,爸爸为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洋葱头历险记》。听爸爸说这本书是著名意大利作家贾里。罗大里写的。听了爸爸的介绍,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开书,如饥似渴地看起来。
我整整花了二天半时间才看完这本书。在这个期间,我的心情和书中的小主人公洋葱头一样,为它的命运而担心。小洋葱头是一个可怜的孩子,在它幼小的时候,就是失去了妈妈。从此,它就搬到了它爸爸那儿住,但悲剧也就在那里发生了。它爸爸住的是草房子,条件非常差,在家里也只有干粮充饥。可过了几天,它的爸爸又被可恨的柠檬王给抓去了。这样,小洋葱头就变成了“孤儿”。但是,小洋葱头并没有放弃,反而让它更加勇敢了,它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它的爸爸给救出来。在村上的人都非常疼爱洋葱头。给它吃、给它穿。小洋葱头也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把它的爸爸从柠檬王那里救出来。
小洋葱头在冒险的同时,它也交了许多好朋友。有南瓜大叔、有聪明的小樱桃、有会挖洞的田鼠、还有蜘蛛邮递员……。最后,小洋葱头和村上的人都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小洋葱头也可以上学了。而可恨的柠檬王却变成一个要饭的乞丐。
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小洋葱头像一只丑小鸭,小的时候吃尽了苦头,但最后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村上的人也像父母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小洋葱头,给小洋葱头一个幸福的家。掩上书本,小洋葱头的形象不停地在我面前晃动,小洋葱头言行举止像放电影一样地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我辗转难眠。和小洋葱头相比,我真是惭愧极了。我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吃穿不愁,平时挑吃挑穿,和同学攀比谁穿的是品牌,吃的是高档食品。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是扯着嗓子喊:爸爸,这个题目我不会!妈妈,我的书不见了,帮我找啊!想想自己,想想小洋葱头,我的脸红了。我暗暗地对小洋葱头说:小洋葱头,我要以你为榜样的,从今以后,面对困难,我要昂起头;我要像爸爸妈妈关心我一样去关心爸爸妈妈,去关心我周围的人。小洋葱头,你来督促我吧!想着想着,我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梦中,小洋葱头向我展开甜甜的笑容!
【篇八:《赢在执行》读书笔记】
执行实际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教你学会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大多数情况下,一家公司和它的竞争对手之间差别就在于双方执行的能力,如果你的竞争对手在执行方面比你做得好,它就会在各个方面领先于你,执行已经成为今天的企业界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执行正成为企业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缺乏执行文化的企业将遭遇重重困难,正如柳传志所说:“决定一个企业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其中战略、人员与运营流程是核心的三个决定性要素,如何将这三个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是很多企业经营者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只有将战略、人员与运营有效地结合,才能决定企业最终的成功。结合的关键则在执行。”我认为作者的本意是在告知我们这样的道理,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一观点,追求速度的同时还要想到完美。问题的关键是执行人对执行的理解,这取决一个人的基本素质高底,对企业文化,对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的认知程度。作者还阐述这样一个观点。执行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正确的执行,书中所谓的矛盾其用意也在于此。
通过《赢在执行》一书中这么多的案例还让我感悟了这样一个观点,企业自身要有良好的执行氛围,让执行植根与企业文化中。让全体员工有良好的执行环境。执行犹如打仗,给你充足的兵力攻占某高地,没枪没子弹只能失败。执行犹如拳击,五指不握紧如何发力击倒对方。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
企业的发展在于执行力,但往往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将受到阻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领导下达的工作任务,基层就是不理解,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完成质量有限,这并不是完成这项工作任务难度有多大,也不是基层工作不认真,不努力,完全是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理解。基层往往认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对公司更有利,更能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现在我充分的理解到这种想法是片面的,没有从整体利益上看待问题。基层的想法可以通过沟通方式讲出来,但必须象军人执行命令一样,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并通过努力在工作中作出成绩,只有这样,才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赢在执行》中提出学会运用“猴子管理法”,猴子其实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任务”,每个部门都会有若干个大大小小的猴子,中层就是要管理好员工完成他们自己的任务,每天都要检查员工任务的完成情况,找出由于工作不当而出现的问题及时来解决。要学会沟通,克服“自我主义”,充分地授权,相信自己的员工,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让自己的员工少犯错误,实现企业制度化、规范化、模式化、技术化的经营管理目标。
通过学习《赢在执行》这本书,体会很多,对实际工作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如何把企业的决策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中,每个员工不折不扣地执行企业的决策,这就是企业的执行力,《赢在执行》顾名思义就是企业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企业的执行力,充分理解了企业执行力的重要性,我们每个员工都要成为企业执行力的助力,而不是去当企业执行力的阻力,若真是这样,我们中央百货新亚商城发展壮大指日可待。
观后感的格式怎么写篇5:读书笔记的写法
【篇一:介绍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同学们,你们学习了《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了解了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一遍一遍读书的方法,无论是理解故事内容,揣摩写作目的,续编故事,品味写法,还是积累所得,都能读得津津有味,收获颇丰。书在他的眼里,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除了作者的读书方法,还有其他的读书方法。下面介绍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一、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断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篇二:读书笔记写法】
放暑假了,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到底能从哪些方面写呢?查阅得知: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2、读书笔记的作用
(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2)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读完书用笔记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可积累有用材料,开拓视野,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作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篇三: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作文】
读书笔记的几种写法:
A、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B、体会式。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C、提纲式。读一篇文章,要逐渐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D、批注式。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意见。
E、书签式。平时读书时,遇到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F、卡片式。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编上号码,写上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篇四:读书笔记的写法】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4种方式:
1、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2、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辨证的精华'等揭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史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3、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贽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4、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大多,上这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帐本,打开帐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写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写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木、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篇五:读书笔记的写法】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提要钩玄”
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其内容如下:
《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
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采花酿蜜”
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又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开山铸铜”
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末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号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
【篇六:读书笔记的写法】
我女儿是个教师,在我的电脑里有这篇文字,我把它发在这里。是女儿原创的?或者多人合写的我就不知道了。也没有征得女儿同意,只是读了读感觉能贴出去。下面是原文。
读书笔记怎么写呢?写读书笔记通常会是学生最为头疼的作业。下面就说一下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
(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
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
(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
(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
(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
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4)评注读书笔记
评注读书笔记,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这样的读书笔记叫作评注笔记。例如鲁迅读《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