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幽默故事8篇

时间:2018-11-01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名人幽默故事篇1:名人故事:毛主席与彭德怀的幽默故事


  建国前夕,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一位外宾,外宾问他怎么有“毛泽东”和“毛润之”两个名字。毛泽东幽默地笑道:“我还有第三个名字,你们不知道。”
  毛泽东的第三个名字就是“毛石山”。最初这是他的乳名,当时叫石头、石三,或石三伢子,长大后,他改成同样富于象征意义的“石山”。
  1951年2月的一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归来向毛泽东述职。谈话间,毛泽东问道:“德怀呀,你的字是石穿吧?”彭德怀点头:“石穿。”毛泽东笑道:“我有个乳名你可知道?”彭德怀摇头。“我的乳名曰:‘石三伢子’。”彭德怀疑惑地问:“我只知道毛泽民和毛泽覃是你的两个兄弟,却不知你还有两个哥哥。”
  “我母亲生的头两个男孩子都未保住,我是她第三胎,为了保住我,外祖母领我给一块大石头磕头烧香,取名石三伢子。”毛泽东深深吸了一口烟,笑道:“你叫石穿,我叫石三伢子,我们同是两块石头嘛……”
  “我岂敢与主席比,”彭德怀大手一摆道,“主席是宝石,我彭德怀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
  “我也是石头嘛。”毛泽东一挥手道,“我们两块石头,都用来打美帝国主义。我这一块扔给杜鲁门,你那一块扔给麦克阿瑟……”

名人幽默故事篇2:政治家名人故事:罗斯福的幽默故事


  罗斯福任美国总统以前,在海军部供职。某日,一位朋友问及海军在大西洋的一个小岛筹建基地的秘密计划。
  罗斯福特意向四周望了望,然后压低声音问:“你能保守秘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有人去白宫拜访罗斯福。罗斯福的小女儿艾丽丝在办公室跳进跳出,不时地打断他们的谈话。
  那人抱怨说:“总统先生,难道你连艾丽丝都管不住吗?”
  罗斯福无可奈何地说:“我只能在两件事中做好一件。要么,当好合众国的总统;要么,管好艾丽丝。既然我已经选择了前者,对后者就无能为力了。”
  罗斯福下野后,曾作为威廉·塔夫脱总统的特使,参加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葬礼,并安排葬礼后与德国皇帝会晤。
  德皇傲慢地对罗斯福说:“2点钟到我这里来,我只能给你45分钟时间。”
  罗斯福回答说:“我会2点钟到的,但很抱歉,陛下,我只能给你20分钟。”
  罗斯福在竞选美国总统时,曾经对三个常用的经济学术语作最通俗的解释。
  他说,“经济衰退”,指的是你的邻居被“炒鱿鱼”;“经济危机”,则是轮到你本人在家待业;“经济复苏”,就是说我的竞选对手失业了。
  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连任美国总统。《先锋论坛》报的一位记者采访他,问他连任总统有何感想。
  罗斯福笑而不答,只是请记者吃一片三明治。记者觉得这是殊荣,于是很快就吃下去了。
  接着,罗斯福又请他吃,记者受庞若惊,虽然肚子已不需要了,但他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了,总共吃了好几片。
  这时,罗斯福微笑着说:“现在我已经不用回答您的提问了,因为您已经有了亲身的感受。”
  塔夫脱是美国历届总统中体重最重的一位,而且举手投足都显得孔武有力。一天,他去拜访前总统罗斯福,到罗斯福所住的一个海滨别墅以后,决定到海里去冲冲凉。刚好罗斯福的一个孩子在沙滩上玩够了,跑回家来找罗斯福。“爸爸,我们去游泳吧。”孩子说。“不,孩子,现在不行。”罗斯福抱起孩子说:“总统先生现在正在使用海洋。”
  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失盗,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盗绝对是不幸的事,而罗斯福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名人幽默故事篇3:哲学家名人故事:苏格拉底幽默小故事


