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者为俊杰10篇
一:[识时务者为俊杰]识时务者为俊杰_800字
“君子者,能屈亦能伸”这是前人们在历经成功失败挫折、染尽尘事酸甜苦辣之后的经验之谈,像这样的句子更是数不胜数。不错的,单纯的进与退给予我们的只有极端片面的后果,只有认清当前的局势正确处理好进与退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的处立于世,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进不退者,莽夫也。如三国时蜀国国君刘备,因兄弟关羽张飞的接连死去而恼羞成怒,全然不顾诸葛亮的忠告与当前不利的政治局势,满心充斥着为兄弟报仇的怒火,只想着进而不懂得以退为进,不懂小不忍则乱大谋,结果一意孤行所换来的便是几十万大军的覆灭,最终郁郁而亡。所以凡事三思而后行,一时的沉默是为了今后更有力的暴发,故不可只进不退。 只退不进者,懦夫也。如千古祸国女人慈禧太后,从中日甲午战争刚开始时的求和日本,一直到威海卫失守的再次妥协;从马关条约的签订一直到辛丑条约的落笔,一件件珍宝被摧毁,一次次逃跑只顾自己,曾经叱咤世界的千古民族就这样一点一点被软弱二字击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字眼是多讽刺,因为软弱,因为妥协,因为只退不进,所以断送生命,所以失去江山,忍之一字固然重要,但当危机严峻之间,当已经饱受凌辱之时,勇猛向前才是正确之道,故不可只退不进。 识时务者为俊杰。如家喻户晓卧薪尝胆的典故,越王勾践的胆识和远见着实令人钦佩,以退为进能屈能伸的谋略和君子情怀更是被后人颂扬,这便是由于正确分析了当前的局势处理好了进与退的关系,然后择善而从,相比霸王项羽就要显得冲动稚嫩很多,如果他能忍一时之辱,如果他没有因不甘信誉尊严全毁而乌江自刎,会否我们现在学习的又是另一个历史?毕竟这只是痴想,我们所做的应该是以此自勉,所以当我们遇到事情时一定要认真分析事情与做事后果的利与弊,将眼光放置长远的以后,切不可逞一时之快,当断则断,该忍则忍,识时务者为俊杰,游刃有余于世事之间。 历史已经过去,现在才刚刚开始,不以进为进,不以退为退,正确识时务,必为俊杰。
陕西汉中汉台区汉中1中高二:汉中中学
二:[识时务者为俊杰]万章章句下
本篇内容涉及圣人风范、古代礼制、交朋结友、立身处世和大臣的权力、职责等。全篇原文共9章,本书选5章。圣人风范论
【原文】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 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①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②夫廉,懦夫有立志。 “ 伊尹曰:‘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曰: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3) 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④于我侧,尔焉能浼⑤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 鄙夫(6)宽,薄夫(7)敦。 “孔子之去齐,接淅(8)而行;去鲁,曰:‘迟迟吾行也,去父母 国之道也!’可以速而(9)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 仕,孔子也。”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 金声而玉振之(10)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智,譬则巧也;圣, 譬力也。由(11)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菲尔力也。”
【注释】
①横:暴。②顽:贪婪。③遗佚:不被重用。④袒揭 (XT)裸裎:四个字意思相近,同义复用,都是赤身露体的意思。⑤浼: 污染。(6)鄙夫:心胸狭窄的人。(7)薄夫:刻薄的人。(8)接淅:淘 米。(9)而:则。以下几句同。(10)金声:指钋(b6)钟发出的声音。玉 振:指玉磐收束的余韵。古代奏乐,先以钋钟起音,结束以玉磐收尾。 (11)由:通“犹”。
【译文】
孟子说:“伯夷,眼睛不看丑陋的事物,耳朵不听邪恶的声音。 不是他理想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理想的百姓,不使唤。天下 太平就出来做官,天下混乱就隐退不出。施行暴政的国家,住有 暴民的地方,他都不愿意居住。他认为和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 就像穿戴着上朝的礼服礼帽却坐在泥途或炭灰上一样。当殷纣王暴虐统治的时候,他隐居在渤海边,等待着天下太平。所以,听到过伯夷风范的人,贪得无厌的会变得廉洁,懦弱的会变得意志坚定。 “ 伊尹说:‘哪个君主不可以侍奉?哪个百姓不可以使唤?’所 以,他是天下太平做官,天下混乱也做官。他说;‘上天生育这些 百姓,就是要让先知的人来开导后知的人,先觉的人来开导后觉 的人。我就是这些人中先知先觉的人,我要开导这些后知后觉的人.’他认为天下的百姓中,只要有一个普通男子或普通妇女没有承受到尧舜的恩泽,就好像是他自己把别人推进山沟之中去了一样--这就是他以挑起天下的重担为己任的态度。 “柳下惠不以侍奉坏君主为耻辱,也不因官小而不做。做官不 隐藏自己的才能,坚持按自己的原则办事。不被重用不怨恨,穷 困也不忧愁。与没有教养的乡下人相处,也照样很自在地不忍离 去。他说:‘你是你,我是我,你就是赤身裸体在我旁边,对我又有什么污染呢?’所以,听到过柳下惠风范的人,心胸狭窄的会变得宽阔起来,刻薄的会变得厚道起来。 “孔子离开齐国的时候,不等把米淘完就走;离开鲁国时却说: ‘我们慢慢走吧,这是离开父母之邦的路啊!’应该快就快,应该 慢就慢;应该隐居就隐居,应该做官就做官。这就是孔子。” 孟子说:‘伯夷是圣人里面最清高的;伊尹是圣人里面最负责任的;柳下惠是圣人里面最随和的;孔子是圣人里面最识时务的. 孔子可以称为集大成者。集大成的意思,就好比乐队演奏,以钋钟声开始起音,以玉磐声结束收尾。钋钟声起音是为了有条有理地开始,玉磐声收尾是为了有条有理地结束。有条有理地开始是智方面的事,有条育理地结束是圣方面的事。智好比是技巧,圣好比是力量。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箭能射拢靶子,是靠你的力量;射中了,却是靠技巧而不是靠力量。”
