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雷针是谁发明的9篇

时间:2018-10-30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1:发明家名人故事: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的故事


  1752年7月的一天,在北美洲的费城,一位名叫富兰克林的科学家,做了一个轰动世界的实验:
  这天下午,天色阴暗,乌云滚滚。天空中不时闪烁着青白色的电光,传来一阵阵沉闷的雷声,眼看一场可怕的大雷雨就要来临了。
  “这是最合适的天气!”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带着风筝和莱顿瓶(一种可充放电的容器),奔向郊外田野里的一间草棚。
  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风筝:它是用丝绸做成的,在它的顶端绑了一根尖细的金属丝,作为吸引闪电的“接收器”;金属丝连着放风筝用的细绳,这样细绳被雨水打湿后,也就成了导线;细绳的另一端系上绸带,作为绝缘体(要干燥),避免实验者触电;在绸带和绳子之间,挂有一把钥匙,作为电极。
  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连忙乘着风势,将风筝放上了天。风筝,像一只矫健的鸟儿,渐渐地飞到云海中。
  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突然,天空中掠过一道耀眼的闪电。富兰克林发现,风筝引绳上的纤维丝一下子竖立起来。这说明,雷电已经通过风筝和引绳传导下来了。富兰克林高兴极了,他禁不住伸出左手,触碰一下引绳上的钥匙。“哧”的一声,一个小小的蓝火花跳了出来。
  “这果然是电!”富兰克林兴奋地叫了起来。
  “把莱顿瓶拿过来。”富兰克林对威廉喊道。他连忙把引绳上的钥匙和莱顿瓶连接起来。莱顿瓶上电火花闪烁。这说明莱顿瓶充了。
  事后,富兰克林用莱顿瓶收集的雷电,做了一系列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了雷电与普通电完全相同。
  富兰克林的这一风筝实验,彻底地击碎了闪电是“上帝之火”、“煤气爆炸”等流行的说法,使人们真正认识到雷电的本质。因此,人们说:“富兰克林把上帝与闪电分了家。”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在一次研究的意外事件中,他得到启迪。有一次,他把几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容量。不料,实验的时候,守在一旁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只听得“轰”的一声,一团电火花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她因此休息了一个星期身体才得到康复。
  “莱顿瓶发出的轰鸣声,放出的电火花,不是和雷电一样吗?”富兰克林大胆地提出这个设想。经过反复思考,他推测雷电就是普通的电,并找出它们两者问的12条相同之处:都发亮光;光的颜色相同;闪电和电火花的路线都是曲折的;运动都极其迅速;都能被金属传导;都能发出爆炸声或噪声;都能在水或冰块中存在;通过物体时都能使之破裂;都能杀死动物;都能熔化金属;都能使易燃物燃烧;都放出硫磺气味。
  1747年,富兰克林把他的这些想法,写成论文《论雷电与电气的一致性》。他将论文寄给他的朋友、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林逊。可当科林逊将论文送交皇家学会讨论时,得到的是一阵嘲笑。许多权威科学家认为富兰克林的观点荒唐无比,“把科学当作儿童的幻想”。
  对于权威人士的嘲笑、奚落,富兰克林不予理睬,终于在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做了风筝实验。
  富兰克林从风筝实验中,不但了解了雷电的性质,而且证实:雷电是可以从天空“走”下来的。“高大建筑物常常遭到雷击,能不能给雷电搭一个梯子,让它乖乖地‘走’下来呢?”富兰克林想。
  正当富兰克林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不幸从俄国彼得堡传来消息:1753年7月26日,科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在操作时,不幸被一道电火花击中身亡。这更坚定了富兰克林研制避免雷击装置的决心。
  他先在自己家做实验:在屋顶高耸的烟囱上,安装一根3米长的尖顶细铁棒;在细铁棒的下端绑上金属线;沿着楼梯,把金属线引到底楼的一个水泵上(水泵与大地有接触);将经过房间的那段金属线分成两段,且将两股线相隔一段距离,各挂一个小铃。这样,如果雷电从细铁棒进入,经过金属线进入大地,那么,两股线受力,小铃就会晃荡,发出响声。
  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
  富兰克林把那根细铁棒称为“避雷针”。
  避雷针的问世,引起了教会的反对。他们认为:“装在屋顶的尖杆指向天空是对上帝的不敬。”“干涉上帝的事,对上帝指手划脚,是要受上帝惩罚的。”
  然而,有一次在一场雷雨之后,神圣的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房屋却平安无事。于是,避雷针的作用被人们认识,避雷针也很快地传开了。至1784年,全欧洲的高楼顶上都用上了避雷针。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2:大自然的启示_400字


