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的故事9篇

时间:2018-10-29 来源:励志故事 点击:

伤仲永的故事篇(一):由方仲永所想到的_750字

  方仲永,一个只有五岁,从未学习过知识便能“指物作诗立就”的小神童。只因十几年来从不学习,每天被父亲拉着四处去为人家题诗而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人。方仲永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天生的条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后天的教育。
  一个具有神童般智慧的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成为了一个普通人,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的父亲。方仲永的父亲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每天只知道拉着仲永到处提示赚钱而从不让他学习。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不断的努力学习,才有可能进步,才有可能有成就。爱迪生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连方仲永这样的神童不学习都成了普通人,何况本来就是普通人的我们呢?
  孩子的学习与大人们的期望目的往往是有一定关系的,如果只朝着利益的方面想的话,那最终也会如方仲永一般。
  最为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懂得只有读书才能为我们人生奠基好良好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能轻言放弃。在学习的道路上,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会时常遇到困难、挫折,但学习就是这样,要不断地去挑战。就像只有你翻过了那无数座山以后,才能看到山那边的海。成功也是这样,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有收获,真正属于你的收获。
  不要埋怨父母没有给你一个神童般的脑子。就是像方仲永这样的神童,不学习,最终都只是一个普通人。爱因斯坦小时候,不管是家人还是老师都说他是一个“笨孩子”,他三岁才咿呀学语,上课总是跟不上课程。家人与老师都不对他保佑任何的希望。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
  不管天赋如何,无非就是起点的高低。只要肯付出,无论是不是神童总会有成就。但这又说明了另一个道理:才能出自于勤奋好学,天赋不过是如跑步一般提前跑,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超过他。
 
    初一:凉悦

伤仲永的故事篇(二):伤仲永_1000字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pān)仲永/环谒(yè)/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mǐn)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fú)/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yé)?
  @王安石作品,选自《临川先生文集》。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中心思想: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的时候,不曾认识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居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下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作为内容,传送全乡的读书人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非常惊奇,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求仲永题诗。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和从前的名声相当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已经成为普通人了。”
  王安石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远远地高过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教育,尚且成为普通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
 
    忠州中学高三:1060357267

伤仲永的故事篇(三):读《伤仲永》有感_550字

  王安石的《伤仲永》讲述了一个令人惋惜的故事。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哎呀!不得了了,一个五岁的小孩竟能作出诗的文采和思想内容都用值得欣赏的地方,这个方仲永可真是神童呀!如日后好好栽培,长大后必成大器!
  可仲永的父亲可不这样想,他靠着儿子做诗挣钱。“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个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出了仲永之父贪图小利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仲永只靠自己的天分,后天不努力,导致“泯然众人矣!”的可悲结局。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玉虽有美好的品质,但如果遇不到良好的工匠进行精心加工,那就和瓦片。石块一样微贱。美玉即是如此,何况人乎?天资再聪明的人,也要经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成才。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天资,而不去努力奋斗,也只能一事无成。天才可能变成庸才,而庸才不学习就会变成蠢才。
  现在是我们学习的黄金时期,只有现在勤奋学习,长大后才会有出路。所以,努力学习吧,因为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杨磊初级中学八年级 原野
 

伤仲永的故事篇(四):由方仲永想到的_500字

  
  人,如果不学习,就只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一个对社会有害而无利的人。但是天资过人的人就可以不学习了吗?不,并不是这样的。虽然有的人天资过人,但是后天的教育更为重要。如果一个人不去学习,那么就算他是一个天才也终究会变为一个平常的人。方仲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方仲永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田为业的平常人家里。可是他去天资过人。五岁的时候,他就叫嚷着要书具,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便给仲永借来了书具。仲永写了一首诗,里面的内容写的是赡养父母以及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同县的人天天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去求方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便拉着仲永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当仲永十二三岁的时候,他做诗的水平已经比不上原来的了。当他二十岁的时候,已经完全如同普通的人了。
  其实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了现在有些天资又不过人,自己又不认真学习的人,真为他们感到哀伤呀。虽然,我们天资没有别人好,可是我相信我们只要努力去学习就一定会赶上那些天资比我们好的人。
  我相信,笨人也有变聪明的时候。但是在平时我们应该更加努力,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比先天得到的更为重要。
  天资固然有用,但后天的教育比天资更重要。所以,我们应该珍惜这接受后天教育的好机会。
 

