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故事6篇

时间:2018-08-19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乞丐故事篇1:小乞丐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位财主,年过半百却没得一子。

一日他带着新娶的小妾去送子观音庙里拜神求子,财主跪在地上许愿道:“观音大士如能让我喜得一子,我必定为观音大士重塑金身,重修庙宇。”说完他重重在地上磕了几个头。

回家后不久,新娶的小妾果然有喜了,十个月后给他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可把他乐坏了,急忙去送子观音庙重修庙宇、重塑金身。并且请庙祝为他的儿子占卜一卦,庙祝说:“看卦上所说,这孩子年幼时会有许多波折,甚至有性命之忧。但他福大命大不管什么灾祸都能化险为夷,后半生更是风平浪静幸福终老。”

财主回家后把庙祝的话告诉了家人,因为庙祝说孩子在年幼时有许多波折甚至有性命之忧,财主很担心。所以他吩咐仆人把儿子屋里所以能伤害到他的东西都搬走,并派人日夜守护在儿子的身边。

财主的大老婆见财主如此紧张儿子,又妒又恨。心想财主的小妾马上就会母凭子贵代替她的位置,这样一来那里还有她的安稳日子,于是一条毒计在她心里油然而生。

一日财主出门去收账,他的大老婆一看机会来了,她派人扮成土匪闯进他们家抢劫,借机把财主的儿子抱走,随便找个没人的地方一扔,神不知鬼不觉就此解决了这个祸患。

财主回来后知道儿子被土匪抱走,悲痛欲绝,派出家里所有的仆人到处寻找儿子,却始终没有下落。

话说财主的儿子被这些假土匪扔到了一个山沟里,有幸被一位老乞丐捡了回去,饥一顿饱一顿的把他养大,沦为了一个小乞丐。

这一年小乞丐跟着老乞满街乞讨,小乞丐贪玩走路不看道。一辆马车飞驰而来,眼看就要撞到小乞丐的时候,老乞丐一把推开了小乞丐自己却被马车撞死,从此只剩下小乞丐一人孤苦伶仃。

这一日,小乞丐哭哭啼啼地埋葬了老乞丐之后,从一个村子走向另一个村子沿路乞讨。路上累了他躺在草地上休息时,发现草地上有一株四片叶子的草,他看着新奇突然来了雅兴随手把它连根拔起放在手里欣赏,休息够了,他便拿着这株四叶草慢悠悠地往前走。

走到村口时,小乞丐感觉口渴。正巧路边有口水井。他咽了一口口水急不可待地跑到水井边,把草放在井沿上,摇着轱辘打水。

可惜水还没摇上来,却不小心把草碰进了水井里,他一急手一松水桶也掉了回去。气得他直骂脏话,不得不从新摇起了轱辘。这一次终于打上来了水,可就在他刚要喝的时候,只听“扑通”一声,一位老人到在他的脚边,昏了过去。

他急忙扶起老人,把手里的水给老人喝了一口。不久老人睁开了眼睛激动地抓住他的手问:“你……你……你给我喝了什么让我醒过来的?”

小乞丐不明白怎么回事,只是指指身后的水井,老人挣扎着站起来往水井里一看,惊呼道:“井里怎么会有草药?”转头问小乞丐说:“是你放进去的吗?”

小乞丐有些心虚地点点头,忐忑不安地看着老人。

只见老人热泪盈眶地冲着村里的人嚷嚷道:“快出了喝井里的水,我们有救了,我们有救了……”

村子里的人们闻声互相搀扶着,来到了井边争先口后地抢着井里的水来喝,喝过之后苍白的脸色立马变的红润,人也精神了。

小乞丐不明白怎么回事,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老人指着小乞丐告诉众人说:“是这位仙人救了我们的命,如果不是他在井里放上草药,我们村子里的人,怕是都躲不过场瘟疫,所以他是老天派来救我们命的仙人。”

众人听后,急忙跪在他的脚边膜拜,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小乞丐一时间还是没反映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么多人对他膜拜弄的他坐立不安,想说什么又不敢说出口。

后来村里人为小乞丐盖了一间大房子,让小乞丐住在里面。村里的妇人轮流来为他洗衣做饭,老人还帮他在村里娶了一房漂亮的媳妇,他的生活就因为那一股子莫名而来的雅兴,拔了一株四叶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得不令人称奇。

乞丐故事篇2:乞丐的手巾


某地有个财主婆有一天,她正在喝茶吃点心的时候,来了一个乞丐,向她讨杯水喝。财主婆听了,很厌恶地说:

“去那边喝点河水也行啦!”接着就撵他快点走开。

乞丐显然渴得很厉害,但无奈,只好踉踉跄跄地走开了。

财主家有一个长得很丑的烧饭姑娘,十分同情乞丐。她对财主婆的狠心,实在看不下去,就从自己吃的一份饭中拿出一个饭团,又盛了一碗水,从后面追赶前去送给乞丐。乞丐因为渴得要命。接过碗来就咕嘟咕嘟地把水喝光了,接着又把饭团子接到手里。乞丐非常感激姑娘,就把一条手巾送给了她,说是当作谢礼,然后,慢慢腾腾地走开了。

第二天早晨,天还没亮,烧饭姑娘已经起了床。她用那条手巾擦了擦洗过的脸,紧接着就去打水烧饭,忙得团团转。

太阳老高了,财主婆才懒洋洋地起了床。烧饭姑娘送过饭来。她一个劲地瞧着烧饭姑娘的脸,瞧得烧饭姑娘感到有点奇怪。

“我脸上沾上了什么脏东西么?”姑娘说罢,就拿出手巾来又擦了擦脸。

就在那时候,财主婆简直吓瘫了,她说:“哎呀,你那条手巾怎么啦?哦,你的脸怎么啦?”她大声嚷嚷起来了。听到喊声,女仆和男仆们一齐拥过来,见了烧饭姑娘,也都惊疑地说:“这是怎么回事?快看她的脸!”

“她怎么完全变了模样?变成一个美女啦!”

这时,烧饭姑娘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她赶紧借来镜子一照,不觉也吃了一惊。原来被嘲笑的乌黑的猴子脸,已变成了雪白的脸蛋,眼睛也变得水灵灵的。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

“噢,用那条手巾擦一擦脸就能漂亮哪!借给我用用看。”财主婆说着就上前夺过手巾,使劲地擦了擦脸,结果,她的脸却并没有什么变化,于是便把手巾又扔给了烧饭姑娘。可是姑娘用它再擦一擦脸,却变得更美啦。

“你这条手巾是从哪里要来的?说给我听听!”

“是。昨天我给那个乞丐喝了水以后,他说是作为谢礼“怎么?是那个乞丐送给你的?哎,真气人,要早知道是这样的话,我该给他水喝就好啦!”

财主婆后悔得直跺脚,对奴仆们命令说:

“喂!你们快到四处去找找,给我把昨天来讨水喝的那个乞丐找回来!”

财主家的男仆和女仆们全部出动了,在那一带地方到处寻找乞丐。他们为了交差,只要见到乞丐,就扭着胳膊拖回家来。没过多久,财主家已经满院子是乞丐了。

“好哇,好哇!这里头也许有一个带着宝手巾的乞丐呀!喂,把喝的吃的东西都拿来!”