  一、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
  “苏格拉底的妻子”是悍妇、坏老婆的代名词。她是个心胸狭窄,性格冥顽不化,喜欢唠叨不休,动辄破口大骂的女人,常使堂堂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年)困窘不堪。一次,别人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娶这么个夫人”时,他回答说:“擅长马术的人总要挑烈马骑,骑惯了烈马,驾驭其他的马就不在话下。我如果能忍受得了这样女人的话,恐怕天下就再也没有难于相处的人了。”
  据说苏格拉底就是为了在他妻子烦死人的唠叨申诉声中净化自己的精神才与她结婚的。
  有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和学生们讨论学术问题,互相争论的时候,他的妻子气冲冲地跑进来,把苏格拉底大骂了一顿之后,又出外提来一桶水,猛地泼到苏格拉底身上。
  在场的学生们都以为苏格拉底会怒斥妻子一顿,哪知苏格拉底摸了摸浑身湿透的衣服,风趣地说:“我知道,打雷以后,必定会下大雨的。”
  二、求知
  一个青年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空气,当然是呼吸新鲜空气!”
  “对!学习就得使上这股子劲儿。”
  三、教择偶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摘的那支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名人幽默故事篇4:名人故事:老舍的故事_800字


  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过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时,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带戏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帅发来紧急令:内无粮草外无兵!小将提枪上
  了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马来!参见元帅。
  带来多少人马?2000来个字!还都是老弱残兵!后帐
  休息!得令!正是:旌旗明明,杀气满山头!
  老舍40岁时曾写了个质朴自谦、妙趣横生的自传,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
  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
  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严之仁未能一扫空地。
  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
  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
  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愤着书,科学
  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
  三十四岁结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
  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
  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
  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有点出息。
  一次老舍家里来了许多青年人,请教怎样写诗。老舍说:“
  我不会写诗,只是瞎凑而已。”
  有人提议,请老舍当场“瞎凑”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长虹万籁天;
  冰莹成舍我,
  碧野林风眠。
  老舍随口吟了这首别致的五言绝旬。寥寥20宇把8位人们熟悉
  并称道的文艺家的名字,“瞎凑”在一起,形象鲜明,意境
  开阔,余味无穷。青年们听了,无不赞叹叫绝。
  诗中提到的大雨即孙大雨,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乐家。高长虹是现代名人。万籁在是戏剧、
  电影工作者。冰莹,现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庆
  《新蜀报》总编辑。碧野是当代作家。林风眠是画家。
  作家楼适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写些什么”
  楼适夷问道。
  满族出身的老舍笑着说:“我正在当‘奴才’,给我们的
  ‘皇帝’润色稿子呢!”
  一阵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项新任务——为中国末代皇帝
  溥仪修改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

名人幽默故事篇5:名人故事:冷酷的天才思想家


  韩非(约前281年~前233年),战国时韩国人,我国古代着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之为“韩子”、“韩非子”。他博学多能、思维敏捷、善于着述,堪称当时的大手笔,但他不善言谈,这在游说之风盛行的时代是制约个人发展的阻力。
  在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战国时代,韩非忧国忧民,曾多次上书韩王请求变法图强,但都不被采用。于是他发奋着书立说,写出了《孤愤》《说难》《五蠹》《内外储》《说林》等几十万字的文章。文中,他比较了各国变法的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韩非在研究着述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历史观,并且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韩非的思想理论经后人编辑整理,辑成《韩非子》一书,流传至今。
  在《韩非子》一书中,寓言故事非常丰富,达340多个,风格幽默,语言浅近而意蕴深刻,一定程度上是当时社会众生相的展示,这也是韩非寓言的一大成就。
  后来,秦王嬴政读到韩非的文章,非常赞赏。为得到韩非,秦国发兵攻韩,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在秦国,韩非不但向秦王讲解自己的学说,还劝秦国攻打赵国保存韩国。这一观点为秦国李斯、姚贾等人陷害韩非提供了口实,使得很敬重韩非的秦王也产生了疑心,于是,将其下狱。不久,韩非被毒死狱中。
  当今之世,学非所用已成为一种正常现象。当年在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毕业后却搞了行政,这算正常;学的法律,搞了新闻,学的金融,搞了教育,这也算正常。然而如果学的是悲天悯人的医术,却做了剁肉剔骨的屠夫,这就有点让人吃惊了!
  科幻片里,经常看到这样的情节:某极端主义的天才科学家创造了一个力量强大的机器人,要以此来统治世界,屠杀人类。结果,自己反而被机器人杀死了。机器人说:“您要清楚,机器人是绝对服从创造者的命令的。所以,我首先要杀死您……”于是科学家惊慌失措地大喊着,被这个冷冰冰的机器毁灭了……好了,你应该已经明白,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韩非子。韩非子擅用比喻和寓言,本文就以他的笔法开头,以示怀念。
  他本是儒家学派顶级大师荀子的高徒,最后却成了冷酷残忍的法家;他强调尔虞我诈、利益至上的“法、术、势”,最后却惨死在欣赏并贯彻自己理论但妒忌自己才能的同班同学李斯手上。这个实用性影响了中国所有时代的大思想家,这个逻辑性超越了同时代所有高手的大散文家,这个下笔万言的口吃者,这个命运多舛的贵公子,像一颗曾经发出耀眼光芒的彗星,迅速地陨落和消失。但那无可匹敌的光,却一次次地使人们惊叹,感叹,嗟叹……韩非子的光,是冷光。

