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叶茂的意思3篇

时间:2018-06-20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根深叶茂的意思篇(1):根深叶茂成语故事意思典故出处拼音造句



成语典故 根深叶茂
成语拼音 ɡēn shēn yè mào
成语解释 树根扎得深,树叶就长得茂盛。比喻根基深厚,事物才发达
成语故事或出处 唐·张说《起义堂颂》:“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
成语造句 丁玲《杜晚香·根深叶茂》:“一些好人、好事、好话都能浸润在她的心灵里边,血液里边,使她~。”
近义词 本固枝荣、根深蒂固反义词 墙上芦苇、枯木朽株
歇后语千年的大树
成语英译 Deep roots give rise to flourshing leaves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含褒义

根深叶茂的意思篇(2):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类比推理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类比推理
  [训练讲话]  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别一些属性上也相同,这种推理方法叫做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可分作三类:一类叫正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若干属性上相同,又知道其中某个或某类对象还具有某些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具有此种属性。比如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在研究光的性质时,曾把光和声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光和声有许多相同属性:都是直线传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当时已经知道声的传播具有波动状态。由此,惠更斯作出推论:光的传播也可能具有波动状态。第二类叫反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都不具有若干属性,又知其中某个或某类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另一个或另一类对象也不具有此种属性的推理。比如,硫没有金属光泽,缺乏延展性,不是电与热的良导体;硼没有金属光泽,也缺乏延展性,所以硼也不是电与热的良导体。第三类叫合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若干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同,又根据它们在若干属性的相异,推出它们在另一属性上也相异的推理。这种推理实际上是正类比推理与反类比推理的合用。比如,响叶杨是落叶乔木,叶互生,单叶,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但不具有动物的形态和生理机能,不具有动物的生命特征。旱柳是落叶乔木,叶互生、单叶,有托叶,花单性,也不具有动物的形态和生理机能。所以旱柳是雌雄异株,但不具有动物的生命特征。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不同于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它既不是从一般到个别,也不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是从个别到个别,从特殊到特殊。所得的结论只具有或然性。许多科学理论,当它一开始以假设形式出现时,往往是通过类比推理提出来的。比如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是类比了冰山在水上漂移受到的启示;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并提出他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时,也是类比了太阳系结构受到的启示。许多发明创造也是由类比推理提供线索的。传说中我国古代名匠鲁班由叶子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可划破手指,想到了在竹片上、铁片上制作许多小齿,从而发明了锯的故事,就是类比的运用。类比在学生学习中用处很大。我国古代教育中很重视“触类旁通”的能力,所谓“触类旁通”,就包含类比的意思。  构成类比推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些条件主要是:第一,类比的两个对象必须是同类事物,它们之间有着同属于一个类之下的并列关系。例如火星与地球,它们同属于行得。是这类星球中两个并列的对象。第二,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性愈大。例如,我们知道某甲患神经衰弱症,由于能坚持体育锻炼,适当用药,注意劳逸结合,培养良好心境等等,结果恢复了健康。又知道某乙也患神经衰弱症,用药也适当,因而推断“某乙也能恢复健康”。这个结论的可靠程度比较低。如果知道某乙与某甲一样,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锻炼,情绪积极乐观,那么推断他“可能康复”的可靠程度就比较高了。第三,类比的相同属性愈是重要的、本质的,结论的可靠性就愈大。例如我们知道某甲乡领导班子配备得比较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副、工结构合理,生产发展速度加快了。