财主婆简直像改了脾气似的,她用恳切的腔调,请乞丐们吃喝。乞丐都很高兴,又吃又喝,最后就唱起歌跳起舞来,也有的吃饱喝足就睡着了。

乞丐们这样吃吃喝喝闹腾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天早晨,他们才一个跟着一个往外走。这时,财主婆高声大喊道:“你们没有手巾么?有手巾的给我留下再走!”

虽然她这样说了,可是这些穷要饭的,即使有人带着手巾,也舍不得丢下。他们照旧一个跟着一个往外走,并不见有谁交出手巾。

眼看乞丐快走光了,财主婆气得脸发育,上前揪着走在最后的一个乞丐,粗声粗气地大叫道:

“把手巾给我!”

于是,那乞丐只好掏出怀里的一条脏手巾来,扔给财主婆才走。

“哈哈!看哪,我也要到宝手巾啦!”

财主婆心里十分得意,赶忙用这条手巾去擦脸。不料,她当时就变成了一匹马,嘶叫着往山里跑去了。

乞丐故事篇3:乞丐校书


北宋神宗年间,禹州城出了一件奇闻:县令刘德昌因治理地方成绩显著,本应被升为秘书省校书郎,宋神宗突然颁了一道御旨,说刘德昌必须和他那以行乞为生的跛子哥哥刘德忠对换行当。秘书省校书郎一职由刘德忠去充任,而刘德昌则去当乞丐。

刘德忠和刘德昌是一对亲兄弟,为何刘德昌当了官,而他的哥哥刘德忠却做了乞丐?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呢!

原来,刘家兄弟原本是大家子弟,他们两人从小都很好学,饱读诗书,志向高远。谁知好景不长,他们的父母去世后,兄弟俩年纪轻轻的都不善理财,不久家道就败落了。

兄弟俩吃了上顿愁下顿,屋内所有值钱的东西被典当一空,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一年,正逢京城大比,兄弟俩都想进京搏一把,苦无盘缠,只好厚着脸皮分头去借。岂料,过去那些跟刘家粘糖儿一般的亲戚朋友,见刘家今非昔比,一个个狗眼看人低,谁也不肯把银两借给这两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兄弟俩奔波了几天,最后都空着两只漏风巴掌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眼看考期一天天逼近了,两个人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法子来。

刘德忠提议道:“弟弟,依为兄之见,这一次由你去参加京城大考。我去做乞丐,一路跟着你,讨来的钱粮供你沿途使用。待你大考得中,日后你再资助我上京应试,如何?”刘德昌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他却摆出一副难为情的样子,道:“哥哥,亏你想出这么个主意来,我怎么能为自己赶考,而让你受这么大的委屈呢?应该我沿路乞讨,供哥哥赶考啊!……”

“瞧你说的,”刘德忠笑道,“我们是亲兄弟呀,还分什么彼此?你千万别跟我争了,就这么决定了!”

刘德昌看哥哥做事这么果断,连忙说:“哥哥,如果我金榜题名做了官,一定资助哥哥你上京大比。”

这天一早,兄弟俩动身往京城而去。刘德昌一身古缎衣褂,摇着一把折扇,十足一副书生模样。而刘德忠衣着褴褛,一手拿着根打狗棍,一手挽着个要饭篮,怎么看,都像个要饭的世家出身。兄弟俩怕被别人看笑话,两个人一个走在前,一个走在后,中间距离拉得远远的,装作互相不认识的模样。每到一处宿头,刘德忠便预先给弟弟交上住宿、伙食费,也不和弟弟住在一块。最倒霉的是碰上下雨天,弟弟住在旅馆里安安稳稳地睡大觉,哥哥却缩在人家的屋檐下饱受风雨之苦。当乞丐也是要有本事的,那就是怎样防范被狗咬。刘德忠没这能耐,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大户人家门前,伸手没讨到一点东西,还被人家放出的一条恶狗咬伤了腿。因为没钱医治,那条腿的伤口感染了,又烂又肿,等赶到京城,一条腿已残废了。

刘德昌参加会试,果然得心应手,名列榜首,不久,又被神宗皇帝钦点为禹州县令。

刘德昌回到老家禹州,以前那些和刘家断了来往的人,一个个都跑来和他套近乎。有个叫夏林升的大员外,女儿夏翠雯是城里出名的大美人儿,许多人曾想娶她为妻,可夏员外眼眶子高,想攀个有钱有势的人家做个靠山,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把个大姑娘闲置闺中。

如今,夏员外见刘德昌高中有了出息,便主动到衙门里去替女儿做媒,要把女儿嫁给刘德昌。刘德昌自然求之不得。于是,这桩婚姻便定下来了。谁知这夏家的女儿极是独断专横,虚荣心无人能比,一进刘府,便夺下家中所有财政大权,并给刘德昌立下许多条款,其中有一项就是:不得再和那讨饭的残废哥哥刘德忠来往。夏翠雯说:“相公,你哥哥如今是个残废了,照规矩以后是不能参加京城大比的,像他这样一个没用的人,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继续靠行乞为生。你就是资助他再多的钱,他也不会做生意,有什么用?”刘德昌已领教过夫人的厉害,哪敢多嘴?连连点头同意不再资助哥哥!

有一天半夜,刘德昌找到刘德忠,鼻涕一把泪两行地向哥哥哭诉自己的一番苦衷:“哥哥呀,而今我在家中已做不得半点主,还请哥哥原谅!这你可别怪弟弟啊……”

刘德忠听了,心中一冷,可转念一想,自己已经落得这个地步,要想有什么作为也难,便道:“弟弟,你能有今天这个出息,做哥哥的非常高兴,好歹我们刘家也出了一个人物。哥哥也许天生的乞丐命,又能怨谁?为兄只有一个要求,希望你当个勤政爱民的清官,不要辱没了我们刘家祖宗的脸面!”

刘德昌想不到哥哥会如此通达,真是说不出的感激,他说:“哥哥,请你放心,我一定当个好官,决不会令你失望!”

说完,刘德忠便含泪挥手送弟弟刘德昌离去。

刘德昌果然说到做到,大凡想上门送礼行贿的人,都被他拒之门外。

刘德忠从此也不再登弟弟的门,怕他在妻子面前难做人,继续当自己的乞丐。不过,很多人都知道刘德忠是知县大人的哥哥,因此,一些想巴结刘德昌的人,就以施舍为借口,大把地把银两塞给他。刘德忠照收不误,转手再送给那些穷苦人家。刘德忠虽然和弟弟断绝了来往,但在心里一直放心不下,担心他娶了那么一位贪财而又厉害的女人,天长日久会站不稳脚跟,变成一个遭千人唾万人骂的贪官。因此,他走到哪儿,都注意打听老百姓对新任县官有什么意见,又有哪些希望,用一本小册子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再托衙役把小册子转交给刘德昌。禹州有几桩曲折离奇的案件,正是通过刘德忠在民间的走动和查访才破获的。

刘德昌凭着讨饭哥哥的帮忙,把禹州治理得相当出色,也因此政绩卓著。转眼三年过去,刘德昌任职期满,在上司的举荐下,他即将升任为秘书省校书郎。

刘德昌在官场上春风得意,他突发奇想:自己能有今日,哥哥实在是功不可没,而今我即将到别处任职,何不把哥哥也一同带去?有他走南闯北,广泛搜集信息,何愁我不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于是,他又找到刘德忠,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刘德忠听弟弟这么一说,心里不免有些伤心起来,心想:弟弟呀弟弟,难道你想叫我做一辈子乞丐吗?

