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的全诗4篇

时间:2018-11-13 来源:励志句子 点击:

篇一:[迟日江山丽的全诗]作文讲评《春天来了》(二)


  我们来分享两位妈妈的心得:
  河北—小钻风:前两天模仿《我学会了包饺子》,我和孩子共同口水创作——孩子说,我记录。成稿后,录在了手机上,儿子他爸听到,竟然说里面的句子不是儿子说的,气得儿子要我作证,把我们乐得前仰后合,真不知道如何感谢非常老师。
  山西—亮亮妈:我昨天也收到书了,昨晚和儿子研究了半天,儿子决定按非常老师说的方法开始写他的作文,自己找了原来作文中存在的两个问题:第一点是写不生动;第二点是看的书多,但写起来就眉毛胡子一把抓。
  看了这两位妈妈的发言、心得、体会,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必有进步!为什么这么讲?四个字:信解行证。做什么事情,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第一个就是信,如果没有自信,没有他信,那就不能坚持。因为有了信,所以就会老老实实地跟着做、跟着学。对小钻风这位妈妈我很熟悉,因为这位妈妈进群还不到一个月,刚来的时候说的全是牢骚话、全是问题、全是责怪自己的孩子不好。但因为有了信,所以自己改得很快。妈妈的一点点改变,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还有那位亮亮妈,也是一样。我们在课堂上、在书里都讲过:调整自己的心态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调整自己的学态。学态怎么调整?简单来讲,就是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孩子们的作文大致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写不出,二是写不动(生动),三是写得散,四是写得空。但这四个问题,需要一个一个来解决。怎么解决?希望大家帮着孩子诊断一下:孩子的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在哪里?然后再来一一解决。写不出的问题,需要用对称的思维来解决;写不动的问题,需要用“六根六尘”来解决;写得乱、散的问题,需要用“头身脚,帽衣鞋”来解决;写得空的问题,需要“作文八法”来解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说亮亮妈做得好,这样做必有进步,这是我们下的结论,这是信。在信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实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在学校里孩子喜欢哪个老师,那个老师教的科目就学得好;不喜欢哪一个老师,那个老师教的科目就学得不好,原因就在于信。佛法里讲:信为道德功源母。没有信就没有成就。所以,我们讲亲子作文也是这个道理。
  我们做妈妈的,可能自己作文也写得不太好,但可以装得很强,装得很厉害,装得很轻松,自己就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作文,多大点事啊!”大家想想,如果要写一篇作文,做妈妈的也叹气、也皱眉,那孩子会是什么心态呢?肯定会想:老妈都觉得作文难,那么我觉得难也是正常的了。孩子的作文。都是让妈妈的脸色吓怕的。所以趁孩子还小,趁孩子还把妈妈当圣母,趁孩子还信你的时候,多加一把劲,多重视一些。如果孩子再长大,到了初中了,有了个性了,有了独立性了,圣母也变剩母了,妈妈改称老妈了,对你不信了,这时你再来讲,也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这个信,非常重要,有了信的前提与基础,孩子才能与你开诚布公地讨论,才能有问题向你提出、请教,这就是解。
  第三是行。解还是知识,知识要转换成能力,那就要行。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里知道了,头脑里明白了,还要知行合一。所以就要做,要实践。在《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与《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里我们就讲,做也要经历一个僵化、固化、强化,最后到优化的过程。
  所以刚才亮亮妈的分享,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经历一个过程。有些妈妈为什么心浮意燥呢?原因就是:一上来,就想让孩子优化;听了两次课,翻了两页书,就希望孩子立马见效,那孩子不会得表扬,必定是找抽的。昨天,有一位妈妈谈到学经典,问了我一些问题,也是急功近利、心浮意燥。我是这样回答了几句话:谁能听到花开的声音?谁能看到树长的样子?喂了孩子一口奶,就想他成为大力士?恐怕不现实。拜拜佛就能保平安、得富贵?按时价,两块钱只能买一根大葱。若想着两块钱买个宝马,怕也不现实。对不?所以,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怎么样,入门比入室更重要。不要大门不入,就想直奔内室,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一定的过程,就想把作文写好,那就相当于用买大葱的钱去买宝马,是不可能的。
