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
篇一:[长征故事]红色故事演讲稿(4篇)
红色故事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由于“左”倾路线的危害,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福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1934年7月,红七军团进入福建,在闽赣苏区休整补充后率先北上,进入闽浙苏区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团会合后,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皖南地区遭到敌军的疯狂围攻,最终失败,方志敏、刘畴西、等领导人壮烈牺牲。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八万多人开始了波澜壮阔的长征。三万多八闽儿女参加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壮举。在长达一年多的战略转移过程中,八闽儿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胜利到达陕北的,已经不足三千。湘江之战,以闽籍指战员为主的红五军团第34师和红三军团第18团承担断后任务,血战十天,以全军覆没的代价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7000多人几无所存。在祁连山脚,西路军血洒河西走廊,红五军团悲歌高台城下,数千名历经雪山草地考验的闽籍红军指战员马革裹尸。在遵义城下,在赤水河畔,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头,在皑皑雪山,在茫茫草地,在六盘山,在直罗镇,到处都洒下了八闽儿女的鲜血。(这是先遣队在那样的历史大背景前提下而进行的)
一个远离喧嚣的偏僻的小山镇-----赤溪,距城关53公里,四面环山,峰峦叠起,每座山峰都在溪中长出,山清水秀,正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叶,我们的先辈们,没有你们这样的幸运,在头上压着三座沉重的大山剥夺了他们的幸福感,或者说是给生活带来了痛苦。他们为了解脱这些痛苦,就付出了血的代价,为了国家,他们抛投骨,洒热血。
今天你们生长在红旗下,特别在这改革开放的大环境里,你们就很难体味到那时的背景,残忍,是的,现在我就讲讲,我们赤溪镇的一些党史吧。
赤溪是一个小山镇,三十年我们这里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但是,便于革命志士开展活动的好环境,因此,我们全镇上下基本掀起参加革命风,据完全统计有108人参加革命,比霍童镇还多三个,真是一个奇迹啊。
由于这几天我都在忙于陈荣凯副省长要来我们镇里调研工作和《文革宁德知青篇》文稿一书的征稿活动,很多精力都被用在这方面,于是今天就简单地聊聊几点有关我们赤溪镇的党史吧。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军团长寻淮洲,政治部主任刘英,政治委员乐少华,参谋长粟裕与闽东工农红军叶飞、叶秀藩、范式人等领导人,于1934年8月21日9点许,在阳谷村会师,先遣队首先传达了党中央重要指示对闽东党政军的建设提出宝贵意见,同时也促进了闽东革命形势发展。这个队伍有6000多人马,拥有大炮、枪支弹药、无线电等设备,当时住杂暴满了夏村、桃源、赤溪三个村庄,并给我们留下50多幅标语在古民居墙壁上(连兴座、巫济业厝),遗憾的是至今已只有三条依稀可见。第二天,凌晨,由我闽东游击队队员引路,从龙案岭出发,途径班竹、社洋,然后又直入福安
篇二:[长征故事]关于观后感的作文500字 开学第一课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开学第一课》给我们讲述了几位老红军的故事。通过贺龙、耿飚、贺建生等一位位前辈们的英雄故事展现给我们一幅幅长征画面,让我感动不已。
在长征的草原上,战士们只穿着破草鞋,走过了泥泞的草地。在极端缺少粮食的环境中,他们啃着树皮、吃过草根,甚至靠着每天一粒黄豆的摄入量,与敌军作战。战士们 一边艰难行径,一边抵抗着敌人的残忍。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红军们呢?
几个经典故事中,耿飚将军的故事令我印象最深。
红军长征部队在进入草原时,部队遇到了疟疾传染病。耿飚将军也患上了这种疾病,没几天便病倒了。对于我们来说,对这种传染病很陌生,而那个年代这种病却可以说是常见病。这种病袭击着部队,也袭击着耿飚将军,他一下冷,感觉穿多少都不够,冷得上牙打下牙,之后身体一下子又变热了,热得头晕脑涨。被病折磨的他需要用担架抬着走。可一听到有战斗了,耿飚一骨碌从担架上下来,裹着一张毯子就去指挥战斗了。打完后,他像变成另一个人一下子就倒了下来,可见耿飚将军多么顽强呀!
前辈们的英雄事迹令我浮想联翩,那个年代人人无私,心里没有自己,有的只有对国家的忠诚。红军们创造了一段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不仅是学习还是生活,要学习“新长征”精神!
篇三:[长征故事]爱国文章读后感500字 《血战湘江》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血战湘江》。故事描述了在长征途中红军过湘江的悲壮情景。
李德是中央总部派来指导红军作战的,但是李德同志高傲固执,听不进他人的建议,在他的左倾路线错误引导下,至使红军的八万人锐减成三万余人。
在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红军战士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他们用血肉挡住了敌人疯狂的子弹,敌人的炸弹更疯狂了,随着炸飞的尘土总部与十八团、二十四团失联了,彭德怀苦笑着说:“我的十八团没了!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李德走的什么路线?不如把他拉来一枪崩了,责任我负!”毛泽东爱兵如子,打仗期间,战士们总会被一种蚊子咬,会觉得浑身无力,有一种解药叫做金鸡纳霜,这药是朱德给毛主席用的,但是有一位战士实在坚持不住了,毛主席就把药给了他,战士们背着几百斤的辎重,每天要走三四十里路,同时还要遭受敌人轰炸机的穷追不舍,在如此艰难的境遇中,毛主席鼓励他们,带给他们希望,乐观向上,还唱起了山歌。
快到湘江了,轰炸机也追来,战士们潜伏在河底。轰!河底掀起几米高的血柱,湘江被血染红了,桥面上的尸体堆积成山,部队终于顺利过江了。
红军战士不收老百姓的一针一线,却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看完这本书,我深深的被战士们的高贵品质所触动,作为祖国新一代的接班人,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