刘德忠心里这么想,可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他又转过来寻思:不管怎么样,刘德昌毕竟是我的亲弟弟,他的忙我不能不帮,只要他能当个好官,我这个做哥哥的吃点苦也没什么。这样一想,他便点头同意了。

哪想到,就在他们兄弟俩离开禹州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一些听说刘德忠即将离开的老百姓,全赶到半道上,苦苦地挽留他不要离开这儿。他们都把他当做敢于向官府直言之士,谁也不想放他走。刘德昌见此情景,脸上可挂不住啦:自己堂堂一县之主,走时冷冷清清,没有一个人前来欢送,而一个乞丐竟被众多的老百姓拦在半道上,依依不舍,这事儿要是传出去,自己的脸面还往哪儿搁?

一位微服出巡的钦差大臣见到百姓对一个乞丐竟如此尊重,觉得十分稀奇,便私下探听缘由,这一打探,便把事情的始末都弄明白了。这位钦差回到京城,一五一十把这事儿禀报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皇帝听后心中颇为不悦,他心里暗忖道:这个刘德昌也太不像话了,得了势全不念兄弟之情,仍让哥哥讨饭,如此为官,日后哪能不贪?又念及刘德忠的忠厚和怀才不遇,不由得心中一动,提笔一挥,写下一道圣旨,说刘德昌能有今日,全靠其兄帮忙,为了给他一个报答兄长的机会,特命其兄代刘德昌之职赴鄂州府上任。刘德昌当乞丐,替其兄搜集民情,如有功劳,再另行顶缺。

宋神宗的圣旨下到禹州,把个刘德昌惊得目瞪口呆。他那蛮横夫人想想自己跟着丈夫要做乞丐婆了,寻死觅活,吵个不休。那夏员外悔得肠子都青了,也是毫无办法。想想圣命难违,刘德忠也只得领旨赴任而去。

不久,刘德忠念及兄弟之情,上书宋神宗,陈述他和刘德昌的兄弟之情以及弟弟刘德昌在禹州的清廉政绩。神宗为刘德忠不计前嫌的浩然正气所感动,便又下旨恢复刘德昌禹州县令之职,并责令他好好反省。

从此,这对兄弟轮流做乞丐又轮流做官的趣闻便在禹州城家喻户晓,一代传一代,教育后人,做人一定要互助互爱。

乞丐故事篇4:乞丐捕快


小小县城盗匪横行,百姓们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危急关头,官府竟然选了一个乞丐来做捕头。新捕头一鸣惊人,怪招奇招迭出。到底是世外高人、深藏不露,还是歪打正着、另有隐情……

1、人才难得

明朝万历年间,中原某县盗匪横行,最大的一股啸聚在距离县城八十多里的虎豹山。三个头领各有异能,官府多次入山剿匪,不仅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县衙正副两个捕头相继殒命。

县太爷派人向州府告急,州府迅速派人增援,不幸的是,第一个派来的捕头,刚刚到任,还没跟盗匪打照面,只挎着腰刀在街上走了一圈,眉心就中了一记夺命毒镖。第二个捕头更是短命,没等赶到县城,途中在车马大店歇息时,就被悍匪捂死在被窝里。州府的捕快们从此视该县为畏途,奖励多少银子都不来了。上面只好借口治安事务繁忙,无人可派,责令县衙自行加强防务。

县太爷是个胆小的文官,早就被盗匪吓成了惊弓之鸟,得到州府的批复后,撂挑子溜之大吉的心都有了。身边的师爷赶忙给他出主意: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民间藏龙卧虎,只要肯出钱,就不愁没人出头。

县太爷没有别的选择,只好同意试一试。

招贤榜贴出去十多天了,一直没人敢揭榜。这天临近傍晚,县衙的胖捕快和瘦捕快又来到城门口查看,让他们高兴的是,张贴在城墙上的榜文不见了踪影。

两人环顾四周,一个人也没有,不由得心想:别是有人搞恶作剧吧?那可是狗咬尿脬空欢喜。两人顺着城墙根往前寻找,走了二三百步,有了发现。只见东边墙脚下蜷伏着一个人,这人左胳膊下压着一张红纸。瘦捕快过去,抬起那人的胳膊,把红纸抽出来一看,正是丢失的榜文!

两个捕快用脚把睡得像死猪一样的这人拨拉过来,一看,心里顿时凉了半截。只见面前这人肤黑如墨、骨瘦如柴、破衣烂衫,显然是个乞丐,没准儿还是个傻子,揭榜大概只是出于好奇。胖捕快气得鼻子都歪了,踢醒乞丐,打算好好吓唬吓唬他,免得这小子手再犯贱。

“这榜文是你揭下来的吧?你可知道揭榜的后果?”胖捕快大声喝道。

乞丐睁开惺忪的睡眼,瞅了瞅搭在身上的红榜,两眼一下子直了,接着就像躲避鬼魅一样把榜文扔到一边,连声否认:“不是我揭的,我揭它干吗?我又不会武功。”

这小子不傻,还能认字!两个捕快交换了一下眼神,意思是说:“事情有门儿!”他们早看出了县太爷的心思,他是要溜啊,县太爷溜得,他们却溜不得。他们是本地人,有一大家子需要养活,不能失去这份差事。现在最要紧的是有人出头当捕头,稳住县太爷,大家伙才能接着混下去。

两个捕快背转身耳语了一番,同时回头扶住乞丐的身躯,胖捕快恭恭敬敬地道:“铁肩担道义,大侠肯出手救黎民于水火,我二人愿追随您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

乞丐傻了,两只枯枝般的脏手乱摇乱摆:“这是哪里话,我没有答应,我也没有揭榜呀!”

见他还在拒绝,两个捕快“扑通”跪倒在地,“砰砰”地磕起响头来,一边磕头一边嘴里还念念有词:“大侠呀,您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我们今后就全靠您了!”趁乞丐还在愣怔之际,两人热情地伸出手来,假意搀扶他起身,其实一边架住一条胳膊,把乞丐连拉带拽地弄走了。

“别、别这样……”一路上乞丐还在无望地挣扎着。

2、祭天捕盗

两个捕快把乞丐拖进了澡堂,澡堂的伙计将他按进浴桶里,像清理肉猪似的结结实实地洗刷了一番,然后理发、修面、刮胡须,换上一身干净衣裳来到县衙。

县太爷望着眼前这位单薄得像竹竿似的人物,十分疑惑,问:“是你揭的招贤榜?”

