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励志故事9篇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一:名人故事:名人励志小故事汇总_1500字
1、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2、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着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3、电报迷与看报迷——坚持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童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儿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二:名人励志故事:刘伟的励志故事_2000字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刘伟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那首《梦中的婚礼》响了起来。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命运给了刘伟一个美妙的开局,却迅速地吹响了终场哨。对刘伟而言,10岁时的记忆,永远是那么残缺不全,1997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怎么触电的?其实我自己是记不起来了,我的这部分记忆已经丢失。”刘伟说,根据别人的说法,刘伟家附近有一个简陋的配电室,墙是用土砌的,很矮,一翻就能进去,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3个孩子玩捉迷藏,刘伟往墙上爬的时候,触到了高压线。醒来的时候,刘伟已经彻底的失去了双臂。“当时我的脑袋一片空白,傻了。”刘伟描述着自己当时的心情。
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在医院做康复的那段时间,刘伟遇到了生命中的一位贵人,带给了刘伟截肢后第一次改变。那是一位同样失去双手的病人,他叫刘京生,北京市残联副主席。他能自己吃饭、刷牙、写字,而且事业上也非常成功,他教了刘伟很多。刘伟很感谢刘京生,因为有着同样的遭遇,刘伟开始向刘京生学习,“如果你一出生就有两个脑袋,别人都觉得很奇怪,怎么有两个脑袋呢?无所适从。但当你遇到一个同样有两个脑袋的人,而且你发现他过得很好,那你肯定会想,他过得好,我也可以。”半年以后,刘伟已经能够自己用脚刷牙、吃饭、写字。
两年之后,刘伟回到了自己原来的班里,到了期末考试,刘伟仍然拿到了全班前三名的好成绩。“从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努力学习了。任何事情我只要想学,都能学得很快,做得比别人好。”没有双臂的刘伟开始面对别人的议论。他的同学对他很好,看到谁对他指指点点,“他们立马会过去把别人胖揍一顿。”刘伟说。
刘伟的第二次改变出现在2002年,那一年,世界杯正在火热进行中,刘伟也第一次看到了世界杯直播。从小刘伟就憧憬着能够成为职业球员,他出生的1987年,那之后的几年正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的肇始。这个理想的开局同样异常完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10岁的他已经是绿茵俱乐部二线队的队长,司职中场。他欣赏的球队是巴西,但偶像是哥伦比亚的“金毛狮王”巴尔德拉马,“因为他够狂野。”看到世界杯后,虽然自己的足球梦已经破灭,但是刘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12岁时,刘伟开始学习游泳,并且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之后,他就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了两金一银。2002年的事情了,北京已经获得了举办奥运会的资格。刘伟对母亲许下承诺:在2008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回来。