名人幽默故事篇6:文学家名人故事:必须站着 _200字

  马克吐温有一次到一个小城市演讲,他决定在演讲之前先理理发。  “你喜欢我们这个城市吗?”理发师问他。  “啊!喜欢,这是一个很好的地方。”马克吐温说:“您来得很巧,”理发师继续说,“马克吐温今天晚上要发表演讲,我想您一定是想去听听喽?”  “是的。”马克吐温说.  “您弄到票了吗?”  “还没有。”  “这可太遗憾了!”理发师耸了耸肩膀,两手一摊,惋惜地说:“那您只好从头到尾站着了,因为那里不会有空座位。”  “对!”幽默大师说,“和马克吐温在一起可真糟糕,他一演讲我就只能永远站着。”

名人幽默故事篇7:科学家名人故事:化学家肖莱马的故事


  共产主义者化学家肖莱马,当卡尔·肖莱马还健在时,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这样称赞他:“这位朋友既是一位优秀的共产主义者,又是一位优秀的化学家。”在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特意为他写了一篇传记性的悼文,对他的一生作出了全面的评价。为什么肖莱马能获得恩格斯的这么高的评价呢?
  从学徒工到化学家
  卡尔·肖莱马于1834年9月30日诞生于德国黑森林州达姆斯塔德城的一个手工业工人家庭。父亲约翰是个穷木匠,母亲罗特是个纯朴的家庭妇女,他们一共有9个孩子,卡尔是最大的孩子。1850年卡尔争取到本城一所职业学校受教育,可是到1853年就回家境困难而辍学。他非常喜欢化学,因此他来到一家药房当学徒。由于他勤奋好学,很快成为药剂师的得力助手。1856年他来到海德堡一家药店当配药助手,在海德堡大学,着名的化学家本生正在主讲化学,肖莱马想方设法去旁听本生的演讲。本生的精湛实验演示和生动的报告使肖莱马更向往化学,这时候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作一名化学家。
  1859年,他仅靠自己谋生所积蓄的钱,投考着名化学家李比希主持的吉森大学化学系。这是当时全世界青年化学家所向往的圣地。又因学费不足,肖莱马只读了一个学期便离开了学校。好在这一学期里,由于他的发奋努力,学完了作为实验基础的分析化学课,通过学习和训练,他基本上掌握了化学实验的技巧。同时在这学期内,他还听了着名化学史家柯普的化学史课程,初步培养了他对科学史的爱好。离校和失业并没有影响肖莱马对化学科学的追求。此时恰逢英国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化学教授罗斯科招聘一名私人的实验助手,肖莱马闻讯立即赶赴英国,只身远离祖国,来到英国这一工业城市,经过努力终于成为罗斯科的实验助手。在这里他很满意,一是可以继续学习化学的有关课程,二是可以更多地、又是独立地进行化学实验。从这时起,肖莱马总算实现了他的宿愿,步入了化学研究的大门。他一面自学,一面研究,很快取得到了许多成果,
  1871年被破格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4年成为欧文斯学院的第一个有机化学教授。他在英国定居了30多年,一直到1892年逝世。
  有机化学的奠基人
  肖莱马对有机化学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对脂肪烃的系统研究。从1862年起,他从煤焦油和石油中先分离出戊烷、己烷、庚烷和辛烷,仔细地测定了这些脂肪烷烃的沸点等物理常数,分析了它们的元素组成,并通过测定其蒸汽密度求出了其分子量。随后他继续对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直到辛烷都作了深入研究,又通过卤化、水解、氧化、酯化等反应制备并考察了这些烷烃的衍生物,如卤化物、饱和一元醇、脂肪酸、醛、酮及酯等,实现了一系列有机合成。这种系统的基础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脂肪烃的认识。在他以前,化学家只对个别的、最低的几种烷烃进行过研究,人们对脂肪烃的认识是零散和无规律的。正是肖莱马开创了脂肪烃、包括高级烃在内的系统研究,可以说今天我们对脂肪烃的有关知识,最初就是由肖莱马提供的。为了了解和掌握脂肪烃的系统知识,肖莱马不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而且还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由于各种脂肪烃的知识还是空白,实验研究中发生爆炸事故是难以避免的。对此,恩格斯描绘肖莱马时说:“那时候,他常常脸上带着血斑和伤痕来看我。跟脂肪烃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些大部分还没有被认识的物质,总是在他手上爆炸,这样他就得到了不少光荣的伤痕。只是因为戴着眼镜,他才没有为此而丧失视力。”
  1357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提出了碳原子是四价和碳原子间可以相互连成键状的学说。这学说是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也是有机化学发展的关键点。然而这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并没有立即为广大化学家所接受,特别对于碳原子的四价是否等同,碳原子间又是如何相连。认识很不统一。最伤脑筋的是如何运用这一学说来解释有机化学中大量存在的异构现象。在当时有人就认为碳的四价是相异的,并以此来解释同分异构现象。有人认为乙烷存在CH3一CH3(甲基)和CH3一H(氢化乙基)两种异构物,并由此推广认为CnH2n+2烷烃也应有类似的两个系列的异构物。为此肖莱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自己的攻关对象。1862-1864年3年里,他做了大量的相关实验,最后以雄辩的事实证明碳原子的四价的同一性,推翻了上述关于烷烃存在两个结构系列的假定,清楚地阐明正因为碳原子以其等同的四价与其它碳原子作不同的排列,才呈现出不同的结构而产生异构现象。肖莱马的这一工作对于化学结构理论的推广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肖莱马在科学研究中是勇敢的和有革新精神的。肖莱马在弄清了异构现象后,转向了对同系物现象的研究。经过扎实、细致的实验研究,他发现了一条定律,恩格斯把它称为“CnH2n+2系列碳氢化合物的沸点定律”该定律指出烷烃分子随着碳原子的增加,沸点逐步升高,直链烷烃与具有同样碳原子数的支链烷烃相比,具有更高的沸点。这一定律清楚他说明有机物性质与其结构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即有机物的性质受其化学结构所制约。