【读解】
孟子在这里罗列的,是四种圣人的典型:伯夷清高,伊尹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柳下惠随遇而安,孔子识时务。比较而言,孟子认为前三者都还只具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而孔子则是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具有“智”与“圣”相结合的包容 性。 显然,孟子给了孔子以最高赞誉。 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伯夷过于清高,清高得来有点不食 人间烟火,所以他最后要与叔齐一道“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但是,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也就由此生成,对后 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或许也正是由此观念出发,伯夷才被推崇 为“圣人”之一。伊尹“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我们曾经说过,“把历史扛在肩头”的人。其实。 他的这种精神,正是曾子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平?”(《论语?泰伯》) 所以,伊尹是非常符合儒教精神的“圣人之一,历来也的确成 为儒家所津津乐道的古代圣贤人物。但他的这种精神,在进入所谓“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时期后,已被视为过于沉重,过 于执着的“古典意识”,与“轻轻松松过一生”的现代生活观念有格格不入,或者说,已不那么合时宜了。柳下惠一方面是随遇而安,另一方面却是坚持原则,我行我素。随遇而安体现在他不 至于侍奉坏的君主,不羞于做低贱的小官,不被重用不抱怨,穷困不忧愁。这几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困难了,尤其是后面两句,的确人有圣贤级的水平。所以,传说柳下惠能够做到 “坐怀不乱”,具有超人的克制力,圣人的风范。最后说到孔圣人。 事实上,到后世,尤其是到我们今天仍然家喻户晓为圣人的,四人之中,也就是孔圣人了。孟子在这里并没有展开对孔子的全面论述,而只是抓住他应该怎样就怎样的这一特点,来说明他是 “圣之时者”,圣人中识时务的人。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孟子所强调的,是孔子通权这变,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所以才有“孔子之谓集大成”的说法。而且,由“集大成”的分折,又过渡到 对于“智”与“圣”相结合的论述,而孔子正是这样一个“智” “圣”合一的典型。说穿了,也就是“德才兼备”的最高典范。这样一说,圣人也就与我们有接近的地方了,我们今天不也仍然强调“德才兼备”吗?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人人都成为圣人,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精神方面的追求总还是可以的吧
下一篇(友其德也,不可有挟) 万章下
友其德也,不可有挟
【原文】
万章问曰:“敢问友。” 孟子曰:“不挟(1)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献子(2),百乘之家也,有友五人焉:乐正裘、牧仲,其三人,则予忘之矣。献子之与此五人者友也,无献 子之家者也。此五人者,亦有献子之家,则不与之友矣。非惟百乘之家为然也,虽小国之君亦有之。费(3)惠公曰:‘吾于子思,则 师之矣;吾于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晋平公之于亥唐(4)也。’入云则 入,坐云则坐,食云(5)则食;虽蔬食(6)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 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舜尚(7)见帝,帝馆甥(8) 于贰(9)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夫也。用(10)敬上,谓 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 义一也。”
【注释】
①挟:倚仗。②孟献子:鲁国大夫仲孙蔑。③费:春秋时小国, 旧地在今山东鱼台西南费亭。④亥唐:晋国人。晋平公时,朝中多贤臣, 但亥唐不愿为官,隐居穷巷,平公曾对他“致礼与相见面请事”,非访敬重。 ⑤入云、坐云、食云:是云入、云坐、云食的倒装。云,说。(6)蔬 食:粗糙的饮食。蔬同“疏”。(7)尚:同“上”。(8)甥:古时称妻子的父亲叫外舅,所以,女婿也称“甥”,舜是尧帝的女婿。(9)贰室:副官, 即招待的宫邸。(10)用:以。
