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名人故事8篇

时间:2018-11-07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1)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故事:名人励志小故事汇总_1500字


  1、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3、电报迷与看报迷——坚持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2)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刘伟的励志故事_2000字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对刘伟而言,10岁时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残缺不全,1997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怎么触电的?其实我自己是记不起来了,我的这部分记忆已经丢失。”刘伟说,根据别人的说法,刘伟家附近有一个简陋的配电室,墙是用土砌的,很矮,一翻就能进去,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3个孩子玩捉迷藏,刘伟往墙上爬的时候,触到了高压线。醒来的时候,刘伟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刘伟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刘伟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带给了刘伟截肢后第一次改变。那是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刘伟很多。刘伟很感谢刘京生,因为有着同样的遭遇,刘伟开始向刘京生学习,“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刘伟已经能够自己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两年之后,刘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里,到了期末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任何事情我只要想学,都能学得很快,做得比别人好。”没有双臂的刘伟开始面对别人的议论。他的同学对他很好,看到谁对他指指点点,“他们立马会过去把别人胖揍一顿。”刘伟说。
  刘伟的第二次改变出现在2002年,那一年,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刘伟也第一次看到了世界杯直播。从小刘伟就憧憬着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他出生的1987年,那之后的几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这个理想的开局同样异常完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岁的他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他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看到世界杯后,虽然自己的足球梦已经破灭,但是刘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12岁时,刘伟开始学习游泳,并且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2年的事情了,北京已经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然而,命运仍然是那么的无情,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
  19岁时,高考临近,刘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要上大学?”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

(3)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励志故事:残疾少年用左手书写大学人生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家伙头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关灯睡在了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子,客厅也就是他的书房兼卧室。
  妈妈从里间看到客厅的灯灭了。郊区的夜晚有些凉,她拿了条毛巾毯给儿子盖上。半睡半醒的儿子翻了个身,右手伸出了毛巾毯。那是一只触目惊心的右手,由于先天残疾,右手手掌完全萎缩,手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妈妈叹了口气,转回房去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桌上儿子墨迹未干的四个字“苦尽甘来”,忽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泪水控制不住地扑哧扑哧掉下来。
