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10篇

时间:2018-11-09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一:名人故事:孔子为何喜欢颜回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这八个字,据说是孔老夫子叹惜他的学生颜回的。颜回英年早逝,几乎使孔子痛不欲生,连呼“天丧予,天丧予!”有跟随他的弟子问,老师你真的那么悲痛吗?孔夫子回答说,不为像颜回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孔子不假思索地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有怨气不发到别人的身上,也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英年早逝,现在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夫子自己最喜欢的,毫无疑问的就是颜回。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颜回?只要看看他是如何称赞颜回的,也就可知一个大概。
  在孔夫子的弟子中,颜回大概是家庭比较贫困的一个。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是自得其乐,对此,孔夫子就赞不绝口,连声说“贤哉回也”。就是这样一个出身贫困的孩子,学习却是相当刻苦。孔子说:听我讲述而始终聚精会神不开小差的,大概就只有颜回一个(“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直到颜回去世之后,孔子还说:“死得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前进,从未看到止步。”颜回真可谓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典范了,这样的学生,大概没有一个老师不喜欢的,孔夫子当然不会例外。
  孔子从教,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反对死记硬背,此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第七》)。在这一方面,颜回大概也做得不错。用子贡的话说,叫做“回也闻一以知十”。对于孔夫子的学问,他能够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一以贯之,不仅仅是举一反三了。孔子所谓的学习,其实也不仅是读书。“学而时习之”的“习”,以我之肤浅理解,有实习或践行的意思。一个“仁”字,在孔子的学说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颜回问仁,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孔子说得具体些,孔子就说了四个“非礼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说:我虽然愚钝,也要践行这些教诲。应该说,颜回确实做得比较到位。在他的同门中,几乎没有一个被孔子誉之为“仁”的,有人问了,孔子也答之以“不知其仁”。颜回却是一个例外,而且评价相当之高。孔子说其他人只是偶尔想到仁德而已,颜回则是长久不违仁德的,算得上是将一个“仁”字“落实到行动中,溶化在血液里”了。
  对于孔夫子的学说,颜回佩服得五体投地,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做“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孔子说:颜回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对他说的话,没有不感到心悦诚服的。这句话是批评还是褒扬颜回,大概谁都能够体会得出来。由此透露一个信息,对于孔子说的,颜回只会洗耳恭听,点头称是。孔夫子大概也感觉到这未必就是好事,所以曾经偷偷观察,发现他私下与别人讨论时,对孔子的话也很能发挥,于是说“回也不愚”。但也仅此而已,对孔子说的话,颜回绝对不会穷根究底,提出质疑,更不会像子路那样敢于表示不悦,甚至与之辩说,即使孔子说的话自相矛盾,也不会表示疑惑。
  综上所述,都是孔夫子喜欢颜回的缘由,有的顺理成章,有的不很健康。《论语·子罕篇第九》云:“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毋意便是不随意猜测;毋必便是不主观武断;毋固便是不拘泥固执;毋我便是不自以为是。这“四绝”是有道理的,颜回也做得不错。在孔夫子的弟子中,以德行着称的只有三人,颜回则排第一(其余两位是闵子骞和冉伯牛),甚至被称之为“复圣”。在孔夫子的眼中,颜回或许是完美无缺的。但以我之见,颜回最大的缺点,就是孔夫子说的“四绝”(尤其是“毋我”这一条)做得太好,“克己复礼”也“克”得太过,因此失去了自我,只能成为一个复制品。颜回去世时的年龄,有说三十一岁的,也有说四十一岁的,他之所以“苗而不秀,秀而不实”,没有留下足以为人称道的业绩,除了英年早逝,这个因素也不可忽略。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二:教育家名人故事:孔子及其弟子的两则故事


  1、孔子误会了颜回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2、树德与树怨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刑。
  卫国君臣发生动乱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善于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总是会多构成怨敌。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三:哲理故事——孔子小故事


