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故事大全4篇
一:[少年故事大全]名人读书故事:名人读书小故事大全_1500字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鲁迅
非常讲究读书方法。他提倡博采众家,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有拓宽思路,增长知识等好处。对于较难懂的必读书,他的看法是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他还提倡在“泛览”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书深入研究。在研究中,他主张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与实践相结合,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对看不懂的地方,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无论看到多久都不会懂。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也明白了”.鲁迅十分重视运用“剪报”积累材料。曾说:“无论什么事,如果陆续收集资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着名的文学家。
诸葛亮
读书方法是“观其大略”.这个方法意味者他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和开拓性。
爱因斯坦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习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和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 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和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习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习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和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华罗庚
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方法。他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句一字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要让自己来写应该怎样写……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读完的书,他一两夜就读完了。
苏东坡
苏东坡学识渊博,他有一种“各个击破”的读书法。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一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吸收,只能集中注意力了解某一个方面。比如想探究历代兴亡治乱的原因,那么就从这个角度去读;要探究史实典故,就换另一个角度,再读一遍。这个方法虽有些笨,但这样读过之后,各个方面都经得起考验。
况衡
况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孙敬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柱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车胤
东晋人车胤,年幼时好学不倦,勤奋刻苦。他白天帮大人干活,夜晚便捧书苦读。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常常没钱买油灯,书也读不成了。他为此十分苦恼。
一个夏夜的晚上,车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忆着读过的书上的内容,忽然发现院子里有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地在空中飞舞。他忽然心中一动,要是把这些萤火虫聚集在一起,借它们的光不就可以读书吗?于是,他开始捉萤火虫,捉了十几只,把它们装在白纱布缝制的口袋里,挂在案头。从此,他每天借着萤光苦苦地读书。
二:[少年故事大全]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
小学趣味学习之名人故事:鲁迅少年时代的故事
童年时代,鲁迅常跟母亲住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里,后来又到皇甫庄大舅父家里寄居。安桥头、黄甫庄都在绍兴昌安门外水乡,宽狭纵横的河流静静地流过村边。鲁迅喜欢到乡下去,他把那里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崭新的世界。因为在这里不仅可以免读深奥难懂的《四书》、《五经》,还可以同农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网的河上去划船、捉鱼、钓虾,去欣赏带着点点渔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鹅、牧牛、摘罗汉豆,呼吸清新的空气……
每逢村子里演社戏的时候,鲁迅就和小伙伴们一起摇船儿来到半个在岸上、半个在湖里的戏台前面,看武功演员翻筋斗。有时,他还和农民的孩子一起学演戏、扮小鬼。他们在脸上涂上几笔彩画,手握一杆杆钢叉跃上台去,愉快地玩耍着。
农村,对少年时代的鲁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这片自由的天地里,鲁迅不仅学到了许多社会知识和生产知识,还和农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逐渐了解了农民勤劳、质朴的性格,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段压迫、阶级剥削的血淋淋的事实。鲁迅和农民的孩子常念诵的一首渔歌中,就有这样的悲惨的句子:“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两天不下河打渔),饿得发白;一日七升,一日八升,两日勿落,要哭出声。”这些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鲁迅知道农民“是毕生受着压迫的,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
三:[少年故事大全]崇善向上的少年小故事_800字
“人之初,信本善“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都会有善良的一面,有些人看似冷漠无情,其实心里的感情是多姿多彩的。真善美的一面人人都有,只是一些人的真善美的一面没有被激发出来。 才显得冷漠,其实每一个人的感情是平均的,只是释放出的感情不一样罢了。只有我们崇敬善良,才会被善被善良给予善良,人人都应该拥有。然而,现在的世道上却被自己的自私心理所蒙蔽了心中的善良,如今,人在拥有发达的科技时,也同时在毁灭自己的道德。如今,大多数人不太明白团结的力量。拥有了发达的科技,人们不再考虑别人的反驳,只是一味地逆行。忘记了善良,其实世界上善良的人少了许多。不善良的人却又增加了许多。当一位老人摔倒时,没有一个人敢勇敢的站出来给老人扶一把。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我们变的自私,自以为是!为什么,善良是一种毒药吗?不,善良是一种道德,只有善良才能成就我们的一生。如今我们这些少年,生活在发达的新中国,却不知旧中国的苦难。 我也曾听过一个故事:在一条宽阔的马路上,一位年长老人缓缓走来。突然,一位年轻小伙急速的奔跑而来,一下撞到了这位老人,而这位年轻小伙却悄悄地离开了。忽然,另一位年轻人不顾自己会承担什么责任,但是在善良的劝导下,他扶起了这位老人,带去医院。其实,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蕴意深刻:这位年轻小伙去扶起这位年长老人,可能会被老人误会。但是他不在乎这一误会,因为善良感化了他。如今社会的人,也就是怕事,所以没有了善良。只有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别人,别人才会明白。 我们虽需要善良的帮助,但是却不能将善良进行的太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良是否用的好,全靠我们的自己。我们来做善良的主人翁吧!
五年级:吴秉峰
四:[少年故事大全]四好少年成长故事_650字
四好少年成长故事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四好少年成长故事》。
“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个让人心生幸福的年份,2009年10月,在少先队建队60周年之际,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希望全国少先队员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争当热爱祖国,理想远大的好少年;争当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好少年;争当品德优良,团结友爱的好少年;争当体魄强健,活泼开朗的好少年;时刻准备着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同学们,争当四好少年必须要学会低碳生活。现在国家倡导低碳,特别是节约用水。你们想必已经知道云南现在遭遇百年从未有过的大旱灾,井水、河水全都干掉了。土地干的裂开了,那河水以前里面的鱼呀,虾呀,全都被晒干了,卡在了泥块里。由于缺乏水源,就连六七岁的小孩子每天五点钟都到几十里甚至几百里的地方去挑水,来维持生活。
同学们,你们可能不知道,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三是咸水,是不可以喝的,淡水只占到百分之七,而在这百分之七的淡水中,只有百分之零点八的淡水才是可以喝的。同学们,请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水。节约一滴,从我做起。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一天不喝一滴水,是什么滋味。灾区的人们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你们一个星期只用一勺子水洗一次澡,那又是什么滋味。
同学们,四好少年不是梦,只要努力,在座的你我都能够实现!今天,我们是株株幼苗,在学校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明天,我们便是根根栋梁,撑起祖国大厦,使它更加繁荣富强!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谭市四年级:马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