  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一个高科技的世纪,以前没有的东西现在都有了。比如,人们想飞上天空,科学家们就发明了火箭;根据蝙蝠就发明了雷达。根据水母的顺风耳就发明了风暴预测仪。
  有一次,爸爸带我出去玩耍,在繁华的城市里,我看见许多的高楼大厦,每栋楼顶上都有一颗尖长的针。我就好奇地问;“爸爸,那是什么东西呀?”爸爸说;“那是避雷针”。“那把它放在楼顶上是起什么作用呢?”爸爸回答;可以避雷呀。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了。
  于是回到了家,我查了一下资料,哦,原来避雷针的针头是尖的,它是专门把雷和房子避开,打雷的时候,如果没有避雷针,那些高楼大厦就会被电到。于是我就做了一个实验,房子果然没有被电到,这时,我高心极了,应为我破解了这个问题。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发展的时代,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发展,创造为了使世界发明出来的东西更完美,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学好科学知识。成为未来的科学家吧!
 
    贵州 贵阳 息烽县&&温泉小学四年级:陶焘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3:科技在我身边_1500字


  对于科技,我们并不陌生,如五彩缤纷的电视、功能齐全的电话、无所不能的电脑、神奇莫测的航天器等等,这一切,让我们受到了科技带给我们的巨大幸福与成就感,同时科技对大自然的改变令人敬畏,如大江截流修三峡,开山辟地交通发达,科技让历史飞速进步!科技让人类引以为豪!
  打开历史的书页,浏览原始人类的生活,钻木取火,衣不蔽体,生命短暂;如今家家电灯、空调、电器产品齐全,给我们照明、取暖;医疗技术发达,中国人均寿命达到70多岁;遇到紧急事件,不再用写信传话,只需要一按手机键盘,就可以联络沟通,化险为夷,甚至还可以视频对话;劳累一天回到家里,打开电视看看天下大事;开启电脑,可以纵横驰骋在思绪的海洋;家用电器,让人感动万千,电饭煲煮好香喷喷的饭,空调投用,不惧高温严寒,打开电视,根据个人爱好,选定频道,一家人其乐融融……科技渗透的领域宽广无涯,从工作到生活,从学习到娱乐,难道不是吗?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了历史,但未来需要我们去创造。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继承与创新。通过在学校学习物理、数学等学科,使我掌握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触摸到了科学的大门。如:看到飞船宇宙遨游,航母的威武远航,数字信息的神秘莫测等等,一个个科学现象,越来越激发我向科学攀登的愿望。我们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更要创造新的生活。
  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不断加快。如电视、电脑,从大块头变成超薄型,从简单的功能变成智能型的服务。新能源替代技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汽车智能操作技术等等,已经让人目不暇接。科技在不同领域里发挥出重大作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如太阳能发电、风电、核电取代了传统能源的紧缺,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让大米、大豆、蔬菜等产量、质量飞速提高……
  这一切的变化,正是科技工作者的辛苦工作的结晶,我们人类正享用着这些科技的成果!由此可知:科技创造了历史,加快了人类发展的步伐。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奇迹,这些辉煌,都以成为过去。想想这些科学家,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不是一次失败就可以取得成功,他们是用一生在证明一个结果,他们是用一生的劳动收获一个成功,也许,还有更多默默无闻的科技工作者一生没有成果,但我在内心是敬仰他们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在学校打基础的求学阶段,更应当如此,不应害怕一次次的失败,不要再意一次次的成功,只要一种勇往直前的态度,我们就一定能为成功作好准备,为我们人类的发展,贡献出一朵小小的浪花,只有拥有这样的理想,我们的生活一定会被打造的更加美好。
  21世纪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中国要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就给我们新时代学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这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将在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大潮中,作为其中的一员,去迎接挑战。确定学习方向,树立远大理想。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短期计划,在学习的困难中,勇往直前,无往而不胜。
  科技不仅在我身边,更在我心中。愿我们同行在新的世纪里,立足学业,勤奋学习,为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我们共同的努力和应有的贡献。如果历史是前人创造的,那么,我们就是未来的缔造者,我愿意担当这一沉甸甸的历史责任,夺取这一份历史的荣光!
  2013年3月28日
  作者:刘慧康
  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本部初2014级6班
  邮政编码:400021
 