  话说孔子东游,来到一个地方感觉腹中饥饿,就对弟子颜回说:“前面一家饭馆,你去讨点饭来”颜回就去到饭馆,说明来意。
  那饭馆的主人说:“要饭吃可以啊,不过我有个要求”颜回忙道:“什么要求?”主人回答:“我写一字,你若认识,我就请你们师徒吃饭,若不认识乱棍打出”颜回微微一笑:“主人家,回我不才,可我也跟师傅多年。慢说一字,就是一篇文章又有何难?”主人也微微一笑:“先别夸口,认完再说”说罢拿笔写了一“真”字。颜回哈哈大笑:“主人家,你也太欺我颜回无能了,我以为是什么难认之字,此字我颜回五岁就识”主人微笑问:“此为何字?”回曰:是认真的“真”字。店主冷笑一声:“哼,无知之徒竟感冒充孔老夫子门生,来人,乱棍打出”
  颜回就这样回来见老师,说了经过。孔老夫子微微一笑:“看来他是要为师前去不可”说罢来到店前,说明来意。那店主一样写下“真”字。孔老夫子答曰:“此字念‘直八’”那店主笑到:“果是夫子来到,请”就这样吃完喝完不出一分钱走了。颜回不懂啊,问曰:“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字念‘真’吗?什么时候变‘直八了?’”孔老夫子微微一笑:“有时候的事是认不得‘真’啊。”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四:教育家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着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4、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五:我敬佩的人_400字


  我敬佩的人是孔子,他是舂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穿他又弟子三千,当中优秀的七十二人。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痛饮时,发现泉水边的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非常讨厌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和一口“盗泉”里的水。
  还有一次,他最得意的弟子好不容易找回了一点米,便赶紧埋头做饭。孔子看见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等颜回请他吃饭时,孔子说:“我刚才梦见父亲,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父亲。”颜回敢忙说;“不行,这米饭不干净。做饭时,有灰尘掉入锅中,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来吃了。”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就对弟子们说:“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一定判断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太难了。
  这就是我敬佩的人,他一生都在学习,并且为人正直,我一定要多多学习他才行啊!
 
    湖南衡阳集兵小学五年级:冯致玮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六:成语故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_250字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教育他的学生向颜回学习,不要追慕富贵与享受,用心读书。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一天到晚吃得饱饱的没有事可干,不去用心思考问题,那就没有造就了。下棋的人虽然悠闲但也要用心,比起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来强多了。
  【典故】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
  【释义】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闲人
  【相近词】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成语举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与朋辈优游谑浪,炳麟亦不为也。章炳麟《与袁世凯书》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七:教育家名人故事:孔子_1200字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  冉有曾告诉过孔子:“不是不喜欢你讲的道理,就是实行起来力量够不上呢。”孔子说:“力量够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来,也还罢了;可是你现在根本没想走!”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个痛快人,孔子曾说他三言两语就能断明一个案子。有一次,孔子开玩笑地说:“我的理想在中国不能实现的话,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着我的准是仲由了。”子路当了真,便欢喜起来。孔子却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没有什么可取的了!”这就是子路的脾气。孔子对他们说的话,都是对症下药.  孔子对其他弟子也同样有中肯的批评。颜渊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为颜渊太顺从他了,便说道:“颜回不是帮助我的,因为他对我什么话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可是子贡就有陷于一偏的倾向,所以他就批评子贡说:“你只是个器具啊!”子贡问道:“什么器具呢?”孔子说:“还好,是祭祀时用的器具。”意思是说,从个别的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具,却没有注意到全面的发展。  孔子注重启发,他善于选择人容易接受的机会给予提醒。他说:“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也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譬如一张四方桌在这里,假使我告诉他,桌子的一角是方的,但他一点也不用心,不能悟到那其余的三只角也是方的,我就不会再向他废话了。”  孔子又往往能使人在原来的想法上更进一步。子贡有一次问道:“一般人都喜欢这个人,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不够。”子贡又问:“那么,一般人都不喜欢这个人呢?”孔子说:“也不够。要一切好人都喜欢他,一切坏人都不喜欢他才行。”孔子也常常以自己虚心的榜样来教育弟子。他曾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什么的,我不过是喜欢古代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很勤恳、很不放松地去追求就是了。”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人死了以后怎样,孔子说:“活着的问题还没解决,管死了以后做什么?”子路又问:“该怎样对待鬼神?”孔子说:“对待人还没对待好呢,谈什么对待鬼神!”孔子就是这样看重实际问题,而不喜欢空论的。孔子也很少谈怪异、武力、变乱、鬼神。在做人道理方面,如果提得太高而不切实,孔子也是不许可的。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啊,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八:孔子,你错了_1500字