【译文】
万章问道:“请问交朋友的原则。” 孟子说:“不倚仗年龄大,不倚仗地位高,不倚仗兄弟的势力去交朋友。交朋友,交的是品德,不能够有什么倚仗。孟献子是一位拥有百辆车马的大夫,他有五位朋友:乐正裘、牧仲,其余 三位,我忘记了。献子与这五人交朋友,心目中并不存在自己是联的观念,这五人,如果心目中存有献子是大夫的观念,也就 不与献子交朋友了。。不仅具有百辆车马的大夫有这样的,就是小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费惠公说:‘我对于子思,把他尊为老师; 我对于颜般,和他交为朋友;至于王顺和长息,不过是侍奉我的人罢了。’不仅小国的国君有这样的,就是大国的国君也有这样的。 晋平公对待亥唐,亥唐叫他进去就进去,叫他坐就坐,叫他吃就 它。即使是糙米饭小菜汤,也没有不吃饱的,因为不敢不吃饱。不过,晋平公也就是做到这一步而已。不同他一起共列官位,不同他一起治理政事,不同他一起享受俸禄,这只是一般士人尊敬贤者的态度,而不是王公贵族对贤者的态度。从前舜去拜见尧帝,尧助他的这位女婿住在副官中。他请舜吃饭,舜也请他吃饭,二 人互为客人和主人。这是天子与普通百姓交朋友的范例。地位低下的人尊敬地位高贵的人,这叫尊敬贵人;地位高贵的人尊敬地 位低下的人,这叫尊敬贤人。尊敬贵人和尊敬贤人,道理都是一样的。”
【读解】
爱情要纯洁,友情也要纯洁,不可以掺杂金钱、地位等利害关系的因素在内。古代人非常重视这一点。我们随手就可以写下一连串这方面的名言: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 策?楚策一》) “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赞》) “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中说?礼 乐》) 一言以蔽之,也就是孟子在这里所说的“友其德”,而不要友 其财、色、权、利、势。 至于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如莎士比亚名剧《雅典的泰门》、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以及中国话本《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更是生动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了这个道理。 问题还是在于,说得越多,文艺作品写得越多的,往往也就是现实生活中存在问题最多的现象。古往今来,真正能够做到“不挟”而“友其德”的,又有几人呢? 岂不闻——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增广贤文》) 所谓“钱权交易”,至今不也仍然是我们“反腐败”中要着力解决的一个大问题吗;
下一篇(位卑莫言高) 万章下
位卑莫言高
【原文】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1)’。孔子尝为委吏②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尝为乘田③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④,而道不行,耻也。”
【注释】
①抱关:守门的小卒。击拆(tuo):打更;柝指打更用的梆子。③ 委吏:管仓库的小史。③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负责牲畜的饲养和放牧. ④本朝:朝廷。
【译文】
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也是因为贫穷;娶妻不是了孝养父母,但有时也是为了孝养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应该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拒绝高官而居于低位;拒绝厚禄而只受薄禄,做什么合适呢?比如说做守门打更一类的小吏。孔子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只说:‘出入的帐目清楚了。’又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只说:‘牛羊都长得很壮实。’地位低下却议论朝廷大事,这是罪过;身在朝廷做官而 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这是耻辱。”
【读解】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忧固然是忧,但如果你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评议朝纲政纪, 那可就要小心你的脑袋了。 因此,孟子有“位卑而言高,罪也”的看法。尤其是在暴政专制的时代,更是如此,所以有“莫谈国事”的警告。 另一方面,如果你不是“为贫而仕”,不是为了拿工资混饭吃, 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而做了高官,“立乎人之本朝”, 加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政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不然的话,“道不行”,就是耻辱。 总之还是《中庸》所说“素位而行”的意思。担任什么角色就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尽什么样的力。即便圣人如孔子,不也是管帐就说管帐,放羊就说放羊吗?既然如此,我们又放么多余的话可说呢?
