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篇(一):“孔融让梨”新说
孔融小的时候聪明好学。他4岁的时候就会背许多的古诗词,而且谦虚有礼,父母和亲友都很喜欢他。一天父亲买了些梨子,挑了一个最大的让孔融吃,孔融摇了摇头说:“在家中我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梨就让给哥哥吃吧!”
有一天我坐在公交车上,汽车行驶中摇来摇去,站都站不稳。这时见前面坐位上有位阿姨准备下车,我就小跑过去抢位坐下了来。终于可以不站着了,我心想。可是刚坐下没多久,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手拿拐杖的老爷爷,他走一步晃一下,就这样走到了我作文面前。我既想让又不想让。突然,我的脑海里闪出了《孔融让梨》的故事,人家孔融4岁就知道将大梨让给哥哥,自己要小的,更何况我都这么大了,想着想着就站起身来,一把扶过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说:“爷爷,您坐这里吧!”“谢谢你啊,小姑娘”老爷爷笑着对我说。“没关系,这尊老爱幼是应该的。”我微笑的对老爷爷说。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有部分已经忘了要尊老爱幼,要谦逊有礼。我们应该向孔融学习,学习谦让、懂礼貌、尊重他人,要具备尊老爱幼和尊敬长辈的好美德!
孔融让梨篇(二):读《孔融让梨》有感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人物或事迹。他熏陶了多少代,多少人的品德修养,它感染了多少位伟人的心灵他点化了多少迷途知返的人。
在这个假期,在老师与家长的配合下,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民俗精神的传统故事。其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孔融让梨》的经典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孔融四岁的时候,父亲买来了许多梨,当孔融挑梨时,他却把最小的留给了自己。父亲感到十分惊讶,孔融确认为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弟弟一起吃才对。
这个故事虽然短小,但意义深远。给我的感受,却十分深刻。我们也要学习孔融这样的精神,遇到事情要处处想着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为了一点点眼前的利益,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一来,你损失的不仅是表面的物质利益,但是精神品质上的“破产”,而孔融,因为具有这一良好作文http://Www.ZuoWen8.coM/的品质,如同挖到了金矿一般,从此便步步高升,得到了皇帝的重视。
再想想,现实生活中的我,是否与四岁的孔融一般呢?看,我魏了一本无缺损的书,正在和妹妹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呢!这本完好的书,在我们兄妹俩手中,夺过来,抢过去。突然,我趁妹妹不注意,用力一抽,书便落入我的手中。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妹妹却趁机从我的怀中抢来过去。我生气了,紧紧的抓住书,用力不放。但是,只听见“咔嚓”一声,书被撕成了两半。我和妹妹都呆住了,傻愣愣的看着书的“尸体”,再看看孔融,四岁时就懂得让梨了,我都这么大了,还为了一本小小的书,与妹妹争夺,实在不应该。
“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希望大家像孔融一样,时时处处为别人着想。到那时,争执便没有了,吵闹也消失了,人生都变得有爱了,世界变得多么和谐!
孔融让梨篇(三):从孔融让梨想到的
自从我会认字以来,我就很喜欢看书。这十年来,我读过无数的文章,但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孔融让梨》。
《孔融让梨》主要讲述了一个十分聪明的小孩子——孔融。有一天,他的父母买了3个梨子回来,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孔融把一个大的分给哥哥后,又将另一个大的分给弟弟,而他却吃最小的那一个。看完这则故事,我明白孔融是一个既聪明又懂得谦让的孩子。
如果你是孔融,会不会也像他那样吃最小的,把最大的让给别人呢?也许不会吧,或许你会努着嘴说:“我不吃最小的,我要吃大的,在家里,我是小皇帝,每个人都宠着我。”如果一向以自我为中心,遇到事情就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他人作文http://Www.ZuoWen8.coM/的感受。一旦这种习惯形成了,你认为自己有可能成为一个像孔融一样谦让的人吗?
想到这里,我不禁有些惭愧。新学期开学那一天,老师发新书。书发到我手上,哎?怎么我的书皱巴巴呢?唉!真不好看,换一本吧,我瞧瞧同桌的书,平整平整的,反正同桌离开了座位,就把它换了吧。同桌回来时,发现自己的书皱巴巴的,很伤心,他也很无奈。而我在一旁偷笑,完全没理会他的感受。回想这件事,心里真不是滋味,和四岁的孔融相比,我真是羞愧极了。
这个故事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头,礼让是一种美德。我应该学习孔融那样谦让,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我们应具有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