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杀三士9篇

时间:2018-11-08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第一篇一桃杀三士:名人故事:两桃杀三士_900字


  齐国的相国晏婴眼见恶势力扩张,内心十分担忧。为了国家的安定,晏婴决定寻找机会除掉这三个勇士。可是凭他一个书生怎样能么能杀掉国王信任的三个武士呢?有一天,齐国的邻国鲁国的国王来访,齐国国王在王宫设宴款待他们一行。晏婴、三勇士和文武百官都列席作陪。晏婴见三勇士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骄态,心中便有了主意。宴席进行到一半,晏婴上前奏请国王,让他到国王的花园里摘些桃子来宴请贵客,国王同意了。于是晏婴到王宫后面的花园里摘了六个桃子回来。这六个桃子,两国国君各吃了一个,两国的相国各吃了一个,最后剩下两个桃子。晏婴提议国王,让两旁的文武官员各自报功,谁的功劳大就把桃子赏给谁。
  国王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增加宴会的喜庆气氛,便要求他的文武官员各自述说自己的功劳。这时,三勇士中的公孙捷首先站出来说:“从前我陪国王打猎时,曾亲手打死一只老虎,解了国王的围,这算不算功劳大?”晏婴说:“这个功劳大,应该受赏赐。”于是,国王赏给公孙捷一只桃,公孙捷感到很得意。
  三勇士中的第二位勇士古冶子见状,抢着站起来说:“打虎不算什么,我当年在黄河的惊涛骇浪中杀过一头大龟,救了国王的命,这功劳可不比公孙捷小。”国王听了,觉得他说得很对,于是把剩下的桃赐给了第二位勇士。
  这时,三勇士中的最后一位田开强坐不住了。他牢骚满腹,讲述了自己领兵攻打敌国,俘虏敌人五百多人,为国家强大立下了赫赫战功。然后问国王,他的功劳够不够大。国王无奈,安慰他说:“你的功劳确实很大,可是你说得太迟,桃子已经没有了,下次再赏赐你。”
  田开强听不下去,觉得自己为国征战反倒受了冷落,而且在众目睽睽下受到侮辱,气愤之间,当场拔剑自刎而死。第一位勇士公孙捷见状,也拔出剑来说:“我功劳小而受到赏赐,田将军功高而没有得到赏赐,这确实不合情理。”说话之间,顺手一剑也自杀身亡。这时,剩下的勇士古冶子跳出来说:“我们三人曾经发誓同生死,今天他们二位已死,我怎么能独自活着呢?”说完,也自杀了。
  说话之间,三位勇士都自杀身亡,齐国的国王连阻止都来不及,所有的来宾也都吓得目瞪口呆。晏婴以他的智慧,仅仅用了两只桃子,就杀掉了三个英勇的武士,巧妙地除掉了国家的隐患。

第二篇一桃杀三士:2009年高考语文备考:利用成语复习古汉语

  -用成语复习文言实词
  下列成语中包含了文言实词(括号前),在括号里写出释义:
  不易(改变)之论、不刊(删改)之论、不过尔尔(如此)、无可适(去)从、以己度(推测)人、质(询问)疑问难、登峰造(至)极、怨天尤(责怪)人、缘(攀援)木求鱼、引(拉长)吭高歌、寡廉鲜(少)耻、家徒(只有)四壁、尸位素(白)餐、不学无术(本领)、如释(放下)重负、不速(邀请)之客、不期(约定)而遇、文(掩饰)过饰非、出类拔(超出)萃、蔚为大观(景象)、寄人(依附)篱下。
  -用成语复习一词多义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用成语复习通假字
  一暴(曝)十寒、拨乱反(返)正、层见(现)迭出、食不厌(餍)精、博闻强识(志)。
  -用成语复习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风起云涌、豆剖瓜分、蚕食鲸吞、口诛笔伐、草行露宿、日新月异、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川流不息、耳提面命、二桃杀三士。
  2、形容词作名词: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激浊扬清、舍近求远、居安思危、党同伐异、披坚执锐。
  3、名词活用为动词:沐猴而冠、沧海桑田、户枢不蠹、不胫而走、洞烛其奸、华而不实、履险如夷、无所事事、衣冠禽兽。
  4、动词活用为名词:继往开来
  5、使动用法:破釜沉舟、正本清源、富国强兵、倾国倾城、赏心悦目、丰衣足食、不可理喻、光宗耀祖。
  6、意动用法:幸灾乐祸、鱼肉人民、席天幕地、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7、为动用法:光前裕后(光前:为前人增光,裕后:给后人造福)
  -用成语复习古汉语句式
  1、宾语前置:夜以继日、时不我待、唯才是举、一言以蔽之。
  2、介宾短语后置:蠢若木鸡。
  3、被动句式:古为今用。
  4、省略句式:再衰三竭。