然而,命运仍然是那么的无情,在为奥运会努力做准备时,高强度的体能消耗导致了免疫力的下降,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告诉过他母亲,高压电对于刘伟身体细胞有过严重的伤害,不排除以后患上红斑狼疮或白血病的可能,他必须放弃训练,否则将危及生命。“只能放弃,不能为了比赛,命都不要了吧。
”
19岁时,高考临近,刘伟的成绩并不差,但是他的内心却有了疑虑,“内心有激烈的冲突,到底要不要上大学?”在放弃了足球、游泳之后,他把希望置放在他的另一项爱好上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三:名人励志故事:朱彦夫,向上帝借一双手_900字
在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场上的一场惨烈的阻击战中,20多岁的他永远地失去了双手,下肢从小腿以下也都被截去,他变成了一个“肉骨碌”,住进了荣军院。 看到自己成了处处需要人照顾的“废人”,他心情极为沮丧,绝望的他几次企图自杀都没成功——那时,他连自杀的能力都没了。 后来,在别人的讲述中、在影视作品中,他认识了奥斯特洛夫斯基、海伦·凯勒、吴运铎等一些中外钢铁战士,他们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的永不屈服的坚韧品性,深深地震撼了一度迷茫的他——原来,生命的硬度远在钢铁之上。 于是,他开始近乎自虐地学习生活自理,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跌跌撞撞中,他终于学会了照顾自己生活起居的本领,并毅然地告别了他完全有理由享受安逸的荣军院,回到了当时还很贫穷的沂蒙山老家。 不满足于只能做到生活自理的他,又拖着残躯,无数次在山上沟下摔打,带领着乡亲们开山修路、架桥引水、种树、建果园……直到贫困的山村真正地富裕起来,他这个无手的村支书一当就是30多年,令乡亲们敬佩不已。 从村支书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不甘寂寞的他,为给后代留一份精神遗产,又开始艰难地写书——他用嘴咬着笔写字,用残臂夹着笔写字,用嘴、脸和残臂配合笨拙地翻字典。写上几十个字,都要累得他浑身是汗。 要知道,从未上过学的他,仅仅在荣军院的习字班里学会了几百个字,虽说他后来一直在坚持读书看报,但文学素养几近于零。很多人都不相信他以那样的文化功底、那样的身体条件,还能够写作,许多知情者劝他别自讨苦吃了,可他写作的信念毫不动摇,他硬是花了3年多时间,七易其稿,写出了令着名军旅作家李存葆都惊叹的撼人心魄的30多万字的小说——《极限人生》。 他就是中国当代的保尔·柯察金——特残军人朱彦夫。 没有双手、双腿残疾、视力仅有0。25的朱彦夫,硬是凭着自立、自强的渴望,凭着挑战命运的坚韧与执着,打破了生活中的一个个“不可能”,以无手之臂书写了传奇人生,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生命篇章。就像他那部小说的名字一样,他打破了人生的许多极限,创造了耀眼的生命辉煌。 其实,谁都可以像朱彦夫那样,只要信念在握,热情永不泯灭,虔诚地努力向上,有些极限是完全可以被超越的,有些奇迹完全可以在拼搏中诞生。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四: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_1200字
《文天祥少年正气》
南宋末年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着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万斯同闭门苦读》
清朝初期的着名学者、史学家万斯同参与编撰了我国重要史书《二十四史》。但万斯同小的时候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转眼一年多过去了,万斯同在书屋中读了很多书,父亲原谅了儿子,而万斯同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着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唐伯虎潜心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着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着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五:名人励志故事:拿破仑的成功_1200字