乞丐点头如鸡啄米。他不是一直否认吗,怎么现在改变立场了?原来胖瘦两位捕快提前做好了工作,恐吓他乱揭榜文戏弄官家,犯的是杀头之罪。乞丐不想死,只好承认,而且还装得很有诚意。

“就你这见风倒的体格,能当捕快?”县太爷不相信。两位捕快赶紧打圆场,说乞丐是方圆百里大名鼎鼎的练家子,只是前些日子进山采药,误食了有毒的野果,大病一场,才虚弱成这样。医生说了,也就是他体格好,换了旁人误食此种毒果,早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他禀性急公好义,见到榜文后生怕别人抢了先,顾不得身体尚未复原,就赶来揭榜。

县太爷听了,就示意乞丐亮亮本事。乞丐硬着头皮打了半趟拳,虽然身形飘忽、脚根不稳,别说还真有点儿达摩伏虎拳的样貌,像是练过的。县太爷摇摇头,说了句:“先养着吧。”

其实乞丐没啥毛病,就是长期吃不饱,饿坏了。县衙里天天大米白面鸡鸭鱼肉供着,乞丐就像发面馒头似的,体重“噌噌”地往上涨,一个月后摇身一变,成了个敦实的黑汉子,三五个捕快都推不倒他。县太爷和师爷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正式任命他为捕头,让他即刻进山剿匪。新捕头推辞不过,决定采取行动。

县太爷交代师爷协助新捕头筹备征讨事宜,他自己却关在书房里,撰写剿匪檄文,想琢磨出点让手下听了热血沸腾的词。几天后,县太爷写得差不多了,便命人把师爷叫来,问事情准备得怎么样。师爷禀告说玉皇阁已布置停当,办法事的和尚班子也已定妥,只等县太爷沐浴斋戒,就能开始祭天。

县太爷听得一头雾水,提醒师爷道:“我问的是剿匪,你跟我扯祭天祈福的事干吗?”

师爷惊讶道:“合着您不知道啊?我还以为新捕头和您商量过呢。”师爷告诉县太爷,新捕头采取的行动就是举办大型的祭天活动,通过祭拜天神,赢得老天的支持和庇佑,帮助他们运用神力除去匪患。新捕头管这招叫做“隔空剿匪”。

县太爷吃惊得瞪大了眼睛,这不他妈纯粹胡扯,像话吗?求神管用,那还招什么捕快?显然新捕头没啥本事,使的是拖延战术,无非是想多混几天好吃好喝。不过这点倒是跟县太爷想到一块去了,他屡战屡败,早就对剿匪失去了信心,已经托人在京城打点,图谋调任。与人方便,就是自己方便,他当然不会戳穿新捕头的鬼把戏,乐得瞧西洋景。

转眼到了正式祭天的日子。新捕头不晓得什么来头,对神仙鬼怪的规矩知道得不少,祭天仪式开始进行得很顺利,可是贡献祭品时出了岔子。前去牵祭牛的衙役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负责看守祭牛的捕快不见了,牛棚敞开着,牛没了踪影。

祭牛需要提前沐浴装扮,临时更换根本来不及,县太爷听了,脸上假装严肃,心里偷偷直乐,他瞟了一眼新捕头,看他如何应对。新捕头脸黑乎乎的,看不出有啥表情,不知是吓傻了,还是天生呆傻。

这时,围观的人群里突然起了骚动,“噌噌噌”几个大包相继从人群中蹿起,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祭台上。玉皇阁上的县衙众人以及站在前排看热闹的百姓看得清清楚楚,这从天而降的不是什么东西,而是三个活生生的人。

三个人身上没有绳索束缚,但不知是摔晕了,还是中了邪,倒在地上拼命挣扎却动弹不得。看热闹的老百姓大多受过盗匪的祸害,有人就认出这三个人是虎豹山的喽,情不自禁地冲上去踢打。周围负责维持秩序的衙役望向县太爷和新捕头,见两人都面无表情,也就懒得出手制止。

打着打着,其中一名盗匪的脸皮竟然给人打裂了,打人者顺手一撕,脸皮应声而落,原来竟是一张人皮面具!面具下换了一副面孔。人群再打,又裂,一连撕去七八张面具,那名盗匪的真实面目才暴露出来。众人哗然,此人竟是虎豹山上人称“千面狐狸”的三头领!虎豹山的强盗下山劫财,都是由他带人事先化装踩点;几个捕头先后被暗杀,也是他探访确定的作案路线,这个人可谓罪大恶极。

顿时老百姓群情激愤,争先上去踩踏,片刻之间,三个壮汉就变成了三堆说不出形状的肉泥。县太爷再也看不下去了,吩咐师爷和新捕头善后,自己慌不迭地撤了。

3、怡红剑影

事后,人们在城西的池塘边发现了看守祭牛的衙役,当时他还没完全苏醒,身边扔着个草编的袋子,浑身湿透。弄醒他后,他也不记得发生过什么,只记得自己在牛圈门口蹲着打盹,突然头上被重物狠狠地砸了一下,就此不省人事,再睁开眼就在池塘边了。

大家分析,一定是盗匪蓄意阻挠祭天,由“千面狐狸”带人将看守打昏丢进水塘,趁乱偷走了祭牛。多亏天神显灵搭救了看守,并假借百姓之手,惩处了三个盗匪。那头用来祭祀的牛始终没找到,也许是天神如凡人所愿,把它带到仙界享用去了。

新捕头居然能得到上天的眷顾,顿时威望大增,老百姓看他就像看到天神下凡一般。县太爷虽然感觉事情蹊跷,一时半会儿却也理不清头绪,他一边连连称赞新捕头,一边催促他乘胜追击。他倒要看看新捕头还能整出什么花样。

新捕头满口答应,但他要求县太爷同意一个条件,就是在花费上给予保证,县太爷许诺全力供应。一笔笔白花花的银子拨付到位,县太爷陆续得到心腹的密报,新捕头叫人买了粮食,买了酒肉,买了布匹,装上车,送到了……送到了虎豹山。

县太爷惊奇地说:“我没听错吧,他把粮食酒肉布匹送到了虎豹山?”心腹回答:“您没听错,是送到了虎豹山。”

“这小子想干啥?”县太爷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师爷进来了,他也是来给县太爷报信的。他打听到的消息更离谱,新捕头不仅给虎豹山的强盗们送粮送酒,还给几个头领送去了怡红院的金腰牌。怡红院是县城最大最上档次的青楼,金腰牌就相当于怡红院的贵宾卡,虽然不是真金做的,但每个腰牌后面都有上千两银子在怡红院的账房上押着,任何时候光顾都能享受到最高级别的款待。县太爷暗想,自己贵为一县的父母官,一直以来也没舍得办一块,没想到如今自己掏腰包供别人潇洒,县太爷心疼得差点背过气去。

生气归生气,最终县太爷还是忍了,毕竟金钱事小,剿匪事大,他倒要看看新捕头能给他一个啥样的交代。

县太爷不理解,虎豹山上的强盗们更不理解,官府吃错药了,上赶子慰劳我们这些贼寇?不过这些家伙都是亡命之徒,今朝有酒今朝醉,快活一时是一时。送来的布匹当下就分了,粮食、酒肉找绑来的肉票试吃,没事,就吃掉了。金腰牌先是小喽拿着,三个一伙,五个一队,趁黑摸到怡红院里消费。看到好使,小头目们又抢过来轮班潇洒,后来大头领们也蠢蠢欲动,抽冷子也带上保镖下山享受一把。

不惜血本慰劳盗匪也不是全无作用,三头领离奇古怪地被整死后,虎豹山众匪原本咬牙切齿地图谋报复。可是官府的慰劳品一来,众匪都忙着享用,为三头领报仇的事倒被抛到了脑后。

