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怪大辞典】中国神怪大辞典
时间:2019-07-03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基本信息·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页码:77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
·ISBN:7010083835/9787010083834
·条形码:9787010083834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神怪大辞典》主要内容简介:一、是编所收并非狭义之“神”,举凡神、仙、鬼、怪、巫、幻之类带有“神性”者,一概归人所收范围。所谓“神性”,即人物现象之超自然性质。“鬼”之与“神”,本为一物,殷周以来,不仅连称,且为互名。大抵人死为鬼,其中所谓“聪明正直”者则为神,则神本为鬼中之“大人物”耳。乃如强魂恶鬼,为人所畏惧而谀之为“神”者,亦犹强盗可称大王,兵痞而称老总,更不在少。至于“仙”者,则或以肉身或以尸解成神者,故古人“神”“仙”二字或亦通用。《淮南鸿烈》多方士之言,数十万言竟无一“仙”字,“昆仑之丘,登之乃神”,“不食者不死而神”,其“神”正为“仙”也。人不死为仙,物不死则为精为怪,是仙与精怪本无区别,故狐精可称狐仙,花神本为花妖。巫医星相,术能通神,在上古即为人神媒介;后世或称巫觋为“半仙”,虽为乡谈,实中本质。西方诸圣,本有“金仙”“胡神”之称,传人既久,又多汉化,不惟名臣显宦身后之鬼可为阎摩,即逸人牧竖前生之灵或是佛陀。古之剑侠,肇自越女,至唐大盛。囊利器于脑内,取人头于千里,如云其击技而入圣,无宁为神仙之别才。它如妖人幻术,迹近于逸仙,甄别惟在正邪;异域灵怪,本源于《山海》,去取何分今古?凡此种种,概以“神”名,况干宝在前,例非自我也。
二、范围既大,搜取忌滥。我国民众思想向主泛神论,山川池沼、殿字屋舍,乃至豕圈鸡埘、片石孤木,无不有神灵主其间。而人死为鬼,祠之即神,穷乡僻野,所在多有,即载于卷册略具名目者,其数即以万计。又道释二典,竞尚夸诞:仙真鬼王,随口即出,菩萨诸天,动辄累牍,而究其行迹,多空无一辞。是编于此种仅具名目者,例皆不取。
三、乡贤名宦,为方志一大节目,所谓盛德不泯,义存祀典者,修其祠墓,续其香火,不惟使后人有伫想夷门之思,亦为光耀桑梓、团结宗族计;又有捍土死事者,亦往往神之以显功昭节。其间或有虚称灵迹,拟号请封者,如为民众认可,即不妨酌入本编,其馀一概略而不取。
四、行业祖师,有称为“行业神”者。尊崇祭享,不唯于宗教情绪上为一行业之佑护,亦对业内人士之凝聚、技艺之传承有相当实际作用,不宜与妖人巫觋之迷信造神等而视之。究其实质,颇类于方志之乡贤名宦:其本行业之能工巧匠即“祖师神”者,类于“乡贤”;偶与本行业相涉之帝王名臣或称“保护神”者,则类于“名宦”。诸“行业神”名目虽多,而究其“神迹”,往往阙如,或虽有神迹,率多雷同,或空挂名衔,两不相干。故兹编仅择其“神性”较著者立条,其馀则附见于有关条目。间有例外,如“菜伯喈”之类,其原因阅时自明。
五、话本小说中有神魔一门,其中角色俱为神仙鬼怪,如猪八戒、黄风怪、鹿角大仙、铁扇公主之类,如一概编入,颇为不伦。故凡与典籍及民间信仰无涉者,例不录入。即文言小说中,文人缘兴自造之神亦不少,自唐人传奇以至清季说部,此风始终不歇。文人弄笔,故为狡狯:毛颖、管城,消块垒于咏物;游仙、会真,假神女以娱情。本编亦缘神魔小说之例待之。
六、民间传说,向为民俗研究之渊薮,其中颇涉鬼神。然其枝叶繁茂,发于柯干,综其条理,多成类型。如一概编人,颇嫌重复芜杂,故仅取见于典籍而较有影响者如白水素女、陷湖龙母者收入,其馀拟出别一方式整理,俟以将来。
七、民间秘密宗教及诸种会、道、门中,神名甚多,或信口无稽,有名无实,或取自唱本,鄙俚可笑;亦缘宝卷善书,觌面无缘,间得数种,录之适以贻笑大方,略而不取,亦有藏拙之意焉。
八、高道高僧,虽于宗教史地位重要,但无神迹可言者,不录。又此种人物已有专书,读者自可检阅,编者不妨偷懒。
编辑推荐 《中国神怪大辞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录
弁言
凡例
笔划索引
音序目录
正文
附录一:真灵位业图
附录二:《封神演义》中的神谱
附录三:诸神祭诞日表
附录四:征引书目
……
序言 作为《中国民间诸神》的姐妹编,本书可能有更广泛的读者,因为本书所收神祗的范围扩大了很多。编者尽自己力量所及,把古代文献中所能找到并有一定查询价值的鬼神名目搜罗起来,经过筛选,保留了大约五千余条,从名目上看,要比《中国民间诸神》多出十倍以上;而且这些鬼神名目以辞条方式出现,更便于读者检索,所以这实际上是一部《神名大辞典》。