拿破仑的父亲是一个很高傲但又穷困潦倒的科西嘉贵族,他把拿破仑送进了一个在布里恩的贵族学校。在这里他必须交往的都是一些在他面前夸耀自己富有而讥讽他贫穷的同学。这种讥讽深深地刺伤了小拿破仑的自尊心,引起了他的强烈愤怒,然而对此他无能为力,只能为这种威势所屈服。后来他实在是受不了,就写信给他的父亲:“为了忍受这些外国孩子的嘲笑,我实在疲于解释我的贫困了,他们唯一高于我的便是金钱,至于说到高尚的思想,他们远在我之下的。难道我应当在这些富有而骄傲的人面前永远谦卑下去吗?” “我们没有钱,但是你必须在那里把书念完。”这是他父亲的回答。因此,他在那所学校受了整整5年的折磨。但是那里的每一种嘲弄、每一种欺侮、每一种轻视的态度,都使他增加了一种决心,那就是一定要好好地做人,以实际行动让这些愚蠢的富人们看看,他确实要比他们优秀。 那么,他是如何做的呢?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点也不空口自夸。他只是在自己心里暗暗计划,决定利用这些没有头脑而又傲慢的人作为桥梁,使自己达到权力、财富、名誉的巅峰。 他在16岁的时候,当上了少尉。但就在这一年,他遭受到了另外一个打击—他父亲去世了。这样,他不得不从他那本来就少得可怜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帮助他的母亲。 他的同伴们在用他们多余的时间追求女人和赌博。他那不受人喜欢的体格,使他没有资格得到前者;而他的贫困,也使他失掉参与后者的资格。于是,他改变了方针,用埋头读书的方法,去努力和他们竞争。读书是和呼吸一样自由和不受限制的事情,而且当时他们享有免费在图书馆借书的权利,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获。 他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读些乱七八糟的书,他也不是专以读书来消遣自己的烦闷,而是为准备自己理想的将来而读书,他下定决心要向世界表明他有些什么才能。因此,在选择书的类别上,他就以这种决心为引导。当时,他住在一个狭小而气闷的房间内,孤寂而闷热。在那里他经常是面如土色,但是,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努力。 那几年的苦读中,他所做的读书笔记,后来印刷出来,一共有400多页。在那里,他把自己想像成一个总司令,将科西嘉岛的地图描绘出来,并在地图上标明了哪些地方应当布置防范。所有的一切他都用数学方法进行了精确的计算。因此,他的数学才能由此而得到了发展。他的长官看见拿破仑很有学问,便于工作派他去做一些需要极复杂计算的工作。他把这些工作做得漂亮极了,于是他又有了别的机会。在他以及全世界还不知道将来会变成怎样的情形之前,拿破仑已经走在有权势的路上了。 一切的情形都因此而改变了,从前嘲笑他的人,现在都到他的周围来,想分得一点他得到的奖金;从前轻视他的人,现在都希望成为他的朋友;从前揶揄他矮小、无能、死用功的人,现在变得尊重他了。他们都变成了他的忠实拥戴者。 是天才造成的这种奇异的改变呢,还是因为他不懈地艰苦劳作而终究得到了回报呢?他确实很聪明,他也确实肯下功夫。不过,还有一种比知识或艰苦努力更为重要和力量在驱使着他,这便是他想超过这些戏弄他的人的野心。 如果当初他那些同学没有嘲笑他的贫困,如果他的父亲允许他中途退学,如果他没有经受贬低捉弄的痛苦,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如果说那样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妇孺皆知的拿破仑。他之所以成为这样伟大的人物,完全是由他的一切不幸造就的。从这些不幸中,他深谙了通过克服自己的缺憾而走向胜利的秘诀。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六:文学家名人故事:鲁迅刻早字的励志故事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着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他使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开心,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着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七:名人励志故事:三毛,自学成才的人_1200字