  夜,静悄悄的。
  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脑海中仍然翻腾着一个问题:“颜回为什么要承认他吃了米饭呢?”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际,一道光束射入我的眼中,使我沉沉地睡去……
  等我睁开眼,发现我并没有躺在床上,而是躺在一块大石头上,四周一片荒凉。“咦?这是什么地方,我怎么会在这儿呢?”就在我疑惑时,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人正在引火煮饭,我急忙向他走去,希望从他那儿打听出这是什么地方。
  当我走到他近前时,着实吃了一惊,原来他是一个身着古装的男人。这时他也看见了我,并且看上去也很吃惊。“你是何方之人,怎么会来到此地?”他突然发问。我急忙答道:“我是生活在21世纪的人,至于怎么会来到这里,我想可能是碰到了时间隧道吧!”“什么时间隧道,什么21世纪,难道你是未来的人类?”“不错,请问这是什么地方?您又是谁呢?”他顿了顿,答道:“这是陈国,我是颜回。”“颜回?你就是孔子的最忠诚的弟子了。”“哎,渐愧,渐愧,什么最忠诚?如今我的教师都7天没吃饭了,有我的这个弟子又有何用?真真是苦了恩师了。不过还好,刚刚在山下找到一点米,真是苍天有眼,我师傅又有饭吃了。”说完,他长出了一口气。
  “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这是春秋时期。嘿!正合我意,这次我一定要向孔子问个明白。”想到这儿,我露出了笑容。“颜回叔叔,你真是个好人,我也帮帮你吧!”“啊,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从他手中接过勺子,与他并排蹲下。“颜回叔叔,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请说。”“你为什么不和其他弟子一起走呀?”“哎,我怎么能那么做呢?身为弟子应时时陪伴在师傅左右,再说师傅年岁已高,我怎忍心离去?”正说着,只见几片草灰飞落到了米饭上?quot;哎呀!不好!“文中的情形立刻展现在我眼前。我刚想阻止他,可已来不及了,颜回伸手把几个弄脏的饭粒放进了嘴里,”哎,可千万别脏了师傅的饭。“看着他那小心的样子,我心中真的很不平:“孔子呀,孔子,如果你此刻在这里,你还认为颜回骗了你吗?”
  黄昏将至。
  尽管颜回的肚子咕咕直叫,可他还是一直等着孔子回来。这时在大路的尽头出现了一个身影,我定睛一看,那,那不正是孔子吗?颜回这时也看见了,他急忙起身,小跑着奔向老师,我也走了上去。
  等到了近前一看,只见颜回搀扶着一个老者,这老者白发长须,眉宇间透着一股威严之气。孔子看到我,停住脚步,眼睛瞅向颜回,颜回会意,向孔子介绍了我。孔子听完,大叹一声,道?quot;世间之大,无奇不有啊!“说完他便坐在了一块大石头上。
  “颜回,饭好了吧?快快拿来,我刚才梦见了亡父,我想祭奠他老人家。”“师傅,”颜回答道:“刚才有几片草灰掉在饭上,我想扔掉不好,就抓来吃了。”“哦,果真如此?莫不是你偷吃了吧?”“师傅,我……”颜回说到这儿,脸红了,好像他真的偷吃了一样。我看到这里,沉不住气了,腾的站了起来,说道:“孔老先生,您不认为您太委屈颜回叔叔了吗?说实话,您应该比我更了解颜回叔叔,他不顾个人安危,留下来照顾您,这种精神比起您的其他弟子不知强了多少倍?难道他会为一件小事而欺骗您吗?希望您能原谅我的直言不讳,不过这的确是事实呀!”说完,我长出了一口气,满以为孔子听完会原谅颜回,可没料想,孔子听完后勃然大怒,头发上指,手指颤动:“你,你是什么人,竟然敢如此教训我。颜回,你竟敢叫一个毛孩子这样说为师,真是大逆不道!你马上走,以后你不要叫我师傅,我也没你这个徒弟!”“师傅,徒弟怎么能走?我走了谁来照顾你呀?”“我不用你照顾,你要不走,我就走。”说完就要起身。“好。好,我走,我就走,您可千万别生气了。”“颜回叔叔,我和您一起走。”说完我拉起他的胳膊向东走去。颜回一步三回头,希望老师能改变主意,可孔子依然背着我们坐在石头上,动也不动。
  夜色已浓。
  我躺在破庙中,颜回叔叔则站在庙门外,望着远方,他一定又在想念他的老师了。白天发生的一切又展现在我的眼前。“哎,颜回呀颜回,你虽然诚实却不懂处事之道,不知什么该说与不该说,结果事与愿违,可悲,可怜。”想着想着,我在恍惚之间入了梦乡……
  突然,铃声大作,我一个激灵从梦想中惊醒,睁开睡眼,一切如初。“咦,我怎么又回来了?”“什么回来了?你去哪儿了?”妈妈一脸迷惑地看着我。“,哦,原来是一场梦呀!我还以为……”我吐了一下舌头,笑了。
  一切已经过去,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九:孔子和学生_550字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作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种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有一次,学生子夏问孔子:“颜回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颜回的信用好极了,我不及他。”子夏又问:“子贡这个人又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子贡嘛,挺聪明的,我不及他。”子夏接着问:“那么子路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路的勇敢,远近驰名,我不及他。”子夏再问:“那么子张又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张严谨庄重,我不及他。”
  子夏越听越糊涂,忍不住问:“老师说的话真叫人疑惑,既然他们都各有长处,而且比您还要了不起,那他们为什么还要跟您学习呢?”孔子和颜悦色地告诉子夏:“颜回很守信用,但不懂得变通;子贡聪明,但他不够谦虚;子路很勇敢,但宽厚、忍让方面仍待学习;子张处事谨慎,为人严肃,可是旁人却不容易亲近他。他们虽然各有优点,但都还要不断学习啊!”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
  孔子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其中有的学生又去教学生,培养了很多人才。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人对孔子十分尊敬,称其为“万世之师”。
 
