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为人6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为人处世 点击:

第一篇生而为人:生而为人

“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处看到这样一句话,心里一惊。或许是因为它太过直白地指出了游戏规则,道出了人们心中共同的秘密吧。当少年成长为中年人,于人情冷暖间漂泊浮沉,他是否还能怀有年轻时的一腔热血,以对错作为衡量标准,披上正义的披风,还是将想要说出口的话语丢进酒杯,于应酬的推杯换盏中,默默喝下。
总有人说,将来机器人会取代人类,人工智能没有感情等因素干扰,不会因为失恋而恍惚、遇上一些事而降低工作效率,诸如此类。他们拥有极高的职业操守,一切遵循设定好的程序执行,出了bug修复就是。哪像人类那么麻烦。
可情感真的是拖累吗?要称得上优秀就得无限理智吗?
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拥有着杂七杂八的情感,有不同的三观,各有各的样子。面对事物我们拥有不同的看法,有各自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这样的我们,这样的声音,汇聚成一个多元的人类社会。我们因此拥有更多的可能性,而非人工智能的思考模式所能得出的单一结论。许多人追求理智,诚然,这是好事,可理智绝非站在上帝视角批判一切,而是尽可能的减少感性因素的干扰,以较为公正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我害怕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凡事在心里计算好利弊:面前的老人摔倒了。扶?可能会被讹上。有没有监控?就算有,我浪费的时间从何弥补?这段时间化为己用我可以……得出结论,不值得。
当价值观变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抛弃所谓多余的情感,当同情心再也没有泛滥一说而是彻彻底底的消失于世,这人间,究竟还能否被称为人间呢。
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诞生于这颗蔚蓝星球,从小被教导做各种正确的事,嫉恶如仇,在成长的过程中却遇见各色各样不那么正确的事,让我们怀疑当初的信念是否真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考试作弊的同学没有被发现,最终也没受报应;走关系的人混得风生水起,似乎那本来就是他的位置;靠着权势为所欲为干尽坏事的人上电视上报纸,底层想要维权的百姓却举步维艰……
但我希望无论世间多么嘈杂,我们仍能坚守自己心中的声音,能够十年饮冰,依然难凉热血。生而为人,就享受这份情感吧。

第二篇生而为人:生而为人

在初生的太阳将阳光洒落大地之前,城市早已经被唤醒。当今社会告诉的发展带动着城市运转的节奏。时时刻刻随时随地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高科技的普及是十年前的我们无法想象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也逐渐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
在多如繁星的科技发明之中,有个项目一直以来就倍受人们的关注。
——人工智能。
它早已在各大科幻大片中现身,成为至关重要的存在,看现代科技发展之迅猛,也不乏有人设想,当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使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就像电影《钢铁侠》里的贾维斯,他虽是一堆程序代码,却可以像真的管家一样协助钢铁侠的生活,从家事到战争,又好比《生化危机》中的红心女皇,她是个完美的人工智能,她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恶势力一起毁灭了人类。就在大家都在这般天方夜谭的猜想的时候,苹果公司的总裁库克却在思考另一个角度。他更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为何人类是坐拥这个星球上最高的权利的生命体并且统治着这个星球呢?我想正是因为人类拥有灵魂,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与同情心才造就了这个多彩缤纷,与众不同的世界。这才是最为可贵的东西,是计算机拥有无法拥有的。人与社会是无法分离的,因为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才组建了社会这个大的整体。也正是那些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人们,富有同情心的好心的人们,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假设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模式化的思考,这个世界将变得冰冷,灰色的世界是每年如一日按部就班的。如果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一样的,或许这世上的确会少很多道德沦丧的人,但相等的会少许的品德高尚,眼界看的更远的人。
想起前段时间老人碰瓷讹人的事件引发的社会舆论,在那之后的几天我正巧遇到一个老人在我面前摔倒,看着她蹒跚地想爬起来却无力支撑自己的样子,我毫不犹豫地将她扶起来,这是出于我的同情心和我的价值观而引发的行为,我无法漠视一个在我面前脆弱需要我帮助的人,我做不到冷眼相看,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明知有可能自己也陷入骗局但我仍然毫不犹豫出手相助的原因。
后来那位老人感谢了我,我想我的举动给她的心灵带来了温暖。这就是一个正确的价值观的力量,做人要如此一身正气。因为我们是人类。
生而为人,我很自豪。