伤仲永的故事篇(五):后天之育胜先天之赋——[由仲永所联想的]_550字


  有的人,天资聪颖,有的人,智力低下;天资聪颖的人,骄傲自满,智力低下的人,奋发图强。一个人的天赋不能决定人生,但智力低下的人也不一定是灰暗的前程。
  读了《伤仲永》这篇课文后,我感慨万千,是啊!因为仲永父亲的贪心,使得一个天才神童沦为一个再一般不过的普通人。这真让人感到惋惜啊!如果仲永在天才的情况下在去学习,就一定成为一个历代文豪!但他的父亲毁灭了他的大好前程。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即使天赋再好,也要依赖以后的教育。
  以前有一个智力很低的小男孩,因为智力太低,成绩太差而被迫退学,但他没有放弃,他当了一名裁缝的学徒,裁缝常常夸他钉的纽扣最结实。于是,这个小男孩就免费给秧歌队定制秧歌服。后来,这个秧歌队发展成秧歌团,他也因此名声大振。最后,他用自己的双手开了一家公司——天天服饰,而商标就是一枚纽扣。看吧!不是天赋高就能创业,关键看后天教育得好不好,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自己要发奋图强。虽然我天资一般般,但在初中也要有好的成绩,不然,没有教育,没有自己的努力,我也可能被退学了。
  《伤仲永》这个故事告戒我们: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格外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培养,最终也只能成为平庸无能之辈。
  所以说,我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人生的重要一刻,不管我们的天赋高不高,只要努力,我相信,就一定能创造辉煌!!
 
    湖南邵阳大祥区十中初一:何丰言

伤仲永的故事篇(六):由方仲永想到的_1200字

  我翻开今天所学的《伤仲永》,看着阅读提示里写着: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但事实是这样么?
  曾经看到过一本书,书上有这样一篇报道:一位中国记者调查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出结论: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大吵大闹,上课随意走动,起床几乎在上午八点钟之后,而放学又在下午三点钟以前。而且美国学生中音、体、美,上课了还与老师顶嘴,所以,美国将来出的名人一定不多;而中国学生不同,中国学生是最勤劳的学生,老师上课时,他们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在上学路上,他们几乎都是边吃早餐边走路的,而且上课时极端认真的听老师讲课!所以中国将来出的名人一定很多。与此同时,一位美国记者也亲自调查两国学生读书,情况一模一样。然而在十年后,事情的结果与两位记者所预料的大不相同。美国比中国所出的名人要多得多!以上事例能证明什么呢?
  还有:书本上说,仲永天资聪慧,因父亲没让他受后天教育而才能衰退,最终泯然众人矣。那么父母天天都逼你学习呢?那样就能成为所谓的天才吗?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如果也有一个天资聪慧的人,他的父母不像方仲永的父亲那样贪得无厌,而是让他天天呆在家里面对这一张张试卷,一本本奥数……根据《伤仲永》的阅读提示里面看,应该他不但会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而且他会才华出众。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找他这样成天到晚都是学习难道他会不厌倦学习吗?然后随着他的越来越厌倦学习,最终不也和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吗?即使他成为了天才,那也只是高分低能的家伙!
  还有一事例:生长在英国的牛顿因为有一天他在苹果树下看书而被一个苹果砸了一下头,得出了“万有引力”对于这件事有人评论说:“如果牛顿生在中国,那他一定不会发现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学生一放假就是作业,那有什么时间去苹果树下消遣啊!”这可真是幽默啊!但大家是否能从这幽默中读出一丝讽刺呢?这难道不是在讽刺咱们中国的古板老套的教育方法吗?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不要学习。如果我们不学习就不会有前进。但我们不要整天抱着一本书,不要一放假就是作业,不要让我们的假期还没有开始就结束!这样会让我们成为一个“书呆子”。不是有这样一个报道吗:一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在小学初中时都是由妈妈照理的,他连袜子都不会洗。到了大学,他妈妈觉得他应该自己的事自己做了,所以不在什么事情都照顾着他。他就这样“自理”的过了一个学期后,认为一个人实在是太难了,所以他选择了自杀!
  如今,在中国,许多老师认为:作业当然越多越好,加强复习巩固吗!况且我们这是为了孩子们好!家长认为:做点课外练习是有必要的,我们这是为了孩子好啊!电视里,经常说要孩子参加课外活动以加强孩子的活动能力,事实上我们几乎没有什么课外活动,每天都被作业占据着。在他们左一个为孩子好,右一个为孩子好中,是我们无法呼吸那新鲜的空气!更无法张展我们自由的翅膀!
  啊!什么时候,在中国才会真正有开明的教育方法。不再是古板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老数条。让我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学的更有创意吧!
  ……
  今天,由方仲永我想到了很多……
  平江安定中学八年级 彭