又知道某乙乡领导班子配备得也比较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了农、副、工生产结构。因而推断乙乡的生产发展速度也会加快。这个结论较为可靠。因为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生产结构,都是搞好农村生产的重要的或本质的属性。第四,类比的相同属性和推出属性之间彼此的联系愈密切,这种联系的相关程度愈高,则结论的可靠性愈大。例如,动物的心理智能活动同动物大脑发达的程度有着必然的联系,凡是具有发达大衣的动物一定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和灵巧的智能活动,猿猴的大脑发达,它的绝对重量大,它与身体重相比的相对重量也大,它与身体重量相比的相对重量也大,猿猴具有复杂的心理和灵巧的智能。现在发现生活在海洋中的海豚也有复杂的心理和灵巧的智能。应该说这个结论的可靠性较高,因为推出的属性与共有属性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第五,在类比对象中,不应具有与推断的属性不相容的属性。例如,地球与月球有许多相同的属性,如对太阳有相同平均距离,近似球形,有昼夜交替,有坚硬外壳等等。但是不能根据这些而推论“月球上也可能有生物”。因为根据测定,在月球上没有水和空气,这与生物的生存条件所要求的属必理不相容的。所以“月球上可能有生物”这一类比推理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  以上这些条件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类比推理的结论才比较可靠。如果违反这些条件,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例如基督教神学为证明“上帝”的存在,就说宇宙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正如同钟表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和谐整体一亲。而钟表有一个创造者,所以宇宙也有一个创造者,这就是上帝。这是一个为荒谬理论辩护的机械类比。  类比推理是在比较的基础上产生的。因为在进行类比推理时,总要先把事物加以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若干的相同之处,然后才可推断它们在别的方面也可能相同。但是比较和类比推理不同。首先比较不光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同时还要考虑到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在“比较”一节中,我们曾经介绍过,比较可能有四种类型,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中求同都着眼于寻求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其中同中求同的比较方法和类比推理关系最为密切。同中求同,既可以是在本质相同的事物之间寻求共同点,又可以在仅仅是现象相同的事物之间寻求共同点。事实上,只有寻求本质相同的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才可能构成类比推理。而在仅仅是现象相同的事物之间寻求共同点,则不能构成类比推理,既不能根据两个事物之间存在某些相似之处,推知两个事物之间还存在其他的相似之处。所以“同中求同”作为比较方法,可称之为“类比”,但不一定能够构成“类比推理”。至于异中求同,则是在现象、本质均不相同的事物之间寻求某些相同之处,它和类比推理的区别就更大了。  我们在“想象和联想”中介绍过相似联想,这里我们可以把相似联想、比较当中的同中求同、异中求同和类比推理联系起来考察。可以认为,它们可能形成一个密切关联的,由浅入深的思维活动过程。(当然,由联想活动不一定进入比较活动,由比较活动也不一定进入推理活动。)  类比推理在议论文写作中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论证论点。《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向齐王进谏,运用的便是类比论证的方法。类比的双方是邹忌和齐王,类比中双方的相同点,邹忌方面是“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齐王方面是“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自然也就“莫不以王为美”。然后邹忌根据“吾之蔽甚矣(自己的容貌实际上不如徐公)”,便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又如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萨克斯曾经用类比论证说服总统批准“曼哈顿工程”。1939年10月,萨克斯向罗斯福面呈了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一封长信,提醒罗斯福总统注意纳粹德国把核裂理论用于军事目的危险性。罗斯福反映十分冷淡。萨克斯于是向罗斯福讲了拿破仑的一个故事:英法战争期间,拿破仑在海上屡遭失败。这时美国一位年轻匠发明家富尔顿,向拿破仑建议,将法国战舰砍掉桅杆,撤去风帆,装上蒸气机;把木板改为钢铁。拿破仑未采纳。历史学家在评论这一史实时认为,如果拿破仑稍动一下脑筋,考虑一下富尔顿的建议,那么19世纪的历史就得重写。罗斯福听了萨克斯的故事,才重视起研制原子弹的工作。  类比推理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和比较的思维方法综合使用。