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欢场上,小小的怡红院一时间有兵有匪,有老爷有少爷,热闹拥挤得有些过头了,时间长了难免发生摩擦。这天,两拨客人都点名要新晋的花魁服侍,各不相让,争执间打了起来,顿时刀剑并举,血肉横飞,欢场成了屠宰场。县衙的捕快接报后赶到现场,不料战斗已经结束,留在大厅里的是四具残破不全的尸首。

事后查明,这四个人都是虎豹山的强盗。为首的是他们的二头领“鬼见愁”,擅长使用暗器,梅花毒镖指那儿打那儿,之前州府派来的捕头,就是死在他的手上。

而杀人者已踪迹全无,官府查了许久也没有眉目。有心人将这件事的前前后后一梳理,又把功劳记在了新捕头的账上,夸赞他神机妙算,先用慰劳品麻痹盗匪,在他们丧失警惕坠入温柔陷阱的时候,再果断派出杀手,一举又拿下了虎豹山的一员大将。

也有人质疑,官府的捕快们明明是接到报案后才到场的,况且怡红院的人看得清楚,杀人的是三个富家子弟,因争风吃醋才动起手来,新捕头当时并不在现场呀!崇拜新捕头的人就说:“这还不明白?新捕头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感动上苍,自有天神协助。”接着又搬出祭天的事,驳得对方哑口无言、心悦诚服。

4、升官跑路

听闻虎豹山的二头领也死了,县太爷不由得大喜,安排师爷专门写了报捷文书,快马急报州府。要知道,县太爷的新任命刚刚下达,马上就要去别的县赴任,这次重创虎豹山盗匪,来得恰逢其时,为他灰溜溜的逃遁平添了无限风光。临行前,他单独将新捕头叫来,向他透露了一个机密—鉴于新捕头上任后屡立奇功,县太爷已经向上边推荐,由新捕头破格接任县令,不日就将宣布。

县太爷这么做,其实另有内情。因为他交出的是只烫手山芋,上面逼着他提出继任人选,继任不确定,就不批准他调任。同僚们畏惧匪患,无人接盘。师爷岁数又大了,只有新捕头还算符合,就便宜他了。

不料新捕头闻听此事,不喜反忧,脸皮皱得像只苦瓜。县太爷想,反正自己是解脱了,随他去吧。

县太爷走后没几天,州府果然派官差来宣布对新捕头的任命,请新捕头到城门外迎接。新捕头让手下等他一会儿,自己到后院换套衣服。衙役们左等右等,不见他出来,进去一看,屋里空无一人。正不知所措呢,却见胖瘦两位捕快拥着新捕头从前门进来了。原来,新捕头乘人不备,从窗户钻出去,翻墙跑了。没想到胖瘦两位捕快一直防着他这一手呢,他刚翻过墙就给堵住了,只好跟着回来。

师爷不解地问新捕头:“别人都盼着升官发财,您却避之不及,不知您是怎么想的?”新捕头坦白说,他真名叫王胜,只是个算命的,因为算命与人结仇,流落到此地。阴差阳错坐上捕头的位子,对他来说已是勉为其难,再让他当县令,压力太大,他实在是招架不住了。

衙役们跟胖瘦捕快是一个心思,这小子可不能垮,大家伙的身家性命全靠他撑着呢。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拼命为他鼓劲打气,新捕头眼看推脱不掉,只好接受了任命。

几天后传来消息,原来的县太爷在快要走出县境的时候,被虎豹山的人马拦截,本人及随行的家眷、护院全部被杀,搜刮来的金银细软被抢掠一空。

虎豹山的报复行动揭开了帷幕。

5、冤家路窄

虎豹山的报复十分残忍,不断有村寨被盗匪洗劫。不久,怡红院老鸨的尸体被人发现挂在了城外的大榆树上。

又过了一段日子,两个高鼻深目、头发卷曲的胡人牵着一匹壮硕的小公马来到县衙,说他们是西域人,大汗派他们带着三匹汗血宝马来献给大明皇帝,没承想路经此地,被虎豹山的贼盗抢去了其中两匹,请求官府帮他们讨回。新县令只好安排两人先在县衙住下,好从长计议。

不料还没等官府动手呢,虎豹山的强盗先按捺不住了。据可靠线人报告,虎豹山众匪厉兵秣马,扬言不日将踏平县城。

火烧眉毛的当口,新县令反倒不着急了,他一不布置军事,二不储备粮草,倒看上了胡人带来的那匹小公马,天天在操场上练习骑术。这天,他正骑着马撒欢儿,城墙上的四个碉楼同时燃起烽火,军士报告,土匪大举来袭。

新县令在众兵丁的簇拥下登上了城楼,只见远处狼烟四起,上千土匪蜂拥而至。领头的高举着一杆黄色军旗,上面用蓝线绣着张牙舞爪的一虎一豹。冲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虎豹山的大头领“飞天霸王”。

新县令两腿一软,要不是旁边的军士眼疾手快扶住,就摔倒了。缓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出一句话:“师爷,怎么办?”师爷毫不犹豫地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然是开城门布阵迎战!”旁边的军士纷纷道:“强盗都打上门来了,不让他们吃点苦头,我们还有啥脸面对百姓?”

新县令犹豫不决,又问师爷:“不能就在城楼上应战,非得出城?”师爷附身耳语道:“眼下的形势叫‘盗匪围城’,已是奇耻大辱,再不积极出战,上面怪罪下来,咱俩的脑袋指定搬家。”

眼见退无可退,新县令倒也豪气十足,喝令手下:“随我来!”跨上小公马,一马当先冲到了城下,两军在护城壕边摆开了阵势。“飞天霸王”率领土匪围攻,料定官府必会出城应战,届时他就可以施展独门功夫:拔十首。他擅长投枪杀人,一口气能投十支标枪,这些标枪像长了眼睛似的,支支中敌要害。

几个小喽抬来标枪,在“飞天霸王”马前一字排开,“飞天霸王”探身正要取标枪投射,座下马匹突然一阵嘶鸣,扬蹄向敌阵跑去,“飞天霸王”拼命拉拽也拽不回来。此刻,对面的新县令也在跟马较劲,他算准迟早得跟盗匪有一场恶战,抓紧练习骑马就是为了到时候好撒丫子开溜。刚才他一拨马缰,想从侧面逃跑,可平时乖巧听话的小公马像中了邪似的,反而面向敌阵跑去。敌我两匹马相向而行,仿佛是去赴一个重要的约会。

新县令暗自叫苦:“劣马误我!”他不知道其实小公马无意中救了他,如果两匹马都站在原地不动,他早被“飞天霸王”的投枪刺穿了。眼瞅着两匹马就要硬生生地撞在一起,新县令心一横,一个倒栽葱向地上滚去。县衙这边的军士正苦于没法帮到主帅,见闪出了空当,立刻弯弓怒射,“飞天霸王”猝不及防,被雨点般的箭矢射成了刺猬。

转眼间风云突变,盗匪这边折了主将,顿时阵脚大乱。余下的头目见大势已去,索性呼喝部众,风紧扯呼,掉转头跑了。这边的军士发力追赶,毕竟不及盗匪逃命卖力,眼看对方就要逃脱了,关键时刻,路边的土埂后出现了一支队伍,队伍里的众人破衣烂衫,持着棍棒挡在盗匪前面。