  小家伙叫陈磊,今年刚刚20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眼中的残疾人,却能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不久前,陈磊收到了来自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入取通知书,他以高出本科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的确是苦尽甘来,陈磊用书写水墨的左手,把忧郁的童年、残疾的痛苦、学习书法的磨难都付与纸笔,写出一手质朴动人的书法。但是那些书法在陈磊妈妈看来,实在是一种刻骨难忘的记忆。儿子的坎坷经历一下子从记忆深处被重新拣拾,那些刻骨铭心的细节,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清晰一如昨日。
  失望中遇到卢春龙
  陈磊出生的时候,在病房里属他最漂亮,别的宝宝眼睛都是一条缝,陈磊的眼睛却是大大的,而且看得出是双眼皮。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忍不住说,“从来没有见过月子宝宝长得这么端正的。”不过当所有人看到陈磊小小的右手时,都无奈地摇头叹息:“真是作孽啊。”小陈磊的右手有着先天残疾。
  陈磊的妈妈直到现在还是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医生抱着小陈磊给家里人看的时候,自己是多么快乐。但接下来从医生口中抛出的一句话,“你的孩子右手先天残疾”,让这份快乐仅仅持续了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之后,痛苦便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而且是那么突然,让人手足无措。
  有病当然要想办法治,虽然是工薪阶层,但为了孩子,家里花多少钱也要医好孩子的手,于是还在襁褓中的小陈磊就被送去做各种检查。为了不让小陈磊乱动,每次检查,医生都要把他捆得牢牢的。因为要医病,孩子不在身边,陈磊妈妈等于做了个空月子,而且是个眼泪不断的月子。
  检查中,医生的一句话又让整个家庭彻底陷入了绝望。“先天的残疾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小陈磊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家里坚决地签字把孩子接了出来。如果不可能康复了,他们不想再让小陈磊遭罪了。
  爸爸妈妈借了很多关于小儿肌肉萎缩的医学书翻看,像什么抓握能力、肌肉张力之类的名词渐渐地烂熟于胸。他们根据书里讲的让小陈磊做些抓握动作,不过到后来陈磊的右手手掌连一些基本的抓握反应也消失了。
  看着正在慢慢长大的小陈磊,妈妈有时候会对爸爸说:“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当初这个小孩我们就不要了。”虽然是句随口说说的抱怨,但这个时候,这对普通的夫妇还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人真的很难接受一个残疾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妈妈会胡思乱想,如果抱着小陈磊从楼上跳下去,也就一了百了,不用再受苦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陈磊的舅公舅婆来了,他们能理解小陈磊父母那种矛盾的心境。“这么好的孩子,你不要就给我吧。”这句半开玩笑的宽慰,打消了陈磊妈妈放弃孩子的念头。
  陈磊在一天一天地长大,失去了右手功能的孩子,习惯着用左手对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从系鞋带、刷牙、洗脸开始。陈磊逐渐发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这是两个相反的世界,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时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独臂大侠,一个人用左手对付着一群右手拿着兵器的妖怪。可现实生活中,他就像是一个妖怪,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不和他说话。
  要上学了,不管春夏秋冬,陈磊总是喜欢穿件长袖衣服。坐在教室一角的陈磊,习惯用宽大的袖口遮住自己那只残缺的右手。陈磊最不愿意上的是写字课,教室里同学们齐刷刷地用右手写字,而自己偏偏要用左手。班级里的同学好奇地看着他,这时陈磊就会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像是用眼神在保护自己那已经脆弱得禁不起任何打击的自尊心。那个时候,学校对陈磊来说充满了恐惧。
  舅公舅婆知道了这个情况,提出了要么让小陈磊去学学书法,借学书法的机会让陈磊多和同龄人交流交流。其实,舅公舅婆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出的这个主意,因为他们认识一个非常好的书法老师卢春龙。
  卢春龙是上海颇为知名的书法家,陈磊的舅公舅婆也曾经跟随过卢老师学习过书法,所以两家关系比较近。关于陈磊的情况,卢老师也经常从陈磊舅公舅婆那里听说了不少。有一次,卢老师对陈磊舅公舅婆说,让孩子跟着他学书法吧。卢老师星期六有个书法班,让陈磊去参加,至少能让他多接触同龄孩子。
  就这样,上初一的陈磊第一次来到卢春龙家。那是一个大热天,陈磊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宽大的袖口遮住他残缺的右手。舅公舅婆把陈磊带到卢老师面前,陈磊一言不发,低着头不停地用左手扯着自己的袖管。卢老师看着陈磊,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热吗?”说话间,卢老师利索地帮陈磊卷起了袖管。其他学书法的小朋友惊讶地看着陈磊。就在这个时候,卢老师对大家说:“陈磊是你们的新同学,他右手受了伤,只能用左手写字,你们要多照顾他。”其实,从那一刻起,卢春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陈磊树立自信心。他轻轻地摸着陈磊那只始终不愿露出来的右手,像爷爷般慈祥地说了一句:“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能行。”自从那天起,这句话便无数次地出现在了卢春龙和陈磊的交谈中。