伤仲永的故事篇(七):学会欣赏_800字

  世界上本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题记
  同一棵树,有的人看到的是满树的蓊蓊郁郁,有人看到的却是树梢上的毛毛虫。仰望同一片天空,有人看到了乌云朵朵,而有人却看见那藏在乌云后的太阳。学会欣赏,你的周围才更加美丽;学会欣赏,你的生活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因为拥有欣赏的眼光,才有东坡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才有王维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才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学会欣赏,便发现身边充满了美景。
  学会欣赏,不仅仅是学会欣赏美景,还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美国南北战争初期,林肯总统在危难之时,毅然任命了酒鬼格兰特为北军将领。当时舆论大哗,人们说“昏君”用“庸才”,北军完了。好多人晋见林肯,说格兰特好酒贪杯,难当大任。林肯不为所动,坚持任用格兰特,而结果证明,正是由于对格兰特的任命,才成了美国南北战争中北军取胜的转折点。林肯懂得欣赏格兰特的优点,才有了北军胜利。是呀,我们应该看到别人的闪光点,而不是因为别人有缺点就否认,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人呢?只有学会欣赏别人,才能真正看到他人的价值。
  我们不仅要学会欣赏,还要学会接受别人的欣赏。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我们切忌“捧杀”!伤仲永的故事不就是不会接受欣赏的恶果吗?现在也有许多神童被埋没的教训。面对他人的欣赏,我们应该要反问自己:我为何被欣赏?这样你便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我配不配这样的欣赏?这样你又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短处。向周围看去,到处都是可欣赏之人,你就能持久进步。
  学会欣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去欣赏事物好的一面。欣赏你的对手,他便是你努力的动力;欣赏你遇到的困难,它就不会再是你的绊脚石,而是通往成功之路上的一块基石。学会欣赏,你会发现,世界在对你微笑。
  学会欣赏吧,你才会不断进步;学会欣赏吧,你便可以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高二:满子

伤仲永的故事篇(八):由方仲永所想到的_600字



  今天,我坐在桌前一遍遍背着《方仲永》这篇古文。背着背着,不禁陷入了沉思……
  虽然作者王安石写得有些夸张,但写出了方仲永之所以由神童变为常人,关键的一点,在他还无法把握自身的时候,他父亲贪图小利,把它当做获利的工具,不教育他好好学习,以致他在世俗的恭维面前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跟仲永前途不同的神童。像我国着名戏剧活动家田汉,小时候聪颖过人,尤善吟诗联对。昔日有一墨客路过他家旁边的客店,曾书一句上联“二河两岩双江口”,久久无人对上,田汉十一岁时,见之挥笔即书:“单人独马一杆枪”。田汉后来取得惊人的成就,除了他超人的才华,当然跟他平常刻苦发奋是离不开的。
  通过这两个故事的对比,说明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作用的。然而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却也有被钱财或虚荣心迷了心窍的家长,为了让孩子一鸣惊人,一味地给孩子加作业·加压力,以致孩子整天头昏眼花,不仅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起了副作用。孩子一看到作业,一提到学习,就有一种莫名的烦躁与恐惧。
  我在这里告诫“神童”的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爱好,也不要一味的让孩子们成名而把他们“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中。让孩子从枯燥·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从束缚中走出来,去领略人生奋斗之乐趣!
 
    龙泉剑瓷外国语实验中学初一:旋转。舞姿

伤仲永的故事篇(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_800字


  不听老人言,真的会吃亏在眼前吗?“孩子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长辈们经常教导我们的话,自古以来,这句话就是至高的“圣旨”,但这样做真的对吗?现在,孩子的思想被大人教育成“只有听了大人的话,你才是好孩子”,可是这样,选择意识与支配意识可能就会变为“盲目顺从长辈”。众所周知,盲目顺从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教育就是为了让人有思想,而“不听老人言”往往会抹杀掉这种思想。盲目的听从老人的话,有时还会吃亏。伤仲永的事例大家都耳熟能详。仲永就是盲目地被他的父亲拉去“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从而使仲永“泯然众人矣”!如果仲永有反对的意识呢?那么也许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会诞生一位伟大的学者。所以,我们不能盲目地去“听老人言”,而要有选择性的听,有时候大人说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有自己的意识,即使听从“老人言”也不能盲目的引导。“老人言”不一定都是金口玉言,有的时候大人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孩子教导,但那个时代的经验放在这个时代不一定管用,真正管用的还是自己的思想。所以在听从老人言的时候,不可以只是倾听,一定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一天大人不在了,还听谁的言呢?所以呀,在倾听的过程之中,我们还需要有自己的思想。俗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因为不敬老而遭受挫折的例子历史上也很多。秦晋之战是一次重大战役,战前,秦穆公向秦国一个叫蹇叔的老人咨询。蹇叔说:“劳动军队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恐怕不行。军队远征,士卒疲惫,敌国再有所防备,就很难取胜。我看还是不要去了。”穆公不听,出师东征。蹇叔哭着对主帅孟明说:“孟明啊,我看到军队出征,恐怕看不到班师回国了。”秦穆公非常生气,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我看你早该死了。”然而战争发展应验了蹇叔的话,晋军在肴击败了秦军。秦穆公后悔当初没听蹇叔的话,但也悔之晚矣。让我们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山西临汾乡宁县金星双语小学六年级:13233086533

扩展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文章

励志故事推荐内容

香蕉文库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