    初二:刘慧康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4:读《滴水穿石的启示》有感_500字


  《滴水穿石的启示》主要讲了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这个小洞是被岩缝中滴落下来的水滴给滴出来的。然后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来证明所有成就事业的人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的:明代着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和现代着名书画家齐白石。
  其实,这样的名人事例还有很多,如:明末清初的一位史学家谈迁,发明避雷针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还有不惜自己生命发明炸药的诺贝尔……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诺贝尔。
  “炸药大王”诺贝尔从小就对制作炸药很感兴趣。从此,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炸药。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也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继续潜心研究。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作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你看,他们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我们要时刻铭记滴水穿石的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江苏苏州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六年级:奚星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5:未来的世界_750字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不久之后发明出了时光穿机,我幸运地抽中了门票,穿梭到了未来。
  未来世界的马路上已见不到有尾气排放的汽车,只看到了一颗颗高大威武的绿化树,这种树永远不枯萎死亡它采用了再生基因,如果不要用就把树叶烧了这样它才会没有,而且不留灰烬,不留坑;在天上飞的太阳车,这种汽车吸收太阳的热量化为动力;马路采用一种特殊的材料造成太阳车在这上面飞会有一种加速效果,到达目的地秒秒钟的事。
  未来建房子只需在电脑上设计随便设计什么样子只需按下回车键机器人就会自动帮你造好,当地震时房子会切换防震模式自动飞到天上,屋里面的人根本感觉不出什么,地震过后裂开的地也会自己合拢,机器人也有个专属的喷气背包遇到紧急事件可以马上到达指定位置。
  回到家后之间门口放着一个指纹仪,只要按下指纹你就会自动进到你想要去的房间,在未来不用去学校上学只用在家里的书桌上按下你想要学的那个年级或要看的书它就会跳出来让你阅读。
  忽然我在窗外看到一根长长的避雷针,就问百事通这个是干嘛的,语音功能说出了它的功能,现在的避雷针再也不是用来避雷的了,而是利用避雷针吸雷电来造日常用的电,“哦~~~”我长叫了一声并心想到:未来的世界没有了污染。而且还很环保,未来人们都意识到了不能破坏空气,把有限的资源化为无限的循环。
  在未来没有野兽的威胁,人们反而和动物做朋友,人们依靠万能翻译机来和动物讲话,这个万能翻译机能把任何语言转换成人类语言,再把人类语言转化成要和说话的动物语言。
    初一:橙红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6:2017年浙江台州中考满分作文: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_800字

  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
  在滚滚奔流的历史长河中,实践是一首永远没有休止符的进行曲,它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无论是个人的进步还是国家的昌盛,都离不开实践.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曾说过:“一个国家的进步取决于探索,我们要勤奋,要探索,要去实践,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实践使人获得成功,诺贝尔,勇于探索与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他在调药时不幸发生了爆炸,将自己的妻子炸死,他们的住所也被炸得支离破碎,后又是失误导致他也失去了手臂.然而他没有放弃,也没有灰心,反而更注重研究,最后经过他的重重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出了炸药.正是由于诺贝尔的勇于探索和坚持不懈使他获得了成功.
  实践使人获得宝贵的经验,我国的伟大领导人邓小平也说过:“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尝试,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他认为干出新的事业就要有敢闯的精神.他让全国的人民都有了信心,有了干劲,他为人们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充足的经验.在邓小平思想的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是勇于实践的结果.
  迈不开步子,不敢闯会使人一事无成.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有一天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先“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他只是凭空想象而不去实践,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地,有计划的探索.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不能由凭空想象与观察而得到,只能自己动手去实验,去探索而得到.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通过实践而走向成功的人.像居里夫人,她勇于探索,实事求是,最后发现了镭.像两弹元勋邓嫁先在实践中克服了重重困难,发明了两弹.富兰克林,为了发明避雷针,与儿子放风筝引电,终于他经过艰苦奋斗获得了成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勇于实践积极进步,不能光说不练,这样才能使我们走向成功.
  我相信,生命因实践而多姿.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7:2013年高考作文素材:读书


  读书
  (1)引言
  读书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2)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着作宏富,主倏《元史》、着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着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
  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着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着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
  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着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着有《自传》。
  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
  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
  “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
  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
  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
  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3)理论论据
  [理论论据]
  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
  徐特立《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
  看书的目的,在把书变为我所有。
  谢觉哉《学会想、问和做》
  读死书会变成书呆子,甚至于成为书橱。
  鲁迅《读几本书》
  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郭沫若《天拓新诗歌的路》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8:生活即老师_800字