  左手写字考验的不仅仅是陈磊
  在卢春龙看来,要让陈磊找回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陈磊右手无法握笔的事实摆在眼前,因此,要想让他写书法,只能用左手。
  左手写字谈何容易。卢春龙想到了一个人——着名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其实,在书法功底大同小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求新求变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出路。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界就可以说得上无奇不有,有倒立着写书法的、有在显微镜下写书法的、有用嘴咬住毛笔写书法的、有用手指沾墨写书法的。费新我60岁前和平常人一样,用右手写字,60岁后因为右手受伤,只能改练左笔书法,不料反而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书法路子来。陈磊天生只能用左手写书,或许这是上天给他关上一扇门后,又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卢春龙知道在教陈磊左笔书法时,自己先要解决左笔书法里的一些疑问。连续一个月,卢春龙茶饭不思。每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左手握起毛笔,一撇一捺,亲身体验着书写左笔书法时遇到的每一个难处。一个习惯用右手写书法的人,突然间写起了左笔书法,这种别扭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卢春龙写字时连重心都摆不稳,他只好将整个身体靠在书桌上。大热天,为了安静地练习书法,卢春龙门窗紧闭,几个小时左笔书法写下来,全身浸满汗水。
  卢春龙的女儿心疼了,推开门,劝老爷子不要这样拼命了。卢春龙是知名的书法家,平时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女儿劝爸爸不要再教小朋友书法了,“何必如此辛苦呢,甚至还要去教这样一个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卢春龙瞪了女儿一眼说:“人家有困难,求上门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我既然收了陈磊做学生,就一定要教好他。”说完又关上门,开始研究左笔书法。卢老师把自己在练习左笔书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整整三大本的笔记,反复研究。就这样,为了能有针对性地教陈磊写字,卢春龙当起了左撇子。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卢老师觉得自己对左笔书法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可以开始教陈磊写了。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卢春龙,小酌了几杯,乘着酒意,他写下了一幅字“曲径寻幽路无涯”送给陈磊。这是对他的勉励,也希望他能知道,在书法道路上,一定要有艰难跋涉的勇气和毅力。
  陈磊开始练习左笔书法了。每个礼拜,他都要在卢老师的家里上书法课,按照卢老师的要求,学习如何用左笔运笔,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卢老师用左手给陈磊写下了许多字帖,供他临摹。不过,当时年仅13岁的陈磊身高不到1米6,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力度,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卢老师从来不批评他,总是鼓励他要继续努力,陈磊也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天天回家刻苦练习书法。
  妈妈从来没有看到过陈磊那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自从陈磊上学以后,他总是闷闷不乐,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父母问他什么事情都不理不睬。自从跟卢老师学了书法,每天回家完成作业,就开始练字,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在自己家的客厅里,陈磊第一次铺开了宣纸,拿起了毛笔,就连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也吸引不了他。
  卢春龙给陈磊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写一个“书”字。繁体字“书”笔画众多,对练习书法基本功很有帮助。陈磊拿着老师写的书字回家反复观看,老师的“一横”在哪里发力,在哪里收笔,看懂后,慢慢临帖。一个“书”字,陈磊临摹了上千遍。先在报纸上练,等到写得纯熟了,再在宣纸上写。左手写得有些麻了,用力甩甩,继续练。写满了“书”的报纸和宣纸慢慢地垒高,妈妈拿起最上面一张,觉得已经写得很好了,“陈磊,可以歇歇了,写得像样子了。”“不行,离卢老师的要求差的远呢。”陈磊摇摇头,继续埋头练字。
  周末,陈磊到卢老师家上书法课,陈磊用左手紧握的毛笔,有力地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有棱有角的“书”字。陈磊笑了,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这个时候,卢老师却背过脸去。当卢老师再一次转过身时,陈磊发现,老师哭了。在看见学生取得成就时,每个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到喜悦。卢春龙也不例外。但在陈磊看来,卢老师喜悦的泪水让他终身难忘。
  第一次穿上短袖T恤,露出可爱的右手