下一篇(知人论世) 万章下
知人论世
【原文】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土,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注释】
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译文】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乡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就和一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如果认为和天下的优 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上溯古代的优秀人物。吟咏他们的诗, 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读解】
孟了的本意是论述交朋友的范围问题。乡里人和乡里人交朋友,国中人和国中人交朋友,更广泛的范围,则和天下的人交朋友,也就是朋友遍天下了吧。如果朋友遍天下还嫌不足,那就 有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了。当然,也只有神交而已。这种神交,就是诵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而为了要正确理解他们的诗和他们的书,就应当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要了解写诗著书的人, 又离不开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问题了。 实际上,孟子这段话对后世真正发生影响的,正是“知人论世”的主张。它与“以意邀志”一样,成为传统文学批评的重要方法,也奠定了孟子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事实上,直到今天,无论现代主义以来的新兴文学批评方式方法已走得有多远,多新奇,但在我们的中小学课堂上,大学讲台上,以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批评实践中,依然在主要使用着的,还是“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方式方法。所谓“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介绍”、“中心思想”、“主题”等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无 一不是“知人论世”或“以意逆志”的产物。由此足以见出孟子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之一,正是由本章的文字所发生的。
下一篇(劝君不听怎么办) 万章下
劝君不听怎么办
【原文】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间也?”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①,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②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注释】
①贵戚之卿:指与君王同宗族的卿大夫。②正:诚。
【译文】
齐宣王问有关卿大夫的事。孟子说:“大王问的是哪一类的卿大夫呢?” 齐宣王说:‘卿大夫还有所不同吗?” 孟子说:“不同。有王一室宗族的卿大夫,有异姓的卿大夫。” 宣王说:“那我请问王室宗族的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 宣王突然变了脸色。 孟子说:“大王不要怪我这样说。您问我,我不敢不用老实话来回答。” 宣王脸色正常了,然后又问非王族的异姓卿大夫。 孟子说:“君王有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辞职而去。”
【读解】
弘扬大臣的职责和权力而限制君主权力无限地膨胀,这也是孟子仁政思想的内容之一,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色彩。 王室宗族的卿大夫因为与国君有亲缘关系,国君的祖先也就是他的祖先,所以既不能离去,又不能坐视政权覆亡,当国君有重大错误又不听劝谏时,就可以另立新君。孟子在这里是弘扬宗族大臣的权力而限制君主个人的权力,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我们知道,这种另立新君,在实践上往往酿成的,就是宫廷内乱. 所谓“祸起萧墙之内”,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对异姓卿大夫来说,问题就要简单得多了,他们既没有王室宗族卿大夫那么大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的职责。所以,能劝谏就劝谏,不能劝谏就辞职而去,各走一方罢了。其实,这也是孔子“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论语?先进》)的意思。 总起来说,孔、孟都提倡臣有臣道,臣有臣的气节和人格,反对愚忠,反对一味顺从,这的确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识时务者为俊杰]《妹妹狐变色》读后感_700字
最近我看了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再被狐狸骗一次》,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妹妹狐变色》,虽然很短,却令我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是讲:一位农民抓住了两只毛色变异的赤狐,捐给了动物园。两只姐妹狐的毛洁白如雪,引得其他的赤狐十分自卑,嫉妒。姐妹狐十分傲慢,不把其他赤狐放在眼里,赤狐们越来越讨厌她们。赤狐们总是仗着狐多势众,不给她们吃食,不让她们躲雨。姐妹狐越来越瘦。妹妹终于忍受不了了,开始低声下气的给其他赤狐服务,赤狐们一开始不喜欢她,到后来,妹妹狐不再像原先那样,加倍努力地讨好别的赤狐,慢慢平息自己孤傲的心态,奇迹发生了,它的毛色变的和赤狐越来越接近。她慢慢的融于赤狐之间。妹妹狐凭借她的强壮和聪明,很快就找到了如意的郎君,繁衍子嗣,母显子贵,她的儿女也生活的快快乐乐。而高傲的姐姐狐却不愿放下身价,融于赤狐之间,直至病亡。
人们通常把一些投机取巧、变幻无常的人称为变色龙。因为变色龙会根据环境变换自己身上的色彩,但变色龙是聪明的,因为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妹妹狐也明白这一点,而姐姐狐却不明白。为了一身华丽的皮毛是否真的要以生命来做代价呢?