第三篇一桃杀三士:李白《梁甫吟》

梁甫吟
李白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第四篇一桃杀三士:关于常见的成语练习

  祖国的语言是一座富有的精神宝库,是一座迷人的宫殿,成语就是这精神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1, 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
  (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
  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
  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
  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
  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 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
  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 投鼠忌器,唇亡齿寒, 城门失火,秧及鱼池
  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
  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 低三下四 惊心动魄
  2数字成语
  从一到十到百千万 (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 “二分明月 二三其德 二桃杀三士 二姓之好,  不二法门,接二连三  一石二鸟 天无二日  心不二用”
  3重叠成语,
  (1)AABB式      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2) ABAC式     间隔式的重叠成语 1、3 字重叠 2、4 同义 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3 )AABC 式     首字重叠 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4)ABCC式     后面两字重叠  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  ABCB心服口服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微乎其微 ABBC不了了之
  4成语中的近义词  与反义词  
  反义词  深入浅出  前俯后仰  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
  近义词  甜言蜜语  想方设法   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
  5成语中的修辞
  (1) 比喻   如鱼得水  如胶似漆  稳如泰山   似水流年  固若金汤 
  (2)夸张  度日如年   归心似箭   一日千里   日里万机    闻风丧胆  天崩地裂  云消雾散  雾里看花  冰清玉洁   (3)借代  汗马功劳   巾帼须眉    (了解 )  
  三个字的成语 
  鸿门宴   安乐窝   铁公鸡   冷不丁   
  6 容易写错的成语 
  换然一新(焕)     变本加利   (厉)再接再励   (厉)      不记其数 (计)   走头无路(投)  汗流夹背(   浃) 挤挤一堂  (济)     鬼计多端 (诡)     轻歌慢(曼)舞    来势凶凶 (  汹汹) 免为其难    (勉)     弱不经风  (禁)  舍生取(身)义     奋不顾生 (身)    名落深山    (孙) 迫不急待    (及) 山青水秀    (清) 随声附合(和)  永往直前   (勇)   仗义直言   (执)   至理名言 (明)     星罗其布  (棋)     名符其实 (副)   如火如茶(荼)   半徒而废 (途)  惹事生非 (是)
  7、 生肖  成语(动物成语)
  鼠目寸光   牛刀小试    虎口余生     兔死狐悲     龙飞凤舞    画蛇添足    老马识途      亡羊补牢       闻鸡起舞     狗仗人势    猴年马月   
  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  三头六臂
  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 ;桃红柳绿  
  10、成语中的颜色   红颜薄命    灯红酒绿    赤胆忠心    青红皂白     黄粱美梦   洁白无暇    万紫千红 
  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
  (天文)天长地久  日新月异    天经地义    月落星沉   大步流星  
  (气象风  雨    雷  电    云  雾   冰   雪  )
  风尘仆仆   雨过天晴    雷厉风行   电闪雷鸣
  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   (活用成语)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 )
  2臭名远扬  香飘万里   (某臭豆腐广告)
  3停电24小时 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
  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
  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
  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
  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
  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