  从书写“书”字开始,陈磊写了七年的书法,而卢春龙也免费教了他七年。对于陈磊而言,书法已经成为了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卢老师这里,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更找回了自信。
  陈磊还记得他第一次因为书法获得的奖励。那是陈磊学习书法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大热天,学校第一次举办文化艺术节。班主任动员大家报名参加,同学们面面相觑,正在这个时候,陈磊举起了右手,“我参加”。这个时候,大家忽然发觉去年还天天穿着长袖衬衣的陈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穿上了短袖的运动T恤。他并不避讳在同学面前举起那只残缺的右手,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心理上的残缺。陈磊用他的书法替班级拿到了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二等奖。同学们惊讶了,大家没有想到右手残疾的陈磊能够用左手写出这样漂亮的书法。
  不少家长开始用陈磊做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陈磊,你只要有人家一半刻苦,我们就念阿弥陀佛了。”很多同学也以陈磊做榜样,甚至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陈磊,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那种刻苦的学习精神,让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汗颜。学习上,我一定要向他看齐。”
  通过几年的书法学习,仅仅17岁的陈磊获得了全国书法少年组6段证书。大大小小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很多评委在看了陈磊的书法作品后,打电话给卢春龙问陈磊是不是真的用左手写书法?他是怎么刻苦练习的?听完了陈磊的故事,评委无不被这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感动,有评委对卢春龙说,从陈磊的书法里面,他读出了一颗饱经磨难又满含深情的心灵。
  陈磊要考高中了,卢春龙告诉陈磊,“我看你艺术上面有特长,去考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吧。”卢老师希望陈磊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来从事。其实卢老师为陈磊考虑了很多,如果像一般孩子那样读高中,上大学,陈磊右手的残疾会给他带来很多不方便,如果走他擅长的艺术道路,独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成才。但是陈磊的父母觉得本身家庭的条件并不好,自己也一点不懂艺术,况且孩子还是个残疾人,和那些从小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小孩子一起竞争,行不行。他们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陈磊高中的选择一直举棋不定。
  卢春龙知道了这个事情,他约了陈磊父母长谈一次。那天,卢老师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找出了陈磊第一次完成的书法作品,和最近得奖的作品。看着儿子的作品,从稚嫩的一笔一划,到如今洒脱的泼墨挥毫,陈磊父母下定了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子去念艺术类学校。
  进入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陈磊继续在卢春龙那里上课,风雨无阻。卢春龙照样免费教授着这个早已当作自己“孙子”看待的陈磊。三年后,陈磊告诉“爷爷”自己决定要考大学,考艺术类大学。卢春龙笑着点了点头。卢老师给陈磊拿来了很多考艺术类大学需要的专业考试资料。71岁的老人还亲自写字帖给陈磊临摹。陈磊的艺术专业考试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全市1000名,这对于一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没有加分,没有照顾,和正常人一样考试,一样接受专业老师苛刻的打分。最终,陈磊以超过录取分数线近20分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那天下午,陈磊准时来到了老师卢春龙家中进行书法练习。“爷爷”,一进门,陈磊一边挥动着手中那张粉红色的高考成绩单一边亲热地喊着。望着眼前这名自信满满的少年,卢春龙欣慰地笑了,“孩子,你很棒”。

(4)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陈安之的成功之路_3000字


  莽撞少年,心高志大却处处碰壁
  1967年12月28日,陈安之生于中国福建省。14岁那年,望子成龙的父母通过姑姑把他送到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圣地亚哥市留学。美国电视台很流行名人访谈节目,屏幕上名人们近乎天方夜谭的创业传奇,总是让陈安之热血沸腾。16岁那年,陈安之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他要在生活中实现“从底层创造奇迹”的梦想。
  这年暑假,陈安之拿着报纸上的招聘广告找了一份餐厅服务生的工作。一次,为客人端茶时,陈安之不小心将杯中的茶溅到了一位客人的衣服上。恼怒的经理叫嚷着:如果再出错就炒你鱿鱼!干了一个月的陈安之一气之下“炒了经理的鱿鱼”。
  从餐厅辞职后,陈安之一头钻进名人传记的书堆中埋头苦读,希望能从中找到成功的秘诀。