有的时候,我们也要学会变通,当环境发生了变化,墨守成规,孤芳自赏,拒绝变化,只能是毁了自己。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成不变,只会使自己无法融入社会,在社会上无法生存下去。生活中高尚的理想,伟大的信念,高雅的情操,当然应该矢志不渝,如磐石般的坚定。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非原则的选择与变通,这就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养成随机应变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在复杂多变的命运中处于不败之地。
应变,就是顺应时代,顺应潮流,顺应环境,顺应命运,才能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六年级:高旋
四:[识时务者为俊杰]由乒乓球想到的_600字
“叮---叮”美妙的放学铃声响了起来,我和几个同学狂奔到体育馆。我们以打乒乓球为乐,打球让我们可以暂且抛开书本。
说到打乒乓球,还有一段历史。刚上初中时,可以说对乒乓球一窍不通,当时不管和谁打都打不过。当时哪个感觉像一桶冰水浇到了心上——凉透了。但是要让自己变强,不能改变别人,只能改变自己。我决定练!这个信念决定了现在的技术,原来感觉枯噪无味的乒乓球变得非常有趣。人生就是这样,所有事情都是开头难,做了才有更深的体会。
天天练,碰到的对手很多,而且都不一样。我发现一个问题,球技好的人,球品也好。那种心高气傲,一脸自负,一边打球还一边骂骂咧咧的人,总让人打得不舒服,和他打球可能会让人一蹶不振,大伤自尊心。而那些胜球不骄、败球不馁的人往往让人心悦诚服。
打球要调整好心态,绝对不可以耍脾气。打球一定要心平气和,不可以心浮气躁,太想赢球反而会一败涂地,因为太急了就会抢攻,而对手的招式也会看不清。输得多也要调整好心态,其实打球的真正含义在于玩得开心,而不在于分数。要赢得光明,输得磊落。赢了只说明你一次成功,不必太过高兴;输了说明自己技不如人,别人的冷言冷语要承受,不用再找借口开脱,这就是比赛。
其实生活和做人也是这样,做事学习都要由坏到好,从不会到会,从一窍不通到融会贯通,一步一步都要走稳。做事要讲究方法,否则会事倍功半。与人交际要随机应变,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可一味坚持自己的立场,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做人是慢慢积累经验的,经验在哪儿,就在你的旁边。
五年级:炎亚纶
五:[识时务者为俊杰]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七字俗语
七字俗语
满腹文章不充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头发胡子一把抓 大人不记小人过 说得有鼻子有眼
不是冤家不聚头 鼻子底下就是路 那壶不开提那壶 猜个八九不离十 功夫不负有心人
没有办法的办法 脸朝黄土背朝天 老虎屁股摸不得 打开窗户说亮话 有过之而无不及
身在福中不知福 书到用时方恨少 往自己脸上抹黑 大丈夫能屈能伸
置于死地而后生 大人不见小人怪 从眼皮底下溜走 结下了不解之缘 三句话不离本行
矮子肚里疙瘩多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不看僧面看佛面 强中自有强中手 英雄难过美人关
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口吃个大胖子 面不改色心不跳 得饶人处且饶人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一朝天子一朝臣 书中自有黄金屋 不为五斗米折腰 长江后浪催前浪 多行不义比自毙
识时务者为俊杰 初生牛犊不怕虎 登泰山而小天下 杀鸡焉用宰牛刀 人生识字忧患始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二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三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四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五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六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七字俗语