第三篇生而为人:生而为人,勿如机器

当今世界,科技随着人类的进步而高速发展。人类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需要一个房间才装得下,而现如今人们轻盈握在手中的手机的计算能力已经可以媲美普通计算机。前不久,有位发明家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能和我们进行正常交流了,但是机器背后的根源,则是人类程序员为机器输入的一串串代码,一行行命令。
前一阵,一位机器人却扬言说要“毁灭人类”,这句话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加重了人们心中本来就根植已久的机器人是否将毁灭世界的担忧。其实事件起因是由于机器人的发明者问道:“你是否会毁灭人类?”机器人经过一定处理后,回答说:“是的,我将会。”这个事件从根本上说明了假如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学会说话,学会处理信息,学会思考,但他们仍是缺乏了人类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冰冷的机器是理解不了文明世界的人类是为什么相亲相爱,互相帮助的,机器只会冰冷的计算。
所以我们人类不能如机器般思考,人区别于机器的地方就在于人类有感情,有温暖,而不仅仅是冰冷的计算。
如果我们人类如机器一般思考,那么在战争时期,著名古迹将毫无剩余,可能就看不到如今的世界风貌。因为对于机器来说,古迹跟普通房屋在战争时期似乎毫无区别,为了胜利机器可能不会考虑保护古迹建筑。但人类不同,事实上历史上有很多次战争中的人们是保护了古迹建筑的,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我们人类有,而机器没有的,是我们瞻前顾后,将众多后果考虑进去的思考。
如果我们人类如机器一般思考,那么在地震时期,我们便不会往震区输送震资,甚至不会派救护人员去震区进行帮助。因为机器只会冷静的思考,趋利避害,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人道主义精神。而现代社会很多次的地震,乃至海啸等等自然灾害,我们都看到了人们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以我们人类有,而机器没有的,是一份人心,是一份关心,是一份同情心。
如果我们人类如机器一般思考,那么在和平时期,我们如何有自己的新思想,去指导我们的工作呢?我们又怎会在建国初期时,当苏联提出中国成为农业之国,放弃工业建设这一建议时,我们能义无反顾的拒绝呢?正是因为我们的毛主席及邓小平先生有着极其超前的价值观,他们认为只有发展工业,赶上工业大潮,才能推动新中国建设。所以我们人类有,而机器没有的,是我们对未来的认知和价值观。
所以,我们不能如机器一般思考,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人类的种种优点,去指挥机器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生而为人,勿如机器。

第四篇生而为人:人生而为人

此前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先后击败人类围棋高手李世石和柯洁,人工智能成为火爆话题。有人从中看到科技灵光,憧憬未来世界,也有人从中看到恐惧,认为当机器人学会像人一样独立思考和决断,就到了人类灭亡之时。我不懂科技理论,但世界末日四字已足够令人不寒而栗。然而,自然界发展到今日,出现高级动物,出现思维,又诞生了无与伦比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曾经沧海难为水,倒退发展,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人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又何必强求存在?内在的崩溃瓦解总比外在的挑战更来势汹涌,它们提前宣示了抵抗的非必要性。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话题,假如你可以操纵闸杆使火车改道,现在将要驶向的铁轨上卧有5个人,而另一条分路上则有1个人,你是否令火车改道?如果让计算机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改道可以使更多的人免于死亡,有更大的成效,它一定会毫不犹豫、坚决冷静地操纵闸杆。而人类呢?首先我想,此人或许正手脚冰凉酸软,冷汗浸透衣衫,随即大喊大叫,希望铁轨上的人赶紧离开。但他又不得不做出抉择。改道似乎确实能将伤亡减少到最小,但操纵闸杆这一动作的结果等同于举着枪或刀杀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人类的同情心不允许他这样做。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人生来平等,没有什么人拥有高高在上执掌他人生杀大权的权力,也没有哪个人比另一些人更加“该死”。人类的价值观也不允许他这样做。这个问题一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想它的设计初衷便是用来更深地拷问人性,从而获得对人性更深层次的解读。生活中的我们,手中也一定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闸杆,令我们苦苦思索,以至于痛苦不堪,但仍难下判断。
计算机的思考,是或否,非黑即白,选择理性,选择最大利益,目标明确,干脆利落,效率超高。它可以在与柯洁的对弈中快速学习,最终战胜对手,但柯洁输了棋会有情绪化的举动,而机器人赢了棋却还是那么冷冰冰,没有丝毫情绪波动。人类的存在有比生存和利益更崇高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情感、人的善良、人的准则底线、人的境界追求。这些人类身上的或柔软或坚硬,组成了人生而为人的独特风景,构造了人在这浩渺天地间生存行走的目标和支持——为了感受,为了践行,为了更深入的思考和发扬。即便这些我们以为充盈饱满伟大的东西,放在庞大的宇宙中来看可能渺小卑微得不值一提,但只要我们在这世上一日都迸发思维、都澄澈内心,就已足够。名声都是留在身后,改造世界追求伟大固然可敬,然而人生最长久的功课不过是令自己心中无憾无过、安宁恬淡罢了。生前身后,惟有自知而已。
在历史长河中,最直击我内心的是司马迁。他与李陵并无多少交情,却在李陵成为叛国罪人、众矢之的之际毅然为他辩护。司马迁耿介地守护自己的价值观,同情李陵这样忠正的热血之士,鞭挞胆小怕事却又第一时间诬陷抹黑的小人。不公正的世事、权位的偏见令司马迁遭受最为耻辱的宫刑。家人亲友的冷漠、世俗的鄙夷蔑视将他推进肮脏幽暗的墙角,委屈愤恨都无处诉说。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写史!写史!写史!“究古今之际,通天人之变,成一家之言”,用《史记》、用文章为自己洗刷不公的污垢冤屈,在历史上留下沉默的呐喊。
人类的精神气蕴给予了人无限张力与可能。司马迁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忍辱负重道出了内心深处的呼喊,虽伤痕累累,但死而无憾,亦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一段瑰丽传奇。
人生而为人,最重要、最可歌可泣、最值得珍重的是价值观和同情心,是人性之美,万千利益之外的最美好事物。人之珍宝不可丢,否则机器人也没有学习的必要了。