  在美国开电脑公司的姑姑为了鼓励陈安之,便聘请他去自己的公司做推销员。这一天,陈安之接待了他进公司以来的第一位顾客,他向顾客推荐公司的电脑和售后服务,顾客很满意,决定购买电脑。来到软件柜台边时,顾客拿起一张软件问陈安之:“这个软件有哪些主要功能?使用起来方不方便?要不你给我演示演示?”陈安之一听,蒙了,在做这份工作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软件更是碰都没碰过。陈安之尴尬地对顾客说:“对不起,我也不懂。要不等我请教技术人员后再告诉你?”顾客用一种让陈安之无地自容的眼神看着他:“这都不懂你还做什么推销员?我很怀疑你们公司的品质。”第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为此,陈安之恶补了电脑知识,可是顾客仍然能问出许多他回答不了的问题。如此反复几次,电脑推销员的工作陈安之也干不下去了。
  姑姑没有责怪陈安之,鼓励他转行做会计,负责核算工资。姑姑公司的规模不大,就几十个员工,会计的工作并不算难。然而,一次在造工资册的时候,陈安之错加了一个零,致使工资一下子多发出了十倍!无奈,姑姑只好又安排陈安之去做没有技术含量的送货员。可是,多数时间沉浸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路线,甚至张冠李戴。最后,姑姑不得不“大义灭亲”,炒了他的鱿鱼。
  无论是在加利弗尼亚州读中学还是大学,半工半读的陈安之都不是优秀的学生,但他却被老师同学誉为“最优秀的疯子”,因为他是有名的“成功狂”!大学时,大家都背着书包去上课,陈安之却提着公文包,穿着衬衫打着领带去卖菜刀。同学和老师问他:你包里装着什么东西?陈安之拿出好几把闪着寒光的菜刀往前一伸,吓得别人直往后退,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在打工,我很快就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菜刀推销员了。”陈安之的举动,让老师和同学们哭笑不得。
  陈安之屡战屡败,但他始终不放弃。到21岁时陈安之已经打了18份工,也失败了18次,他雄心勃勃为自己设立了40个目标,但是一个也没有实现。
  乾坤扭转,与安东尼·罗宾激情相遇
  一天,已经穷得快揭不开锅的陈安之去向一个欠了他100美元的朋友要债,结果发现朋友负债累累,比他还穷,根本还不上他的钱。两个难兄难弟站在破烂不堪的房间里一筹莫展。这时,一本名叫《激发心灵潜力》的书进入他的眼帘。书的作者是安东尼·罗宾。
  安东尼·罗宾写这本书时才23岁,他曾经一贫如洗,然而24岁时却成为百万富翁,27岁时成为世界超级潜能激励大师,演说一场的最低报酬达4万美元!陈安之诧异:怎么可能有人在一年之内获得这么大的成功呢?事也凑巧,朋友刚好有一张当天下午安东尼·罗宾演讲的入场券,见陈安之感兴趣,便说:“Steve(陈安之的英文名、
  演讲现场,身高两米的安东尼·罗宾神采飞扬、魅力四射。到个人提问时间了,陈安之那张东方人的面孔引起了安东尼·罗宾的注意,特意给了他提问的机会。陈安之把自己几年来屡战屡败的“悲惨”经历说了出来,请安东尼·罗宾指点迷津。安东尼·罗宾笑了,大声告诉他同时也是告诉在场的所有人:第一,过去不等于未来,过去失败了并不代表你下一次不能成功。所以,你要立刻把你过去的历史抛得一干二净,今天就是新的开始。第二,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所以你现在只是还没有成功而已,但你并没有失败。第三,所有的成功都是采取大量行动的结果,一般人害怕行动,害怕万一失败了被朋友笑话,而你要成功,就必须克服这些障碍。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陈安之激动地跑上台与安东尼·罗宾握手。安东尼·罗宾成了陈安之心中的巨人,他被安东尼·罗宾的魅力与热情所折服。安东尼·罗宾的鼓励让陈安之恢复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安东尼·罗宾教会了他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成败得失。
  在演讲的最后,安东尼·罗宾说:“世界上赚钱的行业很多,但是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以比得上帮助别人成功和帮助别人改变命运更加有价值、更有意义。”这一句话改变了陈安之的命运。大三那年,陈安之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毫不犹豫地从大学退学,转而研究成功学、潜能开发、目标设定、时间管理、人际关系、领导力。“以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人成功”成了陈安之新的奋斗目标。
  1988年夏天,陈安之参加了安东尼·罗宾公司的讲师招聘会。面试当天,安东尼·罗宾公司负责招聘的总经理并没有打算录取陈安之。“目中无人”的陈安之对坐椅上的总经理说:“我已经决定来你们公司上班了,你一定要录取我,我一定要成为你们公司的讲师。”陈安之的狂妄让总经理瞪大了眼睛:“那你明天再来,明天再说吧。”陈安之咄咄逼人:“我离你的公司很近,可以天天到公司烦你,直到你录取我为止!为了减少你的麻烦,你还是现在就录取我吧!”总经理笑了,说:“你这个人很有趣,我已经说了,你明天再来。”见对方仍没有录取自己的意思。陈安之就问:“这次面试,谁是第一名?”“就是刚好从旁边走过去的那位,那个人很年轻,今年22岁。”陈安之马上反驳:“我今年才21岁!”话刚说完,总经理站起来大声说:“Steve陈,恭喜你,你被录取了。”
  后来,陈安之问总经理:“我除了有强烈的进取心,什么优势也没有,你为什么还要录取我?”总经理说:“最重要的是,你成功的企图心超越其他84位,所以我录取你,并相信你一定会成功。”陈安之由此认识到,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就是要下定决心。当一个人决定一定要的时候,他的潜能才会被激发出来。
  要学就学最好的,要做就做第一名
  虽然如愿进入了安东尼·罗宾公司,但陈安之很清楚自己的劣势,他要从零开始,他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陈安之开始了疯狂训练。
  每天开车上下班的路上,陈安之一边开车一边“喋喋不休”地大声演讲,以致和他擦身而过的司机都好奇地向他张望。等红灯的时候,他则更疯狂地对着镜子全神贯注地高声演说,绿灯亮了也浑然不觉,后面的车只好用此起彼伏的汽笛声惊醒他。晚上回到家后,他便站在镜子前练习演说,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
