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于质实5篇
孝在于质实篇(一):孝在于质实作文
【篇一:孝在于质实——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有感】
孝,是春雨,润物细无声;是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古有香九龄帮父温床,花木兰替父从军……现有黄凤推父治病,邵帅捐髓救母……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事迹,温暖着我们。
黄凤的爸爸因为外出打工,从楼上摔下来,就再也没有站起来;妈妈也因为巨大的压力而离家出走,给黄凤留下来的是高位截瘫的爸爸和双目失明的奶奶,那年黄凤只有6岁。6岁的黄凤虽然很小,但是她却悄悄地做了一个决定:她要推着这个家继续向前走。当她得知上海的医生也许能治好爸爸的病时,她不顾长途的奔波劳顿,推着爸爸步行走了五百多公里到达了上海。对于爸爸和奶奶来说,她就是天,她就是一切。
有一个人在得知外出打工的母亲得了白血病的时候,在得知骨髓库里没有符合母亲骨髓的骨髓时,他毅然站了出来说:“我给我妈捐献骨髓。”他就是邵帅,是一个阳光、帅气、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孝顺的心的男孩。当时,邵帅年迈的姥姥已经心力交瘁,于是做饭和送饭的任务就落在了邵帅的身上。每天光坐公交车就要八、九个小时,往返八十多公里。他觉得这是一种历练,能让他在挫折中勇敢地站起来。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从小学画的邵帅也没有放弃对绘画的热爱。
充满孝心的他们坚强、勇敢、乐观、独立。在他们照顾父母的时候,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还在爸爸妈妈的怀中撒娇呢,可我们却还身在福中不知福。在爸爸妈妈的眼中,我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而他们是天、他们是一切。
孝心传递着孝德的思想,延续着感恩的希望。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怀着一颗孝心,一起行动起来吧。
【篇二:孝在于质实】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课堂上学到这一句时,我并没有多大感触,直到寒假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了它的含义。;;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趴在沙发上背诵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当背到“孝在于质实”这一警句时,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望向了阳台上那个正忙着洗衣服的身影。平日里,妈妈每天除了上班、做家务,还要辅导我和表哥两个人的功课;碰上休息天,妈妈也不得闲,一大早就忙着洗衣服、晒被子、拖地板。而我,虽然总是最后一个吃完,但每次都是搁下碗筷,抹抹嘴巴,就心安理得地自己看书、玩游戏去了。;;
想想自己都快12岁了,却还没实实在在地为父母做过什么事,不禁有些脸红。
帮妈妈做点什么好呢?我扫了一眼餐桌上还没收拾好的碗筷,顿时有了主意,哈哈,就帮妈妈洗碗吧!
想到这里,我一骨碌翻身爬了起来,放下书本就开始收拾餐桌。我端着碗筷走进厨房,把碗筷放进了水槽里。开始洗碗了,我先在抹布上挤了些洗洁精,并把它冲湿,接着左手拿碗,右手拿抹布,认认真真地擦了起来。我抹得很用力,生怕擦得不干净。擦了洗洁精后的湿碗很滑,为了不让碗掉下去,我的左手便使劲地抓着碗。;;
一个、两个……等我把碗一一抹净时,我的手臂都酸了,手指也有点僵硬了。哎,洗碗也这么累人!
这时,我听见爸爸回来了,妈妈正悄悄地对他说:“你瞧,咱家儿子长大了,会主动做家务了。”“是啊!是啊!儿子大了,我们可以享福喽!”爸爸说完高兴地笑了。
听了这番对话,我开心极了,整个人仿佛充满了力量,手也不酸了。我打开水龙头,用清水把碗一个一个仔仔细细地冲了一遍。
冲完后还把碗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最后才放心地放到了碗架子上。碗洗好了,我又拿起筷子,放到水龙头下仿照妈妈的样子用两只手搓了一会儿,然后把它们放进了筷子篓里。最后,我把抹布洗干净拧干,摊在了灶台上。;;
望着这些洗得干干净净的碗筷,想到爸爸妈妈欣慰的笑脸,我暗暗下决心:以后,我一定要帮爸爸妈妈做更多的家务活,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篇三: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作文】
尊敬的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五(3)班的陈泽祖,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同学们,看看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想想现在人们的一些作为: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把他抚养成人,可是当他成家立业之后,却将父母断然抛弃,让父母孤苦伶仃的艰苦生活,父母费尽心血地将他们培养成才,可是,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却认为父母地位低下,而毫不留情的不认双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妻儿对父母不闻不问……这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是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听到,或者我们的父母就在做的真实情形。
从婴儿的“哇哇”坠地到哺育他长大成人,父母们花去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乃至大学,又有多少老师为他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点亮着他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否你在父母劳累后递上一杯暖茶,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他们往往为我们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到那缕缕银丝,那一丝皱纹。孝心是要用实际行动去报答的。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愿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同学的关心支持,感谢学校给予的机会。感恩,不是一句话,不是一个词,是一件事,一件在心中隐藏而清明的事。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幼稚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在幼稚;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不可弥补。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在尽“孝”,是知恩图报。