比如《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其中心论点是: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真心实意、脚踏实地的实干家,需要的是勤奋学习、虚怀若谷、兢兢业业的好作风。为了论证这个论点,作者运用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典故,进行类比论证。类比的双方:南郭先生和我们的某些同志。类比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我们的某些同志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二是结局:南郭先生逃之夭夭,贻笑天下;我们的某些同志永远不懂,永远无知,在新的征途上落下来。然后又将南郭先生和我们的某些同志作了比较,指出:南郭先生仅仅欺骗了一个齐宣王,我们的某些同志却骗党、骗群众,给“四化”建设带来极大的危害。最后指出解决办法:这些同志必须重新学习,变成有知识,懂技术的内行。  类比推理既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又可以帮助我们论证论点,而类比作为比较的一种,则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形成论点,表达论点,而不能帮助我们论证论点。比如《水滴石穿的启示》中,作者将自然界的水滴石穿的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成就事业”的状况进行类比:第一,滴水要穿石,在于目标专一;我们在事业上要做出一番成绩,也必须有专一的目标。第二,滴水要穿石,就必须坚持不懈。第三,滴水要穿石,还须有一股子冲劲;我们在事业上要取得成就,没有一种拼搏精神,也就只能半途而废。这篇文章只是找到了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和所要论述的问题之间的相同点,构成类比,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得出这两者之间还有其他相同点的结论,所以其中并不存在类比论证。文中的类比,只是帮助我们从“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引申出了有关“成就事业”的几个分论点,或者说使这几个分论点的表述更为形象化。而且,严格说来,“自然现象”和“成就事业”两者之间并不属于同类事物,所以文中所用的比较,与其说是类比(同中求同),不如说的是比喻(异中求同),不过无论怎么说,所起的作用则是大致相同的。  [例文评析]
且看“人权卫士”真面目
江苏省扬州中学 杨 琛
  1989年12月20日,2万名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闯入拉美小国巴拿马。一时间狂轰滥炸,炮火连天。一向自封为“人权卫士”的美国政府胡说什么此举是为了保护美国侨民的“自卫权”。  历史在这里又一次表现了惊人的相似性。1939年,希特勒也是同样冠冕堂皇的借口侵入波兰,两者玩弄了同样的伎俩,都是突袭,同是先战后宣,但更为相仿的是希特勒装扮成德国的“救世主”,而美国政府则打扮成世界的“人权卫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入侵的借口是“人权”。于是强盗的“人权”践踏了别国的主权,“人道卫士”的双手沾满了巴拿马人民的鲜血。  众所周知,正如希特勒的目标是土地,而不是保卫卫国一样,美国政府的目标是巴拿马运河,而不是什么人权。于是美国的侨民一个没撤,却更换了人家的总统。  事实又一次撤去了“人权卫士”的假面具,使美国政府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美国政府一向标榜尊重人权,捍卫人权,自诩为“人权卫士”,并利用“人权”对别国指头划脚,而他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捍卫人权吗?  且不说他如何效仿希特勒,战争讹诈,武装侵略,干涉别国内政,践踏他国主权,就在国内也仿效法西斯,武装镇压游行示威,肆意侵犯公民权利,使暴力合法化。仅在1960—1963年三年间,为了平息国内争取民权的运动,先后逮捕了2万余人。当人民群众示威游示时,美国军警刀出鞘,枪上膛,实行法西斯式的武装镇压。不光如此,还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污蔑。事实是谎言掩盖不住的。连公民示威权都不能保障的美国政府决不是什么“人权卫士”,而恰恰是人权的践踏者,是十足的法西斯。  在美国政府眼中“人权”二字只是一个面具,一个招牌。在“人权”的幌子下,美国政府真正保护的是美国的利益,即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只要为了它,对内可以镇压屠杀,可以将军队开进校园,可以虐杀手无寸铁的平民;只要为了它,对外也可干涉、侵略,可以发动朝鲜战争,可以武装入侵巴拿马。从亚洲到美洲,从中国到格林纳达,到处都留下了侵略者的脚印。在这一点上,美国政府的不遗余力,与他的德、意法西斯同行们殊无二致。  总之,只要是为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在“人权卫士”的眼中,“人权”算什么,就是“国权”,“主权”都可以踩在脚下,而同时却能够大谈“人权”,“自卫权”。这鲜廉寡耻的“人权卫士”!  然而人民是不会屈服的。昔日的希特勒曾何等不可一世,终于还是在众叛亲离中自杀。而朝鲜半岛上,越南丛林中,美国都可耻地失败了。在巴拿马,四年级小学生拉米雷斯作了一幅画《我们终于胜利了》:蓝色海洋中,绿色国土上,冉冉升起的红日下,巴拿马国旗在这运河上飘扬。这是一个不屈民族的心声,更是世界人民的誓言,它将使“人权卫士”,使当代的法西斯颤栗、灭亡! 本文在立意、论证中主要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作者将美国入侵巴拿马和德国入侵波兰类比:同样是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同样将自己美化为救世主、人权卫士。