  在所有的学习中,“走火”训练让陈安之刻骨铭心。那是在夏威夷,训练场上一块17米长的地面上铺着烧得旺旺的木炭,炭火上方铺着一块被火烤得很烫的铁板,参加考验的六百多人全部脱掉鞋袜,每个人都必须赤着脚从铁板上走过去,否则就是失败。
  烈火、铁板、赤脚……陈安之联想到了烤肉架上的肉,心里充满了恐惧。见陈安之迟迟不动,已经通过考验的一群美国女学员嘲笑他:“中国男人真没用!”这句话让陈安之热血上涌,“豁出去了!”他冲入火阵中,快速跑了过去。陈安之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跑过去没有被烫伤,但是这次体验让陈安之认识到:很多事情看起来几乎不可能成功,其实是我们没有下定“豁出去”的决心而已。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近乎疯狂的超常规训练,陈安之终于能自信地面对几千名听众口若悬河了。
  转眼两年过去了,24岁的陈安之在安东尼·罗宾的公司里一天比一天成熟,疯狂的训练让他出类拔萃,为公司挣的钱也越来越多。但是,无论怎样,他都只是安东尼·罗宾公司最好的讲师,他不甘心在公司里排名第二,要做就做第一!1991年,陈安之从安东尼·罗宾公司辞职,准备开创自己的事业。陈安之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陈安之国际训练机构”,他把公司授权给合伙人管理,他则专门负责演讲。不料,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时,合伙人却卷着近百万美元的巨款逃得无影无踪。
  陈安之不得不又从零开始。他租不起写字楼,只好租了一间大客厅,员工的吃、住、办公都在客厅里。有一次电视台来访问他,记者惊呆了,无法相信名气正旺的陈安之的公司居然在一个破烂房间的客厅里!老师安东尼.罗宾看了这次采访,特意打电话给他,说:“Steve,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从前的我。你一定会成功的!”
  1992年,25岁的陈安之举办了一场三千多人的超级大演说,他用了24种推广方法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美国。接下来的演讲一场接一场,这一年,他赚了100万美元。陈安之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在亚洲各国每小时的演讲报酬高达一万美元,而在香港半岛酒店开设超级总裁班课程时,三天的课程每位听课的总裁交纳的费用高达18万元人民币,而且听者依然趋之若骛。
  除了年平均200场的成功励志学演讲,陈安之还给康柏、强生、三九等世界知名企业作营销顾问,为这些企业出谋划策。借助陈安之的知名度和极富创意的策划,一些企业一年之内增收几亿美元!陈安之还邀请潜能专家安东尼·罗宾、人脉专家哈维·麦凯、行销专家赖兹等世界顶级大师一起到世界各地演讲。有这些世界瞩目的“高手”助阵,陈安之这个华人世界的励志专家愈发光彩夺目,声名远扬。
  成败在于决心,付出才会杰出
  在陈安之的成功法则中,“绝不裸奔”一直是激励着他自己和团队不断超越的法宝。为树立榜样,他亲自设立了如果达不到目标,就到人最多最热闹的公共场合裸奔的残酷规定。
  曾有人好奇地问陈安之:“为什么每次达成目标之前要承诺?”陈安之回答:“因为承诺可以使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可以让自己断绝后路,可以使自己全力以赴。一个人之所以不够成功,是因为行动力不够好;行动力不够好,是因为痛苦不够多。如果每个人在接受任务时都能够承诺:‘如果我不能完成任务,我就裸奔!那世上还有什么做不到的?!”“裸奔”是一种痛苦,更是一种激励,要成功,你必须得有“绝不裸奔”的决心!不要为自己的失信找理由,不要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言必信,行必果。
  27岁那年,陈安之成了亿万富翁。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理论使更多的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和亿万富翁。到2000年,陈安之已经成为了继戴尔·卡耐基、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之后的又一位成功学大师,华人成功学第一人,被人们尊称为“信心和潜能的激发大师”。陈安之时常提醒学员,不是听他的课、看他的书就会成功,而是要把书中、课上学到的观念拿去实践,坐而论之后起而行,人生才会有所改变。因为,付出才会杰出。
  陈安之一边奔走于世界各地演说,一边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来加强学习。他疯狂地看书,平均每年要看400~600本书,在候机时看、在飞机上看、在睡前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着。陈安之说:“我的学生来自各行各业,我必须对各种行业都有所了解,因为我永远不知道我的学员会问我什么样的问题。”
  陈安之先后拜访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超过100位以上的世界各行各业的第一名。陈安之从这些“世界第一”的身上学习、吸收和运用了他们多年来积累、提炼出来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促成了陈安之的巨大成功,陈安之又把这些经验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获得成功。
  2001年陈安之首次到中国大陆作演讲,他魅力四射的演讲才华和震撼人心的精辟论述以及别具一格的华语亲和力,让全场笑声不断、掌声不绝。他在中国大陆的首张VCD《超速行销》未上市就被订购20万套。现在,陈安之最大的使命,是用最短的时间帮助最多的中国人成功,让每一个中国人可以学会成功学,可以过幸福、美满的生活,使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用爱心,用感恩的心为他的祖国贡献毕生的智慧和精力!