高考语文必备俗语集锦——八字以上俗语
六:[识时务者为俊杰]变化的与不变的——读《简爱》有感_1200字
合上《简爱》,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简。爱一路走来,鲜花与泥泞在她的人生剧幕中交替出现。从在里德府中受到的折磨,到学校里与朋友共同学习的快乐再到初至桑菲尔德的激动,知道真相毅然离开后的的艰难以及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幸福。整部书就像一曲悠扬的草原牧歌,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变化多端,充满了转音与颤音。
不只是剧情,书中的主人公们也经常出现几百度的大转弯。不提里德府上的两位小姐,先说男一号罗先生——他由开始精神上的沉沦与腐朽,在和简爱的一次次谈话中,渐渐得到升华变的热情、敢作敢为、敢爱敢恨。就连我们性格反叛、发誓永远不原谅里德太太的简小姐,不也在里德太太的病床前,陪她走完最后一刻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我们总要在抉择来临之际做出改变,可能为了国家利益,可能为了明哲保身。要在夹缝中生存就要学会左右逢源,可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对于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也不能一棍子打死。树挪死,人挪活。这世界无时不刻的在变化,人也不能人死理,毕竟适者生存么。达尔文告诉我们物竞天择,通过变化来实现进化,适应周围环境。那么变化作为一种生存手段乎自然规律实在是无可厚非的。然而更重要的是不变的。
不变的分为不会变的和不能变的。前者如人性:人性是指人类共有的一些情感,与其相似的性格则因人而异,但它们都是天生的、固定的,往往会伴人一生。有句话叫性格决定成败,亦是在于其稳定性。若是性格如报纸一般一天一板又怎么可能决定成败呢?而后者如理想。还是原野牧歌,不变的是宽阔、绵延,简爱不变的是对自尊、自由的追求,以及平等的理想。
理想这玩意儿好像对我们没啥用。今天有理想回家喝粥,明天没理想照样回家喝粥。当然,理想与追求的价值不能如此衡量。首先,有理想便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一条笔直的线路,可不要小瞧这“笔直”二字,在漫漫人生路上有丝毫偏差最终都可能相去甚远。其次他是我们奋斗的重要推力,有追求向前的动力会源源不断。最后他是我们精神上的依靠。在苍茫海上,遥望远方倍感前途无望,而理想之塔在前方放出耀眼的光,会激励着我们继续向前。而理想与性格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极易受外力影响。如果说性格是海底的漩涡,任你上面风吹雨打一样稳如泰山而理想就像海面上随风摇曳的波浪,外力的作用对他来说太大了,它不但会变还易变。理想追求为什么不能变呢?因为它与欲望不同,欲望会变大而理想只会越变越小。就像儿时我们不是想当科学家就是想当宇航员,可现在………。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一对老对手——曹操和孔明:在三国那个天下大乱的时候,有一大批人心向刘氏王朝,包括早期的曹操,奋力解救献帝于水火之中,可最终他把理想和灵魂出卖给了魔鬼——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孔明自打投奔刘备以来时刻心系匡复汉室,这个理想至死也未曾改变,坚持不懈,也因此成就了他的伟大。真可谓“人生自古谁无死,坚持梦想照汗青”,诸葛亮之所以被后人推崇,不仅仅在于智慧和文采,而且也因为他对理想的坚守。
《简爱》给我的启示——坚守理想是通往成功的桥梁。
山东济南实验初中2010级1班初二:程新航
七:[识时务者为俊杰]冬日拾零_150字
华夏五千年,沧海良田。
春去秋来,寒暑轮回。
或悲或欢,或离或合。
天地置换,岁月吞噬。亦抹不去千古尘浮。
人间,乐犹如,流星划过,孤寂似,寒袭骨髓,银珠静谧,霜罩冬日。
寒冬,亦不知,该何去何从?