  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
  四面楚歌     初出茅庐   入木三分    煮豆燃萁   破釜沉舟   纸上谈兵   背水一战    指鹿为马    围魏救赵   草船借箭     完璧归赵   卧薪尝胆   负荆请罪   毛遂自荐     闻鸡起舞    三顾茅庐   望梅止渴     图穷匕见
  14、含“手”的成语
  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    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
  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
  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    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
  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    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
  15、祝福
  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     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
  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               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
  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
  补充分类记成语
  【联句成段记成语】:
  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留恋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
  垂头丧气 没精打采 愁眉苦脸 大惊失色 漫不经心 
  神采奕奕 眉飞色舞 昂首挺胸 炯炯有神 惊慌失措
  【描写人物品质的词】:
  肝胆相照  忠贞不渝 誓死不二 威武不屈 贪生怕死  厚颜无耻  永垂不朽 奋不顾身 舍己为人  坚强不屈 赤胆忠心 不屈不挠 克己奉公  一尘不染 两袖清风  见利忘义  顶天立地 豁达大度 兢兢业业  卖国求荣  恬不知耻 舍生忘死
  【描写学习的词】:
  只争朝夕 自强不息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好学不倦 不学无术  披荆斩棘   力争上游 勤学好问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全力以赴 不甘示弱
  【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
   大智若愚 功成不居 戒骄戒躁 洗耳恭听 谨言慎行 自知之明 虚怀若谷
  【描写骄傲的词】:
  班门弄斧 孤芳自赏 居功自傲 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自鸣得意 自命不凡
  恃才傲物 妄自尊大 忘乎所以 唯我独尊 自高自大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心神不安 心猿意马 心慌意乱 心急如焚 七上八下
  【描写人的语言】:豪言壮语
  夸夸其谈 花言巧语 口若悬河 对答如流 滔滔不绝 谈笑风生 高谈阔论
  【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
  卓约多姿 其貌不扬 蓬头垢面 瘦骨嶙嶙 闭花羞月 沉鱼落雁 出水芙蓉  明眸皓齿  美如冠玉  容光焕发 落落大方 倾国倾城 国色天香 鹤发童颜 眉清目秀 和蔼可亲 弱不禁风  大腹便便  心慈面善  张牙舞爪 愁眉苦脸 冰清玉洁 雍容华贵 面黄肌瘦 如花似玉 文质彬彬 威风凛凛  虎背熊腰  老态龙钟
  【描写说的词】:
  闲言碎语  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自圆其说 大言不惭 娓娓动听 直言不讳 无所顾忌  拐弯抹角 故弄玄虚 侃侃而谈 振振有词  肆无忌惮 唠唠叨叨 滔滔不绝 虚情假意 推心置腹 旁敲侧击  喋喋不休 慢条斯理 含糊其辞
  【描写高兴的词】:
  喜上眉梢 喜从天降 谈笑风生 笑容可掬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喜笑颜开 相视而笑 捧腹大笑 眉飞色舞 手舞足蹈 如获至宝
  【描写友情的词】:
  促膝谈心 情深似海 拔刀相助 海誓山盟 心心相印 风雨同舟  亲密无间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同甘共苦 关怀备至 盛情款待 荣辱与共
  常用俗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听其言,观其声。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吃一堑,长一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求大同,存小异。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万事不足,败事有余。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辩言语,填成语
  1很少的几句话( )言( )语             6随口乱说的话()言()语
  2说了很多的话( )言( )语              7含有讽刺意味的风凉话()言()语
  3自己对自己说的话( )言( )语     8无根据,恶意中伤的话()言()语
  4豪迈雄壮的话( )言( )语         9毫无根据,污蔑,诽谤的话()言()语
  5像蜜糖似的话( )言( )语        10虚假而动听的话( )言( )语