三毛本名陈平,原籍浙江定海,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 1948年底,举家迁居台湾。童年的三毛并未立志当一名作家,却喜爱美术,她幻想将来成为一位画家的妻子。 三毛小时曾读过一本《三毛流浪记》,对她影响很大,从此便沉迷于书海之中了。疯狂地爱上了文学。长大后开始写作,她不署名陈平,而以“三毛”为笔名,作为纪念。读小学、中学时,三毛的文章写得不错。在小学时,她便开始给报刊投稿了,参加学校讲演的稿子都是她亲笔写的。在初中,她还学过写诗。 三毛早年的人生道路是崎岖坎坷的。就读于台北某女中时,三毛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很差,老师则以此嘲讽她,好强的三毛为不受歧视,发奋用功,终于获得了好成绩。但这位老师却误为“作弊”,竟在她脸上画圈,叫她绕跑道跑,在她幼小的心灵上留下巨大的创伤。她忍无可忍,只好逃学。她父亲得知此事后,并未责怪她,而是让她休学。 从13岁到20岁整整7年的时间里,三毛都是在家自学的。她的父亲陈嗣庆是一位律师,母亲终进兰也有很好的文学修养,都耐心教导她。回忆往事,三毛说:“不是妈妈的熏陶,我写不出来这许多文章。”在那段不短的岁月里,三毛用功读书,孜孜不倦。她读唐诗、宋词、《古文观止》、看《红楼梦》、《水浒》……学绘画,弹钢琴,还学会了英、日、法、德文,尤为出色的是西班牙文学。 20岁那年,三毛的好友鼓励她进大学求知。在得到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院长张其昀的允诺后,三毛进该校深造。最初她学的是哲学,两年后转入新闻系。在大学读书时,她的老师读了三毛写过的一篇3万多字的文章后感动得哭了,认为三毛是他的学生中“最有才华”的一位。 三毛出版过10多本着作,大都是散文集,其中有《雨季不再来》、《稻草人手记》、《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送你一匹马》、《倾城》、《我的宝贝》等。三毛还译有《兰屿之歌》、《娃娃看天下》等书。后者是1000页的西班牙漫画书。为译此书,三毛与丈夫荷西曾历时8个月,每天晚上不看电视,将门锁上,工作到深夜。 三毛满怀激情地把漫游世界的所见所闻,挥笔成篇。她写的多是真实的事情,自称其作品“几乎全是传记文学式”的。她还说过,“我并不是作家,只是一个生活的记录者。”她的作品自成风格,生活气息浓厚,感情真挚。有人评论她的作品风格是“朴实、自然、坦率、真情”。 70年代中期,三毛的作品在台湾极为畅销,一度出现过“三毛热”。有人说,三毛在台湾文坛掀起了撒哈拉沙漠的风暴,让喜爱她的读者噙着泪水,带着微笑,注视着她的足迹,从沙漠到海岛,拨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1986年她还被评为“台湾最畅销书十作家之一”。 一位台湾作家指出,三毛的文笔清新通俗,具有强烈的个性,这可能是她的作品特别受读者欢迎的原因。一位台湾心理学教授分析说,三毛将南美洲描写得那么好,事实上那儿却是战火连天,充满人间的苦闷。现实生活既然有这么多的苦闷、束缚,尤其年轻人,面对着现有制度下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家多么希望在精神上暂时舒放自由一些,逃避到一个没有战争,没有恨,到处充满爱的世界。这也许是三毛文章受欢迎的原因。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八:名人励志故事:残疾少年用左手书写大学人生
夏夜,在上海宝山区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儿子正在狭小的客厅里埋头练习书法。他左手握笔,一遍又一遍地临摹碑帖,落地电风扇支支呀呀地摇着头,几个小时过去了,小家伙头上冒出了汗水。夜深了,他关灯睡在了客厅的地板上。父母是普通的工人,家里两居室的房子,客厅也就是他的书房兼卧室。
妈妈从里间看到客厅的灯灭了。郊区的夜晚有些凉,她拿了条毛巾毯给儿子盖上。半睡半醒的儿子翻了个身,右手伸出了毛巾毯。那是一只触目惊心的右手,由于先天残疾,右手手掌完全萎缩,手指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妈妈叹了口气,转回房去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桌上儿子墨迹未干的四个字“苦尽甘来”,忽然间,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泪水控制不住地扑哧扑哧掉下来。
