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5篇
(1) [陶行知的故事]未来的行知长廊
未来的行知长廊
现在我们的学校改名了,而且每年都会发生变化。今年,我们学校准备创建一个行知长廊,想知道我们学校未来的行知长廊吗?不如让我们一起畅想一下吧!
行知长廊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面种着许多鲜艳的花朵,有如发条似的菊花、鲜艳无比的玫瑰、火红似霞的杜鹃花……在行知长廊里有一块牌匾,牌匾上刻着八个朱红大字:行知合一 追求卓越,牌匾下有一块模板,模板上有两个版块,分别是:陶行知故事集和陶行知连环画。陶行知故事集里汇集了:四颗糖的故事、蜻蜓的故事、陶行知烧鸦片还有喂鸡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是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我们看得津津有味。陶行知连环画上的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画面生动。哦!对了,长廊前面有一个小操场,我们在小操场上嬉戏,玩耍,做游戏,好像在快乐天堂中享受它的乐趣……
我坚信,我们学校未来的行知长廊肯定是一个别具一格的长廓!让我们尽情期待吧!
(2) [陶行知的故事]走进陶行知读后感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错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非常得睿智!
像这样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我们讲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陶爷爷身上,真的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以后,我要努力,争做新时代的“小陶子”!
(3) [陶行知的故事]读《高大的身影》有感
当我读完了这薄薄的小书,仿佛陶行知爷爷那高大的身影又出现在我眼前。尽管陶爷爷离我们已有半个世纪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与陶爷爷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但是读过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陶行知爷爷的语气回荡在我的耳边,他那高大的身影仿佛屹立在我的眼前。只要读过圣贤书的人,一定不会不认识大教育家孔夫子,早在千百年前,我国又出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千百年后中国又出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这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经历是坎坷的,他一生中的故事是感人肺腑的。陶爷爷的故事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心和生命写的,那一个个的故事,就是一篇篇生命的壮歌。
陶行知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从小就立志“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贡献!”他在国外的日子里始终没有忘记那块生养他的乐土,当他终于从国外留洋归来了,他放弃了享受高官厚禄的机会,而是去积极地推广平民教育,让农民也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他还创造了乡村第一个师范学校,当他看到自己一手创造的学校被封了,陶行知爷爷断然宣言:“晓庄的门可以封,他的嘴可以封,他的笔可以封,他的爱和中国的决心不可封!”后来他又来到上海,在上海的郊区创办了山海工学团,他走到工厂、农村,到处推行普及教育,甚至当他看到卖报童也忘不了去启发他们读书识字。抗战期间,陶行知又把目光关注到苦难的儿童身上,创办育才学校,育才的办学条件相当艰苦,朋友们说他是“抱着石头过河”,可是,陶行知爷爷却说自己是“抱着爱人游泳”。陶爷爷有句名言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与人民!
陶爷爷的精神光照千秋,永垂不朽。我们永远会记得你,陶行知爷爷。我们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未来的主人必定是我们。我们应当像陶爷爷一样从小立志报效祖国,从小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给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走向世界。
朋友们啊,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4) [陶行知的故事]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这是我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以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这是对老师这个职业的高度赞誉,其实这也是陶行知一生的真实写照。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就是老师!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是让我感动。
陶行知的所作所为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故事中:陶行知和新安小学师生一道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办学的故事。为了孩子们有学上,他们把自己的生活放在了第二位,把孩子们的学习放在了第一位。特别是陶行知,他干得是越苦越高兴,越苦越上劲啊!我想:要是我看到这里连饭都吃不饱,我早就溜了,去找个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干活了。但陶行知并没有,他就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啊!
他还有更令人敬佩的行为呢!当陶行知的老母亲去世后,“陶行知毅然将老母亲的500元人寿保险金全部交给汪达之校长,帮助学校以优惠的价格买到了一套放映机器。”我觉得陶行知真是太伟大了,他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事。我想,现在的老师,虽然也有奉献精神,但能把家里的钱拿出来办学校,可能还是不多的。这就是陶行知与众不同的地方,也是教师中的典范,还是我国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崇高人格影响和激励了无数的老师和学生。
看着陶行知的感人事迹,我也想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都是老师,他们虽然没有陶行知伟大,但也有陶行知无私奉献的精神。记得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心中只有学校,只有学生。每天早晨,当我醒来时,他们都去上班了。每当吃晚饭时,他们也都没有回家。而我上学的接送都由外婆负责,特别是爸爸妈妈做班主任的时候,他们每天要到十点多钟回家。他们回来时,我都已经睡着了。
有一次晚上,我一觉醒来都两三点钟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妈妈寄宿班的一个学生生病了,妈妈连夜把他送到医院,为他挂号,联系家长。等到家长来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了。我以前还经常怪爸爸妈妈不关心我,有时还妒忌地说:“你们只要学生好了。”自从读了《走进陶行知》,我越来越理解他们了。这就是教师的天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啊!
陶行知不愧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适用于教育,还适用于生活,不管是做什么,还是与人相处,只要我们付出真心,不求回报,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有意义。
(5) [陶行知的故事]诚实无欺
诚实无欺
我慢慢翻阅书桌上的那一本书,这本书教会了我许多,最让我受益的,是教会了我诚实,这本书就是——《走进陶行知》。
《诚实无欺》这个篇章主要叙述了陶行知讲关于诚实的故事《斧头和樱桃树的故事》和小诗《平老静还金镯》。掩卷沉思:我明白了诚实对人十分重要,诚实能让事情变简单,诚实能得到别人的原谅,诚实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有一次,我铅笔没墨水了,就去吸墨,我们家的狗狗小白也跟来了。我正准备把瓶子放进盒子里,突然,倾斜的瓶子中流出了墨汁,源源不断,有一部分流到了地上,原来瓶盖没盖好。怎么办呢?妈妈看见了,肯定要骂我的。要不我就说是小白弄?不行,如果我说小白弄的,小白肯定惨了,投案自首吧!于是,我低着头,来到了房间,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得一清二楚。但妈妈并没骂我,只是让我把那里拖干净,还夸我诚实哩!
这就是诚实的好处,能得到别人的理解的宽容。如果不诚实,就会像《牧童和狼》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样:
一个牧童在村边放羊,他几次大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闻声赶来,可没有什么狼。村民气愤地下了山。后来,狼真的来了!牧童大喊:“狼来了!狼在吃羊啦!”可却没有一个人上来。
这就是不守诚信的后果。不守诚信的人,就像一个大骗子,到处骗人,到最后还是自食其果。
诚信的重要性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越来越明显,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做人的根本,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别人的信任,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别人的宽容。如果每个人都失去了诚信,社会将会变得混乱。我们的生活之所以美好,因为有很多人都讲诚信。
诚实对人那么重要,就让我们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让社会变得更美,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