盗匪们一看,这个气呀,暗想:真是倒霉到家了,连乞丐也来欺负咱们,爷爷们打不过官军,难道说连乞丐也斗不过?盗匪一心要夺路而逃,厮杀起来格外勇猛。也是怪了,他们凶,乞丐比他们更凶,手里的棍棒都是熟铜打制,手下功夫也十分了得,竟杀得盗匪鬼哭狼嚎。盗匪晓得碰上了硬点子,一个个弃掉兵刃跪倒在地上,投降求饶了。

6、智勇捕快

此时,县里的军士们赶了上来,“丐帮”这边领头的亮出了他们的腰牌,这些人居然是刑部缉捕司的,确切地说,其中有三个人是刑部的捕快,其余是从州府临时调拨来的官兵。他们提前一天设了埋伏,装扮成乞丐是怕走漏风声,引起盗匪的警觉。

原来,前些日子刑部缉捕司的三位捕快办案途经此地,见到了城墙上张贴的招贤榜,其中一位年轻的捕快想搂草打兔子—顺手捎带,贸然把榜文撕了下来。另两人责备他逞强,容易暴露自己。年轻捕快立刻警醒,扔掉了榜文。不料榜文被风刮到了旁边一个乞丐的身边,而官府居然真的将这名乞丐任命为捕头。

三人一来觉得对不起无辜的乞丐,二来本身就有正义感,不甘心放任盗匪猖獗,反正要办的案子陷入了僵局,正不知道下一步去往何方,就决定暂时留下,暗中相助。救祭牛的看守,擒拿“千面狐狸”;假扮嫖客寻衅刺杀“鬼见愁”,都是他们干的。“千面狐狸”和手下在祭台上口不能言、手不能动,是被他们点了穴道。

“飞天霸王”的投枪确实了得,三人虽然都是一等一的武林高手,也没有十足的获胜把握。为了对付“飞天霸王”,他们专门调来三匹健马,设局故意引盗匪来抢,盗匪不明就里,中了圈套。这三匹马本是一家三口,三人算定盗匪将马抢上山后,“飞天霸王”一定会将掠来的良马做自己的坐骑,而一心想摆脱麻烦的新县令也会骑着小公马逃跑,事情的发展果然如三人所料。

县衙这边的人此时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两匹马一对阵就往一起凑,原来是母子久别重逢。

话都挑明了,师爷便东张西望地找新县令,暗想:人家这么帮衬咱,县令怎么还不赶紧出来说声谢谢?不料怎么都找不到,师爷急得高声喊:“王县令、王县令……”捕快们也帮他喊。

刑部的三位捕快摆手示意他们暂停,接着,一个捕快气运丹田,大声道:“吴天宝,快出来!吴天宝,快出来!”刑部的人喊了三遍,一个灰头土脸的人从柴堆里钻了出来,正是新县令。

新县令叫吴天宝,而不是他自称的王胜,他为啥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呢?县衙的人都大惑不解。刑部捕快并不解释,而是叫人找来清水,给县令洗脸。洗完脸后,奇迹发生了,县令由之前的黑脸粗汉摇身一变,成了个白净的中年人,看得众人目瞪口呆。众目睽睽之下,新县令竟跪倒在三个捕快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说:“我该死,我有罪呀!”

原来,三位刑部捕快此行的任务就是缉捕此人。吴天宝是个武进士,被任命到北方边疆担任县官。虽然他从小习武,却贪生怕死,压根儿就无心报国,上任后为了和外族搞好关系,又是求神拜佛,又是送礼纳贡。外族看在他奴颜婢膝的分上,倒也没为难他,却借道他管辖的地区抢掠了另一个县城。

朝廷怪罪下来,吴天宝弃官逃亡,沦落为乞丐。刑部的三个捕快奉命将他缉拿归案,追踪到此地就断了线索。这时,正好碰上衙门招捕头的事,起先他们并没怀疑新捕头,诚心诚意地帮他。在帮忙的过程中发现这家伙应对盗匪的招数跟吴天宝应对外族的手法如出一辙,这才产生了怀疑,暗中展开调查。吃饱饭的吴天宝样貌也逐渐复原,最终确认新捕头就是吴天宝。

这段日子以来,吴天宝身上的黑皮早已褪去,为防身份暴露,他一直用草木灰和着油脂涂在脸上、手上,清水一洗就露馅了。他处心积虑地琢磨逃跑,怕的就是这个,尤其是当上县令更让他恐惧。县令需要定期到京城述职,还要不断接受吏部的考核,很容易暴露。他不知道冥冥中一张网已经牢牢地罩住了他,一切都是白费心机,等待他的将是朝廷的严惩。

乞丐故事篇5:美女与乞丐


中午头顶烈日炎炎,灿烂的阳光洒下来,把周围的风格都变成了一片暖色调。我打着伞站在有几缕阳光照下来的树阴下乘凉歇息,周围很安静,只有我一个人,这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爷意料之外的经过引起了我的注意。

老爷爷走路的动作很麻木,完全没有目的性,好像迷了路的人。他一身褴褛的打扮在温暖的阳光下显得格格不入,褪了色的蓝色长袖衬衫和灰色裤子包裹着他瘦小的身体,背着一个破了好几个洞的蓝色斜挎包,包的开口并没有拉上,可能是坏了。他面黄肌瘦,头发也快掉光,一看就是营养不良造成的。他的眼睛灰暗、悲凉,好像被一层雾罩起来了,显得不那么清晰。枯木般的手僵硬的拿着一只生了锈的铁碗,碗沿只比盘子高一些,所以隔一看见里面放的东西——钱,并没有多少,可能还没到十元,这说明了他的身份——乞丐。

老爷爷晃晃悠悠的走着。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士。她的脸长得还算清秀,算是一个美女吧,但无时不刻透着一副高傲之气。她穿着一双黑色高跟短靴、一条皮质短裤和一件黑色的T恤,背着挂着金吊坠黑色亮皮包。一身黑,明明是很朴素的衣服,配上她的首饰以及神情就变了个味道。她脖子上有金项链,耳垂上有金耳环,两只手腕一只带了金手链,一只戴了银手表,手指上涂着艳丽的大红色指甲油,上面贴着各种形状的亮片,从头到尾都透着一个字——俗。阳光照下来,这些东西立刻就成了“发光体”,刺得我眼睛都痛了。看着这些打扮,我都想吐了,她是把她所有的家产都带在身上了吗?去表演也不用打扮得这么花枝招展吧?我已经准备走了,看着都觉得眼睛要被耀眼的光刺瞎了。

这时,又发生了变故。

“啊!”一个女士的声音,声音虽然不大,但是特别尖锐,听的我毛骨悚然,抖落鸡皮疙瘩一地。原来老爷爷看到了女士的首饰后,雾蒙蒙的双眼立刻绽放出了神采,老爷爷快步走到女士面前,想让她给点钱,结果可能是把女士吓了一跳,女士才发出尖叫的吧。我好奇的看着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女士回过神来,看着面前的老爷爷,往后退了一步,紧皱着眉头,小声的骂了一句:“恶心!”那个老爷爷可能也听到了,我看见老爷爷的身体震了一下,举着碗的手慢慢发下。他抬头深深地看着女士,那个眼神起初特别愤怒,但是好像又想起了他自己现在的处境,又变的悲凉、哀伤,不甘却又无奈,眼睛好像有点泪水迷蒙。女士被他看得不舒服,非常厌恶的瞪了他一眼,又往左右两边瞟了一下,发现我站在那里,又把脸上的表情变得亲切,但是眼底的厌恶依然掩饰不了。她从皮包里拿出一个棕色的钱包,钱包上也挂着各种金光闪闪的挂饰。她打开钱包,从钱包里拿出十元钱,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似乎是朝我晃了几下,才不屑的扔进了铁碗里。她又极具表演性地瞄了我一眼,随即看也不看老爷爷,高傲的高跟鞋声噔噔远去。