小家伙叫陈磊,今年刚刚20岁。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常人眼中的残疾人,却能用左手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不久前,陈磊收到了来自上海工艺美术专科学校的入取通知书,他以高出本科线20多分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的确是苦尽甘来,陈磊用书写水墨的左手,把忧郁的童年、残疾的痛苦、学习书法的磨难都付与纸笔,写出一手质朴动人的书法。但是那些书法在陈磊妈妈看来,实在是一种刻骨难忘的记忆。儿子的坎坷经历一下子从记忆深处被重新拣拾,那些刻骨铭心的细节,非但没有模糊,反而清晰一如昨日。
失望中遇到卢春龙
陈磊出生的时候,在病房里属他最漂亮,别的宝宝眼睛都是一条缝,陈磊的眼睛却是大大的,而且看得出是双眼皮。所有见过他的人都忍不住说,“从来没有见过月子宝宝长得这么端正的。”不过当所有人看到陈磊小小的右手时,都无奈地摇头叹息:“真是作孽啊。”小陈磊的右手有着先天残疾。
陈磊的妈妈直到现在还是不愿意回忆当时的情景,医生抱着小陈磊给家里人看的时候,自己是多么快乐。但接下来从医生口中抛出的一句话,“你的孩子右手先天残疾”,让这份快乐仅仅持续了那么短短的几秒钟,之后,痛苦便降临到这个普通的家庭,而且是那么突然,让人手足无措。
有病当然要想办法治,虽然是工薪阶层,但为了孩子,家里花多少钱也要医好孩子的手,于是还在襁褓中的小陈磊就被送去做各种检查。为了不让小陈磊乱动,每次检查,医生都要把他捆得牢牢的。因为要医病,孩子不在身边,陈磊妈妈等于做了个空月子,而且是个眼泪不断的月子。
检查中,医生的一句话又让整个家庭彻底陷入了绝望。“先天的残疾很有可能是不可逆转的,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小陈磊住了一个多月的医院,家里坚决地签字把孩子接了出来。如果不可能康复了,他们不想再让小陈磊遭罪了。
爸爸妈妈借了很多关于小儿肌肉萎缩的医学书翻看,像什么抓握能力、肌肉张力之类的名词渐渐地烂熟于胸。他们根据书里讲的让小陈磊做些抓握动作,不过到后来陈磊的右手手掌连一些基本的抓握反应也消失了。
看着正在慢慢长大的小陈磊,妈妈有时候会对爸爸说:“早知道是这个样子,当初这个小孩我们就不要了。”虽然是句随口说说的抱怨,但这个时候,这对普通的夫妇还是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人真的很难接受一个残疾的孩子,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有时候,妈妈会胡思乱想,如果抱着小陈磊从楼上跳下去,也就一了百了,不用再受苦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陈磊的舅公舅婆来了,他们能理解小陈磊父母那种矛盾的心境。“这么好的孩子,你不要就给我吧。”这句半开玩笑的宽慰,打消了陈磊妈妈放弃孩子的念头。
陈磊在一天一天地长大,失去了右手功能的孩子,习惯着用左手对付生活中遭遇的一切,从系鞋带、刷牙、洗脸开始。陈磊逐渐发现他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同。这是两个相反的世界,自己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时常会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独臂大侠,一个人用左手对付着一群右手拿着兵器的妖怪。可现实生活中,他就像是一个妖怪,小朋友都不和他玩,不和他说话。
要上学了,不管春夏秋冬,陈磊总是喜欢穿件长袖衣服。坐在教室一角的陈磊,习惯用宽大的袖口遮住自己那只残缺的右手。陈磊最不愿意上的是写字课,教室里同学们齐刷刷地用右手写字,而自己偏偏要用左手。班级里的同学好奇地看着他,这时陈磊就会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像是用眼神在保护自己那已经脆弱得禁不起任何打击的自尊心。那个时候,学校对陈磊来说充满了恐惧。
舅公舅婆知道了这个情况,提出了要么让小陈磊去学学书法,借学书法的机会让陈磊多和同龄人交流交流。其实,舅公舅婆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出的这个主意,因为他们认识一个非常好的书法老师卢春龙。
卢春龙是上海颇为知名的书法家,陈磊的舅公舅婆也曾经跟随过卢老师学习过书法,所以两家关系比较近。关于陈磊的情况,卢老师也经常从陈磊舅公舅婆那里听说了不少。有一次,卢老师对陈磊舅公舅婆说,让孩子跟着他学书法吧。卢老师星期六有个书法班,让陈磊去参加,至少能让他多接触同龄孩子。