说起编这部辞书的起因,其实也是由于看到了读者的需要。若干年前,东瀛的一个美术史学者,大约正研读米芾的《画史》吧,对其中著录的一幅《西山十二真图》不知所指,这位认真的读者查阅了手头的中国辞书,都找不到相关的条目。“西山十二真君”一词,对于搞道教史的学者自然不算生僻,但我试着查了一下各种大型辞书,包括《道教大辞典》,竟然全都没有收入这一条。当时我想,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但关于各科目的专门辞书却还很少。在古代,经国济世的“大学问”不必说了,即便琐碎到弹棋打马、煎茶煮泉、畜猫赏蝶,也还有一些“闲人”编成笔记或类书,而且相当有体有品。相比之下,现在热热闹闹的图书市场中就看出了某些选题的单调和粗糙。专门性辞书的缺少对于那些读书爱“较真儿”的朋友是个遗憾,而对于做文字工作的先生们就不仅是自己遗憾而已了。有的《聊斋》注本沿袭旧注把本是冥府十王的“转轮王”解释成“以转轮宝降伏四方”的“转轮圣帝”;有的专著因为对“孝悌王”没有弄清楚,结果得出了出家和尚要还俗尽孝的结论;有的望文生义,把“福禄寿三星”解释成“三星在天”的参宿或心宿,把凶煞“蚕官五鬼”当成了蚕神。类似的纰漏在出版物中并不少见,难免误己误人。但尺有所短,我们也没有理由要求某一专业的专家一通百通,可是如果我们有一部关于鬼神的专门辞典,这种失误总是可以避免一些了。
说神道鬼,其价值和意义当然无法与“经济之学”相比拟,但也不是全与世事无关。
近年来民生富足,再加上旅游业的腾飞,各地修复兴建庙宇宫观的风气日趋旺盛起来。我不想评价鬼神信仰的是非问题,只是想说,中国古代的寺观文化之所以至今仍为举世所瞩目、所惊叹,是因为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多方面的文化积淀,它不仅在建筑、绘画、雕塑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显示着宗教、文学、哲学等方面的整体高度。我们看一看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菩萨和诸天的塑像,就不仅要惊叹雕塑艺术家高超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还应该钦服当时僧侣学问之渊博、思想之宽容和见识之超卓,他们确实代表着一种思想和文化高度。但我们现在能留给后人什么样的寺观文化呢?总不能只是一堆伪劣假冒的“土木形骸”吧。粗制滥造出来以骗取香火钱的“寺观企业”就不去说它了,就是一些虔心建造的寺观也往往多有疏漏。我见过台湾地区一座相当宏丽的庙宇,其中所塑的送子张仙手里所持的除了一张弓之外,还有一支箭,以“诞子”取义而应该使用“弹子”的张仙竟然变成了“小爱神”!北京大学的白化文先生近些年来特别重视佛像的“营造法式”,大约也是出于对这一现象的忧虑。说句大白话,就是“迷信”也要有“迷信的规矩”。而作为民俗学家的冯骥才先生更是发大誓愿,尽其力所能甚至所不能地“抢救”文化遗产,颠沛于是,竭蹶于是,我想他要抢救的绝不止于那些建筑和版片,而是那一种执著精进、宽容博大的民族精神吧。
文摘 插图:
邑共殡葬之。后日有人从北来云:“见渡负芦圃,行向彭城(今江苏徐州)。”乃共开棺,唯见败衣。如此异事甚多,后世屡有见之者。【北帝】即“酆都北帝”,又有“酆台北帝”、“北太帝君”等称。王隐《晋书》:“刘孔才为太山公,欲反,擅取人以为徒众。北帝知孔才如此,今已诛灭矣。”即此。颛顼亦称北帝。所谓玄冥为北帝之佐,北帝即指颛项。北极紫微大帝。【北斗】北斗崇拜在星辰崇拜中地位突出,乃因其与民生关系至密,不惟夜间可指示方向,且其运行规律对制定历法亦大有作用。故而把许多社会功用强加给它,如《史记·天官书》所说“以齐七政”,除四时、天文之外,连地理、人道亦可由北斗调整,纬书更谓其主州国分野、年命寿夭、富贵爵禄、岁时丰歉。民间俗信与早期道教吸收了这种信仰,重新调整了分工,让它专掌寿天,“北斗注死”之说遂兴。晋·干宝《搜神记》卷一o:三国吴时,道士吕石昼卧,梦上天,至北斗门下,见外有马三匹,云:“明日当一以迎吕石,一以迎戴本,一以迎王思。”吕石梦觉,自知死期将至。同书卷一五亦言梦见上天北斗门下缚某人,次日某人即死。是“北斗门下”类似于后世之冥府也。又晋·葛洪《西京杂记》: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是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而道教亦以北斗兼主人之生死寿天,《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魏书·崔浩传》:浩父疾笃,乃剪爪截发,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又有以北斗七星为七神者,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四:北斗魁第一星神名日执阴(一日报阴),第二星日叶诣(一作叶谐),第三星曰视金,第四星日拒理,第五星曰防仵,第六星日开宝,第七星日招摇(一日招始)。然同书前集二又云:祸福续命,由怙照第四天,鬼官北斗君所治,即七辰北斗之考官也。是以北斗为鬼官而主生死者,但又不同于冥官。按汉之前人或以天神主鬼魂之事,非如后世之有地狱冥府之说也。◇又有以北斗七星至下界为猪形者,《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又载僧一行禳北斗,于浑天寺置大瓮。从午至昏,有七豕至,遂置于瓮中,封以六一泥。次日,太史奏昨夜北斗不见。北京白云观藏斗姆画像,北斗即为七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