第五篇一桃杀三士:《三国演义》读后感_2000字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名着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对词中的英雄一词发生了疑问,书中讲到的人物骁勇善战,然而,群雄逐鹿于乱世之中,谁才是真正的英雄呢?书中写到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关羽、张飞、许楮、典韦,下至因行间而贻笑千古的蒋干,无不个极其态。
  有人说,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足智多谋,处事果断,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难见的一代贤相,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六出祁山……无不体现这一点。然而,我认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为。刘禅无能,根本扶不起来,孔明却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绑在了蜀国这辆毫无希望的战车上。
  还有人说,关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我倒觉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尽管书中说他大逆不道,奸诈多疑,还敢“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能者居上,为何偏偏姓刘的能当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变的名正言顺;他是军事家,不计前嫌,招贤纳士,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使敌我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他是文学家,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己”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当然喽,他太多疑,以至于刚愎自用。但功大于过,曹操无论在哪一方面都称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他说刘备与他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都不敢听,但是他没有杀刘备,虽刘备正是他的瓮中之鳖。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梦也梦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诸葛亮,与其誓不两立,只要把诸葛亮杀了,东吴的天下就太平了。后来又发现刘备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杀刘备,至少把他留在东吴,东吴的天下也太平了。
  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胆略还需有情义。曹操在这一点上更值得称道,当初刘备在曹营,曹操已知刘备野心,若诛之,也无后来蜀魏之争,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刘备逃走;曹操安抚关羽,对其厚待有加,与刘备之对关羽,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后来关羽念旧日情分,放其一条生路。曹操不失为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虽说后来他也做了不少错事,但那是形势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顾他人之理?既有乱世争雄,便不免牺牲,历史上的事纠缠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来曹操见到关羽头颅吓出病来,则更可以证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无人性,区区一个关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孙权不过仰仗父兄基业,建功甚少;周瑜虽年少有为,但气度狭小,意气用事;关羽,太骄傲;张飞,勇有余而谋不足;吕布,一见利忘义之徒也……
  总的来说,读过这本书之后我大开眼界,而以上几人也给了我很深的感受,他们很值得我学习。
 
    六年级:阿狸和桃桃

第六篇一桃杀三士:妙趣横生的十二生肖诗

  南北朝时,不仅使用十二生肖纪年,著名文士沈炯还创作了我国第一首有趣的十二生肖诗:“鼠迹生尘案,牛羊暮下来。虎啸坐空谷,兔月向窗开,龙隰远青翠,蛇柳近徘徊。马兰方远摘,羊负始春栽。猴栗羞芳果,鸡砧引清杯。狗其怀物外,猪蠡窗悠哉。”这道诗在首字按排序嵌入十二生肖名,且突出了每种动物的生性特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谓别开生面,文采娱人。
  南宋儒学大家朱熹也曾写过一首十二生肖诗。他把十二生肖名,巧妙地散嵌于诗句中。诗云:“昼间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国嗟差卤。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

第七篇一桃杀三士:中秋节的小知识_3000字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也是孝敬父母的日子!别忘了多关心爸爸妈妈一点!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苏东坡有“小饼如嚼月”的诗句。南宋年间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烛摇月白,尤呈奇观(后来,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放水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民国以后,南京是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社会畸形发展,夫子庙前灯红酒绿,八月十五达官富贾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户苦不堪言。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楼下皱眉头。”加上这时旧迹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及不多了。
  近年来,南京夫子庙已重新修葺,恢复明清年间的一些亭阁,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节时,就可结伴同来领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四年级:刘楚媛

第八篇一桃杀三士:探寻隋唐英雄 历史真容

探寻隋唐英雄 历史真容 -------------------------------------------------------------------------------- 
      深圳特区报 
目前,深圳某影视公司投资拍摄的40集古装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正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这是传统故事《隋唐演义》近年来第一次被完整地搬上荧屏。《隋唐英雄传》(52集动画)、《大话隋唐》、《傻小子李元霸》等等“隋唐”题材的动画片和电视剧也正在拍摄或热播。一时间隋唐英雄、十八好汉的话题又被爱好者们拾起。
《隋唐演义》是许多古典文学爱好者钟爱的演义小说,其中描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像秦琼、程咬金、李元霸、徐茂公、罗成这些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大多确有其人,但其事迹往往与演义上描写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
今天,我们向大家讲述的是隋唐好汉的真实故事。

第九篇一桃杀三士:关于牛的成语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同

上一篇:理财小故事6篇
下一篇:青奥会作文9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