老爷爷没有看碗里的钱,而是死死地盯着女士的背影,眼神早已没有之前的凌厉,只有回忆和向往。他以前,肯定也是这样不愁吃穿,还有剩余的钱来挥霍的吧。老爷爷在原地站了几分钟,看了看碗里的钱,苦笑着摇摇头,眼睛又变得灰暗。老爷爷慢慢的走了,在阳光的照射下,却那么悲凉的走了。

此时的阳光再炽热,也温暖不了那乞丐的心……

乞丐故事篇6:民间故事五则


小编导语:民间故事有哪些?在中国古代有很多人的小故事,有些故事发人深省有些却让人感动,那么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些故事吧。

少爷喝墨水

从前,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十几年过去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

一天,他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两个人喝茶聊天。他听说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想见一见。可是又一想: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随手拿了一本书走进了客厅。

客人看到少爷进来,手中还拿本书,便恭维说:“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

他的父亲听后摇摇头说:“读书十载,胸无点墨,不堪造就。”

少爷听了,心想:原来自己所以不会念书,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满满的一碗墨,“咕冬咕冬”地喝了下去。又觉得不够,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了客厅,对他父亲说:“爹爹,可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胸无点墨了,我刚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应该说我‘满肚子墨水’了。”

猎人海力布

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重他。

有一天,海力布到深山去打猎,忽然听见天空中有喊救命的声音。他抬头一看,一只老鹰抓着一条小白蛇正从头上飞过。他急忙搭箭开弓,对准老鹰射去。老鹰受了伤,丢下小白蛇逃了。

海力布对小白蛇说:“可怜的小东西,快回家去吧!”小白蛇说:“敬爱的猎人,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要报答您。我是龙王的女儿,您跟我去,我爸爸一定会重重地酬谢您。我爸爸的宝库里有许多珍宝,您要什么都可以。如果您都不喜欢,可以要我爸爸含在嘴里的那颗宝石。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倒不在乎,能听懂动物的话,对一个猎人来说,那太好了。他问小白蛇:“真有这样一颗宝石吗?”小白蛇说:“真的。但是动物说什么话,您只能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您就会变成一块僵硬的石头。”

海力布点点头,跟着小白蛇到了龙宫。老龙王十分感激海力布,要重重地酬谢他。老龙王把他领进宝库,让他自己挑选珍宝,爱什么就拿什么。海力布什么珍宝也不要,他对龙王说:“如果您真想给我一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含着的那颗宝石给我吧。”龙王低头想了一会儿,就把嘴里含的宝石吐出来,送给了海力布。

海力布临走的时候,小白蛇跟了出来,再三叮嘱他说:“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如果说了,就会马上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海力布谢过小白蛇,就回家了。

海力布有了这颗宝石,打猎方便极了。他把宝石含在嘴里,就能听懂野禽野兽(shòu)说的话。哪座山上有什么动物,他全知道。从此以后,他每次打猎回来,分给大家的猎物更多了。

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海力布正在深山里打猎,忽然听见一群鸟在商量着什么。仔细一听,那只带头的鸟说:“咱们赶快飞到别处去吧!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bēng)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不知道要淹死多少人呢!”

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他急忙跑回来对大家说:“咱们赶快搬到别处去吧!这个地方不能住了!”大家听了很奇怪,住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搬家呢?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海力布急得掉下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千真万确。相信我的话吧,赶快搬走!再晚就来不及了!”有个老人对海力布说:“海力布,你是我们的好邻居,我们知道你从来不说谎话。可是今天你让我们搬家,你总得说清楚呀。咱们在这山下住了好几代啦,老老小小这么多人,搬家可不容易呀!”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你们看,鸟都飞走了。”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商量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僵硬的石头。

大家看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非常悲痛。他们含着眼泪,念着海力布的名字,扶着老人,领着孩子,赶着牛羊,搬到很远的地方。他们走在路上,忽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号,接着下起了倾(qīng)盆大雨。半夜里,听见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地下涌出洪水,把他们住的村子淹没了。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做“海力布”的石头呢。

一幅壮锦

从前,在大山脚下住着一位老妈妈和她的三个儿子。老妈妈织得一手好壮锦,靠卖壮锦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妈妈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丽的画,那画上有田园、房屋、花园、池塘和成群的鸡鸭牛羊。老妈妈满心喜欢,就买下了这幅画。她决心把画上那美丽的村庄织成一幅壮锦。

老妈妈不分画夜地织锦,松油灯把眼睛都熏坏了。眼泪淌到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小河和池塘。鲜血滴在了锦上,老妈妈就在上面织成太阳。一连织了三年,美丽的壮锦终于织成了。老妈妈真高兴啊!

忽然,一阵大风把壮锦卷上了天空,向东方飞去,一转眼就不见了。

老妈妈着急地对大儿子说:“快去东方寻找壮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儿子出发了。走了一个月,来到一个大山口,那里有一座石头房子,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旁边有一匹石马。

老奶奶说:“是东方太阳山的仙女把你妈妈的壮锦借去作样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两颗牙齿,放在石马嘴里,等石马吃到第十颗杨梅果时,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后要经过烈焰熊熊的发火山和漂浮着冰块的大海,才能到达太阳山。如果不能坚持,就会丧命。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给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儿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倒在床上,不见大儿子回来,又让二儿子去寻找。二儿子也是个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乐去了。

老妈妈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儿子决心去把壮锦找回来。

三儿子来到大山口,见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话打落了两颗牙齿,然后跨上马。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翻过了烈焰熊熊的发火山,渡过了漂浮着冰块的大海。终于到达了大海对面的太阳山。

三儿子看见仙女们正在织锦,妈妈的那幅壮锦就摆在中央。三儿子说明了来意,仙女们答应织完后马上还给他。

三儿子收好壮锦,马上往回赶。他没有想到,一位红衣仙女因为喜欢壮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织到了壮锦上。

三儿子回到家里,妈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赶紧拿出壮锦,那耀眼的光彩把妈妈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阵香风吹来,老妈妈住的茅草屋不见了,只见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丽的田园,和壮锦上织的一模一样。

花园里有个红衣姑娘正在看花,原来她就是那个红衣仙女。

三儿子和美丽的仙女结了婚,从此和妈妈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

大儿子和二儿子用完了老奶奶给的金子,变成了两个叫花子。他们没脸去见妈妈和弟弟,只得到处去乞讨。

两个懒汉的故事

传说在古埃及有一个懒人村,村里的老老少少都特别懒,村里最懒的人叫刘大毛,他有个姑父住在旁边的勤劳村里,有一日他决定去投奔姑父,姑父热情地接待了他,可时间一长,姑父有点讨厌他了。

因为这个人实在懒得什么事也不肯干,他姑父忍无可忍了,把他赶出了家门,临走时,给他拿了三张大饼。

“上哪儿去呢?”