第五篇生而为人:生而为人

近些年来,对于人工智能的探讨愈发如火如荼,从国际的研讨峰会到街头巷尾的热议,渐成鼎沸之态。其中一派观点表达了对人工智能的深深担忧,认为这是人类所做的一个自我灭绝的错误选择。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种解释:假设有一个很简单的智能机器人,它的任务是每天为你送咖啡。那么,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它的程序中便有一个预设的逻辑——保证自己的存活。如果此时有人要终结它的“生命”或是挡在了它取咖啡的路上,那它会做什么?极端情况下,杀害人类。
这听上去很不错,像是一个人工智能伤害人类的极好的理由。但是,这个“取咖啡的机器人”发展出自我意识了吗?它像人类一样思考了吗?并没有。它仅仅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择手段地”达到了为它预设的结果而已。事实上,如果它能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思考,那它恐怕就没有如此危险了。
危险的不是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计算机,而是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人类。正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应当担心的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只可惜,我们现今热衷于讨论计算机的“思维”,却疏于审视人的精神世界。
生而为人,价值观和同情心是我们理应拥有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同情心的内涵或许有所差异,但其中必然有恒常的人类共同追求。生而为人,我想我们是诊视“尊严”的动物——因为我们诊视自己的尊严,所以同样竭力去维护他人的尊严,维护人类共同的尊严。
作为人类的意识,价值观自有其差异性,然而诸如“和平”,“自由”,以及一些人的基本权利,却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们始终共同追求,为之奋斗的。例如周公旦制礼作乐,以礼制彰显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异和身份地位,以舞乐史诗激发认同感,以达到安邦定国的目的。在今日看来,其对于“等级差异”的突显无疑与“平等”之观念水火不容。然而,看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应有历史之意见。这种“礼乐制度”在周朝无疑是稳定社会,改善民生的好举措。尽管如今的我们与周公旦隔了几千年,但我们共同的追求是民生福祉,是人的幸福,是人更好的发展,这就是一种恒常的价值。
而对于同情心的看法,自春秋战国始即有迥异。孔孟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当你看到坠入井中的婴儿,便会心生恻隐,这就是你的同情心。而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因而需要后天教化和外在的规矩约束,由此,荀子的学生李斯等人都成了推崇“严刑竣法”治国的法家代表人物。两种学说虽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一,然而,究其根本,皆是希冀“乱世求治”,这份对于天下苍生的担当,即显扬了人的伟大。秦国后采用法家之道,的确走向了富强,虽则后来世人皆道“暴秦”,但若一概抹杀法家治国之功,却也是盲目的,无论人性本善或本恶,无论“同情心”的表现形式如何,我相信,致力于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人,当皆怀一份“同情心”在。
有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才不会如机器一般只追求结果,却罔顾后果。如联合国成立之初,即遵循“大国一致”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协调各国利益。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地局部冲突、小战不断,于是联合国“维护和平”的作用常遭质疑。然而那段美苏冷战的紧张岁月,即便再怎么“一触即发”,最终两个超级大国也还是没有发生正面冲突,避免了“三战”,联合国功不可没。再如“伊核问题”,经十多年谈判斡旋,终于达成协议;近日来,美国欲在伊核协议中新增条款,不仅伊朗反对,甚至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整个国际社会都表达了反对意见。这是因为人类见过焚烧的战火,见过生灵涂炭,满目疮痍,所以人类更懂得维护和平对全人类的重要意义。
而设若我们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那与机器又有何区别?希特勒也是选举上台的,但为了提振经济,为了民族复仇,为了种族主义,竟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些执行屠杀的“刽子手”并不悔恨,只因为他们丧失了价值判断和同情心,他们失去了作为人思考的能力;而当“杀人”成为了一个预设程序,人就沦为执行的机器,这才是真正值得人震悚的“平凡之恶”。
所以,在考虑人工智能对人的利弊之前,我们应当先考虑“人”对人的利弊。尽管非常悲凉,但不得不承认,人似乎是仅有的会对同类发动种族灭绝的动物——有时仅仅因为意识和思想的差异。所以,我们应当时刻告诫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人,永远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好的同情心,做任何事,不仅仅是考虑后果,更希望给自己、给他人、给世界带来幸福。就如正蓬勃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经济交流在先,文化交流在后,而最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生而为人,即有一份责任,用我们的热情、思想和实践去为这个世界上的生命谋求福祉。做一个真正的人是幸福的,心中始终屹立的价值追求和对万物的同情悲悯,足够让我们昂扬而充实地度过这一生风雨。