由此,作者根据德国法西斯的失败作出预言:巴拿马必胜。在运用类比推理的同时,作者还列举美国政府对内实行镇压、屠杀的事实,揭露了它们为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可以把“人权”踩在脚下,这就是“人权卫士”的真面目。  [思考和练习]  1.阅读下列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用类比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在美国阿拉斯加涅利钦自然保护区,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消灭了。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几千只发展到4万只,但体态蠢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是因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少充足的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请进来。鹿又四散奔逃了,但却恢复了生机。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根深才能叶茂》、《行船与治学》,《说“牛”》、《树木与树人》。

根深叶茂的意思篇(3):牡丹的拒绝_牡丹的作文600字


牡丹的拒绝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瑟的灰绿……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天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呢?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开,以待她明朝游玩上院,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如今怎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是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那般浩荡。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并发出来。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我种的牡丹
对于养花,我向来只是听说却无实践。而这次,我却要亲自体验一番养花的感受了。
面对刚刚移盆过来的牡丹,我应付得有些手足无措。又是换土,又是浇水施肥,还要把楼下别人种田的沃土偷偷拿到家中给花换上。一天下来,整个人腰酸背痛,手脚发软,浑身无力躺在床上。刚想把种花这些烦人的琐事丢给爸爸妈妈,自己倒时候拿个结果去应付学校,可换个念头一想,这不正是培养我责任心和自理能力的大好机会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想罢,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起来,去观察牡丹。
仔细观察牡丹后,我发现,这个在花中不怎么起眼的小家伙,仔细观看后竟别有一番滋味:那碧绿叶瓣上还残留着刚才浇水的水滴,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几颗璀璨的钻石,四射着迷人的光彩;原本错落有致的叶瓣在水滴的点缀下,在我看来,绝不亚于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百合和香味四溢的玫瑰。
日子一天天过去,牡丹在悄悄长大。但是由于学习繁忙,很快,我对养花就没有了耐心,渐渐的我不给它浇水施肥、换土了。牡丹毕竟是一盆花,没有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时日不长,那原本洋溢着活力的叶瓣变成了枯萎的黄色,当我发现后,赶紧请妈妈帮助我想办法采取补救措施。妈妈细细端详了牡丹的叶茎,说还来得及。妈妈教我小心翼翼地松开土,修剪枯萎的黄叶,浇水施肥,打那天以后,我每天都观察着牡丹的变化。终于有一天,我发现牡丹的叶瓣渐渐由黄转绿了,别提我有多开心了。
这件事使我明白了做什么事都要有责任心和毅力,否则,即使我种的是仙人掌,到头来也会种死掉的。
心中的牡丹
“绿叶闲且静,红衣浅复深。”在诗人眼里,牡丹是那么婀娜多姿,而在我的记忆里,牡丹却远没有那么美。
爷爷爱花,不大的阳台上,各色各样的花朵临风摇曳,偶尔抚过,总可以惊飞一两只美丽斑斓的花蝴蝶。
我也爱花,蛋爱的只不过是花开放时的美丽姿态也扑鼻香味。我爱花的美丽胜过对花得怜惜。我尤爱攀枝,直至花的汁水浸入我的皮肤,染成淡淡的绯色。
一日,欣闻爷爷的好友给他移植了几株牡丹,我的脑海里不由的浮现那些华丽凄凉的诗句。待到爷爷把花放到我的眼前却大失所望,没有硕大的花朵,没有鲜叶的花叶,只有几根枯枝似的根随意地插在土陶盆里,潦倒的迎着风。还有几朵零星的花苞半闭着,才让人想起,这也是花。
“这,也是牡丹?”我迟疑了许久,才轻口说出。
“是啊!牡丹。”爷爷怜爱的抚过牡丹,语气里透出惋惜。“这花本是卖钱的,挖出来时上了根,活不长了。”
我看着那枯枝似的牡丹,心里也十分惋惜,多可惜啊!这么好的一盆牡丹,竟然看不到了。
次日,我像往常一样棒爷爷浇花,看见几只蝴蝶翩飞着,在那盆牡丹花旁。花苞绽放了,小小的,没有绿叶的点缀,孤零零的开放了。虽然迎着风摇摇欲坠。但还是坚强的保持这样的傲人姿态,颜色殷红,让人心惊。
不知道它是怎么样在一夜之间开出这殷红的花,就凭它那几乎断尽了的根?牡丹。那般美丽的花,以一个并不美丽的方式展现了了自我。没有诗文中的雍容华贵,却更加傲气凛然。
在濒临灭绝的绝境中,牡丹用生命绽放了奇迹,绽放了希望。也许花并不美丽,但在我心中,却胜过繁华万朵绽放在心头。

上一篇:沈石溪的书6篇
下一篇:黄山温泉5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