懒汉不知去哪儿才好,没办法,就把装有三张大饼儿的包裹吊在脖子上,毫无目标、漫不经心地走着。

可是走着走着,肚子饿起来了。

“啊,肚子娥了,真想吃大饼啊,可是要取出来吃,可太麻烦了!”

真是一个少见的懒汉,他为此忍着饥饿。

“怎么没人来啊,要是有人来的话,就请他帮忙解开包裹。”

他边走边想着,这时,从对面走来了一个头戴斗笠,张大嘴巴的男人。

“嘿嘿,莫非他饿慌了,才把嘴张得这么大?”

他这么想着,等他走过来。

“喂,能不能替我解下吊在脖子上的包裹啊?里面还有三张大饼呢,让一张给你怎么样?”

于是,那男人回答说:“你说什么呀,我的老弟,我真愁斗笠的绳子松了,而系起来又是那样的麻烦,所以才张开大嘴,好让下巴去绷紧那绳带啊!”

后来,两个懒汉一个饿死了,另一个因为嘴张得太大累死了。

何仙姑得道成仙

对中国传统文化稍有了解的人,就一定对“八仙”的说法不会陌生,所谓“八仙”是指汉钟离、张果老、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八位仙人,他们都是凡人出身,苦修积善才修炼成仙。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就是何仙姑,她在八仙中好似万绿丛中仅有的一点红,因而也就格外引人注目。

何仙姑原名何琼,唐高宗开耀元年出生于零陵一户普通的庄户人家。当地人说,在何琼出生那天,一团鲜艳祥瑞的紫气笼罩在何家茅屋的上方,一群仙鹤在紫气中上下飞舞,不一会儿,一只硕壮的梅花鹿驮着一个头扎小辫、身系红肚兜的女童飞奔闯入何家,就在这时,何母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

提起何琼的家乡零陵,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风水宝地,它位于潇、湘二水汇合的地方,北望南岳衡山,南依巍巍五岭,是楚粤之门户。零陵郡西有一座云母山,山上盛产五色云母石,云母石是古代服食求仙的上药;一条清澈蜿蜒的小溪由山上奔流而下,称为云母溪,何琼家就在秀美的云母溪畔。

喝云母水长大的何琼,出落得美丽灵秀,她自小就喜欢一人在云母溪边嬉戏漫游。十四岁那年,她在云母溪畔遇见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长胡子老翁。老翁向她询问了一些当地山水的情况,何琼都伶俐地一一作答,老翁非常高兴,从自己的背囊里取出一枚鲜灵灵的蟠桃送给何琼。何琼接过,谢了老翁,然后三下五除二地把蟠桃吃下了肚。老翁看着她吃完,满脸笑容地点点头,转身就不见了。回家后,何琼一连几天都不感饥饿,因而也就不想吃东西,精神却比以往更旺盛。一个月之后,何琼又在云母溪边遇到了那位老翁,这次老翁把她带到云母山上,教她如何采集云母以及怎样服食云母。何琼按照他的话,每天到云母山上采食云母,渐渐感觉到自己身轻如燕,往来山顶,行走如飞。此外,她还能辨识和采摘山中的各种仙草灵药,为附近的百姓治疗各种疾病,且能预测人事,因此周围的人都称她是“何仙姑”。

何琼得道成仙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远,最后竟传到京城皇宫武则天耳中。

当时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却把持着朝廷实权。武则天自小受母亲的影响信仰佛教,及至做了皇后,她又极力在宫内和全国上下推崇佛教,想以此压倒李唐王朝所尊奉的道教的势头,并利用某些佛经作为她篡位称帝的理论根据。佛教“法相宗”宣扬“二空”,就是说要把自我与万物都看成是空泛虚无的,这样才能达到宇宙万物与我合而为一的高渺境界。通俗地说,就是用心感悟,做到物我两忘,那么就能白昼飞升、腾云驾雾、长生不老了。武则天对这一点十分信服,当她听说零陵地方出了一个何仙姑,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自由往来于山岳之巅,很感兴趣,特地派人前往探视,并赐予何仙姑一袭朝霞服。何仙姑接受了朝霞服,兴致勃勃地穿戴起来,周围的百姓闻讯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瞻,只见何仙姑身上霞光万道,光彩夺目,好像神仙下凡;乡亲们见状大惊,不由自主地齐齐跪倒在地,朝何仙姑顶礼膜拜。何仙姑心中颇感自得,然而她母亲却大感恐慌,心想:“这样的女儿,谁家还敢娶她呀!”

果然不出何母所料,何仙姑十八岁时,她母亲急急地请媒人为她择婿。虽然何仙姑出落得鲜花一样漂亮,但因本事太大,竟没有谁家敢娶。何母忧心忡忡,何仙姑自己却若无其事,整天出没于山野乡村,忙着给人采药治病,过得十分充实。

一天,何仙姑进入云母山密林深处采药,遇到两位神奇的人,他们中有一个瘸腿的老汉,手拄铁拐,身背硕大的酒葫芦,衣着褴褛,形似乞丐;另一个着一身整洁的蓝布衫,手持药锄,肩背药筐,神态甚是俊逸。这两人在何仙姑前面不远的地方,一搭一唱,口中念念有词,不一会儿,竟腾空而去,倏忽不见踪影。这两人乃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和蓝采和。何仙姑留意着他们的样子,念叨着偷学的口诀,居然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凌风驾云,飞越山谷。从此以后,她常常一人悄悄来到深山中修炼,身法愈来愈熟练,也飞得越来越远。她利用这种功夫时常飞到遥远的大山中,朝去暮回,带回一些奇异的山果给家人品尝,家人吃了觉得香甜可口、精神倍增,但终究不知是何种果实。

见她每日早出晚归,何母心生疑虑,盘问她到何处去干什么了,何仙姑拗不过母亲,就说每日往名山仙境与仙佛谈论佛道去了。渐渐地,何仙姑通晓佛道的消息又传开了。武则天听说后,派使者前往零陵,备妥车马,召请何仙姑前往东都洛阳论佛道。众官员与何仙姑一同跋山涉水来到洛阳城外,在等船渡洛水时,众人突然不见了何仙姑的踪影,使臣大为恐慌,连忙命人四处寻找,却没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众人吓得坐在洛河边发呆,薄暮时分,何仙姑翩然凌空而降,不急不忙地告诉使者:“我已前往禁宫见过了天后,你们可以回朝复命了”。

使臣将信将疑地回到洛阳宫中,一打听,果然何仙姑当天来拜见过武后,并和她在宫中作了半日长谈,使臣们为之惊讶不已。

武则天为了酬谢何仙姑的一番美意,特下令零陵地方官吏在零陵城南的凤凰台,建造了一座雄伟的会仙馆,作为何仙姑讲道弘法之处。何仙姑在讲道之余,常坐在馆前的石阶上,剥食一种圆形的仙果,并随手将果核四下抛去。后来,会仙馆的四周长出一株株荔枝树,这些树上结出的荔枝竟都是翠绿的青皮荔枝,人们称为“凤凰台上,荔枝挂绿”。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