(5)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故事:爱国者的故事——徐特立_3000字


  学而不厌 讲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时期,他就酷爱读书,认为读书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会之理”。18岁时,为了谋生,他在做医生还是当塾师之间选择了后者,从此开始了“一生都教书”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学生读书,晚上自己还要去拜先生学本领,因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给学生”。
  徐特立读书时很讲究方法,积累了一套自学经验。20岁的时候,他准备读八股文,参加那时候的科举考试。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长沙城里,拜访有名的陈云峰先生,想请陈举人看看自己的八股习作写得怎样。老举人看过他的八股文,下了一个评语:尚有“一隙之明”。接着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要读八股?陈举人耐心地告诉徐特立: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缚人们思想、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半年之后,徐特立又去拜访陈云峰,陈举人这次送给他一把扇子,并在扇面上题写了一段话:“读书贵有师,尤贵有书。乡村无师又无书,但书即师耳。张之洞《书目答问》即买书之门径,《

(6)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故事:三毛的成长故事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7) [鼓励名人故事]文学家名人故事:鲁迅刻早字的励志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8) [鼓励名人故事]名人故事:杨佳_1000字

  她是一位漂亮而又富有才华的女孩。她15岁考上大学;19岁成为大学教师;22岁考入中科院研究生班;24岁在中科院教研究生。接着,她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顺风顺水,处处布满了鲜花和掌声。可是,在她29岁那年,上帝却突然关闭了那条通往幸福的大门,一下子把她推入到黑暗的深渊里。她的视神经发生了病变,双目失明。与光明一同失去的,还有她的丈夫和孩子。  她要学习盲文,她要回到自己的知识领域里去。可是,这一年,她已经30岁。30岁的女人当然不能再上盲人学校啦。因此,她只好自学。她开始“看”盲文。当然,她是用手指“看”的。她只能用手指摸来替代眼睛看。  她摸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大白菜,字母为c-a-b-b-a-g-e,这7个英文字母,她用手足足摸了一个小时,可是,她到底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单词就是“大白菜”。当父亲告诉她答案的时候,她哭了。她为自己的笨拙而流泪。她是中科院的英语教授,居然不认识“大白菜”这个英文单词。而在此之前,她可是一目十行啊!她不相信自己就这么被一棵“大白菜”给绊倒了。她要活下去,她要站起来,她要做一棵能够飞翔的大白菜,重新翱翔在知识的天空里。她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她把自己一个人锁在房间里,一遍遍地练习,一遍遍地摸字,一遍遍地默记。然后,她再把学会的东西背诵给父亲听。一次,父亲在听取她背诵的时候,发现盲文字块儿上满是殷红的血。等她背完,父亲一把拉过她的手,这才发现她的十指都已经磨破。父亲把她的双手攥在自己的手里,禁不住号啕大哭。父亲说:“女儿呀,咱不学了。爸爸有工资,爸爸可以养活你一辈子。”她没有哭。她反而笑着安慰父亲说:“爸爸,你一定要相信你的女儿,我能行!”  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偷偷地跑出了家。父亲很着急,四处寻找。最后,父亲在她工作过的教室里找到了她。学生已经放学。教室的灯光已经熄灭。她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反复地用手丈量着黑板。她终于重返讲台。一切都与生病前没有什么两样,以至于上了两个星期的课,同学们还不知道他们的老师已经双目失明了。终于,有同学发现她拄着盲杖在校园里行走,同学们这才知道了她的不幸,这才知道她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同学们感动得哭了,而她却笑了。她笑着讲述一棵大白菜的奋斗历程,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  她的名字叫杨佳。杨佳学会盲文后,利用电脑盲文软件,踏上了事业的快车道。她以盲人的身份考上了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并获得了哈佛mpa学位。现在,杨佳任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副主席。

上一篇:牛顿的小故事8篇
下一篇:人去一争8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