  此外肖莱马在脂肪醇方面的研究也取得很大的成绩。他发现了将仲醇转变成伯醇的普遍反应,有人称这反应为肖莱马反应。这个反应后来在有机合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1872年,为了便于教学,他亲自编写了一本具有独创性的《碳化合物的化学教程》。这本书是完全按着有机化学结构理论而写成的优秀教利书,在欧洲很受欢迎。1877年,肖莱马和罗斯科合作编写了《化学教程大全》。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化学教本,全书共9卷,到肖莱马去世后才出齐,至本世纪20年代先后发行了5版。恩格斯在谈到这本书时指出:“他的巨着化学教程,虽然是他和罗斯科合着的,但几乎完全是他一个人写的(这是所有的化学家知道的),此书被认为是英国和德国目前最好的一部着作。”
  “快乐的农夫”
  1859年秋,到英国后不久,经人介绍肖莱马认识了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频频的来往使他们很快成为亲密的朋友。肖菜马为人诚挚而谦逊,幽默而乐观,马克思、恩格斯非常喜欢他,给他取了“快乐的农夫”的浑号。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影响下,肖莱马开始研究科学的社会主义,学习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和历史理论,政治觉悟提高很快,不久就成为德国工人阶级的政党——社会民主党的早期党员和共产国际的成员,积极参加国际工人运动。他多次充当马克思、恩格斯的联络员来往于欧洲各国,因此欧洲各社会主义政党的领导人都知道肖莱马。在马克思、恩格斯与各种机会主义流派的斗争中,肖莱马始终坚定地站在马,恩一边。肖荣马生前未曾结婚,他把全部精力都扑在事业上,同时他还把他的大部分收入捐献给党和生活有困难的同志,在党内赢得很高的威信。恩格斯高度地赞扬了肖莱马的高尚品质,说:“这真是我长期以来认识的最好的人中的一位。”作为化学家,肖莱马有与众不同之处,这就是他在研究化学时,能自觉地应用唯物辩证观点来观察和思考。他用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去解释烷烃中的同系物现象。他从有机合成的成就和发展趋势预见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未来远景。特别是他运用了唯物史观认真地研究了化学史,他在1879年用英文发表的着作《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就是他的一次尝试和一项重要成果。该书1885年被译成法文,1889年作者又出版了此书的德文版。此书的英文增订版是作者逝世后的1894年出版的,由此可见该书深受欢迎。本来肖莱马还要撰写一部化学通史,可是直到他逝世,他只完成了六七百页的手稿。困为工作太忙以及他的早逝,这部有许多新观点的作品未能面世,实在可惜。
  通过化学史的研究,肖莱马明确地指出:“化学的发展是按辩证法规律进行的。”他还用了化学史上的具体事例来说明利学的发展对生产实践的依赖性和促进作用及科学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当深受化学传统中的经验论影响的德国化学家柯尔贝反对荷兰化学家范霍夫提出的立体化学学说时,肖莱马立即表明自己支持立体化学学说的立场,明确指出:为发展自然科学,就需要有新的假说:要建立新的假说,就需要理论思维。假说有的可能是错的,有的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就能成为科学的理论。化学家离开了理论思维,单靠实验是不能成为好的化学家的。在强调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时,肖莱马又指出,不要把现有的理论当作教条,因为它也要按辩证法规律不断发展。当新的实验事实与现有理论发生矛盾时,首先应尊重事实,提出新的假说,本应墨守旧的理论框框。
  肖莱马在他一生的最后20年内,特别注意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来考察自然科学的理论问题。他在欧文斯学院还专门开设了化学史和化学哲学两门课,这两门新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因为从中他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而是智慧和思想的启示。从恩格斯1873年5月30日致马克思的信中,可以知道肖莱马参与讨论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计划。肖莱马在信纸边上写上了注语,表示他完全同意恩格斯提出的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运动着的物体,物体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自然科学只有通过物体的联系及其运动来考察,才能认识物体的辩证关系。由此可见肖莱马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亲密关系,实际上肖莱马是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科学问题的一个顾问。
  正当革命和科学事业都需要肖莱马作出更多贡献的时候,无情的肺癌夺去了他的生命。1892年6月27日肖莱马与世长辞,终年58岁。恩格斯专程前来参加葬礼,并代表党的执委会在墓前献上花圈。参加葬礼的还有欧文斯学院的全体教师和他的许多学生。后来为了纪念他,欧文斯学院创建“卡尔·肖莱马化学实验室”以示永久纪念。