  生活即老师
  李慧聪
  我们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则需要生活。在生活中,有喜、有悲,似那五味瓶。生活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从中得到启迪。在生活中,我会学到很多,可以说,生活似那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生活和那时间一样,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不会因为你富有而赞美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而放弃你,生活为我们付出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到的。那天,闲来无事,听妈妈说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将军被强大的敌人打败了,他的军队溃不成军。将军也被迫躺在一个废弃不用的马槽里躲避敌人的追捕。这时有一只普普通通的蚂蚁,它在那里的扛着一粒玉米,试图爬一堵垂直的墙——马槽的壁。那粒玉米的重量不知是蚂蚁的多少倍,也许不亚于人去托起一头大象吧?第一次,玉米被稍稍顶起,很快掉了下来。蚂蚁毫不气馁,接着就开始了再次的努力。将军屏神静气注视着蚂蚁的一切。两次、三次、四次。将军默默的数到六十九次,每次都是如此。将军想蚂蚁不可能成功了,六十九次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蚂蚁在尝试第七十次的时候终于把玉米推过了墙头。将军受到了启发,他从生活中从这只蚂蚁身上找回了失落的信心。后来,他重整军队,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这位将军就是十四世纪的蒙古皇帝莫卧儿。故事讲完了,可我的心还沉浸在故事中,久久不能平息。我明白了要善于从生活中去发现、去寻找。要知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伟人何不如此,牛顿,因为苹果的落下,而发现地球有引力、鲁班不是因为草叶的帮助而发明了锯子吗?爱迪生不是也因为善于观察生活而发明了灯泡吗?冼星海不是因为特殊的“钢琴”而创造了黄河大合唱吗?富兰克林不是因为风筝,而发明了避雷针,使高楼避免了遭受雷电袭击的命运吗?可以说,生活,善待勤于思考、善待善于体验那生活的人。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你为何不能做出和他们一样的丰功伟绩呢?生活就是这样,只要你认真感受,认真体验,它就会教你更多更多。只要你学会发现,学会去真正理解与诠释生活的含义,那么,你就会活得很精彩。让我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吧!其实,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高一:a157347243

避雷针是谁发明的篇9:未来的世界(二)_700字

  未来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呢?有一天,我幸运地抽到了穿越300年一日游的宇宙参观券。到了300年后,让我大吃一惊。周围没有了昔日刺鼻的汽油味,取而代之的各种清新的味道,因为汽车早就out了。现在家家都有太阳能飞车,喷出的都是对人无害的香气,平面马路已经被立体上中下三层马路替换,下层是慢行道,中层是快行道,而上层是紧急通道,专门给一些特殊车辆行驶的,比如救护车,消防车等。
  这时一丝耀眼的光闪过了我的眼睛,定睛一看,原来是一道闪电。顺着闪电的方向望去,一座圆筒形的,高高的深入云层的房子周围竖着很多根长长的金属针,我以为是避雷针,原来恰恰相反,它是用来接收雷电的,然后通过特殊高科技的技术将雷电能转换为电流送向千家万户,这可是继人类利用水力、火力、风力、磁转换力的又一大重大发明。
  哎!那儿怎么有人在砍树啊?我刚要阻止,却被一位白发苍苍的科学家老爷爷拦住了,他打量了我片刻,说:“这是我发明的再生树种。”再望着疑惑的我,他又解释道:“以前的人们无度的砍伐森林,造成土地沙漠化。我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特地研发了再生树种,在地面上50公分处砍下这棵树,树桩便可以每天以肉眼可见速度生长,直到5米就恢复为正常自然生长。”我听了老爷爷的话,心里格外的高兴,看来一个真正的绿色地球已经实现。
  参观了这么长时间,我的肚子早就开始抗议了。走进餐厅看看菜单,一盘盘精美的菜肴就像摆在我的面前,每一道菜都散发着热气,伴着热气一阵阵菜香扑鼻而来,这个是麻辣的,那个是咸香的~~,居然是个色香味俱全的菜单,真让人十指大动,而且还能点上自己喜爱的菜。
  未来的世界真神奇啊!未来的世界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铺垫的,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相信这美好的一切都为之不远了。
    六年级:乐观李金来

上一篇:安雅轩1篇
下一篇:真诚待人8篇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