  最后一个过程,是证。证,就是证得,证悟。把知识转换成了能力,转换成了自己的东西。“信解行证”这四个字,不仅仅适用于写作文,在生活中、工作中,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在单位不信领导,跟领导没有亲近感,看领导怎么都不顺眼,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会有你的好下场?《三字经》中讲,学的第一步就是“亲师友”。信师友就是亲师友,亲师友就是信师友。同样的,僵化、固化、强化、优化这四个步骤,这四个过程,也不只是对于作文而言,一切学习都是这个过程。不能才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把心态摆好,学态也就正确了。心态好,学态就对;心态不好,学态就不对。
  好,下面我们继续讲《春天来了》,再发一遍原文: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小朋友们都冲出家门,去找春天。
  小草发芽了,绿绿的;小河解冻了,叮叮咚咚;小鸟飞回来了,叽叽喳喳;柳枝发芽了,摇摇摆摆。春天真是美极了!
  一阵春风吹来,小朋友们迎风放起了风筝。
  春天来了,我爱春天。
  小作文,大道理。老实说,这样的作文,难以改动一个字,写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让大家看一篇作文:
  《初春》
  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
  我起来了,起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我呼一会新鲜的空气,不自主地说:“已是春天了。”
  我们从这两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一篇字数多一些,一篇字数少一些。有妈妈问,这篇作文是谁写的啊?这也是一个小学生的作文。只不过这位小学生,我们要管他叫爷爷了,因为这篇作文取自于《民国小学生作文》。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结构: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这是“头”。
  因为本文的题目是《初春》,所以开门见山,就要写初春的太阳、初春的变化。初春的第一个信息,就是太阳出来了,周身晒得暖洋洋的。我呼一会新鲜的空气,不自主地说:“已是春天了”——这是“脚”。
  去“头”去“尾”,就是“身体”。在“身子”中,有两个对称段:一个是在园内,一个是在园外。
  园内:我起来了,走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园外: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园内与园外,两个对称段。从两个角度来思维,从两个方面来写春。而在每一个对称段里,又是以对称块的形式展开的。比如,在第一个对称段里有两个对称块,或者说是两个描写的对象——一个是花木,一个是蜜蜂。在第二个对称段中,也就是在门外,也是以几个对称块展开的——一是柳树,二是鸟儿,三是鱼儿,四是池塘。
  我们的孩子写作文,写不出或是写得不多,问题就在于对称少。换句话来说,就是描写的对象少。多加一个对象,不就增加一些字了吗?多增加一个对象,不就让作文厚重一些了吗?我们回头再看看《作文,多大点事儿——基础篇》里朱自清的《春》,字数多,是因为写的对象多。明白了吗?刚才讲字数多,是因为描写的对象多。描写的对象多,是因为有对称的思维。有了对称的思维,我们就可以用对称的形式展开。对称词、对称句、对称块、对称段一路展开,文章就厚重了。
  我们再用“六根六尘”来分析一下本文的生动性:
  头——和暖的太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还躺在床上,太阳光的暖气,把我熏得周身很舒服。——“射进来”是色法;“和暖”、“舒服”,是触法;阳光射进窗内,是眼睛看到的;感觉到暖洋洋的,是身体感受到的,是触法。一个对象——太阳光,两个感官的感受:一个是视觉的感受,一个是触觉的感受。这样不就立体、生动、多层面了吗?
  我们再来看“身子”的第一个对称段:
  我起来了,走到花园中,只见那些枯了的花木,不知什么时候,兴奋了起来,改了装束了。“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色法:眼睛看到的——枯了的花木,改了装束了;声法:耳朵听到的——“嗡嗡嗡”有声音传进我的耳鼓。不就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声了吗?画面一下子有了声音,3D动画,动漫。
  接下来两句:
  一群蜂儿在花园间飞舞。忽然那一群蜂儿停止了颤动的翅膀,一个个钻进花蕊里去了。
  对称的思维:一句是写蜜蜂飞的时候,一句是写蜜蜂采蜜的时候。还是一个道理,写同一个东西,换个角度,换个思维,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状态。动静合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春天,是动的啊!这样一写,春天那种生动的气息、灵动的画面就出现了。谁能说“写作”不是用文字作画呢?
