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盼的什么3篇
企盼的什么篇1:我的盼望
每个人都会有盼望,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盼望的是什么?一辆自行车,一箱糖果,一本漫画书……不对,这些都不是我的盼望的,其实,我最盼望的是每次考试都能得100分。
我为什么这么强烈地希望能考上100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一看试卷,啊,又是88分!回家又要挨爸爸批评了,怎么办呀?再看看后桌的同学,她考了99分,我整整比她少了11分,我心如刀割,快要破碎了。放学了,我拿着试卷往家走,我仿佛看到了爸爸把考卷一扔,气得打了我一个巴掌……不,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回到家里,只见爸爸正坐在沙发上抽烟,妈妈正准备中午的饭菜。我忙像老鼠一样溜进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我忐忑不安地想:要不要把试卷交给爸爸签名呢?签吧,不行,考不好!不签,也不行,下午老师要检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看着自己的考卷,又透过门缝看看爸爸,我心里一横,算了吧!
吃完午饭,我慢步走到学校,拿起了没签名的考卷,我颤抖着走向老师的备课室……哎,我该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老天爷呀,什么时候我才能得满分啊?
企盼的什么篇2:成长的滋味
成长的滋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 钟村镇中心小学六年2班 黄炎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我的成长写作是无法用内心表达。 我酷爱写作,写作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三年级了,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我对这种既陌生又新奇的东西产生了好奇。什么是周记?哦,原来是每个星期所要记的东西。我每天细心留意观察,天上的鸟,地上的虫,水里的鱼,我都爱探个究竟,遇到疑团,我总是问个没完没了。宁静的深夜,我总会趴在书桌上写起日记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因为我写作可加,我很幸运成为了学校第一批《岭南少年报》的 小记者。当时,刚知道这个消息,我真的很高兴,很激动。站在领奖台上,心里在想:“快了,快到我也能够名副其实地担任一名小记者了。顷刻间,我终于明白,成功的背后总要付出代价。”五彩缤纷的小记者证调皮地挂在胸前,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小记者证显得特别炫目。内心里袅袅升起一种慷慨,一种无法言语的激动。虽然我很努力去写稿,但毕竟也要碰壁。我每次投稿完,总会焦急盼望。盼望什么?当然是我的作文能发表啦。第一次,我听到学校小记者站的指导老师在宣读这个让全校振奋人心的消息:“四〈3〉班刘嘉璇同学的《习惯》一文发表在《岭南少年报》。”这时候,全身像扎了铅似的,动弹不得,毕竟是学校第一位文章发表在《岭南少年报》的一位。我蓦地涌出一种渴望,我渴望我的文章也能够发表,渴望在那印刷精美的《岭少报》上深深印上我的文章和名字。我发掘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发现其他优秀文章的特点。有时候,还请教老师和同学一些谴词造句的用法。对好的文章和自己的文章作比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每星期一都是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我匆匆地奔进图书室,一头扎进那知识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精神养料。有同学对我耳语:“你是不是傻子,这样的小说也会激起你的兴趣,看《脑筋急转弯》还好吧,脑子灵活!”但我只对她莞尔一笑,巴不得连连看几本名著。但每次都会爱不释手,拿起这本,又舍不得放下另一本。我总是不分昼夜地阅读。皇天不负有心人。一天,简老师拿起一份《现代小学生报》神秘地告诉我:“你翻翻看。”当时,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细细一看,“哇——我的文章见报啦,成功啦!”顿时一蹦三尺高,在老师的办公室大声喧哗,众多老师投来诧异的目光。当时的心情甭提有多兴奋,久久不肯放下那印有我名字的报纸,那种味道只有第一次成功的人才能尝到。在寒假里,我也不会就此罢休。无意中,发现《番禺日报.教育周刊》有一个投稿邮箱地址,这不就是我的大好机会吗?于是趁这机会,把几篇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发过去。一个星期似乎特别漫长,星期一终于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日报刷刷几下翻到《成长阶梯》版。哟!我再次文章发表啦!欢呼声覆盖了拖拉机的嗡嗡声,欢呼声在屋子里久久回荡着。我的渴望改变了,我的渴望实现了。终于感受到一个人成功背后的那种滋味。这六年里,成长的滋味可真是酸、甜、苦、辣样样俱备。但我明白有一种叫先苦后甜的滋味,成功后的那种喜悦,那种甜美,是只有那种先苦的人才感受到的。日后,我还要写出更多精彩的文章,让大家一起分享快乐。
指导教师:简丽嫦文章讲述了作者写作生活上的滋味,甜、酸、苦、辣样样具备,文章结构有条理,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企盼的什么篇3:一张旧照片作文500字 爷爷的老照片
一张旧照片作文500字 爷爷的老照片
在我家的抽屉里,有一本相册,这是个尘封了很久的一个老相册,上面变得黄黄的封面,在时光的偷袭之下,显得格外地苍老。这个假期,我闲着没事,准备打开那个沉睡以久的相册。掸去上面的灰尘,一张张黑白老照片使我眼前一亮,出于好奇,我将这些照片整整齐齐排好,并挑出了一张我最喜欢的,照片里面的人并排站着,好像一家人,他们是谁?这个疑问倏地闪过我的大脑。我突然发现站在中间的那一个和我外公小时候的照片好像。照片里的他比我现在还小,白白净净的,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像在盼望什么,嘴角略有弧度,穿着当时流行的时装,两只小手拽着紧紧的,看起来精神抖擞……
这张照片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故事。在细看照片,只发现照片上写着“只有解放才能合家欢”,拍摄于1952年杭州庆春街。我并没有看出别的什么来。为了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特地去问了外公。看了看我手中的照片,又看了看我,外公缓缓地放下手中的活儿,亲切地说:“那个时期正是刚解放的时候,家里为了庆祝团聚,第一次拍了全家福,照片上有你的大外公、小外公还有一些亲戚。”外公说完后,抬起头,从窗户里凝视着远方,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光芒……
值得庆幸的是,那段美好的时光被拍了下来,它记录下以前瞬间的幸福和忧虑,它照片经过岁月的冲洗,只有边角已泛黄,这深沉的黄色,却将这一刻保留了下来,它留给我了新的体会、新的了解,这些都源于这张老照片,源于那无色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