就这样,上初一的陈磊第一次来到卢春龙家。那是一个大热天,陈磊穿着一件长袖衬衫,宽大的袖口遮住他残缺的右手。舅公舅婆把陈磊带到卢老师面前,陈磊一言不发,低着头不停地用左手扯着自己的袖管。卢老师看着陈磊,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热吗?”说话间,卢老师利索地帮陈磊卷起了袖管。其他学书法的小朋友惊讶地看着陈磊。就在这个时候,卢老师对大家说:“陈磊是你们的新同学,他右手受了伤,只能用左手写字,你们要多照顾他。”其实,从那一刻起,卢春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助陈磊树立自信心。他轻轻地摸着陈磊那只始终不愿露出来的右手,像爷爷般慈祥地说了一句:“孩子,你很棒,你一定能行。”自从那天起,这句话便无数次地出现在了卢春龙和陈磊的交谈中。
左手写字考验的不仅仅是陈磊
在卢春龙看来,要让陈磊找回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是,陈磊右手无法握笔的事实摆在眼前,因此,要想让他写书法,只能用左手。
左手写字谈何容易。卢春龙想到了一个人——着名的左笔书法家费新我。其实,在书法功底大同小异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时候,求新求变就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出路。自古以来,中国书法界就可以说得上无奇不有,有倒立着写书法的、有在显微镜下写书法的、有用嘴咬住毛笔写书法的、有用手指沾墨写书法的。费新我60岁前和平常人一样,用右手写字,60岁后因为右手受伤,只能改练左笔书法,不料反而创出一条与众不同的书法路子来。陈磊天生只能用左手写书,或许这是上天给他关上一扇门后,又为他打开的另一扇窗。
卢春龙知道在教陈磊左笔书法时,自己先要解决左笔书法里的一些疑问。连续一个月,卢春龙茶饭不思。每天晚上,他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用左手握起毛笔,一撇一捺,亲身体验着书写左笔书法时遇到的每一个难处。一个习惯用右手写书法的人,突然间写起了左笔书法,这种别扭可想而知。刚开始的时候,卢春龙写字时连重心都摆不稳,他只好将整个身体靠在书桌上。大热天,为了安静地练习书法,卢春龙门窗紧闭,几个小时左笔书法写下来,全身浸满汗水。
卢春龙的女儿心疼了,推开门,劝老爷子不要这样拼命了。卢春龙是知名的书法家,平时上门求字的人络绎不绝,女儿劝爸爸不要再教小朋友书法了,“何必如此辛苦呢,甚至还要去教这样一个用左手写字的学生。”卢春龙瞪了女儿一眼说:“人家有困难,求上门来,我们一定要帮助他。我既然收了陈磊做学生,就一定要教好他。”说完又关上门,开始研究左笔书法。卢老师把自己在练习左笔书法中的一系列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整整三大本的笔记,反复研究。就这样,为了能有针对性地教陈磊写字,卢春龙当起了左撇子。
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卢老师觉得自己对左笔书法有了许多感性的认识,可以开始教陈磊写了。那天,平时滴酒不沾的卢春龙,小酌了几杯,乘着酒意,他写下了一幅字“曲径寻幽路无涯”送给陈磊。这是对他的勉励,也希望他能知道,在书法道路上,一定要有艰难跋涉的勇气和毅力。
陈磊开始练习左笔书法了。每个礼拜,他都要在卢老师的家里上书法课,按照卢老师的要求,学习如何用左笔运笔,如何控制毛笔的力度。卢老师用左手给陈磊写下了许多字帖,供他临摹。不过,当时年仅13岁的陈磊身高不到1米6,根本没有办法掌握力度,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卢老师从来不批评他,总是鼓励他要继续努力,陈磊也能明白老师的苦心,天天回家刻苦练习书法。
妈妈从来没有看到过陈磊那么认真地做一件事情。自从陈磊上学以后,他总是闷闷不乐,放学回家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电视,父母问他什么事情都不理不睬。自从跟卢老师学了书法,每天回家完成作业,就开始练字,一个小时雷打不动。在自己家的客厅里,陈磊第一次铺开了宣纸,拿起了毛笔,就连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也吸引不了他。