  我走出大门,只见柳条的下梢被一阵轻风托起,一会儿又沉默下去了。那道路的两旁种着高高矮矮的树木,都争先恐后地发芽了。在这里,一开始也是两个对称句,同时也是一静一动的比较。一句是柳条被轻风托起,一句是一会又沉默下去了;一个是动的状态,一个是静的状态。我们有的孩子写东西往往会说:风一吹,柳树轻轻摆动,婀娜多姿。光会写动,不会用对称的思维来写静。要是写了动,再用对称的思维来写静,不就让文章增字又增色了吗?
  比如孩子们写妈妈,往往只是写妈妈好啊、妈妈美啊。咱们换个思维,在写妈妈好的时候,再来一段:妈妈生气时,俨然从圣母变成了母虎。不就有意思了吗?一会是圣母,一会是母虎,这才是真实的妈妈。当圣母的时候,亲亲啊,乖乖啊,心肝啊,宝贝啊。变成母虎的时候,恨不得吃了亲亲肝肝的,这才是真实的亲娘。所以说,不是孩子肚子里没货,是孩子还不太了解作文的思维。有了作文观,有了对称观,哪还需要挖枯心思、搜肠刮肚,外加百度的?有了好妈妈,不需百度娘。
  接着来看下面的:
  空中的鸟儿们,快活地飞着,并唱着婉转的歌曲。池塘里的鱼儿们,快活地游泳。白云青空以及树木的影子,都在水中荡漾。好一幅活动的图画!
  在这里最明显的是两个对称块:一个是鸟,一个是鱼;一个是天,一个是地;一个是空中,一个是水里;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对称的思维。还记得柳宗元的《江雪》吗?大家都记得,那我们就再来学另一首诗——《绝句》,看看是不是异曲同工。拿到书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103页。
  画解古诗: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画意:从大到小,从远到近,从动到静,绘出了一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旖旎春光图。
  大与小、远与近:江山与花鸟,为大,为远;燕子与鸳鸯,为小,为近。
  高与低:燕子在高处,鸳鸯在低处。
  色法、香法、触法:色法——江山丽;香法——花草香;触法——泥融、沙暖。
  诗中大小、动静、高低、形色对称着写,就相映成趣。与我们本文中天上的鸟、地上的鱼是一个原理。了解了对称,就理解了文章的思维与表达。希望大家在以后的时间里,细细地去品味《作文,多大点事儿——实战篇》与《作文,多大点事儿——提高篇》里的画解古诗。

篇二:[迟日江山丽的全诗]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江水碧绿使水鸟的白翎显得更加洁白,

山峰青翠映衬得花儿像燃烧的火一样红。

今年的春天眼看又过去了,

不知什么时候才是我回家的日子。

【注释】

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逾:更加。

欲:好像。

燃:燃烧。

过:过去。

何:什么。

【赏析】

其一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其二】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一幅镶嵌在镜框里的风景画,濡饱墨于纸面,施浓彩于图中,有令人目迷神夺的魅力。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一团旺火,十分旖旎,十分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底而愈显其翎毛之白,写得深中画理;而一个“欲”字,则在拟人化中赋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句中“看又过”三字直点写诗时节。

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此诗的艺术特点是以乐景写哀情,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它并没有让思归的感伤从景象中直接透露出来,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篇三:[迟日江山丽的全诗]关于春天的诗句_1500字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红酥手,黄

篇四:[迟日江山丽的全诗]古诗汇总——诗中日


  诗中日:
  1、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1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汉乐府:《长歌行》)
  1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1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句子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句子推荐文章

励志句子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