名人幽默故事篇8: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幽默故事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他外表憨厚,笑容可掬,和蔼可亲,是一个大智若愚型的人物。
  1944年,他担任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周旋在丘吉尔与罗斯福之间,巧妙地运用手腕把英军与美军糅合成一支无坚不摧的勇猛军团,最终击败强敌,成为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伟大的英雄。
  艾森豪威尔领导的百万大军,纪律严明,士气旺盛,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谈到领导统帅的问题,他找来一根绳子摆在桌上。他用手推绳子,绳子未动;他改用手拉,整条绳子都动了。艾森豪威尔说:“领导人就像这样,不能推,而要以身作则来拉动大家。”
  他处事公正严明,对人宽大仁厚,而且生性幽默,非常懂得运用自嘲来鼓舞别人。
  二次大战期间,他到前线视察,并对官兵们演说,以鼓舞士气。不巧下雨路滑,讲完话要离去时摔了一跤。引得官兵哄堂大笑。
  身旁的部队指挥官赶紧扶起他,并对官兵无礼的哄笑,郑重地向他致歉。艾森豪威尔对指挥官悄声说:“没关系,我相信这一跤比刚刚所讲的话更能鼓舞士气。”
  艾森豪威尔脾气暴烈,人人皆知。大战后期,美军因伤亡惨重,鼓励大家献血。艾森豪威尔以身作则,立刻以行动来响应这个号召。当他献完血要离开时,被一名士兵发现了,士兵立刻大声说:“将军,我希望将来能输进您的血。”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你输了我的血,希望你不要染上我的坏脾气。”
  有一次他参加某聚会,会中有6位贵宾受邀演说,艾森豪威尔排在最后。当轮到他上台时,已近午夜,全场听众在前5人的疲劳轰炸之下,都疲惫不堪,昏昏欲睡。
  艾森豪威尔知趣地说:“演说中总有句号,就让我当那个句号吧!”他最短的演说赢得了满堂彩。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