卢春龙给陈磊布置的第一个作业是写一个“书”字。繁体字“书”笔画众多,对练习书法基本功很有帮助。陈磊拿着老师写的书字回家反复观看,老师的“一横”在哪里发力,在哪里收笔,看懂后,慢慢临帖。一个“书”字,陈磊临摹了上千遍。先在报纸上练,等到写得纯熟了,再在宣纸上写。左手写得有些麻了,用力甩甩,继续练。写满了“书”的报纸和宣纸慢慢地垒高,妈妈拿起最上面一张,觉得已经写得很好了,“陈磊,可以歇歇了,写得像样子了。”“不行,离卢老师的要求差的远呢。”陈磊摇摇头,继续埋头练字。
周末,陈磊到卢老师家上书法课,陈磊用左手紧握的毛笔,有力地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有棱有角的“书”字。陈磊笑了,他知道他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这个时候,卢老师却背过脸去。当卢老师再一次转过身时,陈磊发现,老师哭了。在看见学生取得成就时,每个老师都会从心底感到喜悦。卢春龙也不例外。但在陈磊看来,卢老师喜悦的泪水让他终身难忘。
第一次穿上短袖T恤,露出可爱的右手
从书写“书”字开始,陈磊写了七年的书法,而卢春龙也免费教了他七年。对于陈磊而言,书法已经成为了他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从卢老师这里,他学会了用左手写字,更找回了自信。
陈磊还记得他第一次因为书法获得的奖励。那是陈磊学习书法一年以后,还是一个大热天,学校第一次举办文化艺术节。班主任动员大家报名参加,同学们面面相觑,正在这个时候,陈磊举起了右手,“我参加”。这个时候,大家忽然发觉去年还天天穿着长袖衬衣的陈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穿上了短袖的运动T恤。他并不避讳在同学面前举起那只残缺的右手,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心理上的残缺。陈磊用他的书法替班级拿到了学校文化艺术节的二等奖。同学们惊讶了,大家没有想到右手残疾的陈磊能够用左手写出这样漂亮的书法。
不少家长开始用陈磊做例子教育自己的孩子。“你看看人家陈磊,你只要有人家一半刻苦,我们就念阿弥陀佛了。”很多同学也以陈磊做榜样,甚至有同学在作文中写道:“我最崇拜的人就是陈磊,虽然身有残疾,但他那种刻苦的学习精神,让我们这些正常人都汗颜。学习上,我一定要向他看齐。”
通过几年的书法学习,仅仅17岁的陈磊获得了全国书法少年组6段证书。大大小小的奖项更是数不胜数。很多评委在看了陈磊的书法作品后,打电话给卢春龙问陈磊是不是真的用左手写书法?他是怎么刻苦练习的?听完了陈磊的故事,评委无不被这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感动,有评委对卢春龙说,从陈磊的书法里面,他读出了一颗饱经磨难又满含深情的心灵。
陈磊要考高中了,卢春龙告诉陈磊,“我看你艺术上面有特长,去考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吧。”卢老师希望陈磊把艺术当作自己的终身职业来从事。其实卢老师为陈磊考虑了很多,如果像一般孩子那样读高中,上大学,陈磊右手的残疾会给他带来很多不方便,如果走他擅长的艺术道路,独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成才。但是陈磊的父母觉得本身家庭的条件并不好,自己也一点不懂艺术,况且孩子还是个残疾人,和那些从小受到良好艺术教育的小孩子一起竞争,行不行。他们的顾虑也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陈磊高中的选择一直举棋不定。
卢春龙知道了这个事情,他约了陈磊父母长谈一次。那天,卢老师什么也没有多说,只是找出了陈磊第一次完成的书法作品,和最近得奖的作品。看着儿子的作品,从稚嫩的一笔一划,到如今洒脱的泼墨挥毫,陈磊父母下定了决心,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儿子去念艺术类学校。
进入工艺美术专科学校后,陈磊继续在卢春龙那里上课,风雨无阻。卢春龙照样免费教授着这个早已当作自己“孙子”看待的陈磊。三年后,陈磊告诉“爷爷”自己决定要考大学,考艺术类大学。卢春龙笑着点了点头。卢老师给陈磊拿来了很多考艺术类大学需要的专业考试资料。71岁的老人还亲自写字帖给陈磊临摹。陈磊的艺术专业考试轻而易举地进入了全市1000名,这对于一个右手残疾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没有加分,没有照顾,和正常人一样考试,一样接受专业老师苛刻的打分。最终,陈磊以超过录取分数线近20分的成绩考入了大学。