天行有道。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笑问青天,天皆无语。
惟云嬉曰:“乃人间正道乎!”声末飘之。
深圳中学初一:yy@
八:[识时务者为俊杰]江山锦绣,文人风骨_3000字
江山千古,文章锦绣。在这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代有才人出。不论是纵横捭阖、周游列国的谋士之流,还是出使边塞、穷困潦倒的使臣,也或者是归居田园、退隐江湖的菜农。都有其自己的为人处事哲学,都有自己信奉的“金科玉律”。
古往今来,为文者甚多;有文人风骨者甚少。
放眼望去,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这其中朝代更替、历史变迁,远至《诗经》,近至现当代文学,其中舞文弄墨者数不胜数,然真正有风骨之人,屈指可数。是他们“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是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亦或者说,自汉唐以来,中国的文学在胭脂水粉里、在江南雨巷里、在歌舞升平里少了那份原有的坚韧与骨气,少了那份坚定不移的节操。
那么,究竟何为风骨?
【大汉风骨】
在司马迁《报任安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这是司马迁的风骨,也是他不惧万难,不惧耻辱,一心要写他的《史记》。他的风骨,是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在面临宫刑之时不退缩,在被世人嘲笑讥讽之时,依旧坚持客观公正的用一支瘦笔,记录历史的真实过往。他的风骨,是在皇帝面前叫板,是不为皇帝的权势所逼迫,刚正不阿地记录历史,还原一个个真实的汉代。
试想,在那个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皇帝的所下达的旨意是“奉天承运,皇帝召曰”,那是与天同齐、承天授意的,皇帝的权限是上天授予的。其权利之大、范围之广都是无可厚非的,司马迁一介文人,又怎敢与皇帝叫板,莫非是你真的活腻了?可他是司马迁,他确确实实地做了,而且宁死不屈。他用一部春秋笔法的《史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辉煌灿烂的大汉文明。
每当我走进历史,走近汉代,都无可避免的要去太史公的墓前,拜上一拜。他在我的心里,是汉代第一文人,也是汉代历史上最有风骨的人物之一。
提起汉代的文人,还有另外一个我最欣赏的人——苏武。
或许,很多人都不记得,远在汉代,有那么一个苏武。一个在北海边上,持节不屈十九年的使臣。匈奴首领为逼迫其投降,就将他关在大窖之中,苏武饥寒交迫,靠吃雪和旃毛维持着生命。之后,匈奴首领又将他放逐到北海,给他一群公羊。让他牧羊,待生出小羊羔的时候,才允许他回归汉朝。可一群公羊哪里能生出小羊羔,就这样他在北海之滨牧羊十多载。每年望着南归的大雁,默默流泪。
他叫苏武,汉代使臣其中的一员。可他面临匈奴威逼利诱之时,手持汉节,宁死不屈。他是文人,一个封建社会里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可他用自己的铮铮铁骨,
九:[识时务者为俊杰]假如明天我就成了你_800字
人生犹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中,日子就悄然滑过。然而有一些人,他们总能在短短几十年做出一些惊神泣鬼的大事,彪炳史册,受万人敬仰!
有时,我会发着呆,想象假如自己成了他们中的一个,那会怎样?
柳三变
进士及第,本是光宗耀祖,大施抱负的佳期,然而你的人生之路却荆棘丛生,无奈之下你深入百姓堆里,扎进秦楼楚馆,忍把浮名化作浅斟低唱!却也成就一代之名。
假如我是你,也许我会因中进士而像范进一样手舞足蹈;也许我会幻想大展心中鸿鹄之志。不过叫我失意后去楚馆秦楼,这在当时是极为人鄙视的,我一定不会成为另类,只是这样中国文学史上将少了一代文豪。柳永是谁?不详!
苏东坡
金榜题名,你的前途本来是光明的,但孤做的你却因此得罪了不少人。谪居苏州,你大呼一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的诗歌散文也达到了巅峰,也分得唐宋八大家一席。
假如我成了你,也许我会心满意足地做官,然后人云亦云,像西汉的胡于要样“识时务者为俊杰。”就算不这样,乌台诗案也一定让我一蹶不起,不可能有捡尽寒枝不肯栖的倔强,不会有望着西北射天狼的豪迈。只是这样中国将少了地位文学大师,谁是苏轼?没听过!