第六篇生而为人:生而为人,何其幸哉

“深蓝”在国际象棋上打败人类冠军已成了尘封往事,“阿尔法狗”计算机在两年期那完胜围棋冠军李世石,当时引起的纷纷争议如今也早已平息。在棋牌界,人脑已然在硅基机械面前一败涂地。人工智能逐渐强大,大有与人类一决高下之势。
“计算机是很愚蠢的。”幽默的数学老师曾多次在课堂上教诲我们道。他把手背在身后,在写满行列式的黑板前踱两步,露出狡黠的微笑:“计算机解行列式在行,人类比不过。但是炒鱼香肉丝,告诉你酱油放‘少许’,这个少许,计算机算个一辈子都算不出是多少,人类却马上就能领悟。”
烹饪是人类的艺术。就像周作人说的“吃不求抱的点心,喝不求解渴的酒”一样,文学、音乐、美术,还有一切生活的意趣,计算机算不来的。灵光一现是人的天赋。
可是苹果公司总裁库克又提出了相反的担忧:人类是否会像计算机一样,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更基础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何为人类独有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我们何以生而为人?
早在古希腊,以泰勒斯为首的米利都哲学家们开始反思神话的真实性,寻求世界本原的真实解释。苏格拉底为了坚持自己信仰的真理,同时尊重世俗的法律,毅然选择了本可以避免的死刑。即使在中世纪教会的高压政治下,哥白尼笔耕不辍,穷尽一生写作《天体运行论》推翻托勒密的地心说。布鲁诺为维护、宣扬日心说被教会施以火刑。在那熊熊火光中,我们看见了勇锐的后来者伽利略、开普勒,几代科学者的努力终于换得了明晰的宇宙观。布鲁诺的火光照亮的是整个近代物理学界,鼓舞了文艺复兴中那批为文艺和科学倾其一生的学者们,照亮了夜空,是后世不敢颓唐他们是伟大的人,是名垂青史的人。他们有独立的多元判断,有思考的激情,有打破常规的勇气。这勇气是不可估量的,是被设定好的计算机所没有的锐意进取。人类生而为先驱,如《星际穿越》中所说:Weareborntobepioneers。
在为追逐真理永不止息的道路上,我们还留有另一种感动。萨特在小说中写道:“我是孤单一个人,可我像一支军队进袭一座城市那样地走着。”我是孤单一个人,但是我知道遥远之处必有人在注视着太阳升起,也有人正在凝望暮光沉落。我知道欧洲的城市灯火通明,古老的恒河上漂荡歌声,中东的伤兵正在捂着伤口哀嚎,北美的恐怖袭击之后,自发收留无家可归者的旅馆大门打开着。世界各地的孩子们在学习,青年人相爱,农民们努力耕作,科学家把飞船送到太空边缘。贝加尔湖畔有风吹过,这一切都与我,奋笔疾书的我,此时此地的我的每一次眨眼和心跳,有关。我们的世界是连通的,全体人类成员正在共同呼吸、共同劳动、共同期望未来。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根本,这是令人感动的人类的相互同情。正是它,以爱之名,激励着每个时代的人们好好生活下去。
只要我们有爱,有这样的感动,有宝贵的勇气,就决不会像计算机那样只作可复制的机械行动。只要我们的父母是温热的人类,我们的教师是温热的人类,我们的孩子也一定是温热、勇敢、智慧、善良的人。我们用教育传递仁义礼智信,传递温良恭俭让,传递所有生活中出现的美丽和灵光。西班牙谚语“Carpediem”,活在当下,在信息时代里即利用好计算机工具,使人类的疆域不断扩展,人类的文明更加灿烂。
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帕斯卡尔说:“人类绵延,代代相续,其情形正如一个永生不死的巨人在不断进步一般。”

扩展阅读文章

为人处世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为人处世推荐文章

为人处世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