报答父母的恩情不是一天两天都能报答完的,而是一生一世也报答不完的,自从开展孝雅活动以来,我每天坚持做到自查一次不雅行为,为父母承担一件家务劳动,得到父母的关心时对父母说句感谢的话,通过实际行动,父母说我长大了,对他们有孝心了,同时我也被评上了“孝雅小名星”,真是两全其美。同学们,让我们都来争当孝敬小名星和雅行小名星,为父母尽一份孝心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孝在于质实篇(二):孝谈古今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题记
自古以来,孝可撼天,可动地。从孝感苍天的虞舜只三国时期哭竹生笋的孟宗,实乃大孝之道。犹记得那三国的孟宗之因母亲的念想竟顶着寒风,冒着霜雪多月去寻,但都“宗无计可得。”便无颜去面对母亲。“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
孝在于质实篇(三):古文人生哲理名言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2、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清·程允中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3、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5、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8、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9、人学始知道,不学亦徒然。
10、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1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12、轻诺必寡信。——《老子》
13、老当益壮,穷且益坚。
1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15、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1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
孝在于质实篇(四):爱与孝作文
【篇一:爱与孝】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也许我们如今正值青年,“迟暮”,我们似乎还不曾忧虑过。
走在小区的路上,有一位老妇人,恰是正午,她却仍穿着冬日的大棉袄,脚上是一双布鞋,似乎是洗得发白了,却也干净,想来儿女也应该照顾得不错的。她的背佝偻着,几乎弯成了一个90°,只好拄着一根拐杖缓慢地前行。许是我注视得太久了,她抬起头对我微笑,枯黄的脸也因此又多了许多皱纹。这个表情普通,却让我想到了我的奶奶。
我小时,奶奶却已老了。她每每都左手牵着幼小的我,右手拄着拐杖在路上散步,遇上熟人便笑着打招呼,笑得满脸皱纹,却多了几分慈祥。我长大了,奶奶也更加年迈了,爸妈忙着工作,奶奶便住在了姑姑家。
姑姑、姑父都是孝顺、细心的人,奶奶自是被他们照顾的很好。可奶奶却常常给姑姑不断地“找麻烦”。一大家子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半开玩笑的说,她真是越老越不懂事了,我却觉得身为一个老人有她不可说的可悲之处。
人老了,便身不由己。奶奶年纪大了,大小便失禁,姑姑要帮她换纸尿裤,她百般不配合;有帕金森综合症,姑姑不要她做事,她却偷偷摸摸都要做;帮她买了轮椅,她不要我们推她下楼,却自己偷着乘电梯下楼……每每说到这些,姑姑总是又气又无奈。可谁又能想到奶奶心中的苦楚和无奈,她突然间意识到她的无能,她吃饭需要人伺候,她走路需要人搀着,她甚至连上厕所都要人帮忙,她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给儿女增添负担,这种无力感,这种对自己能力丧失的恐惧感,怕是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责备对她造成的影响。古语云:“出入扶持需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这,似乎是孝道的标准,可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孝吧,他们要的是爱啊。老人们不需要多好的衣服,多好的食物,他们只需要多点人陪陪他们,听他们讲讲他们的曾经,跟他们讲讲他们的老友如今的故事,让他们陪着看看儿女幸福的家庭。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对于老人,爱他们,记着他们,多陪陪他们就是最好的孝顺方式。
常回家看看,一首老歌,也唱出了孝与爱的关系,只有爱才是最好的孝啊!
【篇二:爱与孝】
孝,简简单单:孝是报答,是母亲节的一束康乃馨;孝是耐心,耐心听取父母
孝在于质实篇(五):如此动人的情
有这样一个人,时而对你温柔体贴,时而对你严厉无比;有这样一个人,从不说爱你,却会陪着你笑,会抱着你抚平你的忧伤,从未离开你的世界直至死去;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它都绝不会嫌弃你;有这样一个人,无论你是牙牙学语的婴儿,还是成熟稳重的成年人,他都依旧会在你耳边叮咛、唠叨。它的名字叫“父母”,它对你的情叫“亲情”。
亲情,一个朴素的名词,却蕴含着让天地都为之动摇的力量,那是怎样的情,去世的妈妈的录音竟唤醒了昏迷了18天的婴儿,那句“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至今都令人泪如雨下;那是怎样的一种的情,一位老人冒死也要冲进震后危房,只为抢出十岁亡孙的相册;那就是这样的情,可以感天地、泣鬼神,它如涓涓的细流,如灿烂的阳光,如黑暗中的灯塔,带给你无可替代的温暖与幸福。
如此动人的情,如此让人依靠的情,可又有多少人都留下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呢?毕淑敏说:“我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病去作文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转,不如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的确,每个人都想孝敬父母,都盼望着自己功成名就、衣锦还乡。可是,他们却忘了人生是短暂的,忘了时间是残酷的,忘了生命是脆弱的。当你忙完了生活与理想,却发现中能守着挂在墙上的遗像静静地想象父母孤单在家,盼望你早点回家的那种凄凉,那时的悔恨换来的也不过只是长长的叹息罢了。
父母总有一天会迟迟老去,它不会理解你到底在干什么,只知道眼睁睁地盼望你回家。亲情是伟大的,它无法用金钱、权势、地位来权衡。它就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向父母撒娇的温馨;它就是简简单单的一家人去公园散步的惬意;它就是一家人坐在家里吃着家常菜,看着电视,聊聊生活中的趣事时的快乐、幸福。
亲情,如此动人的情,有着乐音的优美,有着泉水的甘甜,有着阳光的温度。愿如此动人的情不再会有“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因为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情在于真心,不在于物质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