鲁迅
中国历史上是充满悲剧的,也许大家都不愿看到悲剧,所以总把一切写得大团圆。然而你不是,你保留了悲剧,形成了深沉的文学。
如果我是你,我会珍惜到国外留学的机会,专心钻研医学,以救死扶伤为己任。假如真逼不得已要弃医从文,我也许会成为一个识时务的文人,尽写一些当时国民党等爱听的好话,决不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敢直面惨淡的人生,不敢直面淋漓的鲜血,更不敢拿起犀利的笔锋,插向敌人的咽喉。这样子,周树人一生必碌碌无为!
我想,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常人没有的精神。“大丈夫生当匡济艰辛”这是秋瑾的呐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虽九死而未犹未悔”这是屈原的信念。
我猛一惊醒,顿悟幻想成为某人实在可笑,成为谁又怎样,没有那种崇高反而害了别人的名声。为了明天不后悔,倒不如今天努力改善自我?
年青人,为了明天,快快努力吧!
十:[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实论_1500字
人生如博弈,大智跃然于上。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有人大言不惭道:他要过所谓的大隐生活。我说:“这个社会这么现实,你在这现实的社会高唱大隐不是很可笑么。”
大隐,大隐,谁不想归园田居,只是这只是个梦,不可能实现的梦。人是现实的,社会也是现实的,金钱是不可或缺的。不要跟我讲钱买不到生命这种屁话,这是无能者的自我慰藉。一个男人,无房无车无金钱,哪个女人会愿意跟着他过颠沛流离的生活,除非是没脑子的人。
某些人执着于大隐,那好我问他,你的所谓的大隐,最基本的是什么。他说:“感情。”我觉得这个很可笑。当然,当你什么都不差的时候你说你要过大隐生活,你要归园田居,我相信你或许会成功。但是,你现在只是一个月收入勉强养家糊口的平平凡凡的小职工,你想过那种安逸的生活似乎有点那么不切实际吧。我想我可以理解为你的自我安慰和不思进取吧。
我说过,一个人的后悔、高谈阔论以及装逼吹牛都得建立在什么都有的基础上。当你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去奢望一切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那就是异想天开、妄自菲薄。就像莫泊桑的小说《项链》里那个虚荣无知的女人一样。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
我说过,这个时代是一个白金时代、金钱时代。某些终日沉溺于自己臆想牢笼的庸人,清醒吧!不要把你那草鞋时代的元谋人思想贯彻到现在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上。
你想在这个竞争激烈、暗流汹涌的大时代中高唱大隐,我是否可以理解为你的标新立异?抑或是内心的极度空虚,想靠独树一帜来引起社会关注?如果是这样,我承认,这很有效。但是这也会导致你堙灭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以及犀利的人身攻击中。
人应该自知、自觉、自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摒弃一切不靠谱的思想。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这个社会弱肉强食、优胜劣汰,人要学会奋斗,这样才会有乌托邦。
另外,感情不是生活的一切。说难听点物质是感情的基础。感情再轰轰烈烈,再缠缠绵绵,面对现实,所剩的只是期期艾艾。当大家都住着花园洋房,而你还在小公寓里修修补补时;当大家都在谈论GUCCI、LV,而你还在小商城里寻寻觅觅时;当大家把子女往贵族学校或国外送,而你还在存折本上数数算算时,你就会觉得金钱、财富是何等重要。而获得财富,奋斗就是基础。马克思说过,量变是物质的质变提供其量变根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奋斗,什么都是空话。
不要说你不嫌贫爱富,这不切实际。我相信世界上的人都有一己之私,只要你是个人。俗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相信没有哪个人会追求安逸,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过他一生。每个人都有野心,只是或大或小。
有人说我是个野心家,不错,我就是。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就是那个企图篡位的参谋。我是个人,是个正常人。我不会唯唯诺诺的过我一生,一旦被我盯上的猎物,我不会让它溜走。在这个现实的世界人要学会为了成功不惜一切,哪怕是不择手段。或许我是个阴暗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我不甘于安逸,我宁可身败名裂也不要碌碌无为。我认为只图一时平静的安逸人生是失败的人生,人生应当有激情。
人只有趁年轻的时候,多奋斗一下,到老了,回首往事,才不会有所遗憾。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我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说过:
聪明人变成了痴愚,是一条最容易上钩的游鱼;因为他凭恃才高学广,看不见自己的狂妄。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笑痛肚皮;因为他用全副的本领,证明他自己愚笨。
无锡高等师范学校高二:郭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