那天下午,陈磊准时来到了老师卢春龙家中进行书法练习。“爷爷”,一进门,陈磊一边挥动着手中那张粉红色的高考成绩单一边亲热地喊着。望着眼前这名自信满满的少年,卢春龙欣慰地笑了,“孩子,你很棒”。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九:体育明星名人故事:美国体育史上五大励志故事
光荣之路神话
1964-75的十二年间,伟大的UCLA拿到十个冠军。仅有的两次例外,一是1974年大卫·“天行者”·汤普森的北卡州大奇迹,二就是1966年的“光荣之路”神话——
德州西部大学是个普通穷大学,只请得起高中女篮教练唐·哈金斯做主帅,还得请人家暂时住男生宿舍。可是哈金斯制造了奇迹:在美国种族主义猖獗的60年代,他启用了七位黑人球员。这支队伍没有一个明星球员,可是一路冲破阻碍,决赛面对肯塔基,对手拥有四届NCAA冠军的伟大教练阿道夫·卢普,以及他此前四次NCAA决赛全部夺冠的履历。在全国一片置疑黑人球员的呼声中,哈金斯带领德州西部大学夺冠,一脚踹飞了所有种族主义言论,也给肯塔基的二年级前锋帕特·莱利(那时他还青春年少)刻下了永恒的心理阴影。2006年,根据这个故事拍就的电影《光荣之路》,还特意请莱利他老人家出镜,陈述往事呢。
汤姆-布雷迪神话
2000年,密歇根大学的四分卫汤姆·布雷迪参加NFL选秀。193公分,93公斤,不善奔跑,长传不稳定,大学三年级才先发。NFL没人看好这个加州男孩,最后新英格兰爱国者给他面子,第六轮199号选秀摘下了他。
然后……
一年级,他是球队替补四分卫。二年级,他首发的14场里爱国者赢到11场。超级碗他完成145码传球,带队拿到超级碗,时年不过24岁零184天,史上拿超级碗最年轻的四分卫。
四年级,他拿到第二个超级碗,354码传球,3次传球达阵,第二次超级碗MVP。五年级,他带领爱国者再次拿到超级碗。爱国者四年里第三个超级碗。
这时,汤姆·布雷迪,2000年选秀第199号球员,坐拥三个超级碗、两次超级碗MVP的青年,不过27岁。
前所未有的神话。
乔治-福尔曼传奇
1973年,乔治·福尔曼25岁生日那天,把弗雷泽——阿里最头疼的对手——两回合轰倒了六次,裁判中止比赛,让福尔曼成为了WBC和WBA拳王。那时他承认自己练拳击只是偶然:“我看了阿里和弗雷泽那次拳王争霸赛,觉得拳击真是如此美妙,于是开始练这个了”。
后来的故事天下皆知:1974年,他在拳击史上最着名的传奇“丛林之战”里被阿里打倒,成就了阿里最经典之战。
但是……这还不是结局。
1977年福尔曼退役去当了牧师,由凶猛的怪物变成了上帝的使者……十年后他复出,以近四十高龄重新开始和年轻人们打拳击。他已经失却了年轻时的凶猛,只是不动如山的挨着对手的拳头,继续着自己回合间不坐下休息的习惯,然后——
1994年,他一拳打倒了米切尔·穆勒,获得WBA、IBF拳王。距离他击倒弗雷泽已将近22年,他45岁。
他最后一场拳赛时,将近49岁了。败给布里格斯后他才彻底退役,但无所谓了:45岁成为重量级拳王已经成为历史,无可更改。如果还需要加一句的话,那就是:他职业生涯输过5场,但其中4场,他都撑到了12回合结束,像一头大象一样魁梧。哪怕在他40岁之后,他依然不动如山。在他漫长历史上,只被穆罕默德·阿里一个人击倒过。
美国冰球夺冠奇迹
1956年,苏联开始参加奥运会冰球赛,五次夺冠,只有1960年让美国人偷走了金牌。1980年奥运会,美国派出了队史最年轻的冰球队:大学生加点职业联赛球员拼凑起来。半决赛,美国遭遇苏联。苏联以招牌的快速配合压倒,美国队则阻截运球、控制无球队员的防守、不惜用大量冲撞遏制苏联人的速度——0比1,1比1;1比2,2比2;2比3;3比3。当美国队神奇的4比3反败为胜时,CBA解说员麦克尔斯脱口怒吼:
“你相信奇迹吗!?是的!!”
美国淘汰苏联,随后击败芬兰夺冠。哪怕去掉美苏冷战的政治因素,这依然是不朽的传奇。
波士顿红袜破咒逆转
1918年,波士顿红袜的“圣婴鲁斯”被卖去纽约扬基,他愤怒的说:“我从没想到要离开波士顿,但那些老板……不要把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如果我要背负叛徒之名,那么红袜就要以永远夺不了冠军而作为代价。”
“圣婴诅咒”延续了86年。直到2004年10月17日美国联盟决赛,扬基3比0领先波士顿红袜。诅咒似乎又要生效了:MLB历史上有26支球队面临0比3,没有一支球队能扳到哪怕3比3平。逆转?更别想。
可是波士顿做到了。71小时候,红袜4比3逆转扬基。美联社干脆的说:“这是史上最伟大的系列赛。没有之一。”
然后……
波士顿红袜完美封杀了红雀。史上第一次从0比3扳到4比3。以史上最伟大的系列赛为契机,红袜看到了上帝的微笑,就此终结了86年的诅咒。长近一个世纪的等待,足以让一个婴儿成为白发老人的守候,经历过最惨痛的绝望和最欢欣的神奇逆转后,他们终于拿到了冠军。