    四年级:1154143793

孔子与颜回杀妻的故事十:观《孔子》有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想必许多的人都懂吧,而这句至理名言就出自我国一位着名的大思想家,孔子。
  孔子,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逝世,享年73岁。一直以来,他都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治国,充分的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
  26日那天,我们观看了电影《孔子》,再一次领略了这位伟人的一生,在这部电影中,有许多感人的场面,无不让我们为之所动,公元前六世纪的时候,孔子受到鲁定公的赏识,从一个普通的人不断晋升,这使他的理想抱负得以实现,可是,世事却没有那么顺利,独霸朝纲,一心想要谋权篡位的三桓认为他已经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便处处与他对着干,最后终于被赶走了,鲁国举行郊祭那天,窗外下着大雨,当他一直靠在窗口,等待着给自己送祭肉时,祭肉却久久不来,也就意味着,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于是,他便开始了自己的周游列国的漫漫长途,尽管他离开了鲁国,可心里却是时刻刻都在想着自己的国家,当知道鲁国遭遇危难时,他毫不犹豫,就让自己的弟子冉求回去了,冉求终于不负众望,成功的平定了叛乱,平定以后,他一心想着要把自己的师傅接回鲁国,终于在孔子68岁时,把他迎回了鲁国,但一直到他去世,也始终没有再被重用,最后只能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弟子身上。
  在这部影片中,有许许多多的场景都让人很感动,尤其是孔子强烈的爱国之心和他的弟子们对他和儒学的忠诚,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颜回,他是孔子的一面镜子,能客观的说出他的好与不好,只是,可惜的是,他还很年轻却与世长辞了,那天,孔子和弟子们周游列国,在到达一片冰川时,孔子和众弟子坐在前面的马车上,颜回拉了一车的竹木简紧跟在后面,突然,冰裂了开来,有人马上大喊一声:“快走啊。”众人都加快了速度,总算逃离了危险,可是,颜回还在后面,他没来得及逃走,便与一车的书一起落入了水中,大家都很着急,在上面不停的喊着他的名字,正在大家都以为他已经去世的时候,他突然从水中冒了出来,手里还抱着几本书,孔子见了欣喜若狂,急忙喊着:“回,你快上来。”可是,颜回却把手里的竹木简丢到了地上,自己又一次潜下水去,孔子撕心裂肺的吼叫起来:“回,你快回来啊!”终于,颜回又一次潜了上来,:“回,快,上来吧!”“不行,夫子,下面还有好多书呢!那都是你毕生的心血,怎么能丢了呢?我再去捡上来。”说完又不见了踪影,“不,回,那些书我不要了,你上来吧!”在水中,颜回不断的寻找着书籍,紧紧的抱在怀里,岸上的人还在继续呼喊,可是,他再也没有力气了,他沉入了水中,无论大家再怎么呼喊,他也没有再上岸。孔子在岸上悲痛欲绝,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失去了,可是,他的精神实在令每一个人敬佩,他爱学术胜过爱自己的生命,他是伟大的。还有他的弟子子路也是一位真正的大英雄,他为了救卫国幼小的皇子而丧失了性命可即使到了生命的垂死关头,他也还是要做一个君子,他坚定的说:“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整理好了自己的衣冠,英勇就义,他同样也让人敬佩。
  这部电影,真的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尽管孔子到最后并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用心,他的仁爱。并且,他的主张是十分正确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思想后来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原因。
  我们将永远的记得这位圣人!
  千秋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黄妙娟

上一篇:成长